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7745U - 传输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输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7745U
CN210557745U CN201921625191.5U CN201921625191U CN210557745U CN 210557745 U CN210557745 U CN 210557745U CN 201921625191 U CN201921625191 U CN 201921625191U CN 210557745 U CN210557745 U CN 2105577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rehousing
transfer
line
assembly
test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2519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昌鹏
邓先涛
苏洲
倪兴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hunc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Guangdong Lyric Robot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2519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77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77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77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Assembl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传输装置,其包括中转机构、分流机构以及入库机构;中转机构分别与分流机构以及入库机构连接;中转机构分流产品至分流机构,入库机构传送产品至中转机构。本申请的实用新型通过中转机构、分流机构以及入库机构的配合设置,使得产品能在同一位置快速可完成产品的出入库,速度快且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工成本。

Description

传输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传输装置。
背景技术
在产品线中,例如产品生产线、产品测试线、产品装配线或产品仓储线等,需要对产品进行入库或出库操作,而在现有的产品线中,产品的入库端和出库端是分别位于产品线的两端,相距较远,这就导致在产品重新入库时,需要人工将产品转移至入库端重新入库,费时费力,且会占用更多的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输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传输装置包括中转机构、分流机构以及入库机构;中转机构分别与分流机构以及入库机构连接;中转机构分流产品至分流机构,入库机构传送产品至中转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分流机构以及入库机构相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转机构具有分流部;分流机构包括第一分流组件以及第二分流组件;第一分流组件以及第二分流组件分别与分流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中转机构还具有入库部;入库机构与入库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处理机构;处理机构分别与第一分流组件以及入库机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接驳机构;处理机构通过接驳机构分别与第一分流组件以及入库机构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辅助接驳机构以及辅助处理机构;辅助接驳机构设于入库机构的传送路径上;辅助处理机构与辅助接驳机构相邻。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回传机构;回传机构的一端与第二分流组件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其还包括上料机构;上料机构与回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上料机构包括夹具入库部以及上料部;夹具入库部的一端与回传机构的另一端连接,夹具入库部的另一端与上料部连接。
本申请通过中转机构、分流机构以及入库机构的配合设置,使得产品能在同一位置快速可完成产品的出入库,速度快且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此外,通过入库机构以及上料机构的配合设置,能在产品线的两端分别形成两个入库端,便于产品的入库管理。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实施例一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传输装置的下层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分流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二中上料机构及回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转机构;11、分流部111、分流支撑架112、分流平台1121、滚珠113、分流驱动组件1131、第一分流驱动件1132、第二分流驱动件114、分流件12、入库部;2、分流机构;21、第一分流组件211、第一分流支撑架212、第一传送线22、第二分流组件221、第二分流支撑架222、第二传送线223、下料转盘接驳部2231、转盘件;2232、下料接驳件;224、下料部;2241、下料支撑架;2242、下料传送线;3、入库机构;31、入库支撑架;32、入库传输线4、处理机构;41、处理支撑架42、处理传送线;5、接驳转移机构;51、接驳转移支撑架52、接驳提升组件53、接驳转移组件;6、辅助接驳转移机构;7、辅助处理机构;8、回传机构;81、回流接驳部82、回流线;9、上料机构;91、夹具入库部92、上料部;921、产品上料机构;9211、测试件上料支撑架;9212、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2、回流夹具接驳机构;9221、回流夹具支撑架;9222、接驳传输线;923、上料传送缓存机构;9231、上料传送缓存支撑架;9232、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3、转盘接驳组件;100、夹具。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以图式揭露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方式,为明确说明起见,许多实务上的细节将在以下叙述中一并说明。然而,应了解到,这些实务上的细节不应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中,这些实务上的细节是非必要的。此外,为简化图式起见,一些习知惯用的结构与组件在图式中将以简单的示意的方式绘示之。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并非特别指称次序或顺位的意思,亦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其仅仅是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组件或操作而已,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图1为实施例一中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一中传输装置的下层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包括中转机构1、分流机构2以及入库机构3。中转机构1分别与分流机构2以及入库机构3连接。中转机构1分流产品至分流机构2,入库机构3传送产品至中转机构1。
通过中转机构1、分流机构2以及入库机构3的配合设置,使得产品能在同一位置快速可完成产品的出入库,速度快且效率高,省时省力,降低了人工成本。本实施例中的产品可为电子终端产品,例如,平板电脑。可以理解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固性,产品会被承载于夹具100上。本实施例中,主要以测试件作为产品,以测试件在测试线的测试后的回流为例进行说明,上述同一位置,为测试线的出库端,在出库端进行测试件的分流以及回流,避免了测试件重新转回到测试线的入库端进行入库,使得测试测试件的入库效率高,且节省了人力成本。
复参照图1和图2,进一步,分流机构2以及入库机构3相邻。通过设置分流机构2与入库机构3的相邻布局结构,使得操作者在出库端的同一地点就可以完成分流出来的测试件的收集以及测试件的回流。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分流出来的测试件为检测不合格品,重新入库的测试件是在外界经过处理后的不合格品,如此,在一位置进行不合格品分流,在外界处理后,在同一位置再回流,如此通过一个工位即可实现测试件的重新入库,提升重新入库的效率的同时,还能够降低人工成本。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中转机构1具有分流部11。分流机构2包括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第二分流组件22,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第二分流组件22分别与分流部11连接。中转机构1还具有入库部12。入库机构3与入库部12连接。其中,通过第一分流组件21对分流部11分流的不合格测试件进行分流,通过第二分流组件22对分流部11分流的合格测试件进行分流,以便于测试件的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分开收集,以便于管理。不合格品在收集后,会在外界进行处理,而后再通过入库机构3返回到中转机构1的入库部12,由入库部12在返回测试线内进行重新入库。
值得说明的是,为了便于管理,测试件上具有表示自己身份的识别码,例如,二维码和条形码中,测试件在被测试之后会出现两种结果,即合格与不合格,通过识别码与测试结果的匹配标记,测试之后的测试件会被分为合格测试件以及不合格测试件。外部的测试装置对测试件检测完成后,会转移到分流部11上,而后分流部11会分流合格测试件至第二分流组件22,分流不合格测试件至第一分流组件21,以匹配的标记完成合格与不合格产品的分流,同样,也能对回流的处理后的不合格品进行匹配,便于管理。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还包括处理机构4。处理机构4分别与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入库机构3连接。通过处理机构4的设置,便于接收不合格的测试件进行处理以及处理后的测试件的回流。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还包括接驳机构5。处理机构4通过接驳机构5分别与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入库机构3连接。通过接驳机构5的设置,以便于从处理机构4进行测试件分流接收以及回流返回时流畅进行。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入库部12位于分流部11的上方。入库机构3位于分流机构2的上方。通过入库部12与分流部11上下结构设置以及入库机构3与分流机构2的上下结构设置,使得不合格检测件的分流在下层进行,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从上层回流,以便于节省传输装置的占用空间,进而减少企业的厂房空间成本。
继续参照图2和图3,图3为实施例一中分流部的结构示意图。更进一步,分流部11包括分流支撑架111、分流平台112、分流驱动组件113以及分流件114。分流平台112设于分流支撑架111的上端;分流驱动组件113设于分流支撑架111,其输出端与分流件114的一端的连接,分流件114的另一端向着分流平台112的上方延伸。承载有测试件的夹具100位于分流平台112上,分流驱动组件113驱动分流件114,分流件114带动承载有测试件的夹具100移动至第一分流组件21的分流端或第二分流组件22的分流端。具体的,分流平台112成矩形的板状,其表面嵌设有多个滚珠1121,多个滚珠1121呈矩阵型排列,通过滚珠1121来减小夹具100移动时的摩擦力,以便于夹具100在分流平台112上流畅的移动。分流驱动组件113包括第一分流驱动件1131以及第二分流驱动件1132。第一分流驱动件1131设于分流支撑架111的上端,第一分流驱动件1131的输出端与第二分流驱动件1132连接,第二分流驱动件1132的输出端与分流件114的一端连接。第一分流驱动件1131驱动第二分流驱动件1132线性移动,进而带动分流件114线性移动;第二分流驱动件1132驱动分流件114旋转。初始时,分流件114与分流平台112垂直,外界的测试装置推动夹具100移动至分流平台112上,而后第二分流驱动件1132驱动分流件114旋转90度,使得分流件114正对夹具100的侧壁,而后,第一分流驱动件1131驱动分流件114线性移动,进而推动夹具100移动至第一分流组件21的分流端或第二分流组件22的分流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分流驱动件1131可采用线性模组,第二分流驱动件1132可采用旋转气缸。
复参照图1和图2,第二分流组件22包括第二分流支撑架221以及第二传送线222。第二分流支撑架221与分流部11平行,且两者相邻,第二传送线222设于第二分流支撑架221的上端,第二传送线222的始端与分流部11的分流平台112相邻,优选的,第二传送线222与分流平台112的表面齐平。第一分流组件21包括第一分流支撑架211以及第一传送线212。第一分流支撑架211与分流部11平行,且两者相邻,第一传送线212设于第一分流支撑架211的上端,第一传送线212的始端与分流部11的分流平台112相邻,优选的,第一传送线212与分流平台112的表面齐平。优选的,第二分流支撑架221与第一分流支撑架211的中心轴线重叠,优选的,第二分流支撑架221与第一分流支撑架211一体成型,第二传送线222的始端与第一传送线212的始端相邻,第二传送线222以及第一传送线212的传送方向相反,优选的,第二传送线222的始端与第一传送线212的始端重叠,且该重叠部分可进行方向相反的传送。本实施例中的第二传送线222以及第一传送线212采用具有传送辊结构的传送线,在两者始端重叠的部分设置单独的驱动电机,以实现两个方向的传送。优选的,第二传送线222采用带回流的双辊筒线,使得第二传送线222折叠后的末端与始端相邻,以节省占用空间,便于传输装置的布局。当测试件被移动至分流部11上的分流平台112上,根据合格测试件以及不合格测试件的测试结果进行分流,其中,合格测试件被转移至第二传送线222的始端,而后被第二传送线222带着向着第二传送线222的末端移动,而不合格测试件被分流部11转移至第一传送线212的始端,而后被第一传送线212带着向着第一传送线212的末端移动,如此,实现了合格测试件与不合格测试件的分流。
复参照图1和图2,第二分流组件22还包括下料转盘接驳部223以及下料部224。下料转盘接驳部223设于第二分流支撑架221远离分流部11的一侧,且下料转盘接驳部223与第二传送线222的末端相邻。下料部224设于下料转盘接驳部223远离第二分流支撑架221的一侧,下料部224的始端与下料转盘接驳部223相邻。下料转盘接驳部223包括转盘件2231以及下料接驳件2232。下料接驳件2232设于转盘件2231上端,转盘件2231带动下料接驳件2232转动,下料接驳件2232与第二传送线222的末端相邻,优选的,下料接驳件2232与第二传送线222齐平。本实施例中的转盘件2231可采用转盘机构,下料接驳件2232可采用传送辊或传送带机构。下料部224包括下料支撑架2241以及下料传送线2242。下料传送线2242设于下料支撑架2241的上端,下料传送线2242的始端与下料接驳件2232相邻,优选的,下料传送线2242与下料接驳件2232齐平。优选的,下料传送线2242采用L型结构的传送辊机构,以便于合格测试件的下料作业。第二传送线222带动承载有合格测试件的夹具100至移动自自身的末端,在第二传送线222末端设置可顶出的传送带机构,该机构转移承载有合格测试件的夹具100至下料接驳件2232,而后转盘件2231驱动下料接驳件2232转动,并与下料传送线2242的始端对接,下料接驳件2232转移承载有合格测试件的夹具100至下料传送线2242,下料传送线2242带动承载有测试件的夹具100,操作取下合格测试件,完成合格测试件的下料。
复参照图1和图2,入库部12用于把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重新返回外界的测试装置进行重新入库,具体而言,入库部12可以采用与分流部11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的机构,当然,入库部12也可以为传送带或传送辊机构,以达到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能被驱动转移至外界的测试装置;当然,入库部12也可为板状的结构或者具有滚珠的板状结构,上面不设置任何的转移驱动的机构,由外界的转移装置来进行转移,此处不做限定。
第一传送线212末端的不合格测试件与夹具100一同被取下,而后在外部对不合格测试件进行检测处理,处理完成后,再把该测试件放置于夹具100内,而后,再通过入库机构3返回至入库部12。具体的,入库机构3包括入库支撑架31以及入库传输线32,入库支撑架31设于第一分流支撑架211的上端,入库传输线32设于入库支撑架31的上端,使得入库传输线32与第一传送线212形成上下结构的层级关系,且入库传输线32末端与入库部12的回流接收端相邻。优选的,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与第一传送线212的末端相邻,优选的,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与第一传送线212的末端呈上下层级结构。如此,就可在同一位置对不合格测试件进行下料处理,以及放回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便于节省布局空间,同时提升测试件重新入库的效率。本实施例中的入库传输线32采用的是传送辊机构。入库传输线32末端的传送辊之间设置有可顶出的传送带机构,其可顶出夹具100,并转移承载有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的夹具100至入库部12上。在具体应用时,操作者也可直接放置处理后的不合格品测试件于入库部12上。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接驳机构5的一端与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相邻,其另一端处理机构4相邻,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及夹具100,被放置于处理机构4上,而后通过接驳机构5转移到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具体的,接驳机构5设于入库支撑架31的一侧,且接驳机构5与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相邻,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也设置有可顶出的传送带机构,可转移夹具100至接驳机构5。具体的,接驳机构5包括接驳转移支撑架51、接驳提升组件52以及接驳转移组件53。驳转移支撑架51设于入库支撑架31的一侧,接驳提升组件52设于驳转移支撑架51,接驳转移组件53设于接驳提升组件52的提升端。接驳提升组件52带动接驳转移组件53上升或下降,使得接驳转移组件53能够往返接驳于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以及处理机构4。本实施例中的接驳提升组件52可采用提升机,接驳转移组件53可采用传送辊机构,此处不再赘述。处理机构4包括处理支撑架41以及处理传送线42。处理支撑架41设于驳转移支撑架51远离入库传输线32的一侧,处理传送线42设于处理支撑架41的上端,处理传送线42的末端与接驳机构5相邻,处理传送线42的始端向着远离入库传输线32的一侧延伸,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及夹具100一同被放置于处理传送线42的始端。本实施例中的处理传送线42为传送辊机构。优选的,接驳机构5还与第一传送线212的末端相邻,如此,第一传送线212的末端传送过来的不合格测试件,可通过接驳机构5转移到处理机构4上,而后与夹具100一同被取下处理。在具体应用时,接驳机构5与第一传送线212的末端相邻时的接驳方向以及处理机构4的处理传送方向,与接驳机构5与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相邻时的接驳方向以及处理机构4的处理传送方向相反;也就是说,接驳机构5有两个接驳方向,一个是接驳分流的不合格测试件至处理机构4进行处理,另一个是接驳处理机构4传送过来的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在具体应用时,可通过在处理机构4处设置切换按钮,由操作者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接驳机构5在第一传送线212的末端以及入库传输线32的始端之间的接驳切换,以及对应的处理机构4的传送方向的切换。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还包括辅助接驳机构6以及辅助处理机构7。辅助接驳机构6设于入库机构3的传送路径上。辅助处理机构7与辅助接驳机构6相邻。可以理解的是,处理机构4的处理位是有限的,当出现较多的不合格的测试件,处理机构4的处理位满载之后,可通过辅助接驳机构6对多出的不合格检测件进行转移至辅助处理机构7,通过辅助处理机构7对辅助接驳机构6转移过来的不合格测试件进行处理,以便于对测试件进行完全有效的处理。
复参照图1和图2,更进一步,辅助接驳机构6设于入库传输线32的传送路径上,在处理机构4的处理位满载后,多出的不合格测试件被入库传输线32回传,并转移至辅助接驳机构6,如此,即可通过辅助接驳机构6对其他的不合格测试件进行处理转移。此外,辅助接驳机构6与接驳机构5之间可以形成接驳配合,例如,在接驳机构5接驳不合格测试件时,辅助接驳机构6对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进行接驳。辅助接驳机构6以及辅助处理机构7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接驳机构5以及处理机构4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在具体应用时,辅助接驳机构6的接驳端与入库传输线32相邻,入库传输线32与辅助接驳机构6相邻的部位设置有可顶出的传送带机构,使得不合格测试件由该部位转移至辅助接驳机构6上。优选的,入库传输线32为带回流的双辊筒线,辅助接驳机构6与入库传输线32的弯折回流的部位相邻,入库支撑架31可对应设于第二分流支撑架221以及第一分流支撑架211上。优选的,辅助接驳机构6以及辅助处理机构7与接驳机构5以及处理机构4对称设置。
在另一实施例中,产品为装配体,传输装置为应用于在装配线上的传输装置。装配体可由分流部11分流至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第二分流组件22进行分流出料,而后在同样的位置,通过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使得装配体的重新入库至装配线内;或者,通过处理机构4、接驳机构5、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使得装配体的重新入库至装配线内;或者,通过辅助处理机构7、辅助接驳机构6、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使得装配体的重新入库至装配线内。如此节省了装配体的转运时间,节省了装配体的重新入库的时间的。在具体应用时,分流出来的装配体经过处理后的再重新入库,或者采用新的装配体进行入库。
再一实施例中,产品为零件,传输装置为应用在生产线上的传输装置。零件可由分流部11分流至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第二分流组件22进行分流出料,而后在同样的位置,通过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使得零件重新入库到生产线内,或者,通过处理机构4、接驳机构5、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使得零件的重新入库至生产线内;或者,通过辅助处理机构7、辅助接驳机构6、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使得零件的重新入库至生产线内。如此节省了零件的转运时间和重新入库的时间。在具体应用时,分流出来的零件经过处理后再重新入库,或者采用新的零件进行入库。
实施例二
参照图4和图5,图4为实施例二中的传输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实施例二中上料机构及回传机构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的传输装置与实施例一中的传输装置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还包括回传机构8以及上料机构9。回传机构8的一端与第二分流组件22连接。上料机构9与回传机构8的另一端连接。通过回传机构8的设置,使得空载的夹具100能回流至上料机构9,上料机构9上料待测试的测试件于空载夹具100内,使得夹具100被高效的被重复利用。同时在入库机构3以及上料机构9在测试线的两端形成两个入库端,使得测试件可在测试线的两端进行入库,实现双向入库,灵活多变,便于产品的入库管理,例如生产或测试入库管理。
复参照图1、图2、图4和图5,回传机构8包括回流接驳部81以及回流线82。回流接驳部81的一端与下料传送线2242的末端相邻,回流接驳部81的另一端与回流线82的始端相邻,回流线82的末端与上料机构9连接。优选的,回流线82位于第二分流支撑架221以及入库支撑架31的下方,以便于合理布局减少回流线82的占用空间。承载合格测试件的夹具100经过下料传送线2242时,合格测试件被取下,而后空载的夹具100被继续传送至下料传送线2242的末端,下料传送线2242的末端具有可顶出的传送带机构,该机构把空载的夹具100转移到回流接驳部81,回流接驳部81再转移空载的夹具100至回流线82的始端,而后由回流线82带动空载的夹具100返回至上料机构9。本实施例中的回流接驳部81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接驳机构5一致,此处不再赘述,回流线82可采用传送辊机构。
复参照图5,更进一步,上料机构9包括夹具入库部91以及上料部92。夹具入库部91的一端与回传机构8的另一端连接,夹具入库部91的另一端与上料部92连接。具体的,回传机构8的回流线82末端与夹具入库部91相邻,回流线82传递过来的空载的夹具100被夹具入库部91接收,并提升转移至上料部92,被重新利用上料。本实施例中的夹具入库部91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驳转移机构6一致,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上料部92包括产品上料机构921以及回流夹具接驳机构922。产品上料机构921与回流夹具接驳机构922相邻,回流夹具接驳机构922与夹具入库部91相邻。具体的,产品上料机构921包括测试件上料支撑架9211以及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设于测试件上料支撑架9211的上端。待测试的测试件放置于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的始端,而后在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的带动下向着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的末端移动,本实施例中的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采用传送辊,当然也可以传送带,此处不做限定。优选的,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采用带回流的双辊筒线或环形的皮带传送线,如此,当待测试的测试件采用托盘上料时,可对托盘进行回流。本实施例中采用的是带回流的双辊筒线。回流夹具接驳机构922包括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以及接驳传输线9222。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与测试件上料支撑架9211相邻;优选的,两者的高度一致;优选的,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的上端为″L″型支撑结构,测试件上料支撑架9211的末端与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的拐角位置相对。接驳传输线9222设于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的上端,接驳传输线9222的始端与夹具入库部91相邻。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设于接驳传输线9222的传送路线上。具体的,接驳传输线9222采用的为″L″形的传送线,使得其可适配的设于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的上端,接驳传输线9222可采用传送辊或传送带,优选的采用传送辊。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的末端与″L″形的接驳传输线9222的拐角位置相对。夹具入库部91与接驳传输线9222的始端相邻。夹具入库部91传递空载的夹具100至接驳传输线9222上,之后,空载的夹具100在接驳传输线9222的传送下经过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的末端,此时,操作者拿取测试件上料传输线9212传送过来的测试件,并转移放置于接驳传输线9222上空载的夹具100内,接驳传输线9222带动承载有测试件的夹具100继续传送。优选的,上料部92还包括上料传送缓存机构923。上料传送缓存机构923包括上料传送缓存支撑架9231、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以及转盘接驳组件9233。上料传送缓存支撑架9231设于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远离测试件上料支撑架9211的一侧,优选的,上料传送缓存支撑架9231与回流夹具支撑架9221垂直。回流线82的末端从上料传送缓存支撑架9231的下方穿过后与夹具入库部91对接。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设于上料传送缓存支撑架9231的上端,优选的,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与接驳传输线9222齐平。转盘接驳组件9233设于上料传送缓存支撑架9231端部的一侧,并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的始端相邻,且转盘接驳组件9233与接驳传输线9222的末端相邻,优选的,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与接驳传输线9222垂直。具体的,转盘接驳组件923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与下料转盘接驳部223的结构以及作动原理一致,此处不再赘述。接驳传输线9222带动承载有测试件的夹具100传送到接驳传输线9222末端,之后,接驳传输线9222再继续带动夹具100转移至转盘接驳组件9233上,而后,转盘接驳组件9233带动夹具100转移至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的始端,而后,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继续带动夹具100向着自身的末端移动,进行测试件的测试上料。优选的,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可采用双辊筒线,以此来设置上料传送缓存线9232的始端与末端相邻,以便于节省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的占地空间。优选的,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的始端正对,转盘接驳组件9233位于两个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始端之间,两个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的末端相邻。通过两个上料传送缓存传送线9232对已经承载测试件的夹具100进行缓存上料。
此外,为便于理解测试件的上料路线、空载夹具100的回流提升转移路线以及承载测试件后的夹具100的传送缓存路线,现在图5内对应上述路线进行箭头指引标注。为便于理解不合格测试件的下料路线,合格测试件的下料路线,以及空载的夹具100的回流路线,现在图2内对应上述路线进行箭头指引标注。为便于理解处理后的不合格测试件的回流路线,现在图1中对应上述路线进行箭头指引标注。
在另一实施例中,产品为装配体,传输装置为应用于在装配线上的传输装置。装配体可由产品上料机构921上料,同时,装配线还可由入库机构3,经过入库部12进行上料至装配线内,实现装配体在装配线两个入库端同步进行上料,增加了上料入库效率。优选的,装配体由产品上料机构921上料的同时,依次经过处理机构4、接驳机构5、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进行上料,或者依次经过辅助处理机构7、辅助接驳机构6、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进行上料,进而实现装配体在装配线的两端进行入库上料。在具体应用时,经入库部12重新入库的装配可为处理后的装配体,也可为新的装配体。
再一实施例中,产品为零件,传输装置为应用在生产线上的传输装置。零件可由产品上料机构921上料,同时,零件还可依次经过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上至生产线内,或者依次经过处理机构4、接驳机构5、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进行上料,或者依次经过辅助处理机构7、辅助接驳机构6、入库机构3以及入库部12进行上料,进而实现零件在生产线两端的入库上料。在具体应用时,经过入库部12重新入库的零件可为处理后的零件,也可为新的零件。
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的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中转机构(1)、分流机构(2)以及入库机构(3);所述中转机构(1)分别与所述分流机构(2)以及入库机构(3)连接;所述中转机构(1)分流产品至所述分流机构(2),所述入库机构(3)传送所述产品至所述中转机构(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机构(2)以及入库机构(3)相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构(1)具有分流部(11);所述分流机构(2)包括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第二分流组件(22);所述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第二分流组件(22)分别与所述分流部(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转机构(1)还具有入库部(12);所述入库机构(3)与所述入库部(1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处理机构(4);所述处理机构(4)分别与所述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入库机构(3)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接驳机构(5);所述处理机构(4)通过所述接驳机构(5)分别与第一分流组件(21)以及入库机构(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辅助接驳机构(6)以及辅助处理机构(7);所述辅助接驳机构(6)设于所述入库机构(3)的传送路径上;所述辅助处理机构(7)与所述辅助接驳机构(6)相邻。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回传机构(8);所述回传机构(8)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分流组件(22)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上料机构(9);所述上料机构(9)与所述回传机构(8)的另一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机构(9)包括夹具入库部(91)以及上料部(92);所述夹具入库部(91)的一端与所述回传机构(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夹具入库部(91)的另一端与所述上料部(92)连接。
CN201921625191.5U 2019-09-27 2019-09-27 传输装置 Active CN2105577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5191.5U CN210557745U (zh) 2019-09-27 2019-09-27 传输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25191.5U CN210557745U (zh) 2019-09-27 2019-09-27 传输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7745U true CN210557745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302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25191.5U Active CN210557745U (zh) 2019-09-27 2019-09-27 传输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77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797917B (zh) 点胶贴合机
KR100912729B1 (ko) 제조라인의 트레이 자동 공급과 회수 방법 및 그 장치
CN108328238B (zh) 自动测试流水线
CN110948227A (zh) 主板装配线
CN204737412U (zh) 自动收发料机
JP2000117374A (ja) 板材搬送装置
CN110560378A (zh) 测试线
CN112758649A (zh) 上下料装置以及自动检测系统
TW201812970A (zh) 線接合器分配系統及其上的雜誌傳送方法
CN116288231A (zh) 一种pvd自动上下料设备、控制系统及使用方法
CN209683520U (zh) 集装箱装卸车月台及集装箱装卸车系统
CN108792558B (zh) 一种采用直连方式的aoi检测运输装置
CN210557745U (zh) 传输装置
CN112298952B (zh) 手机电源保护板高速分板组装前线段
CN113120529A (zh) 一种视觉检测设备以及自动上料装置和自动收料装置
CN110980248B (zh) 移载机构
CN203581877U (zh) 一种自动循环供料系统
CN218370397U (zh) 上下料机构及外观检测装置
CN116544484A (zh) 一种电芯堆叠方法与设备
CN211330305U (zh) 测试线
CN109795394A (zh) 集装箱装卸车月台、集装箱装卸车系统及装卸方法
CN113071850B (zh) 自动搬运机构及加工系统
CN210775743U (zh) 一种芯片检测、包装的生产系统及其电性测试装置
CN210497311U (zh) Pcba板用测试设备
CN216638196U (zh) 收料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815

Address after: 516000 No.4, Xinpeng Road, Ma'an Town,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Shunchu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6057 Dongjiang Vocational School Road 2 (workshop), Huizhou Road, Ma An Town, Huicheng District, Huizhou, Guangdong.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LYRIC ROBOT INTELLIGENT AUTOMATION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