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116416U -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 Google Patents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116416U
CN210116416U CN201920666071.3U CN201920666071U CN210116416U CN 210116416 U CN210116416 U CN 210116416U CN 201920666071 U CN201920666071 U CN 201920666071U CN 210116416 U CN210116416 U CN 21011641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ushion
layer
automobile seat
cover
thicknes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607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文靓
骆威
蔡聪聪
张志伟
严浩
金鑫
王陵琛
赵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aurecia China Hold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607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11641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11641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11641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ir Legs, Seat Parts, And Backres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所述汽车座椅面套包括外部套层、内面套层、多个气袋和电子控制单元,气袋连接有气管,通过气管连接至电子控制单元;内面套层与外部套层缝制固定,形成一中空的容纳腔,容纳腔内安装有加热通风单元,气袋安装在内面套层的外表面上,气袋的分布位置与乘客坐在汽车座椅面套上时,背部的各个穴位对应。汽车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坐垫和靠背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本实用新型集成了气袋按摩、加热、通风等功能,结合中医按摩和活穴理论,进行定点穴位按摩。其运用了气袋的充放气来实现穴位按摩,从而放松乘员的背部、腰部和腿部肌肉。

Description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座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汽车座椅的要求也日渐提高,例如汽车座椅增加了按摩加热等附带功能。在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采用的按摩座垫由于按摩球太硬、按摩位置固定、电动马达体验感差等原因,不能带来良好的按摩效果。而且,以往的座椅通风功能对臀部和腰部作用较小,不能给乘客带来良好的通风效果。
有鉴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汽车座椅坐垫进行了研究改进,设计了一种汽车座椅面套,以期克服上述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汽车座椅的按摩通风效果较差等缺陷,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汽车座椅面套,其特点在于,所述汽车座椅面套包括外部套层、内面套层、多个气袋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气袋连接有气管,通过所述气管连接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内面套层与所述外部套层缝制固定,形成一中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加热通风单元,所述气袋安装在所述内面套层的外表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加热通风单元包括加热垫和通风层,所述加热垫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部套层包括打孔皮和软垫,所述软垫安装在所述打孔皮上,所述内面套层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围设在所述软垫的四周,所述加热垫安装在所述软垫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袋粘贴在所述内面套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气袋与所述内面套层之间采用刺毛条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面套的总厚度为23.5mm,压缩后的厚度为21.5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打孔皮的厚度为1.3mm,所述软垫的厚度为3mm,所述加热垫的厚度为1.2mm,所述通风层的厚度为10mm,所述内面套层的厚度为2mm,所述气袋的厚度为3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面套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扇。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其特点在于,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汽车座椅面套的外部套层边缘设置有拉链结构,所述汽车座椅面套包覆在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上,并通过所述拉链结构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集成了气袋按摩、加热、通风等功能,结合中医按摩和活穴理论,进行定点穴位按摩。其运用了气袋的充放气来实现穴位按摩,从而放松乘员的背部、腰部和腿部肌肉。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以及其他的特征、性质和优势将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的描述而变的更加明显,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面套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面套的整体结构截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中汽车座椅面套的安装示意图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中汽车座椅面套的安装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
外部套层 10
内面套层 20
气袋 30
加热通风单元 A
加热垫 40
通风层 50
软垫 11
无纺布 12
刺毛条 31
打孔皮 60
风扇 70
座垫 80
靠背 90
拉链结构 13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现在将详细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在所有附图中将使用相同的标记来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分。
此外,尽管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是从公知公用的术语中选择的,但是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所提及的一些术语可能是申请人按他或她的判断来选择的,其详细含义在本文的描述的相关部分中说明。
此外,要求不仅仅通过所使用的实际术语,而是还要通过每个术语所蕴含的意义来理解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面套的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面套的整体结构截面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的俯视图。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面套,其包括外部套层10、内面套层20、多个气袋30和电子控制单元(图中未示),气袋30连接有气管(图中未示),通过所述气管连接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内面套层20与外部套层10缝制固定,形成一中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加热通风单元A,气袋30安装在内面套层20的外表面上,气袋30的分布位置与乘客坐在所述汽车座椅面套上时,背部的各个穴位对应。
优选地,加热通风单元A包括加热垫40和通风层50,将加热垫40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通风层50布置在加热垫40上。外部套层10包括打孔皮60和软垫11,软垫11安装在打孔皮60上,内面套层20为无纺布12,无纺布12围设在软垫11的四周,加热垫40安装在软垫11上。
进一步地,将气袋30粘贴在内面套层20,内面套层20与外部套层10缝制固定。气袋30与内面套层20之间采用刺毛条31连接。
更进一步地,本实施中所述汽车座椅面套的总厚度优选为23.5mm,压缩后的厚度优选为21.5mm。打孔皮60的厚度优选为1.3mm,软垫11的厚度优选为3mm,加热垫40的厚度优选为1.2mm,通风层50的厚度优选为10mm,内面套层20的厚度优选为2mm,气袋30的厚度优选为3mm。
此外,所述汽车座椅面套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扇70。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中汽车座椅面套的安装示意图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中汽车座椅面套的安装示意图二。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垫80和靠背90,其中,坐垫80和靠背90上安装有如上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所述汽车座椅面套的外部套层10边缘设置有拉链结构13,所述汽车座椅面套包覆在坐垫80和靠背90上,并通过所述拉链结构固定。
根据上述结构描述,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面套采用了可替换拉链式面套,结合中医按摩和活穴理论,进行定点穴位按摩。其中,所述汽车座椅面套具有如下诸多特别之处:一、小气袋式中医穴位按摩,根据中医按摩和活穴理论,以小气袋充放气形式代替点按手法,对乘员进行按摩。
二、可调式加热功能,在这些穴位上附加加热垫,由乘员自行控制加热开关,起到中医活穴功能。
三、腰部单独加热,鉴于司机长时间坐在座椅上引起的腰部不适,腰部加热垫可进行单独加热。
四、可调式气袋高度,在靠背90和座垫80的反面会粘有刺毛条,在靠背90和座垫80反面标注身高范围(例:160cm-170cm)标记线,气袋上也会粘有刺毛条,可供乘员根据自身身高自主选择气袋的粘贴高度,使穴位按摩效果充分发挥。
五、风扇的布置,座垫80和靠背90采用分体式,两个风扇70分别固定在座垫下边缘和靠背里(如下图所示),通过3d mesh将风送入座垫和靠背,背部的风扇周围用海绵填补高度差,减少乘客的异物感。
六、ECU的布置,ECU(电子控制单元)装置放置在黑色盒子里,通过钣金件固定在座椅滑轨上,这种结构不会影响座椅的前后调节和上下调节。当然,ECU的固定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此处仅为举例。
七、气管的布置,在发泡的坐靠背结合处预留一点空隙,将气管从该处连接到下方的ECU上,在座垫上增加一块能遮盖住气管的面套通过刺毛条反扣在座椅上。当然,气管的排布方式并不局限于此,此处仅为举例。
八、座垫的最大截面厚度,整个面套截面总厚度23.5mm,人体坐上去后压缩为21.5mm,该厚度不会对H点有大的影响。
九、可替换面套,可替换面套通过拉链固定在座椅上,可供车主自行选择是否使用可替换面套。采用拉链式面套不会影响安全气囊爆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集成了气袋按摩、加热、通风等功能,结合中医按摩和活穴理论,进行定点穴位按摩。其运用了气袋的充放气来实现穴位按摩,从而放松乘员的背部、腰部和腿部肌肉。可根据乘员的身高调节气袋的粘贴高度,从而适配多种身高类型。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作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面套包括外部套层、内面套层、多个气袋和电子控制单元,所述气袋连接有气管,通过所述气管连接至所述电子控制单元;
所述内面套层与所述外部套层缝制固定,形成一中空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内安装有加热通风单元,所述气袋安装在所述内面套层的外表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通风单元包括加热垫和通风层,所述加热垫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套层包括打孔皮和软垫,所述软垫安装在所述打孔皮上,所述内面套层为无纺布,所述无纺布围设在所述软垫的四周,所述加热垫安装在所述软垫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粘贴在所述内面套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气袋与所述内面套层之间采用刺毛条连接。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面套的总厚度为23.5mm,压缩后的厚度为21.5mm。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打孔皮的厚度为1.3mm,所述软垫的厚度为3mm,所述加热垫的厚度为1.2mm,所述通风层的厚度为10mm,所述内面套层的厚度为2mm,所述气袋的厚度为3mm。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面套上安装有至少一个风扇。
9.一种汽车座椅,包括座垫和靠背,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上安装有如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座椅面套的外部套层边缘设置有拉链结构,所述汽车座椅面套包覆在所述坐垫和所述靠背上,并通过所述拉链结构固定。
CN201920666071.3U 2019-05-10 2019-05-10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Active CN21011641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071.3U CN210116416U (zh) 2019-05-10 2019-05-10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071.3U CN210116416U (zh) 2019-05-10 2019-05-10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116416U true CN210116416U (zh) 2020-02-28

Family

ID=696138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6071.3U Active CN210116416U (zh) 2019-05-10 2019-05-10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11641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678737B (zh) 车辆加热系统
KR20170127777A (ko) 점진적 근육 이완법이 적용된 안마의자에서의 취침 모드 동작 방법 및 그 방법이 동작 가능한 안마의자
CN106740338A (zh) 一种多功能舒适型汽车座椅
JP2014237339A (ja) 自動車用シートクッション
CN210116416U (zh) 汽车座椅面套及包括其的汽车座椅
CN112319330B (zh) 基于驾驶数据的汽车多功能座椅智能控制方法及系统
CN210027133U (zh) 一种汽车座椅
RU140827U1 (ru) Массажное кресло для транспортных средств
CN207173386U (zh) 一种交通工具座椅腰垫
CN201296194Y (zh) 一种多功能垫
JP3246591U (ja) 寝具用マット
JP3196873U (ja) 疲労を軽減できる快適な一定量の気圧のエアバッグ式腰当てクッション
CN210881758U (zh) 一种新型发泡座椅衬垫
CN205652002U (zh) 远红外汽车坐垫
CN212529402U (zh) 一种具有按摩功能的汽车加热座椅
CN2589262Y (zh) 汽车清凉通气垫
CN212950285U (zh) 可移除座椅套
JPH0515244Y2 (zh)
CN204526894U (zh) 一种智能汽车座垫
CN219618950U (zh) 一种汽车座椅和汽车
CN214929209U (zh) 一种车辆工程座椅
CN213383965U (zh) 一种安全座椅
KR200377785Y1 (ko) 자동차용 시트
CN217320151U (zh) 一种具有可调充气垫的多功能透气z型座椅
US20200238864A1 (en) Support for a motor vehicle seat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