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93422U -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93422U
CN210193422U CN201920944574.2U CN201920944574U CN210193422U CN 210193422 U CN210193422 U CN 210193422U CN 201920944574 U CN201920944574 U CN 201920944574U CN 210193422 U CN210193422 U CN 21019342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bon disulfide
pipeline
valve
condensate
in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44574.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Weimin Yan
严为民
Yungang Luo
罗云刚
Shengfei Shao
邵胜飞
Tianyu Li
李天宇
Yang Zhang
张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rla Zhongtai Textile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XINJIANG FULIDA FIB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NJIANG FULIDA FIB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NJIANG FULIDA FIBE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44574.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9342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9342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9342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ing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硫化碳回收技术领域,是一种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包括比重分离器、至少一台以上过滤器、二硫化碳库和回收水池,比重分离器上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比重分离器和回收水池之间连通有排水管线,有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与过滤器之间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与比重分离器之间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过滤器与二硫化碳库之间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增加比重分离器对二硫化碳和冷凝水进行分离,分离后的二硫化碳过滤后进入二硫化碳库,水直接排入回收水池,减少了操作人员现场操作,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Description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二硫化碳回收技术领域,是一种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二硫化碳为无机物,有机溶剂,无色液体,是一种广泛性的酶抑制剂,具有细胞毒作用,可破坏细胞的正常代谢,干扰脂蛋白代谢而造成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及全身主要脏器的损害。
在纤维纺织生产中,纺练工序在给纤槽高温蒸煮过程中会释放二硫化碳。现有二硫化碳回收工艺是将二硫化碳经冷凝器冷凝后的混合液直接回收,先输送至二硫化碳储存罐暂时储存,达到安全液位后再次输送至二硫化碳库,整个冷凝、计量、储存、输送过程中,存在二硫化碳二次泄漏风险,且在实际生产中,多次出现二硫化碳泄漏事件,同时异常泄漏时,操作人员异常处理劳动强度大,且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二硫化碳回收工艺存在的二硫化碳泄漏以及人员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包括比重分离器、至少一台以上过滤器、二硫化碳库和回收水池,比重分离器上部进口固定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比重分离器上部出口和回收水池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排水管线,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与过滤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与比重分离器下部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过滤器出口与二硫化碳库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阀门。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进口与比重分离器上部进口之间的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
上述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出口与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进口之间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
上述比重分离器下部出口与第三阀门进口之间的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视镜。
上述还包括排渣罐,比重分离器底部出口和排渣罐顶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排渣管线,且排渣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四阀门。
上述过滤器进口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过滤器出口处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上述过滤器进口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过滤器出口处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通过增加比重分离器对二硫化碳和冷凝水进行分离,分离后的二硫化碳过滤后进入二硫化碳库,水直接排入回收水池,减少了操作人员现场操作,具有安全、省力、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比重分离器,2为过滤器,3为二硫化碳库,4为回收水池,5为排渣罐,6为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7为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8为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9为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10为排水管线,11为排渣管线,12为第一阀门,13为第二阀门,14为第三阀门,15为视镜,16为第四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所示,该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包括比重分离器1、至少一台以上过滤器2、二硫化碳库3和回收水池4,比重分离器1上部进口固定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6,比重分离器1上部出口和回收水池4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排水管线10,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6与过滤器2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与比重分离器1下部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8,过滤器2出口与二硫化碳库3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9,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6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12,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13,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8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阀门14。
本实用新型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将纤维纺织生产中纺练工序冷凝后的混合液经过新增加的比重分离器1进行碳水分离,有效的将二硫化碳和冷凝水分离开,分离出来的二硫化碳经过新增过滤器2过滤后直接送入二硫化碳库3,与现有工艺相比,减少了二硫化碳在二硫化碳储存罐内暂存以及暂存后进一步输送过程中存在的泄漏风险,消除了泄漏事件带来的安全隐患。
比重分离器1的工作原理为相对密度大的物质在比重分离器1内会自动下沉,相对密度小的物质在比重分离器1内会上浮,从而实现二硫化碳和冷凝水的分离。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1所示,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进口与比重分离器1上部进口之间的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6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12。
如附图1所示,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8出口与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进口之间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13。
如附图1所示,比重分离器1下部出口与第三阀门14进口之间的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8上固定安装有视镜15。
如附图1所示,还包括排渣罐5,比重分离器1底部出口和排渣罐5顶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排渣管线11,且排渣管线11上固定安装有第四阀门16。
根据需要,当比重分离器1内固体废渣达到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8进口时,需及时排渣:打开第二阀门13和第四阀门16,关闭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4,纺练车间冷凝后的混合液由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直接进入过滤器2内过滤后,得到的高纯度二硫化碳由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9直接进入二硫化碳库3内储存,比重分离器1内的废渣由排渣管线11排至排渣罐5内处理。
如附图1所示,过滤器2进口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上固定安装有阀门,过滤器2出口处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9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使用过程:正常生产时,打开第一阀门12和第三阀门14,关闭第二阀门13和第四阀门16,纺练车间冷凝后的混合液由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6进入比重分离器1内,混合液在比重分离器1内经过分离后,分离出的冷凝水由排水管线10排出进入回收水池4,分离出的二硫化碳进入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8,通过视镜15观察达到安全液位后,经第三阀门14进入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7,再进入过滤器2内过滤后,得到的高纯度二硫化碳由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9进入二硫化碳库3内储存。

Claims (10)

1.一种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比重分离器、至少一台以上过滤器、二硫化碳库和回收水池,比重分离器上部进口固定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比重分离器上部出口和回收水池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排水管线,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与过滤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与比重分离器下部出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过滤器出口与二硫化碳库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三阀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进口与比重分离器上部进口之间的冷凝液入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一阀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出口与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进口之间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二阀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比重分离器下部出口与第三阀门进口之间的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固定安装有视镜。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比重分离器下部出口与第三阀门进口之间的二硫化碳出料第一管线上固定安装有视镜。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渣罐,比重分离器底部出口和排渣罐顶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排渣管线,且排渣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四阀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排渣罐,比重分离器底部出口和排渣罐顶部进口之间固定连通有排渣管线,且排渣管线上固定安装有第四阀门。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5或7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进口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过滤器出口处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进口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过滤器出口处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过滤器进口处冷凝液入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过滤器出口处二硫化碳出料第二管线上固定安装有阀门。
CN201920944574.2U 2019-06-21 2019-06-21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Active CN21019342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4574.2U CN21019342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44574.2U CN21019342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93422U true CN210193422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2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44574.2U Active CN210193422U (zh) 2019-06-21 2019-06-21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9342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3663561U (zh) 一种可移动式废油回收过滤装置
CN210193422U (zh) 二硫化碳纺练回收装置
CN209554833U (zh) 一种渣油分离装置
CN203346120U (zh) 内置式全自动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CN206767789U (zh) 一种餐饮油水分离器
CN208395110U (zh) 一种油品过滤系统
CN209264199U (zh) 一种用于包装容器密性检测的恒温供水系统
CN206915956U (zh) 一种中水回用系统装置
CN209530218U (zh) 一种报废车辆油液回收装置
CN210370612U (zh) 一种采油井出砂量监测装置
CN208883600U (zh) 智能油水分离器
CN206173042U (zh) 油水分离装置
CN208308565U (zh) 一种污水真空处理系统
CN203470449U (zh) 餐厨垃圾处理系统
CN208008522U (zh) 隔油油泥收集器及隔油提升一体化设备
CN202597337U (zh) 一种汽车液压转向器的排油装置
CN210473131U (zh) 一种智能易腐有机垃圾处理设备用油水分离器
CN219630743U (zh) 一种用于油水分离的前置过滤装置
CN212282984U (zh) 一种高效油水分离装置
CN216653742U (zh) 煤气水固体颗粒分离系统
CN201954192U (zh) 一种填埋气过滤装置
CN220759550U (zh) 一种锂电池浆料除磁回收系统
CN209065645U (zh) 一种油水分离器
CN211896838U (zh) 一种天然气输气站的输送过滤装置
CN204411844U (zh) 一种燃烧器重油过滤排气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841001 east side of national highway 218 and north side of Kuta main canal in Korl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ayingolin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Xinjiang Zhongtai Textile Group Co., Ltd

Address before: Xiner Park,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Korla City, Bayingolin Mongol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FULIDA FIBER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841001 east of national highway 218 and north of Kuta main canal, Korl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ayingolin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after: Korla Zhongtai Texti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841001 east of national highway 218 and north of Kuta main canal, Korla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ayingolin Mongoli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Patentee before: Xinjiang Zhongtai Textile Group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