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27135U - 一种组装治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组装治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127135U
CN216127135U CN202121660800.8U CN202121660800U CN216127135U CN 216127135 U CN216127135 U CN 216127135U CN 202121660800 U CN202121660800 U CN 202121660800U CN 216127135 U CN216127135 U CN 2161271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sitioning
groove
wedge
plate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6080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崔胜闯
顾闯
王红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Rida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Rugao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Rida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Rugao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Rida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Rugao Co Ltd filed Critical Rida Intelligent Manufacture Technology Rugao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6080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1271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1271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1271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治具,所述组装治具包括载板、定位装置、止动块和压板,载板上具有容置待保压产品的容置槽,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第二定位机构设置于载板上,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第一楔块具有第一斜面,第二楔块具有第二斜面,第一斜面和第二斜面滑动连接,第一楔块上还固定连接有推块,第二楔块被设置为受控运动驱动第一楔块运动,进而带动推块相对于容置槽运动,止动块位于容置槽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相对的另一侧,压板活动设置于载板上。本实用新型的组装治具通过楔面配合实现电子设备屏幕与中框的定位,操作简单、灵活,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组装治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3C电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组装治具。
背景技术
在3C电子行业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组装中框(Frame)和玻璃屏幕(CG)时,先固定好Frame,然后将CG安装至Frame上的预定位置。在将CG安装至Frame时,通常由先将CG放置在Frame上,然后通过推动机构推动CG使其运动至预定位置。推动机构操作较为复杂,例如,需要人工转动把手,然后由把手带动推动件运动,推动件推动CG至预定位置,作业效率较低且耗费人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组装治具,操作简单、灵活,可以提高作业效率。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组装治具,所述组装治具包括:载板,所述载板上具有容置待保压产品的容置槽;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载板上并用于定位所述待保压产品,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机构和第二定位机构,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用于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定位所述待保压产品;止动块,位于所述容置槽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相对的另一侧;以及压板,活动设置于所述载板上;其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包括第一楔块和第二楔块,所述第一楔块具有第一斜面,所述第二楔块具有第二斜面,所述第一斜面和所述第二斜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楔块上还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第二楔块被设置为受控运动驱动所述第一楔块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推块相对于所述容置槽运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还包括:第二定位基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载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沿所述Y方向的一侧;至少一个第二定位件,所述第二定位件由所述第二定位基板朝向所述容置槽延伸;第二定位活动板,活动设置于所述载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定位基板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活动板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之间相隔有间距;第二传动杆,中部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的通孔中,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活动板固定连接;第二弹性件,两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和所述第二定位活动板之间;以及第二把手,与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楔块部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的第一过孔内,所述第二楔块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内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活动设置。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块上具有朝向所述容置槽凸起的推动部,所述止动块上与所述推动部相对的位置具有朝向所述容置槽凸起的止动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推块上具有卡合槽,所述第一楔块的一端具有凸起,所述凸起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卡合槽进而固定连接所述推块和所述第一楔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楔块上具有滑槽,所述滑槽中穿设有固定杆,且所述固定杆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固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第四定位机构,所述第四定位机构设置于所述载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相对的另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镶块、第三楔块、第四楔块和固定件;所述镶块嵌设于所述载板内且所述镶块上具有镶块槽;所述第三楔块设置于所述镶块槽内,所述第三楔块的一端与所述镶块槽的槽壁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第三楔块的另一端具有第三斜面;所述第四楔块的一端具有第四斜面,所述第四楔块的一端伸入所述镶块槽内且通过所述第四斜面与所述第三楔块的所述第三斜面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楔块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载板外;所述固定件由所述第三楔块朝向所述容置槽中延伸。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基板,固定设置于所述载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沿所述X方向的一侧;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件,所述第一定位件由所述第一定位基板朝向所述容置槽延伸;第一定位活动板,活动设置于所述载板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和所述第一定位基板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活动板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之间相隔有间距;第一传动杆,中部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的通孔中,所述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活动板固定连接;第一复位件,两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和所述第一定位活动板之间;以及第一把手,与所述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底座,所述载板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提手,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提手被设置为受控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提手上设有至少一组保压组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提手及所述保压组件相对于所述压板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提手扣合于所述压板上,并通过所述保压组件对所述压板施加压力;其中,所述保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受动件,通过第三弹性件活动设置于所述提手上的第一槽孔内;在所述提手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在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作用下,所述受动件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槽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相机测量位,所述相机测量位包括背光槽和沉槽;所述背光槽贯通所述载板的所述容置槽所在的表面,且所述背光槽的一侧连通至所述容置槽;所述沉槽凹设于所述载板的所述容置槽所在的表面,且所述沉槽与所述背光槽连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通过楔面配合实现电子设备屏幕与中框的定位,操作简单、灵活,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还可以引入自动化生产,相比于转动把手来实现推块的运动,自动化设备更容易通过推动第二楔块来带动推块运动,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率。
附图说明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更为清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载板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机构位于载板中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6和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一定位机构的操作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二定位机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块、第三楔块和第四楔块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推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三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第四楔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座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在提手处于第二状态时的侧视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手和转轴的分解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提手的防脱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浮动压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载板1,容置槽11,背光槽12,沉槽13;
第一定位机构2,第三定位机构2’,第一定位基板21,第一定位活动板22,第一定位件23,第一传动杆24,第一复位件25,第一把手26,导杆27,销件28;
第二定位机构3,第四定位机构3’,第二定位基板31,第二定位活动板32,第二定位件33,第二传动杆34,第二复位件35,第二把手36,第三楔块37,第三斜面371,凸起37a,第四楔块38,第四斜面381,推块39,卡合槽39a,推动部39b,止动块391,止动部3911;
压板4;
固定机构5,镶块51,镶块槽511,第一楔块52,第一斜面521,第二楔块53,第二斜面531,固定件54;
底座6,转轴61,防脱槽611,防脱销612,浮动压紧块62;
提手7,受动件71,第一压块72,第二压块72’,第一槽孔7a,避让槽7b;
第一弹性件81,第二弹性件82,第三弹性件83,第四弹性件84。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实用新型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没有这些细节部分的描述也可以完全理解本实用新型。为了避免混淆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和电路并没有详细叙述。
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
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在说明书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所述组装治具包括载板1、设置于载板1上的定位装置、位于载板1上的推块39、设置于载板1上的止动块391和活动设置于载板1上的压板4。载板1上具有容置待保压产品的容置槽11。推块39位于容置槽11的一侧,止动块391位于容置槽11的与推块39相对的另一侧。压板4可拆卸地安装于载板1上,并且可以覆盖容置槽11中的待保压产品。
本实施例的组装治具可以用于手机生产过程中的中框与玻璃屏幕组装。其中,容置槽11用于安装手机中框(图中未示出),定位装置用于定位并固定容置槽11中的手机中框,手机中框安装后可以在其上预定位置进行点胶,推块39与止动块391用于安装玻璃屏幕(图中未示出)于容置槽11中的已经定位好的手机中框上,玻璃屏幕安装后通过手机中框上点好的胶与手机中框粘接,压板4安装在载板1上后用于进行保压处理从而使玻璃屏幕与手机中框之间充分且牢固地粘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容置槽11可以是仿形槽,具体地,是与手机中框仿形的槽,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中,可以更换不同的载板1以及不同的容置槽11来适应不同形状或尺寸的产品。手机中框通常大体呈矩形,因此容置槽11也可以是大体呈矩形。由此,手机中框放入仿形槽时也具有定位的效果。另外,本实施例的组装治具除可以应用于手机外,也可以应用于平板电脑或者其他3C电子设备。
如图5-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装置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机构2,第一定位机构2包括第一定位基板21、第一定位活动板22、第一定位件23、第一传动杆24、第一复位件25和第一把手26。第一定位基板21固定设置于载板1上且位于容置槽11沿X方向的一侧。第一定位活动板22活动设置于载板1上且位于容置槽11和第一定位基板21之间,且第一定位活动板22与第一定位基板21之间相隔有间距。第一定位件23由第一定位活动板22朝向容置槽11延伸。第一传动杆24的中部活动穿设于第一定位基板21的第一通孔(未图示)中,第一传动杆24的一端与第一定位活动板22固定连接。第一复位件25的两端抵接于第一定位基板21和第一定位活动板22之间。第一把手26与第一传动杆24的另一端连接。
在准备将手机中框安装入容置槽11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一把手26带动第一传动杆24、第一定位活动板22和第一定位件23远离容置槽11运动,从而腾出足够的空间供手机中框安装,在手机中框安装入容置槽11后,松开第一把手26,使得第一定位活动板22和第一定位件23在第一复位件25的复位力作用下朝向容置槽11运动,此时第一定位件23的末端伸入容置槽11中并与手机中框接触,从而定位手机中框于容置槽11中。
如图3和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件23为杆状,且一端与第一定位活动板22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为尖状并朝向容置槽11延伸。其中,第一定位件23与第一定位活动板22可以是通过紧固件连接。第一定位件23朝向容置槽11的一端形成为尖状可以使得该端在定位产品时效果更好,进一步地,手机中框上与第一定位件23相对的位置可以具有孔状的结构,从而使得第一定位件23的尖端可以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孔状的结构中对手机中框进行定位和固定,这样,第一定位件23可以限制手机中框在Y方向和Z方向(未图示)的位移从而对中框在Y方向和Z方向进行定位。
其中,Y方向、Z方向与所述X方向两两互相垂直,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X方向是沿载板1的宽度方向,Y方向是沿载板1的长度方向,Z方向是沿载板1的高度方向。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容置槽11在X方向的尺寸与待保压产品(也即手机中框)在X方向的尺寸对应,这样,当手机中框安装于容置槽11上时,在X方向上手机中框可以完全卡合在容置槽11中从而在X方向上固定,并可以通过第一定位机构2进一步对手机中框在X方向上固定以及在Z方向上固定。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活动板22上具有两个第一定位件23,且两个第一定位件23分别位于第一定位活动板22的两侧,而第一传动杆24连接于第一定位活动板22的中部。由此,不但两个第一定位件23的固定效果更好,而且仅需操作一次第一把手26,即可使得两个第一定位件23同时用于夹紧固定手机中框,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率。
如图6和图7所示,第一传动杆24和第一把手26之间可以是通过一销件28转动连接。
如图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机构2还包括至少一根导杆27,导杆27的两端分别穿设于第一定位基板21和第一定位活动板22中。进一步地,第一定位基板21和第一定位活动板22内还可以具有导套(图中未示出),导杆27穿设于所述导套中。导杆27用于在操作第一把手26时导向第一传动杆24、第一定位活动板22和第一定位件23的运动,使得第一定位件23夹紧手机中框时是以垂直手机中框的方向进行夹紧,这样可以提高夹紧的牢固度并避免对手机外观造成损伤。
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一复位件25可以是弹簧,第一复位件25可以具有多个,第一复位件25可以是套设于第一传动杆24和/或导杆27上进而弹性连接第一定位基板21和第一定位活动板22。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治具还可以包括第二定位机构3,第二定位机构3包括第二定位基板31、第二定位活动板32、第二定位件33、第二传动杆34、第二复位件35和第二把手36。第二定位基板31固定设置于载板1上且位于容置槽11沿Y方向的一侧。第二定位件33由第二定位活动板32朝向容置槽11延伸。第二定位活动板32活动设置于载板1上且位于容置槽11和第二定位基板31之间,第二定位活动板32与第二定位基板31之间相隔有间距。第二传动杆34穿设于第二定位基板31中,第二传动杆34的一端与第二定位活动板32固定连接。
第二复位件35的两端抵接于第二定位基板31和第二定位活动板32之间。
第二把手36与第二传动杆34的另一端连接。
在准备将手机中框安装入容置槽11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二把手36带动第二传动杆34、第二定位活动板32和第二定位件33远离容置槽11运动,从而腾出足够的空间供手机中框安装,在手机中框安装入容置槽11后,松开第二把手36,使得第二定位活动板32和第二定位件33在第二复位件35的复位力作用下朝向容置槽11运动,此时第二定位件33的末端伸入容置槽11中并与手机中框接触,从而定位手机中框于容置槽11中。其中,第二传动杆34和第二把手36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与第一传动杆24和第一把手26的连接方式相同。
进一步地,与第一定位件23类似,第二定位件33也可以为杆状,且一端与第二定位活动板32固定连接,另一端形成为尖状并朝向容置槽11延伸。手机中框在与第二定位件33相对的表面上也可以具有孔状的结构,从而使得第二定位件33的尖端可以至少部分插入所述孔状的结构中对手机中框进行定位和固定,这样,第二定位件33可以限制手机中框在X方向和Z方向的位移,从而对中框在X方向和Z方向进行定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定位基板31和第二定位活动板32之间也可以设置有至少一根导杆(图中未示出),所述导杆的设置方式可以与上述的第一定位基板21和第一定位活动板22之间的导杆27(参照图5)相同,并用于导向第二定位件33的夹紧运动,在此不再赘述。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第二复位件35可以是弹簧,第二复位件35可以具有多个,第二复位件35可以是套设于第二传动杆34和/或所述导杆(指第二定位基板31和第二定位活动板32之间的导杆)上进而弹性连接第二定位基板31和第二定位活动板32。
如图2和图3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组装治具还可以包括固定机构5,固定机构5安装于载板1上,且固定机构5包括至少部分位于容置槽11中、且相对于容置槽11活动设置的固定件54。固定件54用于固定容置槽11中的手机中框。例如,参照图2,固定件54位于容置槽11中的部分与容置槽11的槽壁相隔有间距,因此,当容置槽11中安装有手机中框时,固定件54可以与容置槽11的槽壁夹紧手机中框从而固定手机中框于容置槽11中。需要理解的是,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也具有固定手机中框的作用,而通过固定机构5进一步固定手机中框可以使得手机中框更稳固地固定在容置槽11中。
如图2-图4所示,进一步地,固定机构5可以包括镶块51、第一楔块52和第二楔块53。镶块51嵌设于载板1内,且镶块5具有镶块槽511。第一楔块52设置于镶块槽511内,第一楔块52的一端与镶块槽511的槽壁通过第一弹性件81弹性连接,且第一楔块52的另一端具有第一斜面521。第二楔块53的一端具有第二斜面531,第一楔块52的一端伸入镶块槽511内且通过第二斜面531与第一楔块52的第一斜面521滑动连接,第二楔块53的另一端伸出至载板1外。其中,固定件54由第一楔块52朝向容置槽11延伸。具体地,参照图4,图4以虚线示出了固定机构5位于载板1内的部分,图中各部件的尺寸和形状仅作示意而不用于限制本实施例,固定件54的顶端顶出载板1上表面并伸入容置槽11中,第二楔块53的底端顶出载板1下表面进而可以受控运动。并结合图3,在手机中框准备安装入容置槽11中时,首先通过拨动第二楔块53的底端,使得第一楔块52在第一斜面521和第二斜面531的楔面滑动配合下运动,可以带动固定件54同步运动,进而使固定件54与容置槽11的槽壁之间的距离增大,腾出足够的空间供手机中框安装入容置槽11,在此过程中,第一楔块52的运动还将压缩第一弹性件81。在手机中框安装入容置槽11中后,撤去对第二楔块53的施力,使得第一楔块52在第一弹性件81的复位力作用下带动固定件54同步运动,固定件54与容置槽11槽壁之间的距离缩小,进而可以夹紧容置槽11中的手机中框。由此,仅需拨动第二楔块53伸出载板1的部分既可以操作固定机构5的松开或夹紧,操作方便、灵活,在生产过程中可以有效提高作业效率。
其中,固定机构5可以具有多个,多个固定机构5可以分别嵌设在载板1的不同位置,使得每个固定机构5的固定件54可以固定手机中框的不同位置,从而使得手机中框的固定更加牢固。镶块51可以是通过紧固件固定在载板1内。第一弹性件81可以是弹簧。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治具还包括第三定位机构2’,第三定位机构2’设置于载板1上且位于容置槽11的与第一定位机构2相对的另一侧。第三定位机构2’可以具有与第一定位机构2相同的结构,用于与第一定位机构2一起夹紧固定手机中框。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定位机构2包括两个第一定位件23,第三定位机构2’包括一个第一定位件23,这样,不但可以从两侧夹紧固定手机中框,且第一定位机构2的两个第一定位件23可以避免手机中框在被夹紧时转动的风险。并且,第一定位机构2上的多个第一定位件23共同由一个第一把手26驱动,在操作时更加快捷,第三定位机构2’也是仅由一个把手驱动,这可以使得作业的效率有所提高。
如图8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治具还包括第四定位机构3’,第四定位机构3’设置于载板1上且位于容置槽11的与第二定位机构3相对的另一侧。第四定位机构3’可以具有与第二定位机构3相同的结构,用于与第二定位机构3一起夹紧固定手机中框。特别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定位机构3包括一个第二定位基板31,该第二定位基板31上设有两个第二定位件33、两个第二定位活动板32、两个第二传动杆34和两个第二把手36,且这两组定位件分别设置于第二定位基板31的两侧,每个第二定位件33通过各自的第二把手36驱动,这可以避免手机中框在被夹紧时转动的风险,这也可以使手机中框沿Y方向的夹紧更为稳固。
在本实施例中,止动块391是位于容置槽11和第四定位机构3’之间,固定件54相对于容置槽11运动时,也是相对于止动块391运动。具体地,手机中框安装于容置槽11中时,可以通过驱动固定机构5的第二楔块53带动第一楔块52运动,进而带动固定件54远离止动块391运动,为手机中框的安装腾出足够的空间。在手机中框进入容置槽11后,松开第二楔块53,第一楔块52在第一弹性件81的作用下复位,带动固定件54朝向止动块391运动,容易理解,手机中框是至少部分位于止动块391与固定件54之间的,因此,固定件54朝向止动块391运动直至抵在手机中框上,进而与止动块391一起在Y方向上夹紧固定手机中框。
如图8-图1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位装置还包括第三楔块37和第四楔块38。第三楔块37部分活动穿设于第二定位基板31的第一过孔(未图示)内,第三楔块37上具有第三斜面371,第三楔块37的一端与推块39固定连接。第四楔块38上具有第四斜面381,第四楔块38的一端伸入第二定位基板31内且通过第四斜面381与第三楔块37的第三斜面371滑动连接,第四楔块38的另一端伸出至第二定位基板31外。推块39位于容置槽11和第二定位基板31之间,推块39和第二定位基板31之间还连接有第二弹性件82。通过拨动第四楔块38,使第四楔块38与第三楔块37基于第三斜面371和第四斜面381滑动配合,从而推动第三楔块37运动,进而带动与第三楔块37固定连接的推块39相对于容置槽11运动。参照图8,相较第二定位件33,推块39相对于容置槽11更高,而第二定位件33用于固定容置槽11中的手机中框,推块39则用于定位玻璃屏幕。具体地,在手机中框固定好后,于手机中框上组装玻璃屏幕时,可以通过推块39来推动玻璃屏幕至手机中框上的预定位置,以确保玻璃屏幕的安装位置准确。参照图1或图2,止动块391位于容置槽11的另一侧,用于与推块39一起夹紧玻璃屏幕进而确定玻璃屏幕的位置。止动块391的高度至少与手机中框和玻璃屏幕的厚度之和相同,从而可以在与固定件54夹紧固定手机中框的同时,还与推块39夹紧固定手机中框上的玻璃屏幕。
其中,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参照图11,第三斜面371可以是位于第三楔块37的内陷的凹槽中,这样,第四楔块38的第四斜面381一端可以是插入所述凹槽中并与第四楔块38楔面配合连接。再参照图9,第四楔块38可以具有滑槽38b,滑槽38b沿竖向延伸,滑槽38b中活动穿设有固定杆38a,固定杆38a的两端固定穿设在第二定位基板31中(图9中未示出第二定位基板31,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该结构)。由此,可以通过竖向拨动第四楔块38,使得第四楔块38基于滑槽38b竖向滑动,推动第三楔块37和推块39相对于容置槽11运动,当推块39远离容置槽11运动时,可以腾出足够的空间在手机中框上放置玻璃屏幕,当推块39朝向容置槽11运动时,可以将玻璃屏幕推动至预定位置以便后续与手机中框的组装。其中,参照图8,第三楔块37和第四楔块38可以是嵌设于第二定位基板31内,以及第三斜面371位于第三楔块37内的设置,均可以使结构小型化,节省空间,固定杆38a用于承载第四楔块38从而避免第四楔块38自由掉落(第四楔块38仅与第三楔块37斜面滑动连接而没有其他固定结构)。
其中,当手机中框在容置槽11中固定好后,可以通过相机拍照确定手机中框上的点胶位置,并进行点胶处理。然后拨动第四楔块38使推块39远离容置槽11运动,可以安装玻璃屏幕至手机中框上,此时第二弹性件82发生拉伸形变。玻璃屏幕安装在手机中框后,松开第四楔块38,第二弹性件82自发压缩并带动第三楔块37运动,进而带动推块39朝向容置槽11运动,可以推动玻璃屏幕至预定位置,使得手机中框与玻璃屏幕之间通过已经点好的胶连接。
如图2和图10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推块39上具有至少一个朝向容置槽11凸起的推动部39b,推动部39b用于在推块39推动玻璃屏幕时与玻璃屏幕接触。止动块391上与推动部39b相对的位置具有朝向容置槽11凸起的止动部3911,止动部3911与推动部39b相类似,也是朝向容置槽11延伸并用于与玻璃屏幕接触。由此,玻璃屏幕可以被推动部39b推动直至抵在止动部3911上并形成夹紧固定,固定效果更好。
如图10和图11所示,在一种可选的实现方式中,推块39上可以具有卡合槽39a,卡合槽39a的形状可以是半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第三楔块37的一端可以具有凸起37a,凸起37a的形状是与卡合槽39a匹配的圆形或者其他形状。由此,第三楔块37的凸起37a可以伸入卡合槽39a中进而卡合在推块39上,在安装或维护时拆卸方便。当然,在一些其他的可选实现方式中,第三楔块37也可以是通过紧固件或者胶粘剂等方式与推块39固定连接。另外,在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中,第一传动杆24和第一定位活动板22的连接方式、和第二传动杆34与第二定位活动板3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这种连接方式,即第一传动杆24和/或第二传动杆34上具有类似凸起37a的结构、第一定位活动板22和/或第二定位活动板32上具有类似卡合槽39a的结构。
如图1和图2所示,止动块391可以是固定设置于载板1上,且由于止动块391和推块39是位于容置槽11的两侧,因此,推块39推动玻璃屏幕至预定位置后可以与另一侧的止动块391一起夹紧固定玻璃屏幕,防止玻璃屏幕晃动,以便后续保压固胶工艺。
如图1、图13-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治具还包括底座6、提手7和至少一组保压组件。载板1安装于底座6上。提手7转动安装于底座6上,提手7被设置为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在所述第一状态,提手7及保压组件相对于压板4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提手7扣合于压板4上,并通过所述保压组件对压板4施加压力。
其中,所述保压组件包括至少一个受动件71,受动件71通过第三弹性件83活动设置于提手7的第一槽孔7a内。在提手7处于第二状态时,受动件71被设置为在第三弹性件83的作用下朝向容置槽11运动,进而至少部分伸出提手7外并压紧在压板4上。
在实际作业中,手机中框和玻璃屏幕均固定于容置槽11中后,可以安装压板4于载板1上,并操作提手7由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压紧压板4,然后可以进行锅炉保压,使手机中框和玻璃屏幕之间的胶粘剂固化进而固定连接手机中框和玻璃屏幕。提手7可以是设有两个,且分别转动设置于底座6的两侧,由此,可以更稳固地压紧压板4。
如图15和图1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组装治具还包括转轴61,转轴61活动穿设于底座6和提手7之间,转轴61上还凹设有防脱槽611。底座6内固定穿设有防脱销612,防脱销612至少部分伸入转轴61的防脱槽611中,从而使转轴61可以设置在底座6中而不会脱出。其中,防脱销612可以是从下方向上穿入底座6中并伸入防脱槽611,且防脱销612是可拆卸设置于底座6上的,在安装、维护时拆装方便灵活。防脱槽611可以是沿转轴61的周向延伸排布,这样,防脱销61卡在防脱槽611中不会影响转轴61的转动。
如图15所示,提手7的主体可以是呈长条状,并在两侧分别具有凸起,转轴61穿设于所述凸起中,并且在提手7的所述主体和所述凸起之间具有避让槽7b,避让槽7b用于在提手7扣合于压板4上时,避让载板1和压板4。
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手7还可以包括压块72,且提手7上还具有第一槽孔7a(参照局部放大图),受动件71、和第三弹性件83均位于第一槽孔7a中,压块72通过紧固件(例如图15中的紧固件73)固定于第一槽孔7a的上端,受动件71至少部分由第一槽孔7a的下端伸出并可以压紧在压板4上。其中,第三弹性件83是抵接于压块72和受动件71之间的,当受动件71压紧在压板4上时,根据产品的厚度等尺寸不同,受动件71可以基于第三弹性件83弹性压紧压板4,从而避免压紧力过大而压坏产品。例如,当产品较厚时,受动件71压紧在压板4上会向上压缩第三弹性件83从而柔性自调节压紧力,这样可以有效的在压紧的同时保护产品。
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一个提手7上设有两个第一压块72,两个第一压块72分别位于提手7的两侧,且每个第一压块72分别通过两个第三弹性件83浮动压紧有两个受动件71。另外,在提手7的中部,还设有一个第二压块72’,与第一压块72的作用相同,其也通过一个第三弹性件83浮动压紧有一个受动件71。第二压块72’和第一压块72的区别在于外形不同,它们分别压紧不同数量的受动件71。由此,提手7上的多个可浮动的受动件71可以更稳固且安全的压紧压板4,进而在锅炉保压工艺中对手机中框和玻璃屏幕起到固定作用。
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提手7上具有压槽7c,第一槽孔7a的一端连通压槽7c,第一压块72设置于压槽7c中且与把手72的表面齐平,受动件71位于第一槽孔7a的另一端。由此,在操作提手7时可以具有更好的手感。
如图15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81为弹簧,受动件71为滚珠,所述滚珠设置于第一槽孔7a的一端且在该端第一槽孔7a的孔径尺寸小于滚珠的直径尺寸,且滚珠的中部位于第一槽孔7a内。由此,滚珠可以在第三弹性件83的驱动下部分伸出第一槽孔7a外并压于压板4,且滚珠不会脱出第一槽孔7a。
如图13和图1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底座6上固定设置有至少一个浮动压紧块62,且底座6上还设置有至少一个第四弹性件84。其中,浮动压紧块62包括由一端向侧方突出的压紧部621。当载板1设置于底座6上时,底座6与载板1之间通过第四弹性件84弹性连接,浮动压紧块62的压紧部621位于载板1的上方且相隔载板1有间距,使得当组装治具进行保压工艺时,压板4和载板1、与底座6之间可以上下浮动,这样,提手7的受动件71在压紧压板4时,压板4和载板1可以根据产品的重量或厚度不同而上下自浮动调节,避免产品被压坏。
如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载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相机测量位,所述相机测量位包括背光槽12和沉槽13。其中,背光槽12贯通容置槽11所在的表面,且背光槽12的一侧连通至容置槽11;沉槽13凹设于载板1的容置槽11所在的表面,且沉槽13和背光槽12连通。由此,在点胶时,可以由载板1的背面(与容置槽11相对的另一侧表面)进行相机拍照,从而确定点胶的位置。由于背光槽12是通槽,因此相机的拍照可以从载板1的正面或背面进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中的光源条件或其他状况而选择,操作方式更加灵活。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相机测量位具有八个,在不同的实施例中相机测量位的数量和位置不作限制,这与手机中框上的点胶数量和位置有关,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对应设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通过楔面配合实现电子设备屏幕与中框的定位,操作简单、灵活,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装治具还可以引入自动化生产,相比于转动把手来实现推块的运动,自动化设备更容易通过推动第二楔块来带动推块运动,可以提高作业的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改动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包括:
载板(1),所述载板(1)上具有容置待保压产品的容置槽(11);定位装置,设置于所述载板(1)上并用于定位所述待保压产品,所述定位装置包括第一定位机构(2)和第二定位机构(3),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和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用于在至少两个不同的方向上定位所述待保压产品;
止动块(391),位于所述容置槽(11)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相对的另一侧;以及
压板(4),活动设置于所述载板(1)上;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包括第一楔块(37)和第二楔块(38),所述第一楔块(37)具有第一斜面(371),所述第二楔块(38)具有第二斜面(381),所述第一斜面(371)和所述第二斜面(381)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楔块(37)上还固定连接有推块(39),所述第二楔块(38)被设置为受控运动驱动所述第一楔块(37)运动,进而带动所述推块(39)相对于所述容置槽(11)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还包括:
第二定位基板(31),固定设置于所述载板(1)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11)沿Y方向的一侧;
至少一个第二定位件(33),所述第二定位件(33)由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朝向所述容置槽(11)延伸;
第二定位活动板(32),活动设置于所述载板(1)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11)和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之间,所述第二定位活动板(32)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之间相隔有间距;
第二传动杆(34),中部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的通孔中,所述第二传动杆(34)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定位活动板(32)固定连接;
第二复位件(35),两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和所述第二定位活动板(32)之间;以及
第二把手(36),与所述第二传动杆(34)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楔块(37)部分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的第一过孔内,所述第二楔块(38)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内且相对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活动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39)上具有朝向所述容置槽(11)凸起的推动部(39b),所述止动块(391)上与所述推动部相对的位置具有朝向所述容置槽(11)凸起的止动部(39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块(39)上具有卡合槽(39a),所述第一楔块(37)的一端具有凸起(37a),所述凸起(37a)至少部分伸入所述卡合槽(39a)进而固定连接所述推块(39)和所述第一楔块(37)。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楔块(38)上具有滑槽(38b),所述滑槽(38b)中穿设有固定杆(38a),且所述固定杆(38a)的两端与所述第二定位基板(3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第四定位机构(3’),所述第四定位机构(3’)设置于所述载板(1)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11)的与所述第二定位机构(3)相对的另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镶块(51)、第三楔块(52)、第四楔块(53)和固定件(54);
所述镶块(51)嵌设于所述载板(1)内且所述镶块(51)上具有镶块(51)槽;
所述第三楔块(52)设置于所述镶块(51)槽内,所述第三楔块(52)的一端与所述镶块(51)槽的槽壁通过第一弹性件弹性连接,所述第三楔块(52)的另一端具有第三斜面(521);
所述第四楔块(53)的一端具有第四斜面(531),所述第四楔块(53)的一端伸入所述镶块(51)槽内且通过所述第四斜面(531)与所述第三楔块(52)的所述第三斜面(521)滑动连接,所述第四楔块(53)的另一端伸出至所述载板(1)外;
所述固定件(54)由所述第三楔块(52)朝向所述容置槽(11)中延伸。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定位机构(2)包括:
第一定位基板(21),固定设置于所述载板(1)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11)沿X方向的一侧;
至少一个第一定位件(23),所述第一定位件(23)由所述第一定位基板(21)朝向所述容置槽(11)延伸;
第一定位活动板(22),活动设置于所述载板(1)上且位于所述容置槽(11)和所述第一定位基板(21)之间,所述第一定位活动板(22)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21)之间相隔有间距;
第一传动杆(24),中部活动穿设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21)的通孔中,所述第一传动杆(2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定位活动板(22)固定连接;
第一复位件(25),两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定位基板(21)和所述第一定位活动板(22)之间;以及
第一把手(26),与所述第一传动杆(24)的另一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组装治具还包括:
底座(6),所述载板(1)安装于所述底座(6)上;
提手(7),转动安装于所述底座(6)上,所述提手(7)被设置为受控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提手(7)上设有至少一组保压组件,在所述第一状态,所述提手(7)及所述保压组件相对于所述压板(4)处于打开状态,在所述第二状态,所述提手(7)扣合于所述压板(4)上,并通过所述保压组件对所述压板(4)施加压力;
其中,所述保压组件包括:
至少一个受动件(71),通过第三弹性件(83)活动设置于所述提手(7)上的第一槽孔(7a)内;
在所述提手(7)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在所述第三弹性件(83)的作用下,所述受动件(71)的至少一部分伸出所述第一槽孔(7a)。
10.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组装治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载板(1)上设有至少一个相机测量位,所述相机测量位包括背光槽(12)和沉槽(13);
所述背光槽(12)贯通所述载板(1)的所述容置槽(11)所在的表面,且所述背光槽(12)的一侧连通至所述容置槽(11);
所述沉槽(13)凹设于所述载板(1)的所述容置槽(11)所在的表面,且所述沉槽(13)与所述背光槽(12)连通。
CN202121660800.8U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组装治具 Active CN2161271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0800.8U CN216127135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组装治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60800.8U CN216127135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组装治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127135U true CN216127135U (zh) 2022-03-25

Family

ID=807678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60800.8U Active CN216127135U (zh) 2021-07-20 2021-07-20 一种组装治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12713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3606A (zh) * 2022-04-22 2022-08-02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治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833606A (zh) * 2022-04-22 2022-08-02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治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99649B2 (en) Clamping device
US4627760A (en) Plate holder
CN216127135U (zh) 一种组装治具
US8220340B2 (en) Permanent deformation measurement apparatus for elastic member
US8902609B2 (en) Chip card hold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8068335B2 (en) Fixing device
CN216278827U (zh) 一种组装治具
US6776642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metal clip for pressing loaded LGA IC module
CN113253810A (zh) 一种快拆式硬盘托架
CN215720044U (zh) 一种组装治具
CN215720043U (zh) 一种组装治具
CN216133282U (zh) 一种组装治具
CN216131203U (zh) 一种组装治具
US6333858B1 (en) Carrier module
US7462048B2 (en) Electronic component ejection structure of electronic device
CN108024474B (zh) 使用固定结构的云台
CN109573606B (zh) 送料装置
CN210226103U (zh) 一种元件传送装置
CN110762094A (zh) 用于电子设备壳体的保压治具
EP3393048B1 (en) Card holder, inserting device and terminal
KR101892830B1 (ko) 드라이빙인 장치
CN115383432A (zh) 组装装置
CN211075017U (zh) Cof自动对位压接点亮结构
CN213337889U (zh) 一种锁紧装置、观测治具及检测设备
CN113264277A (zh) 一种绘画类艺术品专用包装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