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177109U -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1177109U
CN211177109U CN201922129430.4U CN201922129430U CN211177109U CN 211177109 U CN211177109 U CN 211177109U CN 201922129430 U CN201922129430 U CN 201922129430U CN 211177109 U CN211177109 U CN 211177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air supply
indoor unit
base
floor ty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21294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智强
马阅新
曹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21294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1177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1177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1177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其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座和两送风模块,所述底座具有第一进风口和过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过风口的换热风道;两所述送风模块均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且两所述送风模块沿所述底座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送风模块具有与所述过风口连通的送风口,其中,两所述送风模块中的一者或两者相较于所述底座可转动,以调节两所述送风口的送风方向的夹角。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等级可调节的优点。

Description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般通过在送风口的导风板上打孔,利用微孔分散原理将阵风变成微风,而减弱气流的冲击力,从而实现无风感功能。但是采用这种实现无风感的方式,导风板上的微孔设置完成后,微孔的数量、孔径及分布密度均不再可更改,而导致无风感的等级不可调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旨在解决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无风感等级不可调节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底座,具有第一进风口和过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过风口的换热风道;以及
两送风模块,两所述送风模块均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且两所述送风模块沿所述底座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送风模块具有与所述过风口连通的送风口,其中,两所述送风模块中的一者或两者相较于所述底座可转动,以调节两所述送风口的送风方向的夹角。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夹角至少是0°,至多是120°。
在一实施例中,两所述送风模块均相对于所述底座可转动,所述送风模块包括壳体和第一风机,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过风口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所述送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送风口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送风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具有所述送风口,所述前壳向靠近另一所述送风模块的方向凸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后壳向背离另一所述送风模块的方向凸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所述送风风道。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送风模块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和弧形齿条,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弧形齿条设于所述送风模块,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使所述弧形齿条绕所述齿轮转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模块和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送风模块的转动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槽和插销,所述送风模块和所述底座中的一者设有所述滑槽,另一者设有所述插销,所述插销插设于所述滑槽,用以与所述滑槽延伸方向的一端抵接,以限制所述送风模块的转动角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送风口可转动地设有导风板。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换热风道内设有换热器和第二风机。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及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
底座,具有第一进风口和过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过风口的换热风道;以及
两送风模块,两所述送风模块均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且两所述送风模块沿所述底座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送风模块具有与所述过风口连通的送风口,其中,两所述送风模块中的一者或两者相较于所述底座可转动,以调节两所述送风口的送风方向的夹角。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在底座上设置两间隔设置的送风模块,并使两送风模块中的一者或两者相对于底座可转动,如此,可通过送风模块的转动,而调节两送风模块的送风方向,以调节无风感的等级。相较于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本申请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等级可调节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正视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两送风模块送风方向平行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两送风模块送风方向相错时的气流流动示意图;
图6为图2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底座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2中B-B方向的剖视图;
图9为图8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297215450000031
Figure BDA000229721545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9所示,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包括底座10和两送风模块20。其中,底座10具有第一进风口11和过风口12、及连通第一进风口11和过风口12的换热风道13;两送风模块20均设于底座10的上端,且两送风模块20沿底座10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该送风模块20具有与过风口12连通的送风口22,其中,两所述送风模块20中的一者或两者相较于底座10可转动,以调节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的夹角。
值得说明的是,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一般通过在送风口22的导风板27上打孔,利用微孔分散原理将阵风变成微风,而减弱气流的冲击力,从而实现无风感功能。但是采用这种实现无风感的方式,导风板27上的微孔设置完成后,微孔的数量、孔径及分布密度均不再可更改,而导致无风感的等级不可调节。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的技术方案,通过底座10上端设置沿底座10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送风模块20,该送风模块20具有与过风口12连通的送风口22,并使两送风模块20中的一者或两者相较于底座10可转动。如此,通过送风模块20的转动,可调节两送风模块20上的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夹角。其中,当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相错时,两送风口22送出的气流在传递的过程中,会相撞而使两股气流的动能相互抵消,进而减弱了气流的冲击力,从而实现了无风感的功能。并且,随着两送风模块20的送风方向的夹角角度的逐步增大,两股气流相互抵消的动能随之逐渐增加,而使得室内机出的气流的冲击力逐渐减弱,即实现了无风感等级从强到若的调节。可见,相较于现有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本申请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具有无风感等级可调节的优点。
结合图6与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换热风道13内设有换热器15和第二风机14,以实现室内机的换热功能。
具体地,底座10具有分别与两送风口22相连通的两过风口12。可以理解,换热风道13通过两过风口12分别与两送风口22连通,能够将换热风道13内的气流分别引至两送风模块20,换热风道13内的风量分配均匀,避免了两送风模块20送风不均匀影响室内机送风效果的问题,而可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换热风道13也可仅通过一个过风口12同时与两送风口22连通。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的的夹角(以下称所述夹角)至少是0°,至多是120°。可以理解,当所述夹角等于0°时,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相平行,此时,室内机处于正常出风状态。相较于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相错或相背离的工作状态,这个状态下的室内机具有最远的送风距离。当所述夹角大于120°时,两送风口22送出的气流相互抵消的能量多,能量损失严重,而急剧地缩短了室内机的送风距离,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将所述夹角设置为至少是0°,至多是120°,能够在保证室内机具有正常送风距离的前提下,减弱风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值得说明的是,本申请所指的两送风口22送风方向的夹角,可以是两送风口22相向时的夹角,也是两送风口22相背离时的夹角。当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相背时,室内机同时朝两个方向送风。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两送风模块20均相对于底座10可转动。可以理解,将两送风模块20均可转动地设于底座10,可增加所述夹角的调节范围与调节级别,以增加室内机的无风感的可调节等级。同时,两送风模块20同时转动时,也可更快捷地调节室内机的送风方向。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是仅某一送风模块20相对于底座10可转动。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0包括壳体21和第一风机25,该壳体21具的底部与过风口12连通,壳体21的侧壁形成有第二进风口23和送风口22,该第二进风口23与送风口22之间形成送风风道24,该第一风机25安装于该送风风道24。可以理解,壳体21的底部与过风口12连通,而在壳体21的侧壁上设置送风口22及第二进风口23,并将第一风机25安装于送风口22与第二进风口23之间的送风风道24。如此,送风模块20除了能够从换热风道13中获取空气外,还可通过第二进风口23获取空气,而增加了送风模块20的进风量,进而可增加送风模块20的送风量,从而能够增加室内机的送风量。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0也可仅从换热风道13中获取空气。
可选的,在本实施例中,风机为贯流风机。在其他实施例中,该风机也可为离心风机或轴流风机。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包括前壳21a,该前壳21a具有送风口22,该前壳21a向靠近另一送风模块20的方向凸设。可以理解,将设有送风口22的前壳21a向另一送风模块20的凸设,能够使两送风口22更为靠近,如此,送风模块20仅需转动较小的角度,即可使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相错,而实现无风感功能,实现迅速。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前壳21a也可朝向其他方向设置。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该前壳21a呈弧形设置。可以理解,将前壳21a设置为弧形,一来有利于两送风模块20相互避位,二来当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平行时,送风模块20的转轴仅需转动较小的角度,便可使两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相错,而实现无风感功能。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前壳21a也可呈其他形状设置,如平面状、波浪形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壳体21还包括后壳21b,该后壳21b具有第二进风口23,该后壳21b向背离另一送风模块20的方向凸设。可以理解,将后壳21b向背离另一送风模块20的方向凸设,能够增加后壳21b的表面积,而使第一进风口11可获得更大的过风面积,从而增加送风模块20的进风量。并且,前壳21a向靠近另一送风模块20的方向凸设,后壳21b向背离另一送风模块20的方向凸设,两者相配合,不仅能够增加壳体21的内部空间,而且外部结构对称性更强,而有利于提升送风模块20的外在观感。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后壳21b呈弧形设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后壳21b也可设置为方形等形状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送风模块20还包括净化模块26,该净化模块26设于送风风道24。可以理解,将净化模块26设于送风风道24内,当室内机工作时,净化模块26能够净化空气,而提升室内空气质量。并且,通过在送风通道内设置净化模块26,在无需进行温度调节的情况下,室内机可通过仅开启第一风机25,而仅对室内空气进行净化,从而节约了能源。示例性的,该净化模块26可以为PM2.5净化模块、加湿模块、HEPA模块、甲醛净化模块等。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将净化模块安装于换热风道13内。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净化模块26设于第二进风口23与风机之间。于其他实施例中,净化模块26也可设于过风口12与送风口22之间。
进一步地,该净化模块26呈弧形设置,这样设置能够增加净化模块26的表面积,而增加净化模块26的过滤面积,提高室内机对室内空气净化的效率。并且,将净化模块26设置为弧形,还可适配后壳21b的形状,而便于净化模块26在壳体21内的安装。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净化模块26也可呈筒状、平板状等形状设置。
结合图8与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30,该驱动机构30用以驱动送风模块20转动。可以理解,通过驱动机构30驱动送风模块20转动,可实现送风模块20的自动转动,能够精确的调整无风感的等级,而提升用户操作的便捷性,有利于提升用户体验感。当然,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0也可通过手动的方式驱动转动。
具体而言,该驱动机构30包括电机(图未示)、齿轮31和弧形齿条32,该齿轮31可转动地安装于底座10,弧形齿条32设于送风模块20,并与齿轮31相啮合,该电机驱动该齿轮31转动以使弧形齿条32绕齿轮31转动。可以理解,这样设置,通过电机驱动齿轮31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能够带动与齿轮31啮合的弧形齿条32顺时针转动和逆时针转动,进而带动送风模块20转动,以调整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0也可由电机直接驱动,或是由电机通过其他传动机构间接驱动,该传动机构可以为减速机。
继续参照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0和底座10上设有限位结构40,该限位结构40用以限制送风模块20的转动角度。可以理解,通过该限位结构40可限制送风模块20的转动角度,而避免送风模块20转动角度过大,影响室内机的送风效果。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不对送风模块20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
具体而言,在本实施例中,该限位结构40包括滑槽41和插销42,送风模块20和底座10中的一者设有滑槽41,另一者设有该插销42,该插销42插设于滑槽41,用以与滑槽41延伸方向的一端抵接,以限制模块的转动角度。可以理解,随着送风模块20的转动,插销42能够在滑槽41中滑动,当插销42滑动至滑槽41的某一端时,插销42与滑槽41的端部相抵接,而限制了送风模块20的转动角度。通过滑槽41与插销42的配合,除了能够限制限制送风模块20的转动角度外,还可提高送风模块20与底座10之间连接的紧密性,从而提升送风模块20转动的稳定性。示例性的,在本实施例中,滑槽41设于底座送风模块20,插销42设于底座10。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送风模块20与底座10间也可设置其他限位机构,如在底座10和送风模块20上分别设置两限位块等。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送风口22可转动地设有导风板27。可以理解,导风板27可转动地设于送风口22,通过导风板27的转动,可对送风口22的送风方向进行微调,而更细微地调整送风口22送风方向,从而能够更细致地调节室内机的无风感等级,使用户获得更佳的体验。同时,在室内机关闭时,导风板27还可遮盖送风口22,以起到防尘的作用。当然,本申请的设计不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送风口22也可不设置送风格栅。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空调器(图未示),该空调器包括空调室外机和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该空调室外机与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该落地式空调室内机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主题二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具有第一进风口和过风口、及连通所述第一进风口和所述过风口的换热风道;以及
两送风模块,两所述送风模块均设于所述底座的上端,且两所述送风模块沿所述底座的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送风模块具有与所述过风口连通的送风口,其中,两所述送风模块中的一者或两者相较于所述底座可转动,以调节两所述送风口的送风方向的夹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至少是0°,至多是120°。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两所述送风模块均相对于所述底座可转动,所述送风模块包括壳体和第一风机,所述壳体的底部与所述过风口连通,所述壳体的侧壁形成有第二进风口和所述送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和所述送风口之间形成送风风道,所述第一风机安装于所述送风风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前壳,所述前壳具有所述送风口,所述前壳向靠近另一所述送风模块的方向凸设。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后壳,所述后壳具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后壳向背离另一所述送风模块的方向凸设。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还包括净化模块,所述净化模块设于所述送风风道。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以驱动所述送风模块转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电机、齿轮和弧形齿条,所述齿轮可转动地安装于所述底座,所述弧形齿条设于所述送风模块,所述弧形齿条与所述齿轮相啮合,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齿轮转动以使所述弧形齿条绕所述齿轮转动。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模块和所述底座上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用以限制所述送风模块的转动角度。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包括滑槽和插销,所述送风模块和所述底座中的一者设有所述滑槽,另一者设有所述插销,所述插销插设于所述滑槽,用以与所述滑槽延伸方向的一端抵接,以限制所述送风模块的转动角度。
11.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口可转动地设有导风板。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风道内设有换热器和第二风机。
13.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室外机、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落地式空调室内机,所述空调室外机与所述落地式空调室内机通过冷媒管连接。
CN201922129430.4U 2019-11-29 2019-11-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ctive CN211177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9430.4U CN211177109U (zh) 2019-11-29 2019-11-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2129430.4U CN211177109U (zh) 2019-11-29 2019-11-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1177109U true CN211177109U (zh) 2020-08-04

Family

ID=71801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2129430.4U Active CN211177109U (zh) 2019-11-29 2019-11-29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117710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8961A (zh) * 2019-11-29 2020-0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748961A (zh) * 2019-11-29 2020-02-04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410023A1 (en) Air conditioner indoor unit
CN107763743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06222600U (zh) 竖式壁挂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7218663A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109114673B (zh) 空调柜机和空调器
CN210601925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177109U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1177076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378103U (zh) 一种空调出风结构及空调
CN210601926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8566884U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7685353U (zh) 空调室内机
CN110748961A (zh) 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1623410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1177103U (zh) 导风板装置、落地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12987427U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11261010U (zh) 导风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206929874U (zh) 一种空调室内柜机
CN210141624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3266878A (zh) 一种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及其送风结构
CN209944510U (zh) 空调柜机
CN218379612U (zh) 空调室内机
CN218645645U (zh) 空调器
CN112682853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12682852A (zh) 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