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43357U - 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 - Google Patents

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43357U
CN210343357U CN201921396390.3U CN201921396390U CN210343357U CN 210343357 U CN210343357 U CN 210343357U CN 201921396390 U CN201921396390 U CN 201921396390U CN 210343357 U CN210343357 U CN 2103433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nnel
evacuation
crosswalk
vehicle transverse
esca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39639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浩
余顺
刘帅
陈建忠
胡学兵
潘勇
李科
夏杨于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Merchants Chongqing Communications Research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433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433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mergency Lowering Mea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包括隧道内的车行横通道和设置于车行横通道侧壁处的疏散耳洞;所述车行横通道两侧壁的端部各设有一个疏散耳洞,所述两个疏散耳洞与对应的隧道主洞洞壁间的间距为0.8‑2m;所述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通道方向垂直设置;该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避免了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容易快速辨识。

Description

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隧道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
背景技术
根据现行《公路隧道设计规范》规定,在长、特长公路隧道内间隔一定距离需设置紧急停车带、车行横通道及人行横通道,以便防灾救援及运维检修。在长、特长公路隧道内发生险情,不仅严重威胁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还对交通设施、人类的生产活动造成巨大的损坏,降低使用者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任,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隧道内发生火灾,具有火势蔓延快,烟雾传播快,并容易诱发二次交通事故及逃生时间紧张,救援灭火困难等特点,为此,长公路隧道尤其是特长公路隧道内,横通道间距的消防与避难设施的设置要遵循逃生为主、灭火为辅,自救为主、外部救援为辅的原则。
在常规设计中,紧急停车带与车行横通道设置相邻,以满足车辆调头空间;一般,车行横通道与人行横通道沿隧道纵向间隔设置,车行横通道的设置间距接近人行横通道设置间距的3倍,车行横通道与隧道主洞呈60°的夹角,在车行横通道两端头与主洞交叉口附近各设置一道防火卷帘门,在人行横通道两端头与主洞交叉口附近各设置一道钢制推拉门。然而上述结构的缺陷在于,虽然车行横通道的宽度比人行横通道宽约2m,但其纵向间隔距离却接近人行横通道间距的3倍,洞内发生火灾时,可能会出现隧道内人员距离车行横通道较近但其防火卷帘门却是关闭的情况,这就需要涉险人员步行至约250m开外的人行横洞处才能进入旁侧隧道,鉴于火灾的蔓延非常迅速,尤其是烟雾传播的非常快,现有车行横通道与人行横通道沿隧道的设置,将非常耽误涉险人员宝贵的逃生时间,存在很强的安全隐患;且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分别设置,加大了施工难度及施工成本。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该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易快速辨识。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该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易快速辨识。
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包括隧道内的车行横通道和设置于车行横通道侧壁处的疏散耳洞,所述车行横通道两侧壁的端部各设有一个疏散耳洞;优选车行横通道靠近两隧道主洞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疏散耳洞;利于双向行驶的两隧道内发生火灾及险情时双向行驶的车辆及车辆内的人员的逃生救援,并利于在保证逃生救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通过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通道集成在一起,利于兼具并提升了车行横通道尤其是人行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或钢制推拉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所述疏散耳洞与隧道主洞洞壁间的间距为0.8-2m;优选所述疏散耳洞与主洞洞壁间的间距为1m,利于发生火灾及险情后,涉险人员能够尽快的逃生,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同时利于保证主洞洞壁与疏散耳道间结构的强度,不会对主洞造成干涉和影响;所述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通道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疏散耳洞中心轴线可与车行横通道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使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通道方向近似垂直设置,以利于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设计布局。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道设置于车行横通道与主洞洞壁的钝角夹角处;利于结构布局、现场施工及涉险人员的尽快疏散与逃生;所述车行横通道与隧道主洞呈一定倾斜夹角设置;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为类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5-7m,宽度为1.5-2.5m,高度为2-3m,用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和防火门的安装;优选其长度为6m,宽度为2m,高度为2.5m,利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和防火门的安装,且便于施工且安全可靠;当然,所述疏散耳洞的形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可为类梯形结构,以便于涉险人员的尽快逃生救援为宜;
进一步,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的中部位置附近,利于在防火卷帘门失效的情况下,涉险人员仍能够通过旁边的疏散耳洞尽快逃生;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的中部位置附近;所述疏散耳洞对应防火卷帘门处设置有甲级防火门;所述防火门优选采用两侧可平开的甲级防火门,利于实现疏散应急功能的同时,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性;所述甲级防火门与防火卷帘门平行设置并端部相对;即所述甲级防火门与防火卷帘门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端部通过中间安装结构相抵,利于结构布局,同时利于防火卷帘门出现故障时,慌乱中的涉险人员能够方便而及时的从旁边的疏散耳洞防火门疏散逃生,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的洞壁采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防水层以及二次衬砌构成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牢靠性,且便于施工;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的顶部靠近车行横通道侧设置有用于保证疏散耳洞结构稳固的暗梁;优选所述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利于对疏散耳道顶部的支撑,提高疏散耳洞的结构稳固性;
进一步,所述疏散耳洞内部的底面与车行横通道的检修道路面齐平;利于疏散耳道内积水的排出,并通过车行横通道的车行路面上的排水槽排出;
进一步,所述车行横通道沿隧道主洞纵向的设置间距约为500-900m;优选所述车行横通道沿隧道主洞纵向的间隔设置间距为750m左右;利于在保证该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在总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减少隧道内发生险情时涉险车辆及人员的逃生救援距离,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进一步,靠近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隧道主洞侧壁上设置有逃生指示标牌;所述逃生指示标牌设置于靠近车行横通道(行使方向前方的车行横通道)的500米范围内;所述逃生指示标牌的设置高度及尺寸设定以便于逃生人员识别为宜;利于发生险情时,涉险人员对疏散通道的及时识别以利于尽快逃生与疏散,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集成,使其兼顾了车行横通道和人行横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车行横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的中部位置附近,并与疏散耳道的防火门相对设置利于缩短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避免因防火卷帘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并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且施工简便、造价经济、结构安全可靠,逃生时易快速辨识。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行横通道断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A向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车行横通道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本实用新型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包括隧道内的车行横通道1和设置于车行横通道1侧壁处的疏散耳洞2,所述车行横通道1两侧壁的端部各设有一个疏散耳洞2;优选车行横通道1靠近两隧道主洞3的两端各设置一个疏散耳洞2;利于双向行驶的两隧道内发生火灾及险情时双向行驶的车辆及车辆内的人员的逃生救援,并利于在保证逃生救援的前提下尽可能的降低施工难度和施工成本;通过将车行横通道1和人行通道集成在一起,利于兼具并提升了车行横通道1尤其是人行通道的逃生和救援功能,缩短了涉险人员的疏散逃生距离,利于避免因防火卷帘门或钢制推拉门存在故障对疏散逃生的影响,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利于提高对隧道安全性能的信心及降低不良的社会影响;所述疏散耳洞2与主洞3洞壁间的间距为0.8-2m;优选所述疏散耳洞2与主洞3洞壁间的间距为1m,利于发生火灾及险情后,涉险人员能够尽快的逃生,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同时,利于保证主洞3洞壁与疏散耳道2间结构的强度,不会对主洞3造成干涉和影响;所述疏散耳洞2与车行横通道1的通道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疏散耳洞2中心轴线可与车行横通道1的中心轴线相垂直,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做适当调整,使疏散耳洞2与车行横通道1的通道方向近似垂直设置,以利于疏散耳洞2与车行横通道1的设计布局。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道2设置于车行横通道1与主洞3洞壁的钝角夹角处;利于结构布局、现场施工,及利于涉险人员的尽快疏散与逃生;所述车行横通道1与隧道主洞3呈一定倾斜夹角设置。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为类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5-7m,宽度为1.5-2.5m,高度为2-3m,用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和防火门4的安装;优选其长度为6m,宽度为2m,高度为2.5m,利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及利于防火门4的安装,且便于施工且安全可靠;当然,所述疏散耳洞2的形状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设计,如可为类梯形结构,以便于涉险人员的尽快逃生救援为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行横通道1的防火卷帘门5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2的中部位置附近,利于在防火卷帘门5失效的情况下,涉险人员仍能够通过旁边的疏散耳洞2尽快逃生;所述车行横通道1的防火卷帘门5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2的中部位置附近;所述疏散耳洞2对应防火卷帘门5处设置有甲级防火门4;所述甲级防火门4优选采用两侧可平开的甲级防火门4,利于实现疏散应急功能的同时,确保其使用安全可靠性;所述甲级防火门4与防火卷帘门5平行设置并端部相对;即所述甲级防火门4与防火卷帘门5设置在同一平面内,并端部通过中间安装结构相抵,利于结构布局,同时利于防火卷帘门5出现故障时,慌乱中的涉险人员能够方便而及时的从旁边的疏散耳洞2防火门4疏散逃生,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的洞壁采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8、防水层9以及二次衬砌10构成的复合式衬砌结构;利于提高整体结构牢靠性,且便于施工。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的顶部靠近车行横通道1侧设置有用于保证疏散耳洞2结构稳固的暗梁6;优选所述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利于对疏散耳道2顶部的支撑,提高疏散耳洞2的结构稳固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疏散耳洞2内部的底面与车行横通1的检修道路11面齐平;利于疏散耳道2内积水的排出,并通过车行横通道1的车行路面上的排水槽排出。
本实施例中,所述车行横通道1沿隧道主洞3纵向的设置间距约为500-900m;优选所述车行横通1道沿隧道主洞3纵向的间隔设置间距为750m左右;利于在保证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1在总成本可控的前提下,减少隧道内发生险情时涉险车辆及人员的逃生救援距离,提高人员逃生救援效率,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本实施例中,靠近所述车行横通道1的隧道主洞3侧壁上设置有逃生指示标牌7;所述逃生指示标牌7设置于靠近车行横通道1(行使方向前方的车行横通道1)的500米范围内;所述逃生指示标牌7的设置高度及尺寸设定以便于逃生人员识别为宜;利于发生险情时,涉险人员对疏散通道的及时识别以利于尽快逃生与疏散,最大限度赢得逃生救援的宝贵时间。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9)

1.一种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内的车行横通道和设置于车行横通道侧壁处的疏散耳洞;所述车行横通道两侧壁的端部各设有一个疏散耳洞,所述两个疏散耳洞与对应的隧道主洞洞壁间的间距为0.8-2m;所述疏散耳洞与车行横通道的通道方向垂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耳洞设置于车行横通道与主洞洞壁的钝角夹角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耳洞为类长方体结构,其长度为5-7m,宽度为1.5-2.5m,高度为2-3m,用于满足人员逃生需求和防火门的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防火卷帘门对应设置于疏散耳洞的中部位置附近;所述疏散耳洞对应防火卷帘门处设置有甲级防火门;所述甲级防火门与防火卷帘门平行设置并端部相对。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耳洞的洞壁采用由外向内依次设置的初期支护、防水层以及二次衬砌构成的复合式衬砌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耳洞的顶部靠近车行横通道侧设置有用于保证疏散耳洞结构稳固性的暗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疏散耳洞内部的底面与车行横通道的检修道路面齐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行横通道沿隧道主洞纵向的设置间距约为500-900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其特征在于:靠近所述车行横通道的隧道主洞侧壁上设置有逃生指示标牌;所述逃生指示标牌设置于靠近车行横通道的500米范围内;所述车行横通道的设置高度及尺寸设定以便于逃生人员识别为宜。
CN201921396390.3U 2019-06-24 2019-08-26 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 Active CN210343357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568916 2019-06-24
CN201920956891 2019-06-2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43357U true CN210343357U (zh) 2020-04-17

Family

ID=701762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396390.3U Active CN210343357U (zh) 2019-06-24 2019-08-26 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433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625A (zh) * 2019-06-24 2019-10-2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74625A (zh) * 2019-06-24 2019-10-25 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 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666522B2 (ja) 地下鉄の限られた空間において人員通路でのスタンピードを防止する方法
CN103726637B (zh) 高楼多功能救逃生塔
CN210343357U (zh) 隧道内兼具人员通行功能的车行横通道
CN102635400A (zh) 公路隧道紧急逃生避难室
CN106014442A (zh) 一种公路隧道逃生救援横通道设置方法
ATE531896T1 (de) Tunnel mehrgeschossigen
CN102381317A (zh) 紧急疏散逃生通道
CN110374625A (zh) 隧道内兼具人车通行功能的疏散通道
CN108590696A (zh) 一种暗挖施工的圆形衬砌的交通隧道结构及消防疏散系统
JP2011144611A (ja) 二階建てトンネル
CN210264723U (zh) 一种单洞双层矿山法隧道车辆疏散系统
CN105714855A (zh) 明挖法隧道结构
CN208073496U (zh) 一种带排烟孔的隧道群遮光棚
CN109398371A (zh)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阶梯式疏散平台
CN205400741U (zh) 一种基于救援疏散的铁路盾构隧道轨下结构
CN210264722U (zh) 一种单洞双层隧道车辆疏散系统
CN213175650U (zh) 适用于城市山岭隧道的车行兼顾人行横通道布置形式
CN209258116U (zh) 一种带有电缆支架的阶梯式疏散平台
CN211079872U (zh)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单轨的景观步道
CN203685201U (zh) 双线合修桥隧联合救援站
JPS5824303B2 (ja) 全天候性と防音性を有する交通機関
CN107543735A (zh) 用于升降式防淹防护密闭门钢结构试验平台
CN113338946A (zh) 一种综合型暗开挖电缆隧道检修连通竖井
CN112539080A (zh) 一种地铁内疏散结构
CN110644345A (zh) 一种适用于悬挂式单轨的景观步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