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4824U -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4824U
CN210004824U CN201920789166.4U CN201920789166U CN210004824U CN 210004824 U CN210004824 U CN 210004824U CN 201920789166 U CN201920789166 U CN 201920789166U CN 210004824 U CN210004824 U CN 2100048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box body
box
liquid
heat exchang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89166.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戚思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unro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unro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unro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unrong Auto Part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89166.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48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48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482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换热器箱体的上方设有集液盒,换热器箱体的下方设有回液盒,所述集液盒和回液盒均为内部中空的密封盒体,所述换热器箱体的内部设有若干排导流铜管,每个所述导流铜管的顶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的上方。本实用新型设计结构合理,它能够通过其内部的横截面为菱形的铜管,组成主要的换热单元作为滤芯式换热器中的滤芯替代部件,能够有效避免泥土或杨絮等漂浮物对散热部件的影响,提高了其热交换工作的稳定性,而且其简化的换热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其高效的换热能力,并降低了其生产组装成本,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Description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背景技术
热交换器也叫换热器,是将热流体的部分热量传递给冷流体的设备,又称热交换器,换热器在化工、石油、动力、食品及其它许多工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技术中提到的是一种发动机的热交换装置,主要用于发动机降温,将发动机内循环出来的冷凝液进行降温处理后,再循环至发动机内,达到给发动机降温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大多是以铝芯为主要的换热部件,铝芯是以多层铝箔单元为载体的换热部件,靠风机通风带走铝箔上的热量,以实现热发动机与外界热交换的目的,但是其生产成本高,铝箔单元容易被泥土或杨絮等漂浮物堵塞其通气缝隙,大大减低其换热效果,而且难以清除,对换热器功能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而不以铝芯为散热部件的热交换装置难以实现理想的换热效果,为此,我们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解决以上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导流铜管、风机和保护罩,换热器箱体的上方设有集液盒,换热器箱体的下方设有回液盒,所述集液盒和回液盒均为内部中空的密封盒体,所述集液盒的顶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均流室,所述回液盒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均流室;
所述换热器箱体的内部设有若干排导流铜管,每个所述导流铜管的顶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的上方,每个所述导流铜管的顶端均与集液盒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的内部相连通,每个所述导流铜管的底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的内底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的下方,每个所述导流铜管的底端均与回液盒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一均流室的上方和第二均流室的下方均设有保护罩,两个所述保护罩关于换热器箱体相对称,两个所述保护罩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换热器箱体的上表面和换热器箱体的底面,两个所述保护罩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均流室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远离第一均流室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并延伸至第一通孔的上方,所述第二均流室的底面固定连通有回液管,所述回液管远离第二均流室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并延伸至第二通孔的下方;
所述换热器箱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风机,所述换热器箱体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孔,所述换热器箱体的正面开设有出风孔所述风机的出风口与进风孔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换热器箱体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安装片,且两组所述安装片相对称,每个所述安装片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形状为长条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流铜管至少为五排,每排所述导流铜管的单体数量至少为十六个,且每个导流铜管的横截面为菱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导流铜管的内径长度值在二毫米和五毫米之间,且导流铜管的管壁厚度值在零点五毫米和一点五毫米之间。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排所述导流铜管中的每个单体均等距离排列,每排所述导流铜管均相互平行,每排所述导流铜管中的每个单体均相互平行,且每排导流铜管的奇数排中的每个单体与偶数排中的每个单体的空间分布相互错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保护罩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一组相对称的通风孔,所述通风孔的形状为长条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所述保护罩的正面均开设有一组螺纹孔,且两组螺纹孔相对称。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本实用新型通过其内部的横截面为菱形的铜管,组成主要的换热单元作为滤芯式换热器中的滤芯替代部件,能够有效避免泥土或杨絮等漂浮物对散热部件的影响,提高了其热交换工作的稳定性,而且其简化的换热结构,不仅能够保证其高效的换热能力,并降低了其生产组装成本,具有更好的实用价值。
第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数量的导流铜管的设计,细化导流路径,增大铜管内流体介质的热传导面积,保证其换热效果,横截面为菱形的导流铜管可改善导流铜管外表面的气流分布,加大热传导速率,通过每排导流铜管合理的空间分布,使每个导流铜管之间形成合理的空隙,使风机提供的气流均匀穿过每排导流铜管的外表面,改善每排导流铜管的每个单体的表面的空气流通分布情况,进一步提高本热交换装置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正视图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侧视图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的俯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俯视图的剖视图。
图中:1、换热器箱体;2、保护罩;3、进液管;4、回液管;5、导流铜管;6、安装片;7、安装孔;8、通风孔;9、螺纹孔;10、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第一均流室;13、集液盒;14、回液盒;15、第二均流室; 16、风机;17、进风孔;18、出风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实施例:包括换热器箱体1、导流铜管5、风机16和保护罩2,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设有集液盒13,换热器箱体1的下方设有回液盒14,集液盒13和回液盒14均为内部中空的密封盒体,集液盒13的顶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均流室12,回液盒14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均流室15;
换热器箱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排导流铜管5,每个导流铜管5的顶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1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每个导流铜管5 的顶端均与集液盒13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13的内部相连通,每个导流铜管5的底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1的内底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1的下方,每个导流铜管5的底端均与回液盒14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13的内部相连通;
第一均流室12的上方和第二均流室15的下方均设有保护罩2,两个保护罩2关于换热器箱体1相对称,两个保护罩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换热器箱体1的上表面和换热器箱体1的底面,两个保护罩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第一均流室12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液管3,进液管3远离第一均流室12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10并延伸至第一通孔10的上方,第二均流室15的底面固定连通有回液管4,回液管4远离第二均流室15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11并延伸至第二通孔11的下方;
换热器箱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风机16,换热器箱体1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孔17,换热器箱体1的正面开设有出风孔18风机16的出风口与进风孔17 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换热器箱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安装片6,且两组安装片6相对称,每个安装片6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孔7,安装孔7的形状为长条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能够通过其安装片6上设计的长条形安装孔7,能够解决本装置在安装时的机械公差问题,使其在使用安装过程中更加便捷。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导流铜管5至少为五排,每排导流铜管5的单体数量至少为十六个,且每个导流铜管5的横截面为菱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能够通过多个数量的导流铜管5设计,细化导流路径,增大铜管内流体介质的热传导面积,保证其换热效果,横截面为菱形的导流铜管5可改善铜管外表面的气流分布,加大热传导速率。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导流铜管5的内径长度值在二毫米和五毫米之间,且导流铜管5的管壁厚度值在零点五毫米和一点五毫米之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能够保证铜管内流体介质与铜管内壁的接触面积的合理性,细化流体介质的导流路径,保证其热传导效果。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每排导流铜管5中的每个单体均等距离排列,每排导流铜管5均相互平行,每排导流铜管5中的每个单体均相互平行,且每排导流铜管5的奇数排中的每个单体与偶数排中的每个单体的空间分布相互错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能够使每个导流铜管5之间形成合理的空隙,使风机16提供的气流均匀穿过每排导流铜管5 的外表面,改善每排导流铜管5的每个单体的表面的空气流通分布情况,进一步提高本热交换装置的散热能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保护罩2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一组相对称的通风孔8,通风孔8的形状为长条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能够使保护罩2 的内部实现空气流通效果,进一步保证其热传到效果,加大其散热能力。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两个保护罩2的正面均开设有一组螺纹孔9,且两组螺纹孔9相对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能够通过其设计的螺纹孔9为换热器箱体1加装保护网罩,保护换热器箱体1内部的换热部件。
工作原理:本装置的进液管3和回液管4通过装置外的循环泵为导热流体介质提供循环动力,由于压力差的原理,进液管3内的流体导热介质依次通过本装置中的第一均流室12、集液盒13、导流铜管5、回液盒14、和第二均流室15流入到回液管4的内部,流体导热介质在导流铜管5的内部流通时,自身的热量传导给导流铜管5,导流铜管5上的热量通过风机16产生的气流传导至本装置外部,实现了本装置的换热功能,其中第一均流室12实现均衡进液管3和集液盒13之间的压力差的功能,第二均流室15实现均衡回液盒 14和回液管4之间的压力差的功能,优化流体导热介质的流通路径,本装置还通过多个数量的导流铜管5的设计,细化导流路径,增大导流铜管5内流体介质的热传导面积,保证其换热效果,横截面为菱形的导流铜管5可改善其外表面的气流分布,加大热传导速率,通过每排导流铜管5合理的空间分布,使每个导流铜管5之间形成合理的空隙,使风机16提供的气流均匀穿过每排导流铜管5的外表面,改善每排导流铜管5的每个单体的表面的空气流通分布情况,进一步提高本热交换装置的散热能力。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包括换热器箱体(1)、导流铜管(5)、风机(16)和保护罩(2),其特征在于: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设有集液盒(13),换热器箱体(1)的下方设有回液盒(14),所述集液盒(13)和回液盒(14)均为内部中空的密封盒体,所述集液盒(13)的顶面固定连通有第一均流室(12),所述回液盒(14)的底面固定连通有第二均流室(15);
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内部设有若干排导流铜管(5),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顶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1)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1)的上方,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顶端均与集液盒(13)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13)的内部相连通,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底端均贯穿导换热器箱体(1)的内底壁并延伸至换热器箱体(1)的下方,每个所述导流铜管(5)的底端均与回液盒(14)的底面固定连接并与集液盒(13)的内部相连通;
所述第一均流室(12)的上方和第二均流室(15)的下方均设有保护罩(2),两个所述保护罩(2)关于换热器箱体(1)相对称,两个所述保护罩(2)相互靠近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于换热器箱体(1)的上表面和换热器箱体(1)的底面,两个所述保护罩(2)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通孔(10)和第二通孔(11),所述第一均流室(12)的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进液管(3),所述进液管(3)远离第一均流室(12)的一端贯穿第一通孔(10)并延伸至第一通孔(10)的上方,所述第二均流室(15)的底面固定连通有回液管(4),所述回液管(4)远离第二均流室(15)的一端贯穿第二通孔(11)并延伸至第二通孔(11)的下方;
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风机(16),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背面开设有进风孔(17),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正面开设有出风孔(18)所述风机(16)的出风口与进风孔(17)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箱体(1)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一组安装片(6),且两组所述安装片(6)相对称,每个所述安装片(6)的内部均开设有安装孔(7),所述安装孔(7)的形状为长条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铜管(5)至少为五排,每排所述导流铜管(5)的单体数量至少为十六个,且每个导流铜管(5)的横截面为菱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铜管(5)的内径长度值在二毫米和五毫米之间,且导流铜管(5)的管壁厚度值在零点五毫米和一点五毫米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每排所述导流铜管(5)中的每个单体均等距离排列,每排所述导流铜管(5)均相互平行,每排所述导流铜管(5)中的每个单体均相互平行,且每排导流铜管(5)的奇数排中的每个单体与偶数排中的每个单体的空间分布相互错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保护罩(2)的正面和背面均开设有一组相对称的通风孔(8),所述通风孔(8)的形状为长条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保护罩(2)的正面均开设有一组螺纹孔(9),且两组螺纹孔(9)相对称。
CN201920789166.4U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48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166.4U CN210004824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89166.4U CN210004824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4824U true CN210004824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83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89166.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0004824U (zh) 2019-05-29 2019-05-29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48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469A (zh) * 2021-11-26 2022-02-08 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钠冷快堆用热气机换热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023469A (zh) * 2021-11-26 2022-02-08 上海齐耀动力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钠冷快堆用热气机换热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1387266Y (zh) 多通道管带式重力热管散热器
CN210004824U (zh) 一种汽车发动机热交换装置
CN203604345U (zh) 一种冷却器
CN103629953A (zh) 一种水冷却器
CN110360864B (zh) 一种梯级相变板式蓄热换热一体化装置
CN216850782U (zh) 一种dcs控制柜
CN201894036U (zh) 蜂窝状水冷散热器
CN214957044U (zh) 冷却装置及电池包
CN211204985U (zh) 拼接型高效换热器
CN114688900A (zh) 一种多模块组合式板翅式换热器
CN204327226U (zh) 间列式机油冷却器
CN113871151A (zh) 一种高效散热的变压器用片式散热器
CN210346419U (zh) 一种换热冷却装置
CN207866058U (zh) 一种列管式换热器
CN202535676U (zh) 铝合金水冷散热器控制箱
CN203274566U (zh) 平行流脉动热管换热器
CN210320599U (zh) 用于加热器的半导体换热模块
CN215572324U (zh) 一种新型多流程石墨列管换热器
CN203163548U (zh) 热交换器
CN218627893U (zh) 换热器
CN219269449U (zh) 散热板结构
CN204362497U (zh) 一种用于水冷散热的双向流道鳍片散热器
CN219301362U (zh) 过热高温真空超导热导换热器
CN215295949U (zh) 一种制冷设备的高效换热结构
CN219776416U (zh) 一种多通道换热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31

Termination date: 2020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