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38041U - 液体容器 - Google Patents

液体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38041U
CN210138041U CN201920790404.3U CN201920790404U CN210138041U CN 210138041 U CN210138041 U CN 210138041U CN 201920790404 U CN201920790404 U CN 201920790404U CN 210138041 U CN210138041 U CN 21013804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d
container
liquid
container body
lid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9040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真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ge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ige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ger Corp filed Critical Tiger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3804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3804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期望一种能够防止开盖操作时的盖体的意外脱落的液体容器。液体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可容纳液体;盖体(4),经由螺纹结构(3)而能够装卸于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2),能够在将相对于容器本体(1)的紧固拧松的状态下使液体从容器本体(1)排出;以及止动结构(5),在盖体(4)从锁死于容器本体(1)的锁死位置向与容器本体(1)分离的分离位置转动的路径上的中间部位,使卡止力作用于盖体(4)。

Description

液体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装入饮料等液体的液体容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例如记载在下述专利文献1中。所述文献所记载的液体容器包括:容器本体,能够容纳液体;以及盖体,经由螺纹结构而能够装卸于容器本体的容器口,能够在将相对于容器本体的紧固拧松的状态下使液体从容器本体排出。
这种液体容器是零件数少的简单结构,因而容易进行清洗等保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用新型公开平2-48366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
但是,所述现有的液体容器在用户为了使液体从容器本体排出而进行开盖操作时,当相对于容器本体而将盖体过于拧松时,有时虽不欲卸除盖体,但盖体从容器本体不小心松开而脱落。
鉴于所述实际情况,而期望一种能够防止开盖操作时的盖体的意外脱落的液体容器。
[解决问题的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容器包括:容器本体,能够容纳液体;盖体,经由螺纹结构而能够装卸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口,能够通过将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的紧固拧松而使液体从所述容器本体排出;以及止动结构,在所述盖体从锁死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锁死位置向与所述容器本体分离的分离位置转动的路径上的中间部位,使卡止力作用于所述盖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当为了使液体从容器本体排出而将盖体向开盖方向转动而逐渐拧松时,能够在盖体从容器本体脱落之前,使由止动结构所致的卡止力作用于盖体,从而用户感受到作为操作感觉的其卡止力。进而,从卡止力作用的部位向开盖方向确保某种程度的转动区域(螺合区域),因而防止用户抵抗卡止力使盖体向开盖方向转动时盖体突然脱落。
这样,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构成能够防止开盖操作时的盖体的意外脱落的液体容器。
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止动结构能够在所述盖体在能够使液体从所述容器本体最大地排出的最大排出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盖体在所述容器本体上保持位置。
根据所述结构,对盖体逐渐进行拧松操作时用户感觉到卡嗒感那样的操作感觉的部位成为能够使液体从容器本体最大地排出的最大排出位置。由此,使液体排出时盖体的对位变得简单,而缩短从对盖体开始进行拧松操作起到能够完成所需量的液体排出为止的时间,使用便利性优异。
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止动结构包括:卡合突起,设于所述容器本体及所述盖体的任一者;以及卡合止动件,设于所述容器本体及所述盖体的任意另一者,利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的转动力而使所述卡合突起卡合或松脱。
根据所述结构,止动结构利用容器本体与盖体的相对转动而使卡合突起卡合于卡合止动件,由此使卡止力作用于盖体与容器本体之间。因此,能够利用简便的结构来合适地防止意外的盖体脱落。
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螺纹结构将所述盖体从所述锁死位置转动到所述分离位置的角度范围设定为360度以下。
根据所述结构,仅进行1、2次相对于本体而拧转盖体的操作,便能够使盖体从容器本体分离。由此,用户能够在清洗等保养时以少的劳力进行分解作业。进而,螺纹结构的圈数变少而能够相应地将容器本体的高度抑制得低,从而能够实现紧凑的结构。
所述结构中,优选所述螺纹结构包含多条螺纹。
根据所述结构,与一条螺纹相比而相对于旋转角度的螺进距离增加,因而即便螺纹结构的圈数少,也能够相对于容器本体而充分拧入盖体。因此,容器本体与盖体之间的止水性良好,并且能够在进行拧松盖体的操作时可靠地进行从容器本体的液体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去掉杯的状态的液体容器的侧面图。
图2为表示盖体的侧面图。
图3为表示容器本体的容器口附近的部位的侧视截面图。
图4为表示容器本体的一部分的俯视图。
图5为表示盖体位于锁死位置的状态的液体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视部分截面图。
图6为表示盖体位于抵接位置的状态的液体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视部分截面图。
图7为表示盖体位于卡合位置的状态的液体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视部分截面图。
图8为表示盖体位于脱出位置的状态的液体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视部分截面图。
图9为表示盖体位于分离位置的状态的液体容器的一部分的俯视部分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1:容器本体
2:容器口
3:螺纹结构
4:盖体
5:止动结构
27:卡合突起
28:卡合止动件
P1:锁死位置
P3:保持位置
P5:分离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一边参照附图一边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如图1等所示,液体容器包括:容器本体1,能够容纳饮料等液体;盖体4,经由螺纹结构3而能够装卸于容器本体1的截面圆形状的容器口2;以及杯(未图示),能够装卸于容器本体1,且能够装入液体。液体容器能够在未将盖体4相对于容器本体1完全卸除的情况下,使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排出。即,液体容器成为所谓螺旋盖(screw cap)型。而且,液体容器包括止动结构5,此止动结构5在盖体4从锁死于容器本体1的锁死位置P1(参照图5)向与容器本体1分离的分离位置P5(参照图9)转动的路径上的中间部位,使卡止力作用于盖体4。
[关于容器本体]
如图3等所示,容器本体1包括能够蓄积液体的第一构件6、及在第一构件6的外侧组合的第二构件7等。
第一构件6优选为不锈钢等金属制。第一构件6成为将有底筒状的内壁8与有底筒状的外壁9空开空间组合而成的双重壁结构,隔热性优异。此内壁8与外壁9之间的空间(双重壁结构的内部)优选为真空。
第一构件6包括能够容纳液体的液体容纳部10、与液体容纳部10的上侧相连设置且较液体容纳部10的内径更为缩径的缩径部11、及与缩径部11的上侧相连设置且较缩径部11更为扩径的口侧部12。
第二构件7优选为树脂制。第二构件7包括将外壁9包围的外围部13、及在外围部13的上侧延伸设置且嵌合于第一构件6的口侧部12的肩部14等。
在肩部14的外侧面设有外螺纹15,此外螺纹15用于螺合能够装卸地安装于容器本体1的杯(未图示)的内面所设置的内螺纹(未图示)。
[关于盖体]
如图2所示,盖体4包括较容器口2的内径更为大径的头部16、从头部16的下端相连设置且较头部16更为小径的本体部17、及嵌装而设于本体部17的下端的包含环状橡胶等弹性体的密封衬垫18等。头部16成为对盖体4进行转动操作时的操作部。头部16与本体部17为树脂制,且一体地形成。
如图2、图5~图9所示,在本体部17,沿着盖体4的轴向而设有一对作为宽幅且纵长的凹部的通液凹部19。各通液凹部19设于以盖体4为中心而彼此成为180度相反的部位。盖体4能够在相对于容器本体1而转动的转动路径的中途,使液体从容器本体1经过通液凹部19而排出。
如图2所示,密封衬垫18形成为与容器本体1的缩径部11的形状对应的形状。密封衬垫18包含橡胶等能够弹性变形的构件。通过相对于容器本体1将盖体4向闭盖方向D2的旋转方向进行拧转操作而锁紧,密封衬垫18由本体部17与缩径部11夹持而弹性变形。由此,能够防止液体从容器口2漏出。
盖体4通过从相对于容器本体1锁死的锁死位置P1(参照图5)向开盖方向D1转动,而经由抵接位置P2(参照图6)、保持位置P3(参照图7)、脱离位置P4(参照图8)向从容器本体1分离的分离位置P5(参照图9)转动,由此能够从容器本体1卸除。
[关于螺纹结构]
如图2、图3等所示,螺纹结构3包括形成于容器本体1侧的第一螺纹部20、及形成于盖体4侧且与第一螺纹部20螺合的第二螺纹部21。螺纹结构3包含两条螺纹(“多条螺纹”的一例)。
如图3、图4等所示,容器本体1侧的第一螺纹部20设于容器本体1的上端部的内面(肩部14的内面)。第一螺纹部20包括各为一对的第一螺条部22、及位于第一螺条部22的螺旋延长线上的第二螺条部23。其中一个第一螺条部22及第二螺条部23相对于另一个第一螺条部22及第二螺条部23,设于相对于容器本体1的中心而为180度相反侧。另一个第二螺条部23位于其中一个第一螺条部22的下方。其中一个第一螺条部22的下方相较于另一个第二螺条部23,周向的长度更长。第一螺条部22与第二螺条部23形成于同一螺旋上但不连续,在第一螺条部22与第二螺条部23之间分别形成有无螺纹的螺纹空缺部24。螺纹空缺部24设有一对。各螺纹空缺部24设于相对于容器本体1的中心而彼此成为180度相反的部位。对于第一螺纹部20而言,从第一螺条部22的起点到第二螺条部23的终点成为1周以下的约270度的角度。
如图2、图5~图9所示,盖体4侧的第二螺纹部21设于盖体4的本体部17的上部的外侧面。第二螺纹部21包括各为一对的上侧螺条部25、及形成于上侧螺条部25的下方的下侧螺条部26。其中一个上侧螺条部25及下侧螺条部26相对于另一个上侧螺条部25及下侧螺条部26,设于相对于盖体4的中心而为180度相反侧。其中一个上侧螺条部25位于其中一个下侧螺条部26的上方,另一个上侧螺条部25位于另一个下侧螺条部26的上方。其中一个上侧螺条部25的起点位置与其中一个下侧螺条部26的起点位置大致对齐。在其中一个上侧螺条部25及下侧螺条部26、与另一个上侧螺条部25及下侧螺条部26之间,形成有无螺纹而向中心侧凹陷的通液凹部19。通液凹部19设有一对。各通液凹部19设于相对于盖体4的中心而彼此成为180度相反的部位。
由图2、图3、图5~图9可理解,螺纹结构3的螺合是以如下形态来进行,即:容器本体1侧的第一螺条部22夹入盖体4侧的上侧螺条部25与下侧螺条部26之间,伴随盖体4向闭盖方向D2的转动,容器本体1侧的第一螺纹部20的夹入盖体4侧的上侧螺条部25与下侧螺条部26之间的部分从第一螺条部22过渡到位于第一螺条部22的螺旋延长线上的第二螺条部23。
如图7等所示,盖体4侧的通液凹部19的周向宽度形成为与容器本体1侧的螺纹空缺部24的周向宽度大致相同。关于通液凹部19及螺纹空缺部24在周向上重合时所形成的流路的角度范围优选为,当设定为约30度~40度左右时,能够充分确保排出量。
由图7等可理解,相对于将容器本体1倾斜时成为使液体排出的一侧的流出路径的通液凹部19及螺纹空缺部24,位于180度相反侧的通液凹部19及螺纹空缺部24作为将外气吸入容器本体1内的吸气路径发挥功能。因此,防止液体的排出时的波动。
如图5~图9所示,螺纹结构3将盖体4从锁死位置P1转动到分离位置P5的角度范围设定为360度(1周)以下的约270度。加以说明,盖体4从锁死位置P1到分离位置P5为止的角度范围经设定为360度(1周)以下的约270度。
[关于止动结构]
如图6、图7所示,止动结构5能够在螺纹结构3的螺合路径的中途使卡止力作用于盖体4。止动结构5包括设于盖体4侧的卡合突起27、及设于容器本体1侧的卡合止动件28。卡合止动件28能够利用盖体4相对于容器本体1的转动力而使卡合突起27卡合或松脱。在卡合止动件28,设有俯视为山型的弯曲形状的第一凸部29、俯视为山型的弯曲形状的第二凸部30、及位于第一凸部29与第二凸部30之间且向径向外侧凹陷的嵌入凹部31。
如图2、图6~图9所示,盖体4侧的卡合突起27成为从本体部17的外表面向外侧隆起的部位。即,卡合突起27的外径大于本体部17的无螺纹部位的外径。卡合突起27形成于由上侧螺条部25与下侧螺条部26上下夹持的部位。卡合突起27设于通液凹部19的附近,且上侧螺条部25与下侧螺条部26的开盖方向D1的端部附近。卡合突起27设有一对。各卡合突起27设于相对于盖体4的中心而彼此成为180度相反的部位。
如图3~图9所示,容器本体1侧的卡合止动件28设于树脂制的第二构件7的内周面。卡合止动件28的第一凸部29及第二凸部30的内径分别略大于盖体4侧的卡合突起27的外径。第二凸部30的内径大于第一凸部29的内径。另一方面,卡合止动件28的嵌入凹部31的内径与盖体4侧的卡合突起27的外径相同或较其更大。即,当在容器本体1的容器口2内使盖体4转动时,卡合突起27抵接于第一凸部29及第二凸部30,当卡合突起27越过第一凸部29或第二凸部30时成为将卡合突起27的位置保持于嵌入凹部31内的尺寸关系。
[关于防过紧结构]
如图3等所示,液体容器包括防过紧结构32,此防过紧结构32防止盖体4相对于容器本体1过于锁紧。防过紧结构32包括设于盖体4侧的缺口部33、及设于容器本体1侧且在缺口部33进行干扰的限制片(未图示)。缺口部33设于下侧螺条部26的闭盖方向D2的端部。如图5所示,当相对于容器本体1将盖体4锁紧而使盖体4处于锁死位置P1时,容器本体1侧的限制片(未图示)在盖体4的缺口部33进行干扰,而使盖体4不在锁死位置P1进一步向闭盖方向D2转动。由此,能够抑制由过于锁紧盖体4所致的密封衬垫18等的损耗。
[关于盖体开盖时的动作]
如图5所示,当相对于容器本体1将盖体4锁紧而使盖体4处于锁死位置P1时,由图2、图3可理解,密封衬垫18因夹持于盖体4的本体部17与容器本体1的缩径部11之间的挤压力而弹性变形,而将盖体4与容器本体1之间合适地保持于止水状态。
当使盖体4从锁死位置P1向开盖方向D1转动第一角度R1(例如约80度)时,盖体4的密封衬垫18从容器本体1的缩径部11离开,解除止水状态。
进而,当使所述盖体4从解除止水状态的解除位置向开盖方向D1转动第二角度R2(例如约30度。距离锁死位置P1约110度)时,盖体4的通液凹部19与容器本体1侧的螺纹空缺部24在周向上开始重合。
进而,当使其盖体4从其重合开始位置向开盖方向D1转动第三角度R3(例如约30度。距离锁死位置P1约140度)时,如图6所示,成为盖体4侧的卡合突起27抵接于第一凸部29的抵接位置P2。通过卡合突起27接触第一凸部29,用户能够感受到阻力感。在此抵接位置P2,由密封衬垫18所得的止水状态解除,盖体4的通液凹部19与容器本体1的螺纹空缺部24在周向上局部地重合,因而此状态下,也能够使容器本体1内的液体经过由盖体4的通液凹部19与容器本体1侧的螺纹空缺部24所形成的流出路径而排出。
接着,当一边施力一边将盖体4从抵接位置P2进一步向开盖方向D1以少许的第四角度R4(例如约10度。距离锁死位置P1约150度)进行旋转操作时,如图7所示,盖体4成为卡合突起27越过第一凸部29而嵌入到嵌入凹部31的保持位置P3。保持位置P3在盖体4的转动方向上,设定为锁死位置P1与分离位置P5之间的中央附近的转动角度。在保持位置P3,盖体4侧的卡合突起27被第一凸部29与第二凸部30夹持,因而盖体4得以相对于容器本体1保持位置。在保持位置P3,盖体4的通液凹部19与容器本体1的螺纹空缺部24在周向上大部分重合,成为排出量最大的状态的“最大排出位置”。即,止动结构5能够在盖体4在能够使液体从容器本体1最大地排出的“最大排出位置”的情况下,使盖体4在容器本体1上保持位置。此“最大排出位置”成为距离锁死位置P1为180度以下(半周以下)的角度,因而仅进行1次从锁死位置P1拧转的操作,便能够设为“最大排出位置”。
然后,当一边对盖体4从保持位置P3进一步施力,一边将盖体4向开盖方向D1以少许的第五角度R5(例如约10度。距离锁死位置P1约160度)进行旋转操作时,如图8所示,盖体4成为卡合突起27越过第二凸部30的脱离位置P4。在此脱离位置P4,第一螺纹部20与第二螺纹部21的螺合状态尚未解除。
然后,当将盖体4从脱离位置P4进一步向开盖方向D1以第六角度R6(例如约100度。距离锁死位置P1约270度)进行旋转操作时,如图9所示,盖体4成为分离位置P5。即,当从抵接位置P2或保持位置P3向开盖方向D1转动到分离位置P5时,确保某种程度的盖体4的转动区域(螺合区域)。在分离位置P5,第一螺纹部20与第二螺纹部21的螺合状态解除,盖体4从容器本体1分离。由此,能够将盖体4从容器本体1卸除。
另一方面,当将盖体4安装于容器本体1时,进行与所述相反的操作。具体而言,在图9所示的分离位置P5使盖体4螺合于容器本体1,相对于容器本体1将盖体4向闭盖方向D2进行转动操作,施力而使卡合突起27越过第二凸部30及第一凸部29(经由图8所示的脱离位置P4、图7所示的保持位置P3、图6所示的抵接位置P2),最终锁紧至图5所示的锁死位置P1。此时,通过设置防过紧结构32,而不会将盖体4过于锁紧于容器本体1。
如以上那样,在容器本体1与盖体4之间具备能够防止开盖操作时的盖体4的脱落的止动结构5,因而能够合适地防止发生意外的盖体4的脱落。
进而,利用止动结构5来实现盖体4的防脱落,因而将螺纹结构3的圈数设定得少,因此能够构成以少的操作将盖体4卸除而容易对容器本体1或盖体4进行保养,且将容器本体1的高度抑制得低的紧凑的液体容器。
以下,说明对本实施方式实施变更而得的其他实施方式。各实施方式只要不产生矛盾则可适当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定于各实施方式所示的内容。
(1)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抵接位置P2时解除由密封衬垫18所得的止水状态,但不限于此。例如,也能够在抵接位置P2时维持由密封衬垫18所得的止水状态。
(2)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以止动结构5所致的卡止力作用的保持位置P3成为将液体从容器本体1经过容器口2及通液凹部19最大地排出的“最大排出位置”的方式进行设定,但不限于此。保持位置P3也可设定为偏离“最大排出位置”的部位。此时,保持位置P3优选为设定于从容器本体1能够排出液体的排出范围内。
(3)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将盖体4从锁死位置P1转动到分离位置P5的角度范围设定为约270度,但不限于此。例如,所述角度范围只要设定为例如约180度~约360度以下的值即为优选。由此,能够利用盖体4的少的拧转操作来进行分解保养。另一方面,此角度范围例如也可设定为超过约360度的值。盖体4的保持位置P3或“最大排出位置”等可根据锁死位置P1与分离位置P5之间的角度范围而设定于适当位置。
(4)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卡合止动件28设于第二构件7,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废除第二构件7,而将第一构件6向上方延长,在其延长部分的内周面设置卡合止动件28。
(5)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在止动结构5中将卡合突起27设于盖体4,将能够与卡合突起27卡合或松脱的卡合止动件28设于容器本体1,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将卡合突起27设于容器本体1,将能够与卡合突起27卡合或松脱的卡合止动件28设于盖体4。即,止动结构5只要包括设于容器本体1及盖体4的任一者的卡合突起27、以及设于容器本体1及盖体4的任意另一者且利用盖体4相对于容器本体1的转动力而使卡合突起27卡合或松脱的卡合止动件28即可。
(6)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设有防过紧结构32,但不限于此,也可不设置这种防过紧结构32。
(7)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容器本体1的双重壁结构的内部成为真空,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为不将容器本体1的双重壁结构的内部抽真空,而在内壁8与外壁9之间另夹持隔热材料而提高了隔热性能的结构。
(8)上述实施方式中,例示了螺纹结构3包含两条螺纹,但不限于此。例如,螺纹结构3也可包含三条以上的多条螺纹。而且,例如螺纹结构3也可包含一条螺纹。

Claims (5)

1.一种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容器本体,能够容纳液体;
盖体,经由螺纹结构而能够装卸于所述容器本体的容器口,能够通过将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的紧固拧松而使液体从所述容器本体排出;以及
止动结构,在所述盖体从锁死于所述容器本体的锁死位置向与所述容器本体分离的分离位置转动的路径上的中间部位,使卡止力作用于所述盖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结构能够在所述盖体在能够使液体从所述容器本体最大地排出的最大排出位置的情况下,使所述盖体在所述容器本体上保持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止动结构包括:
卡合突起,设于所述容器本体及所述盖体的任一者;以及
卡合止动件,设于所述容器本体及所述盖体的任意另一者,利用所述盖体相对于所述容器本体的转动力而使所述卡合突起卡合或松脱。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结构将所述盖体从所述锁死位置转动到所述分离位置的角度范围设定为360度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体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结构包含多条螺纹。
CN201920790404.3U 2018-05-30 2019-05-29 液体容器 Active CN210138041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3575A JP7077522B2 (ja) 2018-05-30 2018-05-30 液体容器
JP2018-103575 2018-05-30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38041U true CN210138041U (zh) 2020-03-13

Family

ID=68767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90404.3U Active CN210138041U (zh) 2018-05-30 2019-05-29 液体容器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077522B2 (zh)
CN (1) CN21013804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6895A (zh) * 2021-06-11 2021-10-26 浙江万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洗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33907Y2 (zh) * 1974-07-15 1978-08-21
JPH0629Y2 (ja) * 1989-07-25 1994-01-05 豊田合成株式会社 ポットの開栓位置決め構造
JP4401931B2 (ja) 2004-11-01 2010-01-20 象印マホービン株式会社 液体容器の栓構造
US10285522B2 (en) 2016-08-17 2019-05-14 Impel Studio LLC Travel vessel for beverage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546895A (zh) * 2021-06-11 2021-10-26 浙江万陌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清洗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206376A (ja) 2019-12-05
JP7077522B2 (ja) 2022-05-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307054C2 (ru) Удобная для пользователя бутыль и укупорочный резьбовой узел
CN105992742B (zh) 容器的密封装置
JP5240313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RU2388672C2 (ru) Контейнер для напитков
US6874664B1 (en) Push-pull dispenser with folding fingers
US5680954A (en) Oil fill cap
JP5627732B2 (ja) 飲料用容器の栓体
CA2178431C (en) Crimp top seal for vials
US4411287A (en) Valve-type closure for containers
RU2011135981A (ru) Узел укупорочного средства емкости с герметичным уплотнением
EP1332978A2 (en) Annular seal for closure with a fastening limit stop
PL177645B1 (pl) Pokrywka pojemnika, zwłaszcza butelki
JP6143342B2 (ja) ねじキャップ付き容器
US20150014269A1 (en) Senior friendly child resistant closure
CN210138041U (zh) 液体容器
JP2011098761A (ja) 飲食物携帯用容器
US20150290640A1 (en) Vessel
JP2012106773A (ja) ボトルのキャップ構造
US11454146B2 (en) Drain plug structure for oil pan
JP5072716B2 (ja) 二重容器
JP5909951B2 (ja) 複合キャップ
JP6078362B2 (ja) 注出キャップ
JP5055167B2 (ja) 容器
CN210276970U (zh) 一种容器
KR200228291Y1 (ko) 용기 뚜껑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