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57910U -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 Google Patents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57910U
CN210257910U CN201920711294.7U CN201920711294U CN210257910U CN 210257910 U CN210257910 U CN 210257910U CN 201920711294 U CN201920711294 U CN 201920711294U CN 210257910 U CN210257910 U CN 2102579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cabin
cabin body
air outlet
fa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11294.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宏伟
陈松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711294.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579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579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579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ccommodation For Nursing Or Treatment Tab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包括车体、舱体、舱盖,所述舱体设于车体内,所述舱体一端设有舱盖,该舱盖与车体的门相对设置,所述舱体两侧设有观察窗,该舱体顶端设有第一风机,所述舱体外侧设有进气口并与车顶空调出风端相连,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第一风机,所述舱体内侧下方设有背垫,所述背垫外均匀分布设有通风孔,所述背垫内设有第二风机,所述舱体内侧上方设有出气口,所述第一风机连接出气口,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为病人单独设置一个安置的空间,使得在需要低温保护时,病人不会受车内其他空间影响,为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也能够方便医护人员随时对病患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控以及妥善处置。

Description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医用急救车车厢内,用于放置病人的空间与用于医护人员乘坐的空间是完全公用的,这方便了医护人员对病人随时进行生命体征监控与急救处理,但是这类医用急救车不方便对需要进行不同温度尤其是对温度更加敏感的病患进行搭载以及施救,而最近研究表明,在较低温度下(尤其是指20-28摄氏度左右),对病患的心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和延缓伤害作用,并且可以对急救药物尤其是止痛药物具有延长作用时间的效果,此外,在相对封闭的空间内,空气、湿度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对病患也不易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的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有效解决了背景技术中的问题,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所示: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包括有车体、舱体、舱盖,所述舱体设于车体内,四角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车体的车厢地板,所述舱体一端设有舱盖,该舱盖与车体的门相对设置,所述舱体两侧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有操作口,所述舱盖通过卷闸装置与舱体相连,所述舱盖于舱体内侧的一面设有保温层,所述舱体顶端设有第一风机,所述舱体外侧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所述车体外侧设有的车顶空调出风端相连,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第一风机,所述进气管内设有加湿器,所述舱体内侧下方设有背垫,所述背垫外均匀分布设有通风孔,所述背垫内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通过出气管一侧连接通风孔,另一侧与舱体内侧连通,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净化器,所述舱体内侧上方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外侧设有导风板,所述第一风机连接出气口,所述通风孔与出气口内侧均设有单向通气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舱体为长方体外形,所述卷闸装置设于舱体一端的顶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为双层玻璃结构,并于观察窗的两端与中部均设有成对的操作口,所述操作口内侧设有手套,该手套的开口通过无菌材料与操作口无缝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手套外侧设有可以替换的无菌手套,该无菌手套收纳于设于舱体内侧的操作口下方的收纳盒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顶空调为常规车顶空调,与进气口相连的出风端设有过滤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层、中效过滤层以及高效过滤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湿器为常规超声波加湿器,所述净化器为常规空气净化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单向通气装置为单向气阀。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垫的两侧各设有担架固定槽,所述担架固定槽于两端设有电动卡扣,同侧电动卡扣的转轴处与伺服电机相连,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路或无线信号与车体的控制电路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舱体内侧的顶端设有多个辅助冷却装置,该辅助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舱体顶端内侧的多个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过回风管路与车顶空调的出风端相连,所述回风管路内部缠绕有半导体冷却体,所述半导体冷却体的反侧相互连通,并最终与车体的通风回路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医用急救车内单独设置一个供病人安置的空间,并且进行低温保护,使得在需要低温保护的情况下,病人所处的空间温度能够稳定维持在需要的范围,并不会受车内其他空间的影响,更不会受到来自环境其他因素的二次伤害,为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也能够方便医护人员随时对病患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控以及妥善处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操作口21局部放大图。
其中:车体1、门10、固定装置11、过滤装置13、通风回路14、舱体2、观察窗20、操作口21、手套211、无菌手套212、收纳盒213、第一风机22、进气口23、进气管24、通风孔25、第二风机26、出气管27、出气口28、导风板281、单向通气装置29、舱盖3、卷闸装置30、保温层31、背垫4、担架固定槽41、电动卡扣42、加湿器5、净化器6、辅助冷却装置7、回风口70、回风管路71、半导体冷却体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相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需要指出的是,以下相关实施例仅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本身而举的优选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局限于如下的实施例中,并且本实用新型涉及本技术领域的相关必要部件,应当视为本技术领域内的公知技术,是本技术领域所属的技术人员所能知道并掌握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使子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附图1所示,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包括有车体1、舱体2、舱盖3,所述舱体2设于车体1内,四角通过固定装置11固定于车体1 的车厢地板,所述舱体2一端设有舱盖3,该舱盖3与车体1的门10相对设置,所述舱体2两侧设有观察窗20,所述观察窗20设有操作口21,所述舱盖3通过卷闸装置30与舱体2相连,所述舱盖3于舱体2内侧的一面设有保温层31,所述舱体2顶端设有第一风机22,所述舱体2外侧设有进气口23,该进气口23与所述车体1外侧设有的车顶空调12出风端相连,所述进气口23通过进气管24连接第一风机22,所述进气管24内设有加湿器5,所述舱体2内侧下方设有背垫4,所述背垫4外均匀分布设有通风孔25,所述背垫4内设有第二风机26,所述第二风机26通过出气管27一侧连接通风孔25,另一侧与舱体内侧连通,所述出气管27内设有净化器6,所述舱体2内侧上方设有出气口28,该出气口 28外侧设有导风板281,所述第一风机22连接出气口28,所述通风孔25与出气口28内侧均设有单向通气装置29。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于:舱盖3通过卷闸装置30收卷起来,病患从舱盖3的开口进入舱体2中,若病患没有预先安置在担架上的话,可以直接安置在背垫4上,如果是担架上的话,可以将担架放置在背垫4上,背垫4由固定装置11固定在舱体2内,而所述固定装置11是常规的固定方法,例如螺钉固定、卡扣固定、插销固定等等,然后关闭舱盖3,此时可以启动与舱体2连接的车顶空调12、第一风机22、第二风机26、加湿器5、净化器6、导风板291以及单向通气装置29,使得整个舱体2内的设备开始运行,由车顶空调12主要提供需要的温度,然后第一风机22与第二风机26带动舱体内的空气运转和流通,由加湿器5负责湿度的变化,而净化器6则负责将舱体2内的空气进行反复净化过滤,确保病患所处环境的稳定,此时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操作口21将手深入舱体内对病患进行救治或者是检查,而观察窗可以方便随时对病患的状态进行监测。本实用新型在应用过程中可以确保病患在运输过程中能够单独处于一个封闭、安全舒适的空间内,通过对温度的调节,使得病患所处温度适度降低,可以延缓病患的病情或者伤势的发展,为其最终得到救治争取到宝贵时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舱体2为长方体外形,所述卷闸装置30设于舱体2一端的顶侧,方便与医用急救车的车厢进行配合,并且卷闸装置30在收卷时能够不影响医护人员的进入。
结合附图1和附图2所示,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观察窗20为双层玻璃结构,并于观察窗20的两端与中部均设有成对的操作口21,所述操作口21内侧设有手套211,该手套211的开口通过无菌材料与操作口20 无缝连接通过设置手套211,可以确保处于舱体2外的医护人员以及随行家属不会影响到舱体2内的病患,因此令特殊病患与病患家属同车同行成为可能。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手套211外侧设有可以替换的无菌手套212,该无菌手套212收纳于设于舱体内侧的操作口下方的收纳盒213中,这样就确保了对病患的处置能处于无菌的条件之下,杜绝了二次伤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车顶空调12为常规车顶空调,与进气口23相连的出风端设有过滤装置13,这样能使得进入车顶空调12的空气首先得到净化,进一步提高舱体2内的洁净程度,并且常规车顶空调与客车车顶空调结构基本一致,本实用新型为直接引用。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装置13包括初效过滤层、中效过滤层以及高效过滤层,该设置为常规设置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随时替换需要的过滤层作为需要。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加湿器5为常规超声波加湿器,所述净化器6为常规空气净化装置,这样可以减少在装配与维护的难度,提高工作效率以及降低运行成本。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单向通气装置29为单向气阀,这样确保了舱体2内的空气净化循环的流程是单向的,而不会出现回流污染的情况。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背垫4的两侧各设有担架固定槽 41,所述担架固定槽41于两端设有电动卡扣42,同侧电动卡扣42的转轴处与伺服电机相连,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路或无线信号与车体1的控制电路相连,担架固定槽41可以方便对担架病患的固定处置,当担架的滑轮或者是支架推入舱体2内,就会与担架固定槽41配合,在电动卡扣42的作用下实现固定,虽然本实用新型没有详细指出,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知晓的是,担架的滑轮或支架应当是什么形状,所以担架固定槽41如何与该结构配合也是已知的,正如火车车轮与轨道如何配合同理,并且一般的医用急救车内也有用于固定担架的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电动卡扣42结构与此同理,不同之处只是采用了电动固定的方式,但是电动固定卡扣也是公开技术之一,不再赘述。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舱体2内侧的顶端设有多个辅助冷却装置7,该辅助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舱体顶端内侧的多个回风口70,所述回风口70通过回风管路71与车顶空调12的出风端相连,所述回风管路71内部缠绕有半导体冷却体72,所述半导体冷却体72的反侧相互连通,并最终与车体1的通风回路14相连,半导体冷却体72能使得通过回风口70回流的舱体2内空气可以得到二次空调处理,尤其是制冷目的下,在半导体冷却体72的作用能提高舱体2内气温的变化效率,进而使得病患更快处于一个需要的温度环境下,而车体1的通风回路14也就是汽车在运行时,外循环状态下的车厢内的通风结构,本实用新型的相互连通的半导体冷却体72的反侧也只是通过管道连接在一起,并最终接入通风结构之中,这样确保了半导体冷却体72反侧的发热能够及时散发,上述应当是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通用原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在医用急救车内单独设置一个供病人安置的空间,并且进行低温保护,使得在需要低温保护的情况下,病人所处的空间温度能够稳定维持在需要的范围,并不会受车内其他空间的影响,更不会受到来自环境其他因素的二次伤害,为病人得到及时救治争取了宝贵时间,并且在运输过程中,也能够方便医护人员随时对病患的身体状况进行监控以及妥善处置。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包括有车体、舱体、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设于车体内,四角通过固定装置固定于车体的车厢地板,所述舱体一端设有舱盖,该舱盖与车体的门相对设置,所述舱体两侧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设有操作口,所述舱盖通过卷闸装置与舱体相连,所述舱盖于舱体内侧的一面设有保温层,所述舱体顶端设有第一风机,所述舱体外侧设有进气口,该进气口与所述车体外侧设有的车顶空调出风端相连,所述进气口通过进气管连接第一风机,所述进气管内设有加湿器,所述舱体内侧下方设有背垫,所述背垫外均匀分布设有通风孔,所述背垫内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通过出气管一侧连接通风孔,另一侧与舱体内侧连通,所述出气管内设有净化器,所述舱体内侧上方设有出气口,该出气口外侧设有导风板,所述第一风机连接出气口,所述通风孔与出气口内侧均设有单向通气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为长方体外形,所述卷闸装置设于舱体一端的顶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窗为双层玻璃结构,并于观察窗的两端与中部均设有成对的操作口,所述操作口内侧设有手套,该手套的开口通过无菌材料与操作口无缝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外侧设有可以替换的无菌手套,该无菌手套收纳于设于舱体内侧的操作口下方的收纳盒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空调为车顶空调,与进气口相连的出风端设有过滤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初效过滤层、中效过滤层以及高效过滤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湿器为超声波加湿器,所述净化器为空气净化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通气装置为单向气阀。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背垫的两侧各设有担架固定槽,所述担架固定槽于两端设有电动卡扣,同侧电动卡扣的转轴处与伺服电机相连,所述伺服电机通过电路或无线信号与车体的控制电路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内侧的顶端设有多个辅助冷却装置,该辅助冷却装置包括设于舱体顶端内侧的多个回风口,所述回风口通过回风管路与车顶空调的出风端相连,所述回风管路内部缠绕有半导体冷却体,所述半导体冷却体的反侧相互连通,并最终与车体的通风回路相连。
CN201920711294.7U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579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1294.7U CN210257910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11294.7U CN210257910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57910U true CN210257910U (zh) 2020-04-07

Family

ID=700251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1129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57910U (zh) 2019-05-17 2019-05-17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579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4678A (zh) * 2019-05-17 2019-08-23 高宏伟 医用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系统及其空调设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54678A (zh) * 2019-05-17 2019-08-23 高宏伟 医用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系统及其空调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441618B (zh) 可移动式传染病应急防护一体化智慧方舱
KR102169524B1 (ko) 감염병 차단 음압 공조시스템
CN111322680A (zh) 平疫双用的移动应急隔离方舱通风空调控制系统及控制方法
US20080156193A1 (en) Portable psa oxygen generator
CN111588554B (zh) 正负压救护车
CN201164545Y (zh) 负压隔离担架
CN210257910U (zh) 用于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空调系统
CN104943505A (zh) 车内环境智能调节系统
CN111845520A (zh) 一种用于快速投入使用的移动检测实验室
RU129892U1 (ru) Охлаждение устройств рельсового транспорт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WO2018127932A1 (en) Room oxygen enhancer with air purification
CN111422035A (zh) 一种公共交通工具高温通风杀菌装置
CN110154678A (zh) 医用急救车内的低温送风冷却系统及其空调设备
KR20220156992A (ko) 선박 객실 음압 공조 시스템
JPH11500081A (ja) 乾燥剤を用いた加湿及び除湿システム
CN203687282U (zh) 一种公共汽车用新风系统
CN207523402U (zh) 一种车用空调箱进风装置
CN213323097U (zh) 一种负压式动车组空调通风系统
CN114312535A (zh) 车载医疗方舱系统
CN206307039U (zh) 机车空调故障应急处理装置
CN205836829U (zh) 一种轨道车辆空调机组及其空气净化装置
CN205468731U (zh) 可移动应急血液采供方舱
CN213015609U (zh) 一种具有负压隔离功能的充气式移动房屋
CN210433630U (zh) 医疗车
CN103587446A (zh) 一种汽车坐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407

Termination date: 20210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