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9027U -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9027U
CN210189027U CN201920880864.5U CN201920880864U CN210189027U CN 210189027 U CN210189027 U CN 210189027U CN 201920880864 U CN201920880864 U CN 201920880864U CN 210189027 U CN210189027 U CN 21018902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d
rotating rod
block
wheel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086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Qingle Chen
陈清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S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S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S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Sich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8086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902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902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902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包括机体,机体上设有工作室,工作室内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导轨,导轨上设有加工平台,支撑座的一侧设有支撑臂,支撑臂的上端固设有工作臂,工作臂内腔的上端面固设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上连接有主转杆,主转杆贯穿工作臂的下端面,且位于工作臂的下侧,主转杆的下端固设有主铣轮,主转杆上固设有调节块,调节块的一端开设有转孔,转孔内插设有副转杆,副转杆的下端固设有副铣轮,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加工平台移动到加工位置,驱动电机启动,带动主铣轮转动,使主铣轮对工件进行铣磨,副铣轮会对工件的侧壁进行铣磨,使工件的加工更加便捷、高效。

Description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床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加工机床有镗床、铣床、磨床、车床、刨床、钻床等,这些机床都有各自的加工场合,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当加工大型工件时,往往需要加工多个面、孔或者同一个面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才能完成。现有机床对零件进行加工的方式单一,无法跨工艺进行其他加工,对于工艺复杂的零件需要多台机床或多次装夹才能完成零件的加工,这样会导致效率较低,精度较差,且多次拆卸装夹导致零件的加工周期较长,尤其对于一些小规模的企业来说,购买设备的花费较大,增加了制造成本,同时增加设备也会占用空间。
现有的加工机床在使用时,为了对工件进行多种加工,需要在机床内安装多个加工装置,工件在加工时需要被多个装置进行加工,比较麻烦,且由于多个装置需要移动,会降低对工件的加工精度。针对以上问题,以下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具有能够同时对工件进行铣磨,使工件的加工能够更加便捷、精准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设有工作室,所述工作室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面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面固设有导轨,所述导轨上设有加工平台,所述加工平台的下端面固设有导槽,所述导槽与导轨配合,所述加工平台的上端固设有夹料装置,所述支撑座的一侧设有支撑臂,所述支撑臂的上端固设有工作臂,所述工作臂内腔的上端面固设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转杆,所述主转杆的下端贯穿工作臂的下端面,且位于工作臂的下侧,所述主转杆的下端固设有主铣轮,所述主转杆上固设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位于工作臂的下方,所述调节块远离转杆的一端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内插设有副转杆,所述副转杆与转孔转动连接,所述副转杆的下端固设有副铣轮,所述调节块包括内块与外块,所述内块的一端位于外块内部,所述内块与外块之间可伸缩,所述外块远离内块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插设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螺纹孔配合,所述内块远离外块的一端固设有调节电机,所述调节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内块,且与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件放置在工作平台的上端面,使用夹料装置将工件固定,工作平台沿着导轨移动,将工件带动到主铣轮的下方,电机启动,带动主转杆转动,主转杆带动主铣轮转动,使主铣轮能够对工件的上端面进行加工,使工件的上端面能够被加工,主转杆带动调节块转动,使调节块带动副转杆和副铣轮绕着主转杆转动,副铣轮对工件的侧壁进行摩擦,实现对工件的磨铣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主转杆上固设有主动轮,所述副转杆上固设有从动轮,所述主动轮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远离主动轮的一端套设在从动轮的外侧,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的上端面设有上支撑杆,所述上支撑杆的一端与主动轮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的下端面设有下支撑杆,所述下支撑杆的一端与从动轮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设有调节轮,所述上支撑杆远离主动轮的一端与调节轮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杆远离从动轮的一端与调节轮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主转杆带动主动轮转动,主动轮通过传动带带动从动轮转动,从动轮能够带动副转杆转动,从而带动副铣轮自身开始转动,提高副铣轮对工件的加工效率,实现对工件的加工,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的距离靠近时,调节轮会向一侧移出,将传动带抵紧,使传动带能够实现传动工作,从而使副铣轮与主铣轮之间的距离可以调整,使主铣轮和副铣轮能够更精准的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主转杆上设有稳固杆,所述稳固杆的两端均固设有卡环,所述主转杆和副转杆的侧壁上均设有固定槽,所述稳固杆两端的卡环分别与两个固定槽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固杆能够使主转杆和副转杆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从而使主铣轮和副铣轮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使主铣轮和副铣轮能够更精准的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副转杆上固设有两片卡位片,两片所述卡位片分别位于调节块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两片所述卡位片的直径大于转孔的直径。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位片卡在调节块的两侧,将副转杆固定在调节块上,且与调节块之间可以转动,从而使调节块能够对副转杆产生一个支撑力,使副转杆的结构更急稳定,有利于对工件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块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设有转槽,两片所述卡位片上均固设有转块,所述转块位于转槽内,所述转块与转槽配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转杆转动时,转块会沿着转槽移动,转槽将转块的转动路线固定。从而使副转杆在转动时不会晃动,使副转杆能够更好的完成对工件的加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座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偏心轮,两个所述偏心轮分别位于支撑座的两侧,两个所述偏心轮的上端面均固设有上转柱,两根所述上转柱分别插设在支撑座下端面的两侧,且与支撑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的下端面均固设有下转柱,两根所述下转柱均插接在空腔的下端面,所述工作室的底壁内嵌设有两个工作电机,两个所述工作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下转柱固定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工作电机启动,带动两根下转柱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偏心轮转动,可以改变支撑座在空腔内的位置,使工作平台的位置的调节范围更加广泛,从而使工件位置的可调范围变大,有利于对工件的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区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机体;11、工作室;2、支撑座;21、导轨;22、加工平台;23、夹料装置;24、支撑臂;25、工作臂;3、驱动电机;31、主转杆;32、主铣轮;33、主动轮;34、上支撑杆;4、调节块;41、内块;42、外块;43、螺纹杆;44、调节电机;5、副转杆;51、副铣轮;52、从动轮;53、传动带;54、下支撑杆;55、调节轮;56、卡位片;57、转块;6、稳固杆;61、卡环;7、偏心轮;71、工作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该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同时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包括机体1。机体1上设有工作室11,工作室11内设有空腔,空腔的底面设有支撑座2。支撑座2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偏心轮7,两个偏心轮7分别位于支撑座2的两侧。两个偏心轮7的上端面均固设有上转柱,两根上转柱分别插设在支撑座2下端面的两侧,且与支撑座2转动连接。两个偏心轮7的下端面均固设有下转柱,两根下转柱均插接在空腔的下端面,工作室11的底壁内嵌设有两个工作电机71,两个工作电机71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下转柱固定连接。
两个工作电机71启动,带动两根下转柱转动,两根下转柱带动两个偏心轮7转动,两个偏心轮7能够带动支撑座2移动,调整支撑座2在空腔内的位置。两个偏心轮7的下端面与空腔的底面接触,使两个偏心轮7的结构更加稳固,能够对支撑座2产生一个支撑力,使支撑座2在工作时不会起伏,能够更好的完成工作。
如图1所示,支撑座2的上端面固设有导轨21,导轨21上设有加工平台22,加工平台22的下端面固设有导槽,导槽与导轨21配合。加工平台22的上端固设有夹料装置23。夹料装置23为普通的固定环,能够将工件箍住,使工件不会发生移动。
需要加工的工件放置在加工平台22上,使用夹料装置23将工件加紧,使工件固定在加工平台22上。加工平台22可以沿着支撑座2上端的导轨21进行移动,从而对工件的位置进行调节,使工件能够移动到加工设备的下方,便于对工件的加工。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座2的一侧设有支撑臂24,支撑臂24的上端固设有工作臂25,工作臂25内腔的上端面固设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转杆31,主转杆31的下端贯穿工作臂25的下端面,且位于工作臂25的下侧,主转杆31的下端固设有主铣轮32。
驱动电机3启动,带动主转杆31转动,主转杆31能够带动主铣轮32转动。主铣轮32转动,对移动到主铣下端的工件进行铣面,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如图1和图3所示,主转杆31上固设有调节块4,调节块4位于工作臂25的下方。调节块4包括内块41与外块42,内块41的一端位于外块42内部,内块41与外块42之间可伸缩。外块42远离内块4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插设有螺纹杆43,螺纹杆43与螺纹孔配合。内块41远离外块42的一端固设有调节电机44,调节电机44的输出轴贯穿内块41,且与螺纹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
正向启动调节电机44,带动螺纹杆43正向转动,螺纹杆43远离电机的一端会从外块42的螺纹孔处伸出,从而使内块41缩入到外块42内,使调节块4的长度变短;反向启动调节电机44,带动螺纹杆43反向转动,螺纹杆43远离电机的一端会缩入到外块42内,从而使内块41从外块42内伸出,使调节块4的长度变长,实现对调节块4长度的调节。
如图1和图3所示,调节块4远离转杆的一端开设有转孔,转孔内插设有副转杆5,副转杆5与转孔转动连接。副转杆5上固设有两片卡位片56,两片卡位片56分别位于调节块4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两片卡位片56的直径大于转孔的直径。调节块4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设有转槽,两片卡位片56上均固设有转块57,转块57位于转槽内,转块57与转槽配合。
如图1和图3所示,主转杆31上设有稳固杆6,稳固杆6的两端均固设有卡环61。主转杆31和副转杆5的侧壁上均设有固定槽,稳固杆6两端的卡环61分别与两个固定槽配合。副转杆5的下端固设有副铣轮51。
如图1和图3所示,主转杆31上固设有主动轮33,副转杆5上固设有从动轮52,主动轮33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53,传动带53远离主动轮33的一端套设在从动轮52的外侧,主动轮33与从动轮52通过传动带53传动连接。
主转杆31会带动主动轮33转动,主动轮33通过传动带53带动从动轮52转动,使从动轮52能够跟随主动轮33进行转动。从动轮52转动,带动副转杆5转动,副转杆5带动副铣轮51转动。副铣轮51的侧壁抵在工件的侧壁上,当副铣轮51转动时,能够对工件进行切磨加工。
主转杆31还会带动调节块4转动,使调节块4以主转杆31为圆心开始转动。调节块4会带动副转杆5移动,使副转杆5带动副铣轮51绕着主转杆31转动。通过调节调节块4的长度,可以使副铣轮51的侧壁始终与工件的侧壁相贴,完成对工件侧壁的铣磨处理。
为了提高副转杆5的稳定度,增设了一根稳固杆6,稳固杆6两端的卡环61与主转杆31和副转杆5连接,使副转杆5和主转杆31之间的结构更加稳定。稳固杆6能够伸缩,使主转杆31与副转杆5之间的距离能够调整。
如图3所示,主动轮33的上端面设有上支撑杆34,上支撑杆34的一端与主动轮33的上端面转动连接,从动轮52的下端面设有下支撑杆54,下支撑杆54的一端与从动轮52的下端面转动连接。主动轮33与从动轮52之间设有调节轮55,上支撑杆34远离主动轮33的一端与调节轮55的上端面转动连接,下支撑杆54远离从动轮52的一端与调节轮5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调节块4的长度变短时,上支撑杆34和下支撑杆54会带动调节轮55向一侧移动,调节轮55的侧壁会抵住传动带53的一侧,将传动带53向一侧顶出,使传动带53始终处于拉直绷紧状态,从而使主动轮33能够通过传动带53带动从动轮52转动,实现对工件的加工。

Claims (6)

1.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包括机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上设有工作室(11),所述工作室(11)内设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底面设有支撑座(2),所述支撑座(2)的上端面固设有导轨(21),所述导轨(21)上设有加工平台(22),所述加工平台(22)的下端面固设有导槽,所述导槽与导轨(21)配合,所述加工平台(22)的上端固设有夹料装置(23),所述支撑座(2)的一侧设有支撑臂(24),所述支撑臂(24)的上端固设有工作臂(25),所述工作臂(25)内腔的上端面固设有驱动电机(3),所述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主转杆(31),所述主转杆(31)的下端贯穿工作臂(25)的下端面,且位于工作臂(25)的下侧,所述主转杆(31)的下端固设有主铣轮(32),所述主转杆(31)上固设有调节块(4),所述调节块(4)位于工作臂(25)的下方,所述调节块(4)远离转杆的一端开设有转孔,所述转孔内插设有副转杆(5),所述副转杆(5)与转孔转动连接,所述副转杆(5)的下端固设有副铣轮(51),所述调节块(4)包括内块(41)与外块(42),所述内块(41)的一端位于外块(42)内部,所述内块(41)与外块(42)之间可伸缩,所述外块(42)远离内块(41)的一端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插设有螺纹杆(43),所述螺纹杆(43)与螺纹孔配合,所述内块(41)远离外块(42)的一端固设有调节电机(44),所述调节电机(44)的输出轴贯穿内块(41),且与螺纹杆(43)的一端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杆(31)上固设有主动轮(33),所述副转杆(5)上固设有从动轮(52),所述主动轮(33)的外侧套设有传动带(53),所述传动带(53)远离主动轮(33)的一端套设在从动轮(52)的外侧,所述主动轮(33)与从动轮(52)通过传动带(53)传动连接,所述主动轮(33)的上端面设有上支撑杆(34),所述上支撑杆(34)的一端与主动轮(33)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从动轮(52)的下端面设有下支撑杆(54),所述下支撑杆(54)的一端与从动轮(52)的下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主动轮(33)与从动轮(52)之间设有调节轮(55),所述上支撑杆(34)远离主动轮(33)的一端与调节轮(55)的上端面转动连接,所述下支撑杆(54)远离从动轮(52)的一端与调节轮(55)的下端面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转杆(31)上设有稳固杆(6),所述稳固杆(6)的两端均固设有卡环(61),所述主转杆(31)和副转杆(5)的侧壁上均设有固定槽,所述稳固杆(6)两端的卡环(61)分别与两个固定槽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转杆(5)上固设有两片卡位片(56),两片所述卡位片(56)分别位于调节块(4)的上端面与下端面,两片所述卡位片(56)的直径大于转孔的直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4)的上端面与下端面均设有转槽,两片所述卡位片(56)上均固设有转块(57),所述转块(57)位于转槽内,所述转块(57)与转槽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座(2)的下端面设有两个偏心轮(7),两个所述偏心轮(7)分别位于支撑座(2)的两侧,两个所述偏心轮(7)的上端面均固设有上转柱,两根所述上转柱分别插设在支撑座(2)下端面的两侧,且与支撑座(2)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偏心轮(7)的下端面均固设有下转柱,两根所述下转柱均插接在空腔的下端面,所述工作室(11)的底壁内嵌设有两个工作电机(71),两个所述工作电机(71)的输出轴分别与两根下转柱固定连接。
CN201920880864.5U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8902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0864.5U CN210189027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0864.5U CN210189027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9027U true CN210189027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434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0864.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189027U (zh) 2019-06-12 2019-06-12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902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37405U (zh) 一种深孔钻床
CN102229046B (zh) 机床
CN204183341U (zh) 一种立式内外圆复合磨床
CN110549166A (zh) 车、铣、磨、镗、钻多功能动梁组合加工中心
GB1163469A (en) Improvements in or relating to the Machining of Large Hollow Cylindrical Workpieces
CN211332176U (zh) 一种龙门刨铣床的工作台
CN211249228U (zh) 一种高定位的铣床
CN202780721U (zh) 一种通用铣刀片刃磨装置
CN210189027U (zh) 一种加工中心的精准铣削机构
CN210997459U (zh) 一种具有磨削功能的数控车床
US3841200A (en) Production of bodies of revolution
CN210676972U (zh) 一种新型带尾顶刀塔式数控车床
CN203437660U (zh) 径向自动进给端面镗车刀架
CN210755187U (zh) 一种卧式双轴硬轨车床
CN214237070U (zh) 一种管件加工装置
CN205466586U (zh) 全自动木材加工机
RU185996U1 (ru) Компоновка шлифовально-заточного станка с ЧПУ
RU2085343C1 (ru) Труборезный автомат
CN201881205U (zh) 立式机床工作台中置内立柱
US3482474A (en) Device for use with a horizontal boring-milling machine,particularly when machining large size workpieces
CN209773504U (zh) 一种小型手动钻床
CN210702580U (zh) 一种新型加工机床
CN220279017U (zh) 一种稳定性好的钻攻动力头结构
CN209902296U (zh) 一种用于镗床加工的多自由度运动平台
CN211727608U (zh) 一种方向机深孔加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327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