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88760U -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 Google Patents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88760U
CN210188760U CN201920520173.4U CN201920520173U CN210188760U CN 210188760 U CN210188760 U CN 210188760U CN 201920520173 U CN201920520173 U CN 201920520173U CN 210188760 U CN210188760 U CN 21018876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
clamping assembly
connecting position
manipula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0173.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Shankai Liang
梁善凱
Fuke Shang
尚福珂
Hua Xiao
肖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Midea Intelligent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0173.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8876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8876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8876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nipulato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该夹具包括:框架、第一夹持组件、第二夹持组件、第三夹持组件和第四夹持组件,框架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第一连接位,第一夹持组件用于锅体的上料或下料;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第二连接位,第二夹持组件用于铝片的上料或下料;第三夹持组件安装于第三连接位,第三夹持组件用于包底片的上料或下料;第四夹持组件安装于第四连接位,第四夹持组件用于导磁片的上料或下料。通过使用上述夹具能够实现内锅钎焊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为参与,使得上下料精度满足产品生产需求,提高了生产的效率。

Description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部件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夹具,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上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本部分提供的仅仅是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并不必然是现有技术。
为了保证不锈钢内锅具有良好的性能,需要对不锈钢内锅进行钎焊加工,现有技术中,需要人工把输送线上的锅体放进钎焊机的转盘定位工装上,再依次将铝片、包底片等部件依次放到内锅的底面上,最后将导磁片放在包底片上面压住,转盘工装旋转到钎焊的工位,经过高温钎焊完成后,转盘带动焊接好的高温内锅旋转到下料工位,再由人工先把高温的导磁片夹起,再把内锅取放到下料输送线上,导磁片继续循环使用。
但是,在不锈钢内锅钎焊加工的过程中,上料和下料工序均需要人工操作,加工环境复杂,人工上下料无法有效保证精度,极易导致产品无法满足生产要求,同时,人工上下料生产效率低,使得制造成本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内锅钎焊过程中多个部件自动上下料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夹具,所述夹具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锅体的夹取或放置;
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铝片的夹取或放置;
第三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位,所述第三夹持组件用于包底片的夹取或放置;
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位,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用于导磁片的夹取或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当夹具与机械手连接时,机械手能够驱动夹具的移动,以便夹具在原料的取料位和上料位之间移动,同时,在夹具上设置多个夹持组件,机械手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取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分别夹取不同的物料,并且机械手还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上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将不同物料进行上料。
内锅钎焊加工的上料顺序一般为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当夹具应用于内锅钎焊加工时,机械手将夹具移动至原料的取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框架转动,使得第一夹持组件至第四夹持组件按照上料顺序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各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夹取,机械手再将已夹持多个原料的夹具移动至钎焊机的上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多个夹持组件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释放上料,钎焊机启动对内锅进行钎焊加工;当焊接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到达上料位,第四夹持组件将导磁片夹取,使得导磁片与内锅分离,机械手驱动夹具进行夹持组件的切换,第一夹持组件将焊接完成的内锅夹取,机械手移动夹具至下料位,第一夹持组件释放内锅释放,以便对焊接完成的内锅进行下料操作。
通过使用上述夹具能够实现内锅钎焊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为参与,能够有效保证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同时,使用夹具进行上下料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使得制造成本有效降低。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具,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框架包括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三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三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依工序排列。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上,所述第二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包括吸盘和第三驱动器,所述吸盘与所述第三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吸盘运动,以便吸料或放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盘为真空吸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包括第三夹块、第四夹块和第四驱动器,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分别安装于所述第四驱动器上,所述第四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器为气动缸、液压缸或电动缸。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夹具还包括测距传感器和/或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或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用于识别转盘工装的位置和高度从而对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和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的夹取位置和/或放置位置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上下料设备,包括机械手和夹具,所述夹具与所述机械手连接,所述夹具为根据如上所述的夹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料设备,包括机械手和夹具,其中,夹具与机械手连接,机械手能够驱动夹具的移动,以便夹具在原料的取料位和上料位之间移动,同时,在夹具上设置多个夹持组件,机械手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取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分别夹取不同的物料,并且机械手还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上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将不同物料进行上料。
内锅钎焊加工的上料顺序一般为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当夹具应用于内锅钎焊加工时,机械手将夹具移动至原料的取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框架转动,使得第一夹持组件至第四夹持组件按照上料顺序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各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夹取,机械手再将已夹持多个原料的夹具移动至钎焊机的上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多个夹持组件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锅体、铝片、包底片和导磁片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释放上料,钎焊机启动对内锅进行钎焊加工;当焊接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到达上料位,第四夹持组件将导磁片夹取,使得导磁片与内锅分离,机械手驱动夹具进行夹持组件的切换,第一夹持组件将焊接完成的内锅夹取,机械手移动夹具至下料位,第一夹持组件释放内锅释放,以便对焊接完成的内锅进行下料操作。
通过使用上述夹具能够实现内锅钎焊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为参与,能够有效保证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同时,使用夹具进行上下料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使得制造成本有效降低。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夹具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夹具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记表示如下:
100为夹具;
10为锅体,20为铝片,30为包底片,40为导磁片;
1为框架,11为第一连接板,12为第二连接板,13为连接座13;
2为第一夹持组件,21为第一夹臂,22为第一驱动器,23为第二夹臂;
3为第二夹持组件,31为第一夹块,32为第二驱动器,33为第二夹块;
4为第三夹持组件,41为第三驱动器,42为吸盘;
5为第四夹持组件,51为第三夹块,52为第一隔热垫,53为第四驱动器,54为第四夹块,55为第二隔热垫;
6为测距传感器;
7为图像采集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出了一种夹具100,夹具100包括:框架1、第一夹持组件2、第二夹持组件3、第三夹持组件4和第四夹持组件5,框架1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框架1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第一夹持组件2安装于第一连接位,第一夹持组件2用于锅体10的夹取或放置;第二夹持组件3安装于第二连接位,第二夹持组件3用于铝片20的夹取或放置;第三夹持组件4安装于第三连接位,第三夹持组件4用于包底片30的夹取或放置;第四夹持组件5安装于第四连接位,第四夹持组件5用于导磁片40的夹取或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夹具100,当夹具100与机械手连接时,机械手能够驱动夹具100的移动,以便夹具100在原料的取料位和上料位之间移动,同时,在夹具100上设置多个夹持组件,机械手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取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分别夹取不同的物料,并且机械手还能够驱动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顺序在上料位进行切换,以便各个夹持组件能够将不同物料进行上料。
内锅钎焊加工的上料顺序一般为锅体10、铝片20、包底片30和导磁片40,当夹具100应用于内锅钎焊加工时,机械手将夹具100移动至原料的取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框架1转动,使得第一夹持组件2至第四夹持组件5按照上料顺序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各夹持组件按照锅体10、铝片20、包底片30和导磁片40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夹取,机械手再将已夹持多个原料的夹具100移动至钎焊机的上料位,通过机械手驱动多个夹持组件进行位置切换,以便多个夹持组件按照锅体10、铝片20、包底片30和导磁片40的顺序分别对原料进行释放上料,钎焊机启动对内锅进行钎焊加工;当焊接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100到达上料位,第四夹持组件5将导磁片40夹取,使得导磁片40与内锅分离,机械手驱动夹具100进行夹持组件的切换,第一夹持组件2将焊接完成的内锅夹取,机械手移动夹具至下料位,第一夹持组件2释放内锅释放,以便对焊接完成的内锅进行下料操作。
通过使用上述夹具100能够实现内锅钎焊过程中的自动上下料,无需人为参与,能够有效保证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满足产品生产需求,同时,使用夹具100进行上下料能够有效提高生产的效率,使得制造成本有效降低。
需要理解的是,机械手设置在钎焊设备与物料输送机构之间,其中,物料输送机构包括原料输送部分和成品输送部分,机械手通过夹具100将原料输送部分的原料上料至钎焊设备,待加工完成后,再将成品下料至成品输送部分,整个过程无需人为参与,从而能够保证加工精度,满足生产需求,进而降低生产的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本申请中的机械手具有六个自由度,当然,在满足生产的前提下还可以选用具有其它自由度的机械手,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进一步理解的是,框架1包括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第一连接位和第三连接位形成于第一连接板11的两端,第二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形成于第二连接板12的两端,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依工序排列。具体地,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均为条状结构,第一连接板11和第二连接板12垂直交叉连接形成十字结构,机械手连接在十字结构的交叉位置,其中,该十字结构的四个端分别形成四个连接位,并且四个连接位按照顺时针或者逆时针的顺序依次排列,第一夹持组件2、第二夹持组件3、第三夹持组件4和第四夹持组件5分别安装于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由于第一连接位至第四连接位为内锅的加工顺序,因此,在加工过程中,机械手仅需逐个连接位进行切换即可,即当需要进行连接位切换时,机械手仅旋转90°即可切换至下一个连接位。
通过上述框架1的十字结构能够有效提高夹持组件的切换精度,从而保证了加工的精度,另外,框架1的十字结构能够提高切换的效率,从而有效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的成本。
需要指出的是,在十字结构的交叉位置设置有连接座13,该连接座13为法兰结构,框架通过连接座13与机械手连接,从而有效提高连接的强度,保证上下料的有效进行。
进一步地,第一夹持组件2包括第一夹臂21、第二夹臂23和第一驱动器22,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分别与第一驱动器22传动连接,第一驱动器22能够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具体地,第一驱动器22与位于框架1上的第一连接位连接,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分别与第一驱动器22的可动部分传动连接,当需要对锅体10进行夹取时,机械手使得第一夹持组件2到达取料位,此时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分别位于锅体10的径向外侧,第一驱动器22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相向运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夹住锅体10,当所有原料取料完成后,机械手将夹具100送至钎焊机的上料位,第一夹持组件2到达上料位,第一驱动器22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相离运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分别与锅体10分离,此时锅体10被放置到上料位,从而实现锅体10的上料;当内锅钎焊完成后,机械手驱动第一夹持组件2到达上料位,使得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分别位于锅体10的径向外侧,第一驱动器22驱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相向运动,第一夹臂21和第二夹臂23夹住钎焊完成的内锅,机械手驱动夹具100到达下料位,第一夹持组件2将钎焊完成的内锅释放,从而实现内锅的下料操作。
上述第一夹持组件2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锅体10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夹臂21上设置第一夹头,在第二夹臂23上设置第二夹头,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的形状分别与锅体10的径向外侧的形状相适配,从而能够提高锅体10夹持过程中的强度与稳定性,进而提高上料的精度,保证产品的加工质量;另外,第一夹头上设置第一橡胶垫,第二夹头上设置第二橡胶垫,第一夹持组件2在对锅体10进行夹持时,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分别与锅体10的径向外侧接触,从而能够增大对锅体10的摩擦力,从而进一步提高锅体10的夹持强度及稳定性,通过设置第一橡胶垫和第二橡胶垫能够避免第一夹头和第二夹头对锅体10划伤,从而保证产品的品质。
进一步地,第二夹持组件3包括第一夹块31、第二夹块33和第二驱动器32,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分别安装于第二驱动器32上,第二驱动器32能够驱动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具体地,第二驱动器32安装于框架1的第二连接位,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分别连接于第二驱动器32,第二驱动器32启动能够驱动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相向或相离运动。当需要对铝片20进行夹取时,机械手使得第二夹持组件3到达取料位,此时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分别位于铝片20的径向外侧,第二驱动器32驱动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相向运动,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夹住铝片20,当所有原料取料完成后,机械手将夹具100送至钎焊机的上料位,待第一夹持组件2将锅体10上料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100转动,使得第二夹持组件3到达上料位的上方,第二驱动器32驱动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相离运动,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分别与铝片20分离,此时铝片20落到锅体10的焊接位置上,从而实现铝片20的上料。
上述第二夹持组件3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铝片20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分别可以设置橡胶垫层,设置橡胶垫层能够不仅能够增大与铝片20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夹持的强度和稳定性,还能够避免第一夹块31和第二夹块33对铝片20的划伤,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
进一步地,第三夹持组件4包括吸盘42和第三驱动器41,吸盘42与第三驱动器41连接,第三驱动器41能够驱动吸盘42运动,以便吸料或放料。具体地,第三驱动器41安装于框架1的第三连接位,吸盘42设置在第三驱动器41的可动头上,第三驱动器41能够驱动吸盘42向靠近或者远离包底片30的方向运动。当需要对包底片30进行取料时,机械手使得第三夹持组件4到达取料位,此时吸盘42位于包底片30的上方,第三驱动器41驱动吸盘42向包底片30运动,当吸盘42接触包底片30后,吸盘42对包底片30进行吸附,第三驱动器41反向驱动吸盘42使得吸盘42离开铝片20的取料位,当所有原料取料完成后,机械手将夹具100送至钎焊机的上料位,待第二夹持组件3将铝片20上料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100转动,使得第三夹持组件4到达上料位的上方,吸盘42与包底片30分离,此时包底片30落到铝片20上,从而实现包底片30的上料。
上述第三夹持组件4结构简单,能够保证包底片30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具体地,吸盘42为真空吸盘。真空吸盘的结构简单,能够有效降低夹具100的制造成本,同时,利用真空吸附能够实现对包底片30的快速抓取及释放,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包底片30的上下料效率,进而降低了产品的制造成本。
进一步地,第四夹持组件5包括第三夹块51、第四夹块53和第四驱动器53,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分别安装于第四驱动器53上,第四驱动器53能够驱动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具体地,具体地,第四驱动器53安装于框架1的第四连接位,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分别连接在第四驱动器5233的两个可动头上,第四驱动器53启动能够驱动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相向或相离运动。当需要对导磁片40进行夹取时,机械手使得第四夹持组件5到达取料位,此时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分别位于导磁片40的径向外侧,第四驱动器53驱动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相向运动,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夹住导磁片40,当所有原料取料完成后,机械手将夹具100送至钎焊机的上料位,待第三夹持组件4将包底片30上料完成后,机械手驱动夹具100转动,使得第四夹持组件5到达上料位的上方,第四驱动器53驱动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相离运动,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分别与导磁片40分离,此时导磁片40落到包底片30上,从而实现导磁片40的上料。
上述第四夹持组件5结构简单,能够保证铝片20上下料的精度,从而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需要指出的是,在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分别可以设置橡胶垫层,设置橡胶垫层能够不仅能够增大与导磁片40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夹持的强度和稳定性,还能够避免第三夹块51和第四夹块53对导磁片40的划伤,从而有效保证产品的品质。
进一步地,驱动器为气动缸、液压缸或电动缸,本申请中,第一驱动器2、第二驱动器3、第三驱动器4和第四驱动器5均为气动缸,气缸的响应速度快能够提高生产的效率,通过设置一个气源能够实现多位置的动力提供,从而有效降低生产的成本。
具体理解的是,夹具100还包括测距传感器6和/或图像采集装置7,测距传感器6和/或图像采集装置7安装于框架1,用于识别转盘工装的位置和高度从而对第一夹持组件2、第二夹持组件3、第三夹持组件4和第四夹持组件5的夹取位置和/或放置位置进行定位。在本申请中,夹具100包括测距传感器6,在框架1上设置测距传感器6,在对原料进行上料时,测距传感器6对转盘工装的位置及高度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的结果反馈至上下料设备,从而为机械手驱动夹具100移动以及夹持组件的切换提供准确的位置依据,使得机械手带动夹具100进行上下料操作的准确性得到保证,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加工质量。
另外,本申请中,夹具100还包括测图像采集装置7,在框架1上设置图像采集装置7,该图像采集装置7为工业相机,图像采集装置7能够对转盘工装的高度及位置进一步识别,并且图像采集装置7与测距传感器6相互配合,使得机械手驱动夹具100移动以及夹持组件的切换的精度更高,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机械手带动夹具100上下料操作的精度,使得产品的加工质量得到了保证。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上下料设备,包括机械手和夹具100,夹具100与机械手连接,夹具100为根据如上所述的夹具100。该夹具100具有上述夹具100的有益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另外,上述上下料设备的其它部分结构请参考现有技术,在此本申请不再进行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包括:
框架,所述框架用于连接机械手,在所述框架的周向上间隔设置有第一连接位、第二连接位、第三连接位和第四连接位;
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一夹持组件用于锅体的夹取或放置;
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二夹持组件用于铝片的夹取或放置;
第三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三连接位,所述第三夹持组件用于包底片的夹取或放置;
第四夹持组件,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安装于所述第四连接位,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用于导磁片的夹取或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包括垂直交叉连接的第一连接板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位和所述第三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二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形成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两端,所述第一连接位、所述第二连接位、所述第三连接位和所述第四连接位依工序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臂、第二夹臂和第一驱动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分别与所述第一驱动器传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臂和所述第二夹臂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块、第二夹块和第二驱动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分别安装于所述第二驱动器上,所述第二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夹块和所述第二夹块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包括吸盘和第三驱动器,所述吸盘与所述第三驱动器连接,所述第三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吸盘运动,以便吸料或放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吸盘为真空吸盘。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夹持组件包括具有第一隔热第三夹块、第四夹块和第四驱动器,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分别安装于所述第四驱动器上,所述第四驱动器能够驱动所述第三夹块和所述第四夹块相向或相离运动,以便夹料或放料。
8.根据权利要求3或4或5或7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器为气动缸、液压缸或电动缸。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还包括测距传感器和/或图像采集装置,所述测距传感器和/或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安装于所述框架,用于识别转盘工装的位置和高度从而对所述第一夹持组件、所述第二夹持组件、所述第三夹持组件和所述第四夹持组件的夹取位置和/或放置位置进行定位。
10.一种上下料设备,包括机械手和夹具,所述夹具与所述机械手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具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夹具。
CN201920520173.4U 2019-04-16 2019-04-16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Active CN21018876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0173.4U CN210188760U (zh) 2019-04-16 2019-04-16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0173.4U CN210188760U (zh) 2019-04-16 2019-04-16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88760U true CN210188760U (zh) 2020-03-27

Family

ID=698767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0173.4U Active CN210188760U (zh) 2019-04-16 2019-04-16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8876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4859A (zh) * 2020-12-08 2021-06-04 徐雪梅 一种机械臂的双侧同步夹放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94859A (zh) * 2020-12-08 2021-06-04 徐雪梅 一种机械臂的双侧同步夹放装置
CN112894859B (zh) * 2020-12-08 2022-02-22 金华万得福日用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机械臂的双侧同步夹放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723590B (zh) 一种组装设备
CN110379747B (zh) 全自动晶圆片清洗贴片一体机
CN110977080A (zh) 一种全自动环形pcb板和fpc软板焊接系统
CN110560951B (zh) 一种电池生产线
KR101282699B1 (ko) 시트 첩부 장치 및 첩부 방법
CN210188760U (zh) 夹具及具有其的上下料设备
CN217123981U (zh) 背胶粘贴设备
CN216990639U (zh) 定位夹具及焊接设备
CN109051764B (zh) 上下料装置及移印设备
CN213438205U (zh) 全自动多工位组装机
CN112318290A (zh) 一种汽车拨叉的自动磨削设备
CN114690051B (zh) 一种锂电池功能测试设备
CN113909915B (zh) 一种高效率、高平整度的自动贴铜箔一体机
CN215615982U (zh) 焊接机
JP2004136300A (ja) プレスライン
CN112916997B (zh) 一种连接片超声波焊接机
CN215588259U (zh) 一种支撑焊合件用焊接装置
CN213053211U (zh) 全自动铜片电阻碰焊机
CN113681221B (zh) 一种转盘式自动焊接生产线及半导体制冷器件的焊接工艺
CN219078223U (zh) 一种线轮进料定位装置
CN217096835U (zh) 一拖二数控车床上下料机械手
CN114698362B (zh) 一种fpc组装设备
CN220659561U (zh) 一种自动激光焊接装置
CN110142474B (zh) 一种汽车空调蒸发器杯盖加工装置
KR102385036B1 (ko) 웨이브 스프링 제조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