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91140U -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91140U
CN210391140U CN201920570850.3U CN201920570850U CN210391140U CN 210391140 U CN210391140 U CN 210391140U CN 201920570850 U CN201920570850 U CN 201920570850U CN 210391140 U CN210391140 U CN 21039114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llows
frame
passage
train
hoo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085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俊富
宁尚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085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91140U/zh
Priority to PCT/CN2020/086137 priority patent/WO2020216251A1/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9114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9114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1RAILWAYS
    • B61DBODY DETAILS OR KINDS OF RAILWAY VEHICLES
    • B61D17/00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 B61D17/04Construction details of vehicle bodies with bodies of metal; with composite, e.g. metal and wood body structures
    • B61D17/20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 B61D17/22Communication passages between coaches; Adaptation of coach ends therefor flexible, e.g. bellow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ents Or Canop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包括端墙框和折棚组件,端墙框适于安装在车体端墙上,折棚组件连通相邻两节车厢,折棚组件的轴端与端墙框通过钩挂组件钩挂配合、且适于与车体端墙通过连接组件紧固连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升了连挂、解挂效率。

Description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列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干线铁路、城市轻轨、地铁交通运营速度逐日提升,在列车配套设施的安全使用和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对于客室环境的舒适度提出了更高的设计标准,折棚风挡就是其中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设置在相邻两节车厢之间,在两节车厢之间起活动连接的作用,也是连接两个车厢供乘客通过的贯通道。
相关技术中的贯通道包括两个折棚单体,安装时,先将两个折棚单体分别安装到两侧的车厢上,然后再将两个折棚单体连挂,从而实现两节车厢的连接。其中,折棚单体一般是通过螺钉固定在车厢上,这样的操作繁琐,需要逐个安装或拆卸螺钉,连挂、解挂时间较长,费时费力,操作不便。为了解决这一技术问题,相关技术中指出可以采用带有手柄的联动组件将折棚单体安装在车厢上,当掰动手柄后,可以自动实现连挂、解挂,操作轻松、效率高,但是联动组件的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且手柄显露在通道内的两侧,不但影响美观,还存在被乘客误操作的隐患,影响行车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列车的贯通道,所述贯通道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效提升了连挂、解挂效率。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贯通道的列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列车的轨道交通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包括:端墙框,所述端墙框适于安装在车体端墙上;折棚组件,所述折棚组件连通相邻两节车厢,所述折棚组件的轴端与所述端墙框通过钩挂组件钩挂配合、且适于与车体端墙通过连接组件紧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保证了贯通道与车体端墙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简化了贯通道的结构,且贯通道的装配工序和解编工序均简便,使得贯通道在装配、解编过程中,操作简单,有效提升了连挂、解挂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一钩挂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折棚组件包括:外折棚,所述外折棚包括外折棚本体和外折棚框体,所述外折棚本体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所述外折棚框体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端,所述外折棚框体与所述端墙框通过所述第一钩挂结构钩挂配合、且适于与车体端墙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紧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端墙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外折棚框体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外折棚框体通过所述第一钩挂结构钩挂配合,所述第一钩挂结构包括: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设在所述第一框体上且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外折棚框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由所述第一支撑部起向上延伸;第一锁件,所述第一锁件设在所述外折棚框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挂钩钩挂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折棚框体包括顶边部、底边部和两个侧边部,所述第一锁件包括:第一子锁件,所述第一子锁件为多个且分别设在所述顶边部和所述底边部上,所述第一子锁件上具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一挂钩包括与所述第一子锁件配合的第一子挂钩,所述第一子挂钩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由所述第一锁孔伸到所述第一子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子锁件配合;第二子锁件,所述第二子锁件为多个且分别设在两个所述侧边部上,所述第一挂钩包括与所述第二子锁件配合的第二子挂钩,所述第二子挂钩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由所述第二子锁件的底部伸到所述第二子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子锁件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折棚框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方向凹入的避让槽,所述第一锁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且与所述外折棚框体可拆卸相连。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折棚框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方向凹入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为环形且沿所述外折棚框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二钩挂结构,所述折棚组件包括:外折棚,所述外折棚包括外折棚本体和外折棚框体,所述外折棚本体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所述外折棚框体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端;内顶折棚,所述内顶折棚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顶部,所述内顶折棚的端部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上部固定相连、且与所述端墙框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一钩挂结构,所述端墙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为环形且与所述外折棚框体通过所述第一钩挂结构钩挂配合,所述端墙框还包括: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无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框体为多个条形件且沿所述贯通道的横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条形件均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钩挂结构包括: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设在所述第二框体上且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外折棚框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支撑部起向上延伸;第二锁件,所述第二锁件设在所述内顶折棚上且与所述第二挂钩钩挂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锁件上具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锁孔伸到所述第二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锁件配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折棚组件包括:外折棚,所述外折棚包括外折棚本体和外折棚框体,所述外折棚本体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所述外折棚框体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端;内下折棚,所述内下折棚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下部,所述内下折棚的端部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下部固定相连、且与车体端墙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紧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下折棚包括:侧折棚部,所述侧折棚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通道内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折棚部的端部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车体端墙紧固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折棚框体仅上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体端墙紧固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顶边部上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外折棚本体为由棚布和铝框夹制构成的整体结构,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向两端通过相同的方式与相邻侧的车体端墙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列车,包括:车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所述车体包括多节车厢,所述贯通道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列车,通过采用上述第一方面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实现了列车的快速解编和组装,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和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的列车,所述列车沿所述轨道通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第二方面的列车,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提升了解编效率和组装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圈示的A部的放大图;
图3是图1中圈示的B部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圈示的C部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圈示的D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1中所示的贯通道的爆炸图;
图7是图6中圈示的E部的放大图;
图8是图6中圈示的F部的放大图;
图9是图6中圈示的G部的放大图;
图10是图1中所示的贯通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圈示的H部的放大图;
图12是图10中圈示的I部的放大图;
图13是图1中所示的贯通道与渡板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圈示的J部的放大图;
图15是图13中所示的贯通道与渡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3中所示的贯通道与渡板的另一个结构示意图;
图17是图16中圈示的K部的放大图
图18是图1中所示的贯通道与车体端墙的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
贯通道100、车体端墙101、
钩挂组件100e、连接组件100f、
第一钩挂结构100a、第一连接件100b、第二钩挂结构100c、第二连接件100d、
端墙框1、第一框体11、第二框体12、第一挂钩13、第二挂钩14、
条形件120、第一子挂钩13a、第二子挂钩13b、
第一限位槽130、第一支撑部131、第一限位部132、
第二限位槽140、第二支撑部141、第二限位部142、
折棚组件8、外折棚81、
外折棚本体2、通道20、
外折棚框体3、避让槽30、顶边部30a、底边部30b、侧边部30c、
第一锁件31、密封槽32、第一连接部33、第二连接部34、
第一子锁件31a、第二子锁件31b、
第一锁孔311、密封槽口321、
内顶折棚4、连接支架40、第二锁件41、第二锁孔411、
内下折棚5、侧折棚部51、
吊耳6、渡板71、踏板72、踏板支撑73、渡板连杆7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下面参考图1-图18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100。
如图1、图2和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100,包括端墙框1和折棚组件8。
端墙框1适于安装在车体端墙101上,折棚组件8连通相邻两节车厢,使得乘客可以自相邻两节车厢中的其中一节车厢通过折棚组件8移动至另一节车厢。
折棚组件8的轴端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则折棚组件8的轴向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且折棚组件8适于与车体端墙101通过连接组件100f紧固连接,保证折棚组件8与车体端墙101连接可靠。
当贯通道100应用于列车时,贯通道100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端墙框1固定安装在车体端墙101上,而后使得折棚组件8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最后可以将折棚组件8通过连接组件100f紧固连接在车体端墙101上。列车解编时,将连接组件100e松开并拆卸,并使得折棚组件8与端墙框1脱离配合,以将折棚组件8与端墙框1拆离。由此,钩挂组件100e和连接组件100f可以同时承载,保证了贯通道100与车体端墙101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减少了连接组件100f的数量,钩挂组件100e拆装方便,简化了贯通道100的装配工序和解编工序,使得贯通道100在装配、解编过程中,操作简单,有效提升了连挂、解挂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其中,折棚组件8的轴向两端中的至少一端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即折棚组件8的轴向一端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或者折棚组件8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则折棚组件8的轴向两端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方式与相邻侧的车体端墙101连接。“折棚组件8的轴向”可以为列车长度的延伸方向。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100,通过设置折棚组件8的轴端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且折棚组件8与车体端墙101通过连接组件100f紧固连接,保证了贯通道100与车体端墙101的连接可靠性,同时简化了贯通道100的结构,便于加工且生产成本低,且贯通道100的装配工序和解编工序均简便,使得贯通道100在装配、解编过程中,操作简单,有效提升了连挂、解挂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钩挂组件100e包括第一钩挂结构100a,连接组件100f包括第一连接件100b,折棚组件8包括外折棚81,外折棚81包括外折棚本体2和外折棚框体3,外折棚本体2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20,使得乘客可以自相邻两节车厢中的其中一节车厢通过通道20移动至另一节车厢;外折棚框体3设在外折棚本体2的轴端,外折棚框体3可以固定安装在外折棚本体2的沿通道2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外折棚框体3与端墙框1通过第一钩挂结构100a钩挂配合、且外折棚框体3适于与车体端墙101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紧固连接。由此,折棚组件8结构简单、加工方便,保证了贯通道100的连挂、解挂效率。
当贯通道100应用于列车时,贯通道100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端墙框1固定安装在车体端墙101上,而后使得外折棚框体3与端墙框1通过第一钩挂结构100a钩挂配合,最后可以将外折棚框体3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紧固连接在车体端墙101上。列车解编时,将第一连接件100b松开并拆卸,并使得外折棚框体3与端墙框1脱离配合,以将外折棚本体2与端墙框1拆离。由此,第一钩挂结构100a和第一连接件100b可以同时承载,保证了贯通道100与车厢的连接可靠性,同时减少了第一连接件100b的数量,第一钩挂结构100a拆装方便,简化了贯通道100的装配工序和解编工序,使得贯通道100在装配、解编过程中,操作简单,有效提升了连挂、解挂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
其中,“外折棚框体3设在外折棚本体2的轴端”,可以理解为外折棚本体2的轴向两端中的至少一端设有外折棚框体3,则外折棚本体2的轴向两端可以通过相同或不同的方式与相邻侧的车体端墙101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端墙框1包括第一框体11,第一框体11和外折棚框体3均为环形,且第一框体11与外折棚框体3通过第一钩挂结构100a钩挂配合,第一框体11结构简单、便于实现,且方便了第一框体11与外折棚框体3的拆装,保证了贯通道100的快速连挂、解挂。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环形”当作广义理解,即不限于“圆环形”,例如还可以是“多边形环”等等;第一框体11和外折棚框体2形成的环形可以与外折棚本体2的横截面所形成的环形相适配。
其中,第一钩挂结构100a包括第一挂钩13和第一锁件31,第一挂钩13设在第一框体11上且第一挂钩13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一限位部132,第一支撑部131朝向外折棚框体3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一限位部132由第一支撑部131起向上延伸,第一锁件31设在外折棚框体3上且第一锁件31与第一挂钩13钩挂配合。例如,如图9、图11、图12和图17所示,第一挂钩13可以设在第一框体11的面向外折棚框体3的一侧,第一挂钩13可以大致形成为L形结构,第一限位部132可以由第一支撑部131的远离第一框体11的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或倾斜向上延伸,使得第一挂钩13与第一框体11之间可以共同限定出开口向上的第一限位槽130;第一锁件31可以设在外折棚框体3的面向第一框体11的一侧,使得第一限位部132可以配合在第一锁件31的面向外折棚本体2的一侧使得第一锁件31与第一挂钩13钩挂配合。
例如,如图6-图9所示,外折棚框体3包括顶边部30a、底边部30b和两个侧边部30c,顶边部30a、底边部30b和两个侧边部30c可以围成环形,顶边部30a和底边部30b可以上下间隔设置,两个侧边部30c分别连接在顶边部30a的左右两侧,其中一个侧边部30c的两端分别与顶边部30a、底边部30b相连,另一个侧边部30c的两端分别与顶边部30a、底边部30b相连。
第一锁件31包括第一子锁件31a,第一子锁件31a为多个且多个第一子锁件31a分别设在顶边部30a和底边部30b上,则顶边部30a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子锁件31a,底边部30b上可以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子锁件31a;第一挂钩13包括与第一子锁件31a配合的第一子挂钩13a,第一子挂钩13a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一限位部132。
第一子锁件31a上具有第一锁孔311,第一锁孔311可以贯穿第一子锁件31a,第一子挂钩13a的第一限位部132由第一锁孔311伸到第一子锁件31a的面向外折棚本体2的一侧,且第一子挂钩13a的第一限位部131与第一子锁件31a配合,使得第一子锁件31a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30内,从而实现第一子挂钩13a与第一子锁件31a的钩挂配合。
第一锁件31还可以包括第二子锁件31b,第二子锁件31b为多个且多个第二子锁件31b分别设在两个侧边部30c上,则每个侧边部30c上可以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子锁件31b;第一挂钩13还可以包括与第二子锁件31b配合的第二子挂钩13b,第二子挂钩13b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一限位部132。
第二子挂钩13b的第一限位部132由第二子锁件31b的底部伸到第二子锁件31b的面向外折棚本体2的一侧,且第二子挂钩13b的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二子锁件31b配合,使得第二子锁件31b配合在第一限位槽130内,从而实现第二子挂钩13a与第一子锁件31a的钩挂配合。
具体地,当第一子挂钩13a与第一子锁件31a钩挂配合时,第一子挂钩13a的第一限位部132可以伸入第一锁孔311内,使得第一子锁件31a的一部分置于第一限位槽130内以与第一限位槽130配合,使得第一子挂钩13a与第一框体11可以对第一子锁件31a分别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一子锁件31a在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第一子挂钩13a发生较大位移导致第一子锁件31a与第一子挂钩13a脱离配合,且第一子挂钩13a的第一支撑部131可以对第一子锁件31a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一子锁件31a在上下方向上易与第一子挂钩13a脱离配合,保证了第一子挂钩13a与第一子锁件31a的配合可靠性,且便于快速完成第一子挂钩13a与第一子锁件31a的钩挂配合。
同样,第二子挂钩13b与第二子锁件31b钩挂配合时,第二子挂钩13b的第一限位部132可以由第二子锁件31b的底部伸到第二子锁件31b的面向外折棚本体2的一侧、且第一限位部132卡设在第二子锁件31b上,使得第二子锁件31b的一部分置于第一限位槽130内以与第一限位槽130配合,保证了第二子挂钩13b与第二子锁件31b的配合可靠性,且便于快速完成第二子挂钩13b与第二子锁件31b的钩挂配合
当第一子挂钩13a与第一子锁件31a需要拆分时,可以将折棚组件8向上提起,第一子锁件31a相对于第一子挂钩13a向上运动使得第一子锁件31a与第一限位槽130脱离配合,此时可以将第一限位部132和第一锁孔311分离,使得第一限位部132和第一子锁件31a拆离,从而快速完成第一子挂钩13a与第一子锁件31a的拆分。
同样,第二子挂钩13b与第二子锁件31b拆分时,将折棚组件8向上提起,使得第二子锁件31b与第一限位槽130脱离配合,以快速完成第二子挂钩13b与第二子锁件31b的拆分。
由此,第一钩挂结构100a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操作简便,实现了第一框体11与外折棚框体3的快速拆装,提升了贯通道100的拆装效率;而且通过将第一锁件31设置为包括结构不同的第一子锁件31a和第二子锁件31b,使得贯通道100结构灵活,且第一子锁件31a与第二子锁件31b的拆装所需空间可以不同,以便于更好地适应贯通道100的拆装。
可选地,在图4、图7-图9的示例中,第一子锁件31a可以包括第一锁段和两个第二锁段,两个第二锁段可以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二锁段均沿上下方向竖直延伸,第一锁段连接在两个第二锁段的上端,使得第一子锁件31a限定出的第一锁孔311可以形成为下方敞开设置的开孔,进一步方便了第一锁件31与第一挂钩13快速配合、拆离,同时第一锁件31结构简单、用材量少,成本低。第二子锁件31b可以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第二子锁件31b的面向折棚框体3的一侧的一部分与折棚框体3间隔设置,以便于第一限位部132卡设在第二子锁件31b上。
当然,第一子锁件31a和第二子锁件31b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形式,而不限于此;例如,第一子锁件31a还可以形成为方形结构,此时第一锁孔311可以形成为四周均封闭的开孔。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限位部132由第一支撑部131起竖直向上延伸时,第一限位部132可以与第一支撑部131互相垂直;当第一限位部132由第一支撑部131起倾斜向上延伸时,则第一限位部132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延伸,此时第一限位部132可以向上、朝向靠近第一支撑部131的方向延伸,或者第一限位部132还可以向上、朝向远离第一支撑部131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限位部132与第一支撑部131之间可以形成锐角或钝角。
其中,第一钩挂结构100a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一钩挂结构100a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可以沿第一框体11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便于保证端墙框1的受力均衡,使得端墙框1使用可靠,同时由于每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的第一挂钩13可以分别与第一框体11共同限定出开口向上的第一限位槽130,使得多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的拆装方向相同,进一步保证了连挂、解挂效率。
可选地,第一挂钩13可以与第一框体11焊接相连,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挂钩13还可以与第一框体11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在图9、图12和图17的示例中,第一限位部132由第一支撑部131起竖直向上延伸,第一限位部132的自由端可以形成为斜楔状,即第一限位部132的自由端的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该端面在自外折棚框体3朝向第一框体11的方向上、由上向下倾斜延伸,进一步便于第一锁件31快速钩挂在第一挂钩13上,提升了连挂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1、图12和图17所示,外折棚框体3上形成有朝向外折棚本体2的方向凹入的避让槽30,避让槽30可以由外折棚框体3的面向第一框体11的一侧的部分表面朝向远离第一框体11的方向凹入,从而提升了外折棚框体3的结构强度,保证了外折棚框体3的使用可靠性。第一锁件31位于避让槽30内,使得贯通道100的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小,具有良好的适用性,便于外折棚框体3与车体端墙101之间的密封,且第一锁件31与外折棚框体3可拆卸相连,此时第一锁件31与外折棚框体3可以分别为互相独立的部件,第一锁件31与外折棚框体3可以分别单独加工,简化了第一锁件31和外折棚框体3的结构,便于第一锁件31和外折棚框体3的加工,同时方便了第一锁件31与外折棚框体3的拆装。
可选地,第一锁件3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例如螺栓、螺钉等固定连接在外折棚框体3上,以保证第一锁件31与外折棚框体3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件31与外折棚框体3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连,而不限于此。
可选地,第一连接件100b为螺纹连接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一连接件100b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进一步地,如图11、图12和17所示,外折棚框体3上形成有朝向外折棚本体2的方向凹入的密封槽32,密封槽32可以由外折棚框体3的面向车体端墙101的一侧的部分表面朝向远离车体端墙101的方向凹入,密封槽32为环形且密封槽32沿外折棚框体3的延伸方向延伸,密封槽32内填充有密封件。当贯通道100用于列车时,密封件可以在通道20的整个周向上密封外折棚框体3与车体端墙101之间的缝隙,实现外折棚框体3与车体端墙101之间的有效密封,避免外界环境中的水流入车厢导致车厢内漏水,同时避免了上述缝隙引起的气流噪音等,从而提升了乘客的舒适性。
例如,在图11、图12和17的示例中,密封槽32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大致为C形,密封槽32的背向外折棚本体2的一侧形成有密封槽口321,在密封槽32的横截面上,密封槽口321的宽度L小于密封槽32的最大宽度Lmax,从而密封槽32可以对密封件起到良好的限位作用,保证密封件可靠地配合与密封槽32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5-图7、图11和图14所示,钩挂组件100e包括第二钩挂结构100c,折棚组件8包括外折棚81,外折棚81包括外折棚本体2和外折棚框体3,外折棚本体2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20,使得乘客可以自相邻两节车厢中的其中一节车厢通过通道20移动至另一节车厢;外折棚框体3设在外折棚本体2的轴端,外折棚框体3可以固定安装在外折棚本体2的沿通道2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
折棚组件8还可以包括内顶折棚4,内顶折棚4的至少部分设在外折棚本体2内的顶部,即内顶折棚4的一部分设在外折棚本体2内的顶部,或者内顶折棚4整体设在外折棚本体2内的顶部,从而提升了折棚组件8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保证用户乘车安全。内顶折棚4的端部与外折棚框体3的上部固定相连,且内顶折棚4的端部与端墙框1通过第二钩挂结构100c钩挂配合,方便了内顶折棚4与端墙框1之间的拆装,提升了贯通道100的拆装效率。
其中,“内顶折棚4的端部”可以指内顶折棚4的沿通道2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外折棚框体3的上部”可以指位于外折棚框体3的中部以上的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当内顶折棚4的端部与端墙框1通过第二钩挂结构100c钩挂配合时,外折棚框体3可以与端墙框1通过第一钩挂结构100a钩挂配合,或者外折棚框体3也可以不与端墙框1钩挂配合。
例如,在图2、图7和图11的示例中,钩挂组件100e还可以包括第一钩挂结构100a,端墙框1包括第一框体11,第一框体11和外折棚框体3均形成为环形且第一框体11与外折棚框体3通过第一钩挂结构100a钩挂配合。端墙框1还可以包括第二框体12,第二框体12位于第一框体11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第二框体12与内顶折棚4通过第二钩挂结构100c钩挂配合。由此,在保证贯通道100快速连挂、解挂的前提下,提升了贯通道100的承载能力,使得贯通道100使用可靠,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可选地,第二框体12与第一框体11无连接,则第二框体12与第一框体11间隔设置且第二框体12与第一框体11之间互相独立,使得第二框体12与第一框体11之间没有直接或间接的连接关系,从而贯通道100连挂、解挂更加灵活,操作方便。
当然,第二框体12与第一框体11还可以直接或间接相连,提升了贯通道100的结构多样性,使得贯通道100设计灵活。
可选地,第二框体12为多个条形件120且多个条形件120沿贯通道100的横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条形件120均与内顶折棚4通过第二钩挂结构100c钩挂配合。由此,在保证贯通道100使用可靠的前提下,简化了第二框体12的结构,节省了第二框体12的用材量,降低成本,同时便于使得第二框体12更好地匹配内顶折棚4,保证内顶折棚4受力均衡。例如,如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内顶折棚4可以沿贯通道100横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自折棚本体2内的一侧延伸至折棚本体2内的另一侧,条形件120可以为两个,两个条形件120可以沿内顶折棚4的延伸方向水平间隔布置,且每个条形件120可以均沿内顶折棚4的延伸方向水平延伸;当贯通道100用户列车时,每个条形件120均安装在车体端墙101上,以实现贯通道100与车厢的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条形件120还可以为三个或三个以上;多个条形件120的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而不限于此。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钩挂结构100c包括第二挂钩14和第二锁件41,第二挂钩14设在第二框体12上且第二挂钩14包括第二支撑部141和第二限位部142,第二支撑部141朝向外折棚框体3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二限位部142由第二支撑部141起向上延伸,第二锁件41设在内顶折棚4上且与第二挂钩14钩挂配合。例如,如图7、图11、图14和图17所示,第二挂钩14可以设在第二框体12的面向内顶折棚4的一侧,第二挂钩14可以大致形成为L形结构,第二限位部142可以由第二支撑部141的远离第二框体12的一端竖直向上延伸或倾斜向上延伸,使得第二挂钩14与第二框体12之间可以共同限定出开关向上的第二限位槽140;第二锁件41可以设在内顶折棚4的面向第二框体12的一侧,使得第二锁件41与第二挂钩14钩挂配合。
如图7和图17所示,第二锁件41上具有第二锁孔411,第二锁孔411可以贯通第二锁件41,第二限位部142由第二锁孔411伸到第二锁件41的面向外折棚本体2的一侧,且第二限位部142与第二锁件41配合,使得第二锁件41配合在第二限位槽140内,从而实现第二挂钩14与第二锁件14的钩挂配合。
具体地,当第二挂钩14与第二锁件41钩挂配合时,第二限位部142可以伸入第二锁孔411内,使得第二锁件41的一部分置于第二限位槽140内以与第二限位槽140配合,使得第二挂钩14与第二框体12可以对第二锁件41分别起到限位作用,避免第二锁件41在通道20的延伸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挂钩14发生较大位移导致第二锁件41与第二挂钩14脱离配合,且第二支撑部141可以对第二锁件41起到支撑作用,避免第二锁件41在上下方向上易与第二挂钩14脱离配合,保证了第二挂钩14与第二锁件41的配合可靠性,且便于快速完成第二挂钩14与第二锁件41的钩挂配合;当第二挂钩14与第二锁件41需要拆分时,可以将内顶折棚4向上提起,第二锁件41相对于第二挂钩14向上运动使得第二锁件41与第二限位槽140脱离配合,此时可以将第二限位部142和第二锁孔411分离,使得第二限位部142和第二锁件41拆离,从而快速完成第二挂钩14与第二锁件41的拆分。
由此,第二钩挂结构100c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且操作简便,实现了第二框体12与内顶折棚4的快速拆装,提升了贯通道100的拆装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限位部142由第二支撑部141起竖直向上延伸时,第二限位部142可以与第二支撑部141互相垂直;当第二限位部142由第二支撑部141起倾斜向上延伸时,则第二限位部142可以相对于竖直方向倾斜延伸,此时第二限位部142可以向上、朝向靠近第二支撑部141的方向延伸,或者第二限位部142还可以向上、朝向远离第二支撑部141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二限位部142与第二支撑部141之间可以形成锐角或钝角。
其中,第二钩挂结构100c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当第二钩挂结构100c为多个时,多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可以沿第一框体11的延伸方向依次布置,便于保证端墙框1的受力均衡,使得端墙框1使用可靠,同时由于每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的第一挂钩13可以分别与第一框体11共同限定出开口向上的第一限位槽130,使得多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的拆装方向相同,进一步保证了连挂、解挂效率。
可选地,第二挂钩14可以与第二框体12焊接相连,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挂钩14还可以与第二框体12一体成型。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锁孔411可以仅由第二锁件41限定出(如图7所示)、也可以由第二锁件41和其他结构部件共同限定出。例如,第二锁件41可以大致形成为板状结构,第二锁孔411可以由第二锁件41和内顶折棚4共同限定出。
进一步地,在图7和图17的示例中,第二限位部142由第二支撑部141起竖直向上延伸,第二限位部142的自由端可以形成为斜楔状,即第二限位部142的自由端的端面相对于水平面倾斜,且该端面在自内顶折棚4朝向第二框体12的方向上、由上向下倾斜延伸,进一步便于第二锁件41快速钩挂在第二挂钩14上,提升了连挂效率。
可选地,第二锁件41可以固定设在内顶折棚4上,例如第二锁件41可以通过螺纹连接件等固定连接在内顶折棚4上,以保证第二锁件41与内顶折棚4之间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件31与内顶折棚4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相连,而不限于此。
在图7的示例中,第二锁件41的结构可以与第一锁件31的结构相同,第二锁件41可以包括第三锁段和两个第四锁段,两个第四锁段可以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每个第四锁段均沿上下方向竖直延伸,第三锁段连接在两个第四锁段的上端,使得第二锁件41限定出的第二锁孔411可以形成为下方敞开设置的开孔,进一步方便了第二锁件41与第二挂钩14快速配合、拆离,同时第二锁件41结构简单、用材量少,成本低。
当然,第二锁件41还可以形成为其他结构形式,而不限于此;例如,第二锁件41还可以形成为方形结构,此时第二锁孔411可以形成为四周均封闭的开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实施例中,如图1、图6、图10和图13所示,连接组件100f包括第二连接件100d,折棚组件8包括外折棚81,外折棚81包括外折棚本体2和外折棚框体3,外折棚本体2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20,使得乘客可以自相邻两节车厢中的其中一节车厢通过通道20移动至另一节车厢;外折棚框体3设在外折棚本体2的轴端,外折棚框体3可以固定安装在外折棚本体2的沿通道2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
折棚组件8还包括内下折棚5,内下折棚5的至少部分设在折棚本体2的下部,即内下折棚5的一部分设在折棚本体2的下部,或者内下折棚5整体设在折棚本体2内的下部,提升了折棚组件8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可靠性,保证用户乘车安全。内下折棚5的端部与外折棚框体3的下部固定相连,且内下折棚5的端部与车体端墙101通过第二连接件100d紧固连接,保证了贯通道100与车体端墙101之间的连接可靠性。
其中,“内下折棚5的端部”可以指内下折棚5的沿通道20的延伸方向的端部;“外折棚本体2内的下部”可以指位于外折棚本体2内、且位于外折棚本体2的中部以下的位置;“外折棚框体3的下部”可以指位于外折棚框体3的中部以下的部分。
例如,在图1、图6、图10和图13的示例中,内下折棚5包括侧折棚部51,侧折棚部51为两个,两个侧折棚部51分别位于外折棚本体2内内的两侧,且两个侧折棚部51可以沿通道20的横向相对设置,每个侧折棚部51的端部均通过第二连接件100d与车体端墙101紧固连接,保证贯通道100的受力较为均衡。可选地,每个侧折棚部51的横截面形状可以大致形成为三角形,该三角形的一条边设在通道20的内壁上,由于三角形的稳定性,使得侧折棚部51结构稳定,进一步保证了外折棚本体2结构稳定。
可选地,第二连接件100d为螺纹连接件,但不限于此。例如,第二连接件100d可以为螺栓、螺钉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7和图18所示,外折棚框体3的上部可以具有第一连接部33,外折棚框体3仅上部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与车体端墙101紧固连接,即外折棚框体3的中部以上的部分与车体端墙101紧固连接、外折棚框体3的中部以下的部分可以与车体端墙101未连接,则第一连接部33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与车体端墙101连接,从而在保证贯通道100与车体端墙101之间连接可靠的前提下,减少了第一连接件100b的数量,进一步简化操作,提升了连挂、解挂效率。其中,第一连接件100b位于外折棚框体3的顶边部30a上方,以便于操作;当贯通道100应用于列车时,第一连接件100b可以不在车厢内,保证了车厢内的美观,避免乘客误操作,保证了行车安全,且操作人员可以在车厢顶部操作,操作方便。其中,第一连接部33的数量以及布置方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具体设置。
可以理解的是,外折棚框体3的下部可以具有第二连接部34,第二连接部34可以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与车体端墙101紧固连接,当然第二连接部34也可以不与车体端墙101相连,则第二连接部34可以形成为备用连接部,操作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第二连接部34是否与车体端墙101相连,提升了贯通道100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外折棚本体2为由棚布和铝框夹制构成的整体结构,外折棚本体2的轴向两端通过相同的方式与相邻侧的车体端墙101连接,也就是说,外折棚本体2的轴向两端分别设有外折棚框体3,贯通道100轴向两侧的车体端墙101分别设有端墙框1,外折棚框体3与对应端墙框1通过第一钩挂结构100a钩挂配合、且外折棚框体3与对应车体端墙101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紧固连接,简化了贯通道100的结构,便于设计,且有效提升了贯通道100与相邻两侧的车体端墙101的连挂、解挂效率,且操作简便,降低了人工成本。
需要说明的是,“夹制”已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赘述。其中,“外折棚本体2为由棚布和铝框夹制构成的整体结构”,可以理解为外折棚本体2为一整体结构,而非是由多个折棚单体相连形成,从而简化了外折棚本体2的拆装工序,保证了外折棚本体2的使用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列车,包括车体和贯通道100,车体包括多节车厢,贯通道100连接在相邻两节车厢之间,且贯通道10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100。其中,列车可以为铁路列车、或轻轨、或地铁,但不限于此。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列车,通过采用上述的贯通道100,实现了列车的快速解编和组装,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方面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轨道和列车,列车沿轨道通行,且列车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第二方面实施例的列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第二方面的列车,结构简单、便于生产,提升了解编效率和组装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轨道交通系统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下面参考图1-图18以一个具体的实施例详细描述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100。值得理解的是,下述描述仅是示例性说明,而不是对实用新型的具体限制。
如图1、图6和图14所示,贯通道100包括端墙框1和折棚组件8,折棚组件8连通相邻两节车厢,折棚组件8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端墙框1通过钩挂组件100e钩挂配合,且折棚组件8适于与车体端墙101通过连接组件100f紧固连接。其中,钩挂组件100e包括第一钩挂组结构100a和第二钩挂结构100c,连接组件100f包括第一连接件100b和第二连接件100d。
折棚组件8包括外折棚81、内顶折棚4和内下折棚5,外折棚81包括外折棚本体2和外折棚框体3,外折棚本体2为由棚布和铝框夹制构成的整体结构,内顶折棚4通过棚布和铝框夹制形成,内下折棚5也通过棚布和铝框夹制形成。
贯通道100连接在相邻两节车厢之间,外折棚本体2形成为筒形且外折棚本体2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20,外折棚本体2的沿通道20的延伸方向的轴向两端均设有端墙框1和外折棚框体3,两个端墙框1和两个外折棚框体3一一对应设置,且两个端墙框1分别安装在相邻侧的车体端墙101上,车体端墙101可以位于车厢的端部,每个外折棚框体3均形成为环形,每个外折棚框体3与对应车体端墙101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紧固连接;内顶折棚4的至少部分设在外折棚本体2内的顶部,内顶折棚4的横向两端(例如,图1中的左右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支架40与外折棚本体2固定相连;内下折棚5的至少部分设在外折棚本体2内的下部,内下折棚5包括两个侧折棚部51,两个侧折棚部51分别位于外折棚本体2内的两侧,且两个侧折棚部51可以沿贯通道100的横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相对设置,每个侧折棚部51分别通过连接支架40与外折棚本体2固定相连,每个侧折棚部51的轴向两端均与外折棚框体3的下部固定相连,且每个侧折棚部51的轴向两端分别与相邻侧的车体端墙101通过第二连接件100d紧固连接。其中,第一连接件100b和第一连接件100b可以均为螺纹连接件例如螺栓、螺钉等,但不限于此。
每个端墙框1均包括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第一框体11为环形且第一框体11与对应外折棚框体3通过第一钩挂结构100a钩挂配合,第二框体12设在第一框体11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且第二框体12与第一框体11之间无连接,则第一框体11和第二框体12分别安装于对应车体端墙101上,第二框体12为两个条形件120且两个条形件120沿通道20的横向(例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条形件120均与内顶折棚4通过第二钩挂结构100c钩挂配合,使得外折棚本体2的轴向两端通过相同的方式与相邻侧的车体端墙101连接。
第一钩挂结构100a为12个,12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沿通道20的周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一钩挂结构100a包括第一挂钩13和第一锁件31,第一挂钩13设在第一框体11上且第一挂钩13与第一框体11焊接相连,第一挂钩13包括第一支撑部131和第一限位部132,第一支撑部131朝向外折棚框体3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一限位部132由第一支撑部131起向上竖直延伸,外折棚框体3上形成有朝向外折棚本体2的方向凹入的避让槽30,避让槽30为环形且避让槽30沿外折棚框体3的延伸方向延伸,第一锁件31可拆卸地设在外折棚框体3上且第一锁件31位于避让槽30内,第一锁件31与第一挂钩13钩挂配合。
其中,外折棚框体3形成为环形且包括顶边部30a、底边部30b和两个侧边部30c,顶边部30a、底边部30b和两个侧边部30c可以围成环形,顶边部30a和底边部30b可以上下间隔设置,两个侧边部30c分别连接在顶边部30a的左右两侧;第一锁件31包括第一子锁件31a和第二子锁件31b,第一子锁件31a设在顶边部30a和底边部30b上,且顶边部30a和底边部30b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一子锁件31a,第二子锁件31b设在两个侧边部30c上,每个侧边部30c上分别设有三个第二子锁件31b,保证外折棚框体3受力均衡。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钩挂结构100a的数量以及分布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而不限于此。
第二钩挂结构100c为两个,两个第二钩挂结构100c沿沿通道20的横向间隔分布,每个第二钩挂结构100c包括第二挂钩14和第二锁件41,第二挂钩14设在第二框体12上且第二挂钩14包括第二支撑部141和第二限位部142,第二支撑部141朝向外折棚框体3的方向水平延伸,第二限位部142由第二支撑部141起向上竖直延伸,第二锁件41设在内顶折棚4的端部且第二锁件41限定出与第二挂钩14钩挂配合的第二锁孔411。
进一步地,外折棚框体3上还形成有朝向外折棚本体2的方向凹入的密封槽32,密封槽31位于避让槽30的内侧,密封槽32为环形且密封槽32沿外折棚框体3的延伸方向延伸,密封槽32内填充有密封件以密封外折棚框体3与车体端墙101之间的缝隙。
其中,外折棚框体3、第一框体11、避让槽30和密封槽32限定出的环形可以与外折棚本体2的横截面所形成的环形相匹配。
具体地,如1、图2和图7所示,外折棚框体3的上部具有三个第一连接部33,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部33位于外折棚框体3的顶部中间位置,另外两个第一连接部33分别位于上述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部33的左右两侧,且关于上述其中一个第一连接部33对称布置;每个第一连接部33分别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与车体端墙101连接,第一连接件100b位于车厢顶部之外,外折棚框体3的下部具有三个第二连接部34,三个第二连接部34可以形成为备用连接部。
进一步地,如图13、图15和图16所示,在外折棚本体2与内下折棚5之间的区域内设有渡板71,渡板71通过两端的耐磨材料搭接在踏板72上,踏板72的一端固定在车体上、另一端搭接在固定车端的L型踏板支撑73的上表面上,两车端的踏板支撑73上连接有渡板连杆74,渡板连杆74由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且渡板连杆74的中心与渡板71连接,渡板71可绕着与渡板连杆73的连接位置运动,是渡板71适应列车运行时的各种状态。
具体地,当贯通道100应用于列车时,贯通道100在装配过程中,可以先将端墙框1固定安装在车体端墙101上,外折棚本体2的顶部具有吊耳6,可以通过吊耳6将外折棚本体抬起,并使外折棚框体3上的第一锁件31与第一框体1上的第一挂钩13对准、内顶折棚4上的第二锁件41与第二框体12上的第二挂钩14对准,使得第一锁件31与第一挂钩13钩挂配合、第二锁件41与第二挂钩14钩挂配合,而后将第一连接部33通过第一连接件100b紧固连接在车体端墙101上。列车解编时,将第一连接件100b松开并拆卸,通过吊耳6提起外折棚本体2,使得第一锁件31与第一挂钩13脱离配合、第二锁件41与第二挂钩14脱离配合,以将外折棚本体2与端墙框1拆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100,结构简单、便于生产,具有良好的整体外观,且装配方便,可实现快速解挂和连挂,实现了列车的快速解编和组装。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横向”、“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还可以是通信;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35)

1.一种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
端墙框,所述端墙框适于安装在车体端墙上;
折棚组件,所述折棚组件连通相邻两节车厢,所述折棚组件的轴端与所述端墙框通过钩挂组件钩挂配合、且适于与车体端墙通过连接组件紧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一钩挂结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连接件,所述折棚组件包括:
外折棚,所述外折棚包括外折棚本体和外折棚框体,所述外折棚本体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所述外折棚框体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端,所述外折棚框体与所述端墙框通过所述第一钩挂结构钩挂配合、且适于与车体端墙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紧固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和所述外折棚框体均为环形,且所述第一框体与所述外折棚框体通过所述第一钩挂结构钩挂配合,所述第一钩挂结构包括:
第一挂钩,所述第一挂钩设在所述第一框体上且包括第一支撑部和第一限位部,所述第一支撑部朝向所述外折棚框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一限位部由所述第一支撑部起向上延伸;
第一锁件,所述第一锁件设在所述外折棚框体上且与所述第一挂钩钩挂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框体包括顶边部、底边部和两个侧边部,所述第一锁件包括:
第一子锁件,所述第一子锁件为多个且分别设在所述顶边部和所述底边部上,所述第一子锁件上具有第一锁孔,所述第一挂钩包括与所述第一子锁件配合的第一子挂钩,所述第一子挂钩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由所述第一锁孔伸到所述第一子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一子锁件配合;
第二子锁件,所述第二子锁件为多个且分别设在两个所述侧边部上,所述第一挂钩包括与所述第二子锁件配合的第二子挂钩,所述第二子挂钩的所述第一限位部由所述第二子锁件的底部伸到所述第二子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子锁件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框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方向凹入的避让槽,所述第一锁件位于所述避让槽内且与所述外折棚框体可拆卸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框体上形成有朝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方向凹入的密封槽,所述密封槽为环形且沿所述外折棚框体的延伸方向延伸,所述密封槽内填充有密封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二钩挂结构,所述折棚组件包括:
外折棚,所述外折棚包括外折棚本体和外折棚框体,所述外折棚本体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所述外折棚框体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端;
内顶折棚,所述内顶折棚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顶部,所述内顶折棚的端部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上部固定相连、且与所述端墙框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一钩挂结构,所述端墙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为环形且与所述外折棚框体通过所述第一钩挂结构钩挂配合,所述端墙框还包括:
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无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为多个条形件且沿所述贯通道的横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条形件均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挂结构包括:
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设在所述第二框体上且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外折棚框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支撑部起向上延伸;
第二锁件,所述第二锁件设在所述内顶折棚上且与所述第二挂钩钩挂配合。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件上具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锁孔伸到所述第二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锁件配合。
14.根据权利要求2、4-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二钩挂结构,所述折棚组件包括:
内顶折棚,所述内顶折棚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顶部,所述内顶折棚的端部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上部固定相连、且与所述端墙框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框包括第一框体,所述第一框体为环形且与所述外折棚框体通过所述第一钩挂结构钩挂配合,所述端墙框还包括:
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无连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为多个条形件且沿所述贯通道的横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条形件均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挂结构包括:
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设在所述第二框体上且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外折棚框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支撑部起向上延伸;
第二锁件,所述第二锁件设在所述内顶折棚上且与所述第二挂钩钩挂配合。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件上具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锁孔伸到所述第二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锁件配合。
2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挂组件包括第二钩挂结构,所述折棚组件包括:
内顶折棚,所述内顶折棚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顶部,所述内顶折棚的端部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上部固定相连、且与所述端墙框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墙框还包括:
第二框体,所述第二框体位于所述第一框体限定出的环形空间内,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与所述第一框体无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框体为多个条形件且沿所述贯通道的横向间隔开分布,每个所述条形件均与所述内顶折棚通过所述第二钩挂结构钩挂配合。
24.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钩挂结构包括:
第二挂钩,所述第二挂钩设在所述第二框体上且包括第二支撑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二支撑部朝向所述外折棚框体的方向水平延伸,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支撑部起向上延伸;
第二锁件,所述第二锁件设在所述内顶折棚上且与所述第二挂钩钩挂配合。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件上具有第二锁孔,所述第二限位部由所述第二锁孔伸到所述第二锁件的面向所述外折棚本体的一侧且与所述第二锁件配合。
2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折棚组件包括:
外折棚,所述外折棚包括外折棚本体和外折棚框体,所述外折棚本体限定出连通相邻两节车厢的通道,所述外折棚框体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端;
内下折棚,所述内下折棚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下部,所述内下折棚的端部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下部固定相连、且与车体端墙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紧固连接。
27.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下折棚包括:
侧折棚部,所述侧折棚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折棚部的端部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车体端墙紧固连接。
28.根据权利要求26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
29.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第二连接件,所述折棚组件包括:
内下折棚,所述内下折棚的至少部分设在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下部,所述内下折棚的端部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下部固定相连、且与车体端墙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紧固连接。
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下折棚包括:
侧折棚部,所述侧折棚部为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外折棚本体内的两侧,每个所述侧折棚部的端部均通过所述第二连接件与车体端墙紧固连接。
31.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
3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框体仅上部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与车体端墙紧固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件位于所述外折棚框体的顶边部上方。
3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折棚本体为由棚布和铝框夹制构成的整体结构,所述外折棚本体的轴向两端通过相同的方式与相邻侧的车体端墙连接。
34.一种列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和根据权利要求1-33中任一项所述的用于列车的贯通道,所述车体包括多节车厢,所述贯通道连接在相邻两节所述车厢之间。
35.一种轨道交通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轨道和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列车,所述列车沿所述轨道通行。
CN201920570850.3U 2019-04-22 2019-04-22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Active CN21039114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0850.3U CN210391140U (zh) 2019-04-22 2019-04-22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PCT/CN2020/086137 WO2020216251A1 (zh) 2019-04-22 2020-04-22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0850.3U CN210391140U (zh) 2019-04-22 2019-04-22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91140U true CN210391140U (zh) 2020-04-24

Family

ID=703443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0850.3U Active CN210391140U (zh) 2019-04-22 2019-04-22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91140U (zh)
WO (1) WO2020216251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895A (zh) * 2020-11-26 2021-03-1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的贯通道及轨道列车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629034B1 (fr) * 1988-03-25 1990-04-20 Caoutchouc Manuf Plastique Membrane deformable pour tunnel d'intercirculation entre vehicules successifs ferroviaires ou routiers
DE502007001734D1 (de) * 2007-06-14 2009-11-26 Huebner Gmbh Zwei gelenkig miteinander gekuppelte Fahrzeuge mit einem Übergang mit mindestens einem Balg sowie einer Kupplungsvorrichtung, umfassend zwei Kuppelelemente
IT1390797B1 (it) * 2008-07-31 2011-10-19 Pei Protezioni Elaborazioni Dispositivo di collegamento tra il soffietto ed il telaio di veicoli articolati.
ITUB20159591A1 (it) * 2015-12-22 2017-06-22 P E I Protezioni Elaborazioni Ind S R L Dispositivo e metodo di protezione per veicoli articolati.
CN110936968B (zh) * 2018-09-25 2021-03-26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车辆的护板组件及具有其的贯通道和轨道车辆
CN109383546A (zh) * 2018-12-14 2019-02-26 青岛亚荣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车厢之间外风挡连接快速解锁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477895A (zh) * 2020-11-26 2021-03-1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的贯通道及轨道列车
CN112477895B (zh) * 2020-11-26 2022-03-22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轨道列车的贯通道及轨道列车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216251A1 (zh) 2020-10-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027586B (zh) 一种车体底架边梁结构及具有其的车体
CN109094591B (zh) 一种贯通道车体框锁闭机构
CN210391140U (zh) 用于列车的贯通道和具有其的列车和轨道交通系统
CN208530566U (zh) 一种车辆的贯通道以及车辆
WO2015043267A1 (zh) 铁路货车防脱风缸吊座及铁路货车
CN205632664U (zh) 一种重型汽车牵引横梁装置总成
CN210822259U (zh) 一种轨道车体及其活动顶盖
CN202764981U (zh) 一种机车车体
CN112249053A (zh) 一种轨道车辆内装车顶骨架结构
CN212289855U (zh) 一种多功能铁路牵引车用可伸缩牵引机构
CN203110848U (zh) 一种乘用车后拖钩结构
CN110395281A (zh) 一种车辆的贯通道以及车辆
CN205652960U (zh) 一种插接式电梯井道
CN209683877U (zh) 电动客车玻璃零件组装设备
WO2019206087A1 (zh) 一种车辆的贯通道以及车辆
CN208915169U (zh) 一种贯通道车体框锁闭机构
CN115556793B (zh) 车下设备吊挂结构及轨道车辆
CN213264288U (zh) 一种多种驱动方式运行的车门台车及系统
CN220164031U (zh)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CN114590284B (zh) 一种转向架裙板结构
CN201124871Y (zh) 局部可拆卸汽车驾驶室
CN215479045U (zh) 一种装配式电梯井道
CN213056819U (zh) 一种大巴车用易维护式安全扶手
CN214164815U (zh) 一种顶升系统及渣土车
CN209667088U (zh) 风挡组件、车辆贯通道和轨道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