CN210601926U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601926U CN210601926U CN201921751934.3U CN201921751934U CN210601926U CN 210601926 U CN210601926 U CN 210601926U CN 201921751934 U CN201921751934 U CN 201921751934U CN 210601926 U CN210601926 U CN 2106019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outlet
- air guide
- wind
- indoor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门及导风框。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风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用以开关所述出风口。导风框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导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设于出风风道,导风框具有导风腔,导风腔的两端分别形成导风入口和导风出口,导风出口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第一位置,导风出口从出风口向外凸出;在第二位置,导风出口收回到所述出风口内侧,以避让风门。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提供了一种新的导风方式,以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进而扩大送风范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空调室内机的要求越来越高。现有空调室内机,通常是采用纵向延伸的导风板来调节出风口左右两侧的送风角度。然而,这种纵向延伸的导风板通常是设置在出风口的内侧,导风板导出的气流容易受到出风口两侧边缘的阻挡,从而不易向出风口的左右两侧送风。这就导致空调室内机的送风角度较小,进而限缩了送风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旨在提供一种新的导风方式,以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进而扩大送风范围。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空调室内机及包括有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空调器。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风门及导风框。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所述风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用以开关所述出风口。所述导风框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导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导风框具有导风腔,所述导风腔的两端分别形成导风入口和导风出口,所述导风出口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风出口从所述出风口向外凸出;在第一位置下,所述导风出口收回到所述出风口内侧,以避让所述风门。
可选地,所述导风出口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风入口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导风框通过自身旋转,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位移驱动装置,所述导风框可旋转地设于所述位移驱动装置上,以通过所述位移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导风框前后移动,而使所述导风框的导风出口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下两端的两个安装部件,所述导风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安装部件可旋转连接。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件朝向所述导风框凸设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导风框的端面凸设有止挡件,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止挡件可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前侧面抵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止挡件可与第二限位柱的前侧面抵持。
可选地,所述安装部件设有与所述导风框的旋转轴线对应的安装部,所述第一限位柱设于所述安装部的一侧,第二限位柱设于所述安装部的另一侧、且位于将所述安装部和所述第一限位柱连接的直线的后方。
可选地,所述风门的内壁面与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周缘滑动连接,以使所述风门可绕所述导风框的周向旋转而开关所述出风口。
可选地,所述导风框具有位于所述导风腔相对两侧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的侧边缘之间间隔形成有通风间隙。
可选地,所述导风板的外板面自后向前朝所述通风间隙呈凸弧状设置。
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导风框的多个百叶、连接多个百叶的连杆,以及与所述连杆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用以驱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百叶上下摆动。
可选地,所述百叶的靠近所述导风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导风框转动连接,所述百叶的远离所述导风出口的一端从所述导风入口向外凸出。
可选地,所述导风腔的导风入口呈扩口状设置;相应地,所述百叶的远离所述导风出口的一端,其形状与所述导风入口的形状保持一致。
可选地,所述导风腔的导风出口设有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呈扁平状或凸弧状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道设置导风框,并将导风框的导风出口设计成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送风需求。其中,当所述导风框的导风出口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导风出口从所述出风口向外凸出,所述导风出口不易受到壳体上的出风口侧边缘的遮挡,从而导风框将气流从该导风出口吹出后,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更远的距离送出,有效扩大送风范围。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分解图;
图2-A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处于关机状态的示意图;
图2-B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处于前送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2-C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处于左送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2-D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处于右送风模式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中导风框与百叶组件及安装部件三者装配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导风框与安装部件装配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导风框的俯视图;
图6为图5中导风框另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7为图4中安装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导风框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 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采用一种新的导风方式,以增大出风口的送风角度,进而扩大送风范围。
请参阅图1至图2-B,本实用新型空调室内机的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壳体100、风门600及导风框500。壳体100设有进风口131、出风口121,以及将进风口131和出风口121连通的出风风道301。风门600可移动地设于出风口121,用以开关出风口121。导风框500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旋转轴线(图3和图4中L0表示为旋转轴线),导风框500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设于出风风道301,导风框500具有导风腔510,导风腔510的两端分别形成导风入口511和导风出口512,导风出口512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导风出口512从出风口121向外凸出;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导风出口512收回到出风口121内侧,以避让风门600。
具体说来,壳体100包括底盘110、前壳120、后壳130及面框140。其中,底盘110和前壳120及后壳130三者围合形成有空腔,面框140安装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空调室内机的风轮组件200、换热器组件400、以及用于形成出风风道301的风道组件300均安装于所述空腔内。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时,风轮组件200驱动空气从进风口131进入壳体100的出风风道301内,经换热器组件400换热后从出风风道301吹向导风框500,而后由导风框500 内的导风框500向室内导出。
对于壳体100而言,壳体100的由垂直于上下方向的平面所截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或方形或其他不规则形状。具体在此,所述横截面的后端呈半圆形设置,而其前端逐渐向前缩小而呈半椭圆形设置,使得该横截面大致呈蛋形。这样可使得空调室内机整体体积减少,减少其前端占用空间,使得整机小型化。
对于导风框500而言,导风框500呈长条状设置,其旋转轴线沿上下向延伸(亦即导风框500的长度方向)延伸。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可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切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送风需求。以下先介绍在不同位置时的导风框500可实现的用途,至于不同位置的切换方式,将在后文继续进行详细介绍。
请参阅图2-B,当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导风出口512从出风口121向外凸出(可以是部分凸出或全部凸出),导风出口512不易受到壳体100上的出风口121侧边缘的遮挡,从而导风框500将气流从该导风出口512吹出后,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更远的距离送出。其送风广角可达到145°左右,相对于常规送风广角增大65%左右,送风范围明显扩大。在所述第一位置,适当旋转导风框500,以改变其导风出口512的朝向,可使导风框500具有前送风、左送风及右送风等多个送风模式。其中:
请参阅图2-B,在所述前送风模式下,导风框500在第一位置旋转至其导风出口512朝向前侧,由于导风出口512凸出于出风口121,所以导风框500 可以把气流集中向前吹向更远的位置,有效延长送风距离。
请参阅图2-C,在所述左送风模式下,导风框500在第一位置旋转至其导风出口512朝向左侧,由于导风出口512仍然凸出于出风口121,所以导风出口512没有受到出风口121左侧边缘的阻挡,导风出口512不易受到壳体100 上的出风口121侧边缘的遮挡从而可以向左侧更广的角度送风,向左送风距离也相对延长。
请参阅图2-D,在所述右送风模式下,导风框500在第一位置旋转至其导风出口512朝向右侧,由于导风出口512仍然凸出于出风口121,所以导风出口512没有受到出风口121右侧边缘的阻挡,从而可以向右侧更广的角度送风,向右送风距离也相对延长。
此外,导风框500在第一位置持续往复左右旋转,还可以实现左右扫风,扫风角度更大,其送风范围更广。
请参阅图2-A,当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切换至所述第二位置时,导风出口512收回到出风口121内侧。相对于导风出口512处在所述第一位置而言,导风出口512处在所述第二位置时,其送风角度和送风距离相对减小,也可适用于用户需要小范围小区域送风的需求。由于导风出口512收回到出风口121内侧,从而可以避让风门600。在关机时,风门600可以顺利沿出风口121移动而关闭出风口121,不会与导风框500发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空调室内机的出风风道301设置导风框 500,并将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设计成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送风需求。其中,当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切换至所述第一位置时,导风出口512从出风口121向外凸出,导风出口512不易受到壳体100上的出风口121侧边缘的遮挡,从而导风框500将气流从该导风出口512吹出后,可以从更广的角度、更远的距离送出,有效扩大送风范围。经实现,测得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相对于常规竖导风条可获得高达145°的送风角度,而常规竖导风条通过摆动实现左右导风仅有91°左右。可见,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室内机送风角度增大65%左右,送风广角明显增大。
基于上述实施例,实现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在不同位置的切换方式有多种,例如但不局限于如下两种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在一实施例中,导风出口512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导风入口511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以使得导风框500通过自身旋转,而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请参阅图5和图6,在图6中:S1表示为将导风框500的横截面平分为前后两部分的第一平分面;S2表示为垂直于所述第一平分面且将所述横截面平分为左右两部分的第二平分面;R1表示为导风出口512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R2导风入口511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有R1>R2。所述第一平分面和所述第二平分面的相交线为导风框500的中心线。在上述实施例中,设计R1>R2,相当于说,导风框500的旋转轴线呈偏心设置,即旋转轴线偏离所述中心线,旋转轴线与中心线并行。应注意,所述第一平分面、第二平分面、中心线及旋转轴线均为虚拟的线或面,主要是用于解释说明导风框500的形状结构特征。
为便于说明,将导风框500的位于旋转轴线和导风出口512之间的部分称为长轴部分,所述长轴部分的旋转半径即为R1;还将导风框500的位于旋转轴线和导风入口511之间的部分称为短轴部分,所述短轴部分的旋转半径即为R2。当导风框500旋转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长轴部分被旋转到出风口121,并从出风口121向外凸出,而所述短轴部分被旋转到出风风道301较内侧。当导风框500旋转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长轴部分和所述短轴部分的位置刚好对调,但由于短轴部分相对短于所述长轴部分(即R2<R1),所以短轴部分相对从所述第二位置向出风口121内侧收回一段距离,这段距离为△R=R1-R2。这段距离为△R可用于避让风门600。
而对于传统导风框500而言,其旋转轴线通常是穿过其中心位置,所以传统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与其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等于其导风入口511与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无论导风框500旋转任意角度,导风出口512和导风入口511位置的对调,实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其送风角度基本没有改变,基本在90°左右。
在另一实施例中,与上述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位移驱动装置(未图示),导风框500可旋转地设于所述位移驱动装置上,以通过所述位移驱动装置带动导风框500前后移动,而使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也就是说,所述空调室内机在开机时,通过位移驱动装置先将导风框500先前推出,使得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伸出出风口121,而后可以驱动导风框500旋转,调节导风出口512的朝向,改变送风方向。
所述位移驱动装置在机械领域较为常见,例如位移驱动装置包括底座、齿轮及电机。其中,底座用于供导风框500旋转安装,齿轮安装于底座、并与设于壳体100底部的齿条啮合,电机安装于底座上连接所述齿轮,以驱动所述齿轮滚动而带动底座前后移动,进而带动导风框500前后移动而切换位置。此外,位移驱动装置也可以是包括可前后移动的底座,与底座连接的推杆结构或滚轮结构等,均可以实现带动导风框500前后移动,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两种实现导风框500的导风出口512切换位置的方式可以择一选用。考虑到位移驱动装置可能占用壳体100内的有限空间,增加空调室内机的整体重量,故可选用前述第一种切换方式,以简化装配结构,减少装配程序。在后文实施例中,将以前述第一种切换方式作进一步地介绍。
请继续参阅图3和图5,在一实施例中,导风板520包括两个导风板520、以及连接两个导风板520端部的端板530,两个导风板520和两个端板530围合形成导风腔510。导风腔510的导风出口512设有导风格栅540,导风格栅 540呈扁平状或凸弧状设置。至于导风入口的进风面,可以是凸弧状、凹弧状或者平面状均可。
为便于安装导风板520,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设于出风口121的上下两端的两个安装部件,两个安装部件分别为第一安装部件800a和第二安装部件800b。导风框500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安装部件可旋转连接。导风框500在安装部件上通过旋转,实现导风出口5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
具体说来,所述安装部件设有与导风框500的旋转轴线对应的轴孔830,导风框500的端板530设有与所述轴孔830对应的转轴531,导风框500通过该转轴531与安装部件的轴孔830旋转连接。在实际应用中,导风框500可任意旋转180°~360°,均可实现上述导风出口512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的切换。但是旋转角度越大,对驱动装置或装配结构、走线结构等零件的设计和要求就越高。因此,可以对导风框500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
请参阅图4、图7及图8,在一实施例中,为了对导风框500的旋转角度进行限定,在所述安装部件(例如第一安装部件800a)朝向导风框500凸设有第一限位柱810和第二限位柱820,导风框500的端面凸设有止挡件532,其中:在所述第一位置下,止挡件532可与第一限位柱810的前侧面抵持;在所述第二位置下,止挡件532可与第二限位柱820的前侧面抵持。
在导风框500旋转将导风框500从第二位置切换到第一位置的过程中,止挡件532与第一限位柱810分离,而后绕旋转轴线旋转一定角度,在到达所述第二位置后与第二限位柱820抵持,从而使得导风框500不能继续旋转。
请参阅图7和图8,在此考虑到,如果所述安装部件上的第一限位柱810、第二限位柱820及轴孔830三者位于同一直线上,那么导风框500的出风口 121从第一位置最大旋转过180°即可到达第二位置。但这种设计方式,会在装配导风框500和安装部件的过程中,第一限位柱810和第二限位柱820容易与导风框500的两侧发生干涉,安装难度较大。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可将第一限位柱810设于所述轴孔830 的一侧,同时将第二限位柱820设于轴孔830的另一侧、且位于将轴孔830 和第一限位柱810连接的连接直线(该连接直线如图8中L1所示)的后方。
也就是说,在第二限位柱820和所述连接直线之间预留出一定的余量空间,以在将导风框500装配到安装部件的过程中,供导风框500偏转一下较小的角度,以校准导风框500的转轴531和安装部件的轴孔830对应,极大地降低了安装难度,有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请参阅图2-B至图2-D,基于上述任意一实施例,考虑到在所述空调室内机工作状态下,导风框500从出风口121向外凸出,导风框500的从出风口 121凸出的部分和出风口121的侧边缘之间,形成无风或少风区域,容易与出风区域形成较大的温差而在此产生冷凝水。
基于导风框500具有位于导风腔510相对两侧的导风板520,故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在导风板520与其对应的出风口121的侧边缘之间间隔形成有通风间隙900。该通风间隙900的存在,可以使得一小部分气流从该通风间隙900向室内环境吹出,从而使得该通风间隙900和其他出风区域温差相近或相同,进而避免在此产生了冷凝水。
但是,通风间隙900过大时,容易造成风量泄漏,减少了导风框500的导风量。由此可见,通风间隙900并不是越大越好。因此,需要适当减小通风间隙900。可选地,导风板520的外板面自后向前朝通风间隙900呈凸弧状设置,以限缩通风间隙900的宽度,进而缩小通风间隙900。如此可使得通风间隙900既有风通过,也不会泄漏过多的风量。
请参阅图2-D、图3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百叶组件700,百叶组件700包括转动安装于导风框500的多个百叶710、连接多个百叶710的连杆720,以及与连杆720连接的电机730,所述电机730用以驱动连杆720带动百叶710上下摆动,从而实现上下向扫风,进而可调节导风框500上下向的送风角度。
进一步地,百叶710的靠近导风出口512的一端与导风框500转动连接,百叶710的远离导风出口512的一端从导风入口511向外凸出。百叶710的凸出部分可增大百叶710的摆风面积,有利于将出风风道301内更多的风量扫如到导风框500的导风腔510内。在关机时,则可以先将百叶710向上或向下摆至倾斜,以使得百叶710整体收容在导风腔510内,避免干涉到风门 600关闭出风口121。
进一步地,导风腔510的导风入口511呈扩口状设置;相应地,百叶710 的远离导风出口512的一端,其形状与导风入口511的形状保持一致。这样可以减小百叶710导风入口511侧边缘之间的间隙,增大百叶710的摆风面积,增大扫风量。
请参阅图2-D、图3及图4,在一实施例中,风门600实际可转动安装于壳体100,在此鉴于在出风口121的上下两端均设有安装部件,故为减少安装零件,将风门600的内壁面与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周缘滑动连接,以使风门600 可绕导风框500的周向旋转而开关出风口121。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安装于所述安装部件上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与风门600、导风框500连接,以通过第一驱动装置和第二驱动装置分别驱动风门600和导风框500分别独立地工作,相互不干涉。
在此又考虑到,由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其壳体100的前端呈半椭圆形设置,风门600不易沿壳体100的外壁面旋转移动,故而在此,风门600具有旋转至遮盖出风口121的关闭状态(如图2-A所示),以及转动至出风风道301内侧以打开出风口121的打开状态(如图2-B至2-D所示。
为了确保风门600可顺利旋转进入到出风风道301内,可选地,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蜗壳310和蜗舌320,蜗舌320的内表面朝背向蜗壳310的方向呈凹弧形设置,风门600处于所述打开状态时,风门600收纳于蜗舌320 的凹弧面。
由于在风门600的打开状态下,风门600收纳于蜗舌320的凹弧面,从而可避免风门600显露在外侧而影响整机外观的整体性。并且,由于风门600 也呈弧形设置,从而风门600的内壁面形成出风风道301的导风面,可将出风风道301中的气流向出风口121导出。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空调器,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所述空调室内机的结构所述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壁挂式空调室内机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同样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4)
1.一种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进风口、出风口,以及将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连通的出风风道;
风门,所述风门可移动地设于所述出风口,用以开关所述出风口;以及
导风框,所述导风框具有沿上下向延伸的旋转轴线,所述导风框绕所述旋转轴线可旋转地设于所述出风风道,所述导风框具有导风腔,所述导风腔的两端分别形成导风入口和导风出口,所述导风出口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所述导风出口从所述出风口向外凸出;
在所述第二位置,所述导风出口收回到所出风口内侧,以避让风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出口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导风入口与所述旋转轴线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所述导风框通过自身旋转,而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位移驱动装置,所述导风框可旋转地设于所述位移驱动装置上,以通过所述位移驱动装置带动所述导风框前后移动,而使所述导风框的导风出口在所述第一位置和所述第二位置之间切换。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出风口的上下两端的两个安装部件,所述导风框的两端分别对应与两个所述安装部件可旋转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朝向所述导风框凸设有第一限位柱和第二限位柱,所述导风框的端面凸设有止挡件,其中:
在所述第一位置下,所述止挡件可与所述第一限位柱的前侧面抵持;
在所述第二位置下,所述止挡件可与第二限位柱的前侧面抵持。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件设有与所述导风框的旋转轴线对应的轴孔,所述第一限位柱设于所述轴孔的一侧,第二限位柱设于轴孔的另一侧、且位于将所述轴孔和所述第一限位柱连接的直线的后方。
7.如权利要求4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的内壁面与所述安装部件的外周缘滑动连接,以使所述风门可绕所述导风框的周向旋转而开关所述出风口。
8.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框具有位于所述导风腔相对两侧的导风板,所述导风板与其对应的所述出风口的侧边缘之间间隔形成有通风间隙。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板的外板面自后向前朝所述通风间隙呈凸弧状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室内机还包括百叶组件,所述百叶组件包括转动安装于所述导风框的多个百叶、连接多个百叶的连杆,以及与所述连杆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用以驱动所述连杆带动所述百叶上下摆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百叶的靠近所述导风出口的一端与所述导风框转动连接,所述百叶的远离所述导风出口的一端从所述导风入口向外凸出。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腔的导风入口呈扩口状设置;相应地,所述百叶的远离所述导风出口的一端,其形状与所述导风入口的形状保持一致。
13.如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腔的导风出口设有导风格栅,所述导风格栅呈扁平状或凸弧状设置。
14.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3任意一项所述的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与所述空调室外机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51934.3U CN210601926U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751934.3U CN210601926U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601926U true CN210601926U (zh) | 2020-05-22 |
Family
ID=70695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751934.3U Active CN210601926U (zh) | 2019-10-17 | 2019-10-17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60192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72915A1 (zh) * | 2019-10-17 | 2021-04-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2019
- 2019-10-17 CN CN201921751934.3U patent/CN21060192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72915A1 (zh) * | 2019-10-17 | 2021-04-22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1177114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425024B (zh) | 空调柜机 | |
CN210601925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2481480U (zh) |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 |
KR102476796B1 (ko) | 공기조화기의 실내기 | |
CN108626783B (zh) | 用于空调室内机的导风板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442573B (zh) | 一种空调出风装置以及空调器 | |
CN210601926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3959009B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0601948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 |
CN211476089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12682852A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11650476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484147B (zh) | 空调器 | |
CN211261010U (zh) |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7763069U (zh) |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2682850A (zh) | 空调器 | |
CN206563362U (zh) |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KR102697363B1 (ko) | 플로어 스탠딩 에어컨 실내기 및 에어컨 | |
CN214949390U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
CN21060191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1177109U (zh)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211177074U (zh) |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109114677B (zh) | 一种空调器的导风组件、空调器室内机和空调器 | |
CN111623410B (zh) | 空调器室内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