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6755U -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 Google Patents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6755U
CN210416755U CN201920750562.6U CN201920750562U CN210416755U CN 210416755 U CN210416755 U CN 210416755U CN 201920750562 U CN201920750562 U CN 201920750562U CN 210416755 U CN210416755 U CN 21041675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panel
connecting plate
reinforcement
reinforc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056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056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675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675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675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包括顶板、侧板、和连接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顶板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构成拱形结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两个侧面和顶面,两个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前围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降低了前围板因受力过大导致的断裂,提高了汽车的安全性能,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汽车作为出行的交通工具,消费者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汽车的质量和安全性要求越来越严格。
汽车车身结构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车的安全性能,当汽车发生碰撞时,要求尽量减小车身的变形量,最大程度的保证驾乘人员的生存空间,前围板作为车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在汽车与前方物体发生碰撞的时候,前围板能分担碰撞力的传递,保护驾乘人员安全。
目前,部分车型的前围板与地板连接强度较弱,当前围板受到冲击时,
生碰撞时前舱变形过大,碰撞力没有沿前围板传递到车身前地板上,导致前围板向后移动、向后翻转或者前围板断裂,对车内乘员造成伤害,因此减小前舱向后变形非常重要,危及到车内人的生命安全。
目前需要开发前围板加强结构,能够提高前舱与前地板连接强度,有效的分散碰撞力;同时能够在不影响强度的前提下,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源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加强板前端与前围板和前围板前横梁固定连接,加强板后端与前地板和中通道固定连接,构成框架,提高前围板区域的强度和刚性,提高了汽车的 NVH性能,同时提高前围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保证了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不会因前围板受力过大,导致前围板应力集中,使前围板发生开裂,危及到车内人的生命安全。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包括顶板、侧板、和连接板;所述侧板包括第一侧板和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顶板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与所述顶板构成拱形结构;所述连接板包括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和第三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第一侧板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与所述第二侧板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包括两个侧面和顶面,两个所述侧面分别与所述侧板连接,所述顶面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和所述第三连接板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设有两个定位孔,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设置所述顶板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和所述第二侧板均为弧形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顶板呈夹角,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顶板呈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夹角呈100°-110°。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板和所述第二连接板宽度均为20mm-30mm。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连接板宽度为20mm-40mm。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上,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第一加强筋、第二加强筋和第三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加强筋设置在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三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上。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保护了一种汽车,包括前舱结构,所述前舱结构包括前围板、前围板前横梁、前地板和中通道,还包括上述任意一项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前端与所述前围板和所述前围板的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后端与所述前地板和所述中通道固定连接。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加强板前端与前围板和前围板前横梁固定连接,加强板后端与前地板和中通道固定连接,构成框架,提高前围板区域的强度和刚性,提高了汽车的NVH性能。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提高前围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保证了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不会因前围板受力过大,导致前围板应力集中,使前围板发生开裂,危及到车内人的生命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围板加强板安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11-定位孔,2-侧板,21-第一侧板,22第二侧板,3-连接板, 31-第一连接板,32-第二连接板,33-第三连接板,331-侧面,332-顶面,4-支撑板,41-第一支撑板,42-第二支撑板,5-加强筋,51-第一加强筋,52-第二加强筋,53-第三加强筋,6-前围板,7-前地板,8-中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此处所称的“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是指可包含于本发明至少一个实现方式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的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而且,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一提供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包括顶板1、侧板2、连接板3、支撑板4和加强筋5。
如图1所示,所述顶板1设有两个安装孔11和凸台,所述凸台用于提高所述加强板的强度;一个所述定位孔11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另一个所述定位孔11 设置在远离所述凸台位置,所述定位孔11用于所述加强板在焊接过程中的定位,同时能够减轻所述加强板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
如图1所示,所述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 21和第二侧板22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2和所述顶板1 构成拱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均为弧形板。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夹角呈100°-110°。
如图1所示,所述连接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侧板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侧板2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33包括两个侧面331和顶面332,两个所述侧面331分别与所述侧板2连接,所述顶面332与所述顶板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2宽度均为20mm-30mm。
具体地,所述第三连接板33宽度为20mm-40mm。
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板4为异形结构,所述支撑板4包括第一支撑板41 和第二支撑板42,所述第一支撑板41设置所述第一侧板21的拐点处,所述第二支撑板42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2的拐点处,所述支撑板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的回弹,同时减少所述加强板的成型难度。
如图1所示,所述加强筋5包括两个第一加强筋51、两个第二加强筋52和两个第三加强筋53,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51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1的前后两端,两所述第一加强筋51宽度均为20mm-30mm,能够提高所述顶板1的强度;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52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21上,所述第二加强筋52贯穿所述第一侧板21的前后两端;另一个所述加强筋52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2上,所述加强筋52贯穿所述第二侧板22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加强筋52用于作为焊接标识防止焊接过程中盲打,同时提高所述加强板的强度;两个所述第三加强筋5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33左右两侧上,用于提高所述第三连接板33 的强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51为矩形,所述第一加强筋51宽度为 20mm-30mm。
具体地,所述第二加强筋52为条形,所述第二加强筋52长度为350mm。
本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前围板加强板,能够提高前围板的结构强度和刚度,保证了车内乘员的人身安全,不会因前围板受力过大,导致前围板应力集中,使前围板发生开裂,危及到车内人的生命安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前舱结构,所述前舱结构包括前围板6、前地板7、中通道8和上述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前端与所述前围板6和所述前围板6的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后端与所述前地板7和所述中通道8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加强板包括顶板1、侧板2、连接板3、支撑板4和加强筋5。
具体地,所述顶板1设有两个安装孔11和凸台,所述凸台用于提高所述加强板的强度;一个所述定位孔11设置在所述凸台上,另一个所述定位孔11设置在远离所述凸台位置,所述定位孔11用于所述加强板在焊接过程中的定位,同时能够减轻所述加强板的重量,有利于汽车轻量化。
具体地,所述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2和所述顶板1构成拱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均为弧形板。
具体地,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夹角呈100°-110°。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侧板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侧板2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33包括两个侧面331和顶面332,两个所述侧面331分别与所述侧板2连接,所述顶面332与所述顶板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2宽度均为20mm-30m;所述第三连接板33宽度为20mm-40mm。
具体地,所述支撑板4为异形结构,所述支撑板4包括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所述第一支撑板41设置所述第一侧板21的拐点处,所述第二支撑板42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2的拐点处,所述支撑板4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侧板 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的回弹,同时减少所述加强板的成型难度。
具体地,所述加强筋5包括两个第一加强筋51、两个第二加强筋52和两个第三加强筋53,两个所述第一加强筋51分别设置在所述顶板1的前后两端,两所述第一加强筋51宽度均为20mm-30mm,能够提高所述顶板1的强度;一个所述第二加强筋52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21上,所述第二加强筋52贯穿所述第一侧板21的前后两端;另一个所述加强筋52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2上,所述加强筋52贯穿所述第二侧板22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二加强筋52用于作为焊接标识防止焊接过程中盲打,同时提高所述加强板的强度;两个所述第三加强筋 53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33左右两侧上,用于提高所述第三连接板33的强度。
具体地,所述第一加强筋51为矩形,所述第一加强筋51宽度为 20mm-30mm;所述第二加强筋52为条形,所述第二加强筋52长度为350mm。
具体地,所述加强板与所述前围板6的左加强板和所述前围板6的右加强板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构成前围板加强板总成,所述加强板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围板6的上方,所述加强板前端与所述前围板6和所述前围板6的横梁通过焊接固定连接,构成前舱总成。
具体地,所述前地板7和所述中通道8构成前地板总成,所述前舱总成设置在所述前地板总成上方,所述加强板后端的焊接面与所述中通道8的顶面和侧面通过焊接方式连接,所述加强板两侧的焊接面与所述中通道8的底面和所述前地板7通过焊接方式连接,保证所述第二加强筋52能够贯穿所述前舱总成和所述前地板总成,当汽车发生正面碰撞时,碰撞能量会通过所述第二加强筋 52向后传递,减少前舱的能量,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具体地,所述前围板6与所述中通道8的连接边的边界为平齐的,能够避免前围板的延长,提高材料利用率,减少焊接点降低成本,简化工艺,同时能够提高NVH性能。
本实施例二提供了一种汽车,前围板、加强板、前地板和中通道构成了框架结构,为碰撞能量的传递路径,减少前围区域碰撞能量,改善了前围区域的结构刚度,提高汽车的安全性能和NVH性能。
上述说明已经充分揭露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指出的是,熟悉该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所做的任何改动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范围也并不仅仅局限于前述具体实施方式。

Claims (10)

1.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顶板(1)、侧板(2)和连接板(3);
所述侧板(2)包括第一侧板(21)和第二侧板(22),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分别与所述顶板(1)的一组对边连接,所述侧板(2)与所述顶板(1)构成拱形结构;
所述连接板(3)包括第一连接板(31)、第二连接板(32)和第三连接板(33),所述第一连接板(31)与所述第一侧板(2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板(32)与所述第二侧板(22)连接,所述第三连接板(33)包括两个侧面(331)和顶面(332),两个所述侧面(331)分别与所述侧板(2)连接,所述顶面(332)与所述顶板(1)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31)、所述第二连接板(32)和所述第三连接板(33)围绕所述拱形结构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设有两个定位孔(11),两个所述定位孔(11)分别设置所述顶板(1)两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1)和所述第二侧板(22)均为弧形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21)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所述第二侧板(22)与所述顶板(1)呈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夹角呈100°-1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板(31)和所述第二连接板(32)宽度均为20mm-3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板(33)宽度为20mm-40mm。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还包括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包括第一支撑板(41)和第二支撑板(42),所述第一支撑板(41)设置在所述第一侧板(21)上,所述第二支撑板(42)设置在所述第二侧板(22)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还包括加强筋(5),所述加强筋(5)包括第一加强筋(51)、第二加强筋(52)和第三加强筋(53),所述第一加强筋(51)设置在所述顶板(1)上,所述第二加强筋(52)设置在所述侧板(2)上,所述第三加强筋(53)设置在所述第三连接板(33)上。
10.一种汽车,包括前舱结构,所述前舱结构包括前围板(6)、前地板(7)和中通道(8),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8项中任意一项所述加强板,所述加强板前端与所述前围板(6)和所述前围板(6)的横梁固定连接,所述加强板后端与所述前地板(7)和所述中通道(8)固定连接。
CN201920750562.6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Active CN21041675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0562.6U CN21041675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0562.6U CN21041675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6755U true CN210416755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72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0562.6U Active CN210416755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675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61242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高强度车身结构用加强板及其加工方法
CN112896328A (zh) * 2020-06-03 2021-06-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壁板总成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6328A (zh) * 2020-06-03 2021-06-04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前壁板总成结构
CN112061242A (zh) * 2020-09-15 2020-12-11 新程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高强度车身结构用加强板及其加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232891B2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CN201484501U (zh) 用于机动车辆的车顶框架结构
CN201165250Y (zh) 汽车车身的下部框架结构
CN108016506B (zh) 车辆机舱总成
CN210416755U (zh) 一种前围板加强板及汽车
CN207826349U (zh) 汽车前围结构及汽车车身
CN207416972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车身
JP2009006902A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CN214493089U (zh) 一种应对25%小偏置碰的车身框架
CN113291381A (zh) 一种汽车b柱加强结构及汽车b柱
CN211969595U (zh) 门槛梁加强结构以及门槛梁
CN206984126U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5043133U (zh) 一种前围板碰撞加强结构
CN212766473U (zh) 一种电动商用车车身加强结构及电动商用车
CN212797089U (zh) 一种用于新能源商用车的地板总成及驾驶室白车身
CN209336853U (zh) 前地板总成及汽车
CN211167095U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10416760U (zh) 一种中通道加强结构及汽车
CN210822479U (zh) 一种中通道下加强板及汽车
CN208963181U (zh) 电动汽车车身底板结构
CN112519887A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CN210436980U (zh) 一种车门及汽车
CN211893399U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
CN216546399U (zh) 白车身结构、驾驶室及汽车
CN210454953U (zh) 汽车前防撞结构及汽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8

Address after: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liankong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310051 No. 1760, Jiangling Road, Hangzhou, Zhejiang, Binjiang District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GEELY HOLDING GROUP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Geely Automob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 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