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7632U - 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 Google Patents
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427632U CN210427632U CN201920778787.2U CN201920778787U CN210427632U CN 210427632 U CN210427632 U CN 210427632U CN 201920778787 U CN201920778787 U CN 201920778787U CN 210427632 U CN210427632 U CN 21042763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le
- mounting
- detection
- groov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asuring Leads Or Prob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包括底座、夹持座和测试装置,底座上表面设有圆形凹槽,底座内部设有安装空腔,圆形凹槽中部设有贯穿至安装空腔的通孔,夹持座可转动的设于圆形凹槽内,安装空腔内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输出端穿过通孔连接于夹持座底面,夹持座上表面前后相对设有第一检测槽和第二检测槽,第一检测槽和第二检测槽底面均设有多个第一测试探针;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板、驱动气缸和检测板,支撑板一端与底座后端连接,另一端延伸至夹持座上方,驱动气缸设于支撑板延伸端,检测板连接于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检测板的底面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的第二测试探针,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检测效率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试夹具领域,具体的讲,涉及一种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背景技术
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是一种微型电子功能部件,它是利用丝网印刷和烧结等厚膜工艺在同一基片上制作无源网络,并在其上组装分立的半导体器件芯片单片集成电路或微型元件,再外加封装而成的混合集成电路。这种厚膜混合集成电路上一般都有引脚插孔,该引脚插孔通过金属化工艺后,形成能够导电的通孔,以便于安装电子元件。
然而,在金属化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部分通孔未完全金属化,不能导通因此,在金属化孔工艺完成后的后续工序中,需要对金属化孔进行测试,检测各个引脚插孔是否能够导通,现有的检测方式,通过万用表等测试仪表进行检测,即将万用表的两个探针分别接触引脚插孔的两端,看万用表是否能够检测到电流信号,这种方式操作较为复杂,工作效率低,不适用于对多个引脚插孔进行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包括底座、夹持座和测试装置。
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底座的内部形成有一安装空腔,所述圆形凹槽的中部形成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所述安装空腔内。
所述夹持座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安装空腔内安装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待测模块的第一检测槽和第二检测槽,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的底面均竖直设有多个第一测试探针。
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板、驱动气缸和检测板,所述支撑板呈倒L形,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于所述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座的上方,所述驱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上且与所述夹持座的后部分上下相对,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检测板连接于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检测板的底面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的第二测试探针。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槽靠近所述夹持座中部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座的前端上表面通过第一弹性铰链铰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呈L形,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检测槽靠近所述夹持座中部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座的后端上表面通过第二弹性铰链铰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呈倒L形,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形成有第四限位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的底面上呈矩形阵列有多个第一安装脚,所述第一测试探针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脚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板,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靠近四角位置均设有一连接孔,所述检测板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均垂直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检测孔将所述检测板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位于所述安装板上表面部分均设置有一螺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检测板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第二安装脚,所述第二测试探针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脚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安装脚和所述第二安装脚的外表面均形成有外螺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测试探针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一探测针头,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一螺纹孔,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探测针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探测针头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一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安装脚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测试探针包括第二连接柱和第二探测针头,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二螺纹孔,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探测针头可上下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探测针头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二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安装脚螺纹配合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运作的第一按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运作的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相邻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通过在所述夹持座上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从而对待测模块进行固定夹持,而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的底面均设置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测试探针,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探针对夹持于所述第一检测槽或所述第二检测槽中的模块上的金属化孔进行接触,以此来测试金属化孔是否导通,而在所述夹持座的上方设有一检测板,所述检测板的下底面设有多个第二测试探针,所述检测板与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进行连接,且可通过所述驱动气缸带动所述检测板上下移动,那么,在测试时,当待测模块被固定后,可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气缸来使得所述检测板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二测试探针与待测模块上的金属化孔相抵触,从而来进行检测所述金属化孔是否导通,如此,同时可对同一模块上的多个金属化孔进行检测,其检测方便,检测效率高;同时,所述夹持座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圆形凹槽内由于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前后相对设置,那么,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检测槽内固定一被检测模块,通过转动所述夹持座来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槽与所述检测板上下相对,再启动所述驱动气缸,使所述检测板下移,以此对所述第一检测槽内的模块进行检测,而在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对所述第二检测槽内装夹另一待测模块,如此反复,使得检测效率大幅度提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底座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图2中A部分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检测板于安装板剖面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4中B部分放大图。
附图标号:
底座10;
圆形凹槽101;
驱动电机102;
第一按钮103;
第二按钮104;
夹持座20;
第一检测槽201;
第一限位槽2011;
第一限位块2012;
第二限位槽2013;
第二检测槽202;
第三限位槽2021;
第二限位块2022;
第四限位槽2023;
第一测试探针203;
第一连接柱2031;
第一探测针头2032;
第一复位弹簧2033;
第一安装脚204;
测试装置30;
支撑板301;
驱动气缸302;
检测板303;
第二测试探针304;
第二连接柱3041;
第二探测针头3042;
第二复位弹簧3043;
安装板305;
连接件306;
螺帽3061;
第二安装脚307;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包括底座10、夹持座20和测试装置30。
所述底座10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一圆形凹槽101,所述底座10的内部形成有一安装空腔,所述圆形凹槽101的中部形成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所述安装空腔内。
所述夹持座20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圆形凹槽101内,所述安装内安装有一驱动电机102,所述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座20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座20上表面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待测模块的第一检测槽201和第二检测槽202,所述第一检测槽201和所述第二检测槽202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槽201和所述第二检测槽202的底面均竖直设有多个第一测试探针203。
所述测试装置30包括倒支撑板301、驱动气缸302和检测板303,所述支撑板301呈倒L形,所述支撑板301的一端于所述底座10的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座20的上方,所述驱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301的另一端上且与所述夹持座20的后部分上下相对,所述驱动气缸302的输出端朝向设置,所述检测板303连接于所述驱动气缸302的输出端上,所述检测板303的底面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的第二测试探针304。
基于上述所述,通过在所述夹持座20上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槽201和所述第二检测槽202,从而对待测模块进行固定夹持,而所述第一检测槽201和所述第二检测槽202的底面均设置有多个竖直设置的第一测试探针203,通过所述第一测试探针203对夹持于所述第一检测槽201或所述第二检测槽202中的模块上的金属化孔进行接触,以此来测试金属化孔是否导通,而在所述夹持座20的上方设有一检测板303,所述检测板303的下底面设有多个第二测试探针304,所述检测板303与所述驱动气缸302的输出端进行连接,且可通过所述驱动气缸302带动所述检测板303上下移动,那么,在测试时,当待测模块被固定后,可通过驱动所述驱动气缸302来使得所述检测板303向下移动,直至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与待测模块上的金属化孔相抵触,从而来进行检测所述金属化孔是否导通,如此,同时可对同一模块上的多个金属化孔进行检测,其检测方便,检测效率高;同时,在所述底座10的内部设有一驱动电机102,所述驱动电机102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圆形凹槽101内于所述夹持座20的底面固定连接,如此,可通过所述驱动电机102带动所述夹持座20在所述圆形凹槽101内进行转动,而由于所述第一检测槽201和所述第二检测槽202前后相对设置,那么,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检测槽201内固定一待测模块,通过转动所述夹持座20来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槽201与所述检测板303上下相对,再启动所述驱动气缸302,使所述检测板303下移,以此对所述第一检测槽201内的模块进行检测,而在检测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对所述第二检测槽202内装夹另一待测模块,如此反复,从而使得检测效率大幅度提高。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槽201靠近所述夹持座20中部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2011,所述第一限位槽2011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座20的前端上表面通过第一弹性铰链铰接有第一限位块2012,所述第一限位块2012呈L形,所述第一限位块2012与所述夹持座20上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槽2013,所述第二检测槽202靠近所述夹持座20中部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三限位槽2021,所述第三限位槽2021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座20的后端上表面通过第二弹性铰链铰接有第二限位块2022,所述第二限位块2022呈倒L形,所述第二限位块2022与所述夹持座20上表面形成有第四限位槽2023。
需要说明的是,在所述第一限位块2012的的上表面设有便于转动所述第一限位块2012的第一把手,在所述第二限位块2022的的上表面设有便于转动所述第二限位块2022的第二把手,如此,在装夹过程中通过所述第一把手或第二把手使得所述第一限位块2012或所述第二限位块2022进行枢转,从而使得所述第一检测槽201或所述第二检测槽202上端的空间变大,如再将被测模块的一侧边先放置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011或第三限位槽2021内,再将与其相对的另一侧放置于所述底座10的上端面上,在松开所述第一限位块2012或所述第二限位块2022,从而对被测模块进行夹紧,其固定方式简单可靠,更换被测模块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加持做前后两端的上端面与所述第一限位槽2011和所述第三限位槽2021的下槽壁相持平。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检测槽201和所述第二检测槽202的底面上呈矩形阵列有多个第一安装脚204,所述第一测试探针203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脚204上。
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一安装脚204,而所述第一测试探针203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脚204上,由于被测模块的型号不同,那么其上的金属化孔的数量及位置也不同,因此,在针对不同被测模块时,可根据其金属化孔的位置及数量来在相应的第一安装脚204上安装与被测模块相对应的第一测试探针203,其实用性强,且更换调节方便。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测试装置30还包括一安装板305,所述驱动气缸302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305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305靠近四角位置均设有一连接孔,所述检测板303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均垂直设有一连接件306,所述连接件306分别穿过所述检测孔将所述检测板303与所述安装板305相连接。
如此,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接触端是拆下设置,那么当需要对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进行拆卸或安装时,不便于操作,因此,在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板305,将所述检测板303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安装板305的底面,那么,需要对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进行调节时,可将所述检测板303拆下,放置于方便调节的位置来对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进行调节,增加了调节的方便性。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306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位于所述安装板305上表面部分均设置有一螺帽3061。
如此,在固定时可将所述螺帽3061拧紧,使得所述检测板303和所述安装板305紧密的贴合在一起,其固定稳固,安装和拆卸更加的简单那方便。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板303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第二安装脚307,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脚307上。
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安装脚307,而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脚307上,由于被测模块的型号不同,那么其上的金属化孔的数量及位置也不同,因此,在针对不同被测模块时,可根据其金属化孔的位置及数量来在相应的第二安装脚307上安装与被测模块相对应的第二测试探针304,其实用性强,且更换调节方便。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脚204和所述第二安装脚307的外表面均形成有外螺纹。
如此,通过在所述第一安装脚204和所述第二安装脚307的外表面形成为螺纹,从未使得所述第一测试探针203和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脚204和所述第二安装脚307通过螺纹连接,器连接方式简单可靠。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测试探针203包括第一连接柱2031和第一探测针头2032,所述第一连接柱2031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一螺纹孔,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探测针头203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探测针头2032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033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2031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安装脚204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测试探针304包括第二连接柱3041和第二探测针头3042,所述第二连接柱3041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二螺纹孔,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可上下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二复位弹簧3043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3041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安装脚307螺纹配合连接。
基于上述所述,所述第一连接柱2031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一螺纹孔,即可通过所述螺纹孔于所述第一安装脚204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可靠,而所述第一连接柱2031的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一安装孔,且所述第一探测针头203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探测针头2032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一复位弹簧2033相连接,那么,在测试时,被测模块的金属化孔下部分可与所述第一探测针头2032相抵触,而所述第一探测针头2032的下端连接有第一复位弹簧2033,可通过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033的弹力,可使得所述第一探测针头2032与被测模块的金属化孔接触更紧密稳固,以保证测试的准确性,相应的,所述第二连接柱3041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柱3041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安装脚307螺纹配合连接,其连接方式简单可靠,而所述第二连接柱3041的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可上下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二复位弹簧3043相连接,那么,当所述驱动气缸302驱动所述检测板303向下移动使得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与被测模块的金属化孔相接触,而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复位弹簧3043,使得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可伸缩,那么在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与所述被测模块的金属化孔相接触时,避免因冲力而使得所述第二探测针头3042或被测模块发生损坏,其安全性能好。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的前侧面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302运作的第一按钮103。
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一按钮103,便于对所述驱动气缸302的运行于停止进行有效的控制。
优选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底座10的前侧面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02运作的第二按钮104,所述第一按钮103和所述第二按钮104相邻设置。
如此,通过设置所述第二按钮104,可有效的控制所述驱动电机102运行,从而带动所述夹持座20进行转动,其转动角度为180°。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向下凹陷形成有一圆形凹槽,所述底座的内部形成有一安装空腔,所述圆形凹槽的中部形成有一通孔,所述通孔贯穿至所述安装空腔内;
夹持座,所述夹持座可转动的设置于所述圆形凹槽内,所述安装空腔内安装有一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所述通孔与所述夹持座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分别设有用于夹持待测模块的第一检测槽和第二检测槽,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前后相对设置,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的底面均竖直设有多个第一测试探针;
测试装置,所述测试装置包括支撑板、驱动气缸和检测板,所述支撑板呈倒L形,所述支撑板的一端与所述底座的后端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夹持座的上方,所述驱动设置于所述支撑板的另一端上且与所述夹持座的后部分上下相对,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朝下设置,所述检测板连接于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上,所述检测板的底面设有多个用于检测的第二测试探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槽靠近所述夹持座中部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座的前端上表面通过第一弹性铰链铰接有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呈L形,所述第一限位块与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形成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检测槽靠近所述夹持座中部的槽壁上形成有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三限位槽沿左右方向延伸,所述夹持座的后端上表面通过第二弹性铰链铰接有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限位块呈倒L形,所述第二限位块与所述夹持座上表面形成有第四限位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检测槽和所述第二检测槽的底面上呈矩形阵列有多个第一安装脚,所述第一测试探针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一安装脚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装置还包括一安装板,所述驱动气缸的输出端与所述安装板的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安装板靠近四角位置均设有一连接孔,所述检测板的上表面靠近四角处均垂直设有一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穿过所述连接孔将所述检测板与所述安装板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为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位于所述安装板上表面部分均设置有一螺帽。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板的下表面呈矩形阵列有多个第二安装脚,所述第二测试探针可拆卸的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脚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脚和所述第二安装脚的外表面均形成有外螺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测试探针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一探测针头,所述第一连接柱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一螺纹孔,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探测针头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所述第一探测针头的底面和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一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安装脚螺纹配合连接;
所述第二测试探针包括第二连接柱和第二探测针头,所述第二连接柱的一端面形成有第二螺纹孔,另一端面形成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探测针头可上下活动的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孔内,所述第二探测针头的底面和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孔底通过第二复位弹簧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柱通过所述第二螺纹孔与所述第二安装脚螺纹配合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设有用于控制所述驱动气缸运作的第一按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的前侧面还包括用于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运作的第二按钮,所述第一按钮和所述第二按钮相邻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8787.2U CN210427632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778787.2U CN210427632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427632U true CN210427632U (zh) | 2020-04-28 |
Family
ID=7037285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778787.2U Active CN210427632U (zh) | 2019-05-24 | 2019-05-24 | 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427632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63048A (zh) * | 2020-11-23 | 2021-02-12 | 江西视晶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针床 |
CN112379238A (zh) * | 2020-10-14 | 2021-02-19 | 安徽科技学院 | 一种tfet器件研究用模拟系统 |
CN116626345A (zh) * | 2023-06-16 | 2023-08-22 | 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线束测试线路的导通模块 |
-
2019
- 2019-05-24 CN CN201920778787.2U patent/CN21042763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379238A (zh) * | 2020-10-14 | 2021-02-19 | 安徽科技学院 | 一种tfet器件研究用模拟系统 |
CN112379238B (zh) * | 2020-10-14 | 2023-07-28 | 安徽科技学院 | 一种tfet器件研究用模拟系统 |
CN112363048A (zh) * | 2020-11-23 | 2021-02-12 | 江西视晶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针床 |
CN112363048B (zh) * | 2020-11-23 | 2024-01-23 | 优百顺集团有限公司 | 一种集成电路测试针床 |
CN116626345A (zh) * | 2023-06-16 | 2023-08-22 | 昆山沪光汽车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线束测试线路的导通模块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427632U (zh) | 高效率厚膜混合集成电路模块金属化孔导通测试夹具 | |
CN211123137U (zh) | Ict光感测试治具 | |
CN220603518U (zh) | 一种老化测试装置 | |
US9653230B1 (en) | Push plate, mounting assembly, circuit board,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thereof for ball grid array packages | |
CN215449355U (zh) | 一种可以测试多种封装类型的测试机 | |
CN2494034Y (zh) | 用于测试半导体封装元件的治具 | |
CN216526160U (zh) | 一种检测范围广的简易型pcb板检测治具 | |
CN116047126A (zh) | 测试座、电路板、以及老化测试装置 | |
CN112834905A (zh) | 用于芯片测试的装置及使用该装置对芯片进行测试的方法 | |
CN209878823U (zh) | 一种自动紧锁式bga老化测试装置 | |
KR102259642B1 (ko) | 반도체 칩 검사용 소켓 장치 | |
CN212845765U (zh) | 一种pcb电路板检测治具 | |
CN219532439U (zh) | 一种检测治具及具有其的测试平台 | |
CN219319283U (zh) | 一种汽车驱动轴连接板的检具 | |
CN112327136A (zh) | 一种用于芯片的检测机构 | |
CN220418485U (zh) | 用于imu模块测试的工装 | |
CN112731039B (zh) | 铁氧体测试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
CN215218997U (zh) | 贴片式元器件测试工装 | |
CN220171044U (zh) | 一种稳定度测试仪 | |
CN211785899U (zh) | 电路板绝缘测试装置及耐压测试机 | |
CN214310709U (zh) | 广播板的固定工装与天线测试装置 | |
TWM549877U (zh) | 積體電路測試裝置 | |
CN221631457U (zh) | 测试治具和测试设备 | |
CN217155287U (zh) | 一种校验治具 | |
CN221528715U (zh) | 一种用于测试微电子元件的检测治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