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元件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插件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元件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插件机用于将元件插装到电路板,插装是元件焊接的前一道工序。插件机的插件头将元件插装在电路板之前,需要向插件头移送元件,现有的插件机的传送装置的结构复杂,元件的移送不稳定,且容易出现卡料的现象,移送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元件传送装置,其结构设计巧妙,拾取和转移元件稳定,元件的传送效率高,不会出现卡料的现象。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元件传送装置,其包括基座、用于驱动基座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滑动设置于基座的滑座、转动设置于基座的摆动件、用于驱动摆动件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设置于基座的取料头及用于驱动取料头拾取或释放元件的取料驱动机构,所述摆动件的中部与基座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摆动驱动机构连接,摆动件的另一端与滑座抵触,所述基座与滑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座复位的复位件。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驱动机构包括转轴、固定连接于转轴的转动件及分别用于驱动转动件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器和第二转动驱动器,所述转动件与第一转动驱动器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器的输出端用于抵触转动件,所述转轴远离第一转动驱动器的一端与基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基座设置有容置腔,所述摆动驱动机构包括升降杆、设置于升降杆的一端的下联动件、设置于升降杆的另一端的上联动件及用于驱动上联动件升降的摆动升降驱动器,所述摆动升降驱动器的输出端与上联动件驱动连接,所述下联动件与摆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杆滑动贯穿第一通孔,所述下联动件升降设置于容置腔。
进一步地,所述下联动件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摆动件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突伸入容置槽;所述滑座设置有第一抵触块,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抵触块抵触的第二抵触块。
进一步地,所述取料头包括装设于滑座的取料座及分别装设于取料座的取料组件和扶料件,所述扶料件与取料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取料组件的上方,所述扶料件设置有扶料槽,所述取料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取料组件拾取或释放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取料座的固定夹料件、滑动设置于固定夹料件或/和取料座的活动夹料件、滑动设置于固定夹料件或/和取料座的滑块及设置于滑块与取料座之间的弹簧,所述滑块与活动夹料件连接,所述取料驱动机构用于抵触滑块,所述固定夹料件和活动夹料件均设置有夹料块,所述固定夹料件的夹料块与活动夹料件的夹料块配合以夹持元件。
进一步地,所述活动夹料件设置有连接孔,所述滑块的底部设置有突伸入连接孔的凸块。
进一步地,所述取料驱动机构包括压杆、装设于压杆靠近摆动件的一端的第一下压件、转动设置于基座的转板、装设于转板靠近取料头的一端的按压件、装设于压杆远离摆动件的一端的固定件及用于驱动转板复位的第二拉簧,所述升降杆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按压件用于抵触滑块,所述压杆滑动设置于第二通孔内。
进一步地,所述转板包括转动设置于基座的转杆、装设于转杆的平板及夹设于转杆的夹件,所述第二拉簧的一端连接基座,第二拉簧的另一端连接夹件,所述按压件装设于转杆远离平板的一端,所述第一下压件转动设置有用于与平板滚动抵触的转轮。
进一步地,所述取料驱动机构还包括装设于基座的下压气缸及装设于下压气缸的活塞杆的第二下压件,所述第二下压件用于抵触平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实际工作时,根据电路板的不同位置所需插装不同的元件,输送装置将不同的元件按照顺序输送至设定的位置,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基座转动,转动的基座带动取料头靠近输送装置上的元件转动,同时取料驱动机构驱动取料头打开,摆动驱动机构驱动摆动件摆动,摆动的摆动件释放滑座,滑座在复位件的回弹力的拉动下沿着基座移动,移动的滑座连带取料头靠近输送装置上的元件移动,直至元件位于打开后的取料头内,取料驱动机构驱动取料头闭合以拾取元件,然后转动驱动机构驱动基座连带取料头和元件转移至外部的插件头,最后取料驱动机构驱动取料头打开以释放元件,摆动驱动机构驱动摆动件反向摆动,使得摆动件的另一端抵触滑座,使得滑座复位移动并拉伸复位件,以便于对下一个元件进行拾取,重复上述操作,实现了不间断地对元件进行拾取和转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拾取和转移元件稳定,元件的传送效率高,不会出现卡料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基座、转轴、转动件、升降杆和压杆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隐藏转动驱动机构、摆动驱动机构、基座和压杆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取料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基座;111、容置腔;12、转动驱动机构;121、转轴;122、转动件;123、第一拉簧;124、第一转动驱动器;125、第二转动驱动器;126、第一通孔;127、导杆;128、滑套;13、滑座;131、第一抵触块;14、摆动件;141、第二抵触块;142、连接件;15、摆动驱动机构;151、升降杆;152、下联动件;153、上联动件;154、摆动升降驱动器;155、容置槽;156、第二通孔;16、取料头;161、取料座;162、扶料件;1621、扶料槽;163、固定夹料件;164、活动夹料件;165、滑块;166、弹簧;167、夹料块;168、连接孔;169、凸块;17、取料驱动机构;171、压杆;172、第一下压件;1721、转轮;173、转板;1731、转杆;1732、平板;1733、夹件;174、按压件;175、固定件;176、第二拉簧;177、下压气缸;178、第二下压件;18、复位件;19、输送装置;191、插件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元件传送装置,其包括基座11、用于驱动基座11转动的转动驱动机构12、滑动设置于基座11的滑座13、转动设置于基座11的摆动件14、用于驱动摆动件14摆动的摆动驱动机构15、设置于基座11的取料头16及用于驱动取料头16拾取或释放元件的取料驱动机构17,所述摆动件14的中部与基座11转动连接,所述摆动件14的一端与摆动驱动机构15连接,摆动件14的另一端与滑座13抵触,所述基座11与滑座13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滑座13复位的复位件18;具体地,所述摆动件14呈L状结构,所述复位件18为拉簧。
实际工作时,根据电路板的不同位置所需插装不同的元件,输送装置19将不同的元件按照顺序输送至设定的位置,转动驱动机构12驱动基座11转动,转动的基座11带动取料头16靠近输送装置19上的元件转动,同时取料驱动机构17驱动取料头16打开,摆动驱动机构15驱动摆动件14摆动,摆动的摆动件14释放滑座13,滑座13在复位件18的回弹力的拉动下沿着基座11移动,移动的滑座13连带取料头16靠近输送装置19上的元件移动,直至元件位于打开后的取料头16内,取料驱动机构17驱动取料头16闭合以拾取元件,然后转动驱动机构12驱动基座11连带取料头16和元件转移至外部的插件头191,最后取料驱动机构17驱动取料头16打开以释放元件,摆动驱动机构15驱动摆动件14反向摆动,使得摆动件14的另一端抵触滑座13,使得滑座13复位移动并拉伸复位件18,以便于对下一个元件进行拾取,重复上述操作,实现了不间断地对元件进行拾取和转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设计巧妙,拾取和转移元件稳定,元件的传送效率高,不会出现卡料的现象。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动驱动机构12包括转轴121、固定连接于转轴121的转动件122及分别用于驱动转动件122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器124和第二转动驱动器125,所述转动件122与第一转动驱动器124之间设置有第一拉簧123,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器124的输出端与转动件122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器125的输出端用于抵触转动件122,所述转轴121远离第一转动驱动器124的一端与基座11连接;具体地,所述第一转动驱动器124可以采用连杆组件或曲柄组件,所述第二转动驱动器125可以采用气缸。
当取料头16拾取元件后,第一转动驱动器124驱动转动件122转动,转动的转动件122带动转轴121转动,转动的转轴121带动基座11转动,转动的基座11带动取料头16连带元件移送至外部的插件头191,外部的插件头191将元件插装于电路板的设定位置;由于电路板上的不同位置需要插装不同的元件,所以输送装置19上不同元件的供应以及插件头191对不同元件进行插装是按照规定的顺序进行的,若输送装置19上缺少某个元件时,插件头191停止插件工作,直至供料装置向输送装置19上缺少某个元件的位置补充对应的元件,插件头191以及取料头16方可正常工作。当插件头191没有将元件插装于电路板的设定位置而掉在电路板上时,插件机发出警报,但此时取料头16已经拾取另一个元件,由于电路板上的某个位置没有插装上对应的元件,所以此时取料头16所拾取的元件也不能插装于电路板上,第二转动驱动器125驱动转动件122转动,转动的转动件122带动转轴121连带基座11靠近输送装置19转移,直至取料头16件将所拾取的元件放回输送装置19原来的位置上,直至供料装置向输送装置19重新供应上述的没有插装于电路板设定位置的元件,然后第二转动驱动器125释放转动件122,转动件122在第一拉簧123的回弹力的拉动下转动,使得取料头16拾取元件移送至插件头191。通过增设第二转动驱动器125驱动基座11连带取料头16转动,当插件头191对元件插装失败时,能够及时地对插件机的插件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元件插装在电路板的错误位置上,降低了出错的机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转轴121沿轴向设置有第一通孔126,所述基座11设置有容置腔111,所述摆动驱动机构15包括升降杆151、设置于升降杆151的一端的下联动件152、设置于升降杆151的另一端的上联动件153及用于驱动上联动件153升降的摆动升降驱动器154,所述摆动升降驱动器154的其中一个输出端与上联动件153驱动连接,所述下联动件152与摆动件14的一端连接,所述升降杆151滑动贯穿第一通孔126,所述下联动件152升降设置于容置腔111;具体地,所述摆动升降驱动器154可以采用连杆组件或曲柄组件。
当摆动驱动机构15驱动滑座13沿着基座11移动,使得取料头16靠近输送装置19上的元件移动时,摆动升降驱动器154驱动上联动件153连带升降杆151沿着第一通孔126下移,下移的升降杆151带动下联动件152下移,下移的下联动件152抵触摆动件14的一端向下摆动,使得摆动件14的另一端释放滑座13,滑座13在复位件18回弹力的拉动下沿着基座11滑动,使得滑座13连带取料头16靠近输送装置19上的元件移动;当取料头16拾取元件后,摆动驱动机构15驱动滑座13沿着基座11移动,使得取料头16远离输送装置19上的元件移动时,摆动升降驱动器154驱动上联动件153连带升降杆151沿着第一通孔126上移,上移的升降杆151带动下联动件152上移,上移的下联动件152抵触摆动件14的一端向上摆动,使得摆动件14的另一端抵触滑座13复位移动,复位移动的滑座13压缩复位件18,使得滑座13连带取料头16和元件远离输送装置19移动,直至将取料头16所拾取的元件移送至插件头191。其中,第一通孔126对升降杆151的升降起到导向的作用,提高了升降杆151升降的稳定性,使得转轴121与升降板的结构紧凑;下联动件152在容置腔111内升降,使得基座11与下联动件152之间的结构紧凑。
本实施例中,所述下联动件152设置有容置槽155,所述摆动件14的一端转动连接有连接件142,所述连接件142突伸入容置槽155;所述滑座13设置有第一抵触块131,所述摆动件1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有与第一抵触块131抵触的第二抵触块141。连接件142突伸入容置槽155内,下联动件152升降时,容置槽155的内壁抵触连接件142升降以驱动摆动件14摆动,实现了下联动件152与摆动件14为接触式联动连接,拆装和维护方便,不需要额外的零部件(如:螺丝等)进行固定连接,也不需要额外的工具进行拆装,节省了制造和维护的成本。摆动件14的另一端经由第二抵触块141与滑座13的第一抵触块131抵触,避免了摆动件14与滑座13直接接触,降低了摆动件14和滑座13的磨损,延长了摆动件14和滑座13的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的成本。
优选地,所述连接件142和第二抵触块141均为滚轮,使得连接件142与容置槽155的内壁为滚动接触,降低了连接件142和下联动件152的磨损,延长了连接件142和下联动件152的使用寿命,也使得第二抵触块141与第一抵触块131为滚动接触,降低了第一抵触块131和第二抵触块141的磨损,延长了第一抵触块131和第二抵触块141的使用寿命。
具体地,所述转动件122设置有导杆127,所述上联动件153设置有与导杆127滑动配合的滑套128,通过滑套128与导杆127进行配合,提高了上联动件153升降的稳定性,进而提高了升降杆151升降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头16包括装设于滑座13的取料座161及分别装设于取料座161的取料组件和扶料件162,所述扶料件162与取料组件间隔设置并位于取料组件的上方,所述扶料件162设置有扶料槽1621,所述取料驱动机构17用于驱动取料组件拾取或释放元件;具体地,所述取料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取料座161的固定夹料件163、滑动设置于固定夹料件163或/和取料座161的活动夹料件164、滑动设置于固定夹料件163或/和取料座161的滑块165及设置于滑块165与取料座161之间的弹簧166,所述滑块165与活动夹料件164连接,所述取料驱动机构17用于抵触滑块165,所述固定夹料件163和活动夹料件164均设置有夹料块167,所述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与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配合以夹持元件。
当扶料件162的扶料槽1621抵触输送装置19上的元件,且该元件的引脚位于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与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之间后,取料驱动机构17驱动抵触滑块165后移,此时滑块165压缩弹簧166并带动活动夹料件164后移,直至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与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夹紧元件的引脚,从而使得取料头16拾取元件。当取料头16需要释放元件时,取料驱动机构17释放滑块165,滑块165在弹簧166的回弹力作用下前移复位,前移的滑块165带动活动夹料件164前移,使得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与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处于打开的状态,对元件进行释放的同时,以便于对下一个元件进行拾取。其中,扶料槽1621的侧壁抵触元件,避免元件被夹持时发生倾斜或偏摆,提高了元件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料件164设置有连接孔168,所述滑块165的底部设置有突伸入连接孔168的凸块169;通过凸块169插入连接孔168内,便于滑块165带动活动夹料件164移动,实现了活动夹料件164与滑块165的非固定式连接,联动效果好,拆装和维护方便,不需要额外的零部件(如:螺丝等)进行固定,也不需要额外的工具进行拆装,节省了制造和维护的成本。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驱动机构17包括压杆171、装设于压杆171靠近摆动件14的一端的第一下压件172、转动设置于基座11的转板173、装设于转板173靠近取料头16的一端的按压件174、装设于压杆171远离摆动件14的一端的固定件175及用于驱动转板173复位的第二拉簧176,所述升降杆151设置有第二通孔156,所述按压件174用于抵触滑块165,所述压杆171滑动设置于第二通孔156内,所述摆动升降驱动器154的另一个输出端与固定件175驱动连接;具体地,所述转板173包括转动设置于基座11的转杆1731、装设于转杆1731的平板1732及夹设于转杆1731的夹件1733,所述第二拉簧176的一端连接基座11,第二拉簧176的另一端连接夹件1733,所述按压件174装设于转杆1731远离平板1732的一端,所述第一下压件172转动设置有用于与平板1732滚动抵触的转轮1721。
当扶料件162的扶料槽1621抵触输送装置19上的元件,且该元件的引脚位于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与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之间后,摆动升降驱动器154的另一个输出端驱动固定件175下移,下移的固定件175带动压杆171下移,下移的压杆171带动第一下压件172下移,下移的第一下压件172抵触转板173的平板1732转动,转动的平板1732带动转杆1731转动,转动的转杆1731不但拉伸第二拉簧176,还带动按压件174抵触滑块165移动,移动的滑块165带动活动夹料件164移动,使得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与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夹持元件。当取料头16需要释放元件时,摆动升降驱动器154的另一个输出端驱动固定件175上移,上移的固定件175带动压杆171上移,上移的压杆171带动第一下压件172上移,上移的第一下压件172释放转板173,转板173在第二拉簧176的回弹力作用下转动,转动的转板173使得按压件174释放滑块165,滑块165在弹簧166的作用下复位移动,复位移动的滑块165带动活动夹料件164移动,使得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与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张开。其中,压杆171沿着第二通孔156升降,提高了压杆171升降的稳定性,使得压杆171与升降杆151的结构紧凑;转轮1721与平板1732滚动抵触,避免了第一下压件172与平板1732直接接触,减小了第一下压件172的磨损,延长了第一下压件172的使用寿命,且便于滑座13沿着基座11移动,使得滑座13的移动平稳。
具体地,所述固定件175设置有与导杆127滑动配合的滑套128,通过滑套128与导杆127进行配合,提高了固定件175升降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压杆171升降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取料驱动机构17还包括装设于基座11的下压气缸177及装设于下压气缸177的活塞杆的第二下压件178,所述第二下压件178用于抵触平板1732,所述第二下压件178与第一下压件172并列设置。
当插件头191没有将元件插装于电路板的设定位置而掉在电路板上时,取料头16需要将所拾取的元件放回输送装置19原来的位置上,下压气缸177驱动第二下压件178抵触转板173转动,按压件174释放滑块165,从而使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和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释放(松开)元件,进而将元件放置回输送装置19原来的位置上。通过增设下压气缸177和第二下压件178的结构对转板173进行驱动,使得插件头191对元件插装失败时,能够及时地对插件机的插件工作进行调整,防止元件插装在电路板的错误位置上,降低了出错的机率。
优选地,所述固定夹料件163设置有限位槽,所述凸块169滑动设置于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的内壁对凸块169的移动行程进行限位,以保证滑块165及活动夹料件164的移动精度和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扶料槽1621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扶料槽1621间隔设置于扶料件162,所述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的数量和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的数量均为多个,固定夹料件163的夹料块167与活动夹料件164的夹料块167一一对应配合以夹持元件,以保证取料头16能够稳定地夹持不同规格的元件,适用范围广,实用性强。
本实施例中的所有技术特征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而进行自由组合。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现方案,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其它方式实现,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