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4065U -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 Google Patents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4065U
CN210364065U CN201920823768.7U CN201920823768U CN210364065U CN 210364065 U CN210364065 U CN 210364065U CN 201920823768 U CN201920823768 U CN 201920823768U CN 210364065 U CN210364065 U CN 210364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inforcing plate
post
column
side wall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376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覃鹏飞
卢堃林
朱灯宏
郭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AIC GM Wuling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376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406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4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406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atic Cycles, And Cycl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包括C柱外加强板、C柱内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所述D柱加强板设于D柱本体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贴合固定于后侧围内板的外表面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与后悬减震器的位置对应,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向后倾斜向上延伸至后三角窗框的后部的位置处,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后三角窗框的后部和所述D柱加强板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上,所述C柱内加强板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位置内外对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C柱外加强板可对D柱加强板形成最佳支撑,传力路径更优,重量轻。

Description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强组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背景技术
汽车后侧围的不同部位分别设置有加强零件,传统结构中,如图1-2中所示,C柱本体上设有C柱外加强板,该C柱外加强板由后减震器连接到C柱,D 柱本体也设有D柱加强板连接到上边梁区域,由于C柱本体与后悬减震器的错位,C柱外加强板尺寸大重量重,大溜背车型的尾门开口尺寸大,传统结构无法满足尾门扭转要求。
汽车后侧围上还有设有座椅锁扣安装结构,是座椅的重要固定点,其结构强度决定了行李箱冲击、安全带拉力试验的通过性。如图3-5中所示,传统结构中锁扣安装板采用封闭一体式,存在如下问题:成型困难,需要用深冲拉延的贵材料来解决零件成型问题,成本较高,而且深拉延材料普遍偏软导致座椅锁扣安装结构刚度弱,试验失效风险高;焊接面起皱,影响焊点强度;锁扣安装板没有与相关车身骨架零件连接,强度弱,需要在背部加很大很厚的锁扣加强板来提高安装结构强度;在座椅锁体与后侧围内板的距离很远时,一体拉延成型的锁扣安装板加高困难,导致只能加高座椅锁扣本体来连接座椅锁体,导致锁扣具有很长的悬臂结构,在行李箱冲击、安全带拉力试验中载荷很容易造成车身开裂失效风险。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C柱外加强板可对D柱加强板形成最佳支撑,传力路径更优,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包括C柱外加强板、 C柱内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所述D柱加强板设于D柱本体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贴合固定于后侧围内板的外表面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与后悬减震器的位置对应,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向后倾斜向上延伸至后三角窗框的后部的位置处,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后三角窗框的后部和所述D柱加强板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上,所述C柱内加强板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位置内外对应。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还可以是:
所述D柱本体与所述C柱加强板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卷收器支架,所述卷收器支架的前端与所述C柱内板加强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卷收器支架的后端与所述D柱本体的中部固定连接。
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与所述后轮罩之间设有从前至后从下向上倾斜设置的D柱连接板,所述D柱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后轮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D柱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固定连接。
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后侧边缘位于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的前端。
所述D柱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I”字型,所述D柱加强板从C柱本体的前端向后延伸至所述D柱本体的后端。
所述C柱内加强板从上至下延伸设置并依次分别与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后轮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上端设于所述后三角窗框的下方,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下端设于所述后轮罩的内表面的下侧边缘处并与两个后地板撑板固定连接。
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宽度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上设有锁扣安装板,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外表面上设有锁扣加强板,所述锁扣加强板与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位置内外对应设置,所述锁扣安装板的后端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固定连接,座椅锁扣本体固定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板的内表面上。
所述锁扣安装板的纵向截面为的“几”字形,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中部朝向内侧凸起,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上下两侧的翻边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中部的后端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边,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上侧壁的后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下侧壁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连接边的外表面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内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座椅锁扣本体固定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板中部的内表面上。
所述锁扣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安装板之间围设有加强腔体,所述锁扣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前侧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包括C柱外加强板、 C柱内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所述D柱加强板设于D柱本体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贴合固定于后侧围内板的外表面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与后悬减震器的位置对应,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向后倾斜向上延伸至后三角窗框的后部的位置处,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后三角窗框的后部和所述D柱加强板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上,所述C柱内加强板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位置内外对应。这样,与传统结构中D柱加强板的端部折弯设置不同,大溜背车型的D柱平顺,D柱加强板也沿D柱本体平顺的设置 (即由C柱前端贯通到D柱本体下端)以加强D柱的结构强度,若C柱外加强板布置在C柱中窗区域,C柱外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会形成尖锐夹角,顶部受压容易变形无法有效支撑,所以本实用新型中C柱中窗区域(即C柱本体上)不布置加强板,C柱外加强板由后悬减震器连接到后三角窗框后部(即 D柱的中间区域),C柱外加强板基本成90°夹角最佳支撑D柱加强板,后悬载荷的传力路径更优,同时C柱外加强板的尺寸减小,重量减轻,C柱内加强板与C柱外加强板位置呼应,内外焊接,结构强度提高。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具有以下优点:C 柱外加强板可对D柱加强板形成最佳支撑,传力路径更优,重量轻。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后侧围框架车外侧示意图。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后侧围框架车内侧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的座椅锁扣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锁扣安装板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的图3中的A-A截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车外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车内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卷收器支架与 D柱连接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一体式D柱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图6中的锁扣安装板局部放大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图7中的锁扣加强板局部放大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图10中的 B-B截面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图11中的 C-C截面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锁扣安装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的锁扣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中箭头指示传力路径。
图号说明
1…C柱外加强板 2…C柱内加强板 3…D柱加强板
4…后侧围内板 5…后三角窗框 6…卷收器支架
7…D柱连接板 8…锁扣安装板 9…锁扣加强板
10…座椅锁扣本体 11…连接边 12…第一翻边
13…第二翻边 14…加强腔体 15…后轮罩
16…后地板撑板 17…C柱本体 18…D柱本体
19…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6至图15,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请参考图6至图15,
包括C柱外加强板1、C柱内加强板2和D柱加强板3,所述D柱加强板3设于D柱本体18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1贴合固定于后侧围内板4的外表面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1的下端与后轮罩1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与后悬减震器的位置对应,所述C柱外加强板1的上端向后倾斜向上延伸至后三角窗框5的后部的位置处,所述C柱外加强板1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后三角窗框5的后部和所述D柱加强板3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2 贴合固定于所述后侧围内板4的内表面上,所述C柱内加强板2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1的位置内外对应。这样,与传统结构中D柱加强板3的端部折弯设置不同,大溜背车型的D柱平顺,D柱加强板3也沿D柱本体18平顺的设置(即由C柱前端贯通到D柱本体18下端)以加强D柱的结构强度,若 C柱外加强板1布置在C柱中窗区域,C柱外加强板1和D柱加强板3会形成尖锐夹角,顶部受压容易变形无法有效支撑,所以本实用新型中C柱中窗区域不布置加强板,C柱外加强板1由后悬减震器连接到后三角窗框5后部 (即D柱的中间区域),C柱外加强板1基本成90°夹角最佳支撑D柱加强板3,后悬载荷的传力路径更优,同时C柱外加强板1的尺寸减小,重量减轻,C柱内加强板2与C柱外加强板1位置呼应,内外焊接,结构强度提高。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具有以下优点:C柱外加强板1可对D柱加强板3形成最佳支撑,传力路径更优,重量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6至图15,还可以是:所述D柱本体18与所述C柱加强板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卷收器支架6,所述卷收器支架6的前端与所述 C柱内板加强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卷收器支架6的后端与所述D柱本体 18的中部固定连接。这样,卷收器支架6连接D柱本体18和C柱内加强板 2,增加一条传递路径,卷收器支架6可对D柱本体18起到支撑作用,可有效提高D柱的抗扭转变形能力,在大溜背型车身的尾门开口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车身强度和扭转模态,保证车身NVH性能。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D柱本体18的后部与所述后轮罩15之间设有从前至后从下向上倾斜设置的D柱连接板7,所述D柱连接板7的前端与所述后轮罩1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D柱连接板7的后端与所述D柱本体18的后部固定连接。这样,新增D柱连接板7连接D柱本体18和后轮罩 15,增加一条传力路径,D柱连接板7进一步对D柱本体18形成支撑,可有效提高D柱的抗扭转变形能力,在大溜背型车身的尾门开口很大的情况下也能保证车身强度和扭转模态,保证车身NVH性能。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后侧围内板4与所述D柱本体18的后部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后侧围内板4的后侧边缘位于所述D柱本体18的后部的前端。这样,由于后侧围的结构强度可通过C柱内加强板2、C柱外加强板1、D柱加强板3、卷收器支架6和D柱连接板7构成的框架结构来保证,后侧围内板4不再像传统结构包到D柱下部,后侧围内板4只包到D柱中间区域,后侧围内板4的尺寸减小,减轻了车身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6至图15,还可以是:所述D柱加强板3为一体成型的“I”字型,所述D柱加强板3从C柱本体17的前端向后延伸至所述D 柱本体18的后端。这样,由于车型的大溜背特征平顺,D柱加强板3为并一体成型的“I”字型,成型容易,可提高材料利用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6至图15,还可以是:所述C柱内加强板2从上至下延伸设置并依次分别与后侧围内板4的内表面和所述后轮罩15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2的上端设于所述后三角窗框5的下方,所述 C柱内加强板2的下端设于所述后轮罩15的内表面的下侧边缘处并与两个后地板撑板16固定连接。这样,C柱内加强板2从上至下延伸设置,其下端与两个后地板撑板16连接使C柱内加强板2与后地板形成连接,C柱内加强板2的上端设于后三角窗框5的下方,位置较高,传力路径连贯。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6至图15,还可以是:所述C柱内加强板2的宽度从下至上依次减小。这样,C柱内加强板2斜向后设计使其尺寸减小,重量对比传统结构减轻,满足汽车的轻量化设计要求。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C柱内加强板2的中部上开设有减重孔。这样,进一步减轻C柱内加强板2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请参考图6至图15,还可以是:所述后侧围内板4的内表面上设有锁扣安装板8,所述后侧围内板4的外表面上设有锁扣加强板9,所述锁扣加强板9与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位置内外对应设置,所述锁扣安装板 9的后端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2固定连接,座椅锁扣本体10固定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内表面上。这样,锁扣安装板8设于后侧围内板4的内表面上用于安装座椅锁扣本体10,锁扣加强板9设于后侧围内板4的外表面上与锁扣安装板8位置对应,用于提高座椅锁扣本体10安装区域的结构强度,锁扣安装板8与C柱内加强板2形成连接,有利于外力沿车身骨架零件传递和分散,提高了结构强度,解决行李箱冲击和安全带拉力试验车身失效开裂的风险问题。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纵向截面为的“几”字形,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中部朝向内侧凸起,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上下两侧的翻边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后侧围内板4 的内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中部的后端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边11,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上侧壁的后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12,所述锁扣安装板8的下侧壁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13,所述连接边11的外表面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2的内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12和所述第二翻边13分别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2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座椅锁扣本体10固定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板8中部的内表面上。这样,由于C柱内加强板2与侧围外板围设成C柱腔体结构,锁扣安装板8中部的后端通过延伸形成连接边11与C柱内加强板2的内表面搭接,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与C柱内加强板2的前侧壁搭接,从而增加了锁扣安装板8 的后端与C柱内加强板2之间连接面的面积,连接强度更高,同时与现有技术相比,锁扣安装板8的纵向截面为的“几”字形,即其一侧开口和两端均开口设置并通过设置翻边(连接边11、第一翻边12和第二翻边13)与C柱内加强板2连接,锁扣安装板8开口、翻折翻边的结构可以采用成型-翻折的工艺,无封闭式拉延工艺的焊接面起皱问题,解决了传统结构焊接面起皱焊点容易失效的问题,其结构能保证焊接面质量,保证了焊点强度,当座椅锁体离侧围内板很远时,座椅安装板的结构很容易实现加高,不用加高座椅锁扣本体10,避免长悬臂受力结构,保证结构稳健性。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锁扣加强板9与所述后侧围安装板之间围设有加强腔体14,所述锁扣加强板9的后端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1的前侧固定连接。这样,通过设置加强腔体14以提高结构强度,锁扣加强板 9与C柱外加强板1形成连接,也有利于结构强度的提高。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选的是,所述锁扣加强板9的下侧边缘设有向外鼓起的筋条19。这样,加强腔体14通过鼓起的筋条19的内部与外部连通,以保证涂装电泳液电泳后流出加强腔体14,避免积液问题。
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C柱外加强板、C柱内加强板和D柱加强板,所述D柱加强板设于D柱本体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贴合固定于后侧围内板的外表面上,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下端与后轮罩的外表面固定连接并与后悬减震器的位置对应,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向后倾斜向上延伸至后三角窗框的后部的位置处,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上端分别与所述后三角窗框的后部和所述D柱加强板的中上部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贴合固定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上,所述C柱内加强板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位置内外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本体与所述C柱加强板之间设有横向设置的卷收器支架,所述卷收器支架的前端与所述C柱内板加强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卷收器支架的后端与所述D柱本体的中部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与所述后轮罩之间设有从前至后从下向上倾斜设置的D柱连接板,所述D柱连接板的前端与所述后轮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D柱连接板的后端与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与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之间设有间隔,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后侧边缘位于所述D柱本体的后部的前端。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D柱加强板为一体成型的“I”字型,所述D柱加强板从C柱本体的前端向后延伸至所述D柱本体的后端。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加强板从上至下延伸设置并依次分别与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和所述后轮罩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上端设于所述后三角窗框的下方,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下端设于所述后轮罩的内表面的下侧边缘处并与两个后地板撑板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宽度从下至上依次减小。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上设有锁扣安装板,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外表面上设有锁扣加强板,所述锁扣加强板与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位置内外对应设置,所述锁扣安装板的后端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固定连接,座椅锁扣本体固定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板的内表面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安装板的纵向截面为的“几”字形,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中部朝向内侧凸起,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上下两侧的翻边的外表面分别与所述后侧围内板的内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中部的后端设有向后延伸的连接边,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上侧壁的后端设有向上延伸的第一翻边,所述锁扣安装板的下侧壁的后端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二翻边,所述连接边的外表面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内表面相抵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翻边和所述第二翻边分别与所述C柱内加强板的前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座椅锁扣本体固定设于所述锁扣安装板中部的内表面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加强板与所述后侧围安装板之间围设有加强腔体,所述锁扣加强板的后端与所述C柱外加强板的前侧固定连接。
CN201920823768.7U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Active CN21036406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768.7U CN21036406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3768.7U CN21036406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4065U true CN210364065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30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3768.7U Active CN210364065U (zh) 2019-06-03 2019-06-03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4065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19675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CN113581294A (zh) * 2021-08-18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后上内板及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3799878A (zh) * 2020-06-12 2021-12-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侧围结构和汽车
CN114954682A (zh) * 2022-06-06 2022-08-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轮罩骨架及车辆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99878A (zh) * 2020-06-12 2021-12-17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后侧围结构和汽车
CN111619675A (zh) * 2020-06-24 2020-09-04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侧围外板结构
CN113581294A (zh) * 2021-08-18 2021-11-02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后上内板及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3581294B (zh) * 2021-08-18 2022-08-0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汽车侧围后上内板的加强结构及车辆
CN114954682A (zh) * 2022-06-06 2022-08-30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轮罩骨架及车辆
CN114954682B (zh) * 2022-06-06 2023-08-04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车辆的后轮罩骨架及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64065U (zh) 一种大溜背车型的后侧围加强组件
CN100390007C (zh) 车辆的后部车体结构
JP4715341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JP5348547B2 (ja) 車体後部構造
CN110861715B (zh) 一种轻量化的汽车后侧围加强板总成及后侧围加强结构
CN209870526U (zh) 一种双座无框车门轿车的b柱结构
CN110816671A (zh) B柱上部接头
CN214875145U (zh) 汽车后侧围总成
JP5170188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112896324B (zh) 一种无框车门的b柱结构及车辆
CN109927787B (zh) 一种用于车身后部的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5322871U (zh) 一种汽车的b柱结构
CN212685728U (zh) 一种车辆后侧围结构及车辆
JP2008062695A (ja) 車体の後部構造
JP4431161B2 (ja) 側面衝突性能を強化させた自動車用ドア
CN210592144U (zh) 承载式车体结构及巡逻车
CN210653344U (zh) 一种c柱下接头结构
CN220721197U (zh) 车身后部结构及车辆
CN112590940A (zh) 一种白车身总成及车辆
JP452814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後部構造
CN219295535U (zh) 后轮罩总成
JP4577129B2 (ja) スライドドア車の下部車体構造
CN219382602U (zh) 一种车身后侧围传力结构及车辆
CN218229147U (zh) 汽车门环结构及汽车
CN110962942A (zh) 一种下车体后部框架组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