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3539U -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 Google Patents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003539U
CN210003539U CN201920881312.6U CN201920881312U CN210003539U CN 210003539 U CN210003539 U CN 210003539U CN 201920881312 U CN201920881312 U CN 201920881312U CN 210003539 U CN210003539 U CN 21000353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w
air
air inlet
channel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81312.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洲
王凯强
梁浩
陈宇强
王红兵
肖鸿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920881312.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00353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00353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00353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tructures Of Non-Positive Displacement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该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的内壁,用于将气流沿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引至所述第一出风口。该导流装置能够提升风量;该无叶风扇包括上述导流装置,因此该无叶风扇具备风量大的优点。

Description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背景技术
无叶风扇因其独到的造型和先进的技术备受市场青睐,无叶风扇也叫空气增倍机,它能产生自然持续的凉风,因无叶片,不会覆盖尘土或伤到儿童插进的手指,无叶风扇由于它独特的结构设计和优秀的安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喜爱。
然而,传统的无叶风扇在使用时,风量较小,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针对传统的无叶风扇在使用时,风量较小,影响用户的体验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该导流装置能够提升风量;该无叶风扇包括上述导流装置,因此该无叶风扇具备风量大的优点。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本申请涉及一种导流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的内壁,用于将气流沿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引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上述导流装置在使用时,通过在所述导流通道的内壁设置导流件,导流件可以将气流沿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引至所述第一出风口,如此,可以降低风在导流通道的损失,进而提升风量。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流件的外壁包括向内凹设的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用于将气流沿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引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安装本体和第二安装本体,所述第一安装本体和第二安装本体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安装本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所述导流通道,所述导流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本体的侧壁,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安装本体至所述第一安装本体的方向逐渐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通道,所述集流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进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降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消音件,所述消音件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件为声音发射板,所述消音件的宽度沿所述消音件的一端至所述消音件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少。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消音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音件的厚度为D,其中,0.5mm≤D≤3.5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所述消音件的间距为L,其中,0.5mm≤D≤30mm。
另一方面,本申请还涉及一种无叶风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
上述无叶风扇在使用时,通过在所述导流通道的内壁设置导流件,导流件可以将气流沿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引至所述第一出风口,如此,可以降低风在导流通道的损失,进而提升风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壳体及动力系统,所述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动力系统用于产生气流,所述动力系统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通道,所述集流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进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动力系统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导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消音件的俯视图;
图3为导流装置与第二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导流装置,110、第一壳体,112、第一进风口,114、导流通道,120、导流件,122、导流斜面,130、第一安装本体,132、卡扣,140、第二安装本体,150、集流件,152、第二出风口,160、消音件,200、第二壳体,202、第三进风口,210、外层壳体,220、内层壳体,230、压板,300、动力系统,310、扩散器,320、电机,330、叶轮,332、叶轮外壳,340、支架,400、减震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有必要指出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元件时,两个元件可以是一体的,也可以是两个元件之间可拆卸连接。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此外,还需要理解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术语“下”、“上”、“前”、“后”、“左”、“右”、“内”、“外”、“顶”、“底”、“一侧”、“另一侧”、“一端”、“另一端”、等所指示的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位置关系;“第一”、“第二”等术语,是为了区分不同的结构部件。这些术语仅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2所示,一实施例中的一种导流装置100,包括:第一壳体110,第一壳体110设有导流通道114,导流通道114包括第一进风口112和第一出风口;导流件120,导流件120设置于导流通道114的内壁,用于将气流沿第一进风口112导引至第一出风口。
上述导流装置100在使用时,通过在导流通道114的内壁设置导流件120,导流件120可以将气流沿第一进风口112导引至第一出风口,如此,可以降低风在导流通道114的损失,进而提升风量。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导流件120的外壁包括向内凹设的导流斜面122,导流斜面122用于将气流沿第一进风口112导引至第一出风口。如此,通过导流斜面122来实现气流的导向作用。
如图1所示,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包括第一安装本体130和第二安装本体140,第一安装本体130和第二安装本体140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进风口112,第一安装本体130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进风口112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导流通道114,导流件120连接于第二安装本体140的侧壁,导流件120包括导流部,导流部的横截面积沿第二安装本体140至第一安装本体130的方向逐渐降低。如此,气流沿第一壳体110的侧面进入导流通道114,由于导流部的横截面积沿第二安装本体140至第一安装本体130的方向逐渐降低,因此,风在导流件120自身结构的作用下能够沿第一进风口112接引至第一出风口,降低风在导流通道114的损失,进而提升风量。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集流件150,集流件150包括集流通道,集流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152,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第二进风口至第二出风口152的方向逐渐降低。如此,当气流沿导流通道114排出时,由于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第二进风口至第二出风口152的方向逐渐降低,因此,在集流件150的作用下,可以将从第一出风口排出的风收集,排至下一风道,进而可以提升风量。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二出风口152与动力系统300的进风口连通,进而,在集流件150的作用下,可以提升进入动力系统300内的风量。
如图1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消音件160,消音件160设置于导流通道114内。如此,通过消音件160降低噪声。具体地,消音件160可以是消音棉或者是声音反射板。
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消音件160为声音发射板,消音件160的宽度沿消音件160的一端至消音件160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少。如此,通过声音反射板的多次射,消耗声音的能量,从而可以减少噪音。在本次实施例中,消音件160的一端与第一安装本体130连接、另一端与导流件120的侧壁连接。如此,将消音件160立设于导流通道114内,可以增加声音的发射面积,进而,提升消音件160降低噪声的可靠性。
如图1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消音件16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消音件160间隔设置于导流通道114内。如此,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消音件160,使声音能够在消音件160上多次反射,提升降低噪音的效果。在本次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0为环形壳体,消音件160沿第一壳体110的周向设置,如此,提升降低噪声的可靠性。具体地,消音件160的数量为2-50,如此,降噪效果较佳,优选的,消音件160的数量为17。
如图2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消音件160的厚度为D,其中,0.5mm≤D≤3.5mm。如此,在该范围内,消音件160的降噪效果较佳;具体地,D可以为,0.5mm、1mm、1.5mm、2mm、2.5mm、3mm及3.5mm,优选地,D为1mm。
如图2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消音件160的间距为L,其中,0.5mm≤D≤30mm。如此,在该范围内,声音在相邻两个消音件160之间反射的次数多,降噪效果较佳;具体地,L可以为,0.5mm、1mm、10mm、20mm、25mm及30mm,优选地,D为10.5mm。
一实施例中的一种无叶风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导流装置100。
上述无叶风扇在使用时,通过在导流通道114的内壁设置导流件120,导流件120可以将气流沿第一进风口112导引至第一出风口,如此,可以降低风在导流通道114的损失,进而提升风量。
如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二壳体200及动力系统300,导流装置100设置于第二壳体200内,第二壳体200的外壁开设有第三进风口202,第三进风口202与第一进风口112连通,动力系统300用于产生气流,动力系统300的进风口设置于第二壳体200并与第一出风口连通。如此,通过动力系统300将气流沿第三进风口202,进入第一进风口112,然后进入动力系统300的进风口,实现无叶风扇的进风。
如图3所示,具体到本次实施例中,还包括集流件150,集流件150包括集流通道,集流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152,第二进风口与第一出风口连通,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第二进风口至第二出风口152的方向逐渐降低,动力系统300的进风口与第二出风口152连通。如此,通过动力系统300将气流沿第三进风口202,进入第一进风口112,然后通过集流件150的集流作用,提高进入动力系统300的风量,进而,提升无叶风扇排出的风量。
如图3所示,在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减震件400,减震件400的一端与动力系统300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壳体200连接。如此,通过减震件400的减震作用,降低动力系统300传递给第二壳体200的震动。在本次实施例中,动力系统300由电机320、固定电机320的支架340、叶轮330、叶轮外壳332和扩散器310构成。当电机320带动叶轮330高速旋转时,叶轮330的叶片将吸入的气流增压增速,此时就会产生向上的高速高压气流,高速高压气流通过扩散器310的叶片进一步加压,从出气口冲出进入下一级的风道。经过叶轮330和扩散器310的加压,使得风量大大增加,起到了倍增放大作用。在本次实施例中,减震件400为弹簧-胶垫减震装置,第二壳体200包括外层壳体210和内层壳体220,第一安装本体130通过卡扣132与内层壳体220连接,提升导流装置100安装的便捷性,叶轮外壳332和内层壳体220连接处有弹簧减震装置,并沿动力系统300的周向均匀分布6处,进而减小由叶轮外壳332传递向内层壳体220的振动。第二壳体200的端部设有压板230,扩散器310和压板230连接处有弹簧-胶垫减震装置,弹簧减震装置沿动力系统300的周向均匀分布3处,减小了扩散器310通过压板230传递给第二壳体200的振动,获得较好的体验。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有导流通道,所述导流通道包括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导流件,所述导流件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的内壁,用于将气流沿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引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的外壁包括向内凹设的导流斜面,所述导流斜面用于将气流沿所述第一进风口导引至所述第一出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安装本体和第二安装本体,所述第一安装本体和第二安装本体间隔设置形成第一进风口,所述第一安装本体的侧壁开设有第一出风口,所述第一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形成所述导流通道,所述导流件连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本体的侧壁,所述导流件包括导流部,所述导流部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安装本体至所述第一安装本体的方向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通道,所述集流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进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降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消音件,所述消音件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为声音发射板,所述消音件的宽度沿所述消音件的一端至所述消音件的另一端的方向逐渐增大或逐渐减少。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消音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导流通道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的厚度为D,其中,0.5mm≤D≤3.5mm。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导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消音件的间距为L,其中,0.5mm≤D≤30mm。
10.一种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导流装置。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壳体及动力系统,所述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二壳体的外壁开设有第三进风口,所述第三进风口与所述第一进风口连通,所述动力系统用于产生气流,所述动力系统的进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并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集流件,所述集流件包括集流通道,所述集流通道包括第二进风口及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一出风口连通,所述集流通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第二进风口至所述第二出风口的方向逐渐降低,所述动力系统的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无叶风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减震件,所述减震件的一端与所述动力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CN201920881312.6U 2019-06-12 2019-06-12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Active CN21000353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1312.6U CN210003539U (zh) 2019-06-12 2019-06-12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81312.6U CN210003539U (zh) 2019-06-12 2019-06-12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003539U true CN210003539U (zh) 2020-01-31

Family

ID=693094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81312.6U Active CN210003539U (zh) 2019-06-12 2019-06-12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00353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567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应辉 风扇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64567A1 (zh) * 2020-02-19 2021-08-26 应辉 风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003539U (zh) 导流装置及无叶风扇
CN210601804U (zh) 降噪型吸油烟机
CN105351256A (zh) 一种消声器
CN110822507B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蜗壳、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10822506B (zh) 用于吸油烟机的蜗壳、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09340192B (zh) 油烟机
CN213901431U (zh) 风道组件和家用电器
CN202537400U (zh) 静音吸尘器
CN106870417B (zh) 基座及无叶风扇
CN111102247A (zh) 消音组件、离心式风机的蜗壳组件、离心式风机及油烟机
CN209510717U (zh) 一种风轮、风机和吸油烟机
CN110822505B (zh) 吸油烟机
CN107059734B (zh) 一种吸尘车多级消音系统及吸尘车
CN110575095A (zh) 消声器组件及吸尘器
CN213787146U (zh) 扫地机器人
CN109488637A (zh) 一种风轮、风机和吸油烟机
CN216557295U (zh) 一种降噪型吸油烟机
CN109681964B (zh) 一种空调柜机
CN213883059U (zh) 扫地机器人
CN215874448U (zh) 一体式多级风扇吸尘器机芯
CN209892314U (zh) 一种新型的摩托车排气管
CN217814175U (zh) 一种能够降低噪音的风机蜗壳
CN217057645U (zh) 导流降噪部件和烟机
CN211066399U (zh) 消声器组件及吸尘器
CN220828875U (zh) 一种集成灶的消音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