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47660U -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47660U
CN210547660U CN201921661413.9U CN201921661413U CN210547660U CN 210547660 U CN210547660 U CN 210547660U CN 201921661413 U CN201921661413 U CN 201921661413U CN 210547660 U CN210547660 U CN 2105476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ble
wheel
wheelset
vertical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6141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欣
李绍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Wans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李欣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李欣 filed Critical 李欣
Priority to CN20192166141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476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476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476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ire Process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包括一线缆入口端和一线缆出口端,在线缆入口端与线缆出口端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矫轮组和竖直矫轮组,水平矫轮组与竖直矫轮组交错设置,水平矫轮组为一水平设置的矫轮组单元,竖直矫轮组为一竖直设置的矫轮组单元,矫轮组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主动轮和一从动轮,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与机架活动连接,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为轮距。本实用新型的水平矫轮组和竖直矫轮组交错设置,更好地统一线缆直径的圆度,提高直径校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由线缆入口端至线缆出口端,矫轮组单元的轮距逐渐变小,使得直径校准过程更加平稳,提高了校准的稳定性,防止对线缆造成损坏。

Description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金属线缆的应用现已极为广泛,在生产的过程中,金属线缆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形,其直径并非完全统一。目前,一些尖端行业对金属线缆的直径统一度有非常高的精度要求,在金属线缆使用之前都需要对线缆进行直径的校准工作。现有技术中,已有一些用于线缆直径校准的装置,但这些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仅在一个方向上挤压线缆,无法保证线缆直径在各个方向上的圆度的统一;2)所有矫轮组的轮距均为线缆的目标直径,导致线缆进入矫轮组后直径突变过大,使得线缆未受挤压的两侧鼓出,圆度误差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以解决目前线缆校准装置挤压方向单一、线缆直径圆度误差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包括一线缆入口端和一线缆出口端,在所述线缆入口端与线缆出口端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矫轮组和竖直矫轮组,所述水平矫轮组与竖直矫轮组交错设置,所述水平矫轮组为一水平设置的矫轮组单元,所述竖直矫轮组为一竖直设置的矫轮组单元,所述矫轮组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主动轮和一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与机架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为轮距。
进一步地,所有矫轮组单元的轮距的中心位于一直线上,保证了线缆的直线传输。
进一步地,由所述线缆入口端至线缆出口端,所述矫轮组单元的轮距依次变小。
进一步地,每个矫轮组单元的主动轮的转速相同。
进一步地,相邻水平矫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位置相反,和/或相邻竖直矫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位置相反。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直径校准装置还包括一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主动轮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一驱动电机;
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矫轮组传动轴,两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其中一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以及
两根平行设置的竖直矫轮组传动轴,两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其中一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
相邻水平矫轮组的主动轮分别与不同的水平矫轮组传动轴传动连接;
相邻竖直矫轮组的主动轮分别与不同的竖直矫轮组传动轴传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线缆直径校准装置还包括一预校直机构,所述预校直机构设置在线缆入口端,设置预校直机构保证了线缆进入矫轮组单元时的直线度,防止线缆过度弯曲而脱离正常传输路线。
进一步地,所述预校直机构包括一直线导线管,线缆经过直线导线管后进入矫轮组单元。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水平矫轮组和竖直矫轮组交错设置,更好地统一线缆直径的圆度,提高直径校准的工作效果和效率。
(2)由线缆入口端至线缆出口端,矫轮组单元的轮距逐渐变小,使得直径校准过程更加平稳,提高了校准的稳定性,防止对线缆造成损坏。
(3)所有矫轮组单元的主动轮的转速相同,保证了线缆不会因为在长度方向上受过大的牵引力而造成直径上的不一致。
(4)相邻水平矫轮组的主动轮的位置相反,以及相邻竖直矫轮组的主动轮的位置相反,保证了线缆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均匀,能够更好地统一线缆直径的圆度。
附图说明
图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隐藏部分机架);
图中:100、水平矫轮组;200、竖直矫轮组;300、矫轮组单元;310、主动轮;320、从动轮;400、线缆;410、线缆入口端;420、线缆出口端;510、驱动电机;520、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30、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40、锥齿轮;550、齿轮;600、直线导线管;700、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包括一线缆入口端410和一线缆出口端420,在线缆入口端410与线缆出口端420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矫轮组100和竖直矫轮组200,水平矫轮组100与竖直矫轮组200交错设置,水平矫轮组100为一水平设置的矫轮组单元300,竖直矫轮组200为一竖直设置的矫轮组单元300,所有矫轮组单元300的结构均相同,矫轮组单元300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主动轮310和一从动轮320,主动轮310和从动轮320的结构相同,主动轮310与从动轮320分别与机架700活动连接,主动轮310与从动轮320之间的间距为轮距,所有矫轮组单元300的轮距的中心位于一直线上,保证了线缆400的直线传输。
线缆400在一个方向上受到挤压时,未受挤压的方向将会向外发生形变,本实施例的水平矫轮组100和竖直矫轮组200交错设置,线缆400受到水平矫轮组100的挤压之后,线缆400将会在水平方向上向外发生形变,之后立刻受到竖直矫轮组200的挤压,对其刚发生的形变进行挤压修正,通过在不同方向上交错地受到挤压,能够更好地统一线缆400的圆度,减小其圆度误差。
线缆入口端410至线缆出口端420,矫轮组单元300的轮距依次变小,直至线缆400的目标直径,使得直径校准具有了一个缓冲过程,防止过渡挤压造成线缆400的变形和损坏,提高了校准的稳定性。
每个矫轮组单元300的主动轮310的转速相同,保证了线缆400不会因为在长度方向上受过大的牵引力而造成直径上的不一致。
相邻水平矫轮组100的主动轮310与从动轮320的位置相反,相邻竖直矫轮组200的主动轮310与从动轮320的位置相反,保证了线缆400在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均匀,能够更好地统一线缆400直径的圆度。
线缆直径校准装置还包括一传动机构,传动机构驱动主动轮310转动。
传动机构包括
一驱动电机510;
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两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通过齿轮540传动连接,其中一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与驱动电机510传动连接;以及
两根平行设置的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两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通过齿轮540传动连接,其中一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与驱动电机510传动连接。
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驱动电机510通过相同结构的锥齿轮550相互啮合来实现与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和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的传动,使得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和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的转速相同;两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通过结构相同的齿轮540相互啮合,使得两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的转速相同、旋转方向相反;两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通过结构相同的齿轮540相互啮合,使得两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的转速相同、旋转方向相反。
由于相邻水平矫轮组100的主动轮310与从动轮320的位置相反,相邻竖直矫轮组200的主动轮310与从动轮320的位置相反,为了保证了所有主动轮310都将带动线缆400朝同一方向传输,相邻水平矫轮组100的主动轮310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相邻竖直矫轮组200的主动轮310的转动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相邻水平矫轮组100的主动轮310分别与不同的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传动连接,相邻竖直矫轮组200的主动轮310分别与不同的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传动连接。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水平矫轮组100的主动轮310与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通过结构相同的锥齿轮540相互啮合来实现传动,竖直矫轮组200的主动轮310与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通过结构相同的锥齿轮540相互啮合来实现传动,由于水平矫轮组传动轴520和竖直矫轮组传动轴530的转速相同,因此,所有矫轮组单元300的主动轮310的转速均相同,保证了线缆400不会因为在长度方向上受过大的牵引力而造成直径上的不一致。
线缆直径校准装置还包括一预校直机构,预校直机构设置在线缆入口端410,在一较佳地实施例中,预校直机构包括一直线导线管600,线缆400经过直线导线管600后进入矫轮组单元300。设置预校直机构保证了线缆400进入矫轮组单元300时的直线度,防止线缆400过度弯曲而脱离正常传输路线。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包括一线缆入口端和一线缆出口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缆入口端与线缆出口端之间,设置有多个水平矫轮组和竖直矫轮组,所述水平矫轮组与竖直矫轮组交错设置,所述水平矫轮组为一水平设置的矫轮组单元,所述竖直矫轮组为一竖直设置的矫轮组单元,所述矫轮组单元包括平行设置的一主动轮和一从动轮,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分别与机架活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间距为轮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有矫轮组单元的轮距的中心位于一直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线缆入口端至线缆出口端,所述矫轮组单元的轮距依次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矫轮组单元的主动轮的转速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水平矫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位置相反,和/或相邻竖直矫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位置相反。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直径校准装置还包括一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驱动主动轮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
一驱动电机;
两根平行设置的水平矫轮组传动轴,两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其中一根水平矫轮组传动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以及
两根平行设置的竖直矫轮组传动轴,两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通过齿轮传动连接,其中一根竖直矫轮组传动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水平矫轮组的主动轮分别与不同的水平矫轮组传动轴传动连接;
相邻竖直矫轮组的主动轮分别与不同的竖直矫轮组传动轴传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直径校准装置还包括一预校直机构,所述预校直机构设置在线缆入口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线缆直径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校直机构包括一直线导线管,线缆经过直线导线管后进入矫轮组单元。
CN201921661413.9U 2019-10-07 2019-10-07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Active CN2105476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1413.9U CN210547660U (zh) 2019-10-07 2019-10-07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61413.9U CN210547660U (zh) 2019-10-07 2019-10-07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47660U true CN210547660U (zh) 2020-05-19

Family

ID=706676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61413.9U Active CN210547660U (zh) 2019-10-07 2019-10-07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4766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4038608U (zh) 一种吸盘式90度玻璃移栽机构
JP7007521B2 (ja) 動力伝達装置
CN210547660U (zh) 一种线缆直径校准装置
CN202169307U (zh) 提高内螺纹铜管延伸率的同步式行星钢球旋压装置
CN211930020U (zh) 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用机箱
CN210547659U (zh) 一种线缆矫直装置
CN207536611U (zh) 一种轮胎下线输送辊道
CN204270739U (zh) 双盘双绞机
CN111318593A (zh) 一种建筑用钢管的批量矫正装置
CN103537498B (zh) 药芯焊丝成型机
CN104730661B (zh) 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
CN104354050B (zh) 缸体零件翻转及角度调整设备
CN220509773U (zh) 线缆牵引装置和偏心线缆绞线机
CN113266535A (zh) 一种连接风力发电机组的叶轮轴与主轴的传动组件
CN207372847U (zh) 一种防窜动不锈钢管内壁抛光装置
CN105485880A (zh) 一种导风板摆动结构及风管机
CN204536618U (zh) 全差动式sz绞合装置
CN220468490U (zh) 一种钢丝绳生产用定径装置
CN210150105U (zh) 一种垂直输送装置
CN214235698U (zh) 一种钢棒生产线矫直装置
CN220636144U (zh) 一种金属丝矫直送料机
CN209986143U (zh) 一种热轧带肋钢筋盘条装置
CN215088583U (zh) 变速箱喷涂用烘干装置
US20230228239A1 (en) Hydraulic power generation device
CN213259321U (zh) 一种适应不同直径圆筒的可调节支撑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10

Address after: 203-3, building B, Bangning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ial Park, 1188 Chang'an Road, Wujia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u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uzhou Wanshu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B106, 180 Tangzhuang Road, Suzhou Industrial Park,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i Xin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