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164031U -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 Google Patents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0164031U
CN220164031U CN202321434612.2U CN202321434612U CN220164031U CN 220164031 U CN220164031 U CN 220164031U CN 202321434612 U CN202321434612 U CN 202321434612U CN 220164031 U CN220164031 U CN 2201640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ame
saddle
vehicle
plate
tra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434612.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庆利
胡俊
王若婷
秦宬
赵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434612.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01640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01640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01640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车架包括两根平行且间隔排布的车梁,接挂结构设于车架的尾端,接挂结构包括尾板和鞍座,尾板固定于两根车梁之间并位于车架的尾端,鞍座位于尾板远离车架尾端的一侧,鞍座与尾板沿车梁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鞍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车架,尾板沿竖直方向位于鞍座的下方以限定鞍座相对于车架的滑动范围。本申请接挂结构能够对鞍座进行限位,以提高外部车挂挂接于接挂结构时的效率和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牵引车。

Description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具有该接挂结构的牵引车。
背景技术
一般通过牵引车和挂车共同配合以运输大型物品或运输大批量的货物,例如在汽车制造业仓库向装配线的运输或机场的行李运输。其中,牵引车用于为挂车移动提供牵引力,挂车用于承载货物。牵引车通常搭载有接挂结构,并通过接挂结构实现挂车挂接于牵引车上的效果。
为了便于挂车的外部车挂挂接于接挂结构的鞍座上,通常设置鞍座相对于车架可滑动。而现有接挂结构无法对鞍座相对于车架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定,无法保证挂车挂接于接挂结构时的效率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能够对鞍座的滑动范围进行限位,以提高外部车挂挂接于接挂结构时的效率和效果。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该接挂结构的牵引车。具体包括如下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车架包括两根平行且间隔排布的车梁,接挂结构包括尾板和鞍座,尾板固定于两根车梁之间并位于车架的尾端,鞍座位于尾板远离车架尾端的一侧,鞍座与尾板沿车梁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鞍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车架,尾板沿竖直方向位于鞍座的下方以限定鞍座相对于车架的滑动范围。
本申请过设置接挂结构,使得牵引车能够实现与挂车的接挂功能,并在牵引车和挂车完成挂接动作后,保证牵引车和挂车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使得牵引车能够为挂车提供牵引力。通过设置接挂结构位于车架的尾端,以在保证牵引车正常行驶功能的同时,能够便于挂车与牵引车实现挂接并为挂车提供牵引力。通过设置鞍座,以在挂车的外部车挂挂接于牵引车上时能够实现挂车与牵引车之间的锁定效果,或者在牵引车与挂车之间需要分离时,能够可以解锁挂车的外部车挂与牵引车之间的挂接。通过设置鞍座滑动连接于车架,使得鞍座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外部车挂,以提高挂车的外部车挂挂接于接挂结构上的便捷性和效率,并提高接挂结构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
本申请接挂结构通过在两根车梁之间设置尾板,能够提高两根车梁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两个车梁在承载固设于车架上的各功能结构件时发生形变而降低车架的工作性能。同时,通过在两根车梁之间设置尾板,能够限定两根车梁沿垂直于车梁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移,以进一步保证两根车梁和车架的工作性能。通过设置尾板沿竖直方向位于鞍座的下方,并设置鞍座与尾板沿车梁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使得尾板能够对鞍座相对于车架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定,以保证鞍座的正常使用效果,也即能够保证挂车挂接于接挂结构上的效率和效果。
一种实施例,接挂结构包括两个转接板,两个转接板分别固定于两根车梁相对的表面,每个转接板还具有朝向另一转接板延伸的连接部,尾板经两个转接部可拆卸的固定于车梁。
一种实施例,转接板与车梁可拆卸连接。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个转接板,能够实现尾板与两根车梁之间的固定连接,便于尾板的安装。通过设置尾板、转接板以及车梁相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尾板、转接板以及车梁相互之间的装配。同时,通过设置尾板、转接板以及车梁相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当尾板、转接板或者车梁中任意一者失效或者不满足工作要求时,能够及时更换以保证接挂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强度,进而提高本申请接挂结构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同时提高接挂结构的使用效果。
一种实施例,转接板与车梁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且转接板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和车梁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相对于紧固件滑动以调整尾板相对于车架的高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紧固件固定连接转接板和车梁,能够实现转接板和车梁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能够提高转接板和车梁之间的装配效果和装配稳定性。通过在转接板上设有第一连接孔、以及车梁设有第二连接孔,并设置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紧固件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以实现转接板和车梁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可以相对于紧固件滑动,能够调整尾板相对于车架的高度,以调整尾板对鞍座相对于车架的滑动范围,即能够调整尾板对鞍座沿车架长度方向的滑动距离。同时,通过设置紧固件调整尾板相对于车架的高度,能够使得尾板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要求的鞍座,以提高尾板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进而提高本申请接挂结构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性。
一种实施例,转接板与车梁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且转接板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第一连接孔可相对于紧固件滑动以调整尾板相对于车架的高度。
一种实施例,转接板与车梁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且车梁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孔,第二连接孔可相对于紧固件滑动以调整尾板相对于车架的高度。
一种实施例,转接板包括贴合于车梁表面的固定部,固定部与连接部之间设有加强筋以提升转接板的刚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筋,能够提高转接板的刚强度,即能够提高转接板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转接板的使用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一种实施例,接挂结构还包括两个导轨,每个导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一个车梁的顶部,两个导轨用于引导外部车挂朝向鞍座滑动以实现挂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每个车梁的顶部设置导轨,能够引导挂车的外部车挂朝向鞍座滑动,以便于挂车的外部车挂能够挂接于鞍座内,实现挂车和牵引车之间的固定连接。同时,通过设置导轨引导外部车挂朝向鞍座滑动,能够对车梁的顶面形成保护,避免对车梁的顶面造成磨损导致车梁可能发生形变,从而降低车梁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导轨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固定板贴合并固定于车梁背离转接板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能够将导轨固定于车梁的顶部。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固定板与车梁的侧壁形成固定连接,以保证车梁顶部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避免在车梁顶部开设连接孔等结构件而降低车梁的承载能力。
一种实施例,导轨包括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转接板位于车梁的同侧,第二固定板还包括朝远离第一固定板方向延伸的弯折部,弯折部与转接板的固定部、以及尾板层叠并相互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板,能够进一步提高导轨固定于车梁顶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弯折部与转接板的固定部、以及尾板层叠并相互固定,以在保证导轨、转接板、以及尾板相互之间的固定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节约导轨、转接板、以及尾板相互之间的装配空间,实现接挂结构的简洁化设计。
一种实施例,沿两根车梁的排布方向,导轨的宽度尺寸介于150mm~200mm之间。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导轨的宽度尺寸介于150mm~200mm之间,能够增大导轨的抗冲击面积,以提高导轨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提高导轨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种实施例,尾板包括延伸部,延伸部自车架的尾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延伸部上设有用于安装尾灯的安装孔。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安装孔,能够安装尾灯。通过将安装孔开设尾板的延伸部上,以能够将尾灯固定于接挂结构上,丰富接挂结构可以实现的功能。同时,通过将尾灯固定于接挂结构上,能够提高接挂结构的功能结构的利用率,简化专门设置安装尾灯的结构件,进一步简化接挂结构的结构。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牵引车,包括车架、和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挂结构,接挂结构固定于车架上。
本申请牵引车通过设置车架,能够对接挂结构以及牵引车其他功能结构件形成支撑和固定的效果,以保证接挂结构和牵引车其他功能结构件能够正常实现各自的功能。
本申请牵引车因为使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挂结构,因此,本申请牵引车具备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挂结构所具备的所有可能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牵引车的工作场景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牵引车在A位置处一侧视角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牵引车的车架和接挂结构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牵引车的接挂结构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接挂结构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接挂结构另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接挂结构中两个转接板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接挂结构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接挂结构另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接挂结构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申请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本申请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为了更好、更清楚地说明及理解本申请,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地连接,或者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所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本申请中使用的术语“包括”、“可以包括”、“包含”、或“可以包含”表示公开的相应功能、操作、元件等的存在,并不限制其他的一个或多个更多功能、操作、元件等。此外,术语“包括”或“包含”表示存在说明书中公开的相应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而并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目、步骤、操作、元素、部件或其组合,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请一并参阅图1和图2,图1为本申请牵引车100的工作场景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牵引车100在A位置处一侧视角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牵引车100用于为挂车200提供牵引力,以带动挂车200行驶,挂车200能够用于承载大型物品或者用于收容大批量的货物,且通过牵引车100和挂车200之间的配合,能够实现大型物品或者大批量的货物的运输功能。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牵引车100与挂车200共同配合,能够但不限定用于汽车制造业仓库向装配线的运输,或者或机场的行李运输。
具体的,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牵引车100包括车架101和接挂结构10,接挂结构10设置于车架101一端。
其中,车架101用于对接挂结构10以及牵引车100其他功能结构件形成支撑和固定的效果,以保证接挂结构10和牵引车100其他功能结构件能够正常实现各自的功能。也即,车架101起到支撑连接牵引车100各零部件的作用,并承受来自车内外的各种载荷。
例如,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牵引车100还可以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驾驶室或其他功能结构件,以用于实现牵引车100不同的功能,进而保证牵引车100能够工作。
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驾驶室或其他功能结构件均固设于车架101上,以通过车架101实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进而保证发动机等功能结构的正常工作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接挂结构10用于与挂车200的外部车挂201固定连接,以实现挂车200挂接于牵引车100的效果。
换言之,通过接挂结构10,使得牵引车100能够实现与挂车200的接挂功能,并在牵引车100和挂车200完成挂接动作后,保证牵引车100和挂车200之间的固定连接,进而使得牵引车100能够为挂车200提供牵引力。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对牵引车100和挂车200一种可能的实施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但不限定牵引车100和挂车200的实际结构为此。也即,牵引车100和挂车200的实际结构形状和实际结构尺寸均可以依据实际设计需求而调整,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同时,在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仅对接挂结构10在牵引车100中的布设位置、外部车挂201在挂车200中的布设位置的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为例进行示例性介绍,但不限定接挂结构10和外部车挂201各自的布设位置仅限于此。换言之,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接挂结构10和外部车挂201各自的实际布设位置可以依据牵引车100或者挂车200的应用场景或用途等不同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请一并参阅图3和图4,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牵引车100的车架101和接挂结构10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实施例中本申请牵引车100的接挂结构10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和图4所示,车架101包括两根车梁1011,两根车梁1011平行且间隔排布。
具体的,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两根车梁1011均沿第一方向001延伸,且两根车梁1011沿第二方向002相互间隔。其中,第一方向001可以为牵引车100的长度方向,第二方向002垂直于第一方向001。
车梁1011具有沿自身长度方向相对的前端1011a和尾端1011b,尾端1011b相较于前端1011a更远离牵引车100的驾驶室(图中为示出)。
接挂结构10固设于车架101的尾端1011b。也即,接挂结构10与两根车梁1011固定连接,且接挂结构10位于两根车梁1011的尾端1011b。通过设置接挂结构10位于车架101的尾端,以在保证牵引车100正常行驶功能的同时,能够便于挂车200与牵引车100实现挂接并为挂车200提供牵引力,以带动挂车200行驶。
请一并参阅图4~图6,图5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接挂结构10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4所示实施例接挂结构10另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如图4~图6所示,接挂结构10包括尾板11和鞍座12。尾板11固定于车架101的尾端,尾板11连接于两个车架101之间。在一种实施例中,接挂结构10还可以包括两个转接板13,尾板11可通过两个转接板13固定于两根车梁1011之间。
鞍座12位于尾板11远离车架101尾端的一侧,鞍座12与尾板11沿车梁1011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鞍座12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车架101,尾板11沿竖直方向位于鞍座12的下方以限定鞍座12相对于车架101的滑动范围。
通过设置鞍座12,以在挂车200的外部车挂201挂接于牵引车100上时能够实现挂车200与牵引车100之间的锁定效果,或者在牵引车100与挂车200之间需要分离时,能够可以解锁挂车200的外部车挂201与牵引车100之间的挂接。
通过设置鞍座12滑动连接于车架101,使得鞍座12能够满足不同高度的外部车挂201,以提高挂车200的外部车挂201挂接于接挂结构10上的便捷性和效率,并提高接挂结构10的适用性和适用范围。
具体的,如图6所示,转接板13包括连接部131和固定部132,连接部131和固定部132形成夹角,即连接部131和固定部132沿第一方向001的截面形状呈“L”型或类似于“L”型的形状。
每个转接板13的连接部131朝向另一转接板13延伸,也即两个转接板13的连接部131沿第二方向002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每个转接板13的固定部132沿竖直方向延伸,且每个固定部132与一个车梁1011朝向另一个车梁1011的表面贴合。其中,在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两个转接板13的固定部132沿竖直方向朝向同一方向延伸。
两个连接部131分别与尾板11沿第二方向002的相对两侧固定,以使得两个转接板13,两个固定部132分别与贴合于两根车梁1011相对的两个表面,进而使得两个转接板13分别固定于两根车梁1011相对的表面,且使得尾板11经两个连接部131固定于两根车梁1011之间。
换言之,如图6所示,两根车梁1011包括第一车梁10111和第二车梁10112,两个转接板13包括第一转接板13a和第二转接板13b。
其中,第一转接板13a与第一车梁10111对应设置,第二转接板13b与第二车梁10112对应设置。
尾板11沿第二方向002位于两根车梁1011之间。通过在两根车梁1011之间设置尾板11,能够限定两根车梁1011沿垂直于车梁1011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移,以进一步保证两根车梁1011和车架101的工作性能。
如图6所示,第一转接板13a沿第二方向002位于第一车梁10111与尾板11之间,且第一转接板13a的连接部131a与尾板1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一转接板13a的固定部132a贴合并固定于第一车梁10111朝向第二车梁10112的表面,进而能够形成尾板11与第一车梁10111固定连接的效果。
第二转接板13b沿第二方向002位于第二车梁10112与尾板11之间,且第二转接板13b的连接部131b与尾板11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第二转接板13b的固定部132b贴合并固定于第二车梁10112朝向第一车梁10111的表面,进而能够形成尾板11与第二车梁10112固定连接的效果。
通过两个转接板13的配合,能够将尾板11固定于两根车梁1011之间,以形成尾板11桥接于两根车梁1011之间的效果。通过在两根车梁1011之间设置尾板11,能够提高两根车梁1011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两个车梁1011在承载固设于车架101上的各功能结构件时发生形变而降低车架101的工作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所述“第一转接板13a”和“第二转接板13b”,仅对两个转接板13的位置进行区分,并不表示两个转接板13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制备材质以及结构功能和各自具备的有益效果等存在区别。也即,第一转接板13a和第二转接板13b各自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制备材质以及结构功能和具备的有益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同理,在本文中所述“第一车梁10111”和“第二车梁10112”,仅对两个车梁10111的位置进行区分,并不表示两个车梁10111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制备材质以及结构功能和各自具备的有益效果等存在区别。也即,第一车梁10111和第二车梁10112各自的结构形状、结构尺寸、制备材质以及结构功能和具备的有益效果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一种实施例,请参阅图7,图7为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接挂结构10中两个转接板13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每个转接板13固定部132与连接部131之间设有加强筋133,加强筋133用于提升转接板13的刚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加强筋133,能够提高转接板13的刚强度,即能够提高转接板13的结构强度,进而提高转接板13的使用稳定性和工作性能。
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对应于同一个转接板13设置的加强筋13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加强筋133沿第一方向001相互间隔排布,以进一步提高转接板13的结构强度和结构刚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图7所示的实施例中,仅以加强筋133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为例进行示例性的说明,但不限定加强筋133的排布数量、结构位置、以及结构尺寸、结构形状等仅限于此。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每个转接板13上设置的加强筋133的排布数量、结构位置、以及结构尺寸以及结构形状等均可以以依据实际设计需求而调整,本申请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一种实施例,尾板11与转接板13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一种实施例,转接板13与车梁101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尾板11、转接板13以及车梁1011相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尾板11、转接板13以及车梁1011相互之间的装配。
同时,通过设置尾板11、转接板13以及车梁1011相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当尾板11、转接板13以及车梁1011中任意一者失效或者不满足工作要求时,能够及时更换以保证接挂结构10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强度,进而提高本申请接挂结构10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同时提高接挂结构10的使用效果。
其中,尾板11与转接板13、或转接板13与车梁1011可以但不限定采用螺钉、铆钉等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6。如图6所示,转接板13与车梁1011通过紧固件(图中未示出)可拆卸连接。其中,转接板13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134,车梁1011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孔(图中未示出)。
具体的,紧固件可以穿过第一连接孔134并固定于第二连接孔中,以固定转接板13与其对应的车梁1011。且第一连接孔134可相对于紧固件滑动以调整尾板11相对于车架101的高度。
通过设置紧固件固定连接转接板13和车梁1011,能够实现转接板13和车梁1011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同时能够提高转接板13和车梁1011之间的装配效果和装配稳定性。
通过在转接板13上设有第一连接孔134、以及车梁1011设有第二连接孔,并设置第一连接孔134和第二连接孔均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紧固件能够穿过第一连接孔134并固定于第二连接孔,以实现转接板13和车梁1011之间的固定连接。
一种实施例,紧固件还可以穿过第二连接孔并固定于第一连接孔134中,且第二连接孔可相对于紧固件滑动以调整尾板11相对于车架101的高度。
一种实施例,紧固件还可以同时穿过第一连接孔134和第二连接孔,且第一连接孔134和第二连接孔可同时相对于紧固件滑动以调整尾板11相对于车架101的高度。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孔134或第二连接孔可以相对于紧固件滑动,能够调整尾板11相对于车架101的高度,以调整尾板11对鞍座12相对于车架101的滑动范围,即能够调整尾板11对鞍座12沿车架101长度方向的滑动距离。
同时,通过设置紧固件调整尾板11相对于车架101的高度,能够使得尾板11能够适用于不同高度要求的鞍座12,以提高尾板11的适用性和使用范围,进而提高本申请接挂结构10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性。
一种实施例,请继续参阅图6。如图6所示,尾板11包括延伸部111,延伸部111自车架101的尾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延伸部111上设有用于安装尾灯(图中未示出)的安装孔112。
通过设置安装孔112,能够安装尾灯。通过将安装孔112开设尾板11的延伸部111上,以能够将尾灯固定于接挂结构10上,丰富接挂结构10可以实现的功能。同时,通过将尾灯固定于接挂结构10上,能够提高接挂结构10的功能结构的利用率,简化专门设置安装尾灯的结构件,进一步简化接挂结构10的结构。
一种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8和图9,图8为图4所示实施例中接挂结构10一侧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所示实施例接挂结构10另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在图8和图9所示的接挂结构10中,为了便于描述和展示对应的结构,隐去了接挂结构10中的部分功能结构,例如鞍座12。
如图8和图9所示,接挂结构10还包括两个导轨14,每个导轨14沿竖直方向固定于一个车梁1011的顶部,两个导轨14用于引导外部车挂201朝向鞍座12滑动以实现挂接。
通过在每个车梁1011的顶部设置导轨14,能够引导挂车200的外部车挂201朝向鞍座12滑动,以便于挂车200的外部车挂201能够挂接于鞍座12内,实现挂车200和牵引车100之间的固定连接。
同时,通过设置导轨14引导外部车挂201朝向鞍座12滑动,能够对车梁1011的顶面形成保护,避免对车梁1011的顶面磨损导致车梁1011可能发生形变,从而降低车梁1011的使用寿命和工作稳定性。
一种实施例,如图8所示。沿两根车梁1011的排布方向,导轨14具有宽度尺寸W。其中,导轨14的宽度尺寸W介于150mm~200mm之间。通过设置导轨14的宽度尺寸W介于150mm~200mm之间,能够增大导轨14的抗冲击面积,以提高导轨14的抗冲击能力,进而提高导轨14的工作性能和使用寿命。
一种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图10为图8所示实施例中接挂结构10一侧视角的分解结构示意图。为了清楚地示意且便于描述,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隐去了接挂结构10中的鞍座12以及车架101等结构。
如图9和图10所示,导轨14包括第一固定板141,第一固定板141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一固定板141贴合并固定于车梁1011背离转接板13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41,能够将导轨14固定于车梁1011。通过设置第一固定板141沿竖直方向延伸,使得第一固定板141与车梁1011的侧壁形成固定连接,以保证车梁1011顶部的结构强度和结构稳定性,避免在车梁1011顶部开设连接孔等结构件而降低车梁1011的承载能力。
一种实施例,请一并参阅图9和图10。如图9和图10所示,导轨14包括第二固定板142,第二固定板142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转接板13位于车梁1011的同侧,第二固定板142还包括朝远离第一固定板141方向延伸的弯折部142a,弯折部142a与转接板13的固定部132、以及尾板11层叠并相互固定。
具体的,在图10所示的实施例中,沿竖直方向,转接板13的固定部132层叠于弯折部142a与尾板11之间,且三者相互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第二固定板142,能够进一步提高导轨14固定于车梁1011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弯折部142a与转接板13的固定部132、以及尾板11层叠并相互固定,以在保证导轨14、转接板13、以及尾板11相互之间的固定连接稳定性的同时,节约导轨14、转接板13、以及尾板11相互之间的装配空间,实现接挂结构10的简洁化设计。
现有接挂结构无法对鞍座相对于车架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定,无法保证挂车挂接于接挂结构时的效率和效果。
本申请接挂结构10通过在两根车梁1011之间设置尾板11,能够提高两根车梁1011之间的结构强度,避免两个车梁1011在承载固设于车架101上的各功能结构件时发生形变而降低车架101的工作性能。
同时,通过在两根车梁1011之间设置尾板11,能够限定两根车梁1011沿垂直于车梁1011延伸方向的方向上的位移,以进一步保证两根车梁1011和车架101的工作性能。
通过设置尾板11沿竖直方向位于鞍座12的下方,并设置鞍座12与尾板11沿车梁1011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使得尾板11能够对鞍座12相对于车架101的滑动范围进行限定,以保证鞍座12的正常使用效果,也即能够保证挂车200挂接于接挂结构10上的效率和效果。
通过设置本申请接挂结构10中各功能结构件相互之间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功能结构件相互之间的装配。同时,通过设置功能结构件相互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当各功能结构件中任意一者失效或者不满足工作要求时,能够及时更换以保证接挂结构10的工作性能和工作强度,进而提高本申请接挂结构10的工作性能和工作稳定性,同时提高接挂结构10的使用效果。
进一步的,本申请牵引车100因为使用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挂结构10,因此,本申请牵引车100具备了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接挂结构10所具备的所有可能的有益效果。
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申请的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方式”、“一些实施方式”、“示意性实施方式”、“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所述实施方式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方式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应当理解的是,本申请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申请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申请所涵盖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包括两根平行且间隔排布的车梁,所述接挂结构包括尾板和鞍座,所述尾板固定于两根所述车梁之间并位于所述车架的尾端,所述鞍座位于所述尾板远离所述车架尾端的一侧,所述鞍座与所述尾板沿所述车梁的长度方向至少部分重叠,所述鞍座沿竖直方向滑动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尾板沿竖直方向位于所述鞍座的下方以限定所述鞍座相对于所述车架的滑动范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挂结构包括两个转接板,所述两个转接板分别固定于两根所述车梁相对的表面,每个所述转接板还具有朝向另一所述转接板延伸的连接部,所述尾板经两个所述连接部可拆卸的固定于所述车梁,和/或,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梁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与所述车梁通过紧固件可拆卸连接,且所述转接板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车梁设有沿竖直方向延伸的第二连接孔;
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孔可相对于所述紧固件滑动以调整所述尾板相对于所述车架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板包括贴合于所述车梁表面的固定部,所述固定部与所述连接部之间设有加强筋以提升所述转接板的刚强度。
5.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挂结构还包括两个导轨,每个所述导轨沿竖直方向固定于一个所述车梁的顶部,两个所述导轨用于引导外部车挂朝向所述鞍座滑动以实现挂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一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固定板贴合并固定于所述车梁背离所述转接板的表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包括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沿竖直方向延伸并与所述转接板位于所述车梁的同侧,所述第二固定板还包括朝远离所述第一固定板方向延伸的弯折部,所述弯折部与所述转接板的固定部、以及所述尾板层叠并相互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沿两根所述车梁的排布方向,所述导轨的宽度尺寸介于150mm~200mm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板包括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自所述车架的尾端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所述延伸部上设有用于安装尾灯的安装孔。
10.一种牵引车,其特征在于,包括车架、和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接挂结构,所述接挂结构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CN202321434612.2U 2023-06-06 2023-06-06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Active CN2201640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4612.2U CN220164031U (zh) 2023-06-06 2023-06-06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434612.2U CN220164031U (zh) 2023-06-06 2023-06-06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0164031U true CN220164031U (zh) 2023-12-12

Family

ID=890637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434612.2U Active CN220164031U (zh) 2023-06-06 2023-06-06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01640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530419U (zh) 一种自卸汽车车架总成
CN101588955B (zh) 特别用于重型车辆的底盘车架
CN110712682B (zh) 一种车架结构
CN205801243U (zh) 一种重型卡车及其车架
CN220164031U (zh) 牵引车车架上的接挂结构及牵引车
CN101992803B (zh) 分段式主梁及具有该主梁的半挂车底架
CN215205063U (zh) 货车车架和具有其的载货车辆
RU128173U1 (ru) Прицеп к легковому автомобилю
CN214524060U (zh) 一种挂车及挂车车架结构
CN212290036U (zh) 一种半挂车车架加强结构
CN214165147U (zh) 一种载货汽车的货箱结构
CN211893404U (zh) 挂车车架及具有该车架的挂车
CN109515520B (zh) 一种新能源物流车、车厢、底架及其组装方法
CN113799827A (zh) 一种凹底平车加固装置
RU184603U1 (ru) Прицеп легкового автомобиля
CN105151132A (zh) 底板结构及厢体
CN216636649U (zh) 半挂车厢体横梁用加强结构
CN204605965U (zh) 一种可拆卸式车厢及车辆
CN215706643U (zh) 汽车副车架
CN214396667U (zh) 一种自卸半挂车侧防护
CN218085776U (zh) 半挂车
CN215622319U (zh) 车箱悬置安装组件和车辆
CN214729218U (zh) 一种随车吊半挂车
CN111547352B (zh) 托盘辅助装置
CN214423020U (zh) 一种轨道梁接头、轨道梁、接头组件以及轨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