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9994U -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9994U
CN210349994U CN201921562067.9U CN201921562067U CN210349994U CN 210349994 U CN210349994 U CN 210349994U CN 201921562067 U CN201921562067 U CN 201921562067U CN 210349994 U CN210349994 U CN 2103499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plate
support
lithium battery
battery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56206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建明
黄文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Fujian Yidongli 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56206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499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99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99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包括装有定位装置的机架,定位装置上方架设有压合装置、且连有第一升降组件的支架抓手和连于第一升降组件的平移驱动组件,第一升降组件连有驱动支架抓手沿支架宽度方向抖动的抖动装置,压合装置包括连有限位柱的压板、连于机架的第二升降组件和连于第二升降组件的推板,压板与推板之间设有压力传感器和套于限位柱外周面的压缩弹簧,推板开设有通孔,限位柱穿过通孔并连有限位块;通过平移驱动组件、支架抓手和第一升降组件,实现上支架自动安装的功能;通过抖动装置,提高了上支架与电芯安装的精准度;通过第二升降组件、压缩弹簧和压力传感器,实现提高整体压合效率和安全性的作用。

Description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模块组装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领域的大力推广和扶持,电动汽车的发展越来越迅速;锂电池是目前电动车上最常用的电池种类之一,由于其具有能量密度高、循环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迅速占据了绝大部分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因此,锂电池性能的优劣影响着电动汽车的整体性能。
如图1所示,锂电池模块的两端的上支架1和下支架2起到了绝缘和固定电芯3的作用,在使用时电芯3两端的支架挤压的不紧会容易脱落,而传统操作采用人工压紧的方式实现安装锂电池的两端支架,不仅费时费力,长时间工作还会使人疲劳,工作效率低,且最后人工压紧上支架1的电芯孔需对准电芯3,力度难以控制,易造成放于上支架1和下支架2上的电芯3的损坏,增加产品的不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具有安全性高、上支架安装和压合效率高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安装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上方架设有压合装置、支架抓手和平移驱动组件,所述支架抓手连接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连接有驱动所述支架抓手沿支架宽度方向抖动的抖动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推板、压板和驱动所述推板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推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板连接有套于所述压缩弹簧内的限位柱,所述推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柱穿过通孔并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电信号连接有外部控制系统。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驱动端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横端与所述支架抓手连接,所述抖动装置包括均连接于所述L型板横端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支架抓手靠近所述L型板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和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圆孔内和所述第二圆孔内,并先后分别多次点击所述支架抓手。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和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与支架抓手点击的频率范围均为[2,5]次/秒。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直线导轨、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滑块,所述直线导轨连接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直线导轨远离所述定位装置的一端,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直线导轨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L型板的竖端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架抓手包括连接板、设置有两个驱动端的夹紧气缸和两个夹紧板,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均开设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L型板的一端面,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夹紧气缸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L型板的横端连接,两个所述夹紧板分别与所述夹紧气缸的两个驱动端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直线导轨靠近定位装置一端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连接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与所述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固定板、导向柱和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安装有导套,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套,并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缸的顶杆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推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伸缩气缸的顶杆一侧安装有检测压板的中心位置是否接触上支架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伸缩气缸分别与所述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进一步设置:还包括均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的无杆气缸、分别架设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固定板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三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无杆气缸的滑块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设置: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用于放置下支架和电芯的定位座、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座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三气缸的顶杆、所述第四气缸的顶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连接,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支撑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连接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与所述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装置,实现对装有电芯的下支架的初步定位;通过平移驱动组件、第一升降组件和支架抓手,实现上支架自动安装于设于下支架的电芯的功能;同时,通过抖动装置,便于上支架与装于下支架上的电芯安装的精准度,避免出现电芯未与装于上支架的电芯孔对准而造成电芯的损坏,起到提高上支架安装效率的作用;通过第二升降组件、压缩弹簧、压板、推板和限位柱,实现自动压合下支架与电芯的功能;避免压板对上支架压力变化过大而造成上支架的损坏;通过压力传感器,使第二升降组件带动压板和推板复位,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上支架和电芯的损坏;本实用新型整体压合效率高且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支架和电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压合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中A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中:1、上支架;2、下支架;3、电芯;4、支架;5、机架;6、定位装置;7、压合装置;8、支架抓手;9、平移驱动组件;10、第一升降组件;11、抖动装置;12、推板;13、压板;14、第二升降组件;15、压缩弹簧;16、压力传感器;17、限位柱;18、通孔;19、限位块;20、L型板;21、第一气缸;22、第二气缸;23、第一圆孔;24、第二圆孔;25、直线导轨;26、第一驱动件;27、第一滑块;28、连接板;29、夹紧气缸;30、夹紧板;31、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2、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3、固定板;34、导向柱;35、伸缩气缸;36、导套;37、距离传感器;38、无杆气缸;39、第一导轨;40、第二导轨;41、第二滑块;42、第三滑块;43、移动板;44、第三气缸;45、第四气缸;46、定位座;47、第一夹板;48、第二夹板;49、支撑座;50、第二红外线发射器;51、第二红外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和“后”为时间前后,词语“上方”和“下方”指的是附图3中的方向,词语“底端”和“顶端”指的是朝向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定位装置6,实现对装有电芯3的下支架2的初步定位;通过平移驱动组件9、第一升降组件10和支架抓手8,实现上支架1与装于下支架2的电芯3自动安装的功能;同时,通过抖动装置11,便于上支架1的电芯3孔更好的对准装于下支架2上的电芯3,避免出现电芯3未与装于上支架1的电芯3孔对准而造成电芯3的损坏,进而起到提高上支架1与装于下支架2的电芯3的安装效率的作用;通过第二升降组件14、压缩弹簧15、压板13、推板12和限位柱17,实现自动压合下支架2与电芯3的功能;其中的压缩弹簧15,起到避免压板13对上支架1压力变化过大而造成上支架1损坏的作用;通过压力传感器16,使第二升降组件14带动压板13和推板12复位,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上支架1和电芯3的损坏,实现提高压合效率的同时,提高整体的安全性的作用。
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包括机架5,机架5安装有定位装置6,定位装置6上方架设有压合装置7、支架抓手8和平移驱动组件9,支架抓手8连接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10,第一升降组件10与平移驱动组件9连接,第一升降组件10连接有驱动支架抓手8沿支架4宽度方向抖动的抖动装置11,压合装置7包括推板12、压板13和驱动推板12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14,第二升降组件14与机架5连接,第二升降组件14与推板12连接,压板13与推板1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5和压力传感器16,压板13连接有套于压缩弹簧15内的限位柱17,推板12开设有通孔18,限位柱17穿过通孔18并连接有限位块19,压力传感器16与第二升降组件14电信号连接有外部控制系统(图中未标注,下文如图)。
从上述描述可知,首先将装于下支架2的电芯3运输至机架5安装的定位装置6处,实现对装有电芯3的下支架2的初步定位;然后,通过支架抓手8将上支架1抓起,通过架设于定位装置6上方的平移驱动组件9驱动第一升降组件10朝定位装置6处横向移动,带动连接于第一升降组件10的抖动装置11和支架抓手8一起移动至定位装置6的正上方,从而实现自动驱动上支架1横向移动至定位装置6正上方的作用;再通过第一升降组件10驱动支架抓手8朝定位装置6处的电芯3下降,直至上支架1安装于电芯3上,实现上支架1与装于下支架2的电芯3自动安装的功能;在支架抓手8朝定位装置6处的电芯3移动的过程中,抖动装置11驱动支架抓手8带动上支架1沿支架4宽度方向往复微抖动,便于上支架1的电芯3孔更好的对准装于下支架2上的电芯3,避免出现电芯3未与装于上支架1的电芯3孔对准而造成电芯3的损坏,起到提高了上支架1与装于下支架2的电芯3的安装效率的作用;
在第一升降组件10和平移驱动组件9先后驱动支架抓手8复位之后,通过第二升降组件14驱动推板12和压板13朝定位装置6处方向下降,当压板13与上支架1接触后,由于压缩弹簧15的弹性作用,起到避免压板13对上支架1压力变化过大而造成上支架1损坏的作用;当压板13下压上支架1至压力传感器16到达预设定值时,第二升降组件14带动压板13和推板12复位,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上支架1和电芯3的损坏;进而实现提高压合效率的同时,提高整体的安全性的作用。
进一步的:第一升降组件10的驱动端连接有L型板20,L型板20的横端与支架抓手8连接,抖动装置11包括均连接于L型板20横端的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支架抓手8靠近L型板20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第一气缸21的顶杆和第二气缸22的顶杆分别位于第一圆孔23内和第二圆孔24内,并先后分别多次点击支架抓手8。
从上述描述可知,在第一升降组件10驱动支架抓手8朝定位装置6处的电芯3下降的过程中,连接于L型板20横端的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启动,通过位于第一圆孔23内的第一气缸21的顶杆和位于第二圆孔24内的第二气缸22的顶杆先后分别多次点击支架抓手8,带动支架抓手8抖动,进而带动支架抓手8上的上支架1沿支架4宽度方向往复微抖动,实现提高了上支架1与装于下支架2的电芯3的安装效率的作用;避免出现电芯3未与装于上支架1的电芯3孔对准而造成电芯3的损坏。
进一步的:第一气缸21的顶杆和第二气缸22的顶杆与支架抓手8点击的频率范围均为[2,5]次/秒。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将第一气缸21的顶杆以一伸一缩为一次,频率范围为[2,5]次/秒,避免第一气缸21的顶杆与支架抓手8电机的频率过大,使上支架1与电芯3撞击造成电芯3的损坏;通过第二气缸22的顶杆以一伸一缩为一次,频率范围为[2,5]次/秒,避免第二气缸22的顶杆与支架抓手8电机的频率过大,使上支架1与电芯3撞击造成电芯3的损坏;进而实现提高上支架1安装效率的同时,保证电芯3和上支架1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第一升降组件10包括直线导轨25、第一驱动件26和第一滑块27,直线导轨25连接于平移驱动组件9的驱动端,第一驱动件26安装于直线导轨25远离定位装置6的一端,并驱动第一滑块27沿直线导轨25往复移动,第一滑块27与L型板20的竖端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平移驱动组件9驱动连接于平移驱动组件9的驱动端的直线导轨25带动支架抓手8移动至定位装置6的正上方时,通过第一驱动件26驱动第一滑块27于直线导轨25朝定位装置6方向滑移,进而带动通过L型板20与第一滑块27连接的支架抓手8朝定位装置6处的电芯3方向下降,实现自动驱动支架抓手8朝定位装置6处的电芯3下降的功能。
进一步的:支架抓手8包括连接板28、设置有两个驱动端的夹紧气缸29和两个夹紧板30,第一圆孔23与第二圆孔24均开设于连接板28靠近L型板20的一端面,连接板28与夹紧气缸29连接,连接板28与L型板20的横端连接,两个夹紧板30分别与夹紧气缸29的两个驱动端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连接板28,实现夹紧气缸29和L型板20的连接;通过夹紧气缸29驱动两个驱动端的收缩,带动分别连接于夹紧气缸29的两个驱动端的夹板相互靠近,实现夹紧上支架1的作用;反之,通过夹紧气缸29驱动两个驱动端的伸长,实现松开上支架1的作用。
进一步的:直线导轨25靠近定位装置6一端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1,第一滑块27一侧连接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2,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1的输出端、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分别与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第一驱动件26驱动第一滑块27于直线导轨25朝定位装置6方向竖向移动至接近定位装置6处时,通过连接于第一滑块27一侧的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2发送信号至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1,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1输出信号至外部控制系统,外部控制系统控制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先后启动,实现自动控制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启动的功能。
进一步的:第二升降组件14包括固定板33、导向柱34和伸缩气缸35,伸缩气缸35与机架5之间通过固定板33连接,固定板33安装有导套36,导向柱34穿过导套36,并与推板12固定连接,伸缩气缸35的顶杆穿过固定板33,并与推板1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固定板33,实现伸缩气缸35与机架5之间的连接;在第一升降组件10和平移驱动组件9先后驱动支架抓手8复位之后,通过顶杆固定连接于推板12的中心位置的伸缩气缸35伸长,实现自动驱动推板12和压板13朝定位装置6处方向下降的作用;通过导柱于安装于固定板33的导套36滑移,实现伸缩气缸35的顶杆驱动推板12和压板13沿导向柱34长度方向定向移动的功能;避免看因压板13和上支架1错位,造成压板13于上支架1的压力不均,进而实现提高压合效率的作用。
进一步的:伸缩气缸35的顶杆一侧安装有检测压板13的中心位置是否接触上支架1的距离传感器37,距离传感器37的输出端、伸缩气缸35分别与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伸缩气缸35驱动推板12和压板13朝定位装置6方向下压至定位装置6的上支架1与电芯3紧固时,通过安装于伸缩气缸35的顶杆一侧的距离传感器37发送信号至外部控制系统,外部控制系统控制伸缩气缸35复位,实现自动驱动伸缩气缸35复位的功能;避免上支架1与电芯3出现错位倾斜,造成压板13的中心位置未与上支架1接触;进而实现自动检测压板13的中心位置是否接触上支架1的作用。
进一步的:还包括均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的无杆气缸38、分别架设于固定板33两侧的第一导轨39和第二导轨40,固定板33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块41和第三滑块42,第二滑块41滑移连接于第一导轨39,第三滑块42滑移连接于第二导轨40,无杆气缸38的滑块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3,移动板43与固定板33固定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无杆气缸38驱动固定连接于无杆气缸38的滑块的移动板43,带动固定连接于移动板43的固定板33沿无杆气缸38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滑块41和第三滑块42分别沿第一导轨39和第二导轨40的长度方向移动,实现自动驱动伸缩气缸35沿横向移动的作用。
进一步的:定位装置6包括第三气缸44、第四气缸45、用于放置下支架2和电芯3的定位座46、分别位于定位座46的第一夹板47和第二夹板48,第三气缸44的顶杆、第四气缸45的顶杆分别与第一夹板47、第二夹板48连接,机架5上安装有支撑第三气缸44和第四气缸45的两个支撑座49,两个支撑座49分别连接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50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51,第二红外线接收器51的输出端、第三气缸44和第四气缸45分别与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从上述描述可知,当将装有电芯3的下支架2置于定位座46上时,分别连接于支撑座49上的第二红外线发射器50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51检测到有装有电芯3的下支架2置于定位座46上的信号,外部控制系统控制第三气缸44和第四气缸45的顶杆伸长,分别带动连接于第三气缸44的顶杆的第一夹板47和连接于第四气缸45的顶杆的第二夹板48分别朝下支架2两侧靠近,直至第一夹板47和第二夹板48将下支架2夹紧;避免在将上支架1压合于装于下支架2的电芯3的过程中,下支架2沿定位座46的宽度方向滑动,实现对电芯3及下支架2的进一步定位的功能。
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为: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机架5,机架5安装有定位装置6,定位装置6上方架设有压合装置7、支架抓手8和平移驱动组件9;
如图2和图3所示,支架抓手8连接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10,第一升降组件10与平移驱动组件9连接,第一升降组件10的驱动端连接有L型板20,L型板20的横端与支架抓手8连接;第一升降组件10连接有驱动支架抓手8沿支架4宽度方向抖动的抖动装置11;
如图5和图6所示,抖动装置11包括均连接于L型板20横端的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支架抓手8靠近L型板20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孔23和第二圆孔24,第一气缸21的顶杆和第二气缸22的顶杆分别位于第一圆孔23内和第二圆孔24内,并先后分别多次点击支架抓手8;第一气缸21的顶杆和第二气缸22的顶杆与支架抓手8点击的频率范围均为[2,5]次/秒,支架抓手8的摆动最大幅度范围为[2,4]mm。
如图2和图3所示,压合装置7包括推板12、压板13和驱动推板12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14,第二升降组件14与机架5连接,第二升降组件14与推板12连接;
如图3和图4所示,压板13与推板12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15和压力传感器16,压板13连接有套于压缩弹簧15内的限位柱17,推板12开设有通孔18,限位柱17穿过通孔18并连接有限位块19,压力传感器16与第二升降组件14电信号连接有外部控制系统;
如图2和图5所示,第一升降组件10包括直线导轨25、第一驱动件26和第一滑块27;直线导轨25连接于平移驱动组件9的驱动端,第一驱动件26安装于直线导轨25远离定位装置6的一端,并驱动第一滑块27沿直线导轨25往复移动,第一滑块27与L型板20的竖端连接;直线导轨25靠近定位装置6一端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1,第一滑块27一侧连接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32,第一红外线接收器31的输出端、第一气缸21和第二气缸22分别与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如图2和图6所示,支架抓手8包括连接板28、设置有两个驱动端的夹紧气缸29和两个夹紧板30;第一圆孔23与第二圆孔24均开设于连接板28靠近L型板20的一端面;连接板28与夹紧气缸29连接,连接板28与L型板20的横端连接;两个夹紧板30分别与夹紧气缸29的两个驱动端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二升降组件14包括固定板33、导向柱34和伸缩气缸35;伸缩气缸35与机架5之间通过固定板33连接,固定板33安装有导套36,导向柱34穿过导套36,并与推板12固定连接,伸缩气缸35的顶杆穿过固定板33,并与推板12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伸缩气缸35的顶杆一侧安装有检测压板13的中心位置是否接触上支架1的距离传感器37,距离传感器37的输出端、伸缩气缸35分别与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如图3所示,还包括均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的无杆气缸38、第一导轨39和第二导轨40;第一导轨39和第二导轨40分别架设于固定板33两侧;固定板33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块41和第三滑块42,第二滑块41滑移连接于第一导轨39,第三滑块42滑移连接于第二导轨40;无杆气缸38的滑块固定连接有移动板43,移动板43与固定板33固定连接。
如图2和图5所示,定位装置6包括第三气缸44、第四气缸45、用于放置下支架2和电芯3的定位座46、分别位于定位座46的第一夹板47和第二夹板48,第三气缸44的顶杆、第四气缸45的顶杆分别与第一夹板47、第二夹板48连接,机架5上安装有支撑第三气缸44和第四气缸45的两个支撑座49,两个支撑座49分别连接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50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51,第二红外线接收器51的输出端、第三气缸44和第四气缸45分别与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压合效率高且安全性高的优点,本实用新型通过定位装置6,实现对装有电芯3的下支架2的初步定位;通过平移驱动组件9、第一升降组件10和支架抓手8,实现上支架1自动安装于设于下支架2的电芯3的功能;同时,通过抖动装置11,便于上支架1与装于下支架2上的电芯3安装的精准度,避免出现电芯3未与装于上支架1的电芯3孔对准而造成电芯3的损坏,起到提高上支架1安装效率的作用;通过第二升降组件14、压缩弹簧15、压板13、推板12和限位柱17,实现自动压合下支架2与电芯3的功能;避免压板13对上支架1压力变化过大而造成上支架1的损坏;通过压力传感器16,使第二升降组件14带动压板13和推板12复位,避免因压力过大而造成上支架1和电芯3的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所述机架安装有定位装置,所述定位装置上方架设有压合装置、支架抓手和平移驱动组件,所述支架抓手连接有驱动其升降的第一升降组件,所述第一升降组件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升降组件连接有驱动所述支架抓手沿支架宽度方向抖动的抖动装置,所述压合装置包括推板、压板和驱动所述推板升降的第二升降组件,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机架连接,所述第二升降组件与所述推板连接,所述压板与所述推板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和压力传感器,所述压板连接有套于所述压缩弹簧内的限位柱,所述推板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柱穿过通孔并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压力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电信号连接有外部控制系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的驱动端连接有L型板,所述L型板的横端与所述支架抓手连接,所述抖动装置包括均连接于所述L型板横端的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所述支架抓手靠近所述L型板的一端面开设有分别对称设置的第一圆孔和第二圆孔,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和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圆孔内和所述第二圆孔内,并先后分别多次点击所述支架抓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缸的顶杆和所述第二气缸的顶杆与支架抓手点击的频率范围均为[2,5]次/秒。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组件包括直线导轨、第一驱动件和第一滑块,所述直线导轨连接于所述平移驱动组件的驱动端,所述第一驱动件安装于所述直线导轨远离所述定位装置的一端,并驱动所述第一滑块沿所述直线导轨往复移动,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L型板的竖端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抓手包括连接板、设置有两个驱动端的夹紧气缸和两个夹紧板,所述第一圆孔与所述第二圆孔均开设于所述连接板靠近所述L型板的一端面,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夹紧气缸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L型板的横端连接,两个所述夹紧板分别与所述夹紧气缸的两个驱动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导轨靠近定位装置一端的一侧面连接有第一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一滑块一侧连接有第一红外线发射器,所述第一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一气缸和所述第二气缸分别与所述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升降组件包括固定板、导向柱和伸缩气缸,所述伸缩气缸与所述机架之间通过所述固定板连接,所述固定板安装有导套,所述导向柱穿过所述导套,并与所述推板固定连接,所述伸缩气缸的顶杆穿过所述固定板,并与所述推板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气缸的顶杆一侧安装有检测压板的中心位置是否接触上支架的距离传感器,所述距离传感器的输出端、所述伸缩气缸分别与所述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均沿同一方向平行设置的无杆气缸、分别架设于所述固定板两侧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所述固定板两侧分别连接有第二滑块和第三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所述第三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所述无杆气缸的滑块固定连接有移动板,所述移动板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三气缸、第四气缸、用于放置下支架和电芯的定位座、分别位于所述定位座两侧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所述第三气缸的顶杆、所述第四气缸的顶杆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板、第二夹板连接,所述机架上安装有支撑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的两个支撑座,两个所述支撑座分别连接有第二红外线发射器和第二红外线接收器,所述第二红外线接收器的输出端、所述第三气缸和所述第四气缸分别与所述外部控制系统电信号连接。
CN201921562067.9U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Active CN2103499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2067.9U CN210349994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562067.9U CN210349994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9994U true CN210349994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777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562067.9U Active CN210349994U (zh) 2019-09-19 2019-09-19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999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2168A (zh) * 2019-09-19 2019-11-22 福建易动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492168A (zh) * 2019-09-19 2019-11-22 福建易动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CN110492168B (zh) * 2019-09-19 2024-04-09 福建易动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38364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整形装置
CN104485475A (zh) 一种电芯夹持装置
CN210349994U (zh)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CN113458781A (zh) 一种端盖组装设备
CN110492168B (zh) 一种锂电池模块压合系统
CN204348829U (zh) 一种电芯夹持装置
CN108275454B (zh) 一种电容器排料系统
CN215073234U (zh) 一种多层线路板压合装置
CN115106750A (zh) 一种丝杆轴承和轴承座自动装配机构
CN109273735B (zh) 一种电芯模组压紧机构
CN212059248U (zh) 一种托盘气密性自动检测设备
CN110561468B (zh) 电池模组组装抓手装置
CN211605054U (zh) 一种绝缘拉杆装配工装
CN211939751U (zh) 一种连接器卡簧组装装置
CN210500655U (zh) 一种用于加工板材的自动定位机构
CN220190099U (zh) 转换插头卡扣组装与测试设备
CN215200600U (zh) 一种端盖组装设备
CN217589031U (zh) 一种电芯模组固定装置
CN214919930U (zh) 一种液压冲孔机的压紧装置
CN212824894U (zh) 一种音圈马达生产用热压平台
CN219041017U (zh) 一种连接器压盖自动组装装置
CN113725470B (zh) 一种基于新能源电池装配调节装置
CN209434326U (zh) 锂电池裸电芯热压装置
CN220679820U (zh) 一种铝合金模板生产加工焊接装置
CN220880032U (zh) 一种板材折弯机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