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31613U - 道路限高防护架 - Google Patents

道路限高防护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31613U
CN210031613U CN201920596410.5U CN201920596410U CN210031613U CN 210031613 U CN210031613 U CN 210031613U CN 201920596410 U CN201920596410 U CN 201920596410U CN 210031613 U CN210031613 U CN 21003161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rope
steel wire
front plate
road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641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艾佳
张世豪
陈子荣
何安琪
王峰
杨明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Modern Cheng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filed Critical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
Priority to CN20192059641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3161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3161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3161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fuge Islands, Traffic Blockers, Or Guard Fen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全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道路限高防护架,包括:两根立柱、前板、钢丝绳网、两根横梁和两个钢丝绳;两根立柱相对设置在路面的侧边;每根立柱的另一端均与横梁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前板沿道路的行驶方向设在立柱前方处的路面,且前板的前侧与路面可滑动连接;每根钢丝绳的一端均与前板的前侧相连,另一端与位于两个横梁之间的钢丝绳网相连。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护架可以降低了对拦截车辆的损害,同时还可以避免在拦截车辆的过程中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保护内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采用钢丝绳网和前板相结合的两次拦截,使得该防护架可以有效拦截车辆,提高了防护架拦截车辆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道路限高防护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安全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道路限高防护架。
背景技术
限高架结构一般应用于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对车辆通行高度有限制的位置。其作用是阻碍超高车辆的通行,从而避免对道路、桥梁、隧道等的损坏。限高架常见的结构一般为门字形,由两根立柱和顶部的限高横梁组成,当超高车辆强行通过时,就会撞击到顶部的限高横梁,从而限制超高车辆的通行。
目前,常见限高架结构受到超高车辆的撞击时,由于限高横梁和超高车辆在短时间内发生巨大的相互冲击,可能存在以下问题:(1)限高架结构顶部的限高横梁脱落,造成限高架结构的损坏,同时也不能有效的拦截车辆;(2)造成车辆损坏,尤其当撞击速度较大时,很可能造成对人员的伤害;(3)限高横梁脱落后落于地面将会阻碍正常的交通运行;(4)该限高架结构的修复需要重新对限高横梁进行焊接或者其他的固定连接工作,不仅耗时耗力,而且也会对道路交通造成不良的影响。
因此,存在开发出新型的更安全、更节省费用、更便于维护和使用的道路限高架的技术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限高防护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限高架不能有效拦截车辆。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道路限高防护架,包括:两根立柱,还包括:前板、钢丝绳网、两根横梁和两个钢丝绳;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均为中空结构;两根所述立柱相对设置在路面的侧边,且每根所述立柱的一端均固定在路面;每根所述立柱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横梁可绕所述立柱的轴线方向转动,且使两个所述横梁的另一端相对、且两个所述横梁的另一端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前板沿道路的行驶方向设在所述立柱前方处的路面,所述前板横向设置在路面上;且所述前板的前侧与所述路面可滑动连接;每根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横梁及所述立柱,并与前板的前侧相连;每根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位于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所述钢丝绳网相连。
其中,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后板;所述后板沿道路的行驶方向设置在所述前板的后方;所述后板的后侧与路面相连,所述后板的前侧与所述前板的后侧铰接。
其中,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圆柱滚子轴承;所述圆柱滚子轴承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内,所述横梁的一端插入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内,以使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其中,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扭力弹簧;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内、且位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的下方,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横梁插入所述圆柱滚子轴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立柱的内壁相连。
其中,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第一弹簧;所述钢丝绳由两节组成,其中一节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钢丝绳网相连,其中一节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连;另一节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另一节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板的前侧相连。
其中,所述前板靠近前侧的端部处设有限制孔,所述限制孔沿路面的行驶方向布置;限位柱的一端插入所述限制孔中、并与所述前板的前侧相连,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相连。
其中,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示廓灯;所述立柱远离路面的一端设置所述示廓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道路限高防护架,通过将两个横梁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的另一端,以及在两个横梁的间隔之间设置钢丝绳网,且通过钢丝绳将钢丝绳网与前板的前侧相连,使得该防护架在拦截车辆的过程中采用钢丝绳网与车辆大面积接触,降低了对拦截车辆的损害,同时还可以避免在拦截车辆的过程中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保护内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采用钢丝绳网和前板相结合的两次拦截,使得该防护架可以有效拦截车辆,提高了防护架拦截车辆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限高防护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道路限高防护架处于另一状态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立柱与横梁的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的道路限高防护架中限制孔和限位柱的放大图;
其中,1、立柱;2、横梁;3、钢丝绳;4、钢丝绳网;5、前板;6、后板;7、圆柱滚子轴承;8、扭力弹簧;9、第一弹簧;10、限制孔;11、限位柱;12-示廓灯;13-太阳能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道路限高防护架的一个优选实施例,如图1至图2所示,该防护架包括:两根立柱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板5、钢丝绳网44、两根横梁2和两个钢丝绳3;所述立柱1和所述横梁2均为中空结构;两根所述立柱1相对设置在路面的侧边,且每根所述立柱1的一端均固定在路面;每根所述立柱1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横梁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横梁2可绕所述立柱1的轴线方向转动,且使两个所述横梁2的另一端相对、且两个所述横梁2的另一端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前板5沿道路的行驶方向设在所述立柱1前方处的路面,所述前板5横向设置在路面上;且所述前板5的前侧与所述路面可滑动连接;每根所述钢丝绳3的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横梁2及所述立柱1,并与前板5的前侧相连;每根所述钢丝绳3的另一端与位于两个所述横梁2之间的所述钢丝绳网44相连。
具体地,立柱1和横梁2均为中空结构,且两根立柱1相对设置在路面上,例如,两根立柱1分别设置在路面的两侧边,即路面的一侧设置一根立柱1,以使两根立柱1之间的距离即为路面的宽度。以及,将横梁2的一端与立柱1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以使横梁2可绕立柱1的轴线方向转动;例如,横梁2为带有向下弯头的梁,可以将横梁2具有向下弯头的一端与立柱1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进而使得横梁2可以绕立柱1的轴线方向转动。当然横梁2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形式与立柱1可转动连接,只要横梁2可以绕立柱1的轴线转动即可。且两根横梁2的另一端相对、且具有一定距离,即,两根横梁2的另一端断开。以及,在立柱1所在位置的前方(即,沿道路行驶方向的前方)设有横向布置的前板5,其中路面的宽度方向为横向,路面的长度方向为纵向;该前板5的前侧与路面可滑动连接,即前板5的前侧可沿纵向在路面上滑动。以及,将钢丝绳3的一端依次穿过横梁2与立柱1,即一根钢丝绳3穿过位于路面同一侧的立柱1和横梁2,且在两根横梁2相对的端部之间设置钢丝绳网44,将钢丝绳3的一端与钢丝绳网44相连,钢丝绳3的另一端与前板5的前侧相连,例如,上述的连接关系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等。
当车辆未超过防护架的限制高度时,前板5可以作为减速带使用,防护架的防护功能不会被触发。当行驶在路面上的车辆高度超过防护架的限制高度时,车辆的侧边会与横梁2的另一端接触,进而使得两个横梁2相对的端部分开,即使得横梁2绕立柱1的轴线转动。以及,车辆的中部会与钢丝绳网44接触,钢丝绳网44会因自身的重力作用和横梁2的转动而展开,进而使得钢丝绳网44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拦截车辆的继续前行;且由于钢丝绳网44用钢丝绳3和前板5的前侧相连接,钢丝绳网44受到车辆给予的冲击力后会通过钢丝绳3带动前板5在路面上移动,进而使得前板5向上顶起阻碍车辆的后轮运动,使车辆失去动力的来源,截停车辆完成二次拦截。碰撞发生后,在受限车辆向后撤出时,通过车辆前轮的压力使得前板5受压降下,即前板5回复至原位;在前板5下降的同时通过钢丝绳3带动钢丝绳网44还原,即钢丝绳网44处于收回状态,同时转动一定角度后分开的横梁2也回复至原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两个横梁2可转动地连接在立柱1的另一端,以及在两个横梁2的间隔之间设置钢丝绳网44,且通过钢丝绳3将钢丝绳网44与前板5的前侧相连,使得该防护架在拦截车辆的过程中采用钢丝绳网44与车辆大面积接触,降低了对拦截车辆的损害,同时还可以避免在拦截车辆的过程中对车内人员造成伤害,保护内车内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采用钢丝绳网44和前板5相结合的两次拦截,使得该防护架可以有效拦截车辆,提高了防护架拦截车辆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后板6;所述后板6沿道路的行驶方向设置在所述前板5的后方;所述后板6的后侧与路面相连,所述后板6的前侧与所述前板5的后侧铰接。即,可将后板6与前板5作为一个整体(即,称为地下结构),当车辆的高度未超过防护架的限制高度时,前板5与后板6构成的地下结构作为减速带使用;当车辆的高度超过防护架的限制高度时,车辆与钢丝绳网44接触,钢丝绳网44的拦截作用首次拦截车辆的继续前行;且由于钢丝绳网44用钢丝绳3和前板5的前侧相连接,钢丝绳网44受到车辆给予的冲击力后会通过钢丝绳3带动前板5在路面上移动,进而使得前板5向上顶起;由于前板5与后板6铰接,则在前板5向上顶起的同时后板6也向上顶起,使得前板5与后板6共同构成阻碍车辆后轮运动的障碍物,使车辆失去动力的来源,截停车辆完成二次拦截。碰撞发生后,在受限车辆向后撤出时,通过车辆前轮的压力使得前板5与后板6构成的地下结构受压降下,即地下结构回复至原位。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圆柱滚子轴承7;所述圆柱滚子轴承7设置在所述立柱1的顶端内,所述横梁2的一端插入所述圆柱滚子轴承7内,以使所述立柱1与所述横梁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圆柱滚子轴承7立柱1横梁2即,圆柱滚子轴承7设置在中空的立柱1内部,且位于该立柱1的顶端,横梁2带有向下弯头的一端插入该圆柱滚子轴承7内,以使立柱1的另一端与横梁2带有向下弯头的一端圆柱滚子轴承7可转动连接,使得横梁2可以较顺畅的绕立柱1的轴线方向转动,提高了防护架的可操作性。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扭力弹簧8;所述扭力弹簧8设置在所述立柱1的顶端内、且位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7的下方,所述扭力弹簧8的一端与所述横梁2插入所述圆柱滚子轴承7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立柱1的内壁相连。扭力弹簧8立柱1横梁2即,立柱1内部位于圆柱滚子轴承7的下方与横梁2带有向下弯头的一端之间设有扭力弹簧8,即扭力弹簧8的一端与横梁2插入圆柱滚子轴承7的一端相连,扭力弹簧8的另一端与立柱1的内壁相连,例如,上述的连接关系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等;则当横梁2因车辆的撞击转动一定角度后,此时扭力弹簧8处于扭转状态;当车辆向后撤出时,横梁2可以在扭力弹簧8的作用下快速回位,即横梁2可以在扭力弹簧8和钢丝绳3的作用下较迅速的恢复至原位。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使用扭力弹簧8充分利用了杠杆原理,通过对材质柔软、韧度较大的弹性材料的扭曲或旋转,使之具有极大的机械能。加装这样的设备可以使得限高防护架能够多次的使用,提高了使用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进一步地,结合图3所示,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第一弹簧9;所述钢丝绳3由两节组成,其中一节所述钢丝绳3的一端与所述钢丝绳网44相连,其中一节所述钢丝绳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9的一端相连;另一节所述钢丝绳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相连,另一节所述钢丝绳3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板5的前侧相连。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钢丝绳3钢丝绳网44第一弹簧9钢丝绳网44即,位于道路两侧的两个钢丝绳3均由两节组成,以道路一侧的钢丝绳3为例进行说明,道路另一侧的钢丝绳3与其相同;其中一节钢丝绳3的一端穿过立柱1和横梁2与钢丝绳网44相连,该节钢丝绳3的另一端与第一弹簧9的一端相连,例如,上述的连接关系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等;例如,第一弹簧9设置在立柱1靠近路面的端部,如图2所示。另一节钢丝绳3的一端与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相连,另一节钢丝绳3的另一端与路面上前板5的前侧相连,例如,上述的连接关系为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等。钢丝绳3钢丝绳网44第一弹簧9第一弹簧9钢丝绳3横梁2第一弹簧9钢丝绳网44则当钢丝绳网44因车辆撞击而展开时,第一弹簧9处于拉伸状态;当车辆向后撤出时,可以通过该处于拉伸状态的第一弹簧9收缩进而带动钢丝绳3运动,进而使得钢丝绳3快速带动钢丝绳网44和地下结构恢复原位,提高了防护架的自我恢复能力。
进一步地,结合图4所示,所述前板5靠近前侧的端部处设有限制孔10,所述限制孔10沿路面的行驶方向布置;限位柱11的一端插入所述限制孔10中、并与所述前板5的前侧相连,所述限位柱11的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绳3的一端相连。
具体地,在前板5靠近前侧的端部处设有限制孔10,例如,在前板5靠近前侧的其中一端或两端部设有限制孔10,在本实施例中以在前板5靠近前侧的两端部均设有限制孔10为例进行说明,但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且该限制孔10沿纵向布置,例如,该限制孔10的长度可以根据前板5需要向上顶起高度来确定。每个限制孔10中均插入有限位柱11,且限位柱11的一端与前板5的前侧相连,限位柱11的另一端与钢丝绳3相连,即路面两侧的结构相同,防护架的结构关于道路的中心线对称布置;则当车辆撞击防护架的钢丝绳网44时,钢丝绳网44通过钢丝绳3带动前板5向上顶起的过程中,钢丝绳3会带动限位柱11在限制孔10中向后移动,进而使得限位柱11带动前板5的前侧向后移动,从而使得前板5的顶部向上顶起,从而带动与前板5铰接的后板6也向上顶起,形成限制车辆后轮运动的障碍物,使得车辆完成停止下来。
进一步地,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还包括:示廓灯12;所述立柱1远离路面的一端设置所述示廓灯12。例如,该示廓灯12为太阳能充电灯;例如,该示廓灯12为LED太阳能充电示廓灯12;例如,还可以在立柱1的顶部设置太阳能板13,且该太阳能板13与示廓灯12相连,则可以通过该太阳能板13为示廓灯12充电。例如,该示廓灯12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可以照亮防护架后方500m的距离,在一般雾天该示廓灯12可以照亮防护架后方200mm的距离;从而使得行驶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即可看到前方的限高防护架,提醒驾驶车辆的司机可以提前减速。
在本实施例中,示廓灯12光提醒实现未碰撞前的预警,示廓灯12具有节能环保、结构紧凑体积小、使用寿命较长、发光效率高等多个优点;基于这样的特点示廓灯12可以很好的警示驾驶员,使得驾驶员在驾驶途中能够很清楚的发现前方的限高防护架,减少限高防护架受撞击的可能性。
上述道路限高防护架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采用钢丝绳网44与车辆接触,通过面接触的方式可以增大瞬间冲击时的接触面积,一方面保护车辆的顶部结构,另一方面由于避免了车辆的“削顶”对人民的生命安全有了一定的保障,网面接触有较高的耐磨性和耐疲劳性。钢丝绳3自身钢丝间接触面积大,接触应力减小,耐磨性比普通钢丝绳3高两倍。面接触钢丝绳网44的耐疲劳性比普通钢丝绳3高1.7-2.8倍。面接触钢丝绳网44的密度系数大,因而在直径和强度级相同的情况下,总破断拉力比普通钢丝绳3高25%以上。面接触钢丝绳网44的另一特点是使用时不易走形,抗压性和耐腐蚀性能好,在使用中还能减少旋转。
第二、地下连接结构作为被动升起式减速带,在没有车辆冲撞限高架的时候属于普通减速带,而当车辆冲撞限高架之后就会被动升起,从车底截停车辆,不会危及人车安全。
第三、采取第一弹簧9连接钢丝绳3和钢丝绳网44,可以使被撞击的限高防护架,在受限车辆撤出之后进行自我恢复。
第四、采用示廓灯12光提醒驾驶员,实现未碰撞前的预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道路限高防护架,包括:两根立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板、钢丝绳网、两根横梁和两个钢丝绳;
所述立柱和所述横梁均为中空结构;两根所述立柱相对设置在路面的侧边,且每根所述立柱的一端均固定在路面;
每根所述立柱的另一端均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可转动连接,以使所述横梁可绕所述立柱的轴线方向转动,且使两个所述横梁的另一端相对、且两个所述横梁的另一端之间间隔一定距离;
所述前板沿道路的行驶方向设在所述立柱前方处的路面,所述前板横向设置在路面上;且所述前板的前侧与所述路面可滑动连接;
每根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均依次穿过所述横梁及所述立柱,并与前板的前侧相连;每根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位于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所述钢丝绳网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板;
所述后板沿道路的行驶方向设置在所述前板的后方;所述后板的后侧与路面相连,所述后板的前侧与所述前板的后侧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圆柱滚子轴承;
所述圆柱滚子轴承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内,所述横梁的一端插入所述圆柱滚子轴承内,以使所述立柱与所述横梁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扭力弹簧;
所述扭力弹簧设置在所述立柱的顶端内、且位于所述圆柱滚子轴承的下方,所述扭力弹簧的一端与所述横梁插入所述圆柱滚子轴承的一端相连,另一端与所述立柱的内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弹簧;
所述钢丝绳由两节组成,其中一节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钢丝绳网相连,其中一节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相连;
另一节所述钢丝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相连,另一节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所述前板的前侧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靠近前侧的端部处设有限制孔,所述限制孔沿路面的行驶方向布置;
限位柱的一端插入所述限制孔中、并与所述前板的前侧相连,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道路限高防护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示廓灯;所述立柱远离路面的一端设置所述示廓灯。
CN201920596410.5U 2019-04-28 2019-04-28 道路限高防护架 Active CN21003161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6410.5U CN210031613U (zh) 2019-04-28 2019-04-28 道路限高防护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6410.5U CN210031613U (zh) 2019-04-28 2019-04-28 道路限高防护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31613U true CN210031613U (zh) 2020-02-07

Family

ID=693622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6410.5U Active CN210031613U (zh) 2019-04-28 2019-04-28 道路限高防护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3161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784251U (zh) 一种公路防撞装置
CN109972508B (zh) 一种公路桥梁用的防碰撞装置
US3602109A (en) Highway safety guard-roll barrier
CN204238149U (zh) 柔性防撞活动隔离护栏
CN109518592B (zh) 一种可缓冲撞击的桥梁防撞防坠车装置
CN102787574B (zh) 浅基础可移动式防撞装置
CN210031613U (zh) 道路限高防护架
CN211006468U (zh) 一种交通安全防撞护栏
CN106638388A (zh) 一种吸能防撞安全护栏
CN114263140A (zh) 一种旋转换能的道路防撞护栏装置
CN106758991B (zh) 一种互通分流道防撞护栏
CN214401548U (zh) 一种道路交通工程防撞缓冲护栏
CN211815814U (zh) 一种市政道桥用防撞倒安全护栏
CN211395491U (zh) 一种公路交通安全用便于组装的防护栏结构
CN210658195U (zh) 一种雪铲避障装置
CN216551714U (zh) 一种旋转换能的道路防撞护栏装置
CN219523847U (zh) 压路机用防撞结构
CN112227270A (zh) 一种新型缓冲波形护栏
CN219862565U (zh) 一种道路桥梁防撞护栏
CN201201861Y (zh) 龙门起重机车轮行走防护报警装置
CN213358424U (zh) 一种市政围栏
CN209740503U (zh) 声屏障立柱安装装置
CN213358321U (zh) 一种公路桥梁工程安全管理防撞装置
CN214168877U (zh) 一种公路工程用防护装置
CN216339206U (zh) 一种应用于公路道路两侧的防护路肩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24

Address after: 430000 No. 1, floor 14, unit 1, Shouyi shunmin building, No. 36, Wuluo Road, Wuchang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Wuhan modern Cheng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430205 No.1, zanglong Avenue, zanglong Island Science Park, Jiangxia District, Wuhan City, Hube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WUHAN RAILWAY VOCATIONAL College OF TECHNOLOGY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Road height limit protection fram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207

Pledgee: Wuhan area branch of Hubei pilot free trade zone of Bank of China Ltd.

Pledgor: Wuhan modern Chengxin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4980006092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