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82281U - 注塑模具 - Google Patents

注塑模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82281U
CN210082281U CN201822231464.XU CN201822231464U CN210082281U CN 210082281 U CN210082281 U CN 210082281U CN 201822231464 U CN201822231464 U CN 201822231464U CN 210082281 U CN210082281 U CN 2100822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ld
die
top die
plate
ho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31464.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传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tar Precision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tar Precision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tar Precision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filed Critical Star Precision Technology (zhuhai)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31464.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822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822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822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支撑底座、顶模组件及注塑组件,顶模组件包括顶模板、弹性件拉伸板、模具成型底板、两个支撑板、两个顶模柱、两个弹性件及四个支撑柱,在一个顶模柱中,顶模柱包括顶模柱体、缓冲柱、顶模凸体及铁氟龙层,顶模柱体的第一端嵌置于顶模孔内,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与缓冲柱相固定,顶模凸体设置于缓冲柱上,铁氟龙层贴附于顶模凸体上,两个弹性件分别套置于两个顶模柱体外,当塑胶制品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时,冷却固化后进行开模,脱模时推动所述顶模板,两个所述顶模柱把塑胶成型品顶出,由于外力不均匀,所述缓冲柱以及所述顶模凸体都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外力对成型塑胶制品的损坏,提高塑胶制品的合格率。

Description

注塑模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注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注塑模具是生产塑胶制品的一种工具,也是赋予塑胶制品完整结构和精确尺寸的工具,注塑成型利用受热融化的塑料由注塑机高压射入注塑模具里的模腔内,经冷却固化后,进行开模,再进行脱模,得到成形品。
然而,当固化后的塑胶制品进行脱模时,会有顶针把成型品顶出,顶出是借助外力,但由于外力不均匀,顶出时成型品会造成损伤,甚至顶针把成型品顶穿,这样就使塑胶制品的合格率降低,同时使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加,浪费生产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够降低塑胶制品在脱模顶出时的损坏率,能够提高塑胶制品的合格率,以及能够提高生产效率的注塑模具。
一种注塑模具,包括:
支撑底座,
顶模组件,所述顶模组件包括顶模板、弹性件拉伸板、模具成型底板、两个支撑板、两个顶模柱、两个弹性件及四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且每一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四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嵌置于四个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顶模板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两个顶模孔,在一个所述顶模柱中,所述顶模柱包括顶模柱体、缓冲柱、顶模凸体及铁氟龙层,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一端嵌置于所述顶模孔内,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柱相固定,所述顶模凸体设置于所述缓冲柱上,所述铁氟龙层贴附于所述顶模凸体上,所述弹性件拉伸板上开设有两个弹性件拉伸孔,两个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弹性件拉伸孔,两个所述弹性件分别套置于两个所述顶模柱体外,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四个固定孔,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固定孔,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设置有模具成型块,所述模具成型块的底部上开设有两个模具顶出孔,两个所述顶模凸体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且两个所述顶模凸体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平齐设置;
注塑组件,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模具成型盖板及注塑胶板,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四个封合孔,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封合孔,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模具成型槽,且所述模具成型槽的底部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成型槽与所述模具成型块共同形成一模具成型腔体,所述注塑胶板设置于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所述注塑胶板上开设有注塑胶孔,所述注塑胶孔与所述进胶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模组件还包括推拉轴,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推模孔,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推拉孔,所述推拉轴穿设所述推拉孔,所述推拉轴的端部嵌置于所述推模孔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模凸体包括顶模凸体缓冲部及顶模部,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与所述缓冲柱连接,所述顶模部设置于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及所述顶模部均具有圆形横截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的直径及所述顶模部的直径的比例为1:(1.5~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模凸体具有“T”字形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缓冲柱为硅胶缓冲柱。
上述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支撑底座、顶模组件及注塑组件,所述顶模组件设置有顶模板、模具成型底板、两个顶模柱及两个弹性件,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两个顶模孔,在一个所述顶模柱中,所述顶模柱包括顶模柱体、缓冲柱、顶模凸体及铁氟龙层,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一端嵌置于所述顶模孔内,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柱相固定,所述顶模凸体设置于所述缓冲柱上,所述铁氟龙层贴附于所述顶模凸体上,两个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套置于两个所述顶模柱体外;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模具成型盖板及注塑胶板,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设置有模具成型块,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模具成型槽,且所述模具成型槽的底部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成型槽与所述模具成型块共同形成模具成型腔体,所述注塑胶板上开设有注塑胶孔,所述注塑胶孔与所述进胶孔连通,当塑胶制品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时,把融化后的塑胶液体从所述塑胶孔注入,通过所述进胶孔流入所述模具成型腔体内,冷却固化后进行开模,脱模时推动所述顶模板,从而带动把两个所述顶模柱朝向所述模具成型底板的方向靠近,同时两个所述弹性件进行压缩,两个所述顶模柱把塑胶成型品顶出,但顶出时,由于外力不均匀,所述缓冲柱以及所述顶模凸体都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外力对成型塑胶制品的损坏,所述铁氟龙层能够防止塑胶制品与所述顶模凸体之间的粘连,从而降低塑胶制品的损坏率,提高塑胶制品的合格率,以及提高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注塑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顶模柱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一实施方式中,一种注塑模具,包括:支撑底座、顶模组件及注塑组件,所述顶模组件包括顶模板、弹性件拉伸板、模具成型底板、两个支撑板、两个顶模柱、两个弹性件及四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且每一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四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嵌置于四个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顶模板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两个顶模孔,在一个所述顶模柱中,所述顶模柱包括顶模柱体、缓冲柱、顶模凸体及铁氟龙层,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一端嵌置于所述顶模孔内,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柱相固定,所述顶模凸体设置于所述缓冲柱上,所述铁氟龙层贴附于所述顶模凸体上,所述弹性件拉伸板上开设有两个弹性件拉伸孔,两个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弹性件拉伸孔,两个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套置于两个所述顶模柱体外,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四个固定孔,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固定孔,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设置有模具成型块,所述模具成型块的底部上开设有两个模具顶出孔,两个所述顶模凸体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且两个所述顶模凸体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平齐设置;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模具成型盖板及注塑胶板,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四个封合孔,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封合孔,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模具成型槽,且所述模具成型槽的底部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成型槽与所述模具成型块共同形成模具成型腔体,所述注塑胶板设置于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所述注塑胶板上开设有注塑胶孔,所述注塑胶孔与所述进胶孔连通。如此,上述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支撑底座、顶模组件及注塑组件,所述顶模组件设置有顶模板、模具成型底板、两个顶模柱及两个弹性件,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两个顶模孔,在一个所述顶模柱中,所述顶模柱包括顶模柱体、缓冲柱、顶模凸体及铁氟龙层,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一端嵌置于所述顶模孔内,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柱相固定,所述顶模凸体设置于所述缓冲柱上,所述铁氟龙层贴附于所述顶模凸体上,两个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套置于两个所述顶模柱体外;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模具成型盖板及注塑胶板,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设置有模具成型块,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模具成型槽,且所述模具成型槽的底部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成型槽与所述模具成型块共同形成模具成型腔体,所述注塑胶板上开设有注塑胶孔,所述注塑胶孔与所述进胶孔连通,当塑胶制品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时,把融化后的塑胶液体从所述塑胶孔注入,通过所述进胶孔流入所述模具成型腔体内,冷却固化后进行开模,脱模时推动所述顶模板,从而带动把两个所述顶模柱朝向所述模具成型底板的方向靠近,同时两个所述弹性件进行压缩,两个所述顶模柱把塑胶成型品顶出,但顶出时,由于外力不均匀,所述缓冲柱以及所述顶模凸体都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外力对成型塑胶制品的损坏,所述铁氟龙层能够防止塑胶制品与所述顶模凸体之间的粘连,从而降低塑胶制品的损坏率,提高塑胶制品的合格率,以及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更好地对上述注塑模具进行说明,以更好地理解上述注塑模具的构思,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注塑模具10包括:支撑底座100、顶模组件200及注塑组件300,所述顶模组件200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00上,所述注塑组件300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00上,所述支撑底座100对主体结构起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所述顶模组件200用于在塑胶制品成型时进行脱模,所述注塑组件300能够把融化后的塑胶液体注入所述模具成型腔体内注塑成型。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所述顶模组件200包括顶模板210、弹性件拉伸板220、模具成型底板230、两个支撑板240、两个顶模柱250、两个弹性件260及四个支撑柱(图未示),两个所述支撑板240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100上,且每一所述支撑板240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图未示),四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嵌置于四个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顶模板210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240之间,所述顶模板210上开设有两个顶模孔(图未示),在一个所述顶模柱250中,所述顶模柱250包括顶模柱体251、缓冲柱252、顶模凸体253及铁氟龙层254,所述顶模柱体251的第一端嵌置于所述顶模孔内,所述顶模柱体251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柱252相固定,所述顶模凸体253设置于所述缓冲柱252上,所述铁氟龙层254贴附于所述顶模凸体253上,当塑胶制品进行脱模时,所述顶模柱能够把成型品顶出,由于外力不均匀,所述缓冲柱及所述顶模凸体能够对外力起缓冲作用,减少外力对成型品的损坏,提高了成型品的合格率,所述铁氟龙层能够防止塑胶制品与所述顶模凸体之间的粘连,所述弹性件拉伸板220上开设有两个弹性件拉伸孔221,两个所述顶模柱体251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弹性件拉伸孔221,两个所述弹性件260一一对应套置于两个所述顶模柱体251外,当所述弹性拉伸板压缩时,所述弹性件对所述弹性拉伸板起拉伸作用,所述模具成型底板230上分别开设有四个固定孔(图未示),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固定孔,所述模具成型底板230上设置有模具成型块(图未示),所述模具成型块的底部上开设有两个模具顶出孔(图未示),两个所述顶模凸体253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且两个所述顶模凸体253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平齐设置,这样,便于融化后的塑胶液体进行注塑,防止成型品的表面凹凸不行,更便于所述顶模凸体把塑胶成型品顶出。
请一并参阅图1与图2,所述注塑组件300包括模具成型盖板310及注塑胶板320,所述模具成型盖板310上开设有四个封合孔(图未示),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封合孔,所述模具成型盖板310上开设有模具成型槽(图未示),且所述模具成型槽的底部上开设有进胶孔(图未示),所述模具成型槽与所述模具成型块共同形成模具成型腔体(图未示),所述注塑胶板320设置于所述模具成型盖板310上,所述注塑胶板320上开设有注塑胶孔321,所述注塑胶孔321与所述进胶孔连通,当塑胶制品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时,把融化后的塑胶液体从所述塑胶孔注入,通过所述进胶孔流入所述模具成型腔体内冷却固化。
进一步说明的是,当塑胶制品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时,把融化后的塑胶液体从所述塑胶孔注入,通过所述进胶孔流入所述模具成型腔体内,冷却固化后进行开模,脱模时推动所述顶模板,从而带动把两个所述顶模柱朝向所述模具成型底板的方向靠近,同时两个所述弹性件进行压缩,两个所述顶模柱把塑胶成型品顶出,但顶出时,由于外力不均匀,所述缓冲柱以及所述顶模凸体都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外力对成型塑胶制品的损坏,所述铁氟龙层能够防止塑胶制品与所述顶模凸体之间的粘连,从而降低塑胶制品的损坏率,提高塑胶制品的合格率,以及提高加工效率。
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模组件还包括推拉轴,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推模孔,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推拉孔,所述推拉轴穿设所述推拉孔,所述推拉轴的端部嵌置于所述推模孔内,这样,能够便于所述推拉轴对所述顶模板进行推动;又如,所述弹性件为弹簧;又如,所述顶模凸体包括顶模凸体缓冲部及顶模部,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与所述缓冲柱连接,所述顶模部设置于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上,这样,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能够对外力起缓冲作用,减少塑胶制品在顶出时的损坏率;又如,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及所述顶模部均具有圆形横截面;又如,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的直径及所述顶模部的直径的比例为1:(1.5~2),这样,当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的直径及所述顶模部的直径的比例为1:1.5时,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对外力的缓冲作用较大,当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的直径及所述顶模部的直径的比例为1:2时,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对外力的缓冲作用较小;又如,所述顶模凸体具有“T”字形结构;又如,缓冲柱为硅胶缓冲柱。
上述注塑模具通过设置支撑底座、顶模组件及注塑组件,所述顶模组件设置有顶模板、模具成型底板、两个顶模柱及两个弹性件,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两个顶模孔,在一个所述顶模柱中,所述顶模柱包括顶模柱体、缓冲柱、顶模凸体及铁氟龙层,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一端嵌置于所述顶模孔内,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柱相固定,所述顶模凸体设置于所述缓冲柱上,所述铁氟龙层贴附于所述顶模凸体上,两个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套置于两个所述顶模柱体外;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模具成型盖板及注塑胶板,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设置有模具成型块,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模具成型槽,且所述模具成型槽的底部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成型槽与所述模具成型块共同形成模具成型腔体,所述注塑胶板上开设有注塑胶孔,所述注塑胶孔与所述进胶孔连通,当塑胶制品利用注塑模具注塑成型时,把融化后的塑胶液体从所述塑胶孔注入,通过所述进胶孔流入所述模具成型腔体内,冷却固化后进行开模,脱模时推动所述顶模板,从而带动把两个所述顶模柱朝向所述模具成型底板的方向靠近,同时两个所述弹性件进行压缩,两个所述顶模柱把塑胶成型品顶出,但顶出时,由于外力不均匀,所述缓冲柱以及所述顶模凸体都对外力起到缓冲作用,减少外力对成型塑胶制品的损坏,所述铁氟龙层能够防止塑胶制品与所述顶模凸体之间的粘连,从而降低塑胶制品的损坏率,提高塑胶制品的合格率,以及提高加工效率。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底座,
顶模组件,所述顶模组件包括顶模板、弹性件拉伸板、模具成型底板、两个支撑板、两个顶模柱、两个弹性件及四个支撑柱,两个所述支撑板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撑底座上,且每一所述支撑板上开设有两个安装孔,四个所述支撑柱一一对应嵌置于四个所述安装孔内,所述顶模板设置于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两个顶模孔,在一个所述顶模柱中,所述顶模柱包括顶模柱体、缓冲柱、顶模凸体及铁氟龙层,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一端嵌置于所述顶模孔内,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与所述缓冲柱相固定,所述顶模凸体设置于所述缓冲柱上,所述铁氟龙层贴附于所述顶模凸体上,所述弹性件拉伸板上开设有两个弹性件拉伸孔,两个所述顶模柱体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弹性件拉伸孔,两个所述弹性件一一对应套置于两个所述顶模柱体外,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分别开设有四个固定孔,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一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固定孔,所述模具成型底板上设置有模具成型块,所述模具成型块的底部上开设有两个模具顶出孔,两个所述顶模凸体一一对应穿设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且两个所述顶模凸体的端部分别与两个所述模具顶出孔平齐设置;
注塑组件,所述注塑组件包括模具成型盖板及注塑胶板,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四个封合孔,四个所述支撑柱的第二端一一对应穿设四个所述封合孔,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开设有模具成型槽,且所述模具成型槽的底部上开设有进胶孔,所述模具成型槽与所述模具成型块共同形成模具成型腔体,所述注塑胶板设置于所述模具成型盖板上,所述注塑胶板上开设有注塑胶孔,所述注塑胶孔与所述进胶孔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组件还包括推拉轴,所述顶模板上开设有推模孔,所述支撑底座上开设有推拉孔,所述推拉轴穿设所述推拉孔,所述推拉轴的端部嵌置于所述推模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凸体包括顶模凸体缓冲部及顶模部,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与所述缓冲柱连接,所述顶模部设置于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及所述顶模部均具有圆形横截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凸体缓冲部的直径及所述顶模部的直径的比例为1:“1.5~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模凸体具有“T”字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缓冲柱为硅胶缓冲柱。
CN201822231464.XU 2018-12-28 2018-12-28 注塑模具 Active CN2100822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1464.XU CN210082281U (zh) 2018-12-28 2018-12-28 注塑模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31464.XU CN210082281U (zh) 2018-12-28 2018-12-28 注塑模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82281U true CN210082281U (zh) 2020-02-18

Family

ID=6946999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31464.XU Active CN210082281U (zh) 2018-12-28 2018-12-28 注塑模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822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254642A (zh) 双色一次成型注塑模具以及注塑成型方法
CN207578825U (zh) 一种液压顶出式快速便捷更换模芯的模胚结构
CN214725877U (zh) 一种发泡成型机多工位模具组件
CN210082281U (zh) 注塑模具
CN105397989A (zh) 一种电脑机箱脚垫注塑模具
CA2406244A1 (en) Injection molding machine
CN213500438U (zh) 一种agm启停电池安全阀模具结构
CN112757585B (zh) 一种高韧性塑料衣架的加工工艺
CN212979125U (zh) 一种用于注塑模具的顶出结构
CN210501181U (zh) 一种开关面板注塑模具
CN208305645U (zh) 细长入子进胶壁厚均匀的注塑模具
CN210082282U (zh) 新型注塑模具
CN208452158U (zh) 一种大型电瓶盒注塑模具
CN210820732U (zh) 一种注塑模具复合式脱模机构
CN212666587U (zh) 一种洗碗机底盖模具
CN216708123U (zh) 一种双层软胶模具结构
CN211054259U (zh) 双向防脱落软硬胶注塑装置
CN220464629U (zh) 一种脱模便捷的注塑模具
CN212219105U (zh) 一种能双色注塑成型的模具设备
CN213890864U (zh) 一种精密金属橡胶复合制品模具
CN209755944U (zh) 一种双产品同步成型模具
CN218462788U (zh) 一种笔记本按键的双通道注塑模具
CN207509617U (zh) 扫描摄像镜头的精密注塑模具
CN214773817U (zh) 一种双滑块模具
CN220763369U (zh) 具有环形冷却机构的儿童塑料奶瓶箱体注塑模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