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21209U -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 Google Patents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21209U
CN210421209U CN201921136652.2U CN201921136652U CN210421209U CN 210421209 U CN210421209 U CN 210421209U CN 201921136652 U CN201921136652 U CN 201921136652U CN 210421209 U CN210421209 U CN 2104212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de door
door
oil tank
tail
ho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13665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学超
刘清海
汤志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Sany 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any Intelligent Control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13665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212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212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212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mponent Parts Of Construction Machine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罩及平地机,其中,平地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油箱,发动机罩、机架和油箱围合成箱型的发动机舱,发动机罩包括尾罩、顶盖、左侧门、右侧门,尾罩设置在机架上,尾罩与油箱沿平地机的长度方向前后间隔设置,顶盖的两端分别连接尾罩的顶壁与油箱的顶壁,左侧门和右侧门的一端分别与油箱的侧壁转动连接,左侧门和右侧门的另一端分别与尾罩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罩的左侧门、右侧门和顶盖直接安装在油箱上,无需使用框架结构,也不需要专用模具;将油箱作为发动机舱的组成部分,简化发动机舱整体结构;采用左右两侧大开门结构,使得维修保养空间大,便于工作人员维修操作。

Description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背景技术
平地机的发动机罩是用于保护整机动力系统等相关元器件的装置,除此之外,发动机罩还要满足客户使用过程中对发动机罩内部元器件的维护保养方便性。发动机罩内部的元器件主要包括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散热系统、蓄电池等。
目前,平地机的发动机罩主要有框架拼装式、整体成型固定局部侧开小门式和整体后翻式三种。框架拼装式一般由左、右框架、顶框架甚至前框架拼装成发动机罩的骨架,然后再装配左、右门、顶盖及尾罩,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整体成型固定局部侧开小门式,开启范围小,维修保养不便;整体后翻式多采用液压油缸助力开启,一方面开启角度有限,开启后动力系统外露范围有限,且部分液压油缸助力开启需手动操作,操作强度大,而且长时间使用后液压油缸还有泄漏的故障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罩。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平地机。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罩,用于平地机,平地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机架上的油箱,发动机罩、机架和油箱围合成箱型的发动机舱,发动机罩包括尾罩、顶盖、左侧门、右侧门,尾罩设置在机架上,尾罩与油箱沿平地机的长度方向前后间隔设置,顶盖的两端分别连接尾罩的顶壁与油箱的顶壁,左侧门和右侧门的一端分别与油箱的侧壁转动连接,左侧门和右侧门的另一端分别与尾罩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罩应用于平地机,主要是对平地机上的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散热系统、蓄电池等进行保护。具体地,发动机罩包括尾罩、顶盖、左侧门、右侧门。其中,尾罩与油箱沿平地机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顶盖的两端分别连接尾罩的顶壁与油箱的顶壁;左侧门与油箱的左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尾罩的左侧壁可拆卸连接;右侧门与油箱的右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尾罩的右侧壁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罩依托平地机本身具备的油箱搭建顶盖及左侧门和右侧门,结构简单,避免相关技术中框架结构的使用,同时避免专用模具的使用,制造成本低;将油箱作为发动机舱的组成部分,简化发动机舱整体结构,减轻平地机的重量;在发动机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侧门和右侧门,在检修过程中可同时开启左侧门和右侧门,使得维修保养空间大,便于工作人员维修操作。
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罩的左侧门、右侧门和顶盖直接安装在油箱上,无需使用框架结构,也不需要专用模具;将油箱作为发动机舱的组成部分,简化发动机舱整体结构;采用左右两侧大开门结构,使得维修保养空间大,便于工作人员维修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发动机罩,还可以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左护板和右护板,左护板设置于左侧门的下方,左护板的下端与机架相抵接,左护板、油箱、尾罩、顶盖之间形成与左侧门形状匹配的开口;右护板设置于右侧门的下方,右护板的下端与机架相抵接,右护板、油箱、尾罩、顶盖之间形成与右侧门形状匹配的开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考虑到结构之间的干涉问题,避免在转动门体的过程中门体与机架的轮胎等结构发生干涉,在机架上设置有左护板和右护板,且左护板和右护板分别与油箱及尾罩的左右侧壁相连接,并同时与机架相抵接。左护板、油箱、尾罩、顶盖之间形成左侧开口,左侧开口与左侧门的形状相匹配,共同构成了发动机舱的左侧壁;右护板、油箱、尾罩、顶盖之间形成与右侧开口,右侧开口与右侧门的形状相匹配,共同构成了发动机舱的右侧壁。
通过左护板和右护板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发动机舱的高度,保证为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散热系统、蓄电池等结构提供足够的放置空间,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不同结构之间的干涉,保证平地机的正常使用。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左护板和右护板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左侧门和右侧门上分别设有拉杆,拉杆的一端与左侧门或右侧门相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导向槽为滑动式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左护板和右护板上设置有导向槽,左护板和右护板与门体之间分别通过拉杆相连接。具体地,拉杆的一端与左侧门或右侧门相铰接,拉杆的另一端与导向槽为滑动连接。在转动左侧门或右侧门的过程中,拉杆与左护板或右护板相连接的一端会在导向槽内滑动,保证左侧门或右侧门的平稳转动。特别地,为简化制造工艺,导向槽可直接通过左护板和右护板下料折弯而成,无需单独焊接;拉杆采用标准的螺杆件,以降低成本。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拉杆与左护板和右护板相连接的端部设置有滑块,滑块包括上下设置的滑动部和制动部,在卡口处,滑块可选择性的使得滑动部和制动部中的任意一个与卡口配合;其中,滑块通过滑动部与导向槽滑动连接;在滑块运动至卡口时,制动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卡入卡口,使得滑块和导向槽相对锁止。
在该技术方案中,拉杆与护板相连接的一端设置有滑块,导向槽靠近油箱的端部设置有卡口,滑块包括上下设置的滑动部和制动部。在拉杆滑动的过程中,滑动部与导向槽配合,实现拉杆与护板之间的滑动式连接;在滑块运动至卡口时,制动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卡入卡口,制动部与卡口相互卡合,此时滑块和导向槽相对锁止,保证左侧门和右侧门稳定处于开门位置,防止在打开左侧门和右侧门检修时,因为刮风或机架放置不平造成左侧门和右侧门自动回弹的危险,并且可防止左侧门和右侧门与机架前方开启的驾驶室门发生碰撞。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左侧门朝向左护板的一侧及右侧门朝向右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拉耳,拉杆朝向左侧门或右侧门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连接件穿过拉耳及安装孔以使得拉杆与左侧门或右侧门相铰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左侧门朝向左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拉耳,右侧门朝向右护板的一侧设置有拉耳,拉杆朝向左侧门或右侧门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安装孔与拉耳的孔状结构的尺寸相适配。当两者处于同心的位置时,连接件穿过拉耳及安装孔,实现拉杆与左侧门及右侧门的铰接。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还包括:门锁,设置于左侧门及右侧门靠近尾罩的一侧;锁扣,设置于尾罩,门锁可与锁扣卡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左侧门及右侧门靠近尾罩的一侧设置有门锁,尾罩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锁扣。工作人员对发动机舱内部结构检修完毕后,转动左侧门及右侧门至锁紧位置,同时将门锁卡至锁扣上,以保证左侧门及右侧门稳定处于锁紧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垫片,设置于锁扣与尾罩之间。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锁扣与尾罩之间设置垫片,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保证锁扣与门锁配合卡紧,避免左侧门及右侧门的晃动。具体地,锁扣用螺栓和螺母固定于尾罩,并通过垫片调整位置。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还包括:紧固件,顶盖通过紧固件与油箱及尾罩可拆卸连接,左护板和右护板通过紧固件与油箱及尾罩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采用紧固件将顶盖的两端固定于油箱和尾罩,实现顶盖的可拆卸式连接;采用紧固件将护板的两端固定于油箱和尾罩,保证发动机舱的稳定性。具体地,紧固件为螺栓。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平地机,包括:机架,机架上设置有油箱;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发动机罩;其中,发动机罩的尾罩、顶盖及门体与油箱朝向尾罩的侧壁共同构成发动机舱。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平地机因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发动机罩,因此具有上述发动机罩的全部有益效果。其中,发动机罩的尾罩、顶盖及门体与油箱朝向尾罩的侧壁共同构成发动机舱,平地机的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散热系统、蓄电池等结构位于该发动机舱内。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罩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罩中拉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罩中左侧门与左护板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罩中导向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罩中锁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发动机罩中锁扣与门锁的配合关系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7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2尾罩,14顶盖,16a左侧门,16b右侧门,18a左护板,18b右护板,182导向槽,184卡口,20拉杆,202滑块,204滑动部,206制动部,22拉耳,222安装孔,24连接件,26门锁,28锁扣,30铰链,32螺栓,34螺母,2油箱,3机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7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出的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本实用新型第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罩,用于平地机,平地机包括机架3和设置在机架3上的油箱2,发动机罩、机架3和油箱2围合成箱型的发动机舱,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罩包括:尾罩12、顶盖14、左侧门16a、右侧门16b,尾罩12设置在机架3上,尾罩12与油箱2沿平地机的长度方向前后间隔设置,顶盖14的两端分别连接尾罩12的顶壁与油箱2的顶壁,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的一端分别与油箱2的侧壁转动连接,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的另一端分别与尾罩12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罩应用于平地机,主要是对平地机上的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散热系统、蓄电池等进行保护。具体地,发动机罩包括尾罩12、顶盖14、左侧门16a、右侧门16b。其中,尾罩12与油箱2沿平地机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顶盖14的两端分别连接尾罩12的顶壁与油箱2的顶壁,左侧门16a与油箱2的左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尾罩12的左侧壁可拆卸连接,右侧门16b与油箱2的右侧壁转动连接,并与尾罩12的右侧壁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罩依托平地机本身具备的油箱2搭建顶盖14及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结构简单,避免相关技术中框架结构的使用,同时避免专用模具的使用,制造成本低;将油箱2作为发动机舱的组成部分,简化发动机舱整体结构,减轻平地机的重量;在发动机舱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在检修过程中可同时开启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使得维修保养空间大,便于工作人员维修操作。
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罩的左侧门16a、右侧门16b和顶盖14直接安装在油箱2上,无需使用框架结构,也不需要专用模具;将油箱2作为发动机舱的组成部分,简化发动机舱整体结构;采用左右两侧大开门结构,使得维修保养空间大,便于工作人员维修操作。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采用紧固件将顶盖14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油箱2和尾罩12,实现顶盖14的可拆卸式连接。具体地,紧固件采用螺栓32。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罩,用于平地机,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罩包括:尾罩12、顶盖14、左侧门16a、右侧门16b、左护板18a和右护板18b。其中,依托平地机本身具备的油箱2搭建顶盖14及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将油箱2作为发动机舱的组成部分,左护板18a设置于左侧门16a的下方,左护板18a的下端与机架3相抵接,左护板18a、油箱2、尾罩12、顶盖14之间形成与左侧门16a形状匹配的开口;右护板18b设置于右侧门16b的下方,右护板18b的下端与机架3相抵接,右护板18b、油箱2、尾罩12、顶盖14之间形成与右侧门16b形状匹配的开口。
在该实施例中,考虑到结构之间的干涉问题,避免在转动门体的过程中门体与机架3的轮胎等结构发生干涉,在机架3上设置有左护板18a和右护板18b,且两个护板分别与油箱2及尾罩12的左右侧壁相连接,并同时与机架3相抵接。左护板18a、油箱2、尾罩12、顶盖14之间形成左侧开口,左侧开口与左侧门16a的形状相匹配,共同构成了发动机舱的左侧壁;右护板18b、油箱2、尾罩12、顶盖14之间形成与右侧开口,右侧开口与右侧门16b的形状相匹配,共同构成了发动机舱的右侧壁。
通过左护板18a和右护板18b的设置,一方面可以保证发动机舱的高度,保证为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散热系统、蓄电池等结构提供足够的放置空间,另一方面,可有效避免不同结构之间的干涉,保证平地机的正常使用。
可选地,如图3至图5所示,左护板18a和右护板18b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182;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上分别设有拉杆20,拉杆20的一端与左侧门16a或右侧门16b相铰接,拉杆20的另一端设置滑块202,并通过滑块202与导向槽182的配合,实现拉杆20与做护板和右护板18b之间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5所示,导向槽182靠近油箱2的端部设置有卡口184,滑块202包括上下设置的滑动部204和制动部206。在拉杆20滑动的过程中,滑动部204与导向槽182配合,实现拉杆20与护板之间的滑动式连接;在滑块202运动至卡口184时,制动部206在重力的作用下卡入卡口184,制动部206与卡口184相互卡合,此时滑块202和导向槽182相对锁止。
通过滑动部204与导向槽182配合,实现拉杆20与护板之间的滑动式连接;通过卡口184与制动部206的配合,保证了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稳定处于开门位置,防止在打开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检修时,因为刮风或机架3放置不平造成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自动回弹的危险,并且可防止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与机架3前方开启的驾驶室门发生碰撞。
可选地,如图3和图4所示,左侧门16a朝向左护板18a的一侧设置有拉耳22,右侧门16b朝向右护板18b的一侧设置有拉耳22,拉杆20朝向左侧门16a或右侧门16b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222,安装孔222与拉耳22的孔状结构的尺寸相适配。当两者处于同心的位置时,连接件24穿过拉耳22及安装孔222,实现拉杆20与左侧门16a及右侧门16b的铰接。
本实用新型再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发动机罩,用于平地机,发动机罩包括:尾罩12、顶盖14、左侧门16a、右侧门16b、门锁26和锁扣28。其中,依托平地机本身具备的油箱2搭建顶盖14及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将油箱2作为发动机舱的组成部分,门锁26设置于左侧门16a及右侧门16b靠近尾罩12的一侧;锁扣28,设置于尾罩12,门锁26可与锁扣28卡接。
在该实施例中,如图6和图7所示,左侧门16a及右侧门16b靠近尾罩12的一侧设置有门锁26,尾罩12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锁扣28。工作人员对发动机舱内部结构检修完毕后,转动左侧门16a及右侧门16b至锁紧位置,同时将门锁26卡至锁扣28上,以保证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稳定处于锁紧位置。
可选地,在锁扣28与尾罩12之间设置垫片(图中未示出),通过调整垫片的位置保证锁扣28与门锁26配合卡紧,避免门体的晃动。
具体地,如图7所示,锁扣28用螺栓32和螺母34固定于尾罩12,并通过垫片调整位置。
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发动机罩包含的主要零部件有:左侧门16a、右侧门16b、铰链30、拉杆20、门锁26、锁扣28、顶盖14、尾罩12、左护板18a、右护板18b。涉及到的关联零部件有:油箱2、机架3。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发动机罩的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通过铰链30直接固定安装于机架3上的油箱2的左右两侧;顶盖14前端用螺栓32固定在油箱2上方,顶盖14后端用螺栓32固定在安装于机架3上的尾罩12(用于保护散热器)的上方;左护板18a和右护板18b分别直接用螺栓32固定在油箱2与尾罩12的两侧。
如图3至图5所示,拉杆20一端用螺杆铰接安装在左侧门16a(或右侧门16b)上的拉耳22上(用标准的螺杆件而不是销轴出于降低成本考虑),另一端通过左护板18a(或右护板18b)上的导向槽182与左护板18a、右护板18b连接(导向槽182直接下料折弯而成,无需单独焊接导向槽182)。其中,螺栓32的防松采用双螺母。
拉杆20的作用在于:当左侧门16a或右侧门16b打开时固定打开角度,防止在打开门检修时,因为刮风或机架3放置不平造成左侧门16a或右侧门16b自动回弹的危险,并且可防止与机架3前方的打开时的驾驶室门发生碰撞。
当需要检修操作时,打开左侧门16a或者右侧门16b到定位角度时,拉杆20与护板连接端的滑块202自动落入导向槽182端部的卡口184里,此时拉杆20及左侧门16a或右侧门16b固定,检修者即可放心进行维修保养操作;检修完毕,关闭左侧门16a或右侧门16b时只需轻轻抬起拉杆20,同时关闭门体即可。
如图6和图7所示,门锁26安装于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上靠近尾罩12的地方,当左侧门16a和/或右侧门16b关上时,门锁26则卡在安装于尾罩12上的锁扣28上,锁扣28用螺栓32和螺母34固定,在锁扣28和尾罩12之间可加装垫片进行前后调整,以保证与门锁26配合卡紧,避免门体的晃动。
本实用新型将发动机罩的左侧门16a及右侧门16b直接固定在油箱2上,顶盖14也固定连接在油箱2与尾罩12之间,无框架结构,结构简单不冗余,也不需要专用模具,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采用左右两侧大开门结构,维修保养空间大,操作方便;左侧门16a及右侧门16b用门锁26开启,开启方便,开启后用拉杆20固定开启角度,结构简单可靠,故障点少。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发动机罩的左侧门16a、右侧门16b、顶盖14、左护板18a、右护板18b等直接固定在油箱2及尾罩12上,省去安装固定框架,结构简单不冗余;维修保养操作时,左侧门16a和右侧门16b开启轻松、固定可靠,故障点少;双侧大开度发动机舱门,维修空间大,日常维护易于靠近;发动机罩采用拼装式结构,无需专用模具整体成型,制造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平地机,包括:机架3,机架3上设置有油箱2;及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发动机罩;其中,发动机罩的尾罩12、顶盖14及门体与油箱2朝向尾罩12的侧壁共同构成发动机舱。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平地机因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项的发动机罩,因此具有上述发动机罩的全部有益效果。其中,发动机罩的尾罩12、顶盖14及门体与油箱2朝向尾罩12的侧壁共同构成发动机舱,平地机的发动机本体、进气系统、排气系统、散热系统、蓄电池等结构位于该发动机舱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罩,用于平地机,所述平地机包括机架和设置在所述机架上的油箱,所述发动机罩、所述机架和所述油箱围合成箱型的发动机舱,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动机罩包括尾罩、顶盖、左侧门、右侧门,所述尾罩设置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尾罩与所述油箱沿所述平地机的长度方向前后间隔设置,所述顶盖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尾罩的顶壁与所述油箱的顶壁,所述左侧门和所述右侧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油箱的侧壁转动连接,所述左侧门和右侧门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尾罩可拆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左护板和右护板,所述左护板设置于所述左侧门的下方,所述左护板的下端与所述机架相抵接,所述左护板、所述油箱、所述尾罩、所述顶盖之间形成与所述左侧门形状匹配的开口;所述右护板设置于所述右侧门的下方,所述右护板的下端与所述机架相抵接,所述右护板、所述油箱、所述尾罩、所述顶盖之间形成与所述右侧门形状匹配的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护板和所述右护板上分别设置有导向槽;
所述左侧门和所述右侧门上分别设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与所述左侧门或所述右侧门相铰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拉杆与所述左护板和所述右护板相连接的端部设置有滑块,所述导向槽靠近所述油箱的端部设置有卡口,所述滑块包括上下设置的滑动部和制动部,在所述卡口处,所述滑块可选择性的使得所述滑动部和所述制动部中的任意一个与所述卡口配合;
其中,所述滑块通过所述滑动部与所述导向槽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块运动至所述卡口时,所述制动部在重力的作用下卡入所述卡口,使得所述滑块和所述导向槽相对锁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
所述左侧门朝向所述左护板的一侧及所述右侧门朝向所述右护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拉耳,所述拉杆朝向所述左侧门或所述右侧门的端部设置有安装孔,连接件穿过所述拉耳及所述安装孔以使得所述拉杆与所述左侧门及所述右侧门相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门锁,设置于所述左侧门及所述右侧门靠近所述尾罩的一侧;
锁扣,设置于所述尾罩,所述门锁可与所述锁扣卡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垫片,设置于所述锁扣与所述尾罩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动机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紧固件,所述顶盖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油箱及所述尾罩可拆卸连接,所述左护板和所述右护板通过所述紧固件与所述油箱及所述尾罩可拆卸连接。
9.一种平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油箱;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罩;
其中,所述发动机罩、所述机架和所述油箱围合成箱型的发动机舱。
CN201921136652.2U 2019-07-19 2019-07-19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Active CN2104212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6652.2U CN21042120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136652.2U CN21042120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21209U true CN210421209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16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136652.2U Active CN210421209U (zh) 2019-07-19 2019-07-19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2120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987939B2 (en) Hood system with multiple open positions
KR101439053B1 (ko) 트럭의 사이드 스커트 개폐 장치
JP5641983B2 (ja) 作業機械のバッテリボックス
US8893840B2 (en) Engine enclosure door
CN210421209U (zh) 发动机罩及平地机
CN108791550B (zh) 履带式液压挖掘机底盘及挖掘机
CN206871188U (zh) 一种分体式装载机的侧开门式发动机机罩
CN113119880A (zh) 一种随车安装的军用战术车辆工具箱结构
CN213315964U (zh) 一种汽车涂装用的发动机盖支撑夹具
CN211969438U (zh) 用于轨道车辆的门立柱罩部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JP2015199425A (ja) センタピラーレス車両のドアロック構造
US10400423B1 (en) Radiator guard and method of making
KR101735026B1 (ko) 조절 가능한 힌지
JP2938782B2 (ja) バックホウのボンネット構造
CN216734492U (zh) 机舱盖板和工程机械
CN219565255U (zh) 车辆
CN210760564U (zh) 用于消防车储物箱的挡板结构
JP2571151Y2 (ja) 超小型パワショベル
JP3900654B2 (ja) フォークリフトのフード開閉機構
JP2001260947A (ja) 旋回作業機のボンネット装置
JP6437804B2 (ja) 建設機械
CN218632290U (zh) 一种旋转拉出式蓄电池箱
US20170107689A1 (en) Support structure for frame of a machine
KR102472403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충전포트 마운팅구조
JPH041678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