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10387U -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210387U CN210210387U CN201920881501.3U CN201920881501U CN210210387U CN 210210387 U CN210210387 U CN 210210387U CN 201920881501 U CN201920881501 U CN 201920881501U CN 210210387 U CN210210387 U CN 21021038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necting rod
- base
- outer connecting
- hinged
- clamping jaw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2457 bidirection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858 star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上铰接有连接件(3),所述的连接件(3)与支撑柱(2)的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一升降气缸(4),所述的连接件(3)上铰设有机械臂(5),所述的机械臂(5)与所述的连接件(3)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二升降气缸(6),所述机械臂(5)的顶端设有基座(7),所述基座(7)的侧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爪(8)及第二夹爪(9),所述的机械臂(5)顶端开设有凹槽(10),所述的凹槽(10)内设有电机(11)。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紧效果好,不易脱落部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抓取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背景技术
机械手是最早出现的工业机器人,也是最早出现的现代机器人,它可替代人的繁重劳动以实现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能在有害环境下操作以保护人身安全,机械部件在制造的过程中需要使用抓取装置对机械部件进行抓取,但是现有的抓取装置在抓取较重的机械部件时,夹紧效果差,容易造成机械部件出现脱落的现象,机械部件的脱落会造成机械部件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夹紧效果好,不易脱落部件的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包括底座,所述的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所述的支撑柱上铰接有连接件,所述的连接件与支撑柱的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一升降气缸,所述的连接件上铰设有机械臂,所述的机械臂与所述的连接件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二升降气缸,所述机械臂的顶端设有基座,所述基座的侧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所述的机械臂顶端开设有凹槽,所述的凹槽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穿出凹槽并连接有蜗杆,所述基座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机构及第二传动机构,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包括第一外连杆及第一内连杆,所述第一外连杆及第一内连杆的一端均铰设在第一夹爪的后端,另一端均铰接在基座上,所述的第一外连杆与基座的铰接处设有与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包括第第二外连杆及第二内连杆,所述第二外连杆及第二内连杆的一端均铰设在第二夹爪的后端,另一端均铰接在基座上,所述的第二外连杆与基座的铰接处设有与蜗杆啮合的第二蜗轮。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外连杆与第一内连杆及第二外连杆与第二内连杆分别形成平行双曲柄结构,这样便于驱动夹爪夹紧或松开。
作为改进,所述的第一外连杆与第一蜗轮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外连杆与第二蜗轮连接并同步转动,这样便于控制第一外连杆及第二外连杆的转动。
作为改进,所述第一夹爪及第二夹爪的夹持面上均设有齿状凸起,这样为了增加夹持的摩擦力。
作为改进,所述的电机为双向电机,这样便于控制蜗轮的正反转。
作为改进,所述支撑柱的两侧与底座之间设有固定板,起到加强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使用时,通过启动第一升降气缸伸缩杆的伸缩来控制连接件的高度,同理启动第二升降气缸,控制机械臂的高度,当机械臂的高度确定好后,启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以动力交错的方式分别传递给第一蜗轮及第二蜗轮,第一蜗轮带动第一外连杆做一定角度的摆动,第二蜗轮带动第二外连杆做一定角度的摆动,此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做同步的张合运动,二者逐渐靠近或者远离,以完成装置的夹取或释放的动作,采用蜗轮蜗杆作为动力传递的主要部件,其传动比大,结构紧凑,传动平稳且具有自锁性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底座,2、支撑柱,3、连接件,4、第一升降气缸,5、机械臂,6、第二升降气缸,7、基座,8、第一夹爪,9、第二夹爪,10、凹槽,11、电机,12、蜗杆,13、第一传动机构,13.1、第一外连杆,13.2、第一内连杆,13.3、第一蜗轮,14、第二传动机构,14.1、第二外连杆,14.2、第二内连杆,14.3、第二蜗轮,15、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1。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上铰接有连接件3,所述的连接件3与支撑柱2的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一升降气缸4,所述的连接件3上铰设有机械臂5,所述的机械臂5与所述的连接件3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二升降气缸6,所述机械臂5的顶端设有基座7,所述基座7的侧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爪8及第二夹爪9,所述的机械臂5顶端开设有凹槽10,所述的凹槽10内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穿出凹槽10并连接有蜗杆12,所述基座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机构13及第二传动机构14,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13包括第一外连杆13.1及第一内连杆13.2,所述第一外连杆13.1及第一内连杆13.2的一端均铰设在第一夹爪8的后端,另一端均铰接在基座7上,所述的第一外连杆13.1与基座7的铰接处设有与蜗杆12啮合的第一蜗轮13.3,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14包括第二外连杆14.1及第二内连杆14.2,所述第二外连杆14.1及第二内连杆14.2的一端均铰设在第二夹爪9的后端,另一端均铰接在基座7上,所述的第二外连杆14.1与基座7的铰接处设有与蜗杆12啮合的第二蜗轮14.3。
所述的第一外连杆13.1与第一内连杆13.2及第二外连杆14.1与第二内连杆14.2分别形成平行双曲柄结构。
所述的第一外连杆13.1与第一蜗轮13.3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外连杆14.1与第二蜗轮14.3连接并同步转动。
所述第一夹爪8及第二夹爪9的夹持面上均设有齿状凸起。
所述的电机11为双向电机。
所述支撑柱2的两侧与底座1之间设有固定板15。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通过启动第一升降气缸伸缩杆的伸缩来控制连接件的高度,同理启动第二升降气缸,控制机械臂的高度,当机械臂的高度确定好后,启动电机转动,电机带动蜗杆转动,蜗杆以动力交错的方式分别传递给第一蜗轮及第二蜗轮,第一蜗轮带动第一外连杆做一定角度的摆动,第二蜗轮带动第二外连杆做一定角度的摆动,此时第一夹爪和第二夹爪做同步的张合运动,二者逐渐靠近或者远离,以完成装置的夹取或释放的动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6)
1.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包括底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上设有支撑柱(2),所述的支撑柱(2)上铰接有连接件(3),所述的连接件(3)与支撑柱(2)的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一升降气缸(4),所述的连接件(3)上铰设有机械臂(5),所述的机械臂(5)与所述的连接件(3)同侧壁之间铰设有第二升降气缸(6),所述机械臂(5)的顶端设有基座(7),所述基座(7)的侧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夹爪(8)及第二夹爪(9),所述的机械臂(5)顶端开设有凹槽(10),所述的凹槽(10)内设有电机(11),所述电机(11)的输出轴穿出凹槽(10)并连接有蜗杆(12),所述基座(7)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传动机构(13)及第二传动机构(14),所述的第一传动机构(13)包括第一外连杆(13.1)及第一内连杆(13.2),所述第一外连杆(13.1)及第一内连杆(13.2)的一端均铰设在第一夹爪(8)的后端,另一端均铰接在基座(7)上,所述的第一外连杆(13.1)与基座(7)的铰接处设有与蜗杆(12)啮合的第一蜗轮(13.3),所述的第二传动机构(14)包括第第二外连杆(14.1)及第二内连杆(14.2),所述第二外连杆(14.1)及第二内连杆(14.2)的一端均铰设在第二夹爪(9)的后端,另一端均铰接在基座(7)上,所述的第二外连杆(14.1)与基座(7)的铰接处设有与蜗杆(12)啮合的第二蜗轮(1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连杆(13.1)与第一内连杆(13.2)及第二外连杆(14.1)与第二内连杆(14.2)分别形成平行双曲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外连杆(13.1)与第一蜗轮(13.3)连接并同步转动,所述的第二外连杆(14.1)与第二蜗轮(14.3)连接并同步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爪(8)及第二夹爪(9)的夹持面上均设有齿状凸起。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机(11)为双向电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2)的两侧与底座(1)之间设有固定板(15)。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1501.3U CN210210387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881501.3U CN210210387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210387U true CN210210387U (zh) | 2020-03-31 |
Family
ID=699314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881501.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210387U (zh) | 2019-06-13 | 2019-06-13 |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21038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21506A1 (zh) * | 2020-12-11 | 2022-06-16 | 烟台盛利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后置直驱式的回转机械手臂 |
-
2019
- 2019-06-13 CN CN201920881501.3U patent/CN21021038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121506A1 (zh) * | 2020-12-11 | 2022-06-16 | 烟台盛利达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后置直驱式的回转机械手臂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319814U (zh) | 一种工业机器人机械抓取臂 | |
CN102357886A (zh) | 机械手及工件抓取翻转装置 | |
CN204819549U (zh) | 一种两自由度机器人末端机械手爪 | |
CN110834219A (zh) | 一种伸缩式机械手爪 | |
CN209063114U (zh) | 一种燃料使用的抓取装置 | |
CN108247658A (zh) | 平夹耦合自适应多模式抓取机器人手指装置 | |
CN116890352B (zh) | 一种拿取型智能机器人 | |
CN210210387U (zh) | 一种智能机械制造抓取装置 | |
CN210850312U (zh) | 一种低压铸造电动机机壳的夹持器 | |
CN209615508U (zh) | 一种机械手抓取翻转装置 | |
CN217200563U (zh) | 一种机器人专用万用夹具 | |
CN216067510U (zh) | 一拖二机械手 | |
CN106426255A (zh) | 一种夹爪 | |
CN207771861U (zh) | 一种电动式铝锭堆垛机机械手 | |
CN203409775U (zh) | 一种平行四连杆直线取件机构 | |
CN103121211A (zh) | 一种机械手 | |
CN211387906U (zh) | 一种伸缩式机械手爪 | |
CN208946199U (zh) | 一种自锁式料盒手爪 | |
CN217028998U (zh) | 一种钻杆抓取装置 | |
CN215433749U (zh) | 一种用于圆柱管件装夹用可旋转机械爪 | |
CN110253608A (zh) | 一种新型抓取握紧式机械手 | |
CN205380687U (zh) | 夹圆棒夹手 | |
CN105666682B (zh) | 用于自动化管桩生产线的上模拆卸翻转臂机构 | |
CN211517492U (zh) | 一种适用于机械生产车间内使用的工业机器人 | |
CN210759026U (zh) | 一种通过汽车减振器防尘罩的波纹管进行取件的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
TR01 |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17 Address after: 255000 Huantai New District, Zibo hi tech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VOCATIONAL College OF INDUSTRY Address before: No. 402, unit 1, building 2, Shangcheng Mingfu, No. 121, Liuquan Road, Zhangdian District, Zibo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Lv Xiaoqian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