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55224U -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55224U
CN210555224U CN201920662496.7U CN201920662496U CN210555224U CN 210555224 U CN210555224 U CN 210555224U CN 201920662496 U CN201920662496 U CN 201920662496U CN 210555224 U CN210555224 U CN 210555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ody
rod
power
vehicle
limi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249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宏
张兆东
张翔
张晓波
胡林岚
朱亚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 ltd
Liyang Jinli Machiner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filed Critical Yangzhou Polytechnic College
Priority to CN20192066249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55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55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55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andcar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包括:车体、驱动轮和助力组件;车体为矩形体结构;驱动轮转动连接在车体的底部四角;助力组件连接在车体的前端和后端,包括连接杆、支撑轴、液压杆、Y型支架、链轮、履带和电机;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车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后助力组件,助力组件通过Y型结构的三角架对履带进行支撑,并通过液压杆提供下压的动力,使车体前端的履带具备牵引的动力、车体后端的履带具备推动的动力,同时对车体进行助力推行,整体结构简单,且助力效果明显,极大地提高了车体的运行动力和爬坡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载货运输车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背景技术
目前,工厂内对于模具或重型设备等重量较大的物品通常采用电动平车进行运输,平车一般结构较大,承载力和动力也比较强,能够很容易地运输几吨以上的物品,而且,由于台车整体的运行稳定性也比较强,因此被很多大型工厂广泛应用。
但是,虽然台车的应用效果较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由于平车的结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较强,因此,其价格较高;其次,虽然台车能够在平地稳定运输,但是,对于一些具有坡度的地面,在运输过程中仍然存在爬坡动力不足、使用性能差等问题。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且具有相应的爬坡动力的用于工厂的运输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采用结构简单的车体,并通过前后助力提高运输车的运行动力和爬坡能力,使用性能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包括:车体、驱动轮和助力组件;
所述车体为矩形体结构;
所述驱动轮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底部四角;
所述助力组件连接在所述车体的前端和后端,包括连接杆、支撑轴、液压杆、Y型支架、链轮、履带和电机;所述连接杆的数量为两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车体铰接;所述支撑轴水平布置,且与两根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体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的杆体铰接;所述Y型支架的中心点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的两端;所述链轮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Y型支架的三根枝杈的端头;所述履带套装在所述Y型支架的三个所述链轮上;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支撑轴上,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Y型支架上的一个所述链轮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车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后助力组件,助力组件通过Y型结构的三角架对履带进行支撑,并通过液压杆提供下压的动力,使车体前端的履带具备牵引的动力、车体后端的履带具备推动的动力,同时对车体进行助力推行,整体结构简单,且助力效果明显,极大地提高了车体的运行动力和爬坡能力。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所述驱动轮为硬质胶轮,且所述驱动轮的表面形成有摩擦纹。既能够提高驱动轮的运行能力和支撑强度,又能够提高抓地能力,即使车体在负重情况下也能够稳定前行。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驱动轮的驱动系统采用的是传统的轮子的驱动系统,可以为后轮驱动,也可以为四驱,均为常规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再赘述。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所述车体前端固定有前挡板,所述前挡板与所述车体的前端固定连接,且包裹在所述助力组件的前端、侧端和顶端。前挡板和车体之间可以实现拆卸,能够对助力组件进行保护,也能够随时拆卸进行维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所述车体后端固定有后挡板,所述后挡板与所述车体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包裹在所述助力组件的后端、侧端和顶端。后挡板和车体之间可以实现拆卸,能够对助力组件进行保护,也能够随时拆卸进行维修。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所述车体的顶面铺设有硬质胶皮。能够保证重物在放置到车体顶面时,能够实现软接触,防止重物磕碰。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还包括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车体顶面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组件包括限位架和限位杆;所述限位架为U形架体,所述限位架的两端与所述车体顶部铰接;所述限位杆的一端与所述车体顶部铰接,另一端可与所述限位架卡接。限位组件为支架结构,可以通过人为手动调节支撑,在车体爬坡过程中,对车体上的重物起到限制的作用,防止在车体爬坡倾斜时,重物滑落。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所述车体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架和所述限位杆的凹槽。能够实现对限位组件的收纳,不会对车体顶面的平整度造成影响。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外杆、内杆、弹簧和滚轮;所述外杆为中空杆,所述外杆的顶端与所述车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杆滑动连接在所述外杆内壁;所述弹簧位于所述外杆内部,且固定在所述内杆和所述车体底部之间;所述滚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内杆的底端。支撑组件的设置能够使车体的支撑强度更强,而且配合内部设置有弹簧,可以在车体爬坡过程中自行调节内杆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坡度,自动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车体的整体支撑力。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所述滚轮为万向轮,且所述滚轮为硬质胶轮。能够使滚轮随着车体的运行方向自行调节滚轮的方向,适应性更强。
优选的,在上述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中,所述支撑组件均匀布置在所述车体的底部,且所述支撑组件的数量为4-10个。能够采用合理的数量布局起到最优的支撑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机驱动和液压杆驱动均为常规的控制器进行控制,可以采用SC200通用型控制器,也可以采用其它可实现的控制器,或者采用原有的平车的控制器,此处均为现有技术,并非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重点,在此不再赘述。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公开提供了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在传统车体的基础上增加了前后助力组件,助力组件通过Y型结构的三角架对履带进行支撑,并通过液压杆提供下压的动力,使车体前端的履带具备牵引的动力、车体后端的履带具备推动的动力,同时对车体进行助力推行,整体结构简单,且助力效果明显,极大地提高了车体的运行动力和爬坡能力。
2、本实用新型采用支撑组件能够使车体的支撑强度更强,而且配合内部设置有弹簧,可以在车体爬坡过程中自行调节内杆的长度,以适应不同的坡度,自动化程度更高,有利于提高车体的整体支撑力。
3、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提高车体在平地上的动力和支撑力,同时能够提高爬坡能力,克服了现有平车在爬坡过程中动力不足的问题,而且简化了现有台车的结构,成本低,动力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主视图;
图2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俯视图;
图3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助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剖视图。
其中:
1-车体;
11-凹槽;
2-驱动轮;
3-助力组件;
31-连接杆;
32-支撑轴;
33-液压杆;
34-Y型支架;
35-链轮;
36-履带;
37-电机;
4-前挡板;
5-后挡板;
6-硬质胶皮;
7-限位组件;
71-限位架;
72-限位杆;
8-支撑组件;
81-外杆;
82-内杆;
83-弹簧;
84-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包括:车体1、驱动轮2和助力组件3;
车体1为矩形体结构;
驱动轮2转动连接在车体1的底部四角;
助力组件3连接在车体1的前端和后端,包括连接杆31、支撑轴32、液压杆33、Y型支架34、链轮35、履带36和电机37;连接杆31的数量为两根,连接杆31的一端与车体1铰接;支撑轴32水平布置,且与两根连接杆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液压杆33的一端固定在车体1上,另一端与连接杆31的杆体铰接;Y型支架34的中心点分别转动连接在支撑轴32的两端;链轮35分别转动连接在Y型支架34的三根枝杈的端头;履带36套装在Y型支架34的三个链轮35上;电机37固定在支撑轴32上,电机37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Y型支架34上的一个链轮35连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驱动轮2为硬质胶轮,且驱动轮2的表面形成有摩擦纹。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车体1前端固定有前挡板4,前挡板4与车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且包裹在助力组件3的前端、侧端和顶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车体1后端固定有后挡板5,后挡板5与车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包裹在助力组件3的后端、侧端和顶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车体1的顶面铺设有硬质胶皮6。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限位组件7,限位组件7位于车体1顶面的前后两端;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架71和限位杆72;限位架71为U形架体,限位架71的两端与车体1顶部铰接;限位杆72的一端与车体1顶部铰接,另一端可与限位架71卡接。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车体1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纳限位架71和限位杆72的凹槽11。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8;支撑组件8包括外杆81、内杆82、弹簧83和滚轮84;外杆81为中空杆,外杆81的顶端与车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内杆82滑动连接在外杆81内壁;弹簧83位于外杆81内部,且固定在内杆82和车体1底部之间;滚轮84转动连接在内杆82的底端。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滚轮84为万向轮,且滚轮84为硬质胶轮。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支撑组件8均匀布置在车体1的底部,且支撑组件8的数量为4-10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在车体正常行驶时,驱动轮2前进,驱动轮2采用的是现有技术中的轮体驱动系统,能够正常驱动行驶并转弯,当动力不足或需要爬坡时,驱动液压杆33收缩运动,液压杆33带动连接杆31向下运动,连接杆31带动支撑轴32向下运动,支撑轴32带动Y型支架向下运动,当履带36贴附地面并压紧地面后,液压杆33停止运动,电机37驱动链轮35转动,履带36转动,此时,车体1前端的履带36给车体1一个牵引的力,车体1后端的履带36给车体1一个推动的力,助力车体1前进或爬坡。
当不需要使用助力组件3时,电机37停止驱动,驱动液压杆33伸长运动,液压杆33带动连接杆31向上运动,连接杆31带动支撑轴32向上运动,支撑轴32带动Y型支架向上运动,当履带36离开地面后,液压杆33停止运动。
滚轮84在弹簧83的作用下,始终与地面接触,起到对车体1的支撑作用。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对于实施例公开的装置而言,由于其与实施例公开的方法相对应,所以描述的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方法部分说明即可。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驱动轮(2)和助力组件(3);
所述车体(1)为矩形体结构;
所述驱动轮(2)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1)的底部四角;
所述助力组件(3)连接在所述车体(1)的前端和后端,包括连接杆(31)、支撑轴(32)、液压杆(33)、Y型支架(34)、链轮(35)、履带(36)和电机(37);所述连接杆(31)的数量为两根,所述连接杆(31)的一端与所述车体(1)铰接;所述支撑轴(32)水平布置,且与两根所述连接杆(3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液压杆(33)的一端固定在所述车体(1)上,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杆(31)的杆体铰接;所述Y型支架(34)的中心点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轴(32)的两端;所述链轮(35)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Y型支架(34)的三根枝杈的端头;所述履带(36)套装在所述Y型支架(34)的三个所述链轮(35)上;所述电机(37)固定在所述支撑轴(32)上,所述电机(37)的动力输出端分别与所述Y型支架(34)上的一个所述链轮(35)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轮(2)为硬质胶轮,且所述驱动轮(2)的表面形成有摩擦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前端固定有前挡板(4),所述前挡板(4)与所述车体(1)的前端固定连接,且包裹在所述助力组件(3)的前端、侧端和顶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后端固定有后挡板(5),所述后挡板(5)与所述车体(1)的后端固定连接,且包裹在所述助力组件(3)的后端、侧端和顶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的顶面铺设有硬质胶皮(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限位组件(7),所述限位组件(7)位于所述车体(1)顶面的前后两端;所述限位组件(7)包括限位架(71)和限位杆(72);所述限位架(71)为U形架体,所述限位架(71)的两端与所述车体(1)顶部铰接;所述限位杆(72)的一端与所述车体(1)顶部铰接,另一端可与所述限位架(71)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1)顶部开设有用于容纳所述限位架(71)和所述限位杆(72)的凹槽(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支撑组件(8);所述支撑组件(8)包括外杆(81)、内杆(82)、弹簧(83)和滚轮(84);所述外杆(81)为中空杆,所述外杆(81)的顶端与所述车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内杆(82)滑动连接在所述外杆(81)内壁;所述弹簧(83)位于所述外杆(81)内部,且固定在所述内杆(82)和所述车体(1)底部之间;所述滚轮(84)转动连接在所述内杆(82)的底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滚轮(84)为万向轮,且所述滚轮(84)为硬质胶轮。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8)均匀布置在所述车体(1)的底部,且所述支撑组件(8)的数量为4-10个。
CN201920662496.7U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Active CN210555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2496.7U CN21055522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2496.7U CN21055522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55224U true CN210555224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728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2496.7U Active CN210555224U (zh) 2019-05-09 2019-05-09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552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640A (zh) * 2019-05-09 2020-03-13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77640A (zh) * 2019-05-09 2020-03-13 扬州市职业大学(扬州市广播电视大学)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099018U (zh) 一种移载车
CN208915290U (zh) 一种agv运输小车
CN210555224U (zh)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CN110877640A (zh) 一种用于工厂的机械运输车
CN201347103Y (zh) 一种手推车
CN211169727U (zh) 一种多功能移动式装卸举升车
CN208498549U (zh) 一种智能物联网的物流仓储转运车
CN203331706U (zh) 能够爬楼梯的车子及其车轮
CN112092930B (zh) 一种履带运输机的辅助行驶装置
CN212333680U (zh) 一种机电设备移动装置
CN210915120U (zh) 一种自动升降的印刷物料运输车
CN209758559U (zh) 一种物流产品用装车设备
CN214398399U (zh) 一种物流仓库用搬运车
CN209396392U (zh) 一种分段式滚床
CN217864302U (zh) 一种多功能管道运输车
CN201677950U (zh) 一种汽车车身物流转运小车
WO2020223764A1 (en) Load lifting and transportation apparatus
CN212401017U (zh) 一种上下车转移装置及汽车
CN219325852U (zh) 一种料斗小车
CN220500567U (zh) 一种滚筒agv小车
CN210084850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手动堆高车
CN213008189U (zh) 一种易于转向的手推车
CN219792380U (zh) 一种具有抬物架的电动搬运车
CN219635062U (zh) 一种具有运轨装置的平板运输半挂车
CN212401284U (zh) 一种物流运输用搬运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458 Wenchang West Road,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Yangzhou Open University)

Address before: 458 Wenchang West Road,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Yangzhou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1

Address after: No. 39 Qiangbuliqiang Road, Nandu Town, Liyang City,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213300

Patentee after: Liyang Jinli Machiner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911

Address after: 230000 floor 1, building 2, phase I, e-commerce Park, Jinggang Road, Shushan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ragon totem Technology (Hefei) Co.,Ltd.

Address before: 458 Wenchang West Road, Y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Yangzhou Vocational University (Yangzhou Open Universit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