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333U - 全地形车 - Google Patents

全地形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333U
CN210555333U CN201920823192.4U CN201920823192U CN210555333U CN 210555333 U CN210555333 U CN 210555333U CN 201920823192 U CN201920823192 U CN 201920823192U CN 210555333 U CN210555333 U CN 2105553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engine
terrain vehicle
plate
exhaust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319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e Intelligent Changzhou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319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333U/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4929 priority patent/WO2020238154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3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3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3/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3/04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mbustion air intake or gas exhaust of propulsion units concerning exhaus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01Motorcycles with four or more whee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5/0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 B62K5/10Cycles with handlebars, equipped with three or more main road wheels with means for inwardly inclining the vehicle body on bend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全地形车,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前桥,前桥设置在车架上;后桥,后桥设置在车架上且位于前桥的后方;发动机,发动机设置在车架上且位于前桥和后桥之间;油箱,油箱设置在车架的第一侧且位于发动机的后方,油箱与发动机的油路连接;排气管,排气管设置在车架上且位于发动机的后方,排气管与发动机的气路连接;消音器,消音器设置在车架的第二侧且位于发动机的后方,消音器与排气管相连接。由此,发动机可以合理利用车架的中部空间,油箱、排气管和消音器可以利用车架的后部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车架后部的两侧空间,从而可以使得空间利用率高,空间布局合理。

Description

全地形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全地形车。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具有跨骑式座垫和方向把式转向系统的车辆(包含三轮摩托车、四轮摩托车和雪地车等),其油箱一般布置在方向把的下部区域或车体尾部中心区域,这样油箱将占用车架的大部分核心空间,而且排气管和消音器占用车架后部较大空间,布局不合理,不利于整车空间的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全地形车,该全地形车能够合理利用空间,整体布局合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全地形车,包括:车架;前桥,所述前桥设置在所述车架上;后桥,所述后桥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前桥的后方;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之间;油箱,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一侧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油箱与所述发动机的油路连接;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发动机的气路连接;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消音器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接。
由此,发动机可以合理利用车架的中部空间,油箱、排气管和消音器可以利用车架的后部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车架后部的两侧空间,从而可以使得空间利用率高,并且油箱和消音器采用两侧设置的方式,可以使得全地形车整体平衡性好,行驶稳定性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包括缸头,所述缸头的顶部朝向后上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油箱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深度低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深度,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车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用于隔离开所述排气管和所述油箱。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弯折设置且相连接,所述第一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排气管之间,所述第二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排气管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架的后部设置有上悬置安装架和下悬置安装架,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上悬置安装架和所述下悬置安装架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上悬置安装架和所述下悬置安装架均包括:安装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板构造有朝向所述消音器的弧形板状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发动机的第一侧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发动机的第二侧设置有动力电机,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发动机传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全地形车还包括:座垫,所述车架为跨骑式车架,所述座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侧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俯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的后视图。
附图标记:
全地形车100;
车架10;上悬置安装架11;上安装座111;上安装板112;下悬置安装架12;下安装座121;下安装板122;
发动机20;缸头21;油箱30;第一部分31;第二部分32;
排气管40;消音器50;隔热板60;第一板61;第二板62;变速箱70;动力电机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全地形车100是指可以在任何地形上行驶的车辆,在普通车辆难以机动的地形上行走自如。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全地形车100可以包括:车架10、前桥、后桥、发动机20、油箱30、排气管40和消音器50,前桥、后桥、发动机20、油箱30、排气管40和消音器50分别设置在车架10的不同部位。其中,车架10可以为跨骑式车架10。
前桥设置在车架10上,后桥设置在车架10上,而且位于前桥的后方。前桥用于连接前轮,后桥用于连接后轮。发动机20设置在车架10上,而且发动机20位于前桥和后桥之间,这样发动机20可以合理利用前桥和后桥之间的中部空间,而且将发动机20设置在车架10的中部区域,可以使得全地形车100的载荷分布均匀,整体稳定性更好。
具体地,如图1所示,发动机20包括缸头21,缸头21的顶部朝向后上方。如此设置的缸头21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地合理利用车架10的中部空间,另一方面可以使得缸头21远离设置在车架10前部空间的部件,这样可以避免发动机20工作时产生的高温影响前部部件的工作稳定性,从而可以提升全地形车100的整体性能。
其中,全地形车100还包括:座垫,车架10为跨骑式车架,座垫为跨骑式座垫,座垫设置在车架10上,而且座垫位于发动机20的上方。这样发动机20可以较好地利用车架10的中部空间。座垫可以向后延伸至车架的尾部,这样座垫可以供2-3人乘坐。
如图1和图3所示,油箱30设置在车架10的第一侧,例如车架10的左侧,而且油箱30位于发动机20的后方,油箱30与发动机20的油路连接。如此设置的油箱30无需占用车架10的前部空间,前部空间可以留给全地形车100的其他部件,而且这样可以使得发动机20和油箱30之间的距离较近,液路较短,供油效率高。
如图3所示,排气管40设置在车架10上,而且排气管40位于发动机20的后方,排气管40与发动机20的气路连接。可以理解的是,将排气管40设置在发动机20的后方,可以便于发动机20向后方排气,而且能够使得全地形车100的整体布局合理。
如图2和图3所示,消音器50设置在车架10的第二侧,例如车架10的右侧,而且消音器50位于发动机20的后方,消音器50与排气管40相连接。尾气经过消音器50再排放到大气中,这样可以有效降低噪音污染。需要说明的是,消音器50也可以设置在车架10的左侧,油箱30也可以设置在车架10的右侧。
由此,发动机20可以合理利用车架10的中部空间,油箱30、排气管40和消音器50可以利用车架10的后部空间,而且还可以利用车架10后部的两侧空间,从而可以使得空间利用率高,并且油箱30和消音器50采用两侧设置的方式,可以使得全地形车100整体平衡性好,行驶稳定性好。
具体地,如图3所示,油箱30包括第一部分31和第二部分32,第一部分31的深度低于第二部分32的深度,第一部分31设置在车架10内,第二部分32设置在车架10的第一侧。也就是说,油箱30仅第二部分32位于车架10的左侧,第一部分31还将进一步地利用车架10后部的内部空间,从而可以更好地利用车架10后部空间,而且还可以有利于提高油箱30在车架10后部的安装稳定性,以及可以有效平衡车架10后部的承载载荷。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排气管40设置在车架10内,而且排气管40位于第一部分31的下方。这样排气管40可以合理利用车架10后部的内部空间,可以使得全地形车100的整体布局更加合理。
可选地,如图3所示,全地形车100还包括:隔热板60,隔热板60设置在车架10上,用于隔离开排气管40和油箱30。需要说明的是,隔热板60可以起到隔离作用,这样可以避免高温的排气管40向油箱30传递热量,从而可以保证油箱30的使用安全性能。隔热板60可以由隔热塑料制成,当然还可以选用金属材料制成。
具体地,如图3所示,隔热板60包括:第一板61和第二板62,第一板61和第二板62弯折设置,而且第一板61和第二板62相连接,第一板61水平设置在第一部分31和排气管40之间,第二板62设置在第二部分32和排气管40之间。由此,隔热板60不仅将油箱30的第一部分31与排气管40隔开,还将油箱30的第二部分32与排气管40隔开,从而可以更好地保证油箱30的使用安全性。还有,隔热板60至少一定程度上还起到隔离油箱30和消音器50的作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如图3所示,车架10的后部设置有上悬置安装架11和下悬置安装架12,消音器50设置在上悬置安装架11和下悬置安装架12之间。通过设置上悬置安装架11和下悬置安装架12,可以更好地安装固定消音器50,可以保证消音器50在车架10后部的安装稳定性。
具体地,如图3所示,上悬置安装架11包括:上安装座111和上安装板112,上安装座111设置在车架10上,上安装板112设置在上安装座111上,上安装板112构造有朝向消音器50的弧形板状结构。下悬置安装架12包括:下安装座121和下安装板122,下安装座121设置在车架10上,下安装板122设置在下安装座121上,下安装板122构造有朝向消音器50的弧形板状结构。上安装板112和下安装板122可以起到支撑限位作用,而且采用上安装座111和下安装座121的方式可以降低消音器50的安装难度。
全地形车100还可以在发动机20处设置其他功能部件,例如,如图2所示,发动机20的第一侧设置有变速箱70,发动机20的第二侧设置有动力电机80,变速箱70与发动机20传动。也就是说,该全地形车100为混合动力车辆,其可以利用发动机20提供动力,也可以利用动力电机80提供动力。由此,全地形车100动力性能强,续航能力好,而且工作模式多。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架;
前桥,所述前桥设置在所述车架上;
后桥,所述后桥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前桥的后方;
发动机,所述发动机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前桥和所述后桥之间;
油箱,所述油箱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一侧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油箱与所述发动机的油路连接;
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排气管与所述发动机的气路连接;
消音器,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二侧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后方,所述消音器与所述排气管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包括缸头,所述缸头的顶部朝向后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箱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的深度低于所述第二部分的深度,所述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内,所述第二部分设置在所述车架的第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管设置在所述车架内且位于所述第一部分的下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热板,所述隔热板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用于隔离开所述排气管和所述油箱。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板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弯折设置且相连接,所述第一板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排气管之间,所述第二板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和所述排气管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的后部设置有上悬置安装架和下悬置安装架,所述消音器设置在所述上悬置安装架和所述下悬置安装架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悬置安装架和所述下悬置安装架均包括:安装座和安装板,所述安装座设置在所述车架上,所述安装板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安装板构造有朝向所述消音器的弧形板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的第一侧设置有变速箱,所述发动机的第二侧设置有动力电机,所述变速箱与所述发动机传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地形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垫,所述车架为跨骑式车架,所述座垫设置在所述车架上且位于所述发动机的上方。
CN201920823192.4U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 Active CN2105553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192.4U CN210555333U (zh)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
PCT/CN2019/124929 WO2020238154A1 (zh) 2019-05-31 2019-12-12 全地形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192.4U CN210555333U (zh)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333U true CN210555333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56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3192.4U Active CN210555333U (zh) 2019-05-31 2019-05-31 全地形车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333U (zh)
WO (1) WO20202381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9872B1 (en) 2019-10-28 2023-03-29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202330A1 (en) * 1997-04-10 1998-10-10 Bombardier Inc. All terrain vehicle
JP4586438B2 (ja) * 2004-07-08 2010-11-24 スズキ株式会社 不整地走行車両の前部構造
CN201009951Y (zh) * 2006-08-04 2008-01-23 贾文良 8轮水陆两栖全地形车
CN202764950U (zh) * 2012-08-31 2013-03-06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全地形车驻车制动装置
CN302402951S (zh) * 2012-12-26 2013-04-17 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
JP5849071B2 (ja) * 2013-07-10 2016-01-27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小型車両の排気構造
CN203612147U (zh) * 2013-12-06 2014-05-28 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全地形车辆的车体结构
CN303142869S (zh) * 2014-10-31 2015-03-25
CN205970618U (zh) * 2016-08-02 2017-02-22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一种轮腿结构全地形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3939872B1 (en) 2019-10-28 2023-03-29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Straddle-type vehicl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38154A1 (zh) 2020-12-0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09896U (zh) 并排式全地形车
CA2673402C (en) Intake structure of vehicle
US9038754B2 (en) Hybrid vehicle
US11332211B2 (en) Straddle-type vehicle
JP2012101679A (ja) 鞍乗り型電動車両
WO2021083374A1 (zh) 全地形车及其车体
CN101654133A (zh) 摩托车
JP2019523728A (ja) 無限軌道全地形対応車
CN210555333U (zh) 全地形车
JP2007030688A (ja) 自動二輪車のリアクッション配置構造
JP2010195283A (ja) 鞍乗り型車両
JP2008238930A (ja) 車体構造
EP3590793A2 (en) Engine cover and work vehicle
US9714606B2 (en) Vehicle power generating apparatus
CN212685237U (zh) 全地形车
CN214775351U (zh) 一种跨骑式全地形车
CN211519244U (zh) 车辆
TWI296595B (zh)
CN214356518U (zh) 一种全地形式车辆
JP4371504B2 (ja) 自動二輪車
CN214112764U (zh) 一种四轮跨骑式车辆
CN214356452U (zh) 一种跨骑式的全地形机车
JPH0667744B2 (ja) 不整地走行車両における燃料供給装置の配置構造
CN215475527U (zh) 一种跨骑式车辆的进排气系统的布置结构及跨骑式车辆
JP2513688Y2 (ja) エンジン横置き型車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210

Address after: 213001 No.1, xingben Road, Xinbei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No.9 intelligent (Changzhou)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00089 No.161, 6 / F, block B, building 1, No.38, Zhongguancun Street, Haidian District,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ZHIXING MUYUA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