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2905U - 一种回丝工装 - Google Patents

一种回丝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2905U
CN210412905U CN201921217653.XU CN201921217653U CN210412905U CN 210412905 U CN210412905 U CN 210412905U CN 201921217653 U CN201921217653 U CN 201921217653U CN 210412905 U CN210412905 U CN 21041290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workpiece
workpiece mounting
clamping head
tool accord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1765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赖民杰
陈柯亮
朱刘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CFMOTO Pow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1765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290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290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290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回丝工装,包括支架、夹紧装置、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工件安装件;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件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夹持头与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伸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头与所述夹紧伸出端的相对侧的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分别具有与待回丝工件结构适配的夹持端,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伸出端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夹持行程。本方案提供的回丝工装,通过结构优化可适用于不同构件系列。

Description

一种回丝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艺辅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丝工装。
背景技术
现有采用螺纹紧固件实现零部件组装的装配关系中,通常需要根据工艺要求对螺母进行攻丝,以确保装配精度及可靠的装配关系。特别是,对于产品需要涂装的零部件来说,螺母螺纹上不可避免地形成相应镀层,直接影响螺母的组装,因此需要进行回丝保证螺母的通过性。
众所周知,回丝操作需要工装辅具进行装夹固定,而采用螺母装配的产品往往具有多个产品系列,装夹接口形式及尺寸会有不同,需要分别配置工装辅具。例如但不限于,具有多个连接螺母的车架等构件。
有鉴于此,亟待另辟蹊径针对回丝工装进行优化设计,以提高工装的可适应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回丝工装,通过结构优化为适用于不同构件系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回丝工装,包括支架、夹紧装置、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其中,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工件安装件;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件安装件上,所述第一夹持头与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伸出端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夹持头与所述夹紧伸出端的相对侧的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分别具有与待回丝工件结构适配的夹持端,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伸出端具有沿第一方向的夹持行程。
优选地,所述工件安装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以切换工作位置,并配置为:转动中心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工件安装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销孔及与所述销孔适配的定位销,相应地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并配置为: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位于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等径圆弧上,所述定位销插装于与所述销孔对中的所述定位孔时,所述工件安装件相对于所述支架位于相应工作位置。
优选地,所述定位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相对于所述转轴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地,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两端具有沿第二方向形成的安装附座,其中,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第一安装附座上,且所述夹紧伸出端自所述第一安装附座穿出并朝向设置有所述第二夹持头的第二安装附座延伸。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头与所述夹紧伸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夹持头与所述第二安装附座之间,分别采用螺纹紧固件实现相应的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头与所述第二夹持头上分别开设有与相应螺纹紧固件适配的沉头孔。
优选地,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端部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架的顶部至所述转轴的距离;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侧并延伸至支架旁侧,并配置为:所述工件安装件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限位件抵接于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工件安装件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二限位件抵接于所述支架的另一侧。
优选地,所述工件安装件上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可与待回丝工件周向抵接,以限制待回丝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的沿第一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转动趋势。
优选地,所述夹紧装置为气动缸,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切换阀控制所述气动缸的夹紧伸出端;或者,所述夹紧装置为液动缸或者直线电机。
本实用新型创新地提出了采用夹紧装置提供夹持作用力,以确保回丝操作过程中,通过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的相向压紧,构件能够稳定可靠地被夹持固定,确保回丝精度。本方案中,利用夹紧装置的夹紧伸出端施加夹紧作用力,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预设夹持行程,可适应预定尺寸范围内的工件;同时,第一夹持头和第二夹持头均与关联构件可拆卸连接,可根据待回丝工件的结构选择相应接口形式的夹持头。如此设置,本方案可适应不同尺寸、不同接口形式待回丝工件的夹持,具有较好的可适应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中,其工件安装件可相对于支架转动,由此可根据实际操作需要切换工作位置,也就是说,转动工件安装件带动构件同步转动,可方便针对工件不同工作面上的螺母进行回丝操作,大大降低了作业强度,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优选方案中,工件安装件的本体两端部分别增设有限位件,工件安装件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限位件抵接于支架的一侧;工件安装件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二限位件抵接于支架的另一侧。如此设置,进行工作位置切换时形成相应的辅助限位,该辅助限位利于销孔与定位孔的准确对中,从而进行定位销的插装,实现工作位置的快速切换,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回丝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所示回丝工装的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所示回丝工装的另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一夹持头的剖面图。
图中:
支架1、销孔11、工件安装件2、本体21、定位孔211、第一安装附座22、第二安装附座23、气动缸3、夹紧伸出端31、切换阀32、第一夹持头41、第二夹持头42、沉头孔421、夹持端422、转轴51、定位销52、第一限位件61、第二限位件62、止挡件7、工件1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回丝工装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该回丝工装的构成及工作原理。应当理解,该回丝工装的构件尺寸比例关系及承载构件的结构形式,对于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未构成实质性的限制。
请参见图1,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回丝工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该回丝工装具有支架1,用于承载工装构成,实际使用时可置于车间地面或者工作台。如图所示,支架1上设置有工件安装件2,该工件安装件2是待回丝工件的具体组装适配件,通过其上设置夹紧装置实现相应的夹持固定。
其中,夹紧装置具有夹紧伸出端31,通过夹紧伸出端31的伸出施加夹紧作用力,从而可在夹紧工作位与松开工作位之间切换工作位置;该夹紧装置优选采用气动缸3,并通过设置在支架1上的切换阀32控制气动缸3的夹紧伸出端31。也就是说,夹紧伸出端31伸出,完成工件10夹紧,请一并参见图3,该图所示工件处于夹紧状态;夹紧伸出端31收回,则松开工件10,请一并参见2,该图所示工件处于松开状态。为了简化图示,以清晰示明本方案的核心设计构思,图中未示出该气动缸3的缸体与切换阀32之间的线缆及管路。
其中,采用与待回丝工件10结构适配的第一夹持头41和第二夹持头42,确保夹紧状态下与工件10之间形成良好的固定配合副。具体地,第一夹持头41与夹紧伸出端3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第二夹持头42与工件安装件2的本体可拆卸连接,具体位于与夹紧伸出端31相对侧的工件安装件2本体上,两者沿第一方向相对设置不会形成侧向偏载,确保夹持力稳定可靠。
其中,气动缸3的夹紧伸出端31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预设夹持行程L,具体如图1所示,该预设夹持行程L包括常规夹紧、松开的行程l,应当理解,这里的“行程l”为常规设置,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系列的工件,本方案的夹紧装置3在“行程l”的基础上增加行程,从而形成“预设夹持行程L”,由此可适应预定尺寸范围L-l内的工件。
为了有效提高操作者进行回丝作业的便利性,可针对工件安装件2与支架1之间的适配关系作进一步优化。具体地,工件安装件2与支架1之间可以采用转动连接,以切换工作位置,并配置为:转动中心线沿与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使用的方位词“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仅用于清楚表达本方案的设计原理,应当理解,上述方位词的使用对于本申请请求保护的技术方案未构成实质性限制。
本方案中,工件安装件2与支架1之间的转动连接,可以根据具体需要采用不同的方式实现。如图所示,优选通过转轴51实现两者之间的转动连接,相应地,支架1上设置有销孔11及与销孔11适配的定位销52,相应地工件安装件2的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211,并配置为:两个定位孔211位于以该转轴51为中心的等径圆弧上,定位销52插装于与销孔52对中的定位孔时,工件安装件2相对于支架1位于相应工作位置。也就是说,随着工件安装件2绕转轴51转动,当销孔11与相应工作位置的定位孔对中时,插装定位销52至销孔52及定位孔211中,由此实现该工作位置的固定,便于针对工件10不同工作面上的螺母进行回丝操作,大大降低了作业强度。具有结构简单可靠,且制造成本较低的特点。可以理解的是,销孔与定位孔的具体设置位置也可反向设置,也就是说,销孔设置在工件安装件2上,相应地,定位孔设置在支架1上,同样可以达成工作位置的切换功能。
作为优选,本方案的定位孔211设置为两个,两个定位孔211相对于转轴51中心对称设置。实际上,基于工件10上不同待回丝螺母所设位置,定位孔211可以具体情况设置为其他复数个,只要满足调节不同工作位置的功能需要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当然,相应地支架及工件安装件的结构尺寸需要同步调整,在此不再赘述。
为了进一步优化工件安装件2及支架1的结构,两者优选采用构件组焊的方式成型。例如但不限于,图中所示的工件安装件2的本体21两端具有沿第二方向形成的安装附座,其中,气动缸3设置在第一安装附座22上,第二夹持头42设置在第二安装附座23上,且其夹紧伸出端31自第一安装附座22穿出朝向第二安装附座23延伸,确保第一夹持头41和第二夹持头42相对设置。
具体地,第一夹持头41与气动缸3的夹紧伸出端31之间、第二夹持头42与第二安装附座23之间,分别采用螺纹紧固件实现相应的可拆卸连接,由此快速进行夹持头的更换。进一步地,第一夹持头41与第二夹持头42上分别开设有与相应螺纹紧固件适配的沉头孔,请参见图4,该图以第二夹持头42为主体提供了剖面结构形式。如此设置,组装完成后,螺纹紧固件的头部内沉于沉头孔421中,可完全规避上述紧固件对待回丝工件产生影响,确保待回丝工件10的结构与夹持端422之间压抵贴合。
另外,第一夹持头41与第二夹持头42的夹持端优选具有端部倒圆,以及必要的引导锥面,具有较好的适用工艺性。
此外,为了更进一步优化本方案的可操作性,可以增设工作位置切换的定位功能。如图1所示,工件安装件2的本体21端部至转轴51的距离M大于支架1的顶部至转轴51的距离N;同时,在工件安装件2的本体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限位件,两个限位件位于本体21的同侧并延伸至支架1的旁侧,并配置为:工件安装件2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限位件61抵接于支架1的一侧,如图2所示;工件安装件2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二限位件62抵接于支架1的另一侧。进行工作位置切换时形成相应的辅助限位,该辅助限位利于销孔11与定位孔211的准确对中,从而进行定位销52的插装,实现工作位置的快速切换。
众所周知,待回丝工件10安放于工件安装件2上后,后续压紧、回丝及工作位置切换过程中,工件10具有相对于工件安装件2转动可能性。为了避免上述情形,可以在工件安装件2上设置有止挡件7,该止挡件7可与待回丝工件10周向抵接,以限制待回丝工件10相对于第一夹持头41和第二夹持头42的沿第一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转动趋势。具体地,图中所示的止挡件7具体为固定设置在第二安装附座23上的螺栓,当然,该螺栓也可设置在工件安装件2的本体21上。结构简单可靠,且制造成本可控;同时,便于根据具体工件10的适配结构进行调整更换。
特别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提供的上述实施例,结构件(支架、工件安装件等)并非局限于图中所示的构成方式,此外夹紧装置也不局限于图中所示气动缸,也可采用液动缸或者直线电机提供夹紧作用力。应当理解,只要核心构思与本方案一致均在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内。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架,其上设置有工件安装件;
夹紧装置,设置在所述工件安装件上,所述夹紧装置具有夹紧伸出端;
第一夹持头,与所述夹紧伸出端可拆卸连接;
第二夹持头,与所述夹紧伸出端的相对侧的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分别具有与待回丝工件结构适配的夹持端,所述夹紧装置的夹紧伸出端具有沿第一方向的预设夹持行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安装件与所述支架转动连接,以切换工作位置,并配置为:转动中心线沿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安装件与所述支架之间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支架上设置有销孔及与所述销孔适配的定位销,相应地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定位孔,并配置为:至少两个所述定位孔位于以所述转轴为中心的等径圆弧上,所述定位销插装于与所述销孔对中的所述定位孔时,所述工件安装件相对于所述支架位于相应工作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孔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定位孔相对于所述转轴中心对称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两端具有沿第二方向形成的安装附座,其中,所述夹紧装置设置在第一安装附座上,且所述夹紧伸出端自所述第一安装附座穿出并朝向设置有所述第二夹持头的第二安装附座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头与所述夹紧伸出端之间、所述第二夹持头与所述第二安装附座之间,分别采用螺纹紧固件实现相应的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头与所述第二夹持头上分别开设有与相应螺纹紧固件适配的沉头孔。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端部至所述转轴的距离大于所述支架的顶部至所述转轴的距离;所述工件安装件的本体两端部分别设置有限位件,两个所述限位件位于所述本体的同侧并延伸至所述支架旁侧,并配置为:所述工件安装件转动至第一工作位置时,第一限位件抵接于所述支架的一侧;所述工件安装件转动至第二工作位置时,第二限位件抵接于所述支架的另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安装件上设置有止挡件,所述止挡件可与待回丝工件周向抵接,以限制待回丝工件相对于所述第一夹持头和所述第二夹持头的沿第一方向的几何中心线的转动趋势。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回丝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为气动缸,并通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的切换阀控制所述气动缸的夹紧伸出端;或者,所述夹紧装置为液动缸或者直线电机。
CN201921217653.XU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回丝工装 Active CN21041290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7653.XU CN210412905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回丝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17653.XU CN210412905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回丝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2905U true CN210412905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8402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17653.XU Active CN210412905U (zh) 2019-07-30 2019-07-30 一种回丝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290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279689Y (zh) 一种加工气缸盖喷油孔用夹具装置
CN211680402U (zh) 一种电火花线切割轮槽加工装置
EP1338367B1 (en) A fixture for securing a workpiece
CN210412905U (zh) 一种回丝工装
CN219113422U (zh) 一种机械零件倒角用部件夹持装置
CN210703620U (zh) 一种快速定位角度的轴杆夹具
CN210132285U (zh) 一种快速夹紧工件装置
CN110103049A (zh) 一种轴端铣槽的轴类零件快速装夹工装
CN214392373U (zh) 一种新型切削夹具
CN210210061U (zh) 一种机械加工用台钳
CN217412491U (zh) 一种卡爪、卡盘夹具及车床
US3621620A (en) Machining tool
JP6767779B2 (ja) チャック装置及びワークチャック方法
CN201455708U (zh) 大型零件侧向夹紧夹具
CN211564887U (zh) 一种斗杆轴套焊接装置
CN213257557U (zh) 一种多功能板牙丝锥夹套装置
JP2004130503A (ja) 偏心チャック
CN220407649U (zh) 一种焊接治具
CN214080270U (zh) 一种机械制造用工装夹具
CN214024607U (zh) 一种夹具
CN210334970U (zh) 液压支架连杆组对快速定位装夹装置
CN212664911U (zh) 一种车床夹具
CN218169436U (zh) 一种活塞粗镗销孔定位工装
CN216759009U (zh) 一种夹具及加工中心
CN211638430U (zh) 一种零件用深小孔加工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