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54050U -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054050U
CN220054050U CN202320324016.2U CN202320324016U CN220054050U CN 220054050 U CN220054050 U CN 220054050U CN 202320324016 U CN202320324016 U CN 202320324016U CN 220054050 U CN220054050 U CN 220054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main body
vehicle
motorcycle
inform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324016.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天圆
黄声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aturn Power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324016.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054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054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054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 Axle Suspensions And Sidecars For Cy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摩托车后平叉和车架之间的空气减震主体,和用于调节所述空气减震主体软硬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气源,通过开关阀与空气减震主体连接;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位置信息的位置传感器;和用于根据车辆骑行状态、压力传感器信息和位置传感器信息控制空气减震主体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开闭的控制器。上述方案能够实现根据当前车辆行驶情况自动调节气囊的软硬度,调节方便且更加符合当前骑行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减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重型机车所采用的减震均为常见的弹簧阻尼减震,此类减震在骑行时普遍偏硬,骑行舒适性差。减震软硬度与高度无法根据车辆行驶状态做出几时调整。且调整减震需使用专用工具进行调整,调节便利性差。
公开号为CN106224426A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用于摩托车的空气减震器,采用弹簧和压缩空气同时提供减震作用。但是其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弹簧和压缩空气共同作用下才能起到减震作用;且需要手动调节调压阀来调节减震软硬度,调节方式较为复杂,无法根据路面情况及时对减震器的软硬度进行调节。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采用空气减震装置,并能够根据当前车辆行驶情况自动调节气囊的软硬度,调节方便且更加符合当前骑行状态。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包括设置在摩托车后平叉和车架之间的空气减震主体,和用于调节所述空气减震主体软硬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气源,通过开关阀与空气减震主体连接,用于向空气减震主体充气;
设置在空气减震气路上,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设置在空气减震主体一侧,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位置信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气减震主体的高度;
和用于根据车辆骑行状态、压力传感器信息和位置传感器信息控制空气减震主体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开闭的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系统包括用于切换车辆工作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设置在车架上;所述车辆工作模式包括运动模式和巡航模式,巡航模式下,空气减震主体保持预设的气压和高度;运动模式下,控制器根据车辆骑行状态、压力传感器信息和位置传感器信息控制空气减震主体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开闭。
作为优选,所述模式切换开关通过安装支架设置在车辆把手上。
作为优选,包括用于检测车辆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车辆行驶速度确定车辆骑行状态。
作为优选,所述控制器为减震ECU系统,减震ECU系统与气源电连接。
作为优选,空气减震主体与后平叉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优选,后平叉一端为转动支点,后平叉另一端与车轮铰接,空气减震主体一端铰接在后平叉上,空气减震主体的另一端铰接在车架的限位板上;所述位置传感器为用于检测后平叉以其转动支点转动高度变化的高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空气减震主体以其与车架限位板的连接点为转动支点,其最大转动幅度在15°-20°之间。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结构,能够通过空气减震主体的充气程度调节其减震硬度,根据空气减震主体的压力和空气减震主体的位置可以确定空气减震主体当前状态,并结合车辆行驶状态确定空气减震主体当前状态是否适应当前车辆行驶状态,从而控制空气减震主体进行充放气以自动实现对其减震硬度的自动调节,不需要手动调节,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模式切换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之二;
图5为本实施例中系统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安装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气源1,开关阀2,位置传感器3,控制器4,空气减震主体5,压力传感器6,模式切换开关7,充气键71,放气键72,后平叉8,车架9,限位板9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该系统包括设置在摩托车后平叉8和车架9之间的空气减震主体5和用于调节空气减震主体5软硬度的调节装置。与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减震主体5包括囊,可以通过调节空气减震主体5的充气程度来调节其软硬度,以适应不同的路面情况。
所述调节装置包括气源1,通过开关阀2与空气减震主体5连接,用于向空气减震主体5充气;设置在空气减震气路上,用于检测空气检测主体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6;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5位置信息的位置传感器3,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气减震主体5的高度;和用于根据车辆骑行状态、压力传感器6信息和位置传感器3信息控制空气减震主体5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2开闭的控制器4。
上述结构中,气源1可以选用气泵,气源1向空气减震主体5充气调整其硬度。气源1和空气减震主体5之间通过开关阀2连接,可以通过控制气源1配合开关阀2的开关状态实现对空气减震主体5充放气来调节空气减震主体5的硬度。于实施例中,所述空气减震主体5包括气囊,从而通过调节气囊的充气程度可以实现对其硬度的调节。
上述结构中,通过压力传感器6检测空气减震主体5内的压力信息,通过位置传感器3检测空气减震主体的高度信息,基于压力信息和高度信息可以确定空气减震主体5的充气程度,从而可以确定其硬度。在此基础上,结合车辆状态控制空气减震主体5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2开闭,可以实现根据车辆状态自动调节空气减震主体5至合适硬度,不需要手动调节,操作方便且软硬度调节更加准确。
该实施例中,所述控制器4为减震ECU系统,减震ECU系统与气源1、开关阀2、压力传感器6及位置传感器3电连接。ECU是车辆电子控制器4单元,是摩托车、汽车等车辆控制系统中的常用装置。ECU系统能够根据自身存储的程序对与之连接的各传感器输入的各信息进行运算、处理、判断,然后输出指令,控制有关执行器动作。该实施例中,减震ECU系统对压力传感器6、位置传感器3输入的信息进行处理,然后输出对于气源1及开关阀2的控制指令。本实施例中采用ECU系统作为控制器4,在现有的车辆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即可,操作简单,控制系统功能升级方便。
如图1和2所示,所述系统还包括用于切换车辆工作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7,所述模式切换开关7设置在车架9上;所述车辆工作模式包括运动模式和巡航模式,巡航模式下,空气减震主体5保持预设的气压和高度;运动模式下,控制器4根据车辆骑行状态、压力传感器6信息和位置传感器3信息控制空气减震主体5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2开闭。车辆设有两种工作模式,在巡航模式下使空气减震主体5能够保持设定的姿态,便于车辆展示;通过模式切换开关7可以实现一键切换,操作方便。
作为优选实时方式,模式切换开关7通过安装支架设置在车辆把手上,以便于骑行者操作。如图2所示,所述安装支架包括上下扣合在车把手上的上安装座和下安装座,车辆的灯具开关、喇叭等控制按钮也设置在所述安装支架上,这些控制按钮集中设置在安装支架上,便于骑行者操作。
于实施例中,还包括气囊手动调节按键,所述气囊手动调节按键包括充气键71和放气键72,通过操作充气键71和放气键72可以手动控制空气减震主体5充放气,为空气减震主体5的调节方式提供更多操作方式。作为优选,模式切换开关7与气囊手动调节按键使用同一按键实体,通过对同一按键的不从操作方式控制当前是进行充放气控制或是模式切换控制。这样设置能够节省控制按钮,使车辆的控制模块的结构更加简单。于实施例中,可以是短按充气键71控制对空气减震主体5充气,长按充气键71控制车辆进入运动模式,短按放气键72控制空气减震主体5放气,长按放气键72控制车辆进入巡航模式。
参见图5-6,车架9包括第一斜杆、第一竖杆、支杆和限位板91,第一斜杆和第一竖杆构成车架9的主支撑结构,支杆通过第一转接座固定在第一斜杆上,限位板91固定在支杆上。所述控制器4安装在第一斜杆上,气源1和开关阀2安装在第一竖杆上,压力传感器6位于开关阀2与空气减震主体5连接的气路上,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5的内部压力;后平叉8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竖杆上,该连接点为转动支点,后平叉8另一端与车轮铰接,空气减震主体5一端铰接在后平叉8上,空气减震主体5的另一端铰接在车架9的限位板91上;所述位置传感器3为用于检测后平叉8以其转动支点转动高度变化的高度传感器。车辆骑行过程中,后轮振动会带动后平叉8以转动支点为转动中心上下转动,后平叉8带动与之连接的空气减震主体5上下转动,同时带动高度传感器的连杆上下升降,从而通过于后平叉8连接的高度传感器检测的信息能够反应空气减震主体5的位置信息。
于是实例中,空气减震主体5与后平叉8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优选为35°,该角度能让减震运动过程更加顺畅,检测空气减震主体5的使用寿命。空气减震主体5以其与车架9限位板91的连接点为转动支点,其最大转动幅度在15°-20°之间,优选为17.5°,大运动角度使得空气减震主体5能够充分利用其减震行程。空气减震主题下固定端与后轮轴心的直线距离为84~112mm小间距能使得减震更快根据车辆运动状态做出信息反馈,更快根据车辆运动状态做出调整。且高度传感器与后平叉8的运动角度为10°,此角度范围能更准确、更快地反馈减震高度信息。
以下结合附图3-4说明本实施例中系统的工作原理,先通过模式切换开关7选择车辆的工作模式为运动模式,在运动模式下系统能够根据车辆骑行状态自动调整空气减震主体5的充气程度,具体是,ECU系统根据采集的轮速信息进行骑行状态判断,ECU根据位置传感器3获得的位置信息以及压力传感器6获得的压力信息确定当前空气减震主体5的硬度是否适应当前的骑行状态,并在确定需要更改空气减震主体5状态时,向气源1和/或开关阀2发出相应工作指令,使空气减震主体5适应当前的车辆骑行状态。具体实施例中,可以选用气泵作为气源1,空气减震主体5包括气囊,气泵对气囊进行充放气。
该实施例中,可通过空气减震主体5内气体的压缩来避免活塞下空间产生真空的问题,改善了减震效果。气囊减震的软硬度是通过减震ECU控制气泵往气囊内注气或放气的形式进行调整,整个调整过程通过电路完成,无需专用工具,无需人为完成,操作方便。减震ECU通过采集轮速信息判断车辆行驶状态,及时调整气囊软硬度以达到最佳骑行舒适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摩托车后平叉和车架之间的空气减震主体,和用于调节所述空气减震主体软硬度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
气源,通过开关阀与空气减震主体连接,用于向空气减震主体充气;
设置在空气减震气路上,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内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用于检测空气减震主体位置信息的位置传感器,所述位置信息包括空气减震主体的高度;
和用于根据车辆骑行状态、压力传感器信息和位置传感器信息控制空气减震主体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开闭的控制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切换车辆工作模式的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模式切换开关设置在车架上;所述车辆工作模式包括运动模式和巡航模式,巡航模式下,空气减震主体保持预设的气压和高度;运动模式下,控制器根据车辆骑行状态、压力传感器信息和位置传感器信息控制空气减震主体充放气、并控制开关阀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式切换开关通过安装支架设置在车辆把手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检测车辆行驶速度的速度传感器,所述速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车辆行驶速度确定车辆骑行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为减震ECU系统,减震ECU系统与气源、开关阀、压力传感器及位置传感器电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减震主体与后平叉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后平叉一端为转动支点,后平叉另一端与车轮铰接,空气减震主体一端铰接在后平叉上,空气减震主体的另一端铰接在车架的限位板上;所述位置传感器为用于检测后平叉以其转动支点转动高度变化的高度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其特征在于,空气减震主体以其与车架限位板的连接点为转动支点,其最大转动幅度在15°-20°之间。
CN202320324016.2U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Active CN220054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4016.2U CN22005405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324016.2U CN22005405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054050U true CN220054050U (zh) 2023-11-21

Family

ID=88767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324016.2U Active CN220054050U (zh) 2023-02-27 2023-02-27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054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068988B1 (ko) 에어 서스펜션 및 전자제어 서스펜션 장치
US20220388363A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Adjusting Height and Damping Force
KR910000910B1 (ko) 차량용 현수 장치
CN207000237U (zh) 一种自适应调节的汽车主动减振座椅
CN220054050U (zh) 一种摩托车空气减震自动调节系统
WO2021073652A1 (zh) 一种调节悬架系统高度的方法和系统
KR101070660B1 (ko) 차고 조절이 용이한 하이브리드 에어 서스펜션
CN210502159U (zh) 一种驱动桥总成主动减振装置及工程车辆
CN210502410U (zh) 汽车座椅坐垫侧翼自适应调节结构
KR100371419B1 (ko) 차량의 현가장치
CN213734699U (zh) 一种车辆容积可变式空气弹簧座椅
KR100435345B1 (ko) 차량용 시트의 서스펜션 시스템
JPS6078804A (ja) 空気ばね式車高調整装置
CN212073595U (zh) 一种车辆减震器阻尼控制系统
CN214396495U (zh) 一种汽车座椅减震系统
JP4527658B2 (ja) 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2578158Y (zh) 空气悬挂式座椅
JPH0750244Y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CN115489249B (zh) 一种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悬架控制系统
CN219728299U (zh) 一种儿童推车
CN108312798A (zh) 空气悬架及使用该空气悬架的车辆
CN115431778B (zh) 受电弓支持装置、电车支撑装置
JPH0236723Y2 (zh)
JPH066968Y2 (ja) 車両用サスペンション装置
KR19980030176A (ko) 차량의 차고 조절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