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97759U - 一种长轴校直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长轴校直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97759U
CN210497759U CN201921249332.8U CN201921249332U CN210497759U CN 210497759 U CN210497759 U CN 210497759U CN 201921249332 U CN201921249332 U CN 201921249332U CN 210497759 U CN210497759 U CN 2104977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ing plate
straightening
bearing
alignment
movabl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49332.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伟强
曾博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izhou Dayawan Yuanda Petro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izhou Dayawan Yuanda Petro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izhou Dayawan Yuanda Petro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izhou Dayawan Yuanda Petrochemical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49332.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977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977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977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aightening Metal Sheet-Like Bodies (AREA)

Abstract

一种长轴校直机,包括支撑块、承载机构、校直机构与移动机构,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滑动组件与固定杆,承载机构包括工字钢,第二移动板设置于工字钢的底部,支撑块滑动设置于工字钢的一端,固定杆相对设置于工字钢的两侧,固定杆与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连接,一组滑动组件均设置于第二移动板上,且分别设置于工字钢的两侧,所述一组滑动组件均与所述工字钢滑动连接,校直机构与第一移动板连接。通过设置移动机构,使得移动机构与校直机构连接,从而实现校直机构的移动,校直长轴上不同部位时,可调节移动机构,带动校直机构移动到长轴需校直的部位,而不需要移动长轴本身,提高操作灵活性及准确性,同时提高校直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长轴校直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于轴类校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长轴校直机。
背景技术
长轴校直机是针对轴杆类产品在热处理后发生弯曲变形设计的检测校直装置,从功能上分为自动长轴校直机与手动长轴校直机,在设备成本上自动长轴校直机是手动长轴校直机的2~10倍,所以市面上的长轴校直机大部分仍为手动长轴校直机,且多以固定位置的压头为主,校直长轴上不同部位时,需移动长轴待校直的部位到压头下,移动长轴时容易混淆校直部位,以及需要重新调节长轴底下支撑块的位置,灵活性低,费时费力,造成校直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长轴校直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长轴校直机,包括支撑块、承载机构、校直机构与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一组滑动组件与至少两个固定杆,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工字钢,所述第二移动板设置于所述工字钢的底部,所述支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工字钢远离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相对设置于所述工字钢的两侧,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连接,所述一组滑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工字钢的两侧,所述一组滑动组件均与所述工字钢滑动连接,所述校直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工字钢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校直机构包括油缸、液压泵与校直压头,所述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所述第一移动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校直压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油缸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泵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油缸驱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液压泵为手摇液压泵。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板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液压泵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支撑座与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第一轴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轴承与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外。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移动板还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阻挡件、连接件与压合手柄,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阻挡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字钢活动抵接,所述压合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压合手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挡件连接。
进一步地,一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校直块,所述校直块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轴与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外。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移动机构,使得移动机构与校直机构连接,从而实现校直机构的移动,校直长轴上不同部位时,可调节移动机构,带动校直机构移动到长轴需校直的部位,而不需要移动长轴本身,提高操作灵活性及准确性,同时提高校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长轴校直机的剖面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的承载机构的一方向示意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的长轴校直机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的移动机构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块的一方向示意图;
图6为一个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7为一个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滑动组件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9为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下述的“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结合附图1所示,一种长轴校直机,包括支撑块100、承载机构200、校直机构300与移动机构400,所述移动机构400包括第一移动板410、第二移动板420、一组滑动组件430与至少两个固定杆440,所述承载机构200包括工字钢210,所述第二移动板420设置于所述工字钢210的底部,所述支撑块100滑动设置于所述工字钢210远离所述第二移动板420的一端,所述固定杆440相对设置于所述工字钢210的两侧,所述固定杆44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41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420连接,所述一组滑动组件430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0上,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工字钢210的两侧,所述一组滑动组件430均与所述工字钢210滑动连接,所述校直机构300与所述第一移动板410连接。
具体地,第一移动板410设置于工字钢210的上方,第二移动板420设置于工字钢210的下方,第一移动板410与第二移动板420之间设置有固定杆440,第一移动板410、第二移动板420与固定杆440形成一密闭空腔,工字钢210穿设于该密闭空腔中,即工字钢210的两侧均设置有固定杆440,第一移动板410上安装有校直机构300,校直机构300垂直于第一移动板410,第二移动板420上安装有滑动组件430,工字钢210的两侧均设置有滑动组件430,支撑块100与工字钢210朝向第一移动板410的一侧活动连接。
具体地,在长轴校直机工作时,将待校直的长轴放置于支撑块100上,通过滑动组件430的配合,调节移动机构400的位置,使得校直压头移动至长轴待校直部位的上方,启动液压泵驱动校直压头对长轴完成校直工序。通过设置移动机构400,使得移动机构400与校直机构300连接,从而实现校直机构300的移动,校直长轴上不同部位时,可调节移动机构400,带动校直机构300移动到长轴需校直的部位,而不需要移动长轴本身,提高操作灵活性及准确性,同时提高校直效率。
结合附图2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使得工字钢210能得到一定的支撑,所述承载机构200还包括底座220,所述工字钢210设置于所述底座220上。具体地,底座220为设置有加强筋与方管的铁板,加强了底座220的稳固性,底座220的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工字钢210的两端,即工字钢210的一端与一底座220连接,工字钢210的另一端与另一底座220连接,底座220的一端放置于地面上,工字钢210竖直安装于底座220远离地面的另一端,在一个实施例中,工字钢210与底座220螺接连接,具体地,底座220远离地面的一端与工字钢210朝向底座220的一端抵接,底座220远离地面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第三螺纹孔(图未示),工字钢210朝向底座220的一端开设有多个第四螺纹孔(图未示),底座220上的多个第三螺纹孔与工字钢210上的多个第四螺纹孔一一对应设置,存在若干第一螺栓(图未示),每一第一螺栓穿设于底座220上的第三螺纹孔中,每一第一螺栓与底座220螺接,同时每一第一螺栓穿设于工字钢210上的第四螺纹孔中,每一第一螺栓与工字钢210螺接,以实现工字钢210与底座220的连接。
结合附图3和附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为实现长轴校直工作,所述校直机构包括油缸310、液压泵320与校直压头330,所述油缸310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板410上,所述第一移动板410开设有第一通孔411,所述校直压头330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411与所述油缸310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泵320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0上,所述液压泵320与所述油缸310驱动连接。具体地,油缸310设置于第一移动板410的中心位置,且油缸310的底部与第一移动板410朝向油缸310的一面连接,例如,油缸310与第一移动板410螺接,油缸310的底部均匀开设有八个第一螺纹孔311,第一移动板41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八个第二螺纹孔412,油缸310上的八个第一螺纹孔311与第一移动板410上的八个第二螺纹孔412一一对应设置,油缸310上对应设置有八个第二螺栓312,每一第二螺栓312穿设于油缸310上的第一螺纹孔311中,每一第二螺栓312与油缸310螺接,同时每一第二螺栓312穿设于第一移动板410上的第二螺纹孔412中,每一第二螺栓312与第一移动板410螺接,以实现油缸310与第一移动板410的连接,第一通孔411开设于第一移动板410的中心位置,用于安装校直压头330,第一移动板410通过第一通孔411套设于校直压头330外,校直压头330的一端穿过第一通孔411与油缸310连接,另一端竖直朝向工字钢210。
液压泵320可安装在本实用新型装置的任意位置,为方便员工操作液压泵32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板420设置有支撑板421,所述液压泵320设置于所述支撑板421上,固定杆440的数量为四个,四个固定杆440以校直压头330为中心均匀分布校直压头330的四周,每一固定杆440相对设置,值得一提的是,设置在工字钢210两侧的两个固定杆440在同一平面上,设置在工字钢210一侧的固定杆440与设置在工字钢210另一侧的固定杆440之间的距离大于支撑块100的长度,以确保校直机构移动时不会发生与支撑块100碰撞的情况,避免长轴校直失败甚至机械设备受损,每一固定杆440的一端与第一移动板41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板420连接,例如,每一固定杆440的一端与第一移动板410螺接,另一端与第二移动板420螺接,具体地,第一移动板410开设有四个第二通孔413,四个第二通孔413分别设置于第一移动板410的四个边角,第二移动板420开设有四个第三通孔422,四个第三通孔422分别设置于第二移动板420的四个边角,且每一第二通孔413与每一第三通孔422一一对应设置,支撑板421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四通孔423,两个第四通孔423与第二移动板420中同一侧的两个第三通孔422对应设置,每一固定杆440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螺纹,且每一固定杆440的两端分别活动设置有第一螺母441与第二螺母442,远离支撑板421的两个固定杆440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413与第一螺母441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三通孔422与第二螺母442连接,第一螺母441与第一移动板410抵接,第二螺母442与第二移动板420抵接,靠近支撑板421的两个固定杆440的一端穿过第二通孔413与第一螺母441连接,另一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422以及第四通孔423与第二螺母442连接,第一螺母441与第一移动板410抵接,第二螺母442与支撑板421抵接,即第一移动板410通过四个固定杆440与第二移动板420连接,第二移动板420通过两个固定杆440与支撑板421连接,第二移动板420安装于支撑板421上,支撑板421安装有液压泵320,液压泵320设置有液压管321,液压泵320通过液压管321与油缸310连接,由于本实用新型装置为手动长轴校直机,所述液压泵320为手摇液压泵320。液压泵320与油缸310驱动连接,通过手动按压液压泵320,液压泵320驱动油缸310将液压能转换成机械能后输出直线运动,油缸310与校直压头330驱动连接,即油缸310输出的直线运动使得校直压头330做直线运动,校直压头330对长轴进行往复按压完成长轴校直工作。
结合附图5所示,为支撑长轴进行校直,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撑块100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每一支撑块100与工字钢210活动连接,即支撑块100的底部开设有滑动槽110,滑动槽110的槽壁均与工字钢210活动连接,支撑块100通过滑动槽110滑动设置在工字钢210上,支撑块100为V型块,即支撑块100开设有V型槽120,V型槽120能更好地支撑长轴,避免长轴的晃动,同时为避免支撑时支撑块100对长轴磨损,支撑块100上安装有铝片,铝片的材质较软,能有效地避免长轴被V型槽120的槽壁磨损。
结合附图6所示,为使得移动机构400移动时不发生偏移,方便省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430包括第一轴承431、第一支撑座432与第一连接轴433,所述第一支撑座432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0上,所述第一轴承431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433与所述第一支撑座432连接。具体地,滑动组件43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滑动组件430相对设置于第二移动板420上,第一支撑座432安装于第二移动板420的边缘,第一连接轴433的一端与第一支撑座432连接,另一端与第一轴承431连接,工字钢210靠近第一支撑座432的一端开设有第一通道(图未示),第一轴承431部分穿设于第一通道中,第一通道便于规划第一轴承431的滚动路线,避免移动机构400倾斜移动,第一轴承431通过第一通道与工字钢210连接,对移动机构400有一定的支撑作用,校直压头330移动时,第一轴承431沿着第一通道滚动,提高了移动效率。
结合附图7所示,为使得移动机构400移动时不发生偏移,更加方便省力,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430还包括第二轴承434与第二连接轴435,所述第二连接轴435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0上,所述第二轴承434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435外。具体地,第二轴承434的数量为两个,第二连接轴435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连接轴435分别设置于第一支撑座432的两侧,一第二连接轴435设置于一第一支撑座432的一侧,另一第二连接轴435设置于另一第一支撑座432的另一侧,两个第一支撑座432设置于两个第二连接轴435之间,也就是说,两个第一轴承431设置于两个第二轴承434之间,两个第二轴承434活动设置于第二移动板420上,且两个第二轴承434的边缘与工字钢210的边缘活动连接,也就是说,第二移动板420的上表面低于工字钢210的一端,第二移动板420的上表面与工字钢210一端的高度差至少为第二轴承434的边缘厚度,以便第二轴承434能沿着工字钢210一端的边缘移动,使得移动机构400移动时更顺畅。
结合附图8所示,为进一步使得移动机构400移动时不发生偏移,方便省力,在一个实施例中,一所述固定杆440上设置有校直块500,所述校直块500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轴510与第三轴承520,所述第三轴承520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510外。具体地,设置有校直块500的固定杆440为四个固定杆440的任意一个,校直块500与固定杆440垂直连接,校直块500远离工字钢210的一端开设有第五通孔,校直块500通过第五通孔套设于固定杆440上,第五通孔的侧壁与固定杆440固定连接,例如焊接连接,校直块500上靠近工字钢210的一端安装有第三连接轴510,第三轴承520安装于第三连接轴510上,第三轴承520的侧壁与工字钢210活动连接,值得一提的是,工字钢210靠近第三轴承520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道(图未示),第三轴承520部分穿设于第二通道中,第二通道便于规划第三轴承520的滚动路线,避免移动机构400倾斜移动,第三轴承520通过第二通道与工字钢210连接,校直压头330移动时,第三轴承520沿着第二通道滚动,提高了移动效率,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移动效果,固定杆440的数量为四个,设置有校直块500的固定杆440还可以为四个固定杆440的两个、三个或四个,校直块500与固定杆440垂直连接,同时,每一固定杆440上设置的校直块500可以为两个、三个或三个以上,每一校直块500相对设置。
结合附图9所示,为避免校直压头330对长轴进行校直时移动机构400滑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板420还设置有固定组件600,所述固定组件600包括固定座610、阻挡件620、连接件630与压合手柄640,所述固定座610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420上,所述阻挡件62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610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字钢210活动抵接,所述压合手柄640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610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630的一端与所述压合手柄64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挡件620连接。具体地,固定座610安装于第二移动板420的边缘,阻挡件620的一端与固定座610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工字钢210活动抵接,阻挡件620与工字钢210连接的一端设置有第一紧固螺母621、第二紧固螺母(图未示)、第一挡片622、第二挡片623与螺杆624,第一挡片设置于阻挡件620靠近工字钢210一端的上方,第二挡片设置于阻挡件620靠近工字钢210一端的下方,第一挡片622与第二挡片623相对设置,第一挡片622的中部开设有第一套孔,第二挡片623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二套孔,第一套孔与第二套孔相对设置,阻挡件620开设有通孔,螺杆的一端与工字钢210活动抵接,另一端依次穿设于第二套孔、阻挡件620上的通孔以及第一套孔中,且螺杆分别与第一紧固螺母621以及第二紧固螺母螺接,第一紧固螺母621与第一挡片抵接,第二紧固螺母与第二挡片抵接,压合手柄640的一端与固定座610转动连接,连接件630的一端与阻挡件620上的通孔的侧壁连接,另一端与压合手柄640连接,当压合手柄640与第二移动板420垂直时,螺杆的一端与工字钢210抵接,限制了移动机构400的移动,当压合手柄640带动连接件630转动,使得连接件630带动阻挡件620转动时,压合手柄640不与第二移动板420成垂直角度时,螺杆的一端不与工字钢210抵接,对移动机构400不存在限制移动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块、承载机构、校直机构与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第一移动板、第二移动板、一组滑动组件与至少两个固定杆,所述承载机构包括工字钢,所述第二移动板设置于所述工字钢的底部,所述支撑块滑动设置于所述工字钢远离所述第二移动板的一端,所述固定杆相对设置于所述工字钢的两侧,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板连接,所述一组滑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且分别设置于所述工字钢的两侧,所述一组滑动组件均与所述工字钢滑动连接,所述校直机构与所述第一移动板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还包括底座,所述工字钢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校直机构包括油缸、液压泵与校直压头,所述油缸设置于所述第一移动板上,所述第一移动板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校直压头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与所述油缸驱动连接,所述液压泵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液压泵与所述油缸驱动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泵为手摇液压泵。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液压泵设置于所述支撑板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第一轴承、第一支撑座与第一连接轴,所述第一支撑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第一轴承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轴与所述第一支撑座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轴承与第二连接轴,所述第二连接轴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第二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外。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板还设置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固定座、阻挡件、连接件与压合手柄,所述固定座设置于所述第二移动板上,所述阻挡件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工字钢活动抵接,所述压合手柄的一端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压合手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阻挡件连接。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轴校直机,其特征在于:一所述固定杆上设置有校直块,所述校直块上设置有第三连接轴与第三轴承,所述第三轴承套设于所述第三连接轴外。
CN201921249332.8U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长轴校直机 Active CN2104977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9332.8U CN210497759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长轴校直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49332.8U CN210497759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长轴校直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97759U true CN210497759U (zh) 2020-05-12

Family

ID=705873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49332.8U Active CN210497759U (zh) 2019-07-31 2019-07-31 一种长轴校直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977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14128B (zh) 一种锅炉蛇形管制造加工方法
CN202540774U (zh) 龙门架式液压压力机
CN102728664A (zh) 液压拉伸矫直机
CN111715816A (zh) 一种快速调直切割设备
WO2022206075A1 (zh) 一种反向造船胎架结构
CN210497759U (zh) 一种长轴校直机
CN205183394U (zh) 手动校正机
CN108580599B (zh) 一种用于板材的智能折弯设备
CN215469245U (zh) 一种固定设备
CN214109466U (zh) 一种可升降式压轴工装
CN209902104U (zh) 冷弯型材冲压上料装置
CN213148614U (zh) 一种土建钢筋用弯曲试验机
CN211679394U (zh) 一种脚手架钢管自动递送调直装置
CN112676752A (zh) 一种臂架固定焊接设备
CN220239893U (zh) 一种护罩成形装置
CN209335535U (zh) 一种污水设备维修专用的液压拉板装置
CN206253495U (zh) 一种铁塔角钢反向单曲加工组件
CN220311565U (zh) 一种基于不锈钢水箱生产的板材折弯机
CN105499890A (zh) 钢结构多用途组立机
CN210586782U (zh) 换热器加工用冷拉胀管机
CN217070836U (zh) 一种型钢加工用钻孔装置
CN216705563U (zh) 一种电梯部件的折弯结构
CN221064288U (zh) 一种金属锻造用的锤炼加工装置
CN220881219U (zh) 一种洗衣机钣金件焊接设备
CN211071395U (zh) 一种工件折弯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