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8991U -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8991U
CN210138991U CN201920412970.0U CN201920412970U CN210138991U CN 210138991 U CN210138991 U CN 210138991U CN 201920412970 U CN201920412970 U CN 201920412970U CN 210138991 U CN210138991 U CN 21013899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half area
die
sets
bottom en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1297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小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Weier Taike Precision Moul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Ruix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Ruix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Ruixin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1297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3899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899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899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生产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底座、支撑板、上模具和下模具;还包括前支板、后支板、转轴、齿轮、移动板、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气管、上连通管、下连通管、上喷气头、下喷气头、连接板、连接杆、滑板、滑杆、左挂钩、右挂钩、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方便对上模具第一工作腔和下模具第二工作腔进行清理,便于快速进行压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生产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是一种减震器生产加工过程中用于压模的装置,其在减震器生产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底座、支撑板、上模具和下模具,左气缸底端和右气缸底端分别与底座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气缸顶端和右气缸顶端分别与支撑板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上模具顶面和下模具底面分别与支撑板底面左半区域和底座顶面左半区域连接,上模具内部和下模具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上模具底面和下模具顶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相通;现有的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使用时,左气缸和右气缸同时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得上模具底面和下模具顶面完全贴合,完成压模,压模后,左气缸和右气缸分别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即可;现有的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使用中发现,在上模具和下模具使用过后,会有废料残留在上模具或下模具中,不方便工作人员对其进行清理,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方便对上模具第一工作腔和下模具第二工作腔进行清理,便于快速进行压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的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包括左气缸、右气缸、底座、支撑板、上模具和下模具,左气缸底端和右气缸底端分别与底座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气缸顶端和右气缸顶端分别与支撑板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上模具顶面和下模具底面分别与支撑板底面左半区域和底座顶面左半区域连接,上模具内部和下模具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上模具底面和下模具顶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相通;还包括前支板、后支板、转轴、齿轮、移动板、左固定板、右固定板、气管、上连通管、下连通管、上喷气头、下喷气头、连接板、连接杆、滑板、滑杆、左挂钩、右挂钩、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底座顶面右半区域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前支板底端和后支板底端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前支板上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转轴后端穿过第一圆孔,齿轮中央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转轴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并与第二圆孔内侧壁连接,转轴后端与后支板上半区域轴连接,所述移动板底面设置有与齿轮对应的多组第三矩形凹槽,齿轮顶端与移动板底面左半区域的多组第三矩形凹槽完全啮合,所述左固定板底端和右固定板底端分别与移动板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气管左端输出端穿过第四圆孔和第三圆孔并与第三圆孔和第三圆孔内侧壁连接,所述上连通管底端输入端和下连通管顶端输入端均与气管左端输出端连通,上连通管顶端输出端和下连通管底端输出端分别与上喷气头底端输入端和下喷气头顶端输入端连通,左固定板顶端和右固定板顶端分别与连接板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连接杆底端与连接板顶面中央区域连接,连接杆顶端与滑板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滑板横向设置有矩形孔,所述连接杆左端穿过矩形孔,所述左挂钩底端和右挂钩底端分别与连接杆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左固定块顶端和右固定块顶端分别与支撑板底面中央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所述左挂钩和右挂钩分别穿过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并悬挂在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前磁铁、后磁铁、前铁片和后铁片,所述前磁铁底端和后磁铁底端分别与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底壁连接,所述前铁片顶端和后铁片顶端分别与前支板底端和后支板底端连接,前铁片底端和后铁片底端分别与前磁铁和后磁铁吸合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所述移动板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挡板右侧壁上半区域和右挡板左侧壁上半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一端与转轴外侧壁前半区域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两组前插杆、两组后插杆、两组前万向轮和两组后万向轮,所述前支板后面上半区域和后支板前面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两组前插杆后端分别与齿轮前面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两组后插杆前端分别与齿轮后面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两组前插杆前端均插入第一环形凹槽,两组后插杆后端均插入第二环形凹槽,两组前插杆前端分别与两组前万向轮后端连接,两组后插杆后端分别与两组后万向轮前端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左气缸和右气缸同时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得上模具底面和下模具顶面完全贴合,完成压模,压模后,左气缸和右气缸分别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此时旋转转轴,转轴带动齿轮旋转,旋转的齿轮通过多组第三矩形凹槽带动移动板向左移动,移动板通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带动气管向左移动,同时将气管打开,气管内的压缩空气自上喷气头和下喷气头喷出,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的残留废料吹出即可,在移动板向左移动的同时,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通过连接板和连接杆带动滑板沿着滑杆向左滑动,减少移动板与齿轮分离,提高移动板的使用稳定性,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清理结束后,将左挂钩和右挂钩分别自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取下,并将左支板和右支板自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抽出并存放起来即可,通过压缩空气对上模具的第一工作腔和下模具第二工作腔的内部残留废料进行清理,方便操作,便于快速进行压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前支板、后支板、转轴、齿轮、前插杆和前万向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1、左气缸;2、右气缸;3、底座;4、支撑板;5、上模具;6、下模具;7、前支板;8、后支板;9、转轴;10、齿轮;11、移动板;12、左固定板;13、右固定板;14、气管;15、上连通管;16、下连通管;17、上喷气头;18、下喷气头;19、连接板;20、连接杆;21、滑板;22、滑杆;23、左挂钩;24、左固定块;25、前磁铁;26、前铁片;27、右挡板;28、把手;29、前插杆;30、前万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包括左气缸1、右气缸2、底座3、支撑板4、上模具5和下模具6,左气缸1底端和右气缸2底端分别与底座3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气缸1顶端和右气缸2顶端分别与支撑板4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上模具5顶面和下模具6底面分别与支撑板4底面左半区域和底座3顶面左半区域连接,上模具5内部和下模具6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上模具5底面和下模具6顶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相通;还包括前支板7、后支板8、转轴9、齿轮10、移动板11、左固定板12、右固定板13、气管14、上连通管15、下连通管16、上喷气头17、下喷气头18、连接板19、连接杆20、滑板21、滑杆22、左挂钩23、右挂钩、左固定块24和右固定块,底座3顶面右半区域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前支板7底端和后支板8底端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前支板7上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孔,转轴9后端穿过第一圆孔,齿轮10中央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圆孔,转轴9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并与第二圆孔内侧壁连接,转轴9后端与后支板8上半区域轴连接,移动板11底面设置有与齿轮10对应的多组第三矩形凹槽,齿轮10顶端与移动板11底面左半区域的多组第三矩形凹槽完全啮合,左固定板12底端和右固定板13底端分别与移动板11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12和右固定板13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气管14左端输出端穿过第四圆孔和第三圆孔并与第三圆孔和第三圆孔内侧壁连接,上连通管15底端输入端和下连通管16顶端输入端均与气管14左端输出端连通,上连通管15顶端输出端和下连通管16底端输出端分别与上喷气头17底端输入端和下喷气头18顶端输入端连通,左固定板12顶端和右固定板13顶端分别与连接板19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连接杆20底端与连接板19顶面中央区域连接,连接杆20顶端与滑板21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滑板21横向设置有矩形孔,连接杆20左端穿过矩形孔,左挂钩23底端和右挂钩底端分别与连接杆20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块24顶端和右固定块顶端分别与支撑板4底面中央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块24和右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左挂钩23和右挂钩分别穿过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并悬挂在左固定块24和右固定块上;左气缸和右气缸同时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得上模具底面和下模具顶面完全贴合,完成压模,压模后,左气缸和右气缸分别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此时旋转转轴,转轴带动齿轮旋转,旋转的齿轮通过多组第三矩形凹槽带动移动板向左移动,移动板通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带动气管向左移动,同时将气管打开,气管内的压缩空气自上喷气头和下喷气头喷出,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的残留废料吹出即可,在移动板向左移动的同时,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通过连接板和连接杆带动滑板沿着滑杆向左滑动,减少移动板与齿轮分离,提高移动板的使用稳定性,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清理结束后,将左挂钩和右挂钩分别自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取下,并将左支板和右支板自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抽出并存放起来即可,通过压缩空气对上模具的第一工作腔和下模具第二工作腔的内部残留废料进行清理,方便操作,便于快速进行压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前磁铁25、后磁铁、前铁片26和后铁片,前磁铁25底端和后磁铁底端分别与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底壁连接,前铁片26顶端和后铁片顶端分别与前支板7底端和后支板8底端连接,前铁片26底端和后铁片底端分别与前磁铁25和后磁铁吸合在一起;在前支板和后支板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后,前铁片和后铁片分别与前磁铁和后磁铁吸合在一起,减少前支板和后支板分别在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晃动,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27,移动板11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挡板右侧壁上半区域和右挡板27左侧壁上半区域连接;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将移动板左端和右端挡住,在齿轮带动移动板左右移动时,减少齿轮与移动板分离,提高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把手28,把手28一端与转轴9外侧壁前半区域连接;把手便于旋转转轴,从而旋转齿轮,提高使用灵活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还包括两组前插杆29、两组后插杆、两组前万向轮30和两组后万向轮,前支板7后面上半区域和后支板8前面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两组前插杆29后端分别与齿轮10前面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两组后插杆前端分别与齿轮10后面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两组前插杆29前端均插入第一环形凹槽,两组后插杆后端均插入第二环形凹槽,两组前插杆29前端分别与两组前万向轮30后端连接,两组后插杆后端分别与两组后万向轮前端连接;在转轴带动齿轮旋转时,齿轮带动两组前插杆和两组后插杆分别在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转动,提高前支板和后支板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其在工作时,左气缸和右气缸同时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下移动,使得上模具底面和下模具顶面完全贴合,完成压模,压模后,左气缸和右气缸分别从左右两侧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使得上模具与下模具分离,此时旋转转轴,转轴带动齿轮旋转,旋转的齿轮通过多组第三矩形凹槽带动移动板向左移动,移动板通过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带动气管向左移动,同时将气管打开,气管内的压缩空气自上喷气头和下喷气头喷出,将上模具和下模具内部的残留废料吹出即可,在移动板向左移动的同时,左固定板和右固定板通过连接板和连接杆带动滑板沿着滑杆向左滑动,减少移动板与齿轮分离,提高移动板的使用稳定性,当对上模具和下模具清理结束后,将左挂钩和右挂钩分别自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上取下,并将左支板和右支板自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抽出并存放起来即可,通过压缩空气对上模具的第一工作腔和下模具第二工作腔的内部残留废料进行清理,方便操作,便于快速进行压模作业,提高工作效率;在前支板和后支板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后,前铁片和后铁片分别与前磁铁和后磁铁吸合在一起,减少前支板和后支板分别在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晃动,提高使用稳定性;左挡板和右挡板分别将移动板左端和右端挡住,在齿轮带动移动板左右移动时,减少齿轮与移动板分离,提高使用稳定性;把手便于旋转转轴,从而旋转齿轮,提高使用灵活性;在转轴带动齿轮旋转时,齿轮带动两组前插杆和两组后插杆分别在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内转动,提高前支板和后支板的使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所用齿轮为带有轮齿的齿轮。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5)

1.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包括左气缸(1)、右气缸(2)、底座(3)、支撑板(4)、上模具(5)和下模具(6),左气缸(1)底端和右气缸(2)底端分别与底座(3)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气缸(1)顶端和右气缸(2)顶端分别与支撑板(4)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上模具(5)顶面和下模具(6)底面分别与支撑板(4)底面左半区域和底座(3)顶面左半区域连接,上模具(5)内部和下模具(6)内部分别设置有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上模具(5)底面和下模具(6)顶面分别设置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分别与第一工作腔和第二工作腔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支板(7)、后支板(8)、转轴(9)、齿轮(10)、移动板(11)、左固定板(12)、右固定板(13)、气管(14)、上连通管(15)、下连通管(16)、上喷气头(17)、下喷气头(18)、连接板(19)、连接杆(20)、滑板(21)、滑杆(22)、左挂钩(23)、右挂钩、左固定块(24)和右固定块,底座(3)顶面右半区域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所述前支板(7)底端和后支板(8)底端分别插入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前支板(7)上半区域设置有第一圆孔,所述转轴(9)后端穿过第一圆孔,齿轮(10)中央区域前后方向设置有第二圆孔,所述转轴(9)后端穿过第二圆孔并与第二圆孔内侧壁连接,转轴(9)后端与后支板(8)上半区域轴连接,所述移动板(11)底面设置有与齿轮(10)对应的多组第三矩形凹槽,齿轮(10)顶端与移动板(11)底面左半区域的多组第三矩形凹槽完全啮合,所述左固定板(12)底端和右固定板(13)底端分别与移动板(11)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板(12)和右固定板(13)横向分别设置有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所述气管(14)左端输出端穿过第四圆孔和第三圆孔并与第三圆孔和第三圆孔内侧壁连接,所述上连通管(15)底端输入端和下连通管(16)顶端输入端均与气管(14)左端输出端连通,上连通管(15)顶端输出端和下连通管(16)底端输出端分别与上喷气头(17)底端输入端和下喷气头(18)顶端输入端连通,左固定板(12)顶端和右固定板(13)顶端分别与连接板(19)底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连接杆(20)底端与连接板(19)顶面中央区域连接,连接杆(20)顶端与滑板(21)底面中央区域连接,滑板(21)横向设置有矩形孔,所述连接杆(20)左端穿过矩形孔,所述左挂钩(23)底端和右挂钩底端分别与连接杆(20)顶面左半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所述左固定块(24)顶端和右固定块顶端分别与支撑板(4)底面中央区域和右半区域连接,左固定块(24)和右固定块前后方向分别设置有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所述左挂钩(23)和右挂钩分别穿过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并悬挂在左固定块(24)和右固定块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磁铁(25)、后磁铁、前铁片(26)和后铁片,所述前磁铁(25)底端和后磁铁底端分别与第一矩形凹槽和第二矩形凹槽内底壁连接,所述前铁片(26)顶端和后铁片顶端分别与前支板(7)底端和后支板(8)底端连接,前铁片(26)底端和后铁片底端分别与前磁铁(25)和后磁铁吸合在一起。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挡板和右挡板(27),所述移动板(11)左端和右端分别与左挡板右侧壁上半区域和右挡板(27)左侧壁上半区域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把手(28),所述把手(28)一端与转轴(9)外侧壁前半区域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组前插杆(29)、两组后插杆、两组前万向轮(30)和两组后万向轮,所述前支板(7)后面上半区域和后支板(8)前面上半区域分别设置有第一环形凹槽和第二环形凹槽,所述两组前插杆(29)后端分别与齿轮(10)前面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两组后插杆前端分别与齿轮(10)后面上半区域和下半区域连接,两组前插杆(29)前端均插入第一环形凹槽,两组后插杆后端均插入第二环形凹槽,两组前插杆(29)前端分别与两组前万向轮(30)后端连接,两组后插杆后端分别与两组后万向轮前端连接。
CN201920412970.0U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Active CN21013899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2970.0U CN210138991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12970.0U CN210138991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8991U true CN210138991U (zh) 2020-03-13

Family

ID=6973297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12970.0U Active CN210138991U (zh) 2019-03-29 2019-03-29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3899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7758A (zh) * 2020-11-16 2021-03-19 苏州众劦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出料装置的汽车冲压模具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517758A (zh) * 2020-11-16 2021-03-19 苏州众劦模具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出料装置的汽车冲压模具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613933U (zh) 一种卸料快捷清理方便的模具
CN210138991U (zh) 一种便于清理内腔的减震器压模装置
CN115194073A (zh) 一种金属锻造台
CN106363116A (zh) 一种自动喷墨吸尘式扣件锻压装置
CN208390862U (zh) 一种应用于模具的弹料装置
CN215918841U (zh) 一种用于净化机支架成型的冲压模具
CN208196320U (zh) 带有除屑装置的万向轴外壳用钻孔设备
CN219945643U (zh) 一种硬密封球阀模具生产用内壁打磨装置
CN208894952U (zh) 一种行星减速机五金加工用冲压模具
CN216831832U (zh) 一种大型全自动塑料成型机
CN215786745U (zh) 一种粉末冶金连续挤压装置
CN207238875U (zh) 一种快速成型冲压治具
CN212419127U (zh) 不锈钢无缝钢管高效全自动拉拔装置
CN213972318U (zh) 一种快速定位模具
CN209336038U (zh) 一种注塑机取料机械手
CN208131838U (zh) 一种冲压模具的进料管件
CN111360013B (zh) 一种铸造砂箱内部处理装置及铸造砂箱内部处理工艺
CN206613892U (zh) 一种新型数控节能冲压机床
CN217617269U (zh) 汽车模具冲压件脱模机构
CN219966078U (zh) 一种用于机芯支架固定钣金环型折弯模具
CN216067957U (zh) 一种护坡砌块的加工成型装置
CN218194476U (zh) 一种自动抛光清洁头盔机
CN109895312A (zh) 一种亚克力壳体成型设备
CN215198634U (zh) 一种新型的吹气装置
CN215320066U (zh) 一种车用零部件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8

Address after: 300000 No. 1, Kaifa Fifth Branch Road, balitaitaitaida (Jinnan) Microelectronics Industrial Zone,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in the hospital of Tianjin ELFA precision mould Co., Ltd.)

Patentee after: TIANJIN WEIER TAIKE PRECISION MOULD CO.,LTD.

Address before: No. 9-1 Keda Third Road, Balitai Taida (Jinnan) Microelectronics Industrial Zone, Jinnan District, Tianjin, 300000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Ruixin precision mould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