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70130U -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 Google Patents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70130U
CN210470130U CN201921265548.3U CN201921265548U CN210470130U CN 210470130 U CN210470130 U CN 210470130U CN 201921265548 U CN201921265548 U CN 201921265548U CN 210470130 U CN210470130 U CN 21047013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dissipation
cooling fluid
cooling liquid
fluid channel
h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65548.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飞
江宝迪
吴壬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hinry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65548.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7013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7013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7013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4Plug-in electric vehicle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构,包括壳体及散热盖板,所述壳体的其中一表面设置冷却液流槽,所述散热盖板覆盖所述冷却液流槽以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液管,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开设排气孔,所述冷却液流道内的气体从所述排气孔排出。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设有所述散热机构的充电装置。

Description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力军,其中车载充电机、电压变换器是电动汽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充电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热量,如不及时进行散热,会影响其使用寿命,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设置有冷却液的散热机构对充电装置进行散热,然而,现有的散热机构内的冷却液中常存在气体,如果这些气体不及时排出会降低散热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提高散热效果的散热机构,以及设置有所述散热机构的充电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散热机构,包括壳体及散热盖板,所述壳体的其中一表面设置冷却液流槽,所述散热盖板覆盖所述冷却液流槽以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液管,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开设排气孔,所述冷却液流道内的气体从所述排气孔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顶块及设置于所述顶块四周的侧壁,所述冷却液流槽包括开设于所述顶块的顶面的弯曲形的第一冷却液流槽、开设于所述侧壁的顶面的第二冷却液流槽及第三冷却液流槽,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管,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的一端,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的一端,所述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的内壁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侧壁的底面分别开设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及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的进液孔及出液孔,所述进液管插接于所述进液孔内,所述出液管插接于所述出液孔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沿垂直于所述顶块的顶面方向延伸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及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沿垂直于所述顶块的顶面方向的深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为正弦波形或方波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盖板面朝所述顶块的侧面对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凸设有弯曲形的至少一导热片,当所述散热盖板覆盖至所述顶块的顶面时,至少一所述导热片延伸至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所述导热片上开设若干缺口。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内插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周面凸设有环形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抵接于所述排气孔的外壁的四周。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机及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任一散热机构,所述充电机贴接于所述散热机构的散热盖板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机构用于给所述充电机散热。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装置的散热机构的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靠近所述散热盖板的一侧开设排气孔,因此,冷却液流道中的冷却液内的气泡可以从所述排气孔排出,能防止冷却液流道内积累气泡,使冷却液流道内的冷却液能全部与散热盖板的内表面接触,增大冷却液与散热盖板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机构对充电机的散热效果,确保充电机的正常工作;另外,所述排气孔能调节冷却液流道的内部压力,能降低冷却液对壳体及散热盖板的作用力,从而能防止散热盖板变形,确保所述散热盖板与所述充电机完全贴合,提高散热品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散热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2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沿IV-IV线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沿V-V线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充电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厚度”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或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机构100,包括壳体20及散热盖板40,所述壳体20的其中一表面设置冷却液流槽21,所述散热盖板40覆盖所述冷却液流槽21以形成冷却液流道23,所述冷却液流道23的一端连通进液管50,所述冷却液流道23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60,所述冷却液流道23的内壁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开设排气孔25,即所述冷却液流道23的内壁于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端的最高处开设所述排气孔25,所述冷却液流道23内的气体从所述排气孔25排出。所述冷却液流道23的最高处是指散热机构100在正常放置时向所述冷却液流道23注入冷却液的过程中,冷却液最后到达之处。
本实施例中,所述冷却液流槽21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管50,所述冷却液流槽21相对的另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60。当所述散热盖板40覆盖于所述壳体20开设有冷却液流槽21的侧面上时,所述散热盖板40与所述侧面上的冷却液流槽21密封连接,从而使所述散热盖板40与所述冷却液流槽21围成的两端分别与进液管50及出液管60连通的密封的冷却液流道23。冷却液自进液管50流入至所述冷却液流道23内,所述冷却液流道23内的空气能从所述排气孔25排出,防止冷却液流道23内的气泡与所述散热盖板40的内表面接触而减少冷却液与散热盖板40的内表面的接触面。散热盖板40是由具有高导热效果的板材制成,所述散热盖板40可以是但不限于铜板或铝板等。
本实用新型散热机构的壳体20开设冷却液流槽21,所述散热盖板40覆盖所述冷却液流槽21以形成冷却液流道23,所述冷却液流道23的内壁于靠近所述出液管60的一端开设排气孔25。当冷却液自进液管50流入至所述冷却液流道23内时,所述冷却液流道23内的空气能从所述排气孔25排出,以防止冷却液流道23内积累气泡,使冷却液流道23内的冷却液能全部与所述冷却液流道23的内表面接触,提高了散热机构的散热效果;并且所述排气孔25能调节冷却液流道23的内部压力,能降低冷却液对壳体20及散热盖板40的作用力,从而能防止散热盖板40变形,确保散热盖板40与待散热件完全贴合,提高散热品质。
所述壳体20包括顶块26及设置于所述顶块26四周的侧壁27,所述冷却液流槽21包括开设于所述顶块26的顶面的弯曲形的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开设于所述侧壁27的顶面的第二冷却液流槽213及第三冷却液流槽215,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213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215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211相对的两端,第二冷却液流槽213远离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215的一端连通进液管50,第三冷却液流槽215远离所述进液管50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60。
本申请中,所述顶块26的顶面指面朝所述散热盖板40的表面,所述侧壁27的顶面指面朝所述散热盖板40的表面,所述顶块26的顶面与所述侧壁27的顶面齐平;所述侧壁27的背面指背朝所述散热盖板40的表面。
本实施例中,顶块26是矩形块,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开设于所述矩形块的顶面;侧壁27围绕于所述顶块26的四周,侧壁27包括相对的两个第一侧壁271及相对的两个第二侧壁273,两个第一侧壁271与两个第二侧壁273围设于顶块26的外周,第二冷却液流槽213开设于其中一个第一侧壁271的顶面并沿所述其中一个第一侧壁27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三冷却液流槽215开设于另一第一侧壁271的顶面并沿所述另一第一侧壁271的长度方向延伸至其中一个第二侧壁273后再沿所述其中一个第二侧壁273延伸,即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215呈L形。
第二冷却液流槽213的一端连通进液管50,第二冷却液流槽213相对的另一端连通第一冷却液流槽211的一端;第三冷却液流槽215的一端连通第一冷却液流槽211的远离第二冷却液流槽213的一端,第三冷却液流槽215相对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60,排气孔25开设于第三冷却液流槽215的内壁靠近出液管60的一端靠近散热盖板40处。
具体的,第二冷却液流槽213远离开设有第三冷却液流槽215的第二侧壁273的一端并连通进液管50,第二冷却液流槽213远离进液管50的一端并连通第一冷却液流槽211;第三冷却液流槽215靠近第二冷却液流槽213的一端连通出液管60,第三冷却液流槽215远离出液管60的一端连通第一冷却液流槽211。进液管50与出液管60位于开设有第二冷却液流槽213的第一侧壁271相对的两端。具体的,开设有第二冷却液流槽213的第一侧壁271的底面相对的两端分别开设连通第二冷却液流槽213及第三冷却液流槽215的进液孔2130及出液孔2150,进液管50插接于进液孔2130内,出液管60插接于出液孔2150内。
第一冷却液流槽211沿垂直于顶块26的顶面方向延伸的深度小于第二冷却液流槽213及第三冷却液流槽215沿垂直于顶块26的顶面方向的深度。
具体的,顶块26的厚度小于第一侧壁271及第二侧壁273的厚度,即顶块26沿垂直于其顶面方向的厚度小于第一侧壁271及第二侧壁273沿垂直于所述顶块26的顶面方向的厚度。第二冷却液流槽213沿垂直于第一侧壁271的顶面方向延伸至靠近第一侧壁271的底面,第三冷却液流槽215沿垂直于第一侧壁271的顶面方向延伸至靠近第一侧壁271及第二侧壁273的底面,以使第二冷却液流槽213及第三冷却液流槽215沿垂直于顶块26的顶面方向延伸长度大于第一冷却液流槽211沿垂直于顶块26的顶面方向延伸长度。
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呈弯曲形,具体的,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可以是但不限于正弦波形或方波形。第一冷却液流槽211为弯曲形能增大填充于冷却液流槽21内的冷却液与散热盖板40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增强散热盖板40与冷却液之间的热传导。
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可以是螺旋形槽、圆弧形槽或不规节的其他弯曲形槽等。
如图3所示,散热盖板40面朝顶块26的侧面对应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凸设有弯曲形的至少一导热片42,当所述散热盖板40覆盖至顶块26的顶面时,至少一所述导热片42延伸至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内,以增大散热盖板40与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内的冷却液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热传导效率。
本实施例中,散热盖板40面朝顶块26的侧面对应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凸设有若干间隔平行的所述导热片42,即相邻的两个导热片42之间有间隙,方便冷却液流经于相邻的两个导热片42的间隙内,进一步增大散热盖板40与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内的冷却液的接触面积。
至少一所述导热片42上开设若干缺口420,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内的冷却液能流过这些缺口420,以进一步增大散热盖板40与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内的冷却液的接触面积。
本实施例中,每一导热片42开设有若干缺口420,相邻的两个导热片42的缺口420一一对应。这些导热片42上的缺口420排列出两排。
在其他实施例中,相邻的两个导热片42上的缺口420可以不对应。
在其他实施例中,每一导热片42上还可以开设若干通孔,第一冷却液流槽211内的冷却液能流过这些通孔。
如图1及图4所示,排气孔25内插接有排气管252,所述排气管252的外周面凸设有环形的定位环254,所述定位环254抵接于所述排气孔252的外壁的四周,定位环254用于定位排气管252在排气孔25内。
优选的,所述排气管252可以外接一抽气装置,通过所述抽气装置能将冷却液流道23内的空气抽除。
组装所述散热机构100时,将散热盖板40覆盖于壳体20的顶面,使散热盖板40与壳体20的顶面密封连接,以形成密封的冷却液流道23;将进液管50及出液管60分别插接于进液孔2130及出液孔2150内,以使进液管50及出液管60均连通冷却液流道23;再将排气管252插入排气孔25内即可。
请参阅图6,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实施例提供的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机300及散热机构100,所述充电机300贴接于所述散热机构100的散热盖板40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机构100用于给所述充电机300散热。本实施例中,所述充电机300可以是车载充电机。
使用所述充电装置时,通过进液管50向冷却液流道23内输入冷却液,让冷却液填满所述冷却液流道23,使冷却液流道23内的气体从排气孔25内的排气管252排出;充电机300工作产生热量,所述热量传导至散热盖板40上,所述散热盖板40上的热量传导至冷却液流道23内的冷却液,使所述冷却液的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冷却液从出液管60排出,并通过所述进液管50不断地向所述冷却液流道23输入冷却液,从而形成散热效率高的散热系统。
本实施例中的冷却液为冷水。
本实施例中,由于散热机构100的冷却液流道23的最高处开设所述排气孔25,因此,冷却液流道23中的冷却液内的气泡可以从所述排气孔25排出,能防止冷却液流道23内积累气泡,使冷却液流道23内的冷却液能完全与散热盖板40的内表面接触,以增大冷却液与散热盖板40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散热机构100对充电机300的散热效果,防止充电机300工作时温度过高而影响充电机300的正常工作。
以上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机构,包括壳体及散热盖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其中一表面设置冷却液流槽,所述散热盖板覆盖所述冷却液流槽以形成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的一端连通进液管,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另一端连通出液管,所述冷却液流道的内壁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端开设排气孔,所述冷却液流道内的气体从所述排气孔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顶块及设置于所述顶块四周的侧壁,所述冷却液流槽包括开设于所述顶块的顶面的弯曲形的第一冷却液流槽、开设于所述侧壁的顶面的第二冷却液流槽及第三冷却液流槽,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与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分别连通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相对的两端,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的一端连通所述进液管,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出液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进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的一端,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出液管的一端连通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远离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的一端,所述排气孔开设于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的内壁靠近所述出液管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的底面分别开设连通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及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的进液孔及出液孔,所述进液管插接于所述进液孔内,所述出液管插接于所述出液孔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沿垂直于所述顶块的顶面方向延伸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冷却液流槽及所述第三冷却液流槽沿垂直于所述顶块的顶面方向的深度。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为正弦波形或方波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盖板面朝所述顶块的侧面对应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凸设有弯曲形的至少一导热片,当所述散热盖板覆盖至所述顶块的顶面时,至少一所述导热片延伸至所述第一冷却液流槽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至少一所述导热片上开设若干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内插接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的外周面凸设有环形的定位环,所述定位环抵接于所述排气孔的外壁的四周。
10.一种充电装置,包括充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装置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所述充电机贴接于所述散热机构的散热盖板的外表面,所述散热机构用于给所述充电机散热。
CN201921265548.3U 2019-08-02 2019-08-02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Active CN21047013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5548.3U CN210470130U (zh) 2019-08-02 2019-08-02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65548.3U CN210470130U (zh) 2019-08-02 2019-08-02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70130U true CN210470130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499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65548.3U Active CN210470130U (zh) 2019-08-02 2019-08-02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70130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786A (zh) * 2021-06-04 2021-07-30 高伟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桩
CN113973460A (zh) * 2021-11-05 2022-01-25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183786A (zh) * 2021-06-04 2021-07-30 高伟 一种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桩
CN113973460A (zh) * 2021-11-05 2022-01-25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
CN113973460B (zh) * 2021-11-05 2023-10-20 天津航空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再生冷却热防护机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70130U (zh) 充电装置及其散热机构
US20220302757A1 (en) Wireless charging device
CN101825402A (zh) 水冷散热器增强散热效果的方法以及水冷散热器
CN207939933U (zh) 液冷散热器及电机控制器
CN108109976B (zh) 具塑胶框体的轻量化液冷板组及散热系统
CN115528352A (zh) 液冷换热装置
CN210808078U (zh) 一种深埋式铜管水冷板
CN214063118U (zh) 散热片和具有散热片的散热组件
CN205584691U (zh) 散热结构及包含该结构的水冷式散热装置
CN211090396U (zh) 一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机直吹式散热组件
CN209914351U (zh) 一种变频器的水冷板散热器
CN209806287U (zh) 一种板式水冷散热器
CN210296565U (zh) 一种电池组散热器
CN210454525U (zh) 立体散热器及车载电源
CN210454498U (zh) 车载充电装置及其散热结构
JP2003234589A (ja) 冷却装置
CN208227542U (zh) 电动汽车及其散热器
CN210470115U (zh) 立体散热器及车载电源
CN213873934U (zh) 一种水冷式高效散热器
CN220874936U (zh) 一种水冷散热器
CN107809877B (zh) 冷却水排装置及其水冷模块
CN213522814U (zh) 散热水道、电机控制器和新能源汽车
CN210202327U (zh) 一种液冷散热器
CN213873904U (zh) 一种高效翅片散热器
CN210628296U (zh) 用于cpu散热器热交换的冷却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