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12437U -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12437U
CN210412437U CN201921428436.5U CN201921428436U CN210412437U CN 210412437 U CN210412437 U CN 210412437U CN 201921428436 U CN201921428436 U CN 201921428436U CN 210412437 U CN210412437 U CN 2104124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film
plate
frame
lif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428436.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新忠
赵中华
郭耀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ngzhou Wei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ngzhou We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ngzhou Weix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ngzhou We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428436.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124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124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124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包括覆膜框和加热板,覆膜框用于固定薄膜,加热板设有用于在覆膜框靠近加热板时吸附薄膜的吸附部。覆膜框和加热板能够相对而行,使覆膜框和加热板能够同时相互靠近,避免二者单独移动,移动时间缩短,加热效率自然有所提升;加热板设有吸附部,当覆膜框靠近加热板后,设于加热板的吸附部便利用负压吸附薄膜,防止薄膜因延展性较好而下垂,保证加热板均匀加热薄膜,避免薄膜受热不均,降低薄膜出现褶皱等风险,覆膜质量较高。薄膜通过吸附部贴附于加热板,加热方式有原有的非接触式加热变为接触式加热,加热时间缩短,加热效率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加热效率和覆膜质量。

Description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工艺技术领域,特别设计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V法造型工艺通常包括负压覆膜、喷涂、合模、砂箱充砂、翻箱起模、合型浇注及停止抽气等步骤,在负压覆膜时通常需在覆膜前对薄膜进行加热,该关键环节能够使薄膜的可塑性增强,保证薄膜与模样充分贴合,因此优化用于加热薄膜的加热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然而,现有的加热装置仅具有用于加热薄膜的加热元件,加热时,移动薄膜至加热装置,加热元件加热薄膜至指定温度。显然,薄膜单独有初始位置移动至加热元件,移动距离相对较长,影响加热效率;进一步地,薄膜加热后,延展性变好,薄膜极易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中心塌陷的鼓包状凸起,导致薄膜的受热不均匀,影响覆膜质量;进一步地,由于薄膜的加热方式为非接触式加热,加热时间长,加热不均匀,导致效率极低。
因此,如何优化现有加热装置以提升加热效率和覆膜质量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覆膜框和加热板相向而言以缩短移动时间,且吸附部依靠负压充分薄膜,保证薄膜受热均匀,故能够提升加热效率和覆膜质量。
其具体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包括相对而行的覆膜框和加热板,覆膜框用于固定薄膜,加热板设有用于在覆膜框靠近加热板时吸附薄膜的吸附部。
优选地,加热板包括加热层和设于加热层靠近覆膜框一侧的导热层,吸附部设于导热层。
优选地,加热层具有加热面积用于与覆膜框所附着的薄膜面积相等的板状加热器。
优选地,加热板还包括固设于加热层远离导热层一侧的蓄热层。
优选地,吸附部包括:
设于导热层中心的吸附室;
与吸附室相连通以通入负压气体的吸附通气孔;
若干与吸附室相连通、用于吸附薄膜的吸附气孔。
优选地,还包括:
相对固定的支撑板;
穿过支撑板且与覆膜框相固连、用于带动覆膜框相对于支撑板升降的升降架;
设于升降架与支撑板之间、用于驱动升降架动作的第一升降驱动件;
设于支撑板与加热板之间、用于驱动加热板相对于支撑板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件。
优选地,升降架包括若干根穿过支撑板的升降立柱,加热板的外侧设有若干一一对应地套于全部升降立柱以沿升降立柱滑动的导向套筒。
优选地,还包括:
用于检测加热层温度的温度检测件;
与加热层和温度检测件相连的控制器,控制器用于根据温度检测件发送的信号在加热层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加热层停止加热。
优选地,还包括:
与控制器相连并用于检测覆膜框所附着的薄膜状态的状态检测件;
与控制器相连并用于发出警报的报警器;
控制器用于根据状态检测件发送信号在薄膜破损时启动报警器。
优选地,还包括:
与控制器相连并用于检测覆膜框与加热板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件;
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二升降驱动件分别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用于根据距离检测件发送的信号在覆膜框与加热板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第一升降驱动件和第二升降驱动件同时停止动作。
相对于背景技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包括覆膜框和加热板,覆膜框和加热板能够相对而行,意味着覆膜框和加热板能够同时相互靠近,避免二者单独移动,移动时间缩短,加热效率自然有所提升;进一步地,加热板设有吸附部,当覆膜框靠近加热板后,设于加热板的吸附部便利用负压吸附薄膜,防止薄膜因延展性较好而下垂,保证加热板均匀加热薄膜,避免薄膜受热不均,降低薄膜出现褶皱等风险,覆膜质量自然较高。此外,薄膜通过吸附部贴附于加热板,使薄膜的加热方式有原有的非接触式加热变为接触式加热,热量损失减小,能够有效缩短加热时间,加热效率自然有所提升。
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加热效率和覆膜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吸附部的局部剖面图。
附图标记如下:
覆膜框1、加热板2、吸附部3、支撑板4、升降架5、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
加热层21、导热层22、蓄热层23和导向套筒24;
吸附室31、吸附通气孔32和吸附气孔33;
升降立柱51和连接板5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所提供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的结构图;图2为图1中吸附部的局部剖面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关键改进点在于优化加热装置的结构,以便提升加热效率和覆膜质量。
本实用新型包括覆膜框1和加热板2,覆膜框1用于固定薄膜,在该具体实施例中,覆膜框1为矩形框架,薄膜固定于覆膜框1的边沿,覆膜框1的中心型腔为覆膜提供空间。
当覆膜框1和加热板2能够相对而行时,意味着覆膜框1和加热板2能够同时相互靠近,避免二者单独移动,移动时间缩短,加热效率自然有所提升。
此外,加热板2设有吸附部3,当覆膜框1靠近加热板2后,设于加热板2的吸附部3便利用负压吸附薄膜,防止薄膜因延展性较好而过度下垂,保证加热板2均匀加热薄膜,避免薄膜受热不均,降低薄膜出现褶皱等风险,覆膜质量自然较高。此外,薄膜通过吸附部3贴附于加热2板,使薄膜的加热方式有原有的非接触式加热变为接触式加热,热量损失减小,能够有效缩短加热时间,加热效率自然有所提升。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能够提升加热效率和覆膜质量。
加热板2包括加热层21和导热层22,其中,导热层22设于加热层21靠近覆膜框1的一侧,且吸附部3也设有导热层22上,使导热层22既能够将加热层21的热量传导至薄膜,又能够利用导热层22吸附薄膜,从而提升加热板2的工作可靠性。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加热层21和导热层22均呈板状,且导热层22由导热性较好的材料制成。
加热层21具有用于加热薄膜的板状加热器,其中,板状加热器的加热面积与覆膜框1所附着的薄膜面积相等,使板状加热器快速且充分加热薄膜。相较于点状分布的加热器而言,板状加热器的加热面积大,加热均匀,加热效率较高。板状加热器优选陶瓷制加热器,但不限于此。
加热板2还包括固设于加热层21远离导热层22一侧的蓄热层23,防止加热层21热量散失,有利于降低能耗。蓄热层23优选由保温性能较好的材质制成,具体可参照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吸附部3包括吸附室31、吸附通气孔32和若干吸附气孔33。其中,吸附室31设于导热层22的中心,便于存储负压气体的封闭型腔。吸附通气孔32与吸附室31相连通,吸附通气孔32远离吸附室31的一端通过橡胶软管与真空泵相连,以便使负压气体通入吸附室31内。每个吸附气孔33均与吸附室31相连通,以便吸附薄膜。吸附气孔33均匀分布与吸附室31的一侧,方便吸附室31均匀吸附薄膜,防止薄膜因吸附不均而发生褶皱。当然,吸附部3的结构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板4、升降架5、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支撑板4相对于地面固定。升降架5与覆膜框1相固连,用于带动覆膜框1相对加热板2升降。第一升降驱动件6设于支撑板4与升降架5之间,以便第一升降驱动件6驱动升降架5带动覆膜框1升降,使覆膜框1靠近或远离加热板2。
第二升降驱动件7固设于支撑板4与加热板2之间,第二升降驱动件7用于驱动加热板2相对于覆膜框1升降。加热薄膜前,同时启动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使覆膜框1与加热板2相向而行,相互快速靠拢,相较于单一移动对象而言,同时相向移动有利缩短移动时间,从而提升薄膜的加热效率。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均优选为液压缸,缸筒和活塞杆分别与支撑板4和加热板2相固连,当然,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的类型不限于此。
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升降架5包括升降立柱51和连接板52,其中,连接板52位于支撑板4上方,升降立柱51垂直穿过支撑板4,且升降立柱51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板52和覆膜框1相固连。相应地,支撑板4设有供升降立柱51穿过的导向孔。具体地,升降立柱51包括四根分别与覆膜框1的四个顶角相连的圆柱状升降立柱。每个升降立柱51的两端通过固定法兰和连接螺栓实现固定。
为使结构更紧凑,同时防止加热板2与升降立柱51发生碰撞干涉,在该具体实施例中,加热板2的外侧设有若干导向套筒24,每根升降立柱51各套设有一个导向套筒24,从而使升降立柱51沿导向套筒24滑动,防止加热板2在移动的过程中摆动。此外,导向套筒24还能够引导升降立柱51移动,从而防止覆膜框1相对于加热板2,使加热板2和覆膜框1均能实现稳定的升降,工作可靠性高。
每个导向套筒24通过连接螺栓可拆卸地固定于加热板2的侧面。为防止导向套筒24和升降立柱51之间发生刚性摩擦,可在导向套筒24的内侧面增设弹性防磨垫,消除噪音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导向套筒24和升降立柱51的使用寿命。此处的弹性防磨垫可以是橡胶垫,但不限于此。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温度检测件和控制器,其中,温度检测件用于检测加热层21温度,温度检测件可以是温度传感器,具体可设于加热层21,当然,温度检测件的类型及设置位置不限于此。
控制器分别与加热层21和温度检测件相连,当温度检测件检测到加热层21达到预设温度时,温度检测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加热层21停止加热,避免温度过高烫坏薄膜,否则控制器控制薄膜继续加热,从而实现自动控制加热层21的加热温度,使加热层21持续保持最佳温度,不仅有利于节约能源,还有利于提升工作可靠性。需说明的是,此处的预设温度是指能够使薄膜延展性到达最佳时加热层21的加热温度。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相连的状态检测件和报警器,其中,状态检测件用于检测附着于覆膜框1上的薄膜状态,也即检测薄膜是否被烫伤破损。状态检测件可以是摄像头、照相机等图像识别设备,当然也可以是障碍物检测传感器,在此不作具体限定。报警器用于发出警报,及时提醒操作人员。当状态检测件检测到覆膜框1上的薄膜破损时,状态检测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启动报警器,自动提醒操作人员薄膜破损,方便操作人员及时更换受损薄膜,有效保证覆膜质量。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与控制器相连的距离检测件,距离检测件主要用于检测覆膜框1与加热板2之间的距离,也即检测附着于覆膜框1上的薄膜与加热板2之间的距离。距离检测件可以是距离检测传感器、障碍物检测传感器或行程开关,在此不作具体限定。相应地,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分别与控制器相连。
当距离检测件检测到覆膜框1与加热板2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距离检测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同时停止动作,防止覆膜框1与加热板2之间的距离过大或过小;当距离检测件检测到覆膜框1与加热板2之间的距离未达到预设距离时,距离检测件发送信号至控制器,控制器控制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继续动作,直至覆膜框1与加热板2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从而使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第二升降驱动件7实现自动启停,自动化程度高,加热效率较高。此处的预设距离是指加热板2能够充分加热薄膜时覆膜框1与加热板2之间的最佳距离。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对而行的覆膜框(1)和加热板(2),所述覆膜框(1)用于固定薄膜,所述加热板(2)设有用于在所述覆膜框(1)靠近所述加热板(2)时吸附薄膜的吸附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2)包括加热层(21)和设于所述加热层(21)靠近所述覆膜框(1)一侧的导热层(22),所述吸附部(3)设于所述导热层(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层(21)具有加热面积用于与所述覆膜框(1)所附着的薄膜面积相等的板状加热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板(2)还包括固设于所述加热层(21)远离所述导热层(22)一侧的蓄热层(23)。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部(3)包括:
设于所述导热层(22)中心的吸附室(31);
与所述吸附室(31)相连通以通入负压气体的吸附通气孔(32);
若干与所述吸附室(31)相连通、用于吸附薄膜的吸附气孔(33)。
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一项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相对固定的支撑板(4);
穿过所述支撑板(4)且与所述覆膜框(1)相固连、用于带动所述覆膜框(1)相对于所述支撑板(4)升降的升降架(5);
设于所述升降架(5)与所述支撑板(4)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升降架(5)动作的第一升降驱动件(6);
设于所述支撑板(4)与所述加热板(2)之间、用于驱动所述加热板(2)相对于所述支撑板(4)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件(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架(5)包括若干根穿过所述支撑板(4)的升降立柱(51),所述加热板(2)的外侧设有若干一一对应地套于全部所述升降立柱(51)以沿所述升降立柱(51)滑动的导向套筒(24)。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用于检测所述加热层(21)温度的温度检测件;
与所述加热层(21)和所述温度检测件相连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温度检测件发送的信号在所述加热层(21)温度达到预设温度时控制所述加热层(21)停止加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并用于检测所述覆膜框(1)所附着的薄膜状态的状态检测件;
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并用于发出警报的报警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状态检测件发送信号在薄膜破损时启动所述报警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V法造型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与所述控制器相连并用于检测所述覆膜框(1)与所述加热板(2)之间距离的距离检测件;
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7)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所述距离检测件发送的信号在所述覆膜框(1)与所述加热板(2)之间的距离达到预设距离时控制所述第一升降驱动件(6)和所述第二升降驱动件(7)同时停止动作。
CN201921428436.5U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Active CN2104124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8436.5U CN210412437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428436.5U CN210412437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12437U true CN210412437U (zh) 2020-04-28

Family

ID=703652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428436.5U Active CN210412437U (zh) 2019-08-29 2019-08-29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1243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5159A (zh) * 2019-08-29 2019-11-05 郑州为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05159A (zh) * 2019-08-29 2019-11-05 郑州为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12437U (zh)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CN203356953U (zh) 一种移动终端屏幕拆卸系统
CN200988293Y (zh) 液压轮胎硫化机卸胎装置
WO2011023084A1 (zh) 钢包液压提升装置
CN206585030U (zh) 静置辅助装置
CN109297283B (zh) 一种移动式电子产品除湿烘干装置
CN219568998U (zh) 一种建筑材料检测承载装置
CN211415623U (zh) 一种任意模数预制混凝土梁成型装置
CN205733110U (zh) 一种薄壁铝材车孔装置
CN207532358U (zh) 一种新型玻璃墙面清洁装置
CN210877402U (zh) 一种v法造型覆膜装置
CN114234602A (zh) 一种化纤面料加工用烘干设备
CN206639137U (zh) 一种带升降的散热机箱
CN201955202U (zh) 一种管件气密检测装置
CN214976295U (zh) 一种石英砣生产用修边装置
CN213475369U (zh) 一种培养皿开盖装置
CN206325925U (zh) 缸盖清洗机
CN205701883U (zh) 一种无缝钢管拉拔设备
CN110405159A (zh) 一种v法造型加热装置
CN204019825U (zh) 一种玻璃原液注模机
CN220538150U (zh) 一种布料加工用染色槽
CN211042609U (zh) 一种全自动执行器气密性检测装置
CN219403109U (zh) 一种机械人升降安装座
CN208419481U (zh) 一种干燥设备用节能自动控制装置
CN215095108U (zh) 一种环保节能型绿色板材生产用热压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