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316616U - 辅助定位工装 - Google Patents

辅助定位工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316616U
CN210316616U CN201921006188.5U CN201921006188U CN210316616U CN 210316616 U CN210316616 U CN 210316616U CN 201921006188 U CN201921006188 U CN 201921006188U CN 210316616 U CN210316616 U CN 2103166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half frame
groove
frame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00618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00618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3166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3166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3166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veying And Assembling Of Building Elements In Situ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定位工装,包括:定位框,形成有预定位腔,所述定位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及至少两个边定位件,所述边定位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上,且所述边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套筒。施工时,可根据下预制柱截面尺寸使第一半框与第二半框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使预定位腔的尺寸满足钢筋结构的尺寸,定位框可直接套装到所有伸出钢筋的外部。根据线标记与柱定位墨线移动各边定位件的位置,最后将各边定位件固定在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上,实现对预制柱伸出钢筋精准定位,可操作性好,适用性广,可周转率和重复利用率高,且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Description

辅助定位工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装配式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辅助定位工装。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施工中,针对混凝土预制柱的安装方法一般为:在下层预制柱的顶部按规范要求预留出一定高度的伸出钢筋,在上层预制柱的底部预埋灌浆套筒;安装时,将下层预制柱顶部的伸出钢筋对应插入上层预制柱底部的灌浆套筒内,之后调整上层预制柱的垂直度,最后完成灌浆连接即可。然而,在对位组装过程中,若下层预制柱顶部的伸出钢筋的位置发生移位或偏斜,则会导致伸出钢筋无法与灌浆套筒正常套接,造成施工困难,影响施工效率。此时就需要对伸出钢筋的位置进行定位校准。
现有做法是,根据不同尺寸预制柱的伸出钢筋,单独加工制作合适的钢筋框或带孔钢板进行约束定位。然而该种定位方式由于钢筋框或带孔钢板存在加工误差,因而很难保证伸出钢筋的定位精度,且钢筋框或带孔钢板一旦制造成型,仅能够适用于一种尺寸的预制柱,因而可周转率及重复利用率低,制造时需要耗费大量的钢材,致使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辅助定位工装,能够实现对预制柱伸出钢筋精准定位,可操作性好,适用性广,可周转率和重复利用率高,且制造及使用成本低。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辅助定位工装,其包括:
定位框,形成有预定位腔,所述定位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及
至少两个边定位件,所述边定位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和/或所述第二半框上,且所述边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套筒。
上述辅助定位工装用于预制装配式框架施工中,具体是借助该辅助定位工装对下预制柱顶部的伸出钢筋进行定位矫正,从而使伸出钢筋能够与上预制柱底部预埋的灌浆套筒准确对位套接,使上下两根预制柱快速、准确组装连接。施工时,可根据下预制柱截面尺寸(预制柱的截面尺寸不同,使得顶部的所有伸出钢筋组成的钢筋结构尺寸不同)使第一半框与第二半框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调整预定位腔的尺寸满足钢筋结构的尺寸,之后便可将定位框套装到所有伸出钢筋的外部。这种第一半框与第二半框组成的可调结构使定位框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及配筋情况的预制柱,使辅助定位工装的适用性广,可周转率高。边定位件的数量与伸出钢筋的数量适配,因而当定位框安装牢固后,再将各伸出钢筋一一对应的套设到第一定位套筒内,并根据线标记与柱定位墨线移动各边定位件的位置,最后将各边定位件固定在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上,便完成了对各伸出钢筋的定位校准。此时,可将辅助定位工装整体拆下,吊装上预制柱时,各伸出钢筋便可以准确插入对应的灌浆套筒内,完成预制装配式框架的施工组装。该辅助定位工装可操作性好,便于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且拆下的辅助定位工装可直接周转至其他预制柱或施工场地,重复利用性强。此外,该辅助定位工装的结构结构,制造用料少,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下面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框还包括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均为L型,所述第一半框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半框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部分叠层设置,所述第一紧固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或所述第二通槽内,并能够将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定位件还包括边定位板、及设置于所述边定位板上的第二紧固组件,所述边定位板开设有第一装配通孔,所述第一定位套筒设置于所述边定位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通孔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紧固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或所述第二通槽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边定位板上还开设有第三通槽,所述边定位板叠放于所述第一半框或所述第二半框上,所述第三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相垂直,所述第二紧固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三通槽内固定,或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三通槽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一调节帽,所述第一调节帽开设有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调节帽装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上,所述第一定位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筒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帽包括第一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定位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角定位组件,所述角定位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的转角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角定位组件包括第三紧固组件、第四紧固组件、角定位板、及设置于所述角定位板上的第二定位套筒,所述角定位板叠放于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内,所述角定位板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两侧的第四通槽和所述第五通槽,所述第三紧固组件穿设于所述第四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内固定,或所述第四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内固定,所述第四紧固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五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内固定,或所述第五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内固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二调节帽,所述第二调节帽开设有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帽装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上,所述第二定位通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的筒腔连通;所述第二调节帽包括第二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定位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柱和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定位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壁设有第四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与所述第四螺纹螺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框还包括两组过渡连接组件,所述过渡连接组件包括弧形衔接件、及分别装设于所述弧形衔接件的两端的第一锁紧组件和第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均为半弧形,所述第一半框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通槽,所述第二半框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通槽;其中一组所述过渡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的其中同一端,另一组所述过渡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的另外同一端;其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通槽内固定,所述第二锁紧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通槽内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第二半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边定位件与第一调节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角定位组件与第二调节帽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定位框,11、预定位腔,12、第一半框,121、第一通槽,13、第二半框,131、第二通槽,14、第一紧固组件,20、边定位件,21、第一定位套筒,211、第一螺纹,22、边定位板,221、第三通槽,23、第二紧固组件,30、第一调节帽,31、第一底板,32、第一连接柱,321、第二螺纹,40、角定位组件,41、第三紧固组件,42、第四紧固组件,43、角定位板,431、第四通槽,432、第五通槽,44、第二定位套筒,441、第三螺纹,50、第二调节帽,51、第二底板,52、第二连接柱,521、第四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设置于”或“安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一个元件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的具体方式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优选采用螺纹连接的固定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一实施例展示的辅助定位工装,用于装配式建筑施工,具体是借助该辅助定位工装对下预制柱顶部的伸出钢筋进行定位矫正,从而使伸出钢筋能够与上预制柱底部预埋的灌浆套筒准确对位套接,使上下预制柱快速、准确组装连接。其包括:定位框10及至少两个边定位件20。定位框10用于将辅助定位工装与下预制柱顶部的伸出钢筋预装固定,边定位件20则能够对伸出钢筋定位矫正,使发生了位移或偏斜的伸出钢筋恢复和保持竖直状态。
具体地,定位框10形成有预定位腔11,预定位腔11位于定位框10的中部。所述定位框10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所述第一半框12与所述第二半框13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因而可以灵活调节预定位腔11的大小。所述边定位件20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12和所述第二半框13上,且所述边定位件20包括第一定位套筒21。
施工时,可根据下预制柱截面尺寸(预制柱的截面尺寸不同,使得顶部的所有伸出钢筋组成的钢筋结构尺寸不同)使第一半框12与第二半框13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使预定位腔11的尺寸满足钢筋结构的尺寸,之后便可将定位框10套装到所有伸出钢筋的外部。这样第一半框12与第二半框13组成的可调结构使定位框10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及配筋情况的预制柱,使辅助定位工装的适用性广,可周转率高。边定位件20的数量与伸出钢筋的数量适配,因而当定位框10安装牢固后,再将各伸出钢筋一一对应的套设到第一定位套筒21内,并根据线标记与柱定位墨线移动各边定位件20的位置,最后将各边定位件20固定在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上,便完成了对各伸出钢筋的定位校准。此时,可将辅助定位工装整体拆下,吊装上预制柱时,各伸出钢筋便可以准确插入对应的灌浆套筒内,完成预制装配式框架的施工组装。该辅助定位工装可操作性好,便于降低施工难度,提高施工效率。且拆下的辅助定位工装可直接周转至其他预制柱或施工场地,重复利用性强。此外,该辅助定位工装的结构结构,制造用料少,可大大降低制造成本。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2,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框10还包括第一紧固组件14,所述第一半框12和所述第二半框13均为L型,较优选地,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相互垂直的两条边的长度相等,利于降低制造难度,方便组装。第一半框12与第二半框13拼装形成矩形定位框10,该矩形定位框10适用于矩形预制柱的场合。所述第一半框12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121,所述第二半框13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槽131。可以理解的,第一通槽121和第二通槽131为两条连续的L型通槽;或者第一通槽121和第二通槽131由两段通槽构成,其中一段通槽设置在L型的一条边上,另一段通槽设置在L型的另一条边上。
组装后,所述第一半框12与所述第二半框13部分叠层设置,具体为第一半框12的两个自由端一一对应的搭设于第二半框13的两个自由端上,因而两者之间能够围设形成矩形的预定位腔11。下预制柱的顶部沿边缘周向均匀间隔伸出有多根伸出钢筋,该多根伸出钢筋围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一紧固组件14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121和所述第二通槽131内,并能够将所述第一半框12与所述第二半框13固定。因而施工时,可首先调松第一紧固组件14,使第一半框12与第二半框13相对远离,之后便可直接套在所有伸出钢筋的外部。紧接着,根据轴线标记与柱定位墨线,将定位框10移动至混凝土浇筑面以上5cm处,套在所有伸出钢筋外部,之后将第一紧固组件14调紧,即可完成对定位框10的安装固定。该定位框10的安装方式操作简单,定位框10的适用范围广,便于提高施工效率。
可选地,第一紧固组件14可以是螺栓组件、卡扣组件等。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采用螺栓组件,方便装拆,保证锁紧强度。
在本案中,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采用扁钢制成,厚度为5mm~10mm。第一通槽121和第二通槽131的槽宽约为8mm。当然了,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的厚度,以及第一通槽121和第二通槽131的槽宽也可以是其它数值大小。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一实施例中,所述边定位件20还包括边定位板22、及设置于所述边定位板22上的第二紧固组件23,所述边定位板22开设有第一装配通孔,所述第一定位套筒21设置于所述边定位板22上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通孔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紧固组件23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121或所述第二通槽131内固定。因而当定位框10预安装固定后,可通过第一装配通孔,将各伸出钢筋一一对应的插入第一定位套筒21内,之后移动边定位板22,第一定位套筒21可对伸出钢筋完成定位矫正;待定位作业结束后,可通过第二紧固组件23将定位板锁紧在第一半框12或第二半框13上,如此各伸出钢筋便可保持定位矫正状态,防止弹性形变复位。具体地,第一通槽121和第二通槽131平行于下预制柱的各边,因而能够对偏离了各边的伸出钢筋实现矫正。
请继续参阅图3,进一步地,所述边定位板22上还开设有第三通槽221,所述边定位板22叠放于所述第一半框12或所述第二半框13上,所述第三通槽221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121、所述第二通槽131相垂直,所述第二紧固组件23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121与所述第三通槽221内固定,或所述第二通槽131与所述第三通槽221内固定。因而第二紧固组件23在第三通槽221内滑动,能够调节第一定位套筒21沿靠近或远离预定位腔11的中心移动,或者使第一定位套筒21以第二紧固组件23的中心为圆心进行旋转,如此能够对发生了各种偏斜或位移的伸出钢筋进行有效定位矫正。
为便于顺利与伸出钢筋套接,第一装配通孔和第一定位套筒21的直径可选为34mm,该直径大小能够确保与绝大多数直径的钢筋配合,例如可直接与直径为32mm、28mm等钢筋套接,此时第一装配通孔的孔径以及第一定位套筒21的内筒径与钢筋间隙配合,可避免安装时引起摩擦阻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待矫正的伸出钢筋的直径较小,例如25mm、22mm、20mm时,此时第一装配通孔的孔径以及第一定位套筒21的内筒径较之伸出钢筋的直径大很多,则伸出钢筋就很难受到第一定位套筒21的约束作用而进行定位矫正了。针对于此,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一调节帽30,所述第一调节帽30开设有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调节帽30装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21上,所述第一定位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21的筒腔连通。可以理解的,第一定位通孔的孔径较之第一装配通孔以及第一定位套筒21的内筒径小,因而在第一定位套筒21上安装第一调节帽30之后,便能够通过第一定位通孔对较小直径的伸出钢筋进行定位矫正作用,由此便能进一步扩大辅助定位工装的适用范围。
特别地,第一调节帽30可作成系列化标准零件,也即将不同的第一调节帽30的第一定位通孔的孔径设计成系列值。根据所需定位钢筋的直径不同,可采用不同大小的第一调节帽30。例如当伸出钢筋的直径为25mm、22mm、20mm时,可选用孔径为27mm的第一调节帽30;当伸出钢筋的直径为18mm、16mm、14mm时,则可选用孔径为20mm的第一调节帽30。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3,为了方便安装,所述第一调节帽30包括第一底板31、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31上的第一连接柱32,所述第一定位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柱32和所述第一底板31;所述第一定位套筒21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211,所述第一连接柱32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321,所述第一螺纹211与所述第二螺纹321螺接。因而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可快速、省力的将第一调节帽30与第一定位套筒21组装固定,第一底板31能够保证第一连接柱32与第一定位套筒21装配到位。
在上述方案中,矩形定位框10的各边上安装有若干个边定位件20,能够对位于预制柱直边上的伸出钢筋进行定位,受转角角度限制,其无法移动到矩形定位框10的直角上,对预制柱直角上的伸出钢筋进行定位。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针对于此,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角定位组件40,所述角定位组件40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12和所述第二半框13的转角处。因而该角定位组件40能够与预制柱顶部转角处的伸出钢筋配合完成定位矫正。
具体地,一实施例中,所述角定位组件40包括第三紧固组件41、第四紧固组件42、角定位板43、及设置于所述角定位板43上的第二定位套筒44,角定位板43类似于三角形,能够与直角的转角部位配合。安装时,角定位板43的长边侧与第一半框12或第二半框13的直角相对设置,并将所述角定位板43叠放于所述第一半框12和所述第二半框13上。所述角定位板43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44两侧的第四通槽431和所述第五通槽432,所述第三紧固组件41穿设于所述第四通槽431与所述第一通槽121以及所述第四通槽431与所述第二通槽131内固定,所述第四紧固组件42穿设于所述第五通槽432与所述第一通槽121内固定或所述第五通槽432与所述第二通槽131内固定。如此,将第二定位套筒44套装到转角处的伸出钢筋上,之后根据轴线标记和柱定位墨线,使角定位板43在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上移动即可对转角处的伸出钢筋完成定位矫正,最后调紧第三紧固组件41和第四紧固组件42,角定位组件40便能够牢牢固定在定位框10上。
请继续参阅图1和图4,此外,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二调节帽50,所述第二调节帽50开设有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帽50装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44上,所述第二定位通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44的筒腔连通;所述第二调节帽50包括第二底板51、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51上的第二连接柱52,所述第二定位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柱52和所述第二底板51;所述第二定位套筒44的内壁设有第三螺纹441,所述第二连接柱52的外壁设有第四螺纹521,所述第三螺纹441与所述第四螺纹521螺接。与第一调节帽30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类似,可以理解的,第二定位通孔的孔径较之第二装配通孔以及第二定位套筒44的内筒径小,因而在第二定位套筒44上安装第二调节帽50之后,便能够通过第二定位通孔对较小直径的伸出钢筋进行定位矫正作用,由此便能进一步扩大辅助定位工装的适用范围。
特别地,第二调节帽50可作成系列化标准零件,也即将不同的第二调节帽50的第二定位通孔的孔径设计成系列值。根据所需定位钢筋的直径不同,可采用不同大小的第二调节帽50。例如当伸出钢筋的直径为25mm、22mm、20mm时,可选用孔径为27mm的第二调节帽50;当伸出钢筋的直径为18mm、16mm、14mm时,则可选用孔径为20mm的第二调节帽50。
采用第三螺纹441与第四螺纹521配合的螺纹连接结构,可快速、省力的将第二调节帽50与第二定位套筒44组装固定,且装拆方便,利于提高施工效率。而第二底板51能够保证第二连接柱52与第二定位套筒44装配到位。
在上述方案中,由于预制柱为矩形,相应地顶部伸出的伸出钢筋也围成矩形结构。因而为了适配使用,定位框10也需要设计为矩形。
而在某些施工场合,预制柱为圆柱形时,则顶部伸出的伸出钢筋会相适应的围成圆形。因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定位框10还包括两组过渡连接组件,所述过渡连接组件包括弧形衔接件、及分别装设于所述弧形衔接件的两端的第一紧固组件14和第二紧固组件23,所述第一半框12和所述第二半框13均为半弧形,所述第一半框12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通槽,所述第二半框13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通槽;其中一组所述过渡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12与所述第二半框13的其中同一端,另一组所述过渡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12与所述第二半框13的另外同一端;其中,所述第一紧固组件14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通槽内固定,所述第二紧固组件23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通槽内固定。因而采用弧形衔接件将半弧形的第一半框12和第二半框13连接,使定位框10成型为圆形定位框10,因而能够根据伸出钢筋围成圆形的大小,灵活改变圆形定位框10的内径,从而保证适用性能。待调节好尺寸好后,通过预装在弧形衔接件两端的第一紧固组件14和第二紧固组件23锁紧在第一弧形通槽和第二弧形通槽内,即可对圆形定位框10在伸出钢筋上预安装固定。而后续的定位作业方式与上述方案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包括:
定位框,形成有预定位腔,所述定位框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半框和第二半框,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能够相互靠近或远离移动;及
至少两个边定位件,所述边定位件可移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和/或所述第二半框上,且所述边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套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还包括第一紧固组件,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均为L型,所述第一半框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通槽,所述第二半框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通槽,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部分叠层设置,所述第一紧固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或所述第二通槽内,并能够将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定位件还包括边定位板、及设置于所述边定位板上的第二紧固组件,所述边定位板开设有第一装配通孔,所述第一定位套筒设置于所述边定位板上并与所述第一装配通孔中心重合,所述第二紧固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或所述第二通槽内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边定位板上还开设有第三通槽,所述边定位板叠放于所述第一半框或所述第二半框上,所述第三通槽分别与所述第一通槽、所述第二通槽相垂直,所述第二紧固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通槽与所述第三通槽内固定,或所述第二通槽与所述第三通槽内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一调节帽,所述第一调节帽开设有第一定位通孔,所述第一调节帽装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上,所述第一定位通孔与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筒腔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帽包括第一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一底板上的第一连接柱,所述第一定位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一连接柱和所述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定位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螺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角定位组件,所述角定位组件滑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的转角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角定位组件包括第三紧固组件、第四紧固组件、角定位板、及设置于所述角定位板上的第二定位套筒,所述角定位板叠放于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所述角定位板开设有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两侧的第四通槽和第五通槽,所述第三紧固组件穿设于所述第四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内固定或所述第四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固定,所述第四紧固组件穿设于所述第五通槽与所述第一通槽内固定或所述第五通槽与所述第二通槽内固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定位工装还包括第二调节帽,所述第二调节帽开设有第二定位通孔,所述第二调节帽装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上,所述第二定位通孔与所述第二定位套筒的筒腔连通;所述第二调节帽包括第二底板、及设置于所述第二底板上的第二连接柱,所述第二定位通孔沿轴向贯穿所述第二连接柱和所述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定位套筒的内壁设有第三螺纹,所述第二连接柱的外壁设有第四螺纹,所述第三螺纹与所述第四螺纹螺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定位工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还包括两组过渡连接组件,所述过渡连接组件包括弧形衔接件、及分别装设于所述弧形衔接件的两端的第一锁紧组件和第二锁紧组件,所述第一半框和所述第二半框均为半弧形,所述第一半框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弧形通槽,所述第二半框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弧形通槽;其中一组所述过渡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的其中同一端,另一组所述过渡连接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半框与所述第二半框的另外同一端;其中,所述第一锁紧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弧形通槽内固定,所述第二锁紧组件滑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弧形通槽内固定。
CN201921006188.5U 2019-06-28 2019-06-28 辅助定位工装 Active CN2103166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6188.5U CN210316616U (zh) 2019-06-28 2019-06-28 辅助定位工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006188.5U CN210316616U (zh) 2019-06-28 2019-06-28 辅助定位工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316616U true CN210316616U (zh) 2020-04-14

Family

ID=701477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006188.5U Active CN210316616U (zh) 2019-06-28 2019-06-28 辅助定位工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316616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282391A (zh) * 2020-10-24 2021-01-29 北京弘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排接线盒定位模具及施工方法
CN112523092A (zh) * 2020-11-17 2021-03-19 成都交投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一种可适配不同尺寸墩柱的连接底座的使用方法
CN112663659A (zh) * 2020-06-19 2021-04-16 杨春娥 用于装配式建筑预埋件的预埋式定位工装
CN113579608A (zh) * 2021-07-19 2021-11-02 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埋件定位装焊装置及埋件制作方法
CN114603699A (zh) * 2022-03-14 2022-06-10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构件钢筋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63659A (zh) * 2020-06-19 2021-04-16 杨春娥 用于装配式建筑预埋件的预埋式定位工装
CN112282391A (zh) * 2020-10-24 2021-01-29 北京弘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排接线盒定位模具及施工方法
CN112282391B (zh) * 2020-10-24 2022-06-28 北京弘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成排接线盒定位模具及施工方法
CN112523092A (zh) * 2020-11-17 2021-03-19 成都交投建筑工业化有限公司 一种可适配不同尺寸墩柱的连接底座的使用方法
CN113579608A (zh) * 2021-07-19 2021-11-02 中建钢构工程有限公司 埋件定位装焊装置及埋件制作方法
CN114603699A (zh) * 2022-03-14 2022-06-10 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 一种预制构件钢筋定位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316616U (zh) 辅助定位工装
JP2012026247A (ja) 組立補助装置の主筋位置決め治具兼用補強枠及びその鉄筋篭横組み工法。
JP5044147B2 (ja) 天端出し治具
JP2007146622A5 (zh)
JP6768760B2 (ja) アンカーフレーム
JP5943988B2 (ja) 柱鉄筋組付用のテンプレート及び固定用プレート
JP5105551B2 (ja) 柱鉄筋組付用治具、柱鉄筋組付用治具セット及び鉄筋コンクリート柱の製造方法
CN209466454U (zh) 一种pc构件纵筋防护架
JP3401634B2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の固定用座金並びにこれを用いたアンカーボルトの固定構造
GB2565907A (en) A formwork apparatus for a building support
JP5687406B2 (ja) 天端出し治具
CN210713883U (zh) 一种装配式可调节框架柱定位卡具
KR200414639Y1 (ko) 교량 상판구축용 거푸집 지지구
JP2008274651A (ja) Alc埋設アンカー金具、alcパネルおよびalc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JP2005330797A (ja) アンカーボルト保持具
JP5943703B2 (ja) 柱鉄筋組付用治具セット
CN219569575U (zh) 用于加固竖向构件模板的可调式抱箍结构
JP2008261096A (ja) アンカー金具、alcパネルおよびalc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CN217631291U (zh) 一种定位装置及模板组件
CN218952865U (zh) 一种实现预埋钢筋精准定位的装置
CN220517138U (zh) 一种用于预制件钢筋定位的可调节夹具
CN219060927U (zh) 一种装配式框架结构预制柱定位装置
CN216400623U (zh) 一种用于火焰筒的校形工装
JP2009209626A (ja) 被固定部材の据付け面への締結固定構造
CN220840820U (zh) 预制墙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after: Guangdong Ruizhu residential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28300 Guanglong Industrial Park, Chencun Town, Shunde District, Fo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No. 6, No. 14 Xingye Road

Patentee before: GUANGDONG REMAC EQUIPMEN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