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276970U - 一种容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容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276970U
CN210276970U CN201920218293.9U CN201920218293U CN210276970U CN 210276970 U CN210276970 U CN 210276970U CN 201920218293 U CN201920218293 U CN 201920218293U CN 210276970 U CN210276970 U CN 21027697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iner
bottom cover
rotation
engagement portion
clamp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18293.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湘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shun Hongko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shun Hongko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shun Hongko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shun Hongko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18293.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27697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27697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27697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osures For Contai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容器,该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盖子组件;其中,所述盖子组件包括上盖和底盖,所述底盖具有由所述上盖覆盖并与所述上盖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容器主体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内壁上设有至少1个底盖卡合部,并且邻近所述底盖卡合部的位置设有至少1个第一止旋件;其中,所述容器主体的上部设有连接口部,所述连接口部的外壁设有至少1个连接口卡合部,并且,至少1个连接口卡合部的外侧设有至少1个第二止旋件,所述第一止旋件与所述第二止旋件配合以限制所述底盖相对所述连接口部的旋转。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容器解决了在打开容器上盖过程中,底盖相对容器主体旋转的问题,由此改善用户操作便利性,提高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一种容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容器,具体涉及一种带盖的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盛装诸如饮料、酱油、调和油之类的瓶子,除了采用单个瓶盖外,越来越流行采用双盖结构的瓶盖。采用所述双盖结构的瓶盖包括上盖和底盖,其中,底盖与瓶口接合,上盖与底盖接合。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只需打开上盖即可倒出瓶中物质,而底盖仍然与瓶口连接。
然而,现有的双盖结构的瓶盖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在拧紧或者旋松上盖时,底盖会相对瓶口发生旋转,导致无法打开或者拧紧上盖,即用户操作不便,用户体验差。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局限,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容器,使其在使用过程中能够有效限制底盖相对于容器主体的相对旋转,从而方便的打开或者拧紧上盖。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盖子组件。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容纳腔和位于该容纳腔的上部的连接口部,所述连接口部的开口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盖子组件包括上盖和底盖。所述底盖具有与所述上盖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口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适于与所述连接口部的开口连通的中空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围绕所述连接口部的外壁的内壁,并且在该内壁上设有至少1个底盖卡合部,并且邻近所述底盖卡合部的位置设有至少1个第一止旋件。
其中,所述连接口部的外壁设有至少1个连接口卡合部,所述底盖卡合部与所述连接口卡合部接合以将所述底盖与所述连接口部连接,并且,至少1个连接口卡合部的外侧设有至少1个第二止旋件,所述第一止旋件与所述第二止旋件配合以限制所述底盖相对所述连接口部的旋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盖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包括第一底盖卡合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下侧的第二底盖卡合部;其中,在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底盖卡合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止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口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包括第一连接口卡合部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卡合部下侧的第二连接口卡合部;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口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接合,所述第二连接口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底盖卡合部接合,并且,在所述第二卡合部的外侧设有所述第二止旋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底盖卡合部的直径,且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口卡合部的直径小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卡合部的直径,且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旋件包括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止旋件包括凹槽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止旋件包括凹槽结构,所述第二止旋件包括凸起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止旋件包括止旋筋,所述第二止旋件包括止旋凹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口部的顶部边缘具有圆角或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上盖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底盖的第一连接部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啮合将所述上盖和所述底盖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均为单头螺纹。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底盖的第一连接部的中空通道内设置有适于密封该中空通道的密封件和与该密封件固定连接的延伸件,所述密封件与所述中空通道的内壁可拆卸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容器,其设有第一止旋件和第二止旋件,第一止旋件与第二止旋件配合能够有效限制底盖相对于容器主体的旋转,从而实现用户在打开或拧紧上盖时有效防止底盖相对于容器主体的旋转,使用的过程更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个方面,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容器的爆炸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容器的连接口部的主视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容器的上盖的局部立体图;
图4是图1所示的容器的底盖的局部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容器的一种示例性实施方式。本图以透视的方式示出了装置内部的结构,其中,用虚线画出了装置的内部结构。所述容器可以包括容器主体1和盖子组件,所述盖子组件主要包括上盖2和底盖3,其中,底盖3围绕容器主体1的开口并与容器主体1连接,并且底盖3由上盖2覆盖,从而,盖子组件覆盖容器主体1的开口。
容器主体1包括连接口部11和容纳腔12,其中,连接口部11位于容纳腔12的顶部并且与容纳腔12一体成型或粘接(或焊接)成一体,并且连接口部11具有与容纳腔12的内部连通的开口。图2是图1所示的容器的连接口部的主视图,如图2所示,在连接口部11的外壁上设置有2个连接口卡合部,即第一连接口卡合部1111和第二连接口卡合部1112。第一连接口卡合部1111位于连接口部11的上侧,第二连接口卡合部1112位于第一连接口卡合部1111的下方。所述连接口卡合部可以是环绕连接口部11的外壁设置的环形凸起,并且,第一连接口卡合部1111的直径小于位于第二连接口卡合部1112的直径,且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例如0.8毫米、1.0毫米、1.5毫米、2.0毫米、2.5毫米、3.5毫米,优选为0.8毫米或1.0毫米。在连接口卡合部1112的外侧设有多个止旋凹口112(即第二止旋件)。
如图3所示,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盖2包括设置在其外壁周围的防滑结构201,防滑结构201可以有效增加用户在拧紧或者打开上盖2时与上盖之间的摩擦力,方便用户拧紧或者打开上盖2。其中,防滑结构201可以是防滑滚花、防滑条、防滑凸点等,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优选为防滑条。邻接防滑结构201的底端设有限位环202。在上盖1的内壁上设有第一螺纹203,并且第一螺纹203可以为单头螺纹。
如4图所示,底盖3包括设置在其上部的第一连接部31和设置在其下部的第二连接部32。其中,第一连接部31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311,第二螺纹311亦可为单头螺纹,通过所述第二螺纹311与所述第一螺纹203啮合将上盖2与底盖3连接,从而由上盖2盖住底盖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盖2和底盖3通过单头螺纹连接,可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双头螺纹在旋盖时容器对位不准的问题。第一连接部31的中央设置有适于与容器主体1连通的中空通道313,中空通道313的顶部形成倒液嘴312,并且在中空通道313的底部设有用于密封该中空通道313的密封件314,密封件314的上表面固定设置有延伸件315,密封件314与中空通道313的底部可拆卸的连接。具体而言,密封件314设置在中空通道313内的底面,密封件314的周围设置有撕裂槽,延伸件315为扣环,其一端与密封件314固定连接,拉动扣环,将密封件314从撕裂槽位置撕裂,从而将密封件314从中空通道313上拆卸,由此将中空通道313与连接口部11的开口连通,进而与容纳腔12的内部连通。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密封件314可以设置在中空通道313的任意位置,只要适于将中空通道313密封即可,并且,密封件314与中空通道313可以采用本领域已知的各种可拆卸连接方式,只要在使用时便于拆下密封件314打通中空通道313即可。
进一步,如图4所示,第二连接部32的内壁设有2个底盖卡合部,即位于上侧的第一底盖卡合部3211和位于下侧的第二底盖卡合部3212。所述底盖卡合部可以是从所述第二连接部32的内壁突起的环形凸起,并且第一底盖卡合部3211的直径小于第二底盖卡合部3212的直径,并且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例如0.8毫米、1.0毫米、1.5毫米、2.0毫米、2.5毫米、3.5毫米,优选为0.8毫米或1.0毫米。此外,在第一底盖卡合部3211和第二底盖卡合部3212之间设有多个止旋筋322(即第一止旋件),在第二连接部32的顶部设置有朝向容器主体1的密封壁323。并且,第一底盖卡合部3211与第一连接口卡合部1111卡合,第二底盖卡合部3212与第二连接口卡合部1112卡合,从而将底盖3与连接口部11连接,由此将盖子组件与容器主体1连接并覆盖住容器主体的开口。此外,在底盖3与容器主体1连接的情形下,当旋动上盖2时,多个止旋筋322与多个止旋凹口112配合,从而限制底盖3相对于容器主体1旋转,从而避免出现现有技术的旋盖无效的问题。由此,方便了用户操作,提高了用户体验。并且,将底盖3卡合在容器主体1的连接口部11上后,设置在所述底盖3的第二连接部32顶部的密封壁323与第二连接部32的内壁接触共同密封连接口部11,从而防止容纳腔12内的物质泄漏。由于第一底盖卡合部3211与第二底盖卡合部3212的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之间,同时,第一连接口卡合部1111与第二连接口卡合部1112的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之间,从而解决了在生产过程中将底盖3放置在连接口部11时对位困难的问题,使底盖3与连接口部11的对位更加容易快捷,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在可选实施方式中,通过在连接口部11的顶部可以设置圆角或倒角,例如圆弧倒角,能够防止将底盖3与连接口部11接合时底盖3的边缘被连接口部11的利边挂住的问题。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旋件设置为凸起的凸点,第二止旋件设置为凹陷的凹坑,在将底盖3盖合在连接口部11上时,凸点与凹坑配合以限制底盖3相对于连接口部11旋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止旋件也可以设置为止旋凹口,第二止旋件设置为止旋肋,同样可以实现止旋凹口与止旋肋相配合以限制底盖3相对连接口部11旋转。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盖3的第二连接部32内壁上设有1个底盖卡合部,并且在该底盖卡合部的下侧设置1个或多个止旋筋,同时在连接口部11的外壁上设有1个连接口卡合部,在该连接口卡合部的下侧设有1个或多个止旋凹口。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底盖3的第二连接部32内壁上设有3个以上底盖卡合部,并且在任意两个底盖卡合部的之间设置1个或多个止旋筋,同时在连接口部11的外壁上设有与底盖卡合部相同数量的连接口卡合部,在连接口卡合部上与所述止旋筋对应的位置设有1个或多个止旋凹口。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对连接口卡合部和底盖卡合部的数量不做限制,只要能将底盖与连接口部连接即可,例如,连接口卡合部的数量与底盖卡合部的数量可以不同,即连接口卡合部可以少于或多于底盖卡合部。例如,成对的连接口卡合部卡住或夹住一个底盖卡合部,或者成对的底盖卡合部卡住或夹住一个连接口卡合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止旋筋322可设置为1个、2个、3个或更多,止旋凹口112也设置为1个、2个、3个或更多,止旋筋与止旋凹口相配合以限制底盖3相对于连接口部11转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第一止旋件和第二止旋件的数量不做限制,只要能限制底盖相对于连接口部转动即可,例如,第一止旋件的数量与第二止旋件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即第一止旋件可以少于或多于第二止旋件。
以上具体和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意在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距离说明,但并不能因此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变形和改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器包括容器主体和盖子组件;
其中,所述容器主体包括容纳腔和位于该容纳腔的上部的连接口部,所述连接口部的开口与所述容纳腔的内部连通;
其中,所述盖子组件包括:
上盖;
底盖,所述底盖具有与所述上盖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与所述连接口部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具有适于与所述连接口部的开口连通的中空通道,所述第二连接部具有围绕所述连接口部的外壁的内壁,并且在该内壁上设有至少1个底盖卡合部,并且邻近所述底盖卡合部的位置设有至少1个第一止旋件;
其中,所述连接口部的外壁设有至少1个连接口卡合部,所述底盖卡合部与所述连接口卡合部接合以将所述底盖与所述连接口部连接,并且,至少1个连接口卡合部的外侧设有至少1个第二止旋件,所述第一止旋件与所述第二止旋件配合以限制所述底盖相对所述连接口部的旋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盖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包括第一底盖卡合部和位于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下侧的第二底盖卡合部;
其中,在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底盖卡合部之间设有所述第一止旋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卡合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并且包括第一连接口卡合部和位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卡合部下侧的第二连接口卡合部;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口卡合部与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接合,所述第二连接口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底盖卡合部接合,
并且,在所述第二连接口卡合部的外侧设有所述第二止旋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底盖卡合部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底盖卡合部的直径,且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口卡合部的直径小于位于所述第二连接口卡合部的直径,且直径差在0.8毫米至3.0毫米的范围内。
6.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旋件包括凸起结构,所述第二止旋件包括凹槽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止旋件包括凹槽结构,所述第二止旋件包括凸起结构。
7.如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止旋件包括止旋筋,所述第二止旋件包括止旋凹口。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口部的顶部边缘具有圆角或倒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的内壁设有第一螺纹,所述底盖的第一连接部的外壁设有第二螺纹,通过所述第一螺纹与所述第二螺纹啮合将所述上盖和所述底盖连接。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纹和所述第二螺纹均为单头螺纹。
CN201920218293.9U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容器 Active CN21027697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8293.9U CN210276970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容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18293.9U CN210276970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容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276970U true CN210276970U (zh) 2020-04-10

Family

ID=700605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18293.9U Active CN210276970U (zh) 2019-02-21 2019-02-21 一种容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27697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0524793A (ja) 子供用の飲料ボトルまたは子供用飲料カップのための閉鎖システム
CN210276970U (zh) 一种容器
JP5090021B2 (ja) キャップおよび閉止装置ならびに飲料入り閉止装置
CN210853590U (zh) 卡压式瓶盖和瓶子
TW201311513A (zh) 多容室容器
KR100840983B1 (ko) 마개홀더를 구비한 용기
CN211130036U (zh) 端盖组件及利用该端盖组件的容器
JP3124569U (ja) 容器の口栓装置
US20210253319A1 (en) A dispenser
CN112168709A (zh) 翻盖奶瓶组件
CN109533636B (zh) 一种翻折式盖体结构
CN220077220U (zh) 储物瓶盖及包装瓶
CN218056469U (zh) 一种内插入式密封结构的铝箔封口软管
CN220810518U (zh) 一种双向瓶盖组件及具有该瓶盖组件的瓶体
CN218318405U (zh) 分体式瓶盖
CN220032707U (zh) 一种瓶盖的启闭结构
CN217865780U (zh) 一种外抱式密封结构的铝箔封口软管
CN116620713B (zh) 一种预置溶质的瓶盖、容器及其灌装方法
CN212767603U (zh) 多功能瓶
JPS6018352Y2 (ja) 壜口の密封装置
CN211533778U (zh) 两用杯
WO2021169751A1 (zh) 一种具有加料调和的盖组件
JPS6315161Y2 (zh)
CN109353682B (zh) 一种阀门尖嘴盖
CN110027789B (zh) 一种防漏扭开盖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