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56301U - 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 - Google Patents

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56301U
CN210156301U CN201790001372.3U CN201790001372U CN210156301U CN 210156301 U CN210156301 U CN 210156301U CN 201790001372 U CN201790001372 U CN 201790001372U CN 210156301 U CN210156301 U CN 2101563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ob
illumination
module
unit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9000137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卢三钟
全钟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S Automotive Corp
Original Assignee
Daesung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60140994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20180046127A/ko
Priority claimed from KR1020170120545A external-priority patent/KR102594479B1/ko
Application filed by Daesung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Daesung Electric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563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563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6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along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35/00Instru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f instruments in or on vehicles
    • B60K35/10Input arrangements, i.e. from user to vehicle, associated with vehicle functions or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12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3/14Operating parts, e.g. push-button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9/00Switches operated by an operating part which is rotatable about a longitudinal axis thereof and which is acted upon directly by a solid body external to the switch, e.g. by a hand
    • H01H19/02Details
    • H01H19/10Movable parts; Contacts mounted thereon
    • H01H19/14Operating parts, e.g. turn kno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08Operating part movable both angularly and rectilinearly, the rectilinear movement being perpendicular to the axis of angular movement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5/00Switches with compound movement of handle or other operating part
    • H01H25/04Operating part movable angularly in more than one plane, e.g. joystick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28Axially displaceable input devices for instru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33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s for instruments
    • B60K2360/135Joystick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133Multidirectional input devices for instruments
    • B60K2360/137Jog-dia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36Light guid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4Backlit symb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2360/00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groups B60K35/00 or B60K37/00 relating to details of instruments or dashboards
    • B60K2360/20Optical features of instruments
    • B60K2360/33Illumination features
    • B60K2360/345Illumination of control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13/00Switches having rectilinearly-movable operating part or parts adapted for pushing or pulling in one direction only, e.g. push-button switch
    • H01H13/02Details
    • H01H13/023Light-emitting indicato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36Light emitting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Refle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19/00Legends
    • H01H2219/054Optical elements
    • H01H2219/062Light conductor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HELECTRIC SWITCHES; RELAYS; SELECTORS; EMERGENCY PROTECTIVE DEVICES
    • H01H2231/00Applications
    • H01H2231/026Ca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Switches With Compound Operations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操作模块包括: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模块壳体,其被构造成允许开关单元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在其中;模块驱动单元,其被设置在模块壳体中并被构造成产生使模块壳体移动的驱动力;模块单元梭子,其被构造成允许开关单元容纳在其中且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模块壳体中;及模块驱动传递单元,其一侧连接到模块驱动单元并且另一侧连接到模块单元梭子且被构造成传递使开关单元相对于模块壳体移动的驱动力。开关轴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响应于模块单元梭子的移动而与模块单元梭子一起移动并形成用户的把手的开关旋钮。模块壳体处设置有被构造成显示开关旋钮的包括是否能够操作开关旋钮的操作状态的模块光学单元。

Description

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旋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用户操作的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
背景技术
除了作为运输工具的功能之外,车辆还需要其作为能够为用户提供更稳定和舒适的驾驶状态的各种便利装置的功能。因此,车辆配备有各种便利装置和用于操作和控制它们的各种开关。
例如,最近生产的车辆的方向盘包括用于打开或关闭车窗的车窗开关、用于打开或关闭转向灯的转向灯开关、用于驱动音频装置的音频开关、用于驱动雨刮器的雨刮器开关以及多功能开关。多功能开关组件用于操作灯和雾灯、雨刮器、各种音频装置、车窗等。多功能开关组件用于通过提升各种装置的可操纵性来防止驾驶员的驾驶注意力在驾驶期间分散,即使在操纵各种装置的情况下也是如此。多功能开关组件实现为安装在方向盘顶部的按钮开关类型,或安装在方向盘一侧的杠杆开关类型。
车辆的开关最近趋向于具有各种功能的开关的密集组合。车辆开关的结构与开关功能的增加成比例地变得更加复杂,因此导致开关的错误操作的可能性增加。由于这个原因,还向开关提供照明功能以改善用户的可视性,因此正在开发一种可以防止用户错误地操纵开关的开关。
实用新型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已经做出本实用新型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出现的上述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提高用户的可视性以防止错误操纵的开关旋钮、具有该开关旋钮的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以及操作模块。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在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开关旋钮,该开关旋钮包括:旋钮壳体,该旋钮壳体包括形成在该旋钮壳体上的旋钮标记部,使得光能够经由所述旋钮标记部传递到所述旋钮壳体以及从所述旋钮壳体传递;以及旋钮照明单元,该旋钮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以便将光照射到所述旋钮标记部,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包括旋钮光源元件和旋钮照明引导件,所述旋钮光源元件被构造成发射光,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被构造成将从所述旋钮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引导到所述旋钮标记部,并且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包括:照明引导件主体,该照明引导件主体包括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和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外边缘处形成为面对所述旋钮光源元件,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为面对所述旋钮标记部;以及照明引导件压花部,该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包括形成为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另一个表面向外突出以便将经由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进入到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内的光反射到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的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
所述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可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压花部,所述一个或多个侧压花部设置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另一个表面的中心的外围。
优选地,所述旋钮标记部可包括设置在对应于所述侧压花部的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侧标记,并且所述侧压花部的面积大于所述侧标记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旋钮标记部可包括中心标记,所述中心标记设置在所述侧标记的中心以对应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中心,其中,所述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包括中心压花部,所述中心压花部设置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另一个表面的中心以对应于所述中心标记,并且其中,所述中心压花部的面积大于所述中心标记的面积。
优选地,所述中心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的直径可小于所述侧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中心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之间的间隔可大于所述侧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之间的间隔。
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可被布置为沿着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外边缘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并且,所述旋钮光源元件被布置为多个旋钮光源元件以便面对所述多个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
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可形成为对称结构,并且所述侧压花部可基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重量的中心点以点对称的方式布置为多个侧压花部。
优选地,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可形成为具有八个边的八边形形状,并且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可以设置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八个边中的面对彼此的两对边的位置的方式被布置为多个(例如,四个),并且,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边中布置有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的那些边可比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其余边短。
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可包括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分别形成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边中没有布置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的那些边上,并且,在所述旋钮壳体中可设置有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中的多个旋钮支撑凸耳,以支撑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从而防止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移位。
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可被形成为凹入形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开关旋钮还可包括确认开关单元,所述确认开关单元包括确认开关旋钮和确认开关,所述确认开关旋钮在所述旋钮壳体的一侧设置为以可按压的方式操作,所述确认开关被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使得该确认开关能响应于所述确认开关旋钮的移动而操作以产生电信号,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的操作可根据所述确认开关单元的操作来控制。
同时,在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模块,该操作模块包括: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该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包括:壳体单元;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中的基板;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开关轴单元,该开关轴单元的一端容纳在所述壳体单元中并且该开关轴单元的另一端暴露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外部;旋转开关单元,该旋转开关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开关轴单元的轴向旋转并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轴向旋转的信号;方向开关单元,该方向开关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开关轴单元的倾斜方向操作并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倾斜方向操作的信号;以及推动开关单元,该推动开关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开关轴单元的压力式推动操作并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压力式推动操作的信号;模块壳体,该模块壳体被构造成允许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在该模块壳体中;模块驱动单元,该模块驱动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并被构造成产生使所述模块壳体移动的驱动力;模块单元梭子,该模块单元梭子被构造成允许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容纳在该模块单元梭子中,所述模块单元梭子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以及模块驱动传递单元,该模块驱动传递单元的一侧连接到所述模块驱动单元并且另一侧连接到所述模块单元梭子,并且所述模块驱动传递单元被构造成传递使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相对于所述模块壳体移动的驱动力,其中,所述开关轴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开关旋钮,该开关旋钮响应于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移动而与所述模块单元梭子一起移动并形成用户的把手,并且其中,所述模块壳体处设置有模块光学单元,该模块光学单元被构造成显示所述开关旋钮的包括是否能够操作所述开关旋钮的操作状态。
所述模块光学单元可包括:模块光学基板,该模块光学基板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模块光学元件,该模块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模块光学基板的一个表面上;以及模块光学传递部,该模块光学传递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的一个表面上,使得该模块光学传递部的至少部分表面能够暴露于外部并且被构造成允许从所述模块光学元件进入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光退出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暴露的部分表面。
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可被实施为盖的形状,所述盖具有形成在该盖的中心处的模块光学传递通孔并且包括在该盖的外周上倾斜地形成的模块光学传递倾斜部,并且其中,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可包括: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该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形成在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底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允许退出所述模块光学元件的光经由所述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进入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以及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该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形成为所述模块光学传递倾斜部上的凹陷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反射经由所述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进入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光并将进入的光传递到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顶端。
所述模块驱动单元可响应于来自模块开关的信号而操作以相对于所述模块壳体升降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可以包括模块限制器单元,所述模块限制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限制位置移动。
所述模块限制器单元可包括:模块限制器基板,该模块限制器基板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模块限制器传感器,该模块限制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模块限制器基板上;以及模块限制器移动部,该模块限制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外周部分上以便对应于所述模块限制器传感器的位置。
所述模块限制器移动部可包括:上限制器移动部,该上限制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一侧的周向顶部上;以及下限制器移动部,该下限制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下端以与所述上限制器移动部间隔开。
所述开关旋钮处还可设置有确认开关单元,所述确认开关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由用户通过操纵所述开关旋钮而被操作时产生用于确认是否执行了由用户选择的操作的信号。
所述开关旋钮处可设置有旋钮照明单元,所述旋钮照明单元被构造成显示所述开关旋钮的包括是否能够操作所述开关旋钮的操作状态。
所述开关旋钮可包括旋钮壳体,其中,所述旋钮壳体中设置有旋钮基板,并且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包括:旋钮照明元件,该旋钮照明元件设置在所述旋钮基板上;以及旋钮照明传递单元,该旋钮照明传递单元被构造成将退出所述旋钮照明元件的光传递到外部。
所述旋钮照明传递单元可包括:旋钮照明传递主体,该旋钮照明传递主体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该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设置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暴露于外部;以及旋钮照明传递光栅,该旋钮照明传递光栅被构造成防止进入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光从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退出到外部。
所述旋钮照明元件可设置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一侧,其中,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可包括旋钮照明传递侧,该旋钮照明传递侧形成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一侧并且被构造成允许退出所述旋钮照明元件的光入射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所述操作模块的所述开关旋钮可联接到所述开关轴单元的远端,所述开关旋钮包括旋钮壳体和旋钮照明单元,所述旋钮壳体包括形成在该旋钮壳体上的旋钮标记部,使得光能够经由所述旋钮标记部传递到所述旋钮壳体以及从所述旋钮壳体传递,所述旋钮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以便将光照射到所述旋钮标记部,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包括旋钮光源元件和旋钮照明引导件,所述旋钮光源元件被构造成发射光,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被构造成将从所述旋钮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引导到所述旋钮标记部,并且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包括:照明引导件主体,该照明引导件主体包括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以及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形成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外边缘处以便面对所述旋钮光源元件,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形成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便面对所述旋钮标记部;以及照明引导件压花部,该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包括形成为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另一个表面向外突出以便将经由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进入到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内的光反射到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的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
有益效果
根据如上构造的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高质量的开关旋钮,其中包括在开关旋钮中的旋钮标记部可以照射光,从而不允许使用旋钮照明单元时发生阴影。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其中开关旋钮的可见性可以得到改善以防止用户的错误操作。
根据本实用新型,可以提供一种开关单元,其安装在车辆的方向盘、控制台开关等上,以便能够实现组合操作,使得用户可以选择性地调节用于车辆内部的电气/电子装置例如车辆导航装置、音频多媒体装置或空调装置的电动操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可以使组成元件的数量最小化,并且使得开关传感器等能够集中地设置在单个基板上,以最小化与电布线相关的问题,从而提高设计程度,改善可组装性,以提高生产率,降低制造成本。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可以通过一种紧凑的构造来使安装空间最小化,以用于单个基板或用于各种操作的布置区域的划分,并消除或最小化由于组成元件之间的干扰而产生的错误操作的可能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可以通过其在激活期间执行的弹上操作及其在停用期间执行的弹下操作来消除或最小化由于用户的身体触摸而导致的干扰、错误操纵和损坏的可能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可以消除或最小化在激活期间在执行操作模块的弹上过程中以及在停用期间在执行操作模块的弹下过程中由于过度操作而导致损坏的可能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可以实现这样的结构,该结构在激活期间执行操作模块的弹上以及在停用期间执行操作模块的弹下的过程中实现稳定的操作。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可以在执行车辆安全相关的操作模式期间检测并确认用户的操作意图,以便通过确认开关单元消除由于用户的无意接触而导致的错误操作的可能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使用户能够通过模块光学单元在视觉上识别操作模块的操作状态,并且模块光学单元的模块光学传递部包括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从而可以提高光学效率。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将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中变得显而易见,其中: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其它元件之间的部分构造和连接结构的示意性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模块壳体主体的示意性仰视立体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模块壳体主体的局部构造的示意性仰视立体图;
图6和图7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弹出操作的视图;
图8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的分解立体图;
图9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的模块光学单元的模块光学传递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的模块光学单元的一部分的视图;
图11和图1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的旋钮照明单元的局部构造的俯视立体图和仰视立体图;
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局部构造的仰视立体图;
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操作模块的部分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图15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操作模块的开关旋钮的俯视分解立体图;
图16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操作模块的开关旋钮的仰视分解立体图;
图17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操作模块的旋钮照明单元的仰视分解立体图;
图18示出了图17中所示的旋钮照明单元的操作;
图19是示出旋钮照明单元的修改的侧剖视图;以及
图20和图21是示出旋钮照明引导件的修改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在下文中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该注意的是,尽管在不同的附图中示出,附图中相同的元件也由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在下面的描述中,将避免对不必要地模糊本实用新型的主题的已知功能和结构的详细描述。
图1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示意性分解立体图;并且图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其它元件之间的部分构造和连接结构的示意性框图。
如图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1包括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模块壳体20、模块驱动单元40、模块单元梭子30和模块驱动传递单元50。
模块壳体20允许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被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在其中。模块壳体20包括模块壳体主体21、模块壳体盖23、模块壳体基部25和模块壳体侧盖27。模块壳体本体21介于模块壳体盖23和模块壳体基部25之间。模块壳体盖23和模块壳体基部25彼此接合以在它们之间限定内部空间,使得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被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内部空间中。
模块壳体盖23允许稍后将描述的模块光学单元60设置在其中,然后模块光学单元60设置在模块壳体主体21的顶部上,使得模块光学单元60可以被稳定地安装在模块壳体主体21上。模块壳体主体21包括形成在其顶部上的模块壳体主体通孔2101,以允许后面将描述的其它构成元件从中穿过。模块壳体主体21包括形成在模块壳体主体通孔2101的外周上的模块壳体主体光学安放部2103,以允许模块光学单元60被安放在其上。另外,在模块壳体主体光学安放部2103的外间隙处形成有模块壳体主体排出口2102,以允许将异物排出到外部,从而防止异物被引入到模块壳体主体中。
模块驱动单元40设置在模块壳体20中并产生使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移动的驱动力。模块驱动单元40包括模块驱动器41和模块驱动壳体43。模块驱动器41实现为马达,并且可以固定地安装到模块驱动壳体43。
模块单元梭子30允许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被容纳在其中,并且模块单元梭子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模块壳体20中。模块单元梭子30包括形成在其中央的梭子容纳部31以允许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被容纳在其中。模块单元梭子30由模块驱动单元40经由模块驱动传递单元50产生的驱动力操作。
模块驱动传递单元50在其一侧连接到模块驱动单元40并且在其另一侧连接到模块单元梭子30,并且模块驱动传递单元传递使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相对于模块壳体20移动的驱动力。
模块驱动单元40响应于来自模块开关3的信号而操作,以使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相对于模块壳体20上升或下降。换句话说,从关闭状态到操作准备状态的状态切换操作被实现为弹出式状态切换操作。操作模块1的弹出式状态切换操作可以通过安装在车辆方向盘上的模块开关3来执行。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1和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被实现为单独的控制装置,但是可以实现为集成的控制装置。如图3所示,模块开关3、确认开关单元900和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连接到控制单元5,使得检测或输入信号可以传递到控制单元5。在这种情况下,控制单元5可以基于从模块驱动单元40的模块驱动器41施加的过量输入电流信号来确认是否执行限制操作,并且控制单元5可以确认开关旋钮80是否执行稳定的升降操作以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经由模块开关3、确认开关单元900和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输入的信号被施加到控制单元5,并且控制单元5将运算控制信号施加到运算单元8,使用存储在存储单元7中的预置数据执行预定的算术处理,然后将输出控制信号施加到输出单元9,以允许由驾驶员等选择的输出控制信号被施加到输出单元9,从而可以执行预定的车辆输出单元功能。
模块驱动传递单元50将从模块驱动单元40产生的驱动力传递到模块单元梭子30。模块驱动传递单元50包括模块驱动滑轮51、模块驱动带53、模块从动带55、模块驱动传递轴57和模块驱动传递轴对应部59。
模块驱动滑轮51连接到模块驱动单元40的模块驱动器41的驱动轴4101,以接收从模块驱动器41产生的驱动力。
模块从动带55与模块驱动滑轮51间隔开地设置。传递到模块驱动滑轮51的驱动力被传递到模块从动带55,使得可以根据模块驱动滑轮51和模块从动带55之间的半径比来调节速度比。马达驱动滑轮通过马达驱动带连接到模块驱动带53的另一侧以接收来自模块驱动滑轮51的驱动力。
模块驱动带53在其一侧连接到模块驱动带轮51,并且在其另一侧连接到模块从动带55,以将从模块驱动带轮51传递的驱动力传递到模块从动带55。
模块驱动传递轴57与模块从动带55同轴连接,以与模块从动带55一起旋转。
模块驱动传递轴对应部59设置在模块单元梭子30处。虽然未在图中正确示出,但模块驱动传递轴对应部59被形成为容纳孔,在该容纳孔中,模块驱动传递轴57被容纳在模块单元梭子30的底部,并且模块驱动传递轴对应部59可被形成为这样的结构,在这种结构中,在模块驱动传递轴对应部59的内周上形成螺纹以便与形成在模块驱动传递轴57的外周上的螺纹接合。
此外,模块单元梭子30包括沿其顶部外周布置的梭子引导件33以引导其移动,并且模块壳体20在对应于梭子引导件33的位置处包括梭子引导件对应部2105。模块单元梭子30的梭子引导件33和模块壳体20的梭子引导件对应部2105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该结构中它们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彼此接合。
借助于梭子引导件33和梭子引导件对应部2105之间的接合结构,模块单元梭子30的轴向旋转受到限制,并且模块单元梭子30可以在模块驱动传递轴57的纵向方向上竖直移动。
在这种情况下,梭子引导件33和梭子引导件对应部2105实现了模块单元梭子30的稳定竖直移动,并且可以形成多种布置结构。梭子引导件33可以沿着模块单元梭子30的外周等距离地布置在多个点处。这种多个等距布置的结构能够实现模块单元梭子30的稳定的竖直升降操作。如图7和图8所示,可以通过模块驱动传递单元50的传递结构执行开关旋钮的升降操作。
同时,操作模块1可以包括用于解决由于过度升降操作引起的冲击干扰问题以及用于执行模块单元梭子30的稳定的竖直升降操作的组成元件,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通过模块驱动单元等而被设置在模块单元梭子30中。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1可以包括模块限制器单元70,模块限制器单元70设置在模块壳体10中并且被构造成检测模块单元梭子30的限制位置移动。
更具体地,模块限制器单元70包括模块限制器基板71、模块限制器传感器73和模块限制器移动部35。
模块限制器基板71设置在模块壳体10中。模块限制器基板71可以与设置在操作模块1中的其它基板建立电连通。
模块限制器传感器73设置在模块限制器基板71上。模块限制器传感器73检测模块单元梭子30是否达到其升降移动位置的移动限制。
模块限制器移动部35设置在模块单元梭子30的外周部分上,以对应于模块限制器传感器73的位置。模块限制器移动部35包括上限制器移动部37和下限制器移动部39。上限制器移动部37设置在模块单元梭子30的一侧的周向顶部上,而下限制器移动部39设置在模块单元梭子30的下端以与上限制器移动部37间隔开。如图7和图8所示,上限制器移动部37和下限制器移动部39之间相对于一个模块限制器传感器73的相互作用可以确认模块单元梭子30是否到达其过度竖直移动操作的限制位置。换句话说,借助于这种构造,一个模块限制器传感器73可以确认模块单元梭子30是否到达其竖直移动操作的限制位置,以获得节省制造成本等的效果。
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已经描述了模块限制器传感器73检测模块单元梭子30是否到达其竖直移动操作的限制位置,但是通过其它构造的另一实现或组合实现也是可能的。换句话说,当模块驱动单元40的模块驱动器41的提供用于升降模块单元梭子30的驱动力的电流信号急剧增加时,该状态被确定为驱动力由于外部冲击或阻力而产生的意外急剧增加,并且本实用新型的操作模块1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5施加控制信号以停止或在相反方向上执行操作。
可选地,当其它信号即除了与操作员模块相关联的信号之外的另一个开关信号开始时,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单元5可以将其确定为其它装置的操作,而不是操作模块的操作并执行预定的停止或原始位置返回模式。
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包括壳体单元100、基板200、开关轴单元300、旋转开关单元400、方向开关单元500、推动开关单元600和开关旋钮80。
壳体单元100设置在模块壳体20中。能够升降壳体单元100的构造可以设置在模块壳体20中。壳体单元100包括壳体盖110、壳体保持器120和壳体基部130。在壳体盖110和壳体基部130之间限定内部空间。壳体基部130形成支撑基板200的结构,壳体盖110联接到壳体基部130以保护性地覆盖壳体盖130的顶部。壳体盖110具有形成在其一侧上的通孔111,使得开关轴单元300的一端可以通过通孔111暴露到外部。
壳体保持器120设置在壳体盖110和壳体基部130之间,使得壳体保持器120可以与壳体基部130一起支撑基板200。壳体保持器120可以划分由壳体盖110和壳体基部130限定的空间以执行防止在旋转开关单元400和方向开关单元500的操作期间发生干扰的空间分隔功能。壳体保持器120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通孔121,因此允许开关轴单元300被插入其中。
基板200设置在壳体单元100中。各种电气元件可以设置在基板200上。这些电气元件可以通过形成在基板200上的布线彼此电连接或者可以通过诸如柔性基板或电缆的单独部件彼此电连接。电气元件可以设置在基板200的任一表面上。
基板200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通孔202,使得开关轴单元300可以穿透地设置在其中。基板连接器201安装在基板200的一端上。外部电气装置(例如控制单元)可以通过基板连接器201电连接到基板200。
开关轴单元300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这要的结构中,其在一端容纳在壳体单元100中并且在其另一端暴露于外部。开关轴单元300包括开关轴主体310和开关轴铰链320。开关轴主体310可以实现为具有预定长度的杆型。用于由用户操纵的开关旋钮80联接到开关轴主体310的远端,该远端暴露于外部。开关轴铰链320设置在开关轴主体310的一端,以便设置在壳体单元100中。
开关轴铰链320可以具有球形形状或如图中所示的其它形状。开关轴铰链320可以形成开关轴单元300的轴向旋转或倾斜操作的中心。开关轴铰链320设置在壳体保持器120与旋转开关单元400的旋转块410之间限定的空间中。开关轴铰链320包括在其上突出地形成的轴铰链引导件321。
开关轴单元300可以执行组合移动,例如轴向旋转移动、通过水平按压力以开关轴铰链320为中心的倾斜移动、向下推动移动等。
旋转开关单元400可以检测开关轴单元300的轴向旋转,并且将表示检测到轴向旋转的信号传递到诸如控制单元的外部装置。
旋转开关单元400实现为直接接触型开关。换句话说,旋转开关单元400包括旋转块410和旋转开关传感器。旋转块410设置在基板200下方。
旋转块410可以具有能够至少部分地容纳开关轴铰链310的结构。旋转块410包括形成在其内周面上的旋转块容纳引导件413。旋转块容纳引导件413可以与开关轴铰链320的轴铰链引导件321接合。
此外,旋转块410包括形成在朝向基板200定向的圆周端(即其顶端)的多个旋转块移动部415。旋转块移动部415具有突出的或者凹入的形状以朝向基板200定向。也就是说,旋转块移动部分415形成为具有预定高度的阶梯结构。旋转块移动部分415可以在旋转的同时与旋转开关传感器直接接触以操作旋转开关传感器。
旋转开关传感器可以设置在基板200的底表面上,以响应于与旋转块移动部415的接触而产生电信号。当旋转开关传感器与旋转块410和开关轴主体310一起轴向旋转时,其可以通过旋转块移动部415的阶梯结构来操作。换句话说,当旋转块410通过开关轴单元300的轴向旋转而旋转时,旋转块移动部415与旋转开关传感器接触或分离,从而可以切换旋转开关传感器的接通/断开状态。
旋转块移动部415和旋转开关传感器可沿旋转块的圆周方向设置成多个。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根据旋转块410的旋转的更精确的旋转操作信号。
旋转开关单元400包括旋转制动器部430,该旋转制动器部允许用户在旋转开关单元的操作期间可靠地识别开关轴单元300的轴向旋转。旋转制动器部430包括旋转制动器431、旋转制动器弹性装置435和旋转制动器杆433。
旋转制动器431设置在旋转块410的下侧,旋转制动器弹性装置435弹性地支撑在软管基部130上,并且旋转制动器杆433由旋转制动器弹性装置435弹性支撑以与旋转制动器保持连续接触。旋转制动器431可具有弯曲的轮廓形状。
弯曲轮廓型的旋转制动器431设置成抵靠旋转制动器杆433。当外力施加到旋转制动器杆433时,旋转制动器杆433与旋转制动器431的倾斜部紧密接触,并且当外力被移除时,旋转制动器杆431可以沿着倾斜部滑动地移动。
这样,除了提供简单的制动触感的功能之外,旋转制动器431还可以执行将开关轴单元300的旋转返回到其原始位置的功能。
推动开关单元600包括推动保持器610、推动开关和推动返回部630。
推动保持器610至少部分地设置在基板200下方并且与开关轴单元300的开关轴铰链320紧密接触,使得当开关轴单元300竖直移动时,推动保持器610与开关轴单元一起竖直移动。
推动保持器610包括推动保持器主体611、推动保持器侧615和推动保持器移动部617。推动保持器主体611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通孔613。推动保持器侧615形成为从推动保持器主体611向外延伸。推动保持器侧615支撑推动保持器移动部617。推动保持器移动部617形成为从推动保持器侧615向上延伸,与开关轴单元310的移动方向平行。推动保持器移动部617可以在开关轴单元300竖直移动时移动。
推动开关设置在基板200的底表面上。当推动保持器610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置改变时,推动开关可以产生表示推动保持器610的位置变化的信号。推动开关的推动操作行程被设计成大于旋转开关的操作行程。这样,推动操作行程的增加可以防止由于过度或错误操作而发生开关的损坏或不操作。
推动返回部630设置在推动保持器610下方并且用于弹性地支撑推动保持器610。推动返回部630包括推动返回主体631、推动返回侧633和推动返回橡胶帽635。推动返回主体621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通孔632。推动返回侧633形成为从推动返回主体的外周向外延伸,并且推回返橡胶帽635突出地形成在推动返回返侧633的一个表面上。推回返橡胶帽635弹性地支撑推动保持器侧615,使得施加到推动保持器610的竖直按压力被移除以使推动保持器610返回其原始位置。推动返回主体621、推动返回侧633和推回返橡胶帽635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例如彼此一体地形成,或者形成为相互接合结构。
方向开关单元500包括方向滑动件部510、方向开关和方向返回部550。
通过开关轴单元300的倾斜方向操作,方向滑动件部510可以在壳体单元100内移位。方向开关560设置在基板200上并且通过方向滑动件部510的位置的改变来操作以产生表示方向滑动件部510的位置变化的信号。另外,方向返回部550用于使方向滑动件部510和开关轴单元300返回到它们的原始位置。
方向返回部550包括返回柱塞555、返回弹性部553和返回凹槽557。返回柱塞555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壳体单元100中,返回弹性部553支撑地容纳在壳体单元100中以弹性地支撑返回柱塞555。返回柱塞555由壳体单元110支撑,使得返回柱塞555可以在开关轴单元300的轴向方向上移动。返回凹槽557可以与返回柱塞555保持连续接触以使返回柱塞555返回其原始位置。返回凹槽557形成在方向性滑动部510中。
方向滑动件部510包括方向中间滑动件530、方向底部滑动件540和方向顶部滑动件(未示出)。
方向中间滑动件530设置在壳体基部130和壳体盖110之间,使得开关轴单元300穿透方向中间滑动件。
方向中间滑动件530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中间通孔533,以允许开关轴单元300的开关轴主体310穿透其中。方向中间滑动件530具有形成在其一侧的中间侧535。中间侧535形成为方向中间滑动件530的一侧被部分地移除的形状,从而可以防止与方向返回部550发生干涉。
另外,方向中间滑动件530具有预定的板结构,并且包括中间上引导件531和中间下引导件537。
中间上引导件531形成在方向中间滑动件530的一个表面上,以朝向壳体盖110定向。中间下引导件537形成在方向中间滑动件530的另一个表面上,以朝向壳体保持器120定向。
方向顶部滑动件一体地形成在壳体盖110的内表面上,以朝向方向中间滑动件530定向,并且可以以可相对移动的方式与方向中间滑动件530接合。换句话说,方向顶部滑动件可以具有这样的结构,在这样的结构中,它与方向中间滑动件530的中间上引导件531接合以引导方向中间滑动件530。因此,方向中间滑动件530可以在中间上引导件531的纵向方向上移动。中间上引导件531和中间下引导件537可以布置成当从顶部通过投影观察时在同一平面上以90度角彼此交叉。
方向底部滑动件540设置在方向中间滑动件530和壳体基部130之间。
方向底部滑动件540包括形成在其中的底部滑动件主体544,以允许开关轴单元300穿过其中。底部引导件541形成在底部滑动件主体544的顶表面上。底部滑动件侧547形成为从底部滑动件主体544的一侧延伸,使得可以在其中形成返回凹槽557。底部滑动件移动部545设置在底部滑动件主体544的下部,使得底部滑动件移动部545可以使方向开关移动。底部滑动件主体544可以具有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的底部滑动件凸耳543,以形成点接触结构,该点接触结构使与设置在其顶表面上的方向中间滑动件530的接触面积最小化。
当用于方向倾斜操作的外力施加到开关轴单元300时,方向底部滑动件540可以相对于基板200在四个方向上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方向底部滑动件540的底部滑动件移动部545可以使方向开关移动。
底部滑动件侧547可以设置在底部滑动件主体544的每个顶端处。返回虚设凹槽557d可以形成在多个底部滑动件侧547中的至少一个上,以限制返回柱塞555在返回凹槽557中的插入。
设置的底部滑动件侧547的数量可以是四个,并且代替返回凹槽557,返回虚设凹槽557d设置在底部滑动件侧547中的至少一个上,以防止返回柱塞555被插入到底部滑动件侧547中。因此,可以防止工人错误地识别返回柱塞555的位置而在操作模块的制造期间引起错误组装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操作模块1通过总共四个底部滑动件侧547来实现稳定的结构,使得返回虚设凹槽557d可以仅设置在对角布置的两个底部滑动件侧547处。借助于这种结构,可以使用最少数量的部件来实现方向开关单元500的制动操作。
开关旋钮80设置在开关轴单元300的一端,响应于模块单元梭子30的移动而与模块单元梭子30一起移动,并形成用户的把手。开关旋钮80设置在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的一端。开关旋钮80包括旋钮盖81和旋钮基部83。旋钮盖81和旋钮基部83构成旋钮壳体84。旋钮壳体84联接到旋钮轴85。旋钮盖81、旋钮基部83和旋钮轴85可彼此接合以形成内部空间。构成开关钮80的其它构成元件可以另外设置在内部空间中。
尽管在该实施方式中未示出,但是如果需要,可以设置触摸传感器等,使得可以进一步提供各种识别功能,包括通过驾驶员的接触进行的操作识别,通过触摸进行的字符识别等。
此外,开关旋钮80还可包括确认开关单元900,用于确认用户的操作选择。确认开关单元900设置在开关旋钮80处。在该实施方式中,确认开关单元900的确认开关旋钮910以可按压的方式设置在开关旋钮80的一侧,并且确认开关920设置在开关旋钮80的对应于确认开关旋钮910的位置处。确认开关920设置在位于旋钮盖81和旋钮基部83之间限定的内部空间中的旋钮基板82上。凭借此构造,当驾驶员按压确认开关旋钮910时,可以操作确认开关920以产生预定的确认信号。确认开关920可以用于通过驾驶员的按压操作来确认信号,并且如果需要,可以作为执行输入功能的开关操作,以设置其它车辆的非安全相关的操作模式。
当通过用户操纵开关旋钮80操作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时,确认开关单元900可以产生用于确认是否执行用户选择的操作的信号。例如,在执行与车辆安全性相关联的功能时,仅当通过操作开关旋钮80的确认开关来产生确认信号时,才能实现通过驾驶员经由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执行操作状态变化的功能。换句话说,在操作模块1被实现为执行车辆安全相关功能的开关模块的情况下,例如,当执行车辆驾驶安全相关功能时,包括通过诸如车道偏离警告系统、防撞系统等的高级驾驶员辅助系统(ADAS)或者半自动或自动车辆的自动驾驶系统进行车道变换、设置前后车之间的间距,通过设置在开关旋钮80处的确认开关单元900来检查信号的存在与否,如果存在信号,则可以确认信号的存在是基于反映驾驶员的操纵意图的输入还是基于由驾驶员的另一操作即方向盘操纵过程中的无意的简单接触引起的输入,从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同时,在开关旋钮80处,可以设置旋钮照明单元90,该旋钮照明单元90被构造成允许驾驶员在视觉上识别操作状态或操作模式。旋钮照明单元90显示包括是否可以操作开关旋钮80的操作状态。旋钮照明单元90以经由形成在旋钮盖81的顶表面上的通孔至少部分地暴露于外部的方式设置,使得驾驶员可以在视觉上识别开关旋钮的操作状态。通过旋钮照明单元90发出的光可以实现为各种彩色光,因此可以实现根据开关旋钮的操作状态输出各种颜色的功能。
如图11和图12所示,旋钮照明单元90包括旋钮照明元件99和旋钮照明传递单元91、93、95和97。旋钮照明元件99设置在旋钮基板200上,并且旋钮照明传递单元91、93、95和97将退出旋钮照明元件99的光传递到外部。
旋钮照明传递单元91、93、95和97包括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93和旋钮照明传递光栅95。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设置在旋钮壳体84中。旋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设置成穿透旋钮基板82。
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93设置在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的一个表面上。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93经由形成在旋钮盖81上的旋钮盖通孔87暴露到外部。
旋钮照明传递光栅95用于防止进入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的光从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退出到外部。旋钮照明传递光栅95形成在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的下侧。在该实施方式中,旋钮照明传递光栅95形成为预定的弯曲和切割部分,但是不限于此,并且可以具有以下结构:由于旋钮照明传递光栅的表面处理的不规则形状,进入旋钮照明传递主体内的光在旋钮照明传递光栅上反射,以防止光从旋钮照明传递光栅95退出并允许光退出形成在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的顶表面上的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93。
特别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旋钮照明元件99设置在旋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的一侧。在该实施方式中,开关旋钮80基于纤薄和紧凑的设计,使得设置在开关旋钮80的旋钮基板82上的旋钮照明元件99形成在旋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的一侧,以具有允许光退出旋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的一侧的结构。旋钮照明传递主体91包括形成在其一侧的旋钮照明传递侧97,并且旋钮照明传递侧97具有允许退出旋钮照明元件99的光入射到其上的结构。
同时,本实用新型的光输出功能不仅仅设置在开关旋钮的旋钮照明单元上。模块光学单元60还可以设置在模块壳体20处以实现光学输出功能。换句话说,模块光学单元可以设置在模块壳体20处,以便显示开关旋钮80的操作状态,包括是否可以操作开关旋钮80。
模块光学单元60包括模块光学基板61、模块光学元件63和模块光学传递部65。
模块光学基板61设置在模块壳体20中,并且可以与其它基板建立电连通。
模块光学元件63设置在模块光学基板61的表面上。
模块光学传递部65设置在模块壳体20的表面上,使得其至少部分表面可以暴露于外部,并且被构造成允许从光学元件63进入模块光学传递部65的光从模块光学传递部65的暴露的部分表面退出。
如图9和图10所示,模块光学传递部65具有形成在其中心的模块光学传递通孔6501。开关轴单元300设置为穿透模块光学传递通孔6501并且可以实现与开关旋钮80的连接。
模块光学传递部65可以以帽的形状实现,该帽包括在其外周上倾斜地形成的模块光学传递倾斜部6503。
模块光学传递部65包括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6502和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6505。
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6502形成在模块光学传递部65的底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允许退出模块光学元件63的光经由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进入模块光学传递部65。
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6505在模块光学传递倾斜部6503上形成凹陷的形状。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6505形成在对应于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6502的位置处,该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6502被构造成允许退出模块光学元件63的光经由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进入模块光学传递部65,使得与模块光学传递倾斜部6503的除了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6505以外的其余部分相比,可以优化以下光学路径以使光损失最小化,所述光学路径从光进入的模块光学传递部65的底表面经由光在其上反射的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6505延伸到模块光学传递部65的顶端。
同时,图13是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的局部构造的仰视立体图;图14是示出图13中所示的操作模块的部分构造的分解立体图。
除了部分地修改开关旋钮700的构造之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的操作模块2的构造与前一实施方式中描述的操作模块1的构造相同。操作模块2可以构造成使得开关旋钮700执行弹上操作或者从模块壳体20向外突出地安装,类似于上述开关旋钮80。
开关旋钮700设置在壳体单元100的外侧并连接到开关轴单元300。开关轴单元300的一端连接到壳体单元100的外侧,以便连接到开关旋钮700。旋钮轴85设置在壳体单元100与开关旋钮700之间。旋钮轴85联接到壳体单元100,使得其被设置成至少部分地围绕开关轴单元300。
开关旋钮700包括联接到开关轴单元300的开关轴主体310的旋钮壳体710、设置在旋钮壳体710中的旋钮照明单元730以及安装在旋钮壳体710一侧的确认开关单元750。
旋钮壳体710包括旋钮基部711和旋钮盖712,并且连接到旋钮轴连接部717。旋钮轴连接部717从旋钮基部711的下部向下延伸,以便联接到开关轴单元300的开关轴主体310。旋钮盖712联接到旋钮基部711以保护性地覆盖旋钮基部711的上部,并且在旋钮基部711与旋钮盖712之间设置内部空间,使得其它组成元件可以被容纳在其中。
旋钮盖712包括形成在其上的旋钮标记部713,使得光可以经由旋钮标记部713传递到旋钮壳体710以及从旋钮壳体710传递。旋钮标记部713包括中心标记714和围绕中心标记714布置的多个侧标记715。可以通过旋钮标记部713显示关于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的操作的信息。尽管在附图中已经示出四个侧标记715是基于中心标记714以点对对称的方式布置的,但是旋钮标记部713可以以除所示结构之外的各种其它形式进行修改。
在旋钮壳体710内设置有旋钮基板720、旋钮支撑凸耳725和旋钮照明单元730。可以在旋钮基板720上设置电极图案,用于传递以及接收电力或电信号。旋钮支撑凸耳725形成为牢固地固定包括在旋钮照明单元730中的旋钮照明引导件733,并且被设置成从旋钮基板720向上突出的多个旋钮支撑凸耳725。
旋钮照明单元730设置在旋钮壳体710中,以便将光照射到旋钮标记部713。旋钮照明单元730将光照射到旋钮标记部713,以增加旋钮标记部713的可见性,并且允许各种彩色灯离开旋钮标记部713,从而可以通过旋钮标记部713向用户提供更多种信息。在这种情况下,旋钮照明单元730可以根据车辆多个输出不同颜色的灯。使用旋钮照明单元730使用户能够在视觉上识别关于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10的操作状态的信息。旋钮照明单元730包括旋钮光源元件731和旋钮照明引导件733。
旋钮光源元件731联接到旋钮基板720以向旋钮照明引导件733发射光。旋钮光源元件731可以使用能够发射光的各种装置,例如LED等。旋钮光源元件731围绕旋钮照明引导件733设置为多个。
旋钮照明引导件733用于将从旋钮光源元件731发射的光引导到旋钮标记部713。如果旋钮标记部713的区域很大,则旋钮光源元件731不容易将光均匀地照射到旋钮标记部713的整个区域。因此,即使通过少量旋钮光源元件731,旋钮照明引导件733的使用也可以均匀地将光照射到旋钮标记部713。旋钮照明引导件733与旋钮基板720上的旋钮光源元件731设置在相同的平面上。与旋钮照明引导件733和旋钮光源元件731的竖直布置相比,旋钮引导件733和旋钮光源元件731在同一平面上的布置相对有利于减小开关旋钮700的整个厚度。旋钮照明引导件733包括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和照明引导件压花部740。
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包括形成在其外边缘处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735,以便面对多个旋钮光源元件731。此外,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包括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以便面对旋钮盖712的旋钮标记部713的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736。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形成为前后左右对称结构。
更具体地,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形成为具有八个边的八边形形状。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735以设置在分别对应于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八个边中的面对彼此的两对边的位置的方式被布置为多个(例如,四个)。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边中布置有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735的那些边比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其余边短。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735通常可以形成为对应于旋钮光源元件731的光退出部的尺寸的尺寸。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包括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737,这些照明引导件固定槽分别形成在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边中没有布置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735的那些边上。当旋钮照明引导件733安装在旋钮基板720上时,从旋钮基板720的一个表面突出的多个旋钮支撑凸耳725可以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737中。旋钮支撑凸耳725可以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照明引导件固定槽737中,并且抵靠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边以支撑照明引导件主体734而防止照明引导件主体移位。
照明引导件压花部740设置在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另一个表面上,以将经由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735进入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内的光反射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736。照明引导件压花部740包括中心压花部741和多个侧压花部744,中心压花部设置在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另一个表面上以对应于旋钮标记部713的中心标记714的位置,多个侧压花部744设置在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另一个表面的中心的外周边处以对应于旋钮标记部713的多个侧标记715的位置。
侧压花部744间隔地设置在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另一个表面的中心的外周边处。侧压花部744可以基于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重量的中心点以点对称的方式布置为多个(例如,四个),如图所示。中心压花部741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2,并且每个侧压花部744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5。中心压花部741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2用于将沿着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内侧移动的光反射到中心标记714,并且侧压花部744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5用于将沿着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内侧移动的光反射到侧标记715。中心压花部741的面积大于中心标记714的面积,并且侧压花部744的面积大于侧标记715的面积。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2和745可以以除半球形之外的各种不同形状进行修改。
如图18所示,从旋钮标记部713反射的光的量根据从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另一个表面突出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的尺寸而变化。换句话说,如图18中的(a)所示,如果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7的尺寸较大,则从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7反射到旋钮标记部713的光的量将相对较大。相反,如图18中的(b)所示,如果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8的尺寸较小,则从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8反射到旋钮标记部713的光的量将相对较小。如果反射到旋钮标记部713的光的量很大,则易于在旋钮标记部713中产生阴影。因此,旋钮标记部713可以通过适当地设计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的尺寸和布置结构来照射光以便不允许在其中形成阴影。
中心压花部741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2的直径小于侧压花部744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5的直径。此外,中心压花部741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2之间的间隔大于侧压花部744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5之间的间隔。中心压花部741位于从多个旋钮光源元件731照射的光集中的位置,因此设置在中心压花部741上的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2的直径相对较小,并且使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42之间的间隔相对较大,使得中心标记714的亮度可以被调节到侧标记715的亮度。
旋钮照明单元730已在附图中示出,但不限于此。换句话说,可以根据旋钮标记部713的结构来修改旋钮光源元件731的数量、照明引导件主体734的形状或者照明引导件压花部740的结构。例如,尽管在附图中示出了照明引导件主体734形成为八边形形状,但是它可以以除八边形形状之外的各种不同形状进行修改。另外,虽然在附图中示出了中心压花部741形成为方形形状并且侧压花部744基本上形成为六边形形状,但是中心压花部741或侧压花部744的形状或数量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
同时,图19是示出旋钮照明单元的修改的侧剖视图。
如图19所示的旋钮照明单元760包括旋钮光源元件731和旋钮照明引导件763。旋钮光源元件731的构造与上述相同。
旋钮照明引导件763包括照明引导件主体764和照明引导件压花部770。照明引导件主体764包括形成在其外边缘处的多个照明引导光进入部765以便面对多个旋钮光源元件731。另外,照明引导件主体764包括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的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766以便面对旋钮盖712的旋钮标记部713。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766形成为凹陷的形状。照明引导件压花部770包括中心压花部771和多个侧压花部784,多个侧压花部784间隔地设置在中心压花部771的外周边。中心压花部771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764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72,并且每个侧压花部784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764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785。
同时,图20和图21是示出旋钮照明引导件的修改的视图。
首先,如图20所示的旋钮照明引导件810包括照明引导件主体811、设置在照明引导件主体811的另一个表面上的中心压花部813以及设置在中心压花部813的另一个周边处以便于与中心压花部813间隔开的侧压花部816。照明引导件主体811包括形成在其外边缘处的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以及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的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中心压花部813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811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814,并且侧压花部816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811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817。照明引导件主体811形成为方形形状并且侧压花部816形成为围绕中心压花部813的方环形状。
如图21所示的旋钮照明引导件820包括照明引导件主体821、设置在照明引导件主体821的另一个表面上的中心压花部823以及设置在照明引导件主体821的另一个周边以便与中心压花部823间隔开的侧压花部826。照明引导件主体821包括形成在其外边缘处的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以及形成在其一个表面上的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中心压花部823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821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824,并且侧压花部826包括以半球形形状从照明引导件主体821的另一个表面突出地形成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827。照明引导件主体821形成为圆形形状,并且侧压花部826形成为围绕中心压花部823的圆环形状。
这样,旋钮照明引导件的中心压花部或侧压花部可以具有各种形状,并且中心压花部或侧压花部的数量也可以以各种方式修改。
此外,旋钮照明单元可以被修改为各种不同的方式,其中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可以形成为包括平面、凹面、凸面形状的各种形状以不同地改变光路。
确认开关单元750包括设置在旋钮壳体710的一侧以便以可按压的方式操作的确认开关旋钮751以及设置在旋钮壳体710中的确认开关753。确认开关753安装在旋钮基板720上,使得确认开关可以响应于确认开关旋钮751的移动而操作,以产生电信号。确认开关单元750可用于确认用户的操作选择或用于操纵车辆的各种不同目的。当操纵确认开关单元750时,可以控制旋钮照明单元730以显示与确认开关单元750的操纵有关的信息。
虽然已经结合附图中示出的示例性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它们仅仅是说明性的,并且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同的修改和变化。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真正技术范围应由所附权利要求的技术精神限定。

Claims (26)

1.一种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旋钮包括:
旋钮壳体,该旋钮壳体包括形成在该旋钮壳体上的旋钮标记部,使得光能够经由所述旋钮标记部传递到所述旋钮壳体以及从所述旋钮壳体传递;以及
旋钮照明单元,该旋钮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以便将光照射到所述旋钮标记部,
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包括旋钮光源元件和旋钮照明引导件,所述旋钮光源元件被构造成发射光,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被构造成将从所述旋钮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引导到所述旋钮标记部,并且
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包括:
照明引导件主体,该照明引导件主体包括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和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外边缘处形成为面对所述旋钮光源元件,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一个表面上形成为面对所述旋钮标记部;以及
照明引导件压花部,该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包括形成为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另一个表面向外突出以便将经由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进入到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内的光反射到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的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包括一个或多个侧压花部,所述一个或多个侧压花部设置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另一个表面的中心的外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标记部包括设置在对应于所述侧压花部的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侧标记,并且
其中,所述侧压花部的面积大于所述侧标记的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标记部包括中心标记,所述中心标记设置在所述侧标记的中心以对应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中心,
其中,所述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包括中心压花部,所述中心压花部设置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另一个表面的中心以对应于所述中心标记,并且
其中,所述中心压花部的面积大于所述中心标记的面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的直径小于所述侧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的直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之间的间隔大于所述侧压花部的所述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之间的间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被布置为沿着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外边缘的多个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并且
其中,所述旋钮光源元件被布置为多个旋钮光源元件以便面对所述多个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形成为对称结构,并且所述侧压花部基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重量的中心点以点对称的方式布置为多个侧压花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形成为具有八个边的八边形形状,并且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以设置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八个边中的面对彼此的两对边的位置的方式被布置为多个,并且其中,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边中布置有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的那些边比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其余边短。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形成为具有八个边的八边形形状,并且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以设置在分别对应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八个边中的面对彼此的两对边的位置的方式被布置为4个,并且其中,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边中布置有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的那些边比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其余边短。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包括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分别形成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所述边中没有布置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的那些边上,
其中,在所述旋钮壳体中设置有分别至少部分地插入到所述多个照明引导件固定槽中的多个旋钮支撑凸耳,以支撑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从而防止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移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被形成为凹入形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关旋钮,其特征在于,该开关旋钮还包括确认开关单元,所述确认开关单元包括确认开关旋钮和确认开关,所述确认开关旋钮在所述旋钮壳体的一侧设置为以可按压的方式操作,所述确认开关被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使得该确认开关能响应于所述确认开关旋钮的移动而操作以产生电信号,
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的操作根据所述确认开关单元的操作来控制。
14.一种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模块包括:
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该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包括:
壳体单元;
设置在所述壳体单元中的基板;
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的开关轴单元,该开关轴单元的一端容纳在所述壳体单元中并且该开关轴单元的另一端暴露于所述壳体单元的外部;
旋转开关单元,该旋转开关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开关轴单元的轴向旋转并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轴向旋转的信号;
方向开关单元,该方向开关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开关轴单元的倾斜方向操作并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倾斜方向操作的信号;以及
推动开关单元,该推动开关单元被构造成检测所述开关轴单元的压力式推动操作并输出表示检测到所述压力式推动操作的信号;
模块壳体,该模块壳体被构造成允许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以可移动的方式容纳在该模块壳体中;
模块驱动单元,该模块驱动单元被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并被构造成产生使所述模块壳体移动的驱动力;
模块单元梭子,该模块单元梭子被构造成允许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容纳在该模块单元梭子中,所述模块单元梭子以可移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以及
模块驱动传递单元,该模块驱动传递单元的一侧连接到所述模块驱动单元并且另一侧连接到所述模块单元梭子,并且所述模块驱动传递单元被构造成传递使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相对于所述模块壳体移动的驱动力,
其中,所述开关轴单元的一端设置有开关旋钮,该开关旋钮响应于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移动而与所述模块单元梭子一起移动并形成用户的把手,并且
其中,所述模块壳体处设置有模块光学单元,该模块光学单元被构造成显示所述开关旋钮的包括是否能够操作所述开关旋钮的操作状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光学单元包括:
模块光学基板,该模块光学基板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
模块光学元件,该模块光学元件设置在所述模块光学基板的一个表面上;以及
模块光学传递部,该模块光学传递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的一个表面上,使得该模块光学传递部的至少部分表面能够暴露于外部并且被构造成允许从所述模块光学元件进入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光退出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暴露的部分表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被实施为盖的形状,所述盖具有形成在该盖的中心处的模块光学传递通孔并且包括在该盖的外周上倾斜地形成的模块光学传递倾斜部,并且
其中,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包括:
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该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形成在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底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允许退出所述模块光学元件的光经由所述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进入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以及
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该模块光学传递反射凹槽形成为所述模块光学传递倾斜部上的凹陷形状并且被构造成反射经由所述模块光学传递进入部进入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光并将进入的光传递到所述模块光学传递部的顶端。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驱动单元响应于来自模块开关的信号而操作以相对于所述模块壳体升降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操作模块包括模块限制器单元,所述模块限制器单元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并被构造成检测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限制位置移动。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限制器单元包括:
模块限制器基板,该模块限制器基板设置在所述模块壳体中;
模块限制器传感器,该模块限制器传感器设置在所述模块限制器基板上;以及
模块限制器移动部,该模块限制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外周部分上以便对应于所述模块限制器传感器的位置。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限制器移动部包括:
上限制器移动部,该上限制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一侧的周向顶部上;以及
下限制器移动部,该下限制器移动部设置在所述模块单元梭子的下端以与所述上限制器移动部间隔开。
21.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旋钮处还设置有确认开关单元,所述确认开关单元被构造成当所述车辆用多操作开关单元由用户通过操纵所述开关旋钮而被操作时产生用于确认是否执行了由用户选择的操作的信号。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旋钮处设置有旋钮照明单元,所述旋钮照明单元被构造成显示所述开关旋钮的包括是否能够操作所述开关旋钮的操作状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旋钮包括旋钮壳体,
其中,所述旋钮壳体中设置有旋钮基板,并且
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包括:
旋钮照明元件,该旋钮照明元件设置在所述旋钮基板上;以及
旋钮照明传递单元,该旋钮照明传递单元被构造成将退出所述旋钮照明元件的光传递到外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照明传递单元包括:
旋钮照明传递主体,该旋钮照明传递主体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
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该旋钮照明传递显示部设置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暴露于外部;以及
旋钮照明传递光栅,该旋钮照明传递光栅被构造成防止进入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光从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退出到外部。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钮照明元件设置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一侧,
其中,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包括旋钮照明传递侧,该旋钮照明传递侧形成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主体的一侧并且被构造成允许退出所述旋钮照明元件的光入射在所述旋钮照明传递侧上。
2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操作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旋钮联接到所述开关轴单元的远端,所述开关旋钮包括旋钮壳体和旋钮照明单元,所述旋钮壳体包括形成在该旋钮壳体上的旋钮标记部,使得光能够经由所述旋钮标记部传递到所述旋钮壳体以及从所述旋钮壳体传递,所述旋钮照明单元设置在所述旋钮壳体中以便将光照射到所述旋钮标记部,
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单元包括旋钮光源元件和旋钮照明引导件,所述旋钮光源元件被构造成发射光,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被构造成将从所述旋钮光源元件发射的光引导到所述旋钮标记部,并且
其中,所述旋钮照明引导件包括:
照明引导件主体,该照明引导件主体包括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以及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形成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外边缘处以便面对所述旋钮光源元件,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形成在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一个表面上以便面对所述旋钮标记部;以及
照明引导件压花部,该照明引导件压花部包括形成为从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的另一个表面向外突出以便将经由所述照明引导件光进入部进入到所述照明引导件主体内的光反射到所述照明引导件光退出部的一个或多个照明引导件反射凸耳。
CN201790001372.3U 2016-10-27 2017-10-27 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 Active CN21015630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KR1020160140994A KR20180046127A (ko) 2016-10-27 2016-10-27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오퍼레이팅 모듈
KR10-2016-0140994 2016-10-27
KR10-2017-0120545 2017-09-19
KR1020170120545A KR102594479B1 (ko) 2017-09-19 2017-09-19 스위치 노브 및 이를 갖는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닛
PCT/KR2017/012007 WO2018080234A1 (ko) 2016-10-27 2017-10-27 스위치 노브 및 이를 갖는 오퍼레이팅 모듈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56301U true CN210156301U (zh) 2020-03-17

Family

ID=6202522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90001372.3U Active CN210156301U (zh) 2016-10-27 2017-10-27 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886083B2 (zh)
CN (1) CN210156301U (zh)
WO (1) WO201808023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95291B2 (ja) * 2018-01-30 2022-07-05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車両用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8021613A (ja) 2006-07-14 2008-01-31 Tokai Rika Co Ltd 照明装置
KR200441429Y1 (ko) 2007-03-12 2008-08-18 주식회사 케이지오토 스위치용 고정유니트
KR101189026B1 (ko) 2010-12-22 2012-10-15 대성전기공업 주식회사 스티어링 휠 햅틱 스위치 장치
JP2013093155A (ja) 2011-10-25 2013-05-16 Tokai Rika Co Ltd スイッチ装置
KR20140014822A (ko) * 2012-07-26 2014-02-06 현대모비스 주식회사 차량 주차 보조 방법 및 장치
KR20140148226A (ko) * 2013-06-21 2014-12-31 한림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혈당 조절 및 알도스 환원 효소 억제 효능을 갖는 태산목 추출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당뇨 합병증의 예방 및 치료용 조성물
KR101698647B1 (ko) 2014-10-29 2017-01-23 엘에스오토모티브 주식회사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니트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190295790A1 (en) 2019-09-26
WO2018080234A1 (ko) 2018-05-03
US10886083B2 (en) 2021-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438748B2 (ja) 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ハプティック装置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るステアリングホイールハプティックシステム
US9543089B2 (en) Switch device
CN102543509B (zh) 具有照明模块的车用多功能开关
EP1758138B1 (en) Push button switch with backlight function
US20130242531A1 (en) Input device having illumination function
JP5753515B2 (ja) 自動車用照明装置
CN109561277B (zh) 监视系统
US11801752B2 (en) Motor vehicle control device
KR101189026B1 (ko) 스티어링 휠 햅틱 스위치 장치
CN110582737A (zh) 包括摇杆元件的控制设备、具有控制设备的机动车辆部件、机动车辆和操作控制设备的方法
CN210156301U (zh) 开关旋钮和具有该开关旋钮的操作模块
US20210138905A1 (en) Motor vehicle control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a motor vehicle control device
JPH06325666A (ja) 照明付きスイッチ
KR20160112184A (ko) 자동차의 버튼 시동용 스위치장치
EP3101673A1 (en) Multidirectional switch device
JP2005521226A (ja) 切替手段の切替位置を光電式に検出するための装置
CN210139806U (zh) 开关装置
KR102594479B1 (ko) 스위치 노브 및 이를 갖는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닛
KR102506453B1 (ko)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닛
JP2001354064A (ja) 車両用コラムスイッチの照明構造
CN111746430A (zh) 开关结构
KR102598058B1 (ko) 슬림형 텀블러 버튼 어셈블리 구조
KR102598067B1 (ko) 슬림형 텀블러 버튼의 조명장치
KR20180046127A (ko) 차량용 멀티 오퍼레이팅 스위치 유니트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오퍼레이팅 모듈
KR101116997B1 (ko) 스위치 장치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