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件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插件装置。
背景技术
插件机用于将元件插装到电路板,插装是元件焊接的前一道工序。插件机的插件装置需要将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现有的插件机的插件装置的结构复杂,夹持和释放元件不稳定,元件容易在插件头上脱落,难以保证插件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插件装置,其结构简单且紧凑,夹持和释放元件稳定,不会出现元件脱落的现象,且插件精度高而稳定,保证了插件的质量和准确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插件装置,其包括转动驱动机构、升降驱动机构、下压驱动机构、用于夹持或释放元件的插件头及用于将插件头所夹持的元件插装于外界的电路板的插装机构,所述插件头包括插件座、转动设置于插件座的转动座、转动设置于转动座的转动件、用于驱动转动座复位的第一弹性件、用于驱动转动件复位的第二弹性件、设置于转动件的固定夹持件、设置于转动件的活动夹持件、设置于转动件并用于驱动活动夹持件转动的转动驱动器及装设于转动件并用于驱动活动夹持件复位的第三弹性件,所述固定夹持件与活动夹持件叠合设置,所述固定夹持件的中部与活动夹持件的中部经由转接件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插件座转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插件座升降,所述下压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转动座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持件设置有多个固定夹持块,所述活动夹持件设置有多个活动夹持块,多个固定夹持块与多个活动夹持块一一对应配合以夹持元件;所述活动夹持块设置有沟槽及第一进料导面,所述固定夹持块设置有与沟槽连通的缺口及与第一进料导面对应设置的第二进料导面。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固定座、转动设置于固定座的转座、套装于转座外的从动轮、装设于固定座的电机、装设于电机的输出轴的主动轮及缠绕于主动轮与从动轮的传动带,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滑动连接于转座的升降轴及装设于升降轴远离插件座的一端的升降驱动件,所述升降轴的另一端与插件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下压驱动机构包括与升降轴同轴设置的下压轴、装设于下压轴远离插件座的一端的下压驱动件及装设于下压轴的另一端的下压板,所述下压板用于抵触转动座的一端,所述下压轴滑动贯穿于升降轴。
进一步地,所述插装机构包括与下压轴同轴设置的插装轴、装设于插装轴靠近插件座的一端的插装按压头、装设于插装轴的另一端的插装驱动件、装设于插装驱动件的顶部并用于对插装驱动件缓冲和限位的缓冲限位组件及用于驱动插装驱动件下移的下移气缸,所述插装轴滑动贯穿于下压轴。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器包括摆杆、转动设置于摆杆的一端的第一滚动件及均设置于转动座的第一抵触块和第二抵触块,所述第一抵触块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滚动件抵触的抵触斜面,所述第二抵触块用于抵触转动件,所述摆杆的另一端与转动件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摆杆设置有用于抵触活动夹持件的一端的推块。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夹持件和活动夹持件均滑动设置于转动件,所述固定夹持件的一端突伸出转动件并连接有用于与转动件抵触的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转动件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件包括螺钉及与螺钉螺纹连接的螺母,所述活动夹持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设螺钉的螺帽的沉头孔,所述固定夹持件的中部设置有与沉头孔连通的通孔,所述螺钉的螺杆部贯穿沉头孔和通孔后与螺母螺纹连接,所述螺钉的螺帽与螺钉的螺杆部之间设置有转轴,所述活动夹持件绕转轴的中心轴线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弹性件和转动驱动器分别位于活动夹持件的两侧,所述第三弹性件包括滑动设置于转动件并用于抵触活动夹持件的推动件及套装于推动件的压簧。
进一步地,所述推动件包括滑动连接于转动件的导杆、连接于导杆的一端的端盖及可拆卸地装设于导杆的另一端的挡环,所述压簧套装于导杆外,所述压簧的一端抵触挡环,压簧的另一端抵触转动件,所述端盖用于与转动件抵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起始时,在转动驱动器的作用下活动夹持件与固定夹持件处于夹紧状态,第三弹性件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实际工作时,转动驱动机构驱动插件座转动设定的角度,使得固定夹持件与活动夹持件的夹持端对准插件机的移料机构上的元件,然后移料机构将元件放置在固定夹持件和活动夹持件之间,在此过程中,转动驱动器释放活动夹持件,第三弹性件弹性伸展并抵触活动夹持件绕转接件转动,元件的引脚插入固定夹持件与活动夹持件之间,固定夹持件与活动夹持件在第三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夹持元件的引脚,实现了插件头夹取元件,然后转动驱动机构再次驱动插件座转动至元件所需插装在电路板上的设定角度,且升降驱动机构驱动插件座下降至设定的位置;当元件需要插装在电路板上时,插件头需要释放元件,且插装机构需要将插件头释放后的元件下压并插装在电路板的设定位置上,在此过程中,下压驱动机构下压并抵触转动座的一端,使得转动座逆时针转动,第一弹性件被拉伸,转动的转动座的另一端抵触转动件逆时针转动,第二弹性件被拉伸,转动的转动件带动固定夹持件和活动夹持件逆时针转动,使得固定夹持件与活动夹持件的夹持端远离元件移动,在此同时,转动驱动器释放活动夹持件,第三弹性件弹性伸展并抵触活动夹持件绕转接件转动,使得活动夹持件的夹持端远离固定夹持件的夹持端转动,从而使得活动夹持件的夹持端与固定夹持件的夹持端处于张开的状态,因此,处于张开状态且远离元件转动的活动夹持件与固定夹持件完全释放元件,此时插装机构刚好将被释放后的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当插件头释放元件后,升降驱动机构和转动驱动机构分别驱动插件座复位,下压驱动机构上移并释放转动座,转动座在第一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转动件在第二弹性件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复位转动的转动件带动转动驱动器抵触活动夹持件绕转接件转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使得活动夹持件的夹持端与固定夹持件的夹持端处于夹紧的状态,以便于插件头拾取下一个元件,进而便于将下一个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本插件装置的结构简单且紧凑,夹持和释放元件稳定,不会出现元件脱落的现象,且插件精度高而稳定,保证了插件的质量和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插件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插件头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插件头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插件头隐藏插件座后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夹持件、活动夹持件、第三弹性件和转动驱动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2、插件头;20、转接件;201、螺钉;202、螺母;203、转轴;21、插件座;211、导柱;22、转动座;221、第二滚动件;23、转动件;231、滑槽;232、限位板;24、第一弹性件;25、第二弹性件;26、固定夹持件;261、固定夹持块;262、缺口;263、第二进料导面;264、限位件;265、第四弹性件;266、通孔;27、活动夹持件;271、活动夹持块;272、沟槽;273、第一进料导面;274、沉头孔;28、转动驱动器;281、摆杆;282、第一滚动件;283、第一抵触块;284、第二抵触块;285、抵触斜面;286、推块;29、第三弹性件;291、推动件;2911、导杆;2912、端盖;2913、挡环;2914、导斜面;2915、定位槽;292、压簧;31、转动驱动机构;311、固定座;312、转座;313、从动轮;314、电机;315、主动轮;316、传动带;32、升降驱动机构;321、升降轴;322、升降驱动件;323、卡块;33、下压驱动机构;331、下压轴;332、下压驱动件;333、下压板;334、导槽;335、卡槽;34、插装机构;341、插装轴;342、插装按压头;343、插装驱动件;344、缓冲限位组件;345、下移气缸;35、视觉定位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插件装置,其包括转动驱动机构31、升降驱动机构32、下压驱动机构33、用于夹持或释放元件的插件头2及用于将插件头2所夹持的元件插装于外界的电路板的插装机构34,所述插件头2包括插件座21、转动设置于插件座21的转动座22、转动设置于转动座22的转动件23、用于驱动转动座22复位的第一弹性件24、用于驱动转动件23复位的第二弹性件25、设置于转动件23的固定夹持件26、设置于转动件23的活动夹持件27、设置于转动件23并用于驱动活动夹持件27转动的转动驱动器28及装设于转动件23并用于驱动活动夹持件27复位的第三弹性件29,所述固定夹持件26与活动夹持件27叠合设置,所述固定夹持件26的中部与活动夹持件27的中部经由转接件20转动连接,所述转动驱动机构31用于驱动插件座21转动,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2用于驱动插件座21升降,所述下压驱动机构33用于驱动转动座22转动。
起始时,在转动驱动器28的驱动作用下活动夹持件27与固定夹持件26处于夹紧状态,第三弹性件29处于被压缩的状态;实际工作时,转动驱动机构31驱动插件座21转动设定的角度,使得固定夹持件26与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对准位于插件机的移料机构上的元件,然后移料机构将元件放置在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之间,在此过程中,转动驱动器28释放活动夹持件27,第三弹性件29弹性伸展并抵触活动夹持件27,使得活动夹持件27绕转接件20转动,进而使得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与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处于打开的状态,此时元件的引脚插入固定夹持件26与活动夹持件27之间,固定夹持件26与活动夹持件27在第三弹性件29的回弹力作用下夹持元件的引脚,实现了插件头2夹取元件,然后转动驱动机构31再次驱动插件座21转动至元件所需插装在电路板上的设定角度,且升降驱动机构32驱动插件座21下降至设定的位置;当元件需要插装在电路板上时,插件头2需要释放元件,且插装机构34需要将插件头2释放后的元件下压并插装在电路板的设定位置上,在此过程中,下压驱动机构33下压并抵触转动座22的一端,使得转动座22逆时针转动,第一弹性件24被拉伸,转动的转动座22的另一端抵触转动件23逆时针转动,第二弹性件25被拉伸,转动的转动件23带动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逆时针转动,使得固定夹持件26与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远离元件移动,在此同时,转动驱动器28释放活动夹持件27,第三弹性件29弹性伸展并抵触活动夹持件27绕转接件20转动,使得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远离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转动,从而使得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与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处于张开的状态,因此,处于张开状态且远离元件转动的活动夹持件27与固定夹持件26完全释放元件,此时插装机构34刚好将被释放后的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当插件头2释放元件后,升降驱动机构32和转动驱动机构31分别驱动插件座21复位,下压驱动机构33上移并释放转动座22,转动座22在第一弹性件24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转动件23在第二弹性件25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复位转动的转动件23带动转动驱动器28抵触活动夹持件27绕转接件20转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29,使得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与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处于夹紧的状态,以便于插件头2拾取下一个元件,进而便于将下一个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本插件装置的结构简单且紧凑,夹持和释放元件稳定,不会出现元件脱落的现象,且插件精度高而稳定,保证了插件的质量和准确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设置有多个固定夹持块261,多个固定夹持块261等间距设置,所述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设置有多个活动夹持块271,多个活动夹持块271等间距设置,固定夹持块261的数量与活动夹持块271的数量相等,多个固定夹持块261与多个活动夹持块271一一对应配合以夹持元件的引脚。由于不同规格的元件的两个引脚之间的距离不同,通过设置有多个固定夹持块261和多个活动夹持块271以对不同规格的元件的引脚进行夹持,使得元件的每个引脚位于对应的固定夹持块261与活动夹持块271之间,以适应对不同规格的元件进行拾取和释放,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持块271设置有沟槽272及第一进料导面273,所述固定夹持块261设置有与沟槽272连通的缺口262及与第一进料导面273对应设置的第二进料导面263,所述沟槽272与缺口262围设成夹料孔。当移料机构将元件插入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之间时,第一进料导面273和第二进料导面263对元件的引脚起到导向的作用,以便于元件的引脚进入夹料孔内,进而便于固定夹持块261与活动夹持块271夹持元件的引脚;当固定夹持块261与活动夹持块271夹持元件的引脚时,沟槽272的内壁和缺口262的内壁对元件进行限位,以保证了元件在固定夹持件26与活动夹持件27上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不但能够稳定地夹持元件的引脚,不会导致元件的引脚发生变形,还有利于插件头2释放元件。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机构31包括装设于插件机的固定座311、转动设置于固定座311的转座312、套装于转座312外的从动轮313、装设于固定座311的电机314、装设于电机314的输出轴的主动轮315及缠绕于主动轮315与从动轮313的传动带316,所述升降驱动机构32包括滑动连接于转座312的升降轴321及装设于升降轴321远离插件座21的一端的升降驱动件322,所述升降驱动件322与插件机的连杆驱动机构连接,连杆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升降驱动件322升降,所述升降轴321的另一端与插件座21连接;具体地,所述升降轴321经由键与转座312滑动连接,所述升降轴321与转座312同轴设置,使得升降轴321既能够沿着转座312的轴向升降,也能够跟随转座312转动。
实际工作时,电机314驱动主动轮315转动,转动的主动轮315经由传动带316驱动从动轮313转动,转动的从动轮313带动转座312转动,转动的转座312带动升降轴321连带插件座21转动,使得插件头2转动设定的角度;当移料机构将元件插装在插件头2后,转动驱动机构31再次驱动插件头2连带元件转动至设定的角度,同时在连杆驱动机构的驱动下,升降驱动件322下移,下移的升降驱动件322带动升降轴321连带插件座21下移,使得插件头2连带元件下移至元件的引脚对准电路板上的插装孔,便于插装机构34将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其中,升降轴321沿着转座312升降,一方面是提高了升降轴321升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使得升降轴321与转座312的结构紧凑,减小占用空间。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压驱动机构33包括与升降轴321同轴设置的下压轴331、装设于下压轴331远离插件座21的一端的下压驱动件332及装设于下压轴331的另一端的下压板333,所述下压板333用于抵触转动座22的一端,所述下压轴331滑动贯穿于升降轴321,所述下压驱动件332与插件机的连杆驱动机构连接,连杆驱动机构也用于驱动下压驱动件332升降。
当需要释放插件头2所夹持的元件时,连杆驱动机构驱动下压驱动件332下移,下移的下压驱动件332带动下压轴331下移,下移的下压轴331带动下压板333下移,下移的下压板333下移并抵触转动座22的一端,使得转动座22转动,转动的转动座22使得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打开并远离元件转动,从而释放元件。当下压驱动机构33不抵触转动座22,即释放转动座22时,插件头2的各个部件复位,使得固定夹持件26与活动夹持件27处于夹紧状态。其中,下压轴331沿着升降轴321升降,一方面是提高了下压轴331升降的稳定性,另一方面是使得下压轴331与升降轴321的结构紧凑,减小了占用空间。
具体地,所述下压板333设置有导槽334,所述插件座21设置有与导槽334滑动配合的导柱211;通过导槽334与导柱211滑动配合,提高了下压板333及下压轴331升降的稳定性,进而使得下压板333能够稳定地下压转动座22,提高了插件头2释放或夹持元件的稳定性。所述下压驱动件332设置有卡槽335,所述升降驱动件322设置有用于突伸至卡槽335内的卡块323。当转动驱动机构31驱动插件座21转动时,由于卡块323突伸至卡槽335内,所以转动驱动机构31驱动插件座21转动的同时也带动插件机构转动,联动性好,另外,通过卡块323与卡槽335进行滑动配合,还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升降轴321和下压轴331升降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插装机构34包括与下压轴331同轴设置的插装轴341、装设于插装轴341靠近插件座21的一端的插装按压头342、装设于插装轴341的另一端的插装驱动件343、装设于插装驱动件343的顶部并用于对插装驱动件343缓冲和限位的缓冲限位组件344及用于驱动插装驱动件343下移的下移气缸345,所述插装轴341滑动贯穿于下压轴331,所述缓冲限位组件344的一端装设于插件机,缓冲限位组件344的另一端抵触插装驱动件343,所述连杆驱动机构与插装驱动件343连接,所述连杆驱动机构也用于驱动插装驱动件343升降。
当需要插件头2所释放的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时,连杆驱动机构驱动插装驱动件343下移,下移的插装驱动件343带动插装轴341连带插装按压头342下移,插装按压头342将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当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后,连杆驱动机构驱动插装驱动件343上移,上移的插装驱动件343抵触缓冲限位组件344,缓冲限位组件344对插装驱动件343进行缓冲和限位,以保证插装驱动件343的复位精度及稳定性。当需要对插件装置进行测试或插件装置发生故障时,下移气缸345驱动插装驱动件343下移,使得插装机构34能够完成独立而一次性的插件工作,避免了需要连杆驱动机构驱动插装机构34工作而引起其余的结构(如:升降驱动机构32、下压驱动机构33等)也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器28包括摆杆281、转动设置于摆杆281的一端的第一滚动件282及均设置于转动座22的第一抵触块283和第二抵触块284,所述第一抵触块283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滚动件282抵触的抵触斜面285,所述第二抵触块284用于抵触转动件23,所述摆杆281的另一端与转动件23的中部转动连接,所述摆杆281设置有用于抵触活动夹持件27的一端的推块286;优选地,所述第一滚动件282为滚轮。
当需要释放插件头2上的元件时,下压驱动机构33下压转动座22的一端,使得转动座22转动并压缩第一弹性件24,转动的转动座22的第二抵触块284抵触转动件23转动并压缩第二弹性件25,同时,转动的转动座22的第一抵触块283逆时针转动(向上转动),由于第一抵触块283设置有抵触斜面285,所以随着抵触斜面285向上转动,第一抵触块283释放第一滚动件282,在此过程中,第三弹性件29伸展,在第三弹性件29的回弹力作用下,活动夹持件27绕转接件20转动,使得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与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打开,从而实现活动夹持件27与固定夹持件26处于打开状态并远离元件转动而释放元件。当下压驱动机构33释放(没有下压)转动座22时,转动座22在第一弹性件24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转动件23在第二弹性件25的回弹力作用下复位转动,复位转动的转动座22的第一抵触块283的抵触斜面285抵触第一滚动件282,第一滚动件282被推向活动夹持件27,使得摆杆281摆动,摆杆281上的推块286抵触活动夹持件27的一端,使得活动夹持件27绕转接件20转动并压缩第三弹性件29,此时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与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处于打开的状态。其中,通过第一滚动件282与第一抵触块283滚动接触,避免了第一抵触块283与摆杆281直接接触,降低了两者之间的磨损,延长了第一抵触块283和摆杆281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推块286与摆杆281为一体成型,所述第一抵触块283、第二抵触块284和转动座22为一体成型。采用一体成型的方式,使得零部件的结构稳定,强度和硬度高,便于生产制造,降低了生产的成本,且减少了零部件的数量,不需要过多的拆装工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均滑动设置于转动件23,所述固定夹持件26的一端突伸出转动件23并连接有用于与转动件23抵触的限位件264,所述限位件264与转动件23之间连接有第四弹性件265;具体地,所述转动件23设置有滑槽231,所述固定夹持件26与滑槽231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活动夹持件27活动容设于滑槽231内。
由于插件机将插件头2上的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上之前,插件头2会带动元件下降至于电路板的设定位置,所以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和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容易与电路板接触,特别在调试设备或设备发生故障时,固定夹持件26的夹持端和活动夹持件27的夹持端容易与电路板发生碰撞,通过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滑动能够沿着滑槽231滑动,使得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与电路板的接触为柔性接触,第四弹性件265被拉伸,避免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与电路板发生硬性冲击而损坏固定夹持件26、活动夹持件27和电路板。当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没有与电路板接触或者没有被挤压时,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在第四弹性件265的回弹力作用下沿着滑槽231复位移动,直至限位件264与转动件23的顶部抵触,以保证固定夹持件26和活动夹持件27复位的位置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23设置有限位板232,所述限位板232用于与插件座21抵触;在第二弹性件25的回弹力作用下驱动转动件23复位转动,直至限位板232与插件座21的底部抵触,转动件23停止转动,保证了转动件23的位置精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件20包括螺钉201及与螺钉201螺纹连接的螺母202,所述活动夹持件27的中部设置有用于容设螺钉201的螺帽的沉头孔274,所述固定夹持件26的中部设置有与沉头孔274连通的通孔266,所述螺钉201的螺杆部贯穿沉头孔274和通孔266后与螺母202螺纹连接,所述螺钉201的螺帽与螺钉201的螺杆部之间设置有转轴203,所述活动夹持件27绕转轴203的中心轴线转动。该结构的转接件20,一方面是便于将活动夹持件27限位在固定夹持件26上,拆装方便,另一方面是保证了活动夹持件27绕转轴203在固定夹持件26上转动。另外,沉头孔274用于容设螺钉201的螺帽,使得螺钉201与活动夹持件27之间的结构紧凑,外形美观。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弹性件29和转动驱动器28分别位于活动夹持件27的两侧,便于驱动活动夹持件27转动和复位转动;所述第三弹性件29包括滑动设置于转动件23并用于抵触活动夹持件27的推动件291及套装于推动件291的压簧292。
实际工作时,当活动夹持件27的一端挤压推动件291时,推动件291向远离活动夹持件27的方向移动并压缩压簧292;当活动夹持件27的一端释放(没有挤压)推动件291时,推动件291在压簧292的回弹力作用下往靠近活动夹持件27的方向移动并抵触活动夹持件27复位转动。
本实施例中,所述推动件291包括滑动连接于转动件23的导杆2911、连接于导杆2911的一端的端盖2912及可拆卸地装设于导杆2911的另一端的挡环2913,所述压簧292套装于导杆2911外,所述压簧292的一端抵触挡环2913,压簧292的另一端抵触转动件23,所述端盖2912用于与转动件23抵触。该结构的第三弹性件29的结构简单,能够模块化拆装,便于对第三弹性件29进行拆装和维护,维护成本低。
优选地,所述端盖2912与导杆2911为一体成型,便于生产制造,强度和硬度高;所述挡环2913为橡胶环,所述导杆2911设置有呈锥状的导斜面2914,所述导杆2911设置有用于定位挡环2913的定位槽2915,所述定位槽2915为环形槽,装配挡环2913时,只需用于用力将挡环2913推向导杆2911,挡环2913在导斜面2914的作用下进入至定位槽2915内,定位槽2915的内侧壁对挡环2913进行定位,以保证挡环2913的位置精度和稳定性,且使得挡环2913与导杆2911的拆装方便、快捷,不需要额外的拆装工具。
具体地,所述第一弹性件24为第一拉簧,所述第一拉簧的一端与转动座22连接,第一拉簧的另一端与插件座21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25为第二拉簧,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与转动件23连接,第二拉簧的另一端与插件座21连接,所述第四弹性件265为第四拉簧,所述第四拉簧的一端与限位件264连接,第四拉簧的另一端与转动件23连接;第一弹性件24、第二弹性件25和第四弹性件265均采用拉簧,其结构简单,弹性好,使用寿命长,维护、拆装方便,使用和维护成本低。
具体地,所述转动座22转动设置有第二滚动件221,所述第二滚动件221用于与下压板333滚动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二滚动件221为滚轮。通过增设第二滚动件221与下压板333滚动接触,避免了转动座22与下压板333直接接触,降低了转动座22和下压板333的磨损,延长了转动座22和下压板333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311装设有用于检测电路板的插装孔的视觉定位装置35;在向电路板插装元件之前,通过视觉定位装置35对电路板的插装孔进行视觉定位,进一步提高了插装元件的位置精度和准确性。所述视觉定位装置35可以采用现有技术的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