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54299U -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54299U
CN210354299U CN201920754306.4U CN201920754306U CN210354299U CN 210354299 U CN210354299 U CN 210354299U CN 201920754306 U CN201920754306 U CN 201920754306U CN 210354299 U CN210354299 U CN 2103542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shaft
motor
vertical
plate
bevel ge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430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eishan Huache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eishan Hua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eishan Huache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Meishan Huache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430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542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542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542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ood-Manufactur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支撑箱、伸缩装置、位于支撑箱顶部的料盒盛放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竖转轴、伞齿轮A、伞齿轮B和横转轴,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卡块B以及依次连接的轴承座、轴承A、卡筒和卡盘;卡块A固定在卡盘的上表面上,卡块B与竖转轴的侧壁连接;竖转轴与输出轴连接,电机A固定在伸缩装置的移动端。本实用新型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之间的驱动,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下料机构,利于后期维护。料盒盛放架和伸缩装置的设置使本实用新型无需采用传送装置这样暂用较大空间的设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Description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家电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背景技术
炒菜机,是现在科技产品,是新一代微电脑操控智能烹饪设备,设备主要是方便,简单的操作,无油烟。炒菜机不仅能自动炒、煎、烹、炸、爆、焖、蒸、煮、烙、炖、煲等一锅多用的功能,轻松实现了做饭过程的自动化和趣味化。
炒菜机有上有搅拌器会自动搅拌,不必人工翻搅,在炒菜期间不会有飞溅,给人轻松,安全的感觉。炒菜机只需将主、副料和佐料投入锅内即可,全自动数码控制火候方便快捷,使不会炒菜的人也能烹饪出精美可口的美食。
现有的炒菜机缺乏相应的下料机构,导致炒菜时,只能炒菜时不能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下菜、下料,而是将主、副料和佐料一起投入锅。这样的炒菜机虽然具备能够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无需人工翻炒、不会费减油滴到皮肤上等优点,但是由于不能按照正常顺序下料导致炒出来的菜的味道却大打折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解决了现有的炒菜机缺乏自动下料机构,导致炒菜机炒出的菜品味道大打折扣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以使炒菜机能够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炒菜,将主、副料和佐料按正确的顺序下料,保证了炒菜机的下料顺序、时间和人工炒菜的下料顺序时间一致,从而将炒菜机炒出的菜品的味道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炒菜的味道,不会因为机械自动化导致菜品口感变差的情况出现。并且本实用新型中所设计的下料机构需要设置两个轴线垂直的转轴:横转轴和竖转轴。而常规技术中,需要分别设置电机用于驱动,或者需要设置比较复杂的齿轮传动链,进行多轴输出。而竖转轴和横转轴的在下料时无法同时转动,因此有需要可断开的连接结构。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设计了下料机构,以使其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之间的驱动,并且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以满足实际需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机构和用于夹持料盒的夹具,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竖转轴、伞齿轮A、伞齿轮B和横转轴,其中,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卡块B以及均共轴线的轴承座、轴承A、卡筒和卡盘,所述轴承座固定在电机A的顶部,所述轴承A安装在轴承座的中心孔中;所述卡筒的底端插入轴承A的中心孔中并与轴承A过盈配合,其顶端与卡盘连接;所述轴承A的内、外圈分别与轴承座的中心孔以及卡筒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电机A的轴线垂直于地面,其输出轴插入卡筒的中心孔中,并与卡筒间隙配合,且输出轴的轴线垂直于地面;所述卡块A固定在卡盘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与竖转轴的侧壁连接;
所述竖转轴的底端活动贯穿卡盘后插入卡筒的中心孔中,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伞齿轮A套接在竖转轴的顶端,并与伞齿轮B啮合,所述伞齿轮B套接在横转轴的一端;电机A驱动竖转轴转动,能使卡块B在旋转周向上与卡块A接触;
所述轴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板、横板和支撑块,所述竖板的底端与卡盘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与横板连接,所述支撑块固定在横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横转轴上远离伞齿轮B 的一端活动贯穿支撑块后与夹具连接。
电机A优选地为减速步进电机,电机A的控制优选地由炒菜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这样炒菜机可以通过自身的功率等参数从而判断所炒菜品的生熟程度,从而便于下料机构适时下料。
夹具可以采用以下夹具中的任一种:电吸盘、机械夹具,机械夹具可以采用气缸夹具、电吸盘、C型夹具、X型夹具等可以夹持物体的夹具。
炒菜时,本实用新型位于炒菜机的一侧,料盒有多个,依次承载炒菜所需的主、副料和佐料。料盒可以由人工拿持在下料机构的一侧,或者放置在传送带上,由本实用新型依次从传动带上进行取料。
具体地,当为人工拿持时,需要下料时,动作顺序如下:
先启动夹具,以使夹具将料盒夹持住;
接着电机A启动,电机启动前,卡块A的一侧与卡块B的一侧接触,电机A的输出轴正转,并带着竖转轴转动,但是由于卡块A与卡块B接触,即在电机A的驱动下,竖转轴依次通过卡块B、卡块A驱动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继而使夹具夹持住料盒向位于本实用新型一侧的炒锅的正上方移动;
接着电机A反转,在此时旋转方向上卡块B没有被卡块A挡住,因此竖转轴单独转动,并驱动伞齿轮A转动,从而使伞齿轮B、横转轴以及料盒均转动,以将料盒的开口向下反转,从而将料盒中的物料倒入锅中;
物料倾倒完成后,电机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的另一侧与卡块A的另一侧接触;接着在卡块A的驱动下,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直至将料盒回转到人工手中。然后工人进行下一次下料准备。这样,无需人工判断什么时候下料,直接通过炒菜机的控制系统判断,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菜品未熟透或者菜品糊掉的情况出现。
当采用传送带进行送料时,在传送带上依次放置上承载有主、副料和佐料的料盒。需要下料时,动作顺序如下:
先启动夹具,以使夹具将位于传送带上的最近的料盒夹持住;
接着电机A启动,电机启动前,卡块A的一侧与卡块B的一侧接触,电机A的输出轴正转,并带着竖转轴转动,但是由于卡块A与卡块B接触,即在电机A的驱动下,竖转轴依次通过卡块B、卡块A驱动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继而使夹具夹持住料盒向位于本实用新型一侧的炒锅的正上方移动;
接着电机A反转,在此时旋转方向上卡块B没有被卡块A挡住,因此竖转轴单独转动,并驱动伞齿轮A转动,从而使伞齿轮B、横转轴以及料盒均转动,以将料盒的开口向下反转,从而将料盒中的物料倒入锅中;
物料倾倒完成后,电机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的另一侧与卡块A的另一侧接触;接着在卡块A的驱动下,卡盘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直至将料盒回转到传送带上,然后松开夹具,以将料盒放置在传送带上。接着传送带启动,将下一个需要下料的料盒移动到本实用新型的取料位置,为下次下料做准备。此时,除了采用常规的传送带进行传送,还可以采用摩天轮式的圆环式传送料品的方式。
综上,本实用新型使炒菜机能够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炒菜,将主、副料和佐料按正确的顺序下料,保证了炒菜机的下料顺序、时间和人工炒菜的下料顺序时间一致,从而将炒菜机炒出的菜品的味道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炒菜的味道,不会因为机械自动化导致菜品口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同时,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设计了下料机构,以使其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横转轴和卡盘之间的驱动,并且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以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下料机构,利于后期维护。
由于采用了本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使炒菜机能够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炒菜,将主、副料和佐料按正确的顺序下料,保证了炒菜机的下料顺序、时间和人工炒菜的下料顺序时间一致,从而将炒菜机炒出的菜品的味道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炒菜的味道,不会因为机械自动化导致菜品口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2.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创新性地设计了下料机构,以使其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之间的驱动,并且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以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下料机构,利于后期维护;
3.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通过设置料盒支撑架以及伸缩装置,以使本实用新型不仅能够消除人工递料的需求,且还无需采用传送装置这样暂用较大空间的设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本实用新型通过伸缩装置即可进行竖向排列的料盒的取料作业。
4.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能够通过收缩伸缩装置,以使夹具位于收纳槽中,从而减小本实用新型整体所占空间,便于其运输、库存或者对支撑箱顶面的清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本说明书附图中的各个部件的比例关系不代表实际选材设计时的比例关系,其仅仅为结构或者位置的示意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个视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转动机构安装在支撑箱中的位置示意图;
图4是转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转动机构上过转轴横截面的俯视图;
图6是转动机构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A处的放大图;
图8是实施例2的流程图;
图9是实施例10的流程图。
附图中标号说明:
1-电机A,2-竖转轴,3-伞齿轮A,4-伞齿轮B,5-横转轴,6-电机固定板,7-轴承座,8-轴承A,9-夹具,10-卡盘,11-卡块A,12-卡块B,13-竖板,14-横板,15-支撑块,16- 轴承B,17-卡筒,18-输出轴,19-支撑箱,20-支撑板,21-盛放板,22-料盒,23-伸缩装置, 24-收纳槽,25-显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即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互相排斥的特征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
下面结合图1至图9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机构和用于夹持料盒的夹具9,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1、竖转轴2、伞齿轮A3、伞齿轮B4和横转轴5,其中,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11、卡块B12以及均共轴线的轴承座7、轴承A8、卡筒17 和卡盘10,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电机A1的顶部,所述轴承A8安装在轴承座7的中心孔中;所述卡筒17的底端插入轴承A8的中心孔中并与轴承A8过盈配合,其顶端与卡盘10连接;所述轴承A8的内、外圈分别与轴承座7的中心孔以及卡筒17的外壁过盈配合;所述电机 A1的轴线垂直于地面,其输出轴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卡筒17间隙配合,且输出轴的轴线垂直于地面;所述卡块A11固定在卡盘10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12与竖转轴2 的侧壁连接;
所述竖转轴2的底端活动贯穿卡盘10后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伞齿轮A3套接在竖转轴2的顶端,并与伞齿轮B4啮合,所述伞齿轮B4套接在横转轴5的一端;电机A1驱动竖转轴2转动,能使卡块B12在旋转周向上与卡块A11接触;
所述轴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板13、横板14和支撑块15,所述竖板13的底端与卡盘10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与横板14连接,所述支撑块15固定在横板14的下表面上,所述横转轴5上远离伞齿轮B4的一端活动贯穿支撑块15后与夹具9连接。
电机A优选地为减速步进电机,电机A1的控制优选地由炒菜机的控制系统进行控制,这样炒菜机可以通过自身的功率等参数从而判断所炒菜品的生熟程度,从而便于下料机构适时下料。
夹具9可以采用以下夹具中的任一种:电吸盘、机械夹具,机械夹具可以采用气缸夹具、电吸盘、C型夹具、X型夹具等可以夹持物体的夹具。
炒菜时,本实用新型位于炒菜机的一侧,料盒有多个,依次承载炒菜所需的主、副料和佐料。料盒可以由人工拿持在下料机构的一侧,或者放置在传送带上,由本实用新型依次从传动带上进行取料。
具体地,当为人工拿持时,需要下料时,动作顺序如下:
先启动夹具9,以使夹具9将料盒夹持住;
接着电机A1启动,电机启动前,卡块A11的一侧与卡块B12的一侧接触,电机A1 的输出轴18正转,并带着竖转轴2转动,但是由于卡块A11与卡块B12接触,即在电机 A1的驱动下,竖转轴2依次通过卡块B12、卡块A11驱动卡盘10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继而使夹具9夹持住料盒向位于本实用新型一侧的炒锅的正上方移动;
接着电机A反转,在此时旋转方向上卡块B12没有被卡块A11挡住,因此竖转轴2单独转动,并驱动伞齿轮A转动,从而使伞齿轮B、横转轴以及料盒均转动,以将料盒的开口向下反转,从而将料盒中的物料倒入锅中;
物料倾倒完成后,电机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12的另一侧与卡块A11的另一侧接触;接着在卡块A11的驱动下,卡盘10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直至将料盒回转到人工手中。然后工人进行下一次下料准备。这样,无需人工判断什么时候下料,直接通过炒菜机的控制系统判断,降低了工人劳动强度,避免菜品未熟透或者菜品糊掉的情况出现。
当采用传送带进行送料时,在传送带上依次放置上承载有主、副料和佐料的料盒。需要下料时,动作顺序如下:
先启动夹具9,以使夹具9将位于传送带上的最近的料盒夹持住;
接着电机A1启动,电机启动前,卡块A11的一侧与卡块B12的一侧接触,电机A1 的输出轴18正转,并带着竖转轴2转动,但是由于卡块A11与卡块B12接触,即在电机 A1的驱动下,竖转轴2依次通过卡块B12、卡块A11驱动卡盘10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继而使夹具9夹持住料盒向位于本实用新型一侧的炒锅的正上方移动;
接着电机A反转,在此时旋转方向上卡块B12没有被卡块A11挡住,因此竖转轴2单独转动,并驱动伞齿轮A转动,从而使伞齿轮B、横转轴以及料盒均转动,以将料盒的开口向下反转,从而将料盒中的物料倒入锅中;
物料倾倒完成后,电机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12的另一侧与卡块A11的另一侧接触;接着在卡块A11的驱动下,卡盘10转动,以使整个机构转动,直至将料盒回转到传送带上,然后松开夹具9,以将料盒放置在传送带上。接着传送带启动,将下一个需要下料的料盒移动到本实用新型的取料位置,为下次下料做准备。此时,除了采用常规的传送带进行传送,还可以采用摩天轮式的圆环式传送料品的方式。
综上,本实用新型使炒菜机能够按照正确的炒菜步骤进行炒菜,将主、副料和佐料按正确的顺序下料,保证了炒菜机的下料顺序、时间和人工炒菜的下料顺序时间一致,从而将炒菜机炒出的菜品的味道尽可能地接近人工炒菜的味道,不会因为机械自动化导致菜品口感变差的情况出现。
同时,本实用新型创新性地设计了下料机构,以使其通过一个电机即可实现两个互相垂直的转轴之间的驱动,并且还可以对两个转轴的旋转进行分时段控制,以满足实际需求,降低了制造成本,简化了下料机构,利于后期维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关于实施例1中的电机的正、反转做出具体操作说明。
如图8所示,电机的操作具体可分为两种方式。
方式一:其操作步骤依次为S1、S2、S3、S4-Ⅰ、S5-Ⅰ。具体地为:
S1、夹具9取料,此时卡块B12的一侧与卡块A11的一侧接触,如图8中S1所示;然后电机A1启动,其输出轴正转。此时转动机构带着料盒一起转动:电机A1依次通过输出轴、竖转轴2、卡块B12、卡块A11转动,同时在卡块A11的带动下,卡盘10、轴支撑架、伞齿轮A3、伞齿轮B4、横转轴5和料盒22一同随着输出轴转动;此时由于伞齿轮B4、横转轴5等部件一同转动,因此伞齿轮A3和伞齿轮B4之间不产生啮合传动;
S2、当竖转轴2正转动角度α后,将料盒移动到炒锅的正上方,此时的卡块A11和卡块B12的位置关系如图8中S2所示;α的取值优选地为180°;此时电机A1输出轴反转,卡块B12沿着周向远离卡块A11,因此卡块A11失去来自卡块B12的驱动力,此时的传动链仅为竖转轴2、伞齿轮A3、伞齿轮B4、横转轴5、夹具9和料盒22;
S3、当竖转轴2反转角度β后,料盒的开口朝下,将料盒中的配料倾倒在炒锅中,如图8中S3所示,优选地β为180°;
S4-Ⅰ、竖转轴2继续反转角度γ,直至卡块B12的另一侧与卡块A11的另一侧接触,如图8中S4-Ⅰ所示,优选地γ为180°,此时料盒旋转到水平位置;
S5-Ⅰ、竖转轴2继续反转,此时电机A1依次通过输出轴、竖转轴2、卡块B12、卡块A11转动,同时在卡块A11的带动下,卡盘10、轴支撑架、伞齿轮A3、伞齿轮B4、横转轴5和料盒22一同随着输出轴反向转动,直至卡块A11转动到初始位置,此时料盒移动到初始位置,接着松懈夹具9,以将料盒放回原处,如图8中S5-Ⅰ所示;此时由于伞齿轮B4、横转轴5等部件一同转动,因此伞齿轮A3和伞齿轮B4之间不产生啮合传动;
进行下一次取料时,可以先将竖转轴2正转,卡块B12沿着周向远离卡块A11,直至卡块B12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按照上述步骤S1、S2、S3、S4-Ⅰ、S5-Ⅰ进行取料;也可以无需回位,直接取料:取料后电机A输出轴反转,推动转动机构整体转动,直至料盒位于炒锅上方;然后电机A输出轴正转,卡块B12沿着周向远离卡块A11,以使料盒22反转;接着电机输出轴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12与卡块A11接触,并使夹具9转动到初始位置。
方式二:其操作步骤依次为S1、S2、S3、S4-II、S5-II,此处S1、S2、S3同方式一,因此不再陈述,S4-II、S5-II具体地为:
S4-II、电机A输出轴正转,直至卡块B12的一侧与卡块A11的一侧接触,如图8中S4-II所示,此时料盒回到水平位置;
S5-II、电机A输出轴正转,此时转动机构带着料盒一起转动,直至料盒移动到初始位置,接着松懈夹具9,以将料盒放回原处。
进行下一次取料时,按照S1、S2、S3、S4-II、S5-II进行取料即可。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是对横转轴5和支撑块15之间的配合做出具体实施说明。
如图6和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横转轴5和支撑块15上供横转轴5穿过的通孔之间设置有轴承B16,所述轴承B16的内、外圈分别与横转轴5以及通孔过盈配合。轴承B的设置便于降低横转轴5和支撑块15之间的摩擦力,降低能耗。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中料盒的承载做出具体实施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支撑箱19和位于支撑箱19顶部的料盒盛放架,所述竖转轴2的底端、竖板13的底端以及电机A1均位于支撑箱19中,竖转轴2的顶端穿出支撑箱19的顶部后与伞齿轮A3连接,竖板13的顶端穿出支撑箱19的顶部后与横板14连接;
所述料盒盛放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20以及多个竖向排列的盛放板21,所述盛放板21均平行于地面,并匀与支撑板20连接,且位于最下方的盛放板21与支撑箱19顶部卡接,在每个盛放板21上分别各放置一个料盒22;
在支撑箱19中设置有竖向的伸缩装置23,所述伸缩装置23与电机A1的壳体连接;
启动电机A1使竖转轴2转动,能使夹具9向料盒22转动并通过夹具9将料盒22夹持住。
最下方的盛放板21与支撑箱19之间的卡接采用现有的卡接结构,例如轴孔配合:在盛放板21上设置轴,在支撑箱19上设置孔,轴与孔过盈配合;又例如在支撑箱19上设置有与最下方的盛放板配合的凹槽,槽与板过渡配合或者过盈配合。
卡接便于快速地固定料盒盛放架或者快速地更换料盒盛放架,提高本实用新型的上料效率。
当采用人工给本实用新型进行传递料盒时,虽然不用人工去监控炒菜的进程,降低了其劳动强度,但是人工成本较大,且设置一个工位仅用于给下料机构传递料盒是较为浪费的。而采用传送带等传送装置,又会较大地暂用厨房空间,且维护也及其不方便,且传送装置上会积累大量油渍不便于清洁。
基于上述问题,本方案中,设置料盒盛放架,并将下料机构设置成和竖向伸缩的结构。这样在炒菜中需要下料时,其具体动作步骤如下:
S1、启动伸缩装置23,以使其移动端上移,直至夹具与第一层料盒22相对;
S2、接着启动夹具9,以使其将第一层的料盒22夹持住;
S3、接着电机A1启动,以使转轴将夹具9以及被夹具9夹持的料盒8移动到炒菜锅的上方;
S4、接着再通过电机A1的转动,通过竖转轴、伞齿轮A、伞齿轮B和横转轴带动夹具9和料盒22一同转动,以将料盒22的开口向下翻转,从而将料盒22中的物料倒入锅中;
S5、物料倾倒完成后,通过电机A1以使料盒22回到盛料位置、夹具9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松懈夹具,从而将第一层的料盒归位;
S6、接着启动伸缩装置23,以使伸缩装置23伸长,其移动端继续上移,直至夹具9与第二层的料盒22相对,为下一次下料做准备,便于夹具9下次取料盒时将第二层的料盒取下。
这样通过本方案,不仅能够消除人工递料的需求;且还无需采用传送装置这样暂用较大空间的设备,提高了本实用新型使用的便利性。
伸缩装置23可以采用工作缸,例如气压缸、液压缸,其杠底固定在箱底,其活塞杆端部与电机B连接。伸缩装置23还可以采用连杆机构,例如剪式升降机构;伸缩装置23还可以采用齿轮齿条的配合方式,齿轮由驱动电机驱动,齿条竖向滑动设置在支撑箱19内部,并与电机B连接,齿轮转动,驱动齿条上下移动;伸缩装置还可以采用滚珠丝杠,滚珠丝杠竖向设置在支撑箱19内部,并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滚珠丝杠与电机B的外壳螺纹连接,电机驱动滚珠丝杠转动,从而使电机B上下移动。当滚珠丝杠替换为普通丝杆时,需要设置槽块配合结构限制电机B整体绕着丝杆轴线转动,或者另设导向杆对其进行限位。伸缩装置还可以采用直线电机。本实用新型中伸缩装置优选地为直线电机。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夹具9的收纳做出具体实施说明。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支撑箱19的顶部且位于料盒盛放架和竖转轴 2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收纳槽24,所述收纳槽24与支撑箱19的顶部上供竖转轴2以及竖板13穿出的通孔连通;启动电机A1使竖转轴2转动,且使夹具9位于收纳槽24正上方时,收缩伸缩装置23能使夹具9位于收纳槽24中。
在不使用本实用新型时,能够通过收缩伸缩装置23,以使夹具9位于收纳槽24中,从而减小本实用新型整体所占空间,便于其运输、库存或者对支撑箱19顶面的清洁。
进一步地,在所述电机A1和轴承座7之间设置有电机固定板6,所述电机固定板6为L形,所述电机A1固定在电机固定板6的水平板的下表面上,其输出轴穿过电机固定板6 后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电机固定板6的水平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固定板6的竖直板与伸缩装置23的伸缩端连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监控系统做出具体实施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25,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支撑块15上,其采集位于支撑箱19一侧的炒菜锅内菜品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息,然后将其发送给显示器,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温度传感器优选地为红外线传感器,其型号优选地为:TS105-6红外温度传感器;控制器优选地为炒菜机的控制器,或者单独设置时,优选地为单片机,具体型号为:AT89LV51;显示器优选地为LED显示屏。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箱19的一个顶角处设置直角倒角,所述显示器25安装在直角倒角上。
由于支撑箱19的高度为一米左右,因此需要在其上设置一个斜向上的面便于安装显示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查看显示器上显示的数据信息,因此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在支撑箱19上设置一个直角倒角部位用于安装显示器。
监控系统还可以包括图像采集器,所述图像采集器安装在本实用新型的顶部,用于采集炒锅内的图像,其与控制器电连接,将采集到的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来自图像采集器的图像信息,并将其发送给显示器15显示出来。图像采集器采用常规的摄像头即可。
通过进行图像监控,便于相关工作人员控制炒菜机的火候。
本实用新型中,收纳槽和显示器的位置关系不做限制,其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
实施例7
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下料功能做出进一步地实施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在所述支撑块15上设置有喷水口和液体调料口。液体调料口为喷油口、喷料酒口、喷酱油口等液体调料口。喷水口的进料端通过管道与水源连通,在管道中接入水泵。其与液体调料口的进料端分别各通过一根管道与对应的液体调料源连通,并在各个管道上分别各接入一个水泵。
本实用新型不仅能进行菜品、固体调料的下料,还能进行水以及各种液体调料的下料。
实施例8
本实施例是对轴支撑架做出进一步地实施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竖板13有两个,并沿竖转轴2的轴线中心对称。
实际使用时,可以将竖板13更换为支撑筒,其轴线优选地与竖转轴2的轴线重合,并套设在竖转轴2上。
实施例9
本实施例是对调整组件做出进一步地实施说明。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卡块A11有两个,分别为第一卡块A11和第二卡块A11,其均固定在卡盘10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12位于两个卡块A11之间。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是关于实施例9中的电机的正、反转做出具体操作说明。
如图9所示,电机的操作具体可分为两种方式。
方式一:其操作步骤依次为S1、S2、S3、S4、S5-Ⅰ、S6-Ⅰ。具体地为:
S1、夹具9取料,此时卡块B12的一侧与第一卡块A11的一侧接触,如图9中S1所示;然后电机A1启动,其输出轴正转。此时转动机构带着料盒一起转动:电机A1依次通过输出轴、竖转轴2、卡块B12、第一卡块A11转动,同时在第一卡块A11的带动下,卡盘10、轴支撑架、伞齿轮A3、伞齿轮B4、横转轴5和料盒22一同随着输出轴转动;此时由于伞齿轮B4、横转轴5等部件一同转动,因此伞齿轮A3和伞齿轮B4之间不产生啮合传动;
S2、当竖转轴2正转动角度α后,将料盒移动到炒锅的正上方,此时的第一卡块A11和卡块B12的位置关系如图8中S2所示;α的取值优选地为180°;此时电机A1输出轴反转,卡块B12沿着周向远离第一卡块A11,因此第一卡块A11失去来自卡块B12的驱动力,此时的传动链仅为竖转轴2、伞齿轮A3、伞齿轮B4、横转轴5、夹具9和料盒22;
S3、当竖转轴2反转角度β后,料盒的开口朝下,将料盒中的配料倾倒在炒锅中,如图8中S3所示,卡块B12位于两个卡块A11之间;
S4、竖转轴2继续反转角度γ,直至卡块B12的与第二卡块A11接触,如图9中S4所示;
S5-Ⅰ、竖转轴2继续反转,此时电机A1依次通过输出轴、竖转轴2、卡块B12、第二卡块A11转动,同时在卡块A11的带动下,卡盘10、轴支撑架、伞齿轮A3、伞齿轮B4、横转轴5和料盒22一同随着输出轴反向转动,直至卡块A11转动到初始位置,此时料盒移动到初始位置,接着松懈夹具9,以将料盒放回原处,如图9中S5-Ⅰ所示;此时由于伞齿轮B4、横转轴5等部件一同转动,因此伞齿轮A3和伞齿轮B4之间不产生啮合传动;
进行下一次取料时,可以先将竖转轴2正转,卡块B12沿着周向远离卡块A11,直至卡块B12回到初始位置,然后按照上述步骤S1、S2、S3、S4-Ⅰ、S5-Ⅰ进行取料;也可以无需回位,直接取料:取料后电机A输出轴反转,推动转动机构整体转动,直至料盒位于炒锅上方;然后电机A输出轴正转,卡块B12沿着周向远离卡块A11,以使料盒22反转;接着电机输出轴A继续反转,直至卡块B12与第一卡块A11接触。
方式二:其操作步骤依次为S1、S2、S3、S4-II、S5-II,此处S1、S2、S3同方式一,因此不再陈述,S4-II、S5-II具体地为:
S4-II、电机A输出轴正转,直至卡块B12的与第一卡块A11接触,如图9中S4-II所示,此时料盒回到水平位置;
S5-II、电机A输出轴正转,此时转动机构带着料盒一起转动,直至料盒移动到初始位置,接着松懈夹具9,以将料盒放回原处。
进行下一次取料时,按照S1、S2、S3、S4-II、S5-II进行取料即可。
本实施例中,两个卡块A与旋转中心之间连线的夹角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说明书附图仅仅是其中一种实施情况的结构,不做具体使用时角度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转动机构和用于夹持料盒的夹具(9),所述转动机构包括调整组件、轴支撑架以及依次连接的电机A(1)、竖转轴(2)、伞齿轮A(3)、伞齿轮B(4)和横转轴(5),其中,
所述调整组件包括卡块A(11)、卡块B(12)以及均共轴线的轴承座(7)、轴承A(8)、卡筒(17)和卡盘(10),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电机A(1)的顶部,所述轴承A(8)安装在轴承座(7)的中心孔中;所述卡筒(17)的底端插入轴承A(8)的中心孔中并与轴承A(8)过盈配合,其顶端与卡盘(10)连接;所述电机A(1)的轴线垂直于地面,其输出轴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卡筒(17)间隙配合,且输出轴的轴线垂直于地面;所述卡块A(11)固定在卡盘(10)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12)与竖转轴(2)的侧壁连接;
所述竖转轴(2)的底端活动贯穿卡盘(10)后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并与输出轴连接,所述伞齿轮A(3)套接在竖转轴(2)的顶端,并与伞齿轮B(4)啮合,所述伞齿轮B(4)套接在横转轴(5)的一端;电机A(1)驱动竖转轴(2)转动,能使卡块B(12)在旋转周向上与卡块A(11)接触;
所述轴支撑架包括依次连接的竖板(13)、横板(14)和支撑块(15),所述竖板(13)的底端与卡盘(10)的上表面连接,其顶端与横板(14)连接,所述支撑块(15)固定在横板(14)的下表面上,所述横转轴(5)上远离伞齿轮B(4)的一端活动贯穿支撑块(15)后与夹具(9)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转轴(5)和支撑块(15)上供横转轴(5)穿过的通孔之间设置有轴承B(16),所述轴承B(16)的内、外圈分别与横转轴(5)以及通孔过盈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箱(19)和位于支撑箱(19)顶部的料盒盛放架,所述竖转轴(2)的底端、竖板(13)的底端以及电机A(1)均位于支撑箱(19)中,竖转轴(2)的顶端穿出支撑箱(19)的顶部后与伞齿轮A(3)连接,竖板(13)的顶端穿出支撑箱(19)的顶部后与横板(14)连接;
所述料盒盛放架包括竖直设置的支撑板(20)以及多个竖向排列的盛放板(21),所述盛放板(21)均平行于地面,并匀与支撑板(20)连接,且位于最下方的盛放板(21)的与支撑箱(19)顶部卡接,在每个盛放板(21)上分别各放置一个料盒(22);
在支撑箱(19)中设置有竖向的伸缩装置(23),所述伸缩装置(23)与电机A(1)的壳体连接;
启动电机A(1)使竖转轴(2)转动,能使夹具(9)向料盒(22)转动并通过夹具(9)将料盒(22)夹持住。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箱(19)的顶部且位于料盒盛放架和竖转轴(2)之间的部位设置有收纳槽(24),所述收纳槽(24)与支撑箱(19)的顶部上供竖转轴(2)以及竖板(13)穿出的通孔连通;启动电机A(1)使竖转轴(2)转动,且使夹具(9)位于收纳槽(24)正上方时,收缩伸缩装置(23)能使夹具(9)位于收纳槽(24)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机A(1)和轴承座(7)之间设置有电机固定板(6),所述电机固定板(6)为L形,所述电机A(1)固定在电机固定板(6)的水平板的下表面上,其输出轴穿过电机固定板(6)后插入卡筒(17)的中心孔中,所述轴承座(7)固定在电机固定板(6)的水平板的上表面上,所述固定板(6)的竖直板与伸缩装置(23)的伸缩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监控系统,所述监控系统包括依次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和显示器(25),所述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支撑块(15)上,其采集位于支撑箱(19)一侧的炒菜锅内菜品的温度,并将采集到的温度信息转化为电信号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接收来自温度传感器的信息,然后将其发送给显示器,并通过显示器显示出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箱(19)的一个顶角处设置直角倒角,所述显示器(25)安装在直角倒角上。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块(15)上设置有喷水口和液体调料口。
9.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3)有两个,并沿竖转轴(2)的轴线中心对称。
10.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块A(11)有两个,并均固定在卡盘(10)的上表面上,所述卡块B(12)位于两个卡块A(11)之间。
CN201920754306.4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Active CN2103542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4306.4U CN210354299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4306.4U CN210354299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54299U true CN210354299U (zh) 2020-04-21

Family

ID=702614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4306.4U Active CN210354299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5429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4653A (zh) * 2019-05-23 2019-08-02 眉山华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CN111802902A (zh) * 2020-07-01 2020-10-23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炒菜机的下料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074653A (zh) * 2019-05-23 2019-08-02 眉山华辰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CN111802902A (zh) * 2020-07-01 2020-10-23 广州富港万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炒菜机的下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54299U (zh)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CN205458138U (zh) 智能炒菜机自动下料机构
CN101375766B (zh) 智能炒菜机
CN108814253B (zh) 一种烹饪机器人及其烹饪方法
CN111528680B (zh) 一种炒菜机及应用炒菜机的控制系统
CN210330335U (zh) 用于烹饪机的自动下料机构
CN210276904U (zh) 一种转盘式佐料供给装置
CN210930818U (zh) 自动烹饪机器人
CN113892810B (zh) 一种食材投放机构及自动炒菜机
CN110074653A (zh) 一种炒菜机用下料机构
CN212939360U (zh) 一种电磁加热自动翻转加调料炒菜机
CN211883366U (zh) 一种全自动烹饪机
CN209770006U (zh) 一种炒菜机器人的餐盘存放结构
CN103006038A (zh) 双向自动翻炒锅
CN111317003A (zh) 一种使用效果好的油炸装置
CN215533561U (zh) 翻臂式自动炒菜机
CN211704302U (zh) 滚筒炒菜机专用锅胆
CN219182688U (zh) 一种炒制装置
CN210300710U (zh) 一种便于清洗的无烟型烧烤机
CN216454550U (zh) 一种多功能烹饪锅具
CN211883358U (zh) 一种自动炒锅机
CN218128242U (zh) 一种烹饪设备的投料机构
CN220124451U (zh) 一种翻转式炒菜机
CN211862558U (zh) 多层烹饪设备座
CN212805770U (zh) 一种不锈钢双头单尾炒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