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28174U - 一种电梯导靴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梯导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28174U
CN210528174U CN201921102259.1U CN201921102259U CN210528174U CN 210528174 U CN210528174 U CN 210528174U CN 201921102259 U CN201921102259 U CN 201921102259U CN 210528174 U CN210528174 U CN 2105281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heel
plate
guide
wheels
d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02259.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啟锋
范方生
吕顺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Shangjia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Shangjia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Shangjia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Shangjia Elevator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02259.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281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281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281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ge And Drive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导靴;本实用新型包括壳体、导向机构和第一减震机构,壳体包括外壳体及内壳体,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导向轮,导向轮连接在内壳体上,第一减震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减震轮,减震轮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壳体的侧壁上和内壳体的侧壁上,导轨卡在两个导向轮之间;在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一组导向轮卡住导轨,同时导向轮安装在壳体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由第一减震机构来防止前后偏载时的电梯的硬摆动,从而降低震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可以设计比较小,安装导轨的安装,可以节省电梯的底坑空间,同时还可以进行减震,不易引起眩晕,增加舒适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梯导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生产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梯导靴。
背景技术
导靴是电梯导轨与轿厢之间的可以滑动的尼龙块,叫导靴,它可以将轿厢固定在导轨上,让轿厢只可以上下移动,导靴上部还有油杯,减少靴衬与导轨的摩擦力。每台电梯轿厢安装四套导靴,分别安装在上梁两侧和轿厢底部安全钳座下面;四套对重导靴安装在对重梁的底部和上部;固定在轿厢上的导靴可以沿着安装在建筑物井道墙体上的固定导轨往复升降运动,防止轿厢在运行中偏斜或摆动。
现有技术中,一般有两种导靴:第一种为滑动导靴,其结构为钢板折弯件内嵌入耐磨尼龙衬套,折弯件两侧面和后面注减震橡胶,配合上部装导轨油的油杯润滑在导轨上工作,在低速情况下运载效果良好,但会产生油污,甚至有油污溅到轿顶上;其缺点为:1、需定期加油,有油污,油污会溅到轿顶、风扇、轿顶检修箱上,不方便清理;2、适用电梯速度有限,一般适用于2.0m/s及以下的电梯;3、由于是滑动,磨损较快。第二种为滚动导靴,其结构为3个面,有3个轮子与导轨的三个面配合,限位轿厢横纵两个方向的运动副;其缺点为:导靴轮子均比较大,占用空间,有局限性,在小空间内就无法安装,且无减震,升降晃动比较大,易引起眩晕,影响了舒适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导靴,其通过一组导向轮卡住导轨,同时导向轮安装在壳体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由第一减震机构来防止前后偏载时的电梯的硬摆动,从而降低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电梯导靴,用于卡住导轨,其中,包括壳体、导向机构和第一减震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体上的内壳体,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导向轮,一组导向轮由对称设置两个的导向轮组成,所述导向轮连接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减震轮,一组减震轮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减震轮组成,所述减震轮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和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导轨卡在两个所述导向轮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进,还包括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背部的减震块。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减震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壳体上的背部轮,所述背部轮的半径大于所述减震块的厚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外壳体由一块底板、两块侧板和两块封板构成,两块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两块所述封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下两侧;所述封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导轨穿过的第一凹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内壳体由一块内板和两块安装板组成,两块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内板的两侧,所述减震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的上下两端连接有第一横向筋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安装板的中间处连接有第二横向筋板,所述第二横向筋板的中间处设置有用于所述导轨穿过的第二凹型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背部孔,所述内板上设置有第二背部孔,所述背部轮同轴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连接在所述底板的背部同时所述背部轮穿过所述第一背部孔和第二背部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轮轴与所述底板的背部之间连接有垫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减震块压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轮轴压在所述垫板上,通过减震块螺栓将所述减震块、轮轴和垫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背部。
在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一组导向轮卡住导轨,同时导向轮安装在壳体上,壳体内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由第一减震机构来防止前后偏载时的电梯的硬摆动,从而降低震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可以设计比较小,安装导轨的安装,可以节省电梯的底坑空间,同时还可以进行减震,不易引起眩晕,增加舒适度;而且无需加油,降低维保费用,降低了轿顶的油污染。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导轨的连接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D-D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内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减震轮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为:1-壳体,2-外壳体,21-底板,22-侧板,23-封板,24-第一背部孔,25-减震块安装孔,26-导向轮摆动孔,27-第一固定孔,28-第一凹型孔,3-内壳体,31-内板,32-安装板,33-第一横向筋板,34-第二横向筋板,35-第二背部孔,36-导向轮安装孔,37-第二固定孔,38-L型孔,39-第二凹型孔,4-导向机构,41-导向轮,42-蘑菇头螺栓,43-尼龙垫片,44-自锁双螺母,45-轴套,5-第一减震机构,51-减震轮,52-钢板,53-橡胶,54-减震固定螺母,6-第二减震机构,61-减震块,62-背部轮,63-轮轴,64-垫板,65-减震块螺栓,7-导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9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梯导靴,用于卡住导轨7,其包括壳体1、导向机构4和第一减震机构5。
如图1所示,壳体1包括外壳体3及连接在外壳体3上的内壳体2。
如图3和图4所示,导向机构4包括至少一组导向轮41,一组导向轮41由对称设置两个的导向轮41组成,导向轮41连接在内壳体3上,第一减震机构5包括至少一组减震轮51,一组减震轮51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减震轮51组成,减震轮5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壳体2的侧壁上和内壳体3的侧壁上,导轨7卡在两个导向轮41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通过至少一组导向轮41卡住导轨7,同时导向轮41安装在壳体1上,壳体1内设置有第一减震机构5,由第一减震机构5来防止前后偏载时的电梯的硬摆动,从而降低震动;本实用新型的导向轮41可以设计比较小,安装导轨7的安装,可以节省电梯的底坑空间,同时还可以进行减震,不易引起眩晕,增加舒适度;而且无需加油,降低维保费用,降低了轿顶的油污染。
在本实用新型内,优选,采用两组导向轮41,由两组导向轮41卡住导轨7,使导轨7不易左右摆动,同时也由四个接触点来卡住导轨7,使之不会偏移。
在本实用新型内,优选,采用两组减震轮51,由四个减震轮51来使两侧进行减震,使电梯不会前后晃动。
为了进行电梯左右两侧的减震,在本实用新型内设置第二减震机构6,第二减震机构6包括连接在外壳体2的背部的减震块61,由减震块61来进行左右两侧的减震;进一步,第二减震机构61还包括连接在外壳体2上的背部轮62,背部轮62的半径大于减震块61的厚度,从而同时利用背部轮62来进行调整。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外壳体2的一种实施方式,外壳体2由一块底板21、两块侧板22和两块封板23构成,两块侧板22连接在底板21的左右两侧,两块封板23连接在底板21的上下两侧;封板23上设置有用于导轨7穿过的第一凹型孔28;外壳体2可以设计小体积的,方便安装,可以节省电梯的底坑空间。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内壳体3的一种实施方式,内壳体3由一块内板31和两块安装板32组成,两块安装板32连接在内板31的两侧,减震轮51的一端连接在安装板32上,方便安装减震轮51,同时也便于将力传导至减震轮51处进行减震处理;进一步,安装板32的上下两端连接有第一横向筋板33,便于加固安装板32,使之不易变形,同时也便于导向轮41出现故障,承接住导向轮41;再进一步,安装板32的中间处连接有第二横向筋板34,第二横向筋板34的中间处设置有用于导轨7穿过的第二凹型孔39,加固安装板32,使之中间处不易变形。
在本实用新型内,为了设计紧凑,便于安装,同时节省安装空间,在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背部孔24,内板31上设置有第二背部孔35,背部轮62同轴连接有轮轴63,轮轴63连接在底板21的背部同时背部轮62穿过第一背部孔24和第二背部孔35;为了更好地连接稳固,轮轴63与底板21的背部之间连接有垫板64;进一步,使减震块61压在轮轴63上且轮轴63压在垫板64上,通过减震块螺栓65将减震块61、轮轴63和垫板64连接在底板21的背部,从而使之稳固连接在底板21 上,同时也便于力的作用力传导,更好地进行减震。
在本实用新型内,为了便于安装紧凑且安装稳固,底板1上设置有减震块安装孔25,减震块螺栓65连接在减震块安装孔25内;底板1上设置有导向轮摆动孔26,内板31上设置有导向轮安装孔36,导向轮41通过蘑菇头螺栓42连接在导向轮安装孔36、导向轮摆动孔26与处于底板21的背部的尼龙垫43片、自锁双螺母44连接。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7,内板3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37,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27和第二固定孔37使内板连接在底板21上。在安装板32上设置L型孔38,减震轮51通过减震固定螺母54连接在L型孔38内。蘑菇头螺栓42上套有轴套45,使导向轮41不易摆动。
如图9所示,减震轮51呈圆柱型,减震轮51的两端均设置钢板52,减震轮51内设置橡胶53。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个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壳体1、导向机构4、第一减震机构5和第二减震机构6;壳体1包括外壳体3及连接在外壳体3上的内壳体2,外壳体2由一块底板21、两块侧板22和两块封板23构成,两块侧板22连接在底板21的左右两侧,两块封板23连接在底板21的上下两侧;封板23上设置有用于导轨7穿过的第一凹型孔28;内壳体3由一块内板31和两块安装板32组成,两块安装板32连接在内板31的两侧,减震轮51的一端连接在安装板32上,方便安装减震轮51,同时也便于将力传导至减震轮51处进行减震处理;安装板32的上下两端连接有第一横向筋板33,安装板32的中间处连接有第二横向筋板34,第二横向筋板34的中间处设置有用于导轨7穿过的第二凹型孔39,在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背部孔24,内板31上设置有第二背部孔35,背部轮62同轴连接有轮轴63,轮轴63连接在底板21的背部同时背部轮62穿过第一背部孔24和第二背部孔35;底板1上设置有减震块安装孔25,减震块螺栓65连接在减震块安装孔25内;底板1上设置有导向轮摆动孔26,内板31上设置有导向轮安装孔36,导向轮41通过蘑菇头螺栓42连接在导向轮安装孔36、导向轮摆动孔26与处于底板21的背部的尼龙垫43片、自锁双螺母44连接;底板21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孔27,内板31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孔37,通过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27和第二固定孔37使内板连接在底板21上。在安装板32上设置L型孔38,减震轮51通过减震固定螺母54连接在L型孔38内。蘑菇头螺栓42上套有轴套45,使导向轮41不易摆动;导向机构4包括两组导向轮41,每组导向轮41由对称设置两个的导向轮41组成,导向轮41连接在内壳体3上,第一减震机构5包括两组减震轮51,每组减震轮51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减震轮51组成,减震轮51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外壳体2的侧壁上和内壳体3的侧壁上,导轨7卡在四个导向轮41之间;第二减震机构6包括连接在外壳体2的背部的减震块61和背部轮62,由减震块61来进行左右两侧的减震。
在该实施例内,内壳体3由内板31、安装板32、第一横向筋板33、第二横向筋板34焊接而成,该4种零件均为激光下料,然后焊接,彼此配合处凹凸榫接,有效的避免了焊接误差。外壳体2由底板21、侧板22和封板23焊接而成;本实用新型的装配顺序为:一、先将四个减震轮51分别装入外壳体2的四个侧孔内;二、在内壳体3的四个孔23处安装四个导向轮51,导向轮51采用蘑菇头螺栓42穿入,配合轴套45调节高度;三、将装配好的内壳体3推入外壳体2内,使安装螺栓穿过第一固定孔27和第二固定孔37使之同心,保证外壳体2和内壳体3的同心度;四、在四个减震轮51的螺丝头插入L型孔38处;五、使用同扭矩的减震固定螺母54拧紧减震轮51;六、在底板21的背面放入四个尼龙垫片43,然后装入自锁双螺母44拧紧蘑菇头螺栓42;七、将轮轴63穿入垫板64内放在减震块安紧孔25处;八、在减震块61、轮轴63、垫板64拧紧减震块螺栓65锁紧在减震块安装孔25内;九、将导轨7卡入四个导向轮41内。
在本实用新型内,当电梯轿厢有偏载前后偏载时,四个导向轮41会受力不均,对角导向轮41受力压迫,另一对角导向轮41悬空,使四个减震轮51压缩,防止了电梯的硬摆动,降低震动;当电梯左右偏载时背部轮62会往外顶,减震块61会压缩,从而吸收了震动,降低了摆动频率,增加乘梯舒适感。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梯导靴,用于卡住导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导向机构和第一减震机构,所述壳体包括外壳体及连接在所述外壳体上的内壳体,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导向轮,一组导向轮由对称设置两个的导向轮组成,所述导向轮连接在所述内壳体上,所述第一减震机构包括至少一组减震轮,一组减震轮由对称设置的两个减震轮组成,所述减震轮的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侧壁上和所述内壳体的侧壁上,所述导轨卡在两个所述导向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减震机构,所述第二减震机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外壳体的背部的减震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减震机构还包括连接在所述外壳体上的背部轮,所述背部轮的半径大于所述减震块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由一块底板、两块侧板和两块封板构成,两块所述侧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左右两侧,两块所述封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上下两侧;所述封板上设置有用于所述导轨穿过的第一凹型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由一块内板和两块安装板组成,两块所述安装板连接在所述内板的两侧,所述减震轮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上下两端连接有第一横向筋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中间处连接有第二横向筋板,所述第二横向筋板的中间处设置有用于所述导轨穿过的第二凹型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设置有第一背部孔,所述内板上设置有第二背部孔,所述背部轮同轴连接有轮轴,所述轮轴连接在所述底板的背部同时所述背部轮穿过所述第一背部孔和第二背部孔。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轴与所述底板的背部之间连接有垫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梯导靴,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块压在所述轮轴上且所述轮轴压在所述垫板上,通过减震块螺栓将所述减震块、轮轴和垫板连接在所述底板的背部。
CN201921102259.1U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电梯导靴 Active CN2105281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259.1U CN210528174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电梯导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02259.1U CN210528174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电梯导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28174U true CN210528174U (zh) 2020-05-15

Family

ID=70597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02259.1U Active CN210528174U (zh) 2019-07-15 2019-07-15 一种电梯导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281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42117A (zh) 一种电梯导靴
CN210528174U (zh) 一种电梯导靴
CN115594053B (zh) 一种用于曳引机的自适应减振器
CN215666473U (zh) 一种曳引机防倾覆结构
CN214928969U (zh) 变速箱悬置系统及作业机械
CN211496514U (zh) 一种曳引机布置结构
CN212387533U (zh) 一种施工电梯用减震结构
CN217376939U (zh) 一种大吨位货梯专用轿顶卡胶
CN210001391U (zh) 无机房电梯立式曳引机底座
CN215666474U (zh) 一种用于对重后置的机器梁
CN220618043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用减震安装装置
CN218718494U (zh) 一种电梯轿架结构
CN217201553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用支撑底座
CN215829690U (zh) 一种用于抵消建筑结构地震作用的抗振装置
CN220811531U (zh) 一种电梯减震机架
CN219345444U (zh) 一种变速箱安装系统及装载机
CN110713098A (zh) 90°直角贯通型曳引电梯
CN213900373U (zh) 一种电梯曳引机安装结构
CN219173992U (zh) 一种具有减振功能的电梯主机底架
CN216190267U (zh) 一种用于对重侧置的上梁
CN211419225U (zh) 一种电梯轿厢与对重合用导轨支架
CN217102606U (zh) 曳引机梁组件和配备有该曳引机梁组件的电梯
CN215101381U (zh) 一种无机房电梯顶层结构
CN216377058U (zh) 一种货梯滑动导靴
CN210763795U (zh) 一种电梯绳头固定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3590 Building 2, No. 80, Baohu Road, Xiegang Town,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Dongguan Shangjia Elevator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No.15-18, zone B, building a, Fudi Science Park, Zhouxi community, Nancheng street, Donggu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3000

Patentee before: Dongguan Shangjia Elevator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