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502410U -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502410U
CN210502410U CN201921318450.XU CN201921318450U CN210502410U CN 210502410 U CN210502410 U CN 210502410U CN 201921318450 U CN201921318450 U CN 201921318450U CN 210502410 U CN210502410 U CN 2105024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cushion
air
control module
seat
side wing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18450.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谭木星
冷严
惠海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Yanfeng Adient Automotive Componen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318450.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5024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5024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5024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包括靠背和座垫,其中座垫两侧设有座垫侧翼,所述座垫上对应两侧座垫侧翼的位置均设有调节机构B,所述调节机构B用于调整座垫侧翼与座垫之间的夹角B;所述调节机构B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椅的座垫骨架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具有与其铰接的转动支撑板B,所述安装支架与转动支撑板B之间设有气囊,所述座椅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所述气囊供气的气泵。可实现座垫侧翼的被动和主动调节,使其与乘坐人员坐姿及路面情况相适应,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且调节稳定可靠,反应快速,结构简单,实施成本较低。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座椅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座椅的舒适度是汽车座椅设计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主要包括骨架、弹簧及泡沫芯,通过弹簧和泡沫芯配合能够对驾驶员及乘客的腰背部和臀部提供良好的支撑性,同时也能保证乘坐的舒适性和稳定性,现有座椅座垫的两侧通常设置有侧翼支撑垫,以用于对驾乘人员臀部进行侧向包围支撑,弱化驾乘人员受离心作用的影响,防止驾乘人员从座垫上滑出,但是因侧翼与座垫之间的连接角度固定,故对于不同体型的人而言,相同座椅所达到的效果不同,有鉴于此,市面上也出现了一些侧翼可调的座椅,但是这些可调整的侧翼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较差,反应慢,故如何提高侧翼调节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提高调节速度,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提高座垫侧翼调整的反应速度,以及调节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改善用户体验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包括靠背和座垫,其中座垫两侧设有座垫侧翼,其关键在于:所述座垫上对应两侧座垫侧翼的位置均设有调节机构B,所述调节机构B用于调整座垫侧翼与座垫之间的夹角B;
所述调节机构B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椅的座垫骨架上,所述安装支架的内侧具有与其铰接的转动支撑板B,所述安装支架与转动支撑板B之间设有气囊,所述座椅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所述气囊供气的气泵。
采用以上结构,通过气泵充气放气,气囊随之鼓起或收拢,从而实现座垫侧翼角度快速调节,对乘坐人员进行臀部更全面的支撑包裹,防止从座垫侧部滑出,且采用气囊结构,本身具有良好的弹性能力,可更好的适应驾乘人员体重,从而提高乘坐舒适性,具有良好的用户体验感,结构简单稳定。
作为优选:所述座椅上设有气源控制模块和一个气泵,该气泵与该气源控制模块相连,所述气源控制模块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相连,所述气源控制模块能够根据各气囊压力情况,控制气泵向对应气囊送气或将气囊内气体抽出。通过气源控制模块,仅需一个气泵即可同时控制两侧气囊的压力,实现分别控制,简化其调节结构,减轻座椅整体重量,且气源控制模块可以更好的监测气囊压力,达到实时调节的目的。
作为优选:所述气源控制模块和气泵均固设于靠背上。采用以上方案,便于部件的安装即后期检修或更换等,同时可充分利用靠背上的多余空间位置,为座垫底部零部件的安装留足空间,整体结构更合理,重量分布相对均匀。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具有敞口朝下并与座垫骨架配合的卡槽,所述安装支架的外侧下部具有连接卡舌,内侧下部具有连接螺孔。采用以上方案,可以快速将安装支架与座垫骨架固定安装,通过连接卡舌进行初定位,再通过连接螺孔进行螺钉紧固连接,大大提高安装效率,同时确保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支架顶部具有向上延伸并朝外倾斜的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安装支架的内侧壁之间光滑过渡。通过限位部限制气囊宽度方向向外扩张的极限位置,使其只能朝上方扩张,以此确保转动支撑板B具有稳定可靠的转动行程。
作为优选:所述座垫下方设有相互连接的中枢控制模块和角度传感器,其中中枢控制模块与调节机构B通讯连接,其用于控制调节机构B,所述角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座垫左右方向相对地面的倾斜角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递至中枢控制模块。通过中枢控制模块即可实现调节机构B的主动调节,即是当路面倾斜,车子发生左右方向倾斜,离心力还未起作用,人体坐姿还未发生变化时,中枢控制模块即可根据车身倾斜角度,对座垫侧翼进行预调节,人体在离心力作用下坐姿偏斜时,即可实现立即支撑保护,具有更佳的用户体验感。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可实现座垫侧翼的被动和主动调节,使其与乘坐人员坐姿及路面情况相适应,大大提高用户体验感,且调节稳定可靠,反应快速,结构简单,实施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调节机构B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座垫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6为调节机构B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为气囊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安装支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8所示的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主要包括靠背1和座垫2,其中座垫2的两侧设有座垫侧翼20,座垫侧翼20与座垫2之间具有夹角B,座垫2上对应两侧座垫侧翼20的位置均设有调节机构B4,通过调节机构B4则可快速调整夹角B的大小,防止乘客从座垫2的一侧滑出,确保坐姿稳定,及驾乘稳定性,有利于提高驾乘舒适性。
参考图3至图8,本申请中调节机构B4主要包括安装支架40以及以可转动方式与安装支架40相连的转动支撑板B41,如图所示,安装支架40大体呈拱形结构,其包括一体成型的内侧板40a和外侧板40b,其中内侧板40a倾斜设置,从座垫2的正视,两个安装支架40的内侧板40a构成倒置的八字形状,二者合围形成竖直朝下的卡槽400,座垫2具有座垫骨架21,卡槽400的大小座垫侧翼20所对应的座垫骨架21的相适应,可刚好从正上方卡接至座垫骨架21上,为此,安装支架40的外侧板40b下部设有连接卡舌402,内侧板40a下部设有连接螺孔403,通过连接卡舌402和连接螺孔403即可将安装支架40固定安装至座垫骨架21上。
内侧板40a上靠近底部的位置具有铰接座404,转动支撑板B41通过转轴与铰接座404配合,实现与安装支架40的铰接,即可以转轴为转动中心旋转,靠近或远离安装支架40,转动支撑板B41与安装座支架40的内侧板40a之间设有气囊42,气囊42连接有气泵43,当气泵43箱气囊42充气时则可将转动支撑板B41撑起,使其朝座垫2内侧转动,同时带动座垫侧翼20转动。
考虑到成本及座椅整体重量等因数,本实施例中,座垫2两侧的调节机构B4共用同一气泵43,如图所示,气泵43固设于靠背1上,同时在靠背1上设有气源控制模块5,气源控制模块5通过两条气管44分别与座垫2两侧的气囊42相连,气泵43与气源控制模块5相连,气源控制模块5可直接感应气囊42的压力,同时根据其压力大小,将气泵43所产生的压缩气通过气管44送入对应的气囊42中,以此实现气囊42压力调节,即调整其鼓包幅度,控制转动支撑板B41转动,为防止在此过程中,气囊42沿座垫2宽度方向的延展过大,而高度方向的鼓起较小,导致转动支撑板B41的转动幅度很小,故在安装支架40的顶部设有限位部401,限位部401向上延伸,略微向外倾斜,其倾斜角度远小于内测版40a的倾斜角度,且二者之间采用光滑弧面过度,主要起到对气囊42横向延展的限位作用,确保转动支撑板B41具有较大的转动行程,同时限位部401与外侧板40b之间设有加强筋405。
参考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在座垫2的下方还设有相互连接的中枢控制模块6和角度传感器7,角度传感器7可检测行驶过程中座椅左右方向的倾斜角度,即车身与地面宽度方向的相对倾斜角度,并将其检测信号传递给中枢控制模块6,中枢控制模块6与调节机构B4通讯连接,其具体在于其与气源控制模块5信号连接,当角度传感器7检测到车身相对水平发生倾斜时,中枢控制模块6则可根据信号对气源控制模块5发出指令,而气源控制模块5则可根据指令将定量的压缩气体送入对应的气囊42中或将气体抽出,从而实现座垫侧翼20的主动调节。
参考图1至图8,驾乘过程中,中枢控制模块6根据角度传感器7反馈信号,即根据路面驾驶情况,中枢控制模块6将工作指令发送至气源控制模块5,对气囊42进行充放气操作,实现座垫侧翼20的主动调节,当人体坐姿发生改变,并与座垫侧翼20发生偏斜挤压时,气源控制模块5检测到气囊42压力,以此判定某侧倾斜,从而再次对气囊42进行充放气操作,实现座垫侧翼20的被动调节。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描述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做出多种类似的表示,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6)

1.一种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包括靠背(1)和座垫(2),其中座垫(2)两侧设有座垫侧翼(2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2)上对应两侧座垫侧翼(20)的位置均设有调节机构B(4),所述调节机构B(4)用于调整座垫侧翼(20)与座垫(2)之间的夹角B;
所述调节机构B(4)包括安装支架(40),所述安装支架(40)固定安装于所述座椅的座垫骨架(21)上,所述安装支架(40)的内侧具有与其铰接的转动支撑板B(41),所述安装支架(40)与转动支撑板B(41)之间设有气囊(42),所述座椅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为所述气囊(42)供气的气泵(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上设有气源控制模块(5)和一个气泵(43),该气泵(43)与该气源控制模块(5)相连,所述气源控制模块(5)通过气管与所述气囊(42)相连,所述气源控制模块(5)能够根据各气囊(42)压力情况,控制气泵(43)将向对应气囊(42)送气或将气囊(42)内气体抽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源控制模块(5)和气泵(43)均固设于靠背(1)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0)具有敞口朝下并与座垫骨架(21)配合的卡槽(400),所述安装支架(40)的外侧下部具有连接卡舌(402),内侧下部具有连接螺孔(403)。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40)顶部具有向上延伸并朝外倾斜的限位部(401),所述限位部(401)与安装支架(40)的内侧壁之间光滑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座垫(2)下方设有相互连接的中枢控制模块(6)和角度传感器(7),其中中枢控制模块(6)与调节机构B(4)通讯连接,其用于控制调节机构B(4),所述角度传感器(7)用于检测座垫(2)左右方向相对地面的倾斜角度,并将检测信号传递至中枢控制模块(6)。
CN201921318450.XU 2019-08-14 2019-08-14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Active CN2105024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8450.XU CN210502410U (zh) 2019-08-14 2019-08-14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318450.XU CN210502410U (zh) 2019-08-14 2019-08-14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502410U true CN210502410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97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18450.XU Active CN210502410U (zh) 2019-08-14 2019-08-14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5024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2971A (zh) * 2021-06-08 2021-09-07 厦门乐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352971A (zh) * 2021-06-08 2021-09-07 厦门乐范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座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444218B (zh) 座椅以及车辆
CN210502410U (zh)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CN110406446A (zh) 具有自适应侧翼的汽车座椅
CN206528594U (zh) 船用多功能可调式充气座椅
CN214240539U (zh) 一种具有调节结构的汽车座椅
CN204055471U (zh) 一种缓解驾驶疲劳的汽车座椅腰托装置
CN104192033A (zh) 一种缓解驾驶疲劳的汽车座椅腰托装置
WO2017206848A1 (zh) 座椅以及车辆
CN112477718A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座椅头枕及其控制方法
EP3526076B1 (en) Adjustable seat
CN110654283A (zh) 一种可智能调节汽车座椅
US20090243347A1 (en) Vehicle seat
CN214450432U (zh) 座椅以及具有这样的座椅的车辆
CN213619487U (zh) 一种具有充气膨胀功能的汽车座椅
CN211442038U (zh) 可躺平式汽车舒适座椅
CN219029203U (zh) 汽车转向座椅腰部支撑系统
CN215322151U (zh) 舒适度可调的汽车头枕
CN207790410U (zh) 一种车内简易集成式儿童座椅
CN209159490U (zh) 一种具有侧翼可调功能的汽车坐垫
CN203186149U (zh) 头枕角度可调节的汽车座椅
CN219339275U (zh) 气袋侧翼支撑旋转板
CN211280736U (zh) 一种具有柔性调节功能的腿托装置及车辆座椅
CN21972829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215204573U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功能的座椅头枕
CN220054050U (zh)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No. 99, Pingtai Road, huangmaoping,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andotuo Auto Parts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9, Pingtai Road, huangmaoping, Liangjiang New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Yanfeng Johnson Automotive Parts System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