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60808U - 研磨机 - Google Patents

研磨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60808U
CN210060808U CN201690001381.8U CN201690001381U CN210060808U CN 210060808 U CN210060808 U CN 210060808U CN 201690001381 U CN201690001381 U CN 201690001381U CN 210060808 U CN210060808 U CN 210060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base member
wheel cover
plate
bas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9000138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副田直树
岩上润一
仲村真
伊牟田辽
武藤英治
五藤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akita Corp
Original Assignee
Makita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akita Corp filed Critical Makita Corp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60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60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23/00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e.g. hand-guided;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rotating grinding tools;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4B23/028Angle too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4GRINDING; POLISHING
    • B24BMACHINES, DEVICES, OR PROCESS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DRESSING OR CONDITIONING OF ABRADING SURFACES; FEEDING OF GRINDING, POLISHING, OR LAPPING AGENTS
    • B24B55/00Safety devices for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Accessories fitted to grinding or polishing machines for keeping tools or parts of the machine in good working condition
    • B24B55/04Protective covers for the grinding wheel
    • B24B55/05Protective covers for the grinding wheel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 B24B55/052Protective covers for the grinding wheel specially designed for portable grinding machines with rotating too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nish Polishing, Edge Sharpening, And Grinding By Specific Grinding Devices (AREA)
  • Grinding-Machine Dressing And Accessory Apparatuses (AREA)

Abstract

一种研磨机,其具备:电机、壳体、轮罩、基座部件、安装部件、以及固定部件,其中,壳体收容电机;轮罩覆盖安装在从壳体突出的主轴上的呈圆盘状的前端工具的一部分;基座部件从轮罩朝待由前端工具进行切割的被切割件的切割部突出,且在基座部件的于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具有垫板;安装部件将基座部件以能够改变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的方式而安装于轮罩;固定部件通过将基座部件固定于轮罩或安装部件而对垫板从轮罩突出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Description

研磨机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本国际申请要求2015年11月20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5-227945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对被加工件进行磨削、抛光、切割等加工的研磨机。
背景技术
研磨机具备由电机驱动而进行旋转的主轴。主轴从收纳电机的壳体突出,并且在主轴的前端安装圆盘形的前端工具。此外,在用于安装前端工具的主轴的外周侧设置覆盖一部分前端工具的轮罩。因此,当通过主轴的旋转而使前端工具旋转从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时,可利用轮罩抑制由被加工件产生的粉尘飞溅。
此外,前端工具包括用于利用前端工具的板面对被加工件进行磨削、抛光的前端工具、以及用于通过前端工具的外周端缘对被加工件(以下也称为被切割件)进行切割的前端工具。在使用切割用的前端工具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使用者以使得前端工具的外周端缘抵接被切割件的方式保持研磨机,并使前端工具切入被切割件。
当进行如上所述的切割作业时,使用者为了能够将研磨机定位到被切割件中的要求位置上而利用具有可抵接被切割件的垫板的基座部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如专利文献1所述,基座部件通常由垫板、以及在垫板的背面突出设置的板状的固定部构成,其中,垫板的背面为垫板中与待抵接被切割件的抵接面相反的一侧的面,并且通过使固定部固定于轮罩,而将基座部件安装在轮罩上。
此外,在固定部形成有长孔,使有头的外螺纹螺丝穿过该长孔和设置在轮罩上的孔,并使蝶形螺母螺合紧固于外螺纹螺丝,由此将固定部固定在轮罩上。
因此,可通过松缓由蝶形螺母对外螺纹螺丝实施的紧固,并使基座部件沿着长孔移动,来调整基座部件从轮罩到垫板的突出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昭61-28683号公报
实用新型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如上所述,以往的基座部件中,由于能够调整从轮罩到垫板的突出量,因此能够任意地设定前端工具从垫板的板面突出的突出量,进而能够任意地设定在切割时前端工具相对于被切割件的切入量(即切入深度)。
然而,由于利用外螺纹螺丝与蝶形螺母的螺合而实施基座部件相对于轮罩的固定,因此,如果紧固产生松缓,则基座部件容易因在切割时产生的振动等而位移。
此外,为了防止该问题,还考虑增加用于固定基座部件的螺丝的数量,以在多个部位处将基座部件紧固固定在轮罩上。但是,如此一来便会使蝶形螺母等的紧固部位增多,因此致使对基座部件从轮罩突出的突出量进行调整时的作业效率下降。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希望在研磨机中能够容易且牢固地将基座部件定位固定于轮罩。
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研磨机具备:电机;壳体,壳体收容电机;主轴,主轴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主轴在壳体内待由电机驱动而进行旋转;以及轮罩。
轮罩配置在从壳体突出的主轴的外周侧,并用于覆盖安装于主轴的呈圆盘状的前端工具的一部分。
此外,研磨机还具备基座部件,基座部件从轮罩朝待由前端工具实施切割的被切割件的切割部突出,并且在基座部件的于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具有可抵接待由前端工具进行切割的被切割件的垫板。
并且,经由安装部件将基座部件以能够改变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轮罩,并且基座部件经由固定部件而固定于轮罩或安装部件。
因此,能够通过固定部件对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中,由安装部件和固定部件将基座部件固定于轮罩,而安装部件仅是以能够改变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基座部件的部件。
所以,安装部件无需为了对基座部件进行定位而实施紧固操作。
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研磨机,能够通过松缓由固定部件实施的固定,来调整基座部件从轮罩突出的突出量,换言之,能够调整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此外,在该调整后,只要通过固定部件固定基座部件,便能够对基座部件进行定位。
并且,在该状态下,由安装部件和固定部件保持基座部件,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研磨机时因振动等而致使基座部件产生位移的情况。此外,无需为了抑制基座部件的位移而对多个固定部件进行紧固,所以能够提高研磨机的使用便捷性。
此外,安装部件可以构成为,将基座部件以能够相对于轮罩进行摆动的方式安装于轮罩。
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第1方面中,安装部件包括主体部,主体部固定在轮罩中的开口部的周缘上,开口部位于轮罩中供前端工具的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一侧。并且,在主体部中的以下部位设置有将垫板支撑为能够沿着前端工具的板面位移的铰链,其中,该部位在主体部中位于该开口部的周缘处且位于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上的一端侧。
此外,基座部件具有引导板,引导板从垫板中的与铰链相反的一侧向主体部侧突出,并且,固定部件构成为,将该引导板固定于主体部。
这样,可由安装部件的铰链将垫板固定于轮罩,而且,能够通过使垫板以铰链为支点进行转动,来改变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
此外,固定部件通过将从垫板向主体部侧突出的引导板固定于主体部,而能够规定基座部件从轮罩突出的突出量,换言之,能够对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进行定位。
此外,安装部件可具有覆盖轮罩的第2盖体,并且主体部可经由第2盖体而固定在轮罩的开口部的周缘。
该情形下,因第2盖体覆盖轮罩,所以使得轮罩被第2盖体和主体部包围,从而将主体部牢固地固定在轮罩的开口部的周缘。
因此,若以如上方式构成安装部件,则能够使基座部件更牢固地固定于轮罩。
此外,第2盖体也可以构成为从轮罩的与壳体相反的一侧覆盖轮罩的外周。这样,能够从轮罩的外侧安装第2盖体,从而可容易地实施第2盖体的安装。
此外,轮罩用于被加工材的磨削、抛光,当在轮罩的与壳体相反的一侧未设置用于保护前端工具的板面的板面保护部时,可使第2盖体作为前端工具的板面保护部发挥作用。
此外,可通过由第2盖体和主体部夹着轮罩的方式将安装部件固定于轮罩。该情形下,例如,如果使第2盖体的开口部和主体部相卡合从而夹住轮罩,则能够容易地(换言之即通过单触操作)将安装部件固定于轮罩。
所以,如果以如上方式构成安装部件,则还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实施基座部件相对于轮罩的安装,从而能够改善基座部件安装时的作业效率,并能够提高研磨机的使用便捷性。
此外,固定部件可以由螺丝部构成,螺丝部螺合到安装部件的主体部中的规定位置上,并且在引导板设置有长孔,长孔在该螺丝部插通该长孔的状态下,引导垫板以铰链作为支点进行转动。
这样,在使垫板以铰链为支点进行转动时,由于长孔对应于螺丝部的位置会产生变化,因此,使用者仅通过在所要求的位置对螺丝部实施紧固,便能够对垫板进行定位。
另一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第2方面中,安装部件由设置在以下部位的铰链构成,即,轮罩中的供前端工具的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一侧的开口部处的、位于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上的一端侧的部位。与上述第1方面的铰链相同,该铰链用于将垫板支撑为能够沿着前端工具的板面进行位移。
并且,在基座部件中,在垫板的与铰链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向轮罩侧突出的引导板,固定部件构成为将引导板固定于轮罩。
因此,在第2方面中,由作为安装部件的铰链直接将垫板固定于轮罩,并且通过使垫板以该铰链为支点进行转动,而能够改变垫板与轮罩的相对位置。
此外,由固定部件将从垫板突出的引导板固定于轮罩,由此,能够对基座部件(换言之即垫板)进行定位。
此外,在第2方面中,可以沿着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将垫板分割成铰链侧和铰链的相反侧2个部分,经该分割而形成的第1板部和第2板部可以被连结成能够相接近或能够相背离。
这样,能够使垫板的沿着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的长度为可变长度。因此,即使在安装于研磨机的轮罩的大小不同的情形下,也能够利用相同的垫板。
此外,在第2方面中,固定部件也可以由螺合到轮罩中的规定位置上的螺丝部构成,在引导板也可以设置有长孔,长孔在该螺丝部插通该长孔的状态下,引导垫板以铰链作为支点进行转动。
这样,与第1方面相同,当使垫板以铰链为支点进行转动时,由于长孔对应于螺丝部的位置会产生变化,因此,使用者仅通过在所要求的位置对螺丝部实施紧固,便能够对垫板进行定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第3方面中,基座部件具有垫板和固定部,固定部呈板状,并突出设置在垫板的背面,该背面为垫板中与待抵接被切割件的抵接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并且,安装部件由将基座部件的固定部以能够相对于轮罩进行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轮罩的部件构成,固定部件通过将基座部件的固定部固定于轮罩或安装部件,而能够对垫板从轮罩突出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因此,即使以如上方式构成研磨机,也能够获得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研磨机等同的效果。
其中,在第3方面的研磨机中也可以设置基座安装用部件。
该基座安装用部件与轮罩一起安装于壳体的罩安装部,并从罩安装部突出到轮罩的外侧,并且基座安装用部件的于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作为可固定基座部件的固定部而构成。
并且,安装部件构成为,通过将基座部件的固定部以能够相对于基座安装用部件移动的方式安装于基座安装用部件,而将基座部件安装于轮罩,固定部件构成为,将基座部件的固定部固定于基座安装用部件或安装部件。
这样,可经由基座安装用部件、安装部件、以及固定部件,使基座部件安装并固定于轮罩。因此,即使以如上方式构成研磨机,也与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研磨机相同,能够容易地将基座部件固定于轮罩,并能够容易地对垫板从轮罩突出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此外,基座安装用部件具有第1安装用部件和第2安装用部件,第1安装用部件安装在罩安装部,第2安装用部件具有固定部,可将第1安装用部件和第2安装用部件连结成能够对从罩安装部到固定部的长度进行调整。
这样,能够改变用于固定基座部件的固定部的位置,即使垫板欲抵接的部件的位置产生变化,也能够与上述变化相应地对垫板的位置进行调整。此外,基座安装用部件能够根据轮罩的大小而调整从罩安装部到固定部的长度,因此,能够将基座部件安装于尺寸不同的轮罩。
此外,基座安装用部件可通过夹着轮罩中的从罩安装部到轮罩外周的区域而固定于轮罩。这样,能够容易地(换言之即通过单触操作)将基座安装用部件固定于轮罩,从而能够提高研磨机的使用便捷性。
此外,当在研磨机设置基座安装用部件时,可在基座部件的固定部的板面设置有在背离垫板的方向上伸长的长孔,固定部件可以具有螺丝部,螺丝部以插通该长孔的状态螺合于基座安装部件的固定部。
这样,可利用构成固定部件的螺丝部的紧固,使基座部件固定于基座安装部件,并可通过该固定对垫板从轮罩突出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此外,在基座部件的固定部的板面可以设置有在背离垫板的方向上伸长的长孔,固定部件可由螺丝部构成,并且该螺丝部以及构成安装部件的部件可以以插通基座部件的长孔的状态安装于轮罩的板面保护部。此外,轮罩的板面保护部为轮罩中的从壳体侧覆盖前端工具的板面的部分。
该情形下,轮罩的板面保护部可构成为,可通过变更由螺丝部固定基座部件的固定位置,而对将垫板配置在待抵接被切割件侧的抵接位置还是配置在轮罩侧的退避位置进行切换。
并且,为了能够如上所述地进行位置变更,可以在板面保护部设置有长孔,长孔用于使由螺丝部固定基座部件的固定位置能够从与垫板的抵接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连续变更到与退避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
该情形下,通过使螺丝部插通板面保护部的长孔以及基座部件的长孔,而能够在沿着各长孔的任意位置处将基座部件固定于板面保护部。
此外,为了能够如上所述地进行基座部件的位置变更,可以在板面保护部分别设置用于将螺丝部固定在与垫板的抵接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的孔、以及用于将螺丝部固定在与垫板的退避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的孔。
该情形下,需要改变螺丝部相对于轮罩的板面保护部的固定位置,不过尽管如此,还是能够将垫板定位固定在抵接位置或退避位置。
此外,在能够如上所述地进行基座部件的位置变更的情形下,可以在轮罩的板面保护部设置有卡合突起,在垫板位于退避位置时,卡合突起卡合于基座部件的固定部,从而对基座部件进行定位。
另一方面,固定部件可以构成为,并非利用可通过螺合以及紧固对基座部件进行固定的螺丝部,而是可通过由使用者实施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对定位固定基座部件还是使基座部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
并且,如果如上所述地构成固定部件,则能够通过对固定部件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容易地(换言之即通过单触操作)进行基座部件相对于轮罩的固定,换言之,即垫板的定位。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的研磨机中,具备:电机、壳体、主轴、轮罩、基座部件、以及将基座部件固定于轮罩的固定部件。
并且,固定部件构成为,可通过由使用者实施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对定位固定基座部件还是使基座部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
因此,即使如上所述地构成研磨机,也能够利用对固定部件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容易地(换言之即通过单触操作)进行基座部件相对于轮罩的固定,换言之,即垫板的定位。
此外,在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对垫板进行定位的情形下,固定部件可以具有卡合部、保持部以及施力部件,卡合部能够卡合于基座部件,保持部将卡合部保持为能够在与基座部件相卡合的卡合位置与卡合解除位置之间位移,施力部件朝卡合位置对卡合部施力。
即,如果如上所述地构成固定部件,则使用者可通过使卡合部克服施力部件的作用力并进行位移,而解除卡合部与基座部件之间的卡合,从而能够改变基座部件相对于轮罩的位置。此外,使用者通过施力部件的作用力使卡合部与基座部件相卡合,由此能够将基座部件固定于轮罩,并对垫板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并且,由于可通过对卡合部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对卡合部与基座部件之间的卡合以及卡合解除进行切换,因此,能够通过单触操作进行垫板相对于实施轮罩的位置调整和定位固定。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方面的研磨机具备:电机、壳体、主轴、轮罩、以及基座部件,基座部件经由固定部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轮罩。
根据该研磨机,由于能够相对于轮罩拆装基座部件,因此,将基座部件固定在轮罩上便能够进行被切割件的切割,并且从轮罩上拆卸了基座部件便能够进行被加工材的磨削、抛光等。
并且,在以如上方式通过固定部件将基座部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固定于轮罩的情形下,固定部件也可以构成为,通过由使用者实施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将基座部件固定于轮罩。
即,这样通过对固定部件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能够相对于轮罩对基座部件进行安装或拆卸,从而能够容易地(换言之即通过单触操作)进行基座部件的拆装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研磨机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轮罩相对于研磨机的安装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4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的从轮罩拆卸了基座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5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6是示出第1实施方式中的基座部件与安装部件的连接状态的立体图。
图7是从与图5相反的方向观察到的第1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示出从基座部件侧观察到的第1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第2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整体结构的俯视图。
图12是示出第3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基座安装用部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从垫板侧观察到的图12的基座部件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将图12的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5是示出从基座部件侧观察到的第3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6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的立体图。
图17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的非抵接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8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的通常固定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9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整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0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1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的研磨机的结构的仰视图。
图22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变形例的轮罩的非抵接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3是示出第4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变形例的轮罩的通常固定位置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4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安装部件以及轮罩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5是示出第5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6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的结构的立体图。
图27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中的基座部件与安装部件相分离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8是示出第6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和安装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29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中的将基座部件组装到基座安装用部件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0是示出从与图29相反的方向观察到的第7实施方式的基座安装用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1是示出第7实施方式中的经由基座安装用部件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2是示出沿着伸缩方向对图31所示的基座安装用部件进行了切割的状态的剖视图。
图33是示出第8实施方式中的经由固定部件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4是示出图33所示的固定部件在处于固定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4A示出沿着与轮罩的板面正交的方向对固定部件进行了切割的状态;图34B 示出沿着轮罩的板面对固定部件进行了切割的状态。
图35是示出图33所示的固定部件处于开放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35A示出沿着与轮罩的板面正交的方向对固定部件进行了切割的状态;图35B 示出沿着轮罩的板面对固定部件进行了切割的状态。
图36是示出第9实施方式中的经由安装部件和固定部件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7是示出图36所示的安装部件以及固定部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
图38是示出第10实施方式中的经由安装部件和固定部件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9是示出图38所示的安装部件以及固定部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 39A示出基座部件已被固定的状态;图39B示出基座部件能够移动的状态。
图40是示出第11实施方式中的经由安装部件和固定部件将基座部件组装到轮罩上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41是示出图40所示的安装部件以及固定部件的内部结构的剖视图;图 41A示出基座部件已被固定的状态;图41B示出基座部件能够移动的状态。
附图标记的说明
1…研磨机;12…电机;24…主轴;30…内部壳体;40…前端工具;
60…轮罩;
70、70A、70B、90、110、140、140A、140B、140C、200…基座部件;
72、112、142…垫板;73…铰链;74…主体部;
75、114、124、144、204…固定部;76、96…引导板;
77、97、115、125、145、156…长孔;
80、80A、80B…第2盖体;85、108、118、126、164…蝶形螺丝;
92…第1板部;94…第2板部;98…轴部;106…轴承;
117…铆钉;120、120A…基座安装用部件;121…第1安装用部件;
123…第2安装用部件;130…螺旋弹簧;154…卡合突起;
152、157…外螺纹螺丝;158…蝶形螺母;170…固定部件;
180、190、210…安装部件;175A、175B、186、195、216…操作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基本结构]
首先对后述的第1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的基本的内部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研磨机1是用于通过使盘(圆盘)状的前端工具40旋转而对被加工件进行加工(磨削、抛光、切割等)的所谓盘式研磨机,并且研磨机1 以电机壳体4、齿轮壳体6、以及后盖8作为主体而构成。
电机壳体4是呈大致圆筒形的壳体,并收容有电机12。电机12的旋转轴 14以朝向齿轮壳体6突出的方式而配置。
后盖8设置在电机壳体4的于中心轴向上的一端侧(图1中的右侧),并收容有用于接收来自外部电源的电力供给以驱动电机12的电源线等。
齿轮壳体6设置在电机壳体4中的与后盖8相反的一侧(图1中的左侧),并收容有第1锥齿轮20、第2锥齿轮22、主轴24、轴承26、28等。
第1锥齿轮20在齿轮壳体6内固定于电机12的旋转轴14。第2锥齿轮22、主轴24、轴承26、28一体地设置在与齿轮壳体6分体构成的内部壳体30上,通过将内部壳体30嵌合固定在齿轮壳体6内,而将第2锥齿轮22、主轴24、轴承26、28收容在齿轮壳体6内。
此外,内部壳体30相对于齿轮壳体6的固定将利用在内部壳体30的于主轴24周围的多个部位沿与主轴24同轴的方向而设置的螺纹孔、以及在齿轮壳体6的于主轴24周围的多个部位沿与主轴24同轴的方向而设置的螺纹孔。即,使有头的外螺纹螺丝从内部壳体30侧穿过该螺纹孔,并与在齿轮壳体6侧的螺纹孔形成的内螺纹进行螺合,由此进行内部壳体30相对于齿轮壳体6的固定。
主轴24经由轴承26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内部壳体30。内部壳体30 呈与主轴24的中心轴同轴的圆筒形状,主轴24以与电机12的旋转轴14正交的方式固定在齿轮壳体6内。
第2锥齿轮22固定在主轴24上,第2锥齿轮22在齿轮壳体6内与第1 锥齿轮20螺合,从而将电机12的旋转输出转换成主轴24的绕轴旋转力。
经由轴承28将主轴24的一端旋转自如地支撑在齿轮壳体6中,主轴24 的另一端从内部壳体30(换言之从齿轮壳体6)向外部突出。
在主轴24的从齿轮壳体6突出的突出部分上设置有用于对圆盘形的前端工具40进行定位固定的内凸缘32。此外,在主轴24的比内凸缘32更靠近前端的外周部分上形成有用于螺合锁紧螺母34的螺纹部25。锁紧螺母34用于在其与内凸缘32之间夹持前端工具40。
在如上构成的研磨机1中,经由后盖8内的电源线向电机12供给电力,由此使电机12旋转。然后,来自电机12的旋转输出经由齿轮壳体6内的齿轮机构(第1锥齿轮20、第2锥齿轮22)而传递给主轴24。
因此,如图1所示,若经由锁紧螺母34将前端工具40固定到主轴上,则能够通过电机12的旋转而使前端工具40旋转,从而能够进行磨削、抛光、切割等作业。其中,作为如上在研磨机1中使用的前端工具40,可列举磨削砂轮、切割砂轮、金属丝刷等。
此外,在电机12的旋转轴上设置有风扇15,风扇15用于从后盖8的吸入孔导入外部空气并使空气从设置于齿轮壳体6的排出孔7排出。通过该风扇15 的旋转而使外部空气流通在电机12的周围,从而使电机12冷却。
此外,如图2所示,内部壳体30中供主轴24突出的部分以与主轴24的中心轴同轴地围绕着主轴24的方式而形成为圆筒形状,并且该部分作为用于将轮罩60固定为能够拆装的罩安装部31而发挥作用。
轮罩60用于抑制在进行磨削、抛光、切割等作业时所产生的粉尘向作业者侧飞溅,其构成为从齿轮壳体6侧覆盖固定于主轴24的前端工具40的一部分 (具体而言为覆盖前端工具40的大致一半)。
即,轮罩60具备与前端工具40的于齿轮壳体侧的板面相向配置的板面保护部61、以及从板面保护部61的外周端缘延伸设置且与前端工具40的外周端缘相向配置的端缘保护部63。
板面保护部61和端缘保护部6由金属板一体形成。此外,在图2所示的轮罩60中形成有通过使端缘保护部63的与板面保护部61相反的一侧向前端工具 40的径向内侧弯曲而成的弯曲部64。
此外,根据轮罩60的用途,有时也会在端缘保护部63的与板面保护部61 相反的一侧延伸设置外侧板面保护部,以将前端工具40夹在板面保护部61与外侧板面保护部之间。
即,图2所示的轮罩60在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也能够使用,而一般来讲,利用前端工具40的与内部壳体30相反一侧的面对被加工件进行磨削、抛光会使用图2所示的轮罩60。
相对于此,在使用前端工具40的与轮罩60相反的一侧的(未由轮罩60 包围的)外周端缘部分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会利用具备外侧板面保护部的轮罩60。
此外,在轮罩60中,与前端工具40的板面相向配置的板面保护部61以能够绕主轴24转动的方式安装在内部壳体30的罩安装部31的外周。
因此,在板面保护部61设置有用于将板面保护部61安装在罩安装部31 上的呈圆环状的圆筒部65。
该圆筒部65中的未延伸设置板面保护部61的圆环部分的一部分开口,该开口两侧通过向圆环的外侧弯曲而构成为用于使圆筒部65向径向内侧紧固于罩安装部31的紧固部67。
并且,在该紧固部67穿设有孔,有头的螺栓68穿过该孔而与螺母69螺合,由此,能够将轮罩60牢固地固定在内部壳体30(进而为研磨机1)上(参照图 3等)。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在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将在前端工具40 使用切割用工具。并且,轮罩60被定位成通过绕主轴24转动而使轮罩60的半圆形的圆弧部分与电机壳体4的中心轴的相交角度变小(参照图3等)。
其结果为,当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前端工具40向电机壳体4的隔着中心轴的一侧大幅度露出。因此,如果使用者以使得前端工具40的露出部分的外周端缘处于下方的方式保持研磨机1,并使前端工具40的外周端缘抵接被切割件的话,则能够利用研磨机1的自重和前端工具40的旋转容易地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
此外,当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使用者需要稳固地保持研磨机1,以使得前端工具40不会相对于被切割件产生位移。
因此,在齿轮壳体6中的以从两侧夹着电机12的旋转轴14以及主轴24 的中心轴的方式而配置的左右壁面上设置有一对螺纹孔,该一对螺纹孔可用于安装供使用者握持的握柄50。并且,当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将握柄50安装到一个螺纹孔中,使用者通过握持该握柄50,而能够稳固地保持研磨机1(参照图3等)。
[第1实施方式]
如图3、图8所示,为了能够在对被切割件进行切割时将切割用的前端工具40相对于被切割件而定位到所要求的切割位置上,在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 中设置有基座部件70。
如图4、图5、图6、图7所示,经由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部件的主体部 74和第2盖体80,将基座部件70组装到轮罩60中的开口部,开口部位于轮罩 60中的供前端工具40的外周的一部分(大致一半)突出的一侧。
第2盖体80具有端缘盖体部82和板面覆盖部84,端缘盖体部82从外侧覆盖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板面覆盖部84封闭轮罩60的与板面保护部61 相反的一侧的半圆形开口。
板面覆盖部84构成为,通过从与齿轮壳体6相反的一侧覆盖前端工具40 的板面,而能够从外侧保护前端工具40的板面。并且,配合着轮罩60的形状由金属板一体形成板面覆盖部84和端缘盖体部82。
在第2盖体80中,在端缘盖体部82的两端延伸设置有安装片86、87,安装片86、87用于利用螺丝88、89固定主体部74。
主体部74抵接轮罩60的由第2盖体80覆盖的开口部端缘,并通过使主体部74螺纹固定于第2盖体80的安装片86、87,而能够在主体部74和第2盖体80之间夹持轮罩60。
因此,主体部74配合着轮罩60的由第2盖体80覆盖的开口部的端缘形状而形成为中空的矩形形状,前端工具40穿过该中空部分并向外部突出。此外,在主体部74的于前端工具40的板面方向上的两端,设置有用于螺合螺丝88、 89的螺纹孔78、79。
另一方面,基座部件70具备与主体部74呈大致相同的形状的垫板72。垫板72由与主体部74呈大致相同的形状的金属板构成,以能够层叠于主体部74,在垫板72的板面形成有供前端工具40穿过的中空部71。
并且,垫板72中的于插通中空部71的前端工具40的板面方向上的一端侧经由铰链73与主体部74的于板面方向上的一端侧连接。因此,垫板72能够以铰链73为支点相对于主体部74进行转动(摆动),通过该转动,使垫板72与轮罩60的相对位置产生变化。
此外,在垫板72设置有引导板76,引导板76从垫板72中的与铰链73相反的一侧沿着第2盖体80的端缘盖体部82向主体部74侧突出。并且,在主体部74的与铰链73相反的一侧设置有用于经由蝶形螺丝85固定引导板76的固定部75。而且,在从垫板72突出的引导板76上形成有长孔77,长孔77用于供从第2盖体80的端缘盖体部82侧向固定部75螺合的蝶形螺丝85穿过。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能够经由主体部74和第2盖体80将基座部件70的垫板72牢固地组装到轮罩60上。此外,由于垫板72能够以铰链73为支点进行转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垫板72与轮罩60的相对位置。并且,在调整后通过紧固蝶形螺丝85而能够容易地对垫板72进行定位固定。
在该状态下,由于通过构成安装部件的铰链73和构成固定部件的蝶形螺丝 85将垫板72固定于轮罩60,因此,能够抑制在使用研磨机1时垫板72因振动等而产生位移的情况。
[第2实施方式]
如图9、图10、图1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构成为,基座部件90 能够直接固定在轮罩60的开口部处,该开口部位于轮罩60中供前端工具40 的外周的一部分(大致一半)突出的一侧。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轮罩60为如下的切割用轮罩,即,不仅在设置圆筒部 65的齿轮壳体6侧设置有板面保护部61,在隔着前端工具40的相反一侧也设置有板面保护部61。
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在基座部件90的垫板形成有供前端工具40插通的中空部91。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能够配合轮罩60的开口部的大小来调整垫板的大小,沿着插通中空部91的前端工具40的板面方向将垫板分割为 2部分。
并且,经该分割而形成的第1板部92、第2板部94构成为,各板部92、 94中的为了构成中空部91而隔开间隔配置的2个框部以在板部92、94间能够滑动的方式而嵌合。
即,在构成第1板部92的2个框部形成有插通孔93,插通孔93用于供第2板部94侧的框部从与构成第2板部94的2个框部相对的面朝第1板部92内部方向插通,第2板部94的框部形成为能够插通该插通孔93的大小。此外,在插通孔93的内壁形成有凸条,在第2板部94的框部配合着该凸条而形成有槽95。
因此,构成垫板的第1板部92和第2板部94被连结成,使得第1板部92 的隔着中空部91而配置的2个框部和第2板部94的隔着中空部91而配置的2 个框部能够彼此接近或彼此背离。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轮罩60的开口部的大小产生变化,也能够与其大小相对应地使垫板的大小产生变化。
此外,在如上由第1板部92和第2板部94构成的垫板中的中空部91的一端侧(具体而言为第2板部94侧)设置有轴部98,轴部98构成用于将垫板以自如转动(摆动)的方式固定在轮罩的开口部的一端侧的铰链。
与此相对,在轮罩60的开口部的一端侧的外周端部突出设置有用于供该轴部98嵌合的轴承106。因此,通过使第2板部94的轴部98嵌合于轴承106,而形成铰链,从而将基座部件90以能够以构成铰链的轴部98为支点而相对于轮罩60进行转动(摆动)的方式固定于轮罩60。
此外,在基座部件90中的与轴部98相反的一侧(即第1板部92侧)的端缘突出设置有与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的端部抵接的引导板96。该引导板96 的板面呈圆弧形状,以使得即使基座部件90以铰链为支点而转动,也不会脱离端缘保护部63。
并且,在该引导板96设置有沿着该引导板96的从第1板部92突出的突出方向而形成为直线形状的长孔97,螺合到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的端部固定位置的蝶形螺丝108插通该长孔97。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中,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也能够将构成基座部件90的垫板的第1板部92以及第2板部94牢固地组装在轮罩60上。
此外,基座部件90经由由第2板部94侧的轴部98和轮罩60侧的轴承106 构成的铰链而能够转动,因此,能够容易地调整垫板与轮罩60的相对位置。并且,在调整后通过紧固蝶形螺丝108而能够容易地对基座部件90进行定位固定。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引导板96以沿着轮罩60外周的端缘保护部63 移动的方式而配置,不过也可以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使引导板96以沿着轮罩 60的板面保护部61移动的方式而配置。此外,也可以以与本实施方式的引导板相同的方式将第1实施方式的引导板76构成为沿着第2盖体80的端缘盖体部82的端部移动。
[第3实施方式]
如图12、图13、图14、图15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中,基座部件110经由基座安装用部件120与轮罩60一起固定于齿轮壳体6(具体而言为内部壳体30)。
基座安装用部件120具有圆筒部122,圆筒部122可外嵌于轮罩60的圆筒部65,第2安装用部件123具有用于固定基座部件110的固定部124。
第1安装用部件121和第2安装用部件123被连结成,在经由圆筒部122 而与轮罩60一同固定于内部壳体30的罩安装部31时,能够对从罩安装部31 到固定部124的长度进行调整。
即,第1安装用部件121以及第2安装用部件123以使得固定部124比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更靠外侧的方式而各自形成呈长条状的臂部,并且在第 1安装用部件121以及第2安装用部件123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长孔125。
并且,使蝶形螺丝126插通该长孔125,并对蝶形螺丝126实施紧固,由此能够在对从罩安装部31到固定部124的长度进行调整后进行位置固定。
此外,圆筒部122的圆环部分中的一部分开口,以能够外嵌于轮罩60的圆筒部65,并且在该开口两端形成有向圆环的外侧弯曲的紧固部128。因此,当圆筒部122外嵌于轮罩60的圆筒部65时,紧固部128配置在该圆筒部65的紧固部67的外侧。
并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使有头的螺栓68穿过贯穿于上述各紧固部67、 128的孔并螺合螺母69,由此,使轮罩60和基座安装用部件120同时固定于内部壳体30的罩安装部31。
此外,基座部件110具有垫板112和板状的固定部114,板状的固定部114 大致垂直地直立设置于垫板112的板面。在垫板112设置有沿着从轮罩60突出的前端工具40的板面而形成的开口部111,在该开口部的外侧设置有固定部 114。
该固定部114以使其板面与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相对的方式而设置。这是为了能够使基座部件110的固定部114抵接基座安装用部件120的固定部 124。并且,在基座部件110的固定部114的沿着前端工具40板面的长度方向上形成有长孔115。
此外,沿着前端工具40的板面方向而配置在固定部114的作为安装部件的铆钉117以及作为固定部件的蝶形螺丝118插通该长孔115。
此外,铆钉117是如下类型的铆钉,即,贯穿在固定部124设置的铆钉用孔和基座部件110侧的长孔,利用工具从其轴向两侧实施压接,由此在各孔的两侧形成防脱落用头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部件而使用铆钉117,不过也可以使用外螺纹螺丝等螺丝。
因此,基座部件110能够在蝶形螺丝118与铆钉117排列的排列方向上移动,并通过该移动能够调整垫板112与轮罩60的相对位置。
此外,在对垫板112实施位置调整后,通过紧固蝶形螺丝118而能够将基座部件110固定于基座安装用部件120,从而能够对垫板112进行定位。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也能够获得与上述各实施方式等同的效果。
[第4实施方式]
如图17、图18、图19、图20、图2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研磨机1构成为基座部件140直接固定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上。
因此,如图16所示,与第3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10相同,基座部件140 具有垫板142、以及大致垂直地直立设置于垫板142的板面上的呈板状的固定部144,不过,固定部144的板面方向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
即,在垫板142设置有沿着从轮罩60突出的前端工具40的板面而形成的开口部141,固定部144以使得前端工具40的板面的方向与该开口部141的方向相同的方式而设置。
因此,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10通过使固定部144的板面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相抵接,而能够使前端工具40从垫板142的开口部141内穿过。
此外,固定部144在与垫板142的板面大致正交的方向上从垫板142延伸设置,并且,在固定部144的板面,沿着其长度方向而形成有长孔145。
另一方面,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设置有作为安装部件的外螺纹螺丝152、以及作为固定部件的外螺纹螺丝157以及蝶形螺母158。
并且,使外螺纹螺丝152插通固定部144的长孔145,并将外螺纹螺丝152 螺合到轮罩60的螺纹孔中,由此,将基座部件140以能够相对于轮罩60进行转动(摆动)的方式安装到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上。
此外,通过使外螺纹螺丝157穿过长孔145以及轮罩60侧的孔,并螺合于蝶形螺母158,而将基座部件140安装到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上。
并且,在如上将基座部件140安装于轮罩60的状态下,通过紧固外螺纹螺丝157和蝶形螺母158之间的螺合而能够使基座部件140定位于轮罩。
此外,在板面保护部61设置有弯曲的长孔156,以使得无论在垫板142处于如图17、图19所示的非抵接位置(退避位置)时,还是处于如图18、图20、图21所示的通常的固定位置时,均能够经由蝶形螺母158固定基座部件140。
并且,外螺纹螺丝157插通该长孔156和基座部件140的长孔145,并与蝶形螺母158螺合。
因此,基座部件140以使得垫板142能够从非抵接位置移动到通常的固定位置的方式固定在轮罩60上,并且,通过在作为要求位置的位置处对蝶形螺母 158实施紧固便能够对垫板142进行定位。
此外,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还设置有卡合突起154,卡合突起154 用于在垫板142处于非抵接位置时通过与基座部件140的固定部144卡合而对基座部件140进行定位。
因此,在垫板142处于非抵接位置时,即使对蝶形螺母158不实施紧固,也能够对基座部件140中的垫板142进行定位。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安装部件使用了外螺纹螺丝152,这是为了能够将基座部件140以能够拆装的方式安装在轮罩60上。因此,作为安装部件未必一定要使用外螺纹螺丝152,也可以使用铆钉。
[变形例]
在第4实施方式中,对为了使垫板142能够从非抵接位置向通常的固定位置移动而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形成弯曲的长孔156的情形进行了说明。
与此相对,如图22、图23所示,可以在垫板142处于非抵接位置时和处于固定位置时,均通过螺合蝶形螺丝164而使基座部件140仅能够在沿着长孔 145的一个方向上移动。并且,为此只要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的2个部位处设置可螺合蝶形螺丝164的螺纹孔161、162即可。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作为用于对基座部件中的垫板进行定位固定的固定部件而使用蝶形螺丝或使用蝶形螺母的情形进行了说明,这是为了使得使用者能够易于通过手指来实施操作。因此,作为固定部件也可以使用需要用工具来实施紧固等的螺丝或螺母。
此外,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垫板设置供前端工具40插通的开口的情形进行了说明,不过,如果将垫板配置在背离前端工具40的位置上,则不需要在垫板设置开口。
另一方面,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对在用于将基座部件固定或安装于轮罩的固定部件或安装部件中置备了螺丝或螺母,并通过螺丝或螺母的螺合和紧固而将基座部件设置到轮罩上的情形进行了说明。
与此相对,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件或安装部件也可以构成为,利用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通过单触操作将基座部件固定或安装于轮罩。因此,接下来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5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将对如上所述的能够通过单触操作进行固定或安装的固定部件或安装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
[第5实施方式]
如图24、图2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以及基座部件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图24、25中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包括位于基座部件70A侧的主体部74、以及覆盖轮罩60的第2盖体80A,其中垫板72经由铰链73而安装到主体部74。
在主体部74设置有夹持片78A、79A,夹持片78A、79A构成为,通过将主体部74中于前端工具40的板面方向上的两端部分折弯,以夹持固定第2盖体 80A的安装片86、87。
其中,夹持片78A在主体部74中的铰链73侧沿铰链73的转动中心轴向延伸设置且被折弯,夹持片79A在主体部74中的与铰链73相反的一侧向与铰链 73相反的方向延伸设置后并朝铰链73侧被折弯。
这是为了在经由夹持片78A、79A连结第2盖体80A和主体部74时使其连结难以脱落。
此外,第2盖体80A设置有固定片83,固定片83在从外侧对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进行覆盖的端缘盖体部82的中央,以朝向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 61侧延伸设置的方式而折弯。
因此,由第2盖体80A覆盖轮罩60,并使轮罩60的外周中央部分装入板面覆盖部84与固定片83之间,由此能够牢固地将第2盖体80A安装在轮罩60 上。
此外,对应于第2盖体80A的安装片86、87而在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 的两端延伸设置有安装片62、66。因此,在连接主体部74和第2盖体80A时,该安装片62、66可与第2盖体80A的安装片86、87一同由主体部74的夹持片 78A、79A夹持。
因此,当将基座部件70A的垫板72以能够使相对于轮罩60进行位移的方式安装于轮罩60时,只要由第2盖体80A和主体部74夹入轮罩,并由夹持片 78A、79A夹持安装片86、87、62、66即可。
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可如第1实施方式般不利用螺丝而极其容易地连接第2盖体80和主体部74。此外,能够利用夹持片78A、79A和固定片83将基座部件70A牢固地安装在轮罩60上。
[第6实施方式]
如图26~图2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以及基座部件的基本结构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对与第1实施方式的不同点进行说明,对于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在图26~图28中标注与第1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包括:经由铰链73而安装有垫板72 的基座部件70B侧的主体部74,以及覆盖轮罩60的第2盖体80B,并且,第2 盖体80B固定于主体部74的铰链73上。
因此,如图27所示,在主体部74的铰链73的转动中心轴两侧设置有一对突起73A,一对突起73A用于将第2盖体80B固定成可自如转动。此外,在第2 盖体80B的安装片86设置有从两侧夹着铰链73的一对突片86A,在各突片86A 设置有供突起73A插通的孔。
此外,在主体部74的位于与铰链73相反的一侧的端部,通过将主体部74 朝与垫板72相反的方向折弯而设置出卡合片79B,卡合片79B用于通过与第2 盖体80B的安装片87卡合,而将主体部74定位固定于第2盖体80B。
该卡合片79B呈弯曲形状,以使得在将主体部74固定于第2盖体80B时,安装片87的前端部分抵接该卡合片79B从而使该卡合片79B向外方向产生变形,由此使得该前端部分嵌入该卡合片79B。
因此,主体部74利用卡合片79B的弹性与第2盖体80B连接,由此,使用者通过向外侧掰开卡合片79B,便能够解除主体部74与第2盖体80B之间的连接。
此外,与第5实施方式相同,在第2盖体80B,在从外侧对轮罩60中的端缘保护部63进行覆盖的端缘盖体部82的中央设置有固定片83,固定片83以向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侧延伸设置的方式而折弯。
这样,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部件的主体部74经由铰链73以自如转动的方式固定于第2盖体80B。
因此,将主体部74与第2盖体80B之间扩宽并包围轮罩60,之后,再将主体部74与第2盖体80B之间闭紧从而将轮罩60夹住其中,由此,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容易地将基座部件70B安装于轮罩60。
此外,如图28所示,在安装后,能够由卡合片79B和固定片83牢固地保持基座部件70B,以使得基座部件70B不会从轮罩60脱落。
[第7实施方式]
如图29~图3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基座部件110经由基座安装用部件120A而固定于轮罩60。在本实施方式中,仅基座安装用部件120A的结构与第3实施方式不同,基座部件110等其他结构均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在图29~图32中,对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部分标注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的符号,并省略说明。
如图29、图30所示,基座安装用部件120A具有第1安装用部件121和第 2安装用部件123,第1安装用部件121具有圆筒部122,圆筒部122可外嵌于轮罩60的圆筒部65,第2安装用部件123具有用于固定基座部件110的固定部124。
在第2安装用部件123的于圆筒部122侧的前端部分设置有向导部127,向导部127用于以能够调整从罩安装部31到固定部124的长度的方式对第1 安装用部件121进行安装。该向导部127从外侧把持第1安装用部件121,由此,能够将第2安装用部件123可移动地固定于第1安装用部件121。
此外,与第3实施方式相同,在第1安装用部件121中设置有长孔125。并且,在该长孔125中设置有螺旋弹簧130,螺旋弹簧130连接第1安装用部件121和第2安装用部件123,并产生朝使第1安装用部件121和第2安装用部件123相接近的方向的作用力。
此外,在第2安装用部件123的固定部124的于向导部127侧(换言之,即圆筒部122侧)的板面设置有抵接部件132,抵接部件132用于通过与轮罩 60的外周的端缘保护部63相抵接而对固定部124进行定位。此外,该抵接部件132由橡胶或具有弹性的合成树脂构成,以吸收固定部124与轮罩60抵接时的冲击且发挥防滑的功能。
此外,在固定部124中的设置抵接部件132的板面上设置有嵌合突起134,嵌合突起134可供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63的于外周方向上的一端侧的端缘部分嵌合。
当将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基座安装用部件120A安装于轮罩60时,如图31所示,首先将圆筒部122嵌合到轮罩60的圆筒部65上。
然后,克服螺旋弹簧130的作用力将固定部124拉到轮罩60的外侧,并在要求的位置将固定部124放开,由此,如图32所示,能够以夹入轮罩60的方式安装基座安装用部件120A。
此外,在进行上述安装时,通过使嵌合突起134与轮罩60的端缘保护部 63的于外周方向上的一端侧相嵌合,而能够容易地将基座安装用部件120A固定于轮罩60。
此外,在固定后,通过抵接部件132而使得固定部124不会偏离固定于轮罩60的固定位置,因此能够容易且牢固地将基座部件110固定于轮罩60。
[第8实施方式]
如图33所示,与第4实施方式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直接将基座部件 140A固定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作为安装部件而具备突出设置在轮罩60 的板面保护部61的突起166。
如图34A、图35A所示,突起166呈圆柱形状,并且突起166的位于与板面保护部61相反的一侧的前端部分的直径被扩大。
此外,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设置有3个突起166。如图33所示,当以使前端工具40从垫板142的开口部141内穿过,并使垫板142待抵接被切割件的方式配置基座部件140A时,将利用3个突起166中的2个突起。此外,当将垫板142配置在不会抵接被切割件的非抵接位置时将利用剩余一个突起166。
即,用于将基座部件140A配置在待抵接被切割件的抵接位置的2个突起 166隔开一定间隔而配置。此外,剩余一个突起166在与连接抵接位置配置用的2个突起166的直线正交且经过2个突起166中的一者的直线上,与2个突起166中的上述的一者隔开一定间隔而配置。
此外,在基座部件140A的固定部144设置有2个插通孔147,2个插通孔 147可供上述隔开一定间隔而设置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上的2个突起166 同时插通。此外,基座部件140A的固定部144中的2个插通孔147的周围的宽度大于其他部位,从而形成易于将固定部144安装到轮罩60上的安装部146。
并且,在该安装部146设置有固定部件170,固定部件170配置在轮罩60 的板面保护部61与安装部146之间,并用于通过单触操作将基座部件140A固定于板面保护部61。
如图35A、图35B所示,固定部件170具有外壳171和一对夹持部件174A、 174B,外壳171呈偏平的箱状,并具有形状与基座部件140A的安装部146的板面大致相同的开口,一对夹持部件174A、174B设置成可在外壳171内夹持2 个突起166。
在从开口侧观察外壳171时,该一对夹持部件174A、174B作为具有将该开口大致分割成2部分的大小的框体而构成,如图34B所示,通常情况下,利用板簧178A、178B将该一对夹持部件174A、174B配置在外壳171内的最外侧。
并且,如图34A、图35B所示,在夹持部件174A的内侧的框体上设置有与各突起166的侧壁相称的半圆形的抵接部176A、177A,在夹持部件174B的内侧的框体上设置有与各突起166的侧壁相称的半圆形的抵接部176B、177B,以能够在一对夹持部件174A、174B的配置位置分别夹持2个突起166。
此外,各夹持部件174A、174B的外侧的框体上设置有操作部175A、175B,操作部175A、175B向外壳171突出,并用于通过由使用者向外壳171侧按压操作部175A、175B,来克服板簧178A、178B的作用力从而使各夹持部件174A、 174B向外壳171内位移。
并且,夹持部件174A的内侧的框体与操作部175A之间由连结部179A连结,夹持部件174B的内侧的框体与操作部175B之间由连结部179B连结。
因此,当向外壳171内按压操作部175A、175B时,如图35A、图35B所示,抵接部176A、177A与操作部175A向相同的方向位移,抵接部176B、177B与 175B向相同的方向位移,从而将各突起166放开。
此外,在固定部件170的外壳171的外侧设置有凸缘部172,在凸缘部172 形成有用于利用螺丝159将固定部件170固定到基座部件140A的固定部144 上的螺纹孔。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向外壳171侧按压固定部件170的操作部175A、175B,便能够容易地进行基座部件140A相对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 61的固定和拆卸。
此外,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作为安装部件设置有3个突起166。并且,通过变更待由固定部件170的夹持部件174A、174B进行夹持的突起166,便能够容易地将基座部件140A相对于轮罩60的固定位置变更成待抵接被切割部件的抵接位置或不会抵接被切割部件的非抵接位置。
[第9实施方式]
如图3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80构成为,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将基座部件140B固定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并且安装部件180构成为,通过对设置在安装部件180的操作部186实施拉拽操作而能够对基座部件140B的位置进行调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40B的基本结构与图16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40相同,不过,在固定部144以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安装孔149以取代长孔145。
安装部件180具有外壳181,外壳181呈一个面开口的矩形箱状。并且,在安装部件180的隔着该外壳181的开口部分的两侧设置有用于使安装部件 180经由一对螺丝184固定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的凸缘部183。
外壳181以开口朝向板面保护部61侧的方式螺纹固定于轮罩60。而在外壳181与板面保护部61之间由凸缘部183形成插通孔182,插通孔182用于供基座部件140B的固定部144插通。
并且,通过使基座部件140B的固定部144插通外壳181的插通孔182并进行移动,而能够对垫板142相对于轮罩60的位置进行调整。
此外,如图37所示,在外壳181内设置有固定部件188,固定部件188具有一对突起189,一对突起189可同时插入设置在基座部件140B的固定部144 的2个安装孔。
在该固定部件188的与突起189相反的一侧设置有棒状的操作用突起187,操作用突起187从设置于外壳181的孔向外壳181外突出。此外,在外壳181 内收纳有螺旋弹簧185,螺旋弹簧185设置在操作用突起187的周围,并朝向基座部件140B的固定部144方向对固定部件188施力。
并且,在操作用突起187的前端部分设置有操作部186,操作部186用于在外壳181的外侧对操作用突起187实施拉拽操作。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80,可通过设置在外壳181内的固定部件188使基座部件140B的固定部144定位固定于轮罩60。
此外,通过对操作部186实施拉拽操作,而能够使基座部件140B的固定部 144进行移动,因此,还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容易地调整垫板142相对于轮罩60 的位置。
因此,无需利用螺丝便可极其容易地进行基座部件140B的固定以及位置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部件188的突起18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合部而发挥作用,外壳18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持部而发挥作用,螺旋弹簧185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力部件而发挥作用。
[第10实施方式]
如图3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90构成为,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将基座部件200固定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并且,通过对设置在安装部件190 的操作部195的一部分实施按压操作而能够调整基座部件200的位置。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200中,垫板202与固定部204彼此分离,并且在垫板202设置有板状的突片203,突片203直立设置在垫板202的背面以连接固定部204,垫板202的背面为垫板202中与待抵接被切割件的抵接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并且,以使得该突片203重叠于固定部204的方式配置该突片203,且使外螺纹螺丝205穿过在该重叠部分设置的孔,并使蝶形螺母206螺合于外螺纹螺丝205,由此,将垫板202固定在固定部204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松缓外螺纹螺丝205与蝶形螺母206的螺合而能够对垫板202抵接被切割部件的抵接角度进行调整。
此外,在固定部204,沿着其长度方向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用于位置调整以及固定的多个安装孔208。该安装孔208为在与固定部204的长度方向(换言之安装孔208的排列方向)正交的方向上呈细长的长孔。
安装部件190包括主体部191和一对突片192,主体部191的两端经由螺丝193而固定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一对突片192从该主体部191向与轮罩60相反的一侧以夹着操作部195的方式而直立设置。
在主体部191的位于板面保护部61侧的面设置有凹部,凹部用于在基座部件200的固定部204插通主体部191的位于板面保护部61侧的面与板面保护部 61之间后将固定部204保持为能够在其长度方向上移动。
如图39所示,操作部195以可绕设置在安装部件190的一对突片192之间的支撑轴194自如转动的方式设置在该支撑轴194上。并且,在操作部195的位于基座部件200的垫板202侧的下方端部上设置有可与固定部204的安装孔 208嵌合的突起196。此外,利用在支撑轴194设置的扭转弹簧197朝固定部 204侧对操作部195的突起196施力。
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90中,若由使用者朝固定部204对操作部195的与突起196相反的一侧实施按压操作,则如图39A所示,突起196将离开固定部204。从而能够对垫板142相对于轮罩60的位置进行调整。
此外,如果使用者停止对操作部195实施按压操作,则通过扭转弹簧197 的作用力而使操作部195的突起196抵接固定部204。并且,在该状态下,如果使基座部件200相对于操作部195进行移动,则如图39所示,突起196将嵌合到固定部204的安装孔208中,从而使基座部件200定位固定于轮罩60。
因此,即使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90,也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容易地对垫板202相对于轮罩60位置进行调整,从而无需利用螺丝便可极其容易地进行基座部件200的固定以及位置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195的突起19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卡合部而发挥作用,突片19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持部而发挥作用,扭转弹簧19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力部件而发挥作用。
[第11实施方式]
如图4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210构成为,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将基座部件140C固定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并且通过对设置在安装部件210 的操作部216实施按压操作而能够对基座部件140C的位置进行调整。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40C的基本结构与图16所示的第4实施方式的基座部件140相同,不过在固定部144的长孔145中,大致等间隔地设置有直径大于长孔145宽度的多个安装孔148。
安装部件210具有外壳211和固定台212,外壳211供基座部件140C的固定部144插通且用于将固定部144保持为能够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固定台212 呈板状,且配置在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与外壳211之间。
外壳211用于将固定部144保持为使得固定部144的板面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平行,并且在外壳211的隔着固定部144的两侧设置有用于经由螺丝 214将外壳211固定在轮罩60上的凸缘部213。
如图41所示,包括凸缘部213在内的外壳211整体隔着固定台212而载置于轮罩60的板面保护部61。并且,使螺丝214穿过设置在凸缘部213以及固定台212的孔,并使螺丝214螺合于板面保护部61的螺纹孔,由此,将安装部件210固定到板面保护部61上。
在外壳211内设置有棒状的可动部件217。该可动部件217的直径小于固定部144的长孔145的宽度,并且可动部件217的于固定台212侧的前端部分的直径大于长孔145的宽度。
图41A所示,上述直径大的部分为卡合部218,卡合部218通过插入固定部144的安装孔148而阻止基座部件140C的固定部144进行移动,从而用于使基座部件140C定位于轮罩60。
此外,可动部件217的与卡合部218相反的一侧从设置于外壳211的孔向外壳211外突出,且其前端部分与操作部216连结。
此外,在外壳211中的固定台212侧设置有用于使卡合部218与固定台212 抵接的孔,并且在固定台212,以与该孔嵌合并包围卡合部218外周的方式而设置有环状的突起219。
此外,在操作部216与外壳211之间以围绕可动部件217的方式设置有螺旋弹簧215,由该螺旋弹簧215向使得可动部件217背离外壳211的方向对可动部件217施力。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210,可动部件217的前端的卡合部218插入基座部件140C的固定部144的安装孔148,由此,能够使基座部件 140C定位固定于轮罩60。
此外,如图41B所示,通过对操作部216实施按压操作,而使卡合部218 向固定台212侧移动,从而可使卡合部218离开安装孔148。并且,在该状态下,由于能够使基座部件140C在可动部件217的小径部分插通长孔145的状态下在长度方向上移动,因此,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容易地调整垫板142相对于轮罩60的位置。
此外,如果停止对操作部216的按压操作,则卡合部218会因螺旋弹簧215 的作用力而向基座部件140C的固定部144侧移动。因此,在该状态下,如果使基座部件140C在固定部144的长度方向上位移,则卡合部218会插入到基座部件140C的安装孔148中,从而使基座部件140C被固定。
因此,即使利用本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210也能够通过单触操作容易地调整垫板142相对于轮罩60的位置,并且能够无需利用螺丝而极其容易地进行基座部件140C的固定以及位置调整。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操作部216以及在前端设置有卡合部218的可动部件21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件而发挥作用,外壳2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持部而发挥作用,螺旋弹簧2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施力部件而发挥作用。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不过,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采用各种方式。
例如,在第1实施方式以及第2实施方式中,在引导板76、96中设置有长孔77、97,并通过对插通长孔77、97的蝶形螺丝85、108进行紧固而使垫板 72、92定位于轮罩60的情形进行了说明。
不过,也可以由第9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的安装部件180、190、210 将引导板76、96支撑为能够进行位移,并通过对安装部件180、190、210的操作部186、195、216实施操作而将引导板76、96固定到所要求的位置。
即,上述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中的1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功能可分散到多个构成元素中而加以设置,多个构成元素所具有的功能也可以统合到1个构成元素中。此外,也可以省略上述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的构成的一部分,也可以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的构成的一部分添加到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中,或者将上述各实施方式或者变形例的构成的一部分与上述其他实施方式的构成进行置换。即,由记载在权利要求中的语句所确定的技术思想包含的所有方式均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Claims (26)

1.一种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
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机;
主轴,所述主轴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所述主轴在所述壳体内待由所述电机驱动而进行旋转;
轮罩,所述轮罩配置在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所述主轴的外周侧,并用于覆盖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呈圆盘状的前端工具的一部分;
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从轮罩朝待由所述前端工具实施切割的所述被切割件的切割部突出,并且在所述基座部件的于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具有可抵接待由所述前端工具进行切割的被切割件的垫板;
安装部件,所述安装部件将所述基座部件以能够改变所述垫板与所述轮罩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轮罩;以及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通过将所述基座部件固定于所述轮罩或所述安装部件,而对所述垫板从所述轮罩突出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构成为,将所述基座部件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轮罩进行摆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轮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具有主体部以及铰链,
所述主体部固定在所述轮罩中的开口部的周缘上,所述开口部位于所述轮罩中供所述前端工具的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一侧;
所述铰链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中的以下部位,即,在所述主体部中位于所述开口部的周缘处且位于所述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上的一端侧的部位,并且所述铰链将所述垫板支撑为能够沿着所述前端工具的板面位移;并且
所述基座部件具有引导板,所述引导板从所述垫板中的与所述铰链相反的一侧向所述主体部侧突出,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将所述引导板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具有覆盖所述轮罩的第2盖体,并且
所述主体部经由所述第2盖体而固定在所述轮罩的所述开口部的周缘。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盖体构成为,从所述轮罩的与所述壳体相反的一侧覆盖所述轮罩的外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通过由所述第2盖体和所述主体部夹着所述轮罩的方式将所述安装部件固定于所述轮罩。
7.根据权利要求3~6中任1项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由螺丝部构成,所述螺丝部螺合到所述安装部件的所述主体部中的规定位置上,并且
在所述引导板设置有长孔,所述长孔在所述螺丝部插通所述长孔的状态下,引导所述垫板以所述铰链为支点进行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部件由设置在以下部位且将所述垫板支撑为能够沿着所述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进行位移的铰链构成,即,所述轮罩中的供所述前端工具的外周的一部分突出的一侧的开口部处的、位于所述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上的一端侧的部位,
在所述基座部件中,在所述垫板的与所述铰链相反的一侧设置有向所述轮罩侧突出的引导板,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将所述引导板固定于所述轮罩。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沿着所述前端工具的板面方向将所述垫板分割成所述铰链侧和所述铰链的相反侧2个部分,经该分割而形成的第1板部和第2板部被连结成能够相接近或能够相背离。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由螺合到所述轮罩中的规定位置上的螺丝部构成,
在所述引导板设置有长孔,所述长孔在所述螺丝部插通所述长孔的状态下,引导所述垫板以所述铰链为支点进行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部件具备所述垫板和固定部,
所述固定部呈板状,并突出设置在所述垫板的背面,所述背面为所述垫板中与待抵接所述被切割件的抵接面相反的一侧的面,
所述安装部件由将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轮罩进行位移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轮罩的部件构成,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部固定于所述轮罩或所述安装部件,而能够对所述垫板从所述轮罩突出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研磨机具备基座安装用部件,
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与所述轮罩一起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罩安装部,并从所述罩安装部突出到所述轮罩的外侧,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的于该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作为可固定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部而形成,
所述安装部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部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移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而将所述基座部件安装于所述轮罩,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通过将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部固定于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或所述安装部件,而对所述垫板从所述轮罩突出的突出位置进行定位。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具有第1安装用部件和第2安装用部件,
所述第1安装用部件安装在所述罩安装部,
所述第2安装用部件具有所述固定部,
将所述第1安装用部件和所述第2安装用部件连结成能够对从所述罩安装部到所述固定部的长度进行调整。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通过夹着所述轮罩中的从所述罩安装部到所述轮罩的外周的区域,而固定于所述轮罩。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座安装用部件通过夹着所述轮罩中的从所述罩安装部到所述轮罩的外周的区域,而固定于所述轮罩。
16.根据权利要求12~15中任1项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固定部的板面设置有在背离所述垫板的方向上伸长的长孔,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螺丝部,所述螺丝部以插通所述长孔的状态螺合于所述基座安装部件的所述固定部,通过该螺丝部的紧固而能够使所述基座部件固定于所述基座安装部件。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固定部的板面设置有在背离所述垫板的方向上伸长的长孔,
所述固定部件具有螺丝部,该螺丝部以及构成所述安装部的部件各自以插通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长孔的状态安装于所述轮罩的板面保护部,所述轮罩的所述板面保护部从所述壳体侧覆盖所述前端工具的板面,
所述板面保护部构成为,可通过变更由构成所述固定部件的螺丝部固定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位置,而对将所述垫板配置在位于待抵接所述被切割件侧的抵接位置还是配置在所述轮罩侧的退避位置进行切换。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面保护部设置有长孔,所述长孔用于使由所述螺丝部固定所述基座部件的固定位置能够从与所述垫板的所述抵接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连续变更到与所述退避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
通过使所述螺丝部插通所述板面保护部的长孔以及所述基座部件的长孔,而能够在沿着各长孔的任意的位置处将基座部件固定于所述板面保护部。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面保护部设置有用于将所述螺丝部固定在与所述垫板的所述抵接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的孔、以及用于将所述螺丝部固定在与所述垫板的所述退避位置相对应的固定位置的孔。
20.根据权利要求17~19中任1项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板面保护部设置有卡合突起,在所述垫板位于所述退避位置时,所述卡合突起卡合于所述基座部件的所述固定部,从而对所述基座部件进行定位。
21.根据权利要求1、2、4、5、6、9、12~15中任1项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可通过由使用者实施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对定位固定所述基座部件还是使所述基座部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
22.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可通过由使用者实施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对定位固定所述基座部件还是使所述基座部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
2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可通过由使用者实施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对定位固定所述基座部件还是使所述基座部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
2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研磨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可通过由使用者实施的一次性按压操作或拉拽操作,而对定位固定所述基座部件还是使所述基座部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
25.一种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
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机;
主轴,所述主轴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所述主轴在所述壳体内待由所述电机驱动而进行旋转;
轮罩,所述轮罩配置在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所述主轴的外周侧,并用于覆盖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呈圆盘状的前端工具的一部分;
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从所述轮罩朝待由所述前端工具实施切割的所述被切割件的切割部突出,并且在所述基座部件的于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具有可抵接待由所述前端工具进行切割的被切割件的垫板;以及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基座部件以能够改变所述垫板与所述轮罩的相对位置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轮罩,
所述固定部件构成为,使用者可通过单触操作对定位固定所述基座部件还是使所述基座部件能够移动进行切换。
26.一种研磨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机;
壳体,所述壳体收容所述电机;
主轴,所述主轴从所述壳体突出,并且所述主轴在所述壳体内待由所述电机驱动而进行旋转;
轮罩,所述轮罩配置在从所述壳体突出的所述主轴的外周侧,并用于覆盖安装于所述主轴的呈圆盘状的前端工具的一部分;
基座部件,所述基座部件从轮罩朝待由所述前端工具实施切割的所述被切割件的切割部突出,并且在所述基座部件的于突出方向上的前端侧具有可抵接待由所述前端工具进行切割的被切割件的垫板;以及
固定部件,所述固定部件将所述基座部件以拆装自如的方式固定于所述轮罩。
CN201690001381.8U 2015-11-20 2016-11-18 研磨机 Active CN21006080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227945 2015-11-20
JP2015227945 2015-11-20
PCT/JP2016/084355 WO2017086473A1 (ja) 2015-11-20 2016-11-18 グライン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60808U true CN210060808U (zh) 2020-02-14

Family

ID=587190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90001381.8U Active CN210060808U (zh) 2015-11-20 2016-11-18 研磨机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60808U (zh)
DE (1) DE212016000229U1 (zh)
WO (1) WO2017086473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3726A (zh) * 2024-02-23 2024-03-29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钣金件抛光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307787B1 (ja) * 2017-05-26 2018-04-11 株式会社ナカヤ ガード装着機構
CN110948347A (zh) * 2019-11-25 2020-04-03 宁波耀升工具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角磨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5125758U (zh) * 1979-02-28 1980-09-05
JP2003071803A (ja) * 2001-08-31 2003-03-12 Ryobi Ltd 丸 鋸
JP5162262B2 (ja) * 2008-01-22 2013-03-13 日立工機株式会社 保護カバー及び保護カバーを備えた電動工具
CN102029431B (zh) * 2009-09-24 2013-01-30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便携式切割机
JP2012176598A (ja) * 2010-11-11 2012-09-13 Goei Seisakusho:Kk 携帯用切削工具及び集塵構造体
JP2015227945A (ja) 2014-05-30 2015-12-17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ブレ補正装置、レンズ鏡筒および撮影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773726A (zh) * 2024-02-23 2024-03-29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钣金件抛光装置
CN117773726B (zh) * 2024-02-23 2024-04-26 连云港远洋流体装卸设备有限公司 一种船体钣金件抛光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12016000229U1 (de) 2018-06-25
WO2017086473A1 (ja) 2017-05-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60808U (zh) 研磨机
US7475622B1 (en) Supporting device for mounting a protective cover to shield a cutting blade of a cutting machine
JP6915973B2 (ja) 作業機
KR101737890B1 (ko) 절단휠 고정구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연마장치
JP2017052063A (ja) グラインダ、カバー及びカバーセット
US10040215B2 (en) Blade and blade attachment system for an oscillating tool
CA2529354A1 (en) Sanding device,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associated thereto
JPWO2009054275A1 (ja) グラインダにおける砥石カバーのストッパ装置
US7186172B1 (en) Spring force adapter for round blade for a grinder
US20220063054A1 (en) Power tool
JP5579575B2 (ja) ディスクグラインダ
EP3998132A1 (en) Power tool
WO2020241086A1 (ja) 電動工具
EP3388177A2 (en) Hand-held cutting tool
JP6803157B2 (ja) 電動工具
US20070180709A1 (en) Circular saw with rotatable handle
KR102276986B1 (ko) 원터치로 연마패드의 탈장착이 가능한 그라인더 홀더
JP6163967B2 (ja) 動力工具および先端工具の固定構造
JP7467031B2 (ja) 電動工具のホイールカバー
WO2017086476A1 (ja) グラインダ
US20030148720A1 (en) Removable sharpening attachment for a rotary hand tool
CN212886830U (zh) 角磨机
ATE505297T1 (de) Schleifmaschine
JP6307787B1 (ja) ガード装着機構
USD625743S1 (en) Truing tool for a grindston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