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3026U - 带阻尼器铰链 - Google Patents
带阻尼器铰链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33026U CN210033026U CN201920664535.7U CN201920664535U CN210033026U CN 210033026 U CN210033026 U CN 210033026U CN 201920664535 U CN201920664535 U CN 201920664535U CN 210033026 U CN210033026 U CN 21003302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 member
- hinge
- damper
- rotation center
- fluid damp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12530 fl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3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9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9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228 biological reg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3/00—Hinges with pins
- E05D3/02—Hinges with pins with one pin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D—HINGES OR SUSPENSION DEVICES FOR DOORS, WINDOWS OR WINGS
- E05D11/00—Additional features or accessories of hin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3/0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 E05F3/20—Closers or openers with 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Construction of pneumatic or liquid braking devices in hinge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F—DEVICES FOR MOVING WINGS INTO OPEN OR CLOSED POSITION; CHECKS FOR WINGS; WING FITTING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ONCERNED WITH THE FUNCTIONING OF THE WING
- E05F5/00—Braking devices, e.g. checks; Stops; Buffers
- E05F5/06—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 E05F5/10—Buffers or stops limiting opening of swinging wings, e.g. floor or wall stops with piston brak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D—REFRIGERATORS; COLD ROOMS; ICE-BOXES; COOLING OR FREEZING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F25D23/00—General constructional features
- F25D23/02—Doors; Covers
- F25D23/028—Details
-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5—LOCKS; KEYS; WINDOW OR DOOR FITTINGS; SAFES
- E05Y—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ES E05D AND E05F, RELATING TO CONSTRUCTION ELEMENTS, ELECTRIC CONTROL, POWER SUPPLY, POWER SIGNAL OR TRANSMISSION, USER INTERFACES, MOUNTING OR COUPLING, DETAILS,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 THEREOF
- E05Y2900/0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 E05Y2900/30—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domestic appliances
- E05Y2900/31—Application of doors, windows, wings or fittings thereof for domestic appliances for refrigerato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 Hinges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具备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流体阻尼器,即使使用缓冲效果低的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也能够利用流体阻尼器获得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带阻尼器铰链具备:成为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轴(7)、与转动中心轴平行配置并且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的摆动轴(10)、用于将摆动轴向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的弹簧部件(12)、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流体阻尼器(13)、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的连杆(17)。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具备流体阻尼器的带阻尼器铰链。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冰箱的带阻尼器的铰链是公知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铰链具备固定于冰箱的本体上的安装配件和固定于冰箱的盖上的旋转臂。旋转臂相对于安装配件能够以转动中心轴为中心进行转动。另外,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铰链具备与转动中心轴平行配置并且安装于旋转臂上的摆动轴和用于将摆动轴向旋转臂的转动方向的一方施力(具体而言,将摆动轴向盖打开的方向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在压缩螺旋弹簧的内周侧配置有用于缓和旋转臂的转动动作的直动式的流体阻尼器。旋转臂的动作经由推拉轴及摆动轴直接传递到流体阻尼器的活塞杆。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中国实用新型公告第206737651号说明书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中,由于旋转臂的动作被直接传递到流体阻尼器的活塞杆,因此不使用缓冲效果高的大型且高价的流体阻尼器时,难以利用流体阻尼器获得适当地缓和旋转臂相对于安装配件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因此,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铰链中,铰链大型化,并且铰链的成本也变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具备能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铰链部件及第二铰链部件和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流体阻尼器,即使使用缓冲效果低的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也能够利用流体阻尼器获得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
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能转动地连接;转动中心轴,所述转动中心轴为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中心;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与转动中心轴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弹簧部件,所述弹簧部件用于将摆动轴向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流体阻尼器,所述流体阻尼器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以及连杆,所述连杆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
本实用新型的带阻尼器铰链具备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的连杆。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增大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转动时的流体阻尼器的动作量。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即使使用缓冲效果低的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也能够利用流体阻尼器获得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即,在本实用新型中,能够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并且可以使用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
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连杆是能够以第二转动中心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转动杆,将连杆的、来自流体阻尼器的力作用的作用点设为第一作用点,将连杆的、来自第二铰链部件的力作用的作用点设为第二作用点时,第一作用点与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作用点与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在这种情况下,例如,第一作用点与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第二作用点与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的2倍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和正交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正交方向时,第二铰链部件在正交方向上的第一铰链部件的一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连接,连杆能够以第二正交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根据该结构,与连杆能够以转动中心轴的轴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的情况相比,在第二正交方向上可以将带阻尼器铰链小型化。即,能够将带阻尼器铰链薄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带阻尼器铰链具备用于将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摆动轴的第一杆和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流体阻尼器的第二杆,连杆将第二杆的动作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在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经由第一杆及连杆传递到流体阻尼器的情况下,在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各转动位置,不易自由地设定作用在第二铰链部件上的弹簧部件的作用力和作用在第二铰链部件上的流体阻尼器的缓冲力,但当这样构成时,能够使用第一杆和第二杆,在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各转动位置较自由地设定作用在第二铰链部件上的弹簧部件的作用力和作用在第二铰链部件上的流体阻尼器的缓冲力。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带阻尼器铰链具备第二摆动轴,所述第二摆动轴与转动中心轴及摆动轴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第二杆的一端部与第二摆动轴能转动地连接。当这样构成时,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将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到第二杆。
在本实用新型中,例如,流体阻尼器是直动式的流体阻尼器。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带阻尼器铰链例如具备保持流体阻尼器并且固定于第一铰链部件上的树脂制的阻尼器保持部件。在这种情况下,理想的是,连杆被阻尼器保持部件能转动地保持。当这样构成时,除了阻尼器保持部件之外,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于保持连杆的部件。因此,能够简化带阻尼器铰链的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弹簧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正交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铰链部件在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方向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连接,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比转动中心轴及摆动轴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流体阻尼器配置于比压缩螺旋弹簧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当这样构成时,与流体阻尼器配置在压缩螺旋弹簧的内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薄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和正交方向正交的带阻尼器铰链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即,能够将带阻尼器铰链薄型化。
在本实用新型中,理想的是,带阻尼器铰链具备用于将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摆动轴的第一杆、以规定的接触压与第一杆接触的制动部件以及支承制动部件的支承部件,弹簧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将与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正交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第二铰链部件在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方向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连接,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比转动中心轴及摆动轴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制动部件具备被支承部件支承的被支承部和沿着第一杆配置且与被支承部连接的接触部,并且被配置于压缩螺旋弹簧的第二方向侧,被支承部由支承部件从第二方向侧支承,并且被压缩螺旋弹簧从第一方向侧施力,接触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与第一杆接触。
当这样构成时,使用制动部件可以使第一杆停止在规定位置。另外,通过使第一杆停止在规定位置,可以使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的摆动轴停止在规定位置。即,可以使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停止在规定位置。另外,当这样构成时,由于制动部件的接触部通过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与第一杆接触,因此可以使用用于对摆动轴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使第一杆停止在规定位置。因此,与除了压缩螺旋弹簧之外还设置有用于使接触部与第一杆接触的弹簧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带阻尼器铰链的结构。另外,当这样构成时,由于接触部通过用于对摆动轴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与第一杆接触,因此能够提高接触部相对于第一杆的接触压。
(实用新型效果)
如上所述,在本实用新型中,提供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具备能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铰链部件及第二铰链部件和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的流体阻尼器,即使使用缓冲效果低的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也能够利用流体阻尼器获得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阻尼器铰链的立体图。
图2是从不同的方向表示图1所示的带阻尼器铰链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带阻尼器铰链的主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阻尼器铰链被安装于储物柜上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5是图4的E部的放大图。
图6是图4的E部的、储物柜的盖打开的状态的放大图。
图7是从图1所示的带阻尼器铰链拆下了第一铰链部件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8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第二铰链部件、摆动轴及第二摆动轴等的动作的侧视图。
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第一杆等的结构的图。
图10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制动部件的结构及动作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铰链
5:第一铰链部件
6:第二铰链部件
7:转动中心轴
10:摆动轴
11:第二摆动轴
12:压缩螺旋弹簧
13:流体阻尼器
15:第一杆
16:第二杆
17:连杆
17a:第一作用点
17b:第二作用点
18:制动部件
18a:被支承部
18b:接触部
19:支承部件
20:阻尼器保持部件
30:转动中心轴
L1:第一作用点和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的距离
L2:第二作用点和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的距离
X:转动中心轴的轴向
Y:第二正交方向
Z:正交方向
Z1:第一方向
Z2:第二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带阻尼器铰链的概略结构)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带阻尼器铰链1的立体图。图2是从不同的方向表示图1所示的带阻尼器铰链1的立体图。图3是图1所示的带阻尼器铰链1的主视图。图4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带阻尼器铰链1被安装于储物柜2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5是图4的E部的放大图。图6是图4的E部的、储物柜2的盖4打开的状态的放大图。
本实施方式的带阻尼器铰链1(以下称为“铰链1”)是用于将盖4安装在冰箱或冰柜等储物柜2的本体3上并使其能够开关的器具(参照图4~图6)。铰链1具备被能转动地连接的第一铰链部件5及第二铰链部件6和成为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中心的转动中心轴7。第一铰链部件5固定于本体3上,第二铰链部件6固定于盖4上。
第二铰链部件6在盖4打开的打开位置6A(图6所示的位置)和盖4关闭的关闭位置6B(图4、图5所示的位置)之间,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能转动。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可转动角度(可转动范围)为9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可转动角度为75°左右。
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转动中心轴7的轴向(图3等的X方向)设为“左右方向”,将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图3等的Y方向设为“前后方向”,将与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正交的图3等的Z方向设为“上下方向”。另外,将左右方向的一方即图3等的X1方向设为“右”方向,将其相反方向即图3等的X2方向设为“左”方向,将前后方向的一方即图5等的Y1方向设为“前”方向,将其相反方向即图5等的Y2方向设为“后”方向,将上下方向的一方即图3等的Z1方向设为“上”方向,将其相反方向即图3等的Z2方向设为“下”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上下方向(Z方向)为与转动中心轴7的轴向即左右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上方向(Z1方向)为正交方向的一方即第一方向,下方向(Z2方向)为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即第二方向。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前后方向(Y方向)为与转动中心轴7的轴向即左右方向和正交方向即上下方向正交的第二正交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储物柜2以上下方向(Z方向)和铅垂方向一致的方式设置。另外,储物柜2设置成盖4配置在本体3的上侧。使用储物柜2的使用者在打开关闭着的盖4时,使盖4以转动中心轴7为中心转动而将其提起。
另外,铰链1具备:摆动轴10,其与转动中心轴7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与第二铰链部件6一起转动;第二摆动轴11,其与转动中心轴7及摆动轴10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与第二铰链部件6一起转动;弹簧部件12,其用于将摆动轴10向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以及流体阻尼器13,其用于缓和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本实施方式的弹簧部件12是压缩螺旋弹簧。因此,在下文中,将弹簧部件12称为“压缩螺旋弹簧12”。
另外,铰链1具备用于将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传递给摆动轴10的第一杆15、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的第二杆16以及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的连杆17。另外,铰链1具备以规定的接触压与第一杆15接触的制动部件18。本实施方式的铰链1具备多个制动部件18。具体而言,铰链1具备两个制动部件18。另外,铰链1具备支承制动部件18的支承部件19和保持流体阻尼器13的阻尼器保持部件20(参照图3)。此外,图1、图2中省略了阻尼器保持部件20的图示。
(带阻尼器铰链的具体结构)
图7是从图1所示的铰链1拆下了第一铰链部件5的状态的立体图。图8是用于说明图7所示的第二铰链部件6、摆动轴10及第二摆动轴11等的动作的侧视图。图9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第一杆15等的结构的图。图10是用于说明图1所示的制动部件18的结构及动作的图。
第一铰链部件5是将钢板等金属板折弯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的。第一铰链部件5具备支承转动中心轴7的两端部的平板状的两个侧面部5a和连接两个侧面部5a的平板状的基部5b。侧面部5a以侧面部5a的厚度方向和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基部5b以基部5b的厚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
两个侧面部5a各自从左右方向上的基部5b的两端部分别朝向前侧立起。第一铰链部件5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方槽形状。侧面部5a的上端部为从基部5b的上端向上侧突出的突出部5c。在储物柜2的本体3上,基部5b通过螺丝等固定成基部5b的后表面与本体3接触。
第二铰链部件6通过将钢板等金属板折弯成规定形状而形成。第二铰链部件6与第一铰链部件5相同,具备平板状的两个侧面部6a和连接两个侧面部6a的平板状的基部6b。侧面部6a以侧面部6a的厚度方向和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即,侧面部6a与侧面部5a平行配置。
另外,在第二铰链部件6配置于关闭位置6B时,基部6b以基部6b的厚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两个侧面部6a各自从左右方向上的基部6b的两端部各自朝向前侧立起。第二铰链部件6作为整体形成为大致方槽形状。基部6b通过螺丝等固定在储物柜2的盖4上,使得当第二铰链部件6配置于关闭位置6B时,基部6b的后表面与盖4接触。
第一铰链部件5的左右方向的宽度比第二铰链部件6的左右方向的宽度宽。两个侧面部6a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两个突出部5c的内侧,且被两个突出部5c夹着。即,两个侧面部6a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两个侧面部5a之间。在侧面部6a形成有供转动中心轴7的两端部各自插通的插通孔。该插通孔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侧面部6a的圆孔。
转动中心轴7形成为圆柱状。转动中心轴7的两端部固定于侧面部5a。具体而言,转动中心轴7的两端部固定于两个突出部5c各自的上端部,第二铰链部件6在第一铰链部件5的上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5连接。另外,第二铰链部件6在第一铰链部件5的前端侧与第一铰链部件5连接。当第二铰链部件6以转动中心轴7为中心进行转动,以使处于关闭位置6B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上端部向前侧移动时,处于关闭位置6B的第二铰链部件6移动到打开位置6A。
摆动轴10形成为圆柱状。摆动轴10的两端部被第二铰链部件6支承。具体而言,摆动轴10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两个侧面部6a。如图8的(A)所示,在第二铰链部件6处于关闭位置6B时,摆动轴10被配置于转动中心轴7的下侧。具体而言,在第二铰链部件6处于关闭位置6B时,摆动轴10配置于比转动中心轴7的正下方稍靠前侧的位置。另外,如图8的(B)所示,在第二铰链部件6处于打开位置6A时,摆动轴10被配置于转动中心轴7的斜后下侧。
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时,摆动轴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了一定角度时的、摆动轴1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随着摆动轴10朝向转动中心轴7的正下方而减小。
摆动轴10的右端以使其不与配置于右侧的突出部5c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比该突出部5c的左表面靠左侧的位置,摆动轴10的左端以使其不与配置于左侧的突出部5c接触的方式配置于比该突出部5c的右表面靠右侧的位置。摆动轴10插通于形成为圆筒状的制动部件23。制动部件23配置于两个侧面部6a之间。在左右方向上的制动部件23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向制动部件23的径向的内侧凹下的凹部23a。凹部23a形成于制动部件23的周向的整个区域。
第二摆动轴11形成为圆柱状。第二摆动轴11的两端部被第二铰链部件6支承。具体而言,第二摆动轴11的两端部分别固定于两个侧面部6a。即,第二摆动轴11安装于第二铰链部件6上。第二摆动轴11的两端部从侧面部6a向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在侧面部6a形成有供第二摆动轴11插通的插通孔。该插通孔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侧面部6a的圆孔。
在第一铰链部件5的两个侧面部5a分别形成有供第二摆动轴11的端部插入的限制槽5d。即,在第一铰链部件5上形成有限制槽5d。限制槽5d形成于突出部5c。限制槽5d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突出部5c。从左右方向观察时,限制槽5d形成为以转动中心轴7的轴心为曲率中心的圆弧状。另外,限制槽5d形成为向后侧鼓出的圆弧状。
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范围由插入到限制槽5d的第二摆动轴11的端部和限制槽5d来限制。如上所述,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可转动角度为90°以下,因此,形成为圆弧状的限制槽5d的中心角(以转动中心轴7的轴心为中心的中心角)为90°以下。在本实施方式中,限制槽5d的中心角为75°左右。
如图8所示,在第二铰链部件6处于关闭位置6B时,第二摆动轴11配置于转动中心轴7的斜后下侧,在第二铰链部件6处于打开位置6A时,第二摆动轴11配置于转动中心轴7的斜后上侧。在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时,第二摆动轴11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了一定角度时的、第二摆动轴1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与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位置无关,几乎不变。另外,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了一定角度时的、第二摆动轴11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大于摆动轴10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
第一杆15形成为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第一杆15以第一杆15的厚度方向和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一杆15由构成第一杆15的上侧部分的上侧杆部15a和构成第一杆15的下侧部分的下侧杆部15b构成。上侧杆部15a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比下侧杆部15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宽。在上侧杆部15a和下侧杆部15b间的边界形成有台阶面。在第一杆15的上端形成有凹曲面,该凹曲面形成为圆弧状。该凹曲面与制动部件23的外周面接触。具体而言,该凹曲面与制动部件23的凹部23a的底面接触。
如图9所示,第一杆15插通垫圈24、25和导向部件26、27。垫圈24形成为圆盘状,垫圈25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垫圈24、25以垫圈24、25的厚度方向和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导向部件26形成为具有突缘部26a和柱部26b的带突缘的圆柱状,导向部件27形成为圆柱状。导向部件26、27以导向部件26、27的轴向和上下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垫圈24、导向部件26、导向部件27以及垫圈25从上侧朝向下侧按此顺序配置。
在垫圈24、25及导向部件26、27上形成有供下侧杆部15b插通的插通孔,插通有下侧杆部15b。垫圈24的上表面与形成于上侧杆部15a和下侧杆部15b间的边界的台阶面接触。通过垫圈24的上表面与该台阶面接触,限制垫圈24相对于第一杆15向上侧的移动。即,第一杆15相对于垫圈24向下侧的移动被限制。导向部件26的突缘部26a的上表面与垫圈24的下表面接触。
形成为圆盘状的突缘部26a的外径大于压缩螺旋弹簧12的外径。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上端与突缘部26a的下表面接触。导向部件26的柱部26b插通到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上端部。形成为长方形的平板状的垫圈25的短边的长度大于压缩螺旋弹簧12的外径。垫圈25以垫圈25的长边的方向和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下端与垫圈25的上表面接触。导向部件27插通到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下端部。导向部件27的下端面与垫圈25的上表面接触。导向部件26、27起到防止压缩螺旋弹簧12向径向的移位的作用。
如图10所示,制动部件18具备被支承部件19支承的被支承部18a和沿着第一杆15配置的接触部18b。本实施方式的制动部件18由被支承部18a和接触部18b构成。制动部件18通过将钢板等金属板折弯成大致L字状而形成,被支承部18a及接触部18b形成为平板状。另外,接触部18b与被支承部18a的一端连接。被支承部18a和接触部18b所成的角度θ(参照图10的(A))为钝角。在本实施方式中,角度θ为95°~100°。
两个制动部件18以在左右方向上夹着第一杆15的方式配置。即,两个制动部件18以在形成为平板状的第一杆15的厚度方向上夹着第一杆15的方式配置。具体而言,两个接触部18b以在左右方向上夹着下侧杆部15b的方式配置。接触部18b以接触部18b的厚度方向和左右方向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在配置于右侧的制动部件18中,被支承部18a从接触部18b的上端朝向右侧延伸。在配置于左侧的制动部件18中,被支承部18a从接触部18b的上端朝向左侧延伸。
制动部件18配置于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下侧。另外,被支承部18a配置于垫圈25的下侧,并且配置于支承部件19的上侧。即,被支承部18a在上下方向上配置于支承部件19和垫圈25之间。被支承部18a被支承部件19从下侧支承。另外,被支承部18a被压缩螺旋弹簧12从上侧施力。具体而言,被支承部18a经由垫圈25由压缩螺旋弹簧12从上侧施力。
支承部件19通过将钢板等金属板折弯成规定形状而形成。支承部件19的左右方向的两端部被形成于侧面部5a的支承部5e从下侧支承。支承部5e形成为平板状。支承部5e从两个侧面部5a朝向左右方向的内侧立起。支承部5e以支承部5e的厚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支承部件19从下侧支承两个制动部件18。另外,支承部件19经由制动部件18及垫圈25从下侧支承压缩螺旋弹簧12。
如图10所示,在支承部件19上形成有供两个接触部18b和下侧杆部15b插通的贯通孔19a。贯通孔19a在上下方向上贯通支承部件19。另外,贯通孔19a形成为长方形。如图10所示,在支承部件19的上表面,被支承部18a和接触部18b间的边界部与左右方向上的贯通孔19a的边缘接触。
压缩螺旋弹簧12配置于比转动中心轴7、摆动轴10及第二摆动轴11靠下侧的位置。如上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下端与垫圈25的上表面接触。压缩螺旋弹簧12经由垫圈25、被支承部18a及支承部件19由第一铰链部件5的支承部5e从下侧支承。另外,如上所述,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上端与导向部件26的突缘部26a的下表面接触。压缩螺旋弹簧12经由突缘部26a及垫圈24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将第一杆15向上侧施力。
第一杆15的上端以规定的接触压与制动部件23接触。另外,第一杆15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经由制动部件23将摆动轴10向以转动中心轴7为中心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即,压缩螺旋弹簧12将固定于第二铰链部件6上的摆动轴10向以转动中心轴7为中心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即,压缩螺旋弹簧12将第二铰链部件6向以转动中心轴7为中心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
具体而言,压缩螺旋弹簧12将摆动轴10向第二铰链部件6从关闭位置6B朝向打开位置6A的方向施力。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二铰链部件6处于关闭位置6B时,摆动轴10配置于比转动中心轴7的正下方稍靠前侧的位置,因此,严格地说,在摆动轴10处于比转动中心轴7的正下方靠前侧的位置时,压缩螺旋弹簧12将第二铰链部件6向第二铰链部件6朝向关闭位置6B的方向施力。
如上所述,当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时,摆动轴10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第一杆15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因此,当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时,对摆动轴10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发生变动。对摆动轴10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在摆动轴10配置于转动中心轴7的正下方时变得最大。
如上所述,制动部件18的被支承部18a被支承部件19从下侧支承,同时由压缩螺旋弹簧12从上侧施力。另外,两个接触部18b以在左右方向上夹着下侧杆部15b的方式配置,在支承部件19的上表面,被支承部18a和接触部18b间的边界部与左右方向上的贯通孔19a的边缘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制动部件18以被支承部18a和接触部18b间的边界部为支点进行转动,接触部18b与第一杆15的下侧杆部15b接触(参照图10的(B))。
接触部18b相对于第一杆15的下侧杆部15b的接触压根据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而变动。具体而言,当第一杆15下降且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增大时,接触部18b相对于下侧杆部15b的接触压变高。另外,当接触部18b与下侧杆部15b接触时,由于制动力作用于第一杆15,因此制动力作用于朝向关闭位置6B转动的第二铰链部件6。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所述,由于第一杆15的上端以规定的接触压与制动部件23接触,因此制动力也通过制动部件23的作用而作用于第二铰链部件6。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制动部件18、23的作用产生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制动力和压缩螺旋弹簧12产生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作用力的合力大于作用在盖4上的重力的范围内,即使进行储物柜2的盖4的开闭动作的使用者将手从盖4离开,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也停止。即,即使进行储物柜2的开闭动作的使用者将手从盖4离开,盖4也停止。例如,在第二铰链部件6从打开位置6A朝向关闭位置6B转动30°的范围内,即使进行盖4的开闭动作的使用者将手从盖4离开,盖4也停止。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第二铰链部件6刚从打开位置6A朝向关闭位置6B开始转动之后的摆动轴10的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较大,因此第二铰链部件6刚从打开位置6A朝向关闭位置6B开始转动之后的第一杆15在上下方向上的移动量较大。因此,自第二铰链部件6从打开位置6A朝向关闭位置6B开始转动之后起,可以立即使相对较大的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作用于制动部件18的被支承部18a,其结果是,自第二铰链部件6从打开位置6A朝向关闭位置6B开始转动之后起,容易立即产生制动部件18的作用带来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制动力。
第二杆16形成为在上下方向上细长的大致长方形的平板状。第二杆16以第二杆16的厚度方向和左右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第二杆16配置于两个侧面部5a之间。另外,第二杆16沿着两个侧面部5a中的一侧面部5a配置。具体而言,第二杆16沿着配置于右侧的侧面部5a配置。
另外,第二杆1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于两个侧面部5a中的一侧面部5a和两个侧面部6a中的一侧面部6a之间。具体而言,第二杆16在左右方向上配置在配置于右侧的侧面部5a和配置于右侧的侧面部6a之间。第二杆16配置为比摆动轴10的右端靠右侧。第二杆16的前端配置为比侧面部5a的前端靠后侧。
第二杆16的上端部(一端部)与第二摆动轴11连接。具体而言,第二杆16的上端部与第二摆动轴11能转动地连接。如图8所示,在第二杆16的上端部形成有供第二摆动轴11的右端部插通的插通孔16a。插通孔16a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第二杆16的圆孔。在第二杆16上形成有以上下方向为长边方向的狭缝状的狭缝孔16b。狭缝孔16b是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第二杆16的方孔。
形成于配置在右侧的侧面部5a的支承部5e插通到狭缝孔16b内。狭缝孔16b的前后方向的宽度比支承部5e的厚度宽。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于右侧的侧面部5a的支承部5e为在上下方向上引导第二杆16的导向部。另外,支承部5e经由垫圈25、被支承部18a及支承部件19支承压缩螺旋弹簧12的下端。
流体阻尼器13是直动式的流体阻尼器。另外,流体阻尼器13是油阻尼器,在流体阻尼器13的壳体的内部形成有用来填充油(粘性油)的流体室。流体阻尼器13以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向下侧突出的方式配置。流体阻尼器13的壳体及活塞杆由树脂形成。流体阻尼器13配置于比压缩螺旋弹簧12靠下侧的位置。另外,流体阻尼器13配置于两个侧面部5a之间。
流体阻尼器13配置于比左右方向上的第一铰链部件5的中心靠左侧的位置。另外,流体阻尼器13配置于基部5b的前侧。流体阻尼器13的前端配置于比侧面部5a的前端靠后侧的位置。如上所述,流体阻尼器13被阻尼器保持部件20保持。阻尼器保持部件20由树脂形成。另外,阻尼器保持部件20形成为大致长方体的块状。
阻尼器保持部件20固定于第一铰链部件5上。具体而言,阻尼器保持部件20固定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下端部。阻尼器保持部件20配置于两个侧面部5a之间。阻尼器保持部件20配置于基部5b的前侧。阻尼器保持部件20的前表面配置于比侧面部5a的前端稍靠后侧的位置。
连杆17形成为平板状。连杆17以连杆17的厚度方向和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连杆17是能够以转动中心轴30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转动杆。转动中心轴30形成为圆柱状。转动中心轴30以转动中心轴30的轴向和前后方向一致的方式配置。即,连杆17能够以前后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
转动中心轴30固定于连杆17上。转动中心轴30被阻尼器保持部件20能转动地保持。即,连杆17被阻尼器保持部件20能转动地保持。本实施方式的转动中心轴30是第二转动中心轴。此外,也可以是,转动中心轴30固定于阻尼器保持部件20上,并且,连杆17能转动地保持于转动中心轴30上。即,连杆17也可以经由转动中心轴30被阻尼器保持部件20能转动地保持。
连杆17将第二杆16的动作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即,连杆17将第二杆16的动作增速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第二杆16的下端部从上侧卡合到连杆17的右端部。在第二杆16的下端部,以从第二杆16的下端朝向上侧凹下的方式形成有与连杆17的右端部卡合的凹部。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从上侧与连杆17的左端部接触。
如图3所示,以连杆17的、来自流体阻尼器13的力作用的作用点为第一作用点17a,以连杆17的、来自第二杆16的力(即,来自第二铰链部件6的力)作用的作用点为第二作用点17b时,第一作用点17a和转动中心轴30的轴心的距离L1大于第二作用点17b和转动中心轴30的轴心的距离L2。具体而言,距离L1为距离L2的2倍以上。在本实施方式中,距离L1为距离L2的约2倍。
在本实施方式中,当第二铰链部件6从打开位置6A朝向关闭位置6B转动时,第二杆16下降,连杆17转动,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被顶起。另外,通过顶起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缓和朝向关闭位置6B转动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动作。即,在盖4关闭时,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被缓和。
(本实施方式的主要效果)
如以上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1具备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的连杆17。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增大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转动时的流体阻尼器13的动作量。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即使使用壳体及活塞杆由树脂形成的缓冲效果低的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13,也能够利用流体阻尼器13获得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所需要的缓冲力。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适当地缓和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同时可以使用较小型且廉价的流体阻尼器13。
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1具备用于将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传递给摆动轴10的第一杆15和用于将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的第二杆16,连杆17将第二杆16的动作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在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经由第一杆15及连杆17传递到流体阻尼器13的情况下,在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各转动位置,难以自由地设定作用于第二铰链部件6上的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和作用于第二铰链部件6上的流体阻尼器13的缓冲力,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第一杆15和第二杆16在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各转动位置较自由地设定作用于第二铰链部件6上的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和作用于第二铰链部件6上的流体阻尼器13的缓冲力。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杆16的上端部能转动地连接到第二摆动轴11,该第二摆动轴11与转动中心轴7及摆动轴10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与第二铰链部件6一起转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以较简单的结构将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传递到第二杆16。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17能转动地保持在保持流体阻尼器13的阻尼器保持部件20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除了阻尼器保持部件20之外,不需要单独设置用于保持连杆17的部件。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简化铰链1的结构。
在本实施方式中,连杆17能够以前后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连杆17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的情况相比,能够在前后方向上将铰链1小型化。即,能够将铰链1薄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流体阻尼器13配置于比压缩螺旋弹簧12靠下侧的位置,因此,与流体阻尼器13配置在压缩螺旋弹簧12的内周侧的情况相比,能够减薄铰链1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即,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铰链1薄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铰链1具备以规定的接触压与第一杆15接触的制动部件18。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使用制动部件18使第一杆15停止在规定位置,其结果是,如上所述,能够使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停止在规定位置。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制动部件18的接触部18b通过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与第一杆15接触,因此,能够使用用于对摆动轴10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2使第一杆15停止在规定位置。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与除了设置压缩螺旋弹簧12之外,还设置有用于使接触部18b与第一杆15接触的弹簧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铰链1的结构。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用于对摆动轴10施力的压缩螺旋弹簧12的作用力,接触部18b与第一杆15接触,因此,能够提高接触部18b相对于第一杆15的接触压。
(其它实施方式)
上述的实施方式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方式之一例,但不限于此,在不变更本实用新型的宗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实施变更。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流体阻尼器13也可以配置成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向上侧突出。在这种情况下,流体阻尼器13的壳体的下端面从上侧与连杆17的左端部接触。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流体阻尼器13也可以是旋转式的流体阻尼器。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在流体阻尼器13的流体室填充油以外的粘性流体。例如,流体阻尼器13也可以是在流体室中填充了空气的气体阻尼器。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流体阻尼器13的整体或一部分也可以向两个侧面部5a的左右方向的外侧突出。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流体阻尼器13可以配置成在左右方向上与压缩螺旋弹簧12平行布置,也可以配置于压缩螺旋弹簧12的内周侧。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杆16可以配置在配置于右侧的侧面部5a的右侧,也可以配置在配置于右侧的侧面部6a的左侧。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作用点17a配置在转动中心轴30的左侧,第二作用点17b配置在转动中心轴30的右侧,但第一作用点17a及第二作用点17b也可以配置在转动中心轴30的左侧。在这种情况下,例如,转动中心轴30配置在配置于右侧的侧面部5a的右侧。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流体阻尼器13被配置成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向上侧突出,连杆17的左端部从上侧与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接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连杆17也可以是能够以左右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流体阻尼器13的整体或一部分配置于比侧面部5a的前端靠前侧的位置。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作用点17a与转动中心轴30的轴心之间的距离L1也可以大于第二作用点17b与转动中心轴30的轴心之间的距离L2,且小于距离L2的2倍。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摆动轴10对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使用摆动轴10对朝向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方向的一侧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并使用第二摆动轴11对朝向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方向的另一侧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转动范围进行限制。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杆15也可以将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转动动作传递到流体阻尼器13。即,连杆17也可以将第一杆15的动作量放大并传递给流体阻尼器13。在这种情况下,铰链1也可以不具备第二杆16及第二摆动轴1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例如,流体阻尼器13以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向上侧突出的方式配置,在转动中心轴30的右侧,第一杆15的下端从上侧与连杆17接触,同时,流体阻尼器13的活塞杆从下侧与连杆17接触。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杆16的上端部也可以与第二铰链部件6能转动地连接。在这种情况下,铰链1也可以不具备第二摆动轴11。另外,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杆16的上端部可以直接与第二铰链部件6连接,也可以经由规定的部件与第二铰链部件6连接。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流体阻尼器13可以直接安装于第一铰链部件5上,连杆17也可以直接由第一铰链部件5能转动地保持。
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二铰链部件6相对于第一铰链部件5的可转动角度也可以大于90°。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摆动轴10也可以与第二铰链部件6一体形成,第二摆动轴11也可以与第二铰链部件6一体形成。而且,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制动部件23也可以与第一杆15一体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不会产生由于制动部件23的作用而引起的第二铰链部件6的制动力。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铰链1可以不具备制动部件18,也可以不具备制动部件23。
Claims (11)
1.一种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所述第一铰链部件和第二铰链部件能转动地连接;
转动中心轴,所述转动中心轴为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中心;
摆动轴,所述摆动轴与所述转动中心轴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
弹簧部件,所述弹簧部件用于将所述摆动轴向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方向的一侧施力;
流体阻尼器,所述流体阻尼器用于缓和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以及
连杆,所述连杆将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量放大并传递给所述流体阻尼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是能够以第二转动中心轴为中心进行转动的转动杆,
将所述连杆的、来自所述流体阻尼器的力作用的作用点设为第一作用点,将所述连杆的、来自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的力作用的作用点设为第二作用点时,
所述第一作用点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作用点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作用点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为所述第二作用点与所述第二转动中心轴的轴心之间的距离的2倍以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将与所述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与所述转动中心轴的轴向和所述正交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第二正交方向时,
所述第二铰链部件在所述正交方向上的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一端侧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连接,
所述连杆能够以所述第二正交方向为转动的轴向进行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将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所述摆动轴的第一杆;以及
用于将所述第二铰链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转动动作传递给所述流体阻尼器的第二杆,
所述连杆将所述第二杆的动作量放大并传递给所述流体阻尼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具备第二摆动轴,所述第二摆动轴与所述转动中心轴及所述摆动轴平行配置,并且相对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与所述第二铰链部件一起转动,
所述第二杆的一端部与所述第二摆动轴能转动地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流体阻尼器是直动式的流体阻尼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具备树脂制的阻尼器保持部件,所述阻尼器保持部件保持所述流体阻尼器,并且固定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被所述阻尼器保持部件能转动地保持。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簧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
将与所述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所述正交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所述第二铰链部件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方向端侧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连接,
所述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比所述转动中心轴及所述摆动轴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
所述流体阻尼器配置于比所述压缩螺旋弹簧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带阻尼器铰链,其特征在于,具备:
用于将所述弹簧部件的作用力传递给所述摆动轴的第一杆;
以规定的接触压与所述第一杆接触的制动部件;以及
支承所述制动部件的支承部件,
所述弹簧部件是压缩螺旋弹簧,
将与所述转动中心轴的轴向正交的方向设为正交方向、将所述正交方向的一方设为第一方向、将第一方向的相反方向设为第二方向时,
所述第二铰链部件在所述第一铰链部件的第一方向端侧与所述第一铰链部件连接,
所述压缩螺旋弹簧配置于比所述转动中心轴及所述摆动轴靠第二方向侧的位置,
所述制动部件具备:被所述支承部件支承的被支承部;以及沿着所述第一杆配置且与所述被支承部连接的接触部,并且,所述制动部件被配置于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第二方向侧,
所述被支承部被所述支承部件从第二方向侧支承,并且被所述压缩螺旋弹簧从第一方向侧施力,
所述接触部通过所述压缩螺旋弹簧的作用力与所述第一杆接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194274A JP2020063557A (ja) | 2018-10-15 | 2018-10-15 | ダンパ付きヒンジ |
JP2018-194274 | 2018-10-15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33026U true CN210033026U (zh) | 2020-02-07 |
Family
ID=6936459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87115.3A Withdrawn CN111042679A (zh) | 2018-10-15 | 2019-05-10 | 带阻尼器铰链 |
CN20192066453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33026U (zh) | 2018-10-15 | 2019-05-10 | 带阻尼器铰链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87115.3A Withdrawn CN111042679A (zh) | 2018-10-15 | 2019-05-10 | 带阻尼器铰链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JP (1) | JP2020063557A (zh) |
CN (2) | CN11104267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2679A (zh) * | 2018-10-15 | 2020-04-2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阻尼器铰链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2655973B1 (ko) * | 2021-12-02 | 2024-04-09 | 엘아이지넥스원 주식회사 | 통합형 접이식 브라켓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접이식 구조물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1202336Y (zh) * | 2008-05-14 | 2009-03-04 | 海尔集团公司 | 平衡铰链 |
US8615930B2 (en) * | 2009-03-12 | 2013-12-31 | Vkr Holding A/S | Lifting device adapted to be mounted in an openable structure |
IT1396119B1 (it) * | 2009-09-23 | 2012-11-16 | Nuova Star Spa | Combinazione di una cerniera per ante o sportelli e di un dispositivo ammortizzatore. |
AU2011370263A1 (en) * | 2011-06-08 | 2013-05-09 | Faringosi Hinges S.R.L. | Hinges provided with elastic means and dampener |
DE102012016938A1 (de) * | 2012-03-21 | 2013-09-26 | Laag S.R.L. | Scharnier für ein Gerät |
BR102016011179A2 (pt) * | 2015-05-18 | 2018-07-17 | Atasan Metal Sanayi Ve Ticaret Ltd Sirketi | mecanismo de articulação |
CN105041083B (zh) * | 2015-08-25 | 2016-09-14 | 青岛海容商用冷链股份有限公司 | 冰柜铰链 |
CN207348655U (zh) * | 2017-10-20 | 2018-05-11 | 日本电产三协(浙江)有限公司 | 带阻尼器铰链 |
JP2020063557A (ja) * | 2018-10-15 | 2020-04-23 | 日本電産サンキョー株式会社 | ダンパ付きヒンジ |
-
2018
- 2018-10-15 JP JP2018194274A patent/JP2020063557A/ja active Pending
-
2019
- 2019-05-10 CN CN201910387115.3A patent/CN111042679A/zh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5-10 CN CN201920664535.7U patent/CN210033026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42679A (zh) * | 2018-10-15 | 2020-04-21 | 日本电产三协株式会社 | 带阻尼器铰链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2020063557A (ja) | 2020-04-23 |
CN111042679A (zh) | 2020-04-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0239418U (zh) | 带阻尼器铰链 | |
CN210087069U (zh) | 铰链 | |
CN210033026U (zh) | 带阻尼器铰链 | |
CN210087087U (zh) | 带阻尼器铰链 | |
US8418317B2 (en) | Hinge with damping device | |
KR101428396B1 (ko) | 차량용 페달장치 | |
US8701248B2 (en) | Door construction with closing pivot hinges integrated into door panel | |
RU2437996C2 (ru) | Мебельная петля | |
JP2018518619A (ja) | 緩衝機能を有するドアヒンジ | |
WO2019140938A1 (zh) | 衬套和遥控器 | |
JP4440930B2 (ja) | 扉開閉装置 | |
JP5938152B1 (ja) | ヒンジ構造 | |
CN105229398A (zh) | 门开关机构和冰箱 | |
KR101643408B1 (ko) | 더블 댐퍼가 구비된 힌지 | |
JP2022544158A (ja) | 締付け装置 | |
KR101338886B1 (ko) | 각도 조절이 가능한 전자기기용 거치대 | |
CN108513467B (zh) | 一种限位转轴及电子装置 | |
JP4911496B2 (ja) | 原稿圧着板の開閉装置 | |
JP5035093B2 (ja) | ドアクローザ | |
JP6325386B2 (ja) | 扉操作補助装置 | |
CN211229939U (zh) | 铰链和冰柜 | |
CN211229974U (zh) | 铰链和冰柜 | |
KR20170143071A (ko) | 가변밸브 | |
CN211229953U (zh) | 铰链和冰柜 | |
CN217440664U (zh) | 阻尼装置及具有其的支撑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