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92109U -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92109U
CN210592109U CN201921622166.1U CN201921622166U CN210592109U CN 210592109 U CN210592109 U CN 210592109U CN 201921622166 U CN201921622166 U CN 201921622166U CN 210592109 U CN210592109 U CN 2105921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ck
jack
shell
steering gear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2166.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鞠江兰
潘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xing Wanxiang Steering Gea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aixing Wanxiang Steering Gea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xing Wanxiang Steering Gear Co Ltd filed Critical Taixing Wanxiang Steering Gea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2166.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921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921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921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以及顶端分别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外壳的内腔沿左右方向插接有横杆,且横杆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第二插孔的内腔,所述横杆的上端面开设有与下端面相通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后侧内壁设置有齿条,所述外壳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的外环,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底端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相连的齿轮,所述齿轮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圆杆。该齿轮齿条式转向器,该装置可有效的对齿条及传动机构受到冲击或震动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导致传动机构损坏,增加了汽车转向器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转向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行驶中,转向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我们通过方向盘来操纵和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从而实现自己的行驶意图,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的英文缩写叫“EPS”,它利用电动机产生的动力协助驾车者进行转向,此类系统一股由扭矩传感器、电控单元、电机、机械转向器所组成;
现有技术中,电动助力转向器在左右转向极限时,车轮通过拉杆向齿条传动机构施加剧烈的冲击力,此时齿条及传动机构受到剧烈冲击时,会损坏传动机构,致使传动机构零部件弯曲、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失效问题,降低了汽车转向器的实用性,不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内腔左右两侧以及顶端分别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第一插孔和第二插孔,所述外壳的内腔沿左右方向插接有横杆,且横杆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第二插孔的内腔,所述横杆的上端面开设有与下端面相通的通槽,所述通槽的后侧内壁设置有齿条,所述外壳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的外环,所述第一轴承的内环过盈配合有第一圆杆,所述第一圆杆的底端设置有与齿条啮合相连的齿轮,所述齿轮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圆杆,所述第二圆杆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的内环,所述第二轴承的外环与外壳的内腔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杆的内腔顶端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第三插孔,所述第一圆杆的内腔圆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一圆杆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顶端设置有弹簧座,所述弹簧座的外壁圆周表面均设置有与滑槽相匹配的滑块,所述弹簧座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且连接杆的顶端延伸出第三插孔。
优选的,所述滑槽按顺指针每隔90度分布在第一圆杆的内壁。
优选的,所述齿轮位于通槽的内腔。
优选的,所述弹簧座的外壁形状呈凹字形。
优选的,所述滑块按顺指针每隔90度分布在弹簧座的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通过施加给连接杆旋转的外力,促使连接杆带动弹簧座和滑块旋转,滑块带动第一圆杆、齿轮和第二圆杆通过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旋转,通过齿轮与齿条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齿条带动横杆在外壳和第二插孔的内腔向左侧或向右侧移动,通过施加给外壳向上的外力,促使外壳带动横杆、第一圆杆、齿轮和第二圆杆向上移动,连接杆带动滑块和弹簧座相对向下移动挤压弹簧,通过弹簧对连接杆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在受到冲击或震动时导致损坏,该装置可有效的对齿条及传动机构受到冲击或震动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导致传动机构损坏,从而致使传动机构零部件弯曲、产生裂纹,甚至断裂等失效问题,提高了汽车行驶的安全性,增加了汽车转向器的实用性,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圆杆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横杆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弹簧座俯视图。
图中:1、外壳,2、第一插孔,3、第二插孔,4、横杆,5、通槽,6、齿条,7、第一轴承,8、第一圆杆,9、齿轮,10、第二圆杆,11、第二轴承,12、第三插孔,13、滑槽,14、弹簧,15、弹簧座,16、滑块,17、连接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包括外壳1,外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以及顶端分别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第一插孔2和第二插孔3,外壳1的内腔沿左右方向插接有横杆4,且横杆4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第二插孔3的内腔,横杆4的上端面开设有与下端面相通的通槽5,通槽5的后侧内壁设置有齿条6,通过施加给连接杆17旋转的外力,促使连接杆17带动弹簧座15和滑块16旋转,滑块16带动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通过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11旋转,通过齿轮9与齿条6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齿条6带动横杆4在外壳1和第二插孔3的内腔向左侧或向右侧移动,外壳1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7的外环,第一轴承7的内环过盈配合有第一圆杆8,第一圆杆8的底端设置有与齿条6啮合相连的齿轮9,齿轮9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圆杆10,第二圆杆10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11的内环,第二轴承11的外环与外壳1的内腔底端内壁固定连接,第一圆杆8的内腔顶端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第三插孔12,第一圆杆8的内腔圆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13,通过滑块16和滑槽13对弹簧座15起到稳定性作用,使其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第一圆杆8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14,弹簧14为螺旋弹簧,弹性系数为18N/CM,弹簧14受到拉伸或挤压后产生弹性形变,去除外力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弹簧14的顶端设置有弹簧座15,通过施加给外壳1向上的外力,促使外壳1带动横杆4、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向上移动,连接杆17带动滑块16和弹簧座15相对向下移动挤压弹簧14,通过弹簧14对连接杆17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在受到冲击或震动时导致损坏,弹簧座15的外壁圆周表面均设置有与滑槽13相匹配的滑块16,通过施加给连接杆17旋转的外力,促使连接杆17带动弹簧座15和滑块16旋转,通过滑块16与滑槽13相匹配的关系,促使滑块16带动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通过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11旋转,弹簧座15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顶端延伸出第三插孔12。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槽13按顺指针每隔90度分布在第一圆杆8的内壁,通过滑块16和滑槽13对弹簧座15起到稳定性作用,使其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齿轮9位于通槽5的内腔,通过施加给连接杆17旋转的外力,促使连接杆17带动弹簧座15和滑块16旋转,滑块16带动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通过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11旋转,通过齿轮9与齿条6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齿条6带动横杆4在外壳1和第二插孔3的内腔向左侧或向右侧移动。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弹簧座15的外壁形状呈凹字形,通过施加给外壳1向上的外力,促使外壳1带动横杆4、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向上移动,连接杆17带动滑块16和弹簧座15相对向下移动挤压弹簧14,通过弹簧14对连接杆17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在受到冲击或震动时导致损坏。
作为优选方案,更进一步的,滑块16按顺指针每隔90度分布在弹簧座15的外壁,通过施加给连接杆17旋转的外力,促使连接杆17带动弹簧座15和滑块16旋转,通过滑块16与滑槽13相匹配的关系,促使滑块16带动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通过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11旋转。
其详细连接手段,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下述主要介绍工作原理以及过程,具体工作如下。
使用时,施加给连接杆17旋转的外力,促使连接杆17带动弹簧座15和滑块16旋转,通过滑块16与滑槽13相匹配的关系,促使滑块16带动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通过第一轴承7和第二轴承11旋转,通过齿轮9与齿条6啮合相连的关系,促使齿条6带动横杆4在外壳1和第二插孔3的内腔向左侧或向右侧移动,停止旋转连接杆17,施加给外壳1向上的外力,促使外壳1带动横杆4、第一圆杆8、齿轮9和第二圆杆10向上移动,由于连接杆17的顶端固定,连接杆17带动滑块16和弹簧座15相对向下移动挤压弹簧14,弹簧14受力形变收紧给滑块16和连接杆17反向的推力,同时滑块16在滑槽13的内腔向下移动,通过滑块16对弹簧座15起到稳定性作用,使其在移动过程中更加稳定,通过弹簧14对连接杆17起到缓冲减震的作用,避免在受到冲击或震动时导致损坏,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可有效的对齿条及传动机构受到冲击或震动时进行缓冲减震,避免导致传动机构损坏,更符合实际的使用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同轴”、“底部”、“一端”、“顶部”、“中部”、“另一端”、“上”、“一侧”、“顶部”、“内”、“前部”、“中央”、“两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同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有”、“轴接”、“插接”、“焊接”、“卡接”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5)

1.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包括外壳(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的内腔左右两侧以及顶端分别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第一插孔(2)和第二插孔(3),所述外壳(1)的内腔沿左右方向插接有横杆(4),且横杆(4)的左右两侧均延伸出第二插孔(3)的内腔,所述横杆(4)的上端面开设有与下端面相通的通槽(5),所述通槽(5)的后侧内壁设置有齿条(6),所述外壳(1)的内腔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7)的外环,所述第一轴承(7)的内环过盈配合有第一圆杆(8),所述第一圆杆(8)的底端设置有与齿条(6)啮合相连的齿轮(9),所述齿轮(9)底端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二圆杆(10),所述第二圆杆(10)的外壁底端过盈配合有第二轴承(11)的内环,所述第二轴承(11)的外环与外壳(1)的内腔底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圆杆(8)的内腔顶端开设有与外侧表面相通的第三插孔(12),所述第一圆杆(8)的内腔圆周内壁均开设有滑槽(13),所述第一圆杆(8)的内腔底端设置有弹簧(14),所述弹簧(14)的顶端设置有弹簧座(15),所述弹簧座(15)的外壁圆周表面均设置有与滑槽(13)相匹配的滑块(16),所述弹簧座(15)的顶端设置有连接杆(17),且连接杆(17)的顶端延伸出第三插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按顺指针每隔90度分布在第一圆杆(8)的内壁。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9)位于通槽(5)的内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座(15)的外壁形状呈凹字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16)按顺指针每隔90度分布在弹簧座(15)的外壁。
CN201921622166.1U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Active CN2105921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2166.1U CN210592109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2166.1U CN210592109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92109U true CN210592109U (zh) 2020-05-22

Family

ID=70700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2166.1U Active CN210592109U (zh) 2019-09-26 2019-09-26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921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592109U (zh) 一种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CN110481436B (zh) 一种防撞击后视镜角度调节装置
KR101028729B1 (ko) 차량용 스티어링컬럼
CN210027728U (zh) 双前轮摩托车的支撑转向机构
CN111301326A (zh) 一种便于拆卸的汽车前防撞外板
CN210793324U (zh) 一种防异响汽车转向器
CN216069585U (zh) 一种同轴电驱动桥
CN210681770U (zh) 一种具有精密连接端的齿轴结构
CN208417412U (zh) 一种蜗轮蜗杆间隙可调降噪机构
CN111840873A (zh) 一种基于消防水泵的水带盘卷装置
CN209856214U (zh) 传动轴及电动汽车
CN100372702C (zh) 八轮差动-扭杆弹簧悬架式车载机构
CN210364028U (zh) 汽车动力转向器支架衬套总成
CN216185436U (zh) 减速机构装置及其输出轴
CN219922947U (zh) 一种便捷式连轧机轧制油生产用反应釜
CN220374615U (zh) 一种自助力方向机的安全防护机构
JP4275832B2 (ja) 電動パワーステアリング装置
CN216184443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后悬支架
CN215883935U (zh) 一种代驾电动车
CN214241115U (zh) 一种电动车的前部减震装置
CN219077110U (zh) 汽车后视镜镜面驱动器
CN209738882U (zh) 一种汽车用减震传动块
CN212737735U (zh) 一种便于拆卸和安装的驱动轮装置
CN213871031U (zh) 一种具备减震底座的减速起动机
CN213441926U (zh) 汽车后桥总成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