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63704U -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63704U
CN210363704U CN201920718391.9U CN201920718391U CN210363704U CN 210363704 U CN210363704 U CN 210363704U CN 201920718391 U CN201920718391 U CN 201920718391U CN 210363704 U CN210363704 U CN 2103637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necting portion
bumper
vertical connecting
longitudinal
screw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839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尹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AIC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AIC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BAIC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1839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637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637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637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杠领域,公开了一种保险杠组件及车辆,其中,所述保险杠组件包括保险杠本体(1)和格栅(2),所述保险杠本体(1)设置有第一竖直连接部和第一纵向连接部,所述格栅(2)设置有第二竖直连接部和第二纵向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通过竖直延伸的第一螺钉(7)连接,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通过纵向延伸的第二螺钉(8)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螺钉连接,可以为保险杠本体与格栅之间提供两种不同方向的连接力,提升了保险杠本体与格栅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保险杠本体与各部件之间的缝隙配合,能更好地满足保险杠下沉性能的要求。

Description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险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保险杠组件,并且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汽车是现代人类生活的重要交通工具,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对车辆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
前保险杠和前格栅是汽车中的重要部件,需要满足保险杠设计的各项性能指标,尤其是乘客对汽车尺寸、乘坐空间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前保险杠和前格栅的尺寸和重量也越来越大,前保险杠和前格栅之间的连接强度不足对前保险杠下沉性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而导致前保险杠与周围部件的配合间隙和面差变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险杠组件,以解决保险杠与格栅的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保险杠组件包括保险杠本体和格栅,所述保险杠本体设置有第一竖直连接部和第一纵向连接部,所述格栅设置有第二竖直连接部和第二纵向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通过竖直延伸的第一螺钉连接,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通过纵向延伸的第二螺钉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沿横向方向间隔。
可选的,所述保险杠本体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
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的内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上的门形板,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包括截面为四边形的、纵向延伸插入所述门形板中的管状部,所述第一螺钉穿过所述门形板和所述管状部。
可选的,所述管状部的管壁上设置有螺接于所述第一螺钉的簧片螺母,所述簧片螺母的两个簧片夹持所述管状部的顶部管壁。
可选的,所述管状部的截面从连接于所述格栅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门形板的顶板的边缘部向上翘起。
可选的,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上的盒状结构,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包括纵向延伸抵压于所述盒状结构的螺柱,所述第二螺钉穿过所述盒状结构的盒壁并螺接于所述螺柱。
可选的,所述螺柱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
另外,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保险杠组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螺钉连接,可以为保险杠本体与格栅之间提供两种不同方向的连接力,提升了保险杠本体与格栅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保险杠本体与各部件之间的缝隙配合,能更好地满足保险杠下沉性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保险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是沿图1中B-B线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保险杠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述的格栅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保险杠本体 2 格栅
3 门形板 4 管状部
5 盒状结构 6 螺柱
7 第一螺钉 8 第二螺钉
9 簧片螺母 10 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险杠组件,其中,所述保险杠组件包括保险杠本体1和格栅2,所述保险杠本体1设置有第一竖直连接部和第一纵向连接部,所述格栅2设置有第二竖直连接部和第二纵向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通过竖直延伸的第一螺钉7连接,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通过纵向延伸的第二螺钉8连接。
所述保险杠组件可以为车辆前部的保险杠组件,保险杠本体1为前保险杠本体,格栅2为前格栅。在所述保险杠组件中,保险杠本体1与格栅2通过两种形式的连接结构相连,其中,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与第二竖直连接部通过第一螺钉7连接,第一螺钉7沿竖直方向延伸,为第一竖直连接部和第二竖直连接部提供沿竖直方向的连接力,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通过第二螺钉8连接,第二螺钉8沿纵向方向延伸,即沿车辆的前后方向延伸,从而为第一纵向连接部和第二纵向连接部提供纵向方向的连接力。
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连接,可以为保险杠本体与格栅之间提供两种不同方向的连接力,提升了保险杠本体与格栅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了保险杠本体与各部件之间的缝隙配合,能更好地满足保险杠下沉性能的要求。
其中,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沿横向方向间隔。所述横向方向对应于车辆的左右方向。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在横向方向上排列间隔,对应的,在格栅2中,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也在横向方向上排列间隔,也就是说,保险杠本体1与格栅2之间的连接点在横向方向上间隔,对于沿横向延伸的保险杠本体1与格栅2来说,连接点可以更均匀分布在延伸方向上,保证整体的连接强度。
可选择的,所述保险杠本体1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两个第一竖直连接部关于保险杠本体1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两个第一纵向连接部关于保险杠本体1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相应的,第一竖直连接部与第二竖直连接部的连接点关于保险杠本体1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第一纵向连接部与第二纵向连接部的连接点保险杠本体1的纵向延伸的中心线对称,这使得保险杠本体1与格栅2间的连接点左右对称,受力更为均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的内侧。参考图1所示,第一竖直连接部的门形板3设置在第一纵向连接部的盒状结构5的内侧。
具体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1上的门形板3,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包括截面为四边形的、纵向延伸插入所述门形板3中的管状部4,所述第一螺钉7穿过所述门形板3和所述管状部4。如图4所示,门形板3包括顶板和两侧板,门形板3设置在保险杠本体1的顶面上,共同围成管腔结构,如图5所示,管状部4为截面四边形的结构,并沿纵向方向插入到门形板3围成的管腔中。参考图2,门形板3的顶板和管状部4的顶壁贴合,第一螺钉7穿过门形板3的顶板和管状部4的顶壁,实现对二者的连接。
另外,所述管状部4的管壁上设置有螺接于所述第一螺钉7的簧片螺母9,所述簧片螺母9的两个簧片夹持所述管状部4的顶部管壁。如图2和图5所示,簧片螺母9夹持管状部4的顶部管壁,第一螺钉7穿过簧片螺母9的两个簧片以实现彼此螺接,避免第一螺钉7从管状部4和门形板3中脱离。
此外,所述管状部4的截面从连接于所述格栅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门形板3的顶板的边缘部向上翘起。参考图5所示,管状部4的一端连接于格栅2,另一端插入门形板3中,并且管状部4的截面在延伸方向上逐渐减小,形成大致为锥状的结构,从而可以更容易地插入门形板3的空腔中。另外,门形板3的顶板的边缘处也向上翘起,以允许管状部4更容易地插入。
具体的,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1上的盒状结构5,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包括纵向延伸抵压于所述盒状结构5的螺柱6,所述第二螺钉8穿过所述盒状结构5的盒壁并螺接于所述螺柱6。参考图4,盒状结构5包括一个顶板和三个侧板,并依附于保险杠本体1的两个垂直的表面形成封闭的盒;参考图5,格栅2上设置有纵向延伸的螺柱6,参考图3,螺柱6抵压于盒状结构5的一个侧板上,该侧板与螺柱6通过第二螺钉8穿过而连接在一起。
另外,为了便于设置螺柱6和管状部4,格栅2上设置有凸台结构,以支撑螺柱6和管状部4。
此外,所述螺柱6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0。参考图5所示,螺柱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周向间隔的多个片状加强筋10,加强筋10可以连接于支撑螺柱6的凸台,以提高螺柱6的强度,避免螺柱6相对于凸台偏斜。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中,所述车辆设置有以上方案所述的保险杠组件。所述保险杠组件可以设置在车辆的前部,缓解来自前方的对车辆的碰撞。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包括各个具体技术特征以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但这些简单变型和组合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组件包括保险杠本体(1)和格栅(2),所述保险杠本体(1)设置有第一竖直连接部和第一纵向连接部,所述格栅(2)设置有第二竖直连接部和第二纵向连接部,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通过竖直延伸的第一螺钉(7)连接,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和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通过纵向延伸的第二螺钉(8)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沿横向方向间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险杠本体(1)设置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和两个对称布置的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的内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竖直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1)上的门形板(3),所述第二竖直连接部包括截面为四边形的、纵向延伸插入所述门形板(3)中的管状部(4),所述第一螺钉(7)穿过所述门形板(3)和所述管状部(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4)的管壁上设置有螺接于所述第一螺钉(7)的簧片螺母(9),所述簧片螺母(9)的两个簧片夹持所述管状部(4)的顶部管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部(4)的截面从连接于所述格栅(2)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减小,所述门形板(3)的顶板的边缘部向上翘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纵向连接部包括设置在所述保险杠本体(1)上的盒状结构(5),所述第二纵向连接部包括纵向延伸抵压于所述盒状结构(5)的螺柱(6),所述第二螺钉(8)穿过所述盒状结构(5)的盒壁并螺接于所述螺柱(6)。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险杠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柱(6)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加强筋(1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设置有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保险杠组件。
CN201920718391.9U 2019-05-17 2019-05-17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103637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8391.9U CN210363704U (zh) 2019-05-17 2019-05-17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8391.9U CN210363704U (zh) 2019-05-17 2019-05-17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63704U true CN210363704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07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8391.9U Active CN210363704U (zh) 2019-05-17 2019-05-17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637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137118B2 (ja) 車両用接続部材及び車両前部構造
CN106458261B (zh) 一种电动车车架系统
CN215883809U (zh) 车身后端加强结构
EP3536530A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KR20170068326A (ko) 전기 자동차용 배터리 조립 구조
CN108100043B (zh) 后车身结构
JP6627330B2 (ja) 車両リアフロア構造
CN210363704U (zh) 保险杠组件及车辆
JP4308536B2 (ja) 自動車の車体構造
KR20210103624A (ko) 고전압배터리를 탑재하는 차량의 차체
CN106828375B (zh) 一种前碰撞横梁
JP2015091690A (ja) 車両用外装ビー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JP2011173506A (ja) クロスメンバ構造
JP2008189273A (ja) フロントアンダランプロテクタ
CN211223619U (zh) 一种车辆b柱组件及车辆
CN211167095U (zh) 车辆横梁总成及车架
JP6113703B2 (ja) リヤサブフレーム構造
JP6520569B2 (ja) 車両骨格構造
JP6570950B2 (ja) バンパー装置
CN209159821U (zh) 前围上横梁总成及车辆
JP7081893B2 (ja) 車両構造
KR102377398B1 (ko) 초소형 전기자동차의 공용플렛폼
CN207496788U (zh) 一种汽车前面罩总成
CN207257577U (zh) 防撞保护结构和卡丁车
JP6874420B2 (ja) 車両用車体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