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3682U -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 Google Patents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3682U
CN209993682U CN201920503924.1U CN201920503924U CN209993682U CN 209993682 U CN209993682 U CN 209993682U CN 201920503924 U CN201920503924 U CN 201920503924U CN 209993682 U CN209993682 U CN 209993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er
station
assembly
tab
sha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03924.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沈斌
张芳妍
饶睦敏
陈光森
艾群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oqing Aoyou Power Batt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oqing Aoyou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oqing Aoyou Power Batt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oqing Aoyou Power Batt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03924.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93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3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368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Batteries Or Termina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包括自上料端起至下料端依次设置的校正机构、测试机构、坏品分选机构、极耳上料机构、极耳焊接机构、焊点整形机构、贴胶机构以及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还包括移动机构,移动机构上依次设有校正工位、测试工位、坏品分选工位、极耳上料工位、极耳焊接工位、焊点整形工位、贴胶工位以及胶带整形工位,移动机构用于连通上料端与下料端并在各工位之间输送电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测试、焊接、贴胶等工序集中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通过移动机构将电芯传输至各个工位,传动效率高,其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Description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包电芯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软包电芯的焊接设备主要为单机单工位的模式,功能及结构比较单一,人工工作强度大,同时单机设备结构过于简单等缺点不易满足产品的多元化,可重复利用率不高,且电芯制作工序流程繁琐,在后工序中极耳整平和贴胶等工序多由人工进行,工作效率低下,且定位精度差,导致产品的不良率增加,不利于大规模生产。鉴于此,实有必要提供一种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自动完成检测、焊接、贴胶等工序,且结构简单,生产效率和精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包括自上料端起至下料端依次设置的校正机构、测试机构、坏品分选机构、极耳上料机构、极耳焊接机构、焊点整形机构、贴胶机构以及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所述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依次设有校正工位、测试工位、坏品分选工位、极耳上料工位、极耳焊接工位、焊点整形工位、贴胶工位以及胶带整形工位,所述移动机构用于连通上料端与下料端并在各工位之间输送电芯;所述校正机构用于在所述校正工位对上料端输送的电芯位置进行校正,所述测试机构用于在所述测试工位对电芯进行短路检测,所述坏品分选机构用于在所述坏品分选工位对经过所述测试机构检测的电芯进行分选且筛选出不合格的电芯,所述极耳上料机构用于对极耳自动上料并将极耳放置在处于所述极耳上料工位的电芯上,所述极耳焊接机构用于在极耳焊接工位将极耳焊接于电芯上,所述焊点整形机构用于在所述焊点整形工位对焊接后的电芯进行焊点整形,所述贴胶机构用于在所述贴胶工位对焊点整形后的电芯进行贴胶处理,所述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用于在所述胶带整形工位对贴胶后的电芯进行胶带整形并输送下料;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主移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主移动组件配合且用于托举电芯的托举组件,所述主移动组件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的滑移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滑移组件水平移动的主移动驱动部,所述滑移组件上设有多个托板且每个托板用于放置一个电芯;所述托举组件包括多个托举单元,所述托举单元包括托举板及用于驱动所述托举板上下移动的托举驱动部,所述托举板上设有多个托架,每个托架与一个托板对应配合且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托架穿过的通孔。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校正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校正工位一侧的横向矫正气缸、设于所述校正工位上方的第一纵向矫正气缸和第二纵向矫正气缸;所述横向矫正气缸与横向矫正块连接,所述第一纵向矫正气缸与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连接且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与纵向矫正块连接;所述横向矫正气缸用于推动所述横向矫正块沿水平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校正工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纵向矫正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沿水平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纵向矫正块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共同对处于所述校正工位的托板上电芯的位置进行校正。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测试机构包括测试仪、位于所述测试工位上方的下压板、与所述下压板连接的下压气缸、位于所述测试工位一侧的抬升板以及与所述抬升板连接的抬升气缸;所述下压板与所述抬升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探针安装板,所述探针安装板上固定有与所述测试仪电性连接的测试探针;所述抬升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抬升板上移支撑电芯的假极耳,所述下压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压板下移压紧电芯且带动所述探针安装板下移使所述测试探针接触电芯的假极耳进行测试。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坏品分选机构包括推料气缸、与所述推料气缸连接且靠近所述坏品分选工位一侧的抓取气缸、与所述抓取气缸连接且设于所述抓取气缸下方的抓取板以及设于所述抓取板上的多个坏品抓取吸盘;所述推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抓取气缸移动至所述坏品分选工位的上方,所述抓取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抓取板下移使所述坏品抓取吸盘抓取不合格电芯,所述推料气缸还用于驱动所述抓取气缸远离所述坏品分选工位以将不合格电芯输送下料。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上料机构包括设于极耳上料工位一侧的极耳上料台、极耳备料台及极耳抓取架,所述极耳上料台用于收容多个极耳,所述极耳备料台用于对极耳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极耳抓取架上设有极耳送料气缸、与所述极耳送料气缸连接的抓取组件,所述极耳送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抓取组件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极耳上料工位;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第一抓取气缸、第二抓取气缸、与所述第一抓取气缸连接的第一极耳吸盘以及与所述第二抓取气缸连接的第二极耳吸盘;所述第一抓取气缸和所述第二抓取气缸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极耳吸盘和所述第二极耳吸盘下移并分别抓取所述极耳备料台和所述极耳上料台上的极耳,当极耳送料气缸驱动所述抓取组件向极耳上料工位移动后,所述第一抓取气缸和所述第二抓取气缸还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极耳吸盘和所述第二极耳吸盘移动并分别将极耳放置于电芯位置和所述极耳备料台上。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极耳焊接机构包括一对上焊头、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上焊头配合的一对下焊头、设于所述底板与下焊头相背一侧的上移驱动部及下移驱动部;所述上移驱动部与所述底板连接且用于驱动底板上移使所述下焊头支撑电芯极耳,所述下移驱动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底板与所述上焊头连接且所述下移驱动部用于驱动上焊头下移接触电芯极耳并进行焊接。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焊点整形机构包括焊点整形气缸、与所述焊点整形气缸连接的焊点整形上压板以及与所述焊点整形上压板相对设置的焊点整形下压板,所述焊点整形下压板用于支撑处于所述焊点整形工位的电芯的极耳,所述焊点整形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整形上压板向所述焊点整形下压板移动对电芯极耳处的焊点进行整形。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贴胶机构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左侧胶盘放卷组件、右侧胶盘放卷组件、左侧送胶组件、右侧送胶组件、压胶组件、切胶组件、上侧贴胶组件以及下侧贴胶组件;所述压胶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压胶组件包括上侧压胶组件及下侧压胶组件;所述上侧贴胶组件与所述下侧贴胶组件设置于压胶组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设置于所述压胶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侧胶盘放卷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送胶组件的一侧,所述右侧胶盘放卷组件设置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的一侧;所述切胶组件包括切胶驱动部及切胶刀片且分别设于上侧贴胶组件的两侧及下侧贴胶组件的两侧,所述切胶驱动部与所述切胶刀片连接且所述切胶驱动部用于驱动切胶刀片沿竖直方向升降来切断胶带。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上侧压胶组件与所述下侧压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侧贴胶组件与所述下侧贴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侧胶盘放卷组件与所述右侧胶盘放卷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在一个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包括上整形气缸、与所述上整形气缸连接的胶带整形上板、下整形气缸以及与所述下整形气缸连接的胶带整形下板,所述上整形气缸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上板下移且所述下整形气缸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下板上移,使电芯极耳处位于胶带整形上板与胶带整形下板之间;所述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还包括位于胶带整形工位一侧的送料气缸、与送料气缸连接的下料气缸及与下料气缸连接的下料吸盘,所述送料气缸用于驱动下料气缸沿水平方向朝向胶带整形工位移动,所述下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料吸盘沿竖直方向移动并吸取所述胶带整形工位处的电芯,所述送料气缸还用于在所述下料吸盘吸取电芯后驱动所述下料气缸沿水平方向远离所述胶带整形工位移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测试、焊接、贴胶等工序集中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生产线中通过移动机构将电芯传输至各个工位,传动效率高,其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移动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托举单元的立体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校正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测试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6为图5所示的测试机构的侧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坏品分选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极耳上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9为图8所示的极耳上料机构的侧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极耳焊接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1为图10所示的极耳焊接机构的侧视图;
图12为图10所示的极耳焊接机构的正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焊点整形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4为图13所示的焊点整形机构的侧视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贴胶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图16为图15所示的贴胶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图;
图17为图15所示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18为图15中所示靠近区域A左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图15中所示靠近区域A右侧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的立体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技术效果更加清晰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是为了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1000,包括自上料端起至下料端依次设置的校正机构100、测试机构200、坏品分选机构300、极耳上料机构400、极耳焊接机构500、焊点整形机构600、贴胶机构700以及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800。上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还包括移动机构900,移动机构900上依次设有校正工位901、测试工位902、坏品分选工位903、极耳上料工位904、极耳焊接工位905、焊点整形工位906、贴胶工位907以及胶带整形工位908,且移动机构900用于连通上料端与下料端并在各工位之间输送电芯。具体的,校正机构100用于在校正工位901对上料端输送的电芯位置进行校正,测试机构200用于在测试工位902对电芯进行短路检测,坏品分选机构300用于在坏品分选工位903对经过测试机构200检测的电芯进行分选且筛选出不合格的电芯,极耳上料机构400用于对极耳自动上料并将极耳放置在处于极耳上料工位904的电芯上,极耳焊接机构500用于在极耳焊接工位905将极耳焊接于电芯上,焊点整形机构600用于在焊点整形工位906对焊接后的电芯进行焊点整形,贴胶机构700用于在贴胶工位907对焊点整形后的电芯进行贴胶处理,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800用于在胶带整形工位908对贴胶后的电芯进行胶带整形并输送下料。
请一并参阅图2及图3,移动机构900包括主移动组件910以及与主移动组件910配合的托举组件920,主移动组件910包括基座911、与基座911活动连接的滑移组件912、设于基座911上且用于驱动滑移组件912水平移动的主移动驱动部913,滑移组件912上设有多个托板9121且每个托板9121用于放置一个电芯;托举组件920包括多个托举单元921,托举单元921包括托举板9211及用于驱动托举板9211上下移动的托举驱动部9212,托举板9211上设有多个托架9213,每个托架9213与一个托板9121对应配合且托板9121上开设有可供托架9213穿过的通孔9122。本实施方式中,托举单元921的数量为三个,托架9213由三个直杆形成。
优选的,基座911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横向基板9111与竖向基板9112,主移动驱动部913与托举驱动部9212固定于横向基板9111上,且主移动驱动部913与托举驱动部9212分别位于竖向基板9112的两侧,托板9121与托架9213位于竖向基板9112背离横向基板9111一端的上方,方便托架9213上下移动,且整体结构稳定。
竖向基板9112上靠近主移动驱动部913的一侧设有第一滑轨9113,滑移组件912包括滑动板9123及滑动块(图未示),滑动板9123与竖向基板9112平行设置,滑动块固定于滑动板9123靠近竖向基板9112的一侧且与第一滑轨9113滑动配合,使得滑移组件912的滑动更加稳定。本实施方式中,主移动驱动部913的数量为一个且为气缸结构,传动效率高且成本小。
多个托板9121依次排列在滑动板9123上背离横向基板9111的一端,多个托举单元921依次排列于横向基板9111上。具体的,托举单元921还包括底座9214,托举驱动部9212固定于底座9214上,底座9214固定于横向基板9111上。
底座9214呈“L”型且底座9214靠近竖向基板9112的一侧设有滑槽(图未示),托举板9211上设有与滑槽滑动配合的第二滑轨9215。
横向基板9111上设有油压缓冲器914,油压缓冲器914与滑动板9123连接,油压缓冲器914具有缓冲平稳的特点,有良好的缓冲性能。
本实施方式中,滑移组件912上对应每个工位均设有托板9121,以便于对电芯进行加工。与极耳焊接工位905对应的托板9121上还设有定位吸盘9124,定位吸盘9124为真空吸盘结构且用于对处于极耳焊接工位905的电芯极耳进行固定,保证焊接的精确性。
移动机构900的动作原理为:当主移动驱动部913驱动滑移组件912朝向下料端移动使托板9121带动电芯移动,托举驱动部9212在托板9121移动后驱动托举板9211上移带动托架9213穿过托板9121将电芯托举起来,然后主移动驱动部913驱动使滑移组件912朝向上料端移动使托板9121复位,托举驱动部9212驱动使托举板9211下移带动托架9213穿过托板9121将电芯放置于托板9121上,从而完成电芯向下一工位的一次输送过程。
请参阅图4,校正机构100包括设于校正工位901一侧的横向矫正气缸110、设于校正工位901上方的第一纵向矫正气缸120和第二纵向矫正气缸130。横向矫正气缸110与横向矫正块111连接,第一纵向矫正气缸120与第二纵向矫正气缸130连接且第二纵向矫正气缸130与纵向矫正块131连接。横向矫正气缸110用于推动横向矫正块111沿水平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校正工位901的方向移动,第一纵向矫正气缸120用于推动第二纵向矫正气缸130沿水平方向移动且第二纵向矫正气缸130用于推动纵向矫正块131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共同对处于校正工位901的托板9121上电芯的位置进行校正,使后工序中电芯的位置均保持一致。
请参阅图5及图6,测试机构200包括测试仪210、位于测试工位902上方的下压板220、与下压板220连接的下压气缸230、位于测试工位902一侧的抬升板240以及与抬升板240连接的抬升气缸250。下压板220与抬升板240相对的一侧设有探针安装板260,探针安装板260上固定有与测试仪210电性连接的测试探针211,具体的,测试探针211的数量为两个且与电芯的假极耳位置对应。抬升气缸250用于驱动抬升板240上移支撑电芯的假极耳,下压气缸230用于驱动下压板220下移压紧电芯且带动探针安装板260下移使测试探针211接触电芯的假极耳进行测试。本实施方式中,抬升板240为绝缘板,测试仪210为内阻测试仪,通过测试探针211接触电芯的正极假极耳与负极假极耳来测试电芯内部的阻值,从而判断是否存在短路情况,当判断存在短路情况则判定该电芯为不合格电芯,在下一工位进行分选。进一步的,下压气缸230设于固定板270上,下压气缸230的伸出端穿过固定板270并与下压板220连接。
请参阅图7,坏品分选机构300包括推料气缸310、与推料气缸310连接且靠近坏品分选工位903一侧的抓取气缸320、与抓取气缸320连接且设于抓取气缸320下方的抓取板330以及设于抓取板330上的多个坏品抓取吸盘340。当测试机构200检测到不合格电芯将其输送到坏品分选工位903后,坏品分选机构300开始运作,推料气缸310用于驱动抓取气缸320移动至坏品分选工位903的上方,抓取气缸330用于驱动抓取板330下移使坏品抓取吸盘340抓取不合格电芯,推料气缸310还用于驱动抓取气缸320远离坏品分选工位903,从而将不合格电芯输送下料。
请参阅图8及图9,极耳上料机构400包括设于极耳上料工位904一侧的极耳上料台410、极耳备料台420及极耳抓取架430。极耳上料台410用于收容多个极耳,极耳备料台420用于对极耳的位置进行调整,极耳抓取架430上设有极耳送料气缸440、与极耳送料气缸440连接的抓取组件450,极耳送料气缸440用于驱动抓取组件450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极耳上料工位904的电芯。
抓取组件450包括第一抓取气缸451、第二抓取气缸452、与第一抓取气缸451连接的第一极耳吸盘453以及与第二抓取气缸452连接的第二极耳吸盘454。第一抓取气缸451和第二抓取气缸452用于驱动第一极耳吸盘453和第二极耳吸盘454同时靠近或远离极耳备料台420和极耳上料台410,使第一极耳吸盘453和第二极耳吸盘454抓取或释放极耳备料台420和极耳上料台410上的极耳。当极耳送料气缸440驱动抓取组件450向电芯移动后,第一抓取气缸451和第二抓取气缸452还用于同时驱动第一极耳吸盘453和第二极耳吸盘454移动并分别将极耳放置于电芯位置上和极耳备料台420上。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极耳吸盘453和第二极耳吸盘454同时抓取极耳备料台420和极耳上料台410上的极耳,且能够同时将极耳放置于电芯位置上和极耳备料台420上,节省了来回取放的步骤,能够提升上料效率。
具体的,第一极耳吸盘453和第二极耳吸盘454均为真空吸盘且均用于同时吸附或释放两个极耳,即正负极耳。本实施例中,软包电芯上设有假极耳,即用于将正负极引出来的金属导电体,第一极耳吸盘453释放的极耳具体放置于电芯的假极耳位置。
极耳上料台410内设有极耳料盒411及步进直线电机412,步进直线电机412用于驱动极耳料盒411升降,从而使极耳料盒411内的极耳达到需要的高度位置。优选的,极耳上料台410上还设有光电传感器413,光电传感器413用于感应极耳的位置,在极耳料盒411中的极耳到达光电传感器413感应的高度时步进直线电机412停止驱动,完成送料过程。
进一步的,极耳上料台410底部还设有下限位接近传感器414,用于感应极耳料盒411内是否储存有极耳,当下限位接近传感器414感应到极耳料盒411为空时,发送信号至系统从而发出警报或提示。
优选的,极耳备料台420上设有极耳矫正组件421,用于对极耳的位置进行校正。本实施例中,极耳矫正组件421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用于对两个极耳进行位置校正。极耳矫正组件421包括第一极耳矫正气缸4211、与第一极耳矫正气缸4211连接的第一极耳矫正块4212、第二极耳矫正气缸4213以及与第二极耳矫正气缸4213连接的第二极耳矫正块4214,第一极耳矫正气缸4211用于驱动第一极耳矫正块4212移动从而对极耳的横向位置进行调整,第二极耳矫正气缸4213用于驱动第二极耳矫正块4214移动从而对极耳的纵向位置进行调整,使第一极耳吸盘453释放在电芯的假极耳位置上极耳的位置保持一致。
进一步的,极耳上料机构400还包括底座460,极耳抓取架430包括相互垂直连接的竖直架431和水平架432,竖直架431固定于底座460上,水平架432与底座460平行。极耳上料台410与极耳备料台420均固定于底座460上且间隔设置,水平架432位于极耳上料台410与极耳备料台420的上方,结构稳定且节省装配空间。
优选的,极耳上料机构400还包括拖链470,拖链470设于水平架432上且用于将极耳送料气缸440及抓取组件460连接的传输线缆收容在内,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10至图12,极耳焊接机构500包括一对下焊头530、设于底板520与下焊头530相背一侧的上移驱动部540及下移驱动部550;上移驱动部540与底板520连接且用于驱动底板520上移使下焊头530支撑电芯极耳,下移驱动部550的一端穿过底板520与上焊头510连接且下移驱动部550用于驱动上焊头510下移接触电芯极耳并进行焊接。本实施例中,极耳焊接机构500为双头超声波焊接机,其焊接深度可根据需要进行调节。
优选的,极耳焊接机构500包括设置于底板520上的框架560,上焊头510收容于框架560内,上焊头510设有用于焊接的端部511且端部511从框架560伸出。本实施例中,端部511与下焊头530均为扁平形状,一对上焊头510的端部511的焊接面相平齐,一对下焊头530的焊接面相平齐,以保证焊接质量。框架560包括横板561与一对侧板562,一对侧板562竖直固定于底板520上,横板561固定连接于一对侧板562远离底板520的一侧,从而形成收容所述上焊头510的收容空间。
进一步的,上焊头510的一侧与滑块512固定连接,一对侧板562上设有与滑块512滑动配合的滑轨563,在下移驱动部550驱动上焊头510下移时,能够保持上焊头510的结构稳定性。本实施方式中,滑轨563沿上焊头510向下焊头530运动的方向设置,亦即垂直于底板520设置。
具体的,上移驱动部540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设于下移驱动部550的两侧,提高底板520运动的稳定性。极耳焊接机构500还包括底座570,上移驱动部540及下移驱动部550固定于底座570上,底板520与底座570平行设置。
优选的,底板520与底座570之间还通过至少一个升降柱580连接。本实施例中,升降柱580的数量为4个且分别设于底座570的四角上,用于支撑底板520运动且对应调节底板520与底座570之间的距离,保证整体结构牢靠。
本实施例中,上移驱动部540及下移驱动部550均为气缸结构,上述的极耳焊接机构500还包括调压阀590。调压阀590固定于底板520上且与下移驱动部550通过连通管相连,调压阀590用于驱动气缸的活塞动作从而调节下移驱动部550的输出动力。
极耳焊接机构500还设有内吸风装置,在焊接后可及时吸附焊接时产生的粉尘及气体,保证设备焊接精准度及工作环境。本实施例中,极耳焊接机构500还包括防尘罩564,防尘罩564设于框架560背离端部511的一侧,用于将焊接造成的粉尘与外界隔离。
请参阅图13及图14,焊点整形机构600包括焊点整形气缸610、与焊点整形气缸610连接的焊点整形上压板620以及与焊点整形上压板620相对设置的焊点整形下压板630,焊点整形下压板630用于支撑处于焊点整形工位906的电芯的极耳,焊点整形气缸610用于驱动整形上压板620向焊点整形下压板630移动对电芯极耳处的焊点进行整形,使焊点处平整可靠。
为了防止极耳与其它导电体接触而发生短路,需要在焊接后的极耳上贴附一层绝缘胶,电芯具有正极耳和负极耳,每个极耳又有两个侧面,因此贴胶机构700用于对电芯的两个极耳的两个侧面同时贴胶。请参阅图15、图16及图17,贴胶机构700包括机架710、设于机架710上的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右侧胶盘放卷组件730、左侧送胶组件740、右侧送胶组件750、压胶组件760、切胶组件770、上侧贴胶组件780以及下侧贴胶组件790。具体的,压胶组件760设置于机架710的中部,压胶组件760包括上侧压胶组件761及下侧压胶组件762,上侧压胶组件761与下侧压胶组件762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上侧贴胶组件780与下侧贴胶组件79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于压胶组件760的上下两侧,左侧送胶组件740与右侧送胶组件75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于压胶组件760的左右两侧,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与右侧胶盘放卷组件730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设置于左侧送胶组件740的一侧,右侧胶盘放卷组件730设置于右侧送胶组件750的一侧。切胶组件770包括切胶驱动部771及切胶刀片772且分别设于上侧贴胶组件780的两侧及下侧贴胶组件790的两侧,也即切胶组件770的数量为四个可同时实现对胶带的四次切割,切胶驱动部771与切胶刀片772连接且切胶驱动部771用于驱动切胶刀片772沿竖直方向升降来切断胶带。本实施方式中,切胶刀片772采用手术刀片,锋利且切割迅速。
进一步的,左侧胶盘放卷组件720包括上侧胶盘涨紧部721、下侧胶盘涨紧部722、开胶驱动部723、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上侧胶盘涨紧部721与下侧胶盘涨紧部722均用于套设胶盘,上侧开胶滑块724与下侧开胶滑块725上均设有拖轮726,上侧开胶滑块724与左侧送胶组件740之间、下侧开胶滑块725与左侧送胶组件740之间均设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拖轮726,胶带由胶盘伸出并依次绕设于拖轮726的侧面上,便于将胶带输送至左侧送胶组件740。上侧开胶滑块724的一端及下侧开胶滑块725的一端均与开胶驱动部723连接,开胶驱动部723用于驱动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沿竖直方向往复升降,当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沿竖直方向下降时拉动胶带从而带动上侧胶盘涨紧部721及下侧胶盘涨紧部722转动。本实施方式中,拖轮726的侧面为三角齿形设计且采用铁氟龙材料制成,可有效避免输送时出现粘胶问题。
如图15及图17所示,左侧送胶组件740包括送胶滑块741、送胶驱动部742以及设于送胶滑块741上的上侧夹胶驱动部743、下侧夹胶驱动部744、上侧转动片745与下侧转动片746。送胶驱动部742与送胶滑块741连接且送胶驱动部742用于驱动送胶滑块741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压胶组件760,具体的,送胶驱动部742设于机架710上与送胶滑块741相背的一侧,以便于节省安装空间。送胶滑块741还设有可供胶带通过的上限位块7411及下限位块7412,上侧转动片745及下侧转动片746可转动地安装于送胶滑块741上且分别与上限位块7411及下限位块7412配合。上侧夹胶驱动部743用于驱动上侧转动片745转动使上侧转动片745的一端抵靠上限位块7411,从而将位于上限位块7411与上侧转动片745之间的胶带夹住;下侧夹胶驱动部744用于驱动下侧转动片746转动使下侧转动片746的一端抵靠下限位块7412,从而将位于下限位块7412与下侧转动片746之间的胶带夹住。本实施方式中,上侧转动片745靠近上限位块7411的一端及下侧转动片746靠近下限位块7412的一端呈锯齿状,便于夹紧胶带。
如图15及图18所示,上侧压胶组件761与下侧压胶组件762均包括压胶固定块7611、压胶驱动部7612及压胶活动块7613,压胶驱动部7612固定于压胶固定块7611的一侧,压胶驱动部7612用于驱动压胶活动块7613沿竖直方向靠近或远离压胶固定块7611。当送胶驱动部742驱动送胶滑块741沿水平方向靠近压胶组件761时,将位于上限位块7411与上侧转动片745之间的胶带的一端送至上侧压胶组件761的压胶活动块7613与压胶固定块7611之间,同时将下限位块7412与下侧转动片746之间的胶带的一端送至下侧压胶组件762的压胶活动块7613与压胶固定块7611之间,然后压胶驱动部7612驱动压胶活动块7613靠近压胶固定块7611使上侧压胶组件761及下侧压胶组件762分别将胶带夹住。
如图15及图19所示,上侧贴胶组件780包括贴胶活动台781、贴胶水平驱动部782、设于贴胶活动台781上的贴胶升降块783与升降驱动部784、设于贴胶升降块783上的固胶吸盘785与固胶驱动部786。贴胶水平驱动部782与贴胶活动台781连接且贴胶水平驱动部782用于驱动贴胶活动台781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贴胶工位907,升降驱动部784与贴胶升降块783连接且升降驱动部784用于驱动贴胶升降块783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固胶吸盘785用于吸附胶带且固胶吸盘785上设有多个真空吸附孔,固胶驱动部786与固胶吸盘785连接且固胶驱动部786用于驱动固胶吸盘785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来吸附或释放胶带。需要说明的是,上侧贴胶组件780具有一对固胶吸盘785与固胶驱动部786,分别用于对处于贴胶工位907的两个极耳的上侧面同时贴胶,具体的,贴胶升降块783呈“U”型且一对固胶吸盘785与固胶驱动部786分别设于贴胶升降块783上的左右两侧;下侧贴胶组件790与上侧贴胶组件780结构对称且分别用于对处于贴胶工位907的两个极耳的下侧面同时贴胶。
本实施方式中,切胶驱动部771、开胶驱动部723、送胶驱动部742、上侧夹胶驱动部743、下侧夹胶驱动部744、压胶驱动部7612、贴胶水平驱动部782、升降驱动部784、固胶驱动部786均为气缸驱动结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后期维护方便。
贴胶机构700的工作原理为:开胶驱动部723驱动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沿竖直方向下降,带动上侧胶盘涨紧部721及下侧胶盘涨紧部722转动输送一定长度的胶带,上侧开胶滑块724及下侧开胶滑块725复位。上侧夹胶驱动部743及下侧夹胶驱动部744分别驱动上侧转动片745和下侧转动片746转动将上侧胶带和下侧胶带夹住;送胶驱动部742驱动送胶滑块741沿水平方向靠近压胶组件760,将上侧胶带的一端和下侧胶带的一端分别送至上侧压胶组件761和下侧压胶组件762。上侧压胶组件761及下侧压胶组件762的压胶驱动部7612驱动压胶活动块7613靠近压胶固定块7611分别将上侧胶带和下侧胶带夹住,送胶驱动部742驱动送胶滑块741复位。切胶驱动部771驱动切胶刀片772沿竖直方向运动切断胶带,同时固胶驱动部786驱动固胶吸盘785沿竖直方向运动吸附胶带,压胶组件760复位松开胶带。贴胶水平驱动部782驱动贴胶活动台781沿水平方向靠近贴胶工位907,升降驱动部784驱动贴胶升降块783沿竖直方向运动靠近贴胶工位907,固胶驱动部786驱动固胶吸盘785沿竖直方向运动将上侧胶带和下侧胶带分别粘贴至处于贴胶工位907的电芯的极耳两侧,固胶吸盘785关闭吸附功能,各个动作部件复位,完成电芯的贴胶工序。
请参阅图20,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800包括上整形气缸810、与上整形气缸810连接的胶带整形上板820、下整形气缸830以及与下整形气缸830连接的胶带整形下板840,胶带整形上板820与胶带整形下板840均设于胶带整形工位908的一侧且与电芯的极耳位置。上整形气缸810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上板820下移且下整形气缸830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下板840上移,夹住位于胶带整形上板820与胶带整形下板840之间电芯的极耳,保证贴附在极耳处胶带的平整度和可靠性。在胶带整形完成后,上整形气缸810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上板820上移且下整形气缸830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下板840下移,松开位于胶带整形上板820与胶带整形下板840之间电芯的极耳。
进一步的,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800还包括位于胶带整形工位908一侧的电芯送料气缸850、与电芯送料气缸850连接的电芯下料气缸860及与电芯下料气缸860连接的下料吸盘870,电芯送料气缸850用于驱动电芯下料气缸860沿水平方向朝向胶带整形工位908移动,电芯下料气缸860用于驱动下料吸盘870沿竖直方向移动并抓取胶带整形工位908处的电芯,电芯送料气缸850还用于在下料吸盘870抓取电芯后驱动电芯下料气缸860沿水平方向移动以远离胶带整形工位908,从而对电芯进行下料,完成电芯的焊接生产过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1000,对叠片后电芯的测试、焊接、贴胶等工序进行集中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和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生产线中通过移动机构900将电芯传输至各个工位,传动效率高,其结构简单且生产成本低,有利于大规模生产。
本实用新型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描述,因此对于熟悉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优点和修改,故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代表性的设备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示示例。

Claims (10)

1.一种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包括自上料端起至下料端依次设置的校正机构、测试机构、坏品分选机构、极耳上料机构、极耳焊接机构、焊点整形机构、贴胶机构以及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所述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还包括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上依次设有校正工位、测试工位、坏品分选工位、极耳上料工位、极耳焊接工位、焊点整形工位、贴胶工位以及胶带整形工位,所述移动机构用于连通上料端与下料端并在各工位之间输送电芯;所述校正机构用于在所述校正工位对上料端输送的电芯位置进行校正,所述测试机构用于在所述测试工位对电芯进行短路检测,所述坏品分选机构用于在所述坏品分选工位对经过所述测试机构检测的电芯进行分选且筛选出不合格的电芯,所述极耳上料机构用于对极耳自动上料并将极耳放置在处于所述极耳上料工位的电芯上,所述极耳焊接机构用于在极耳焊接工位将极耳焊接于电芯上,所述焊点整形机构用于在所述焊点整形工位对焊接后的电芯进行焊点整形,所述贴胶机构用于在所述贴胶工位对焊点整形后的电芯进行贴胶处理,所述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用于在所述胶带整形工位对贴胶后的电芯进行胶带整形并输送下料;
所述移动机构包括主移动组件以及与所述主移动组件配合且用于托举电芯的托举组件,所述主移动组件包括基座、与所述基座活动连接的滑移组件、设于所述基座上且用于驱动所述滑移组件水平移动的主移动驱动部,所述滑移组件上设有多个托板且每个托板用于放置一个电芯;所述托举组件包括多个托举单元,所述托举单元包括托举板及用于驱动所述托举板上下移动的托举驱动部,所述托举板上设有多个托架,每个托架与一个托板对应配合且所述托板上开设有可供所述托架穿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校正机构包括设于所述校正工位一侧的横向矫正气缸、设于所述校正工位上方的第一纵向矫正气缸和第二纵向矫正气缸;所述横向矫正气缸与横向矫正块连接,所述第一纵向矫正气缸与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连接且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与纵向矫正块连接;所述横向矫正气缸用于推动所述横向矫正块沿水平方向朝向靠近或远离校正工位的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纵向矫正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沿水平方向移动且所述第二纵向矫正气缸用于推动所述纵向矫正块沿竖直方向移动,以共同对处于所述校正工位的托板上电芯的位置进行校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机构包括测试仪、位于所述测试工位上方的下压板、与所述下压板连接的下压气缸、位于所述测试工位一侧的抬升板以及与所述抬升板连接的抬升气缸;所述下压板与所述抬升板相对的一侧设有探针安装板,所述探针安装板上固定有与所述测试仪电性连接的测试探针;所述抬升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抬升板上移支撑电芯的假极耳,所述下压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压板下移压紧电芯且带动所述探针安装板下移使所述测试探针接触电芯的假极耳进行测试。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坏品分选机构包括推料气缸、与所述推料气缸连接且靠近所述坏品分选工位一侧的抓取气缸、与所述抓取气缸连接且设于所述抓取气缸下方的抓取板以及设于所述抓取板上的多个坏品抓取吸盘;所述推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抓取气缸移动至所述坏品分选工位的上方,所述抓取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抓取板下移使所述坏品抓取吸盘抓取不合格电芯,所述推料气缸还用于驱动所述抓取气缸远离所述坏品分选工位以将不合格电芯输送下料。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上料机构包括设于极耳上料工位一侧的极耳上料台、极耳备料台及极耳抓取架,所述极耳上料台用于收容多个极耳,所述极耳备料台用于对极耳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极耳抓取架上设有极耳送料气缸、与所述极耳送料气缸连接的抓取组件,所述极耳送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抓取组件沿水平方向靠近或远离极耳上料工位;所述抓取组件包括第一抓取气缸、第二抓取气缸、与所述第一抓取气缸连接的第一极耳吸盘以及与所述第二抓取气缸连接的第二极耳吸盘;所述第一抓取气缸和所述第二抓取气缸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极耳吸盘和所述第二极耳吸盘下移并分别抓取所述极耳备料台和所述极耳上料台上的极耳,当极耳送料气缸驱动所述抓取组件向极耳上料工位移动后,所述第一抓取气缸和所述第二抓取气缸还用于同时驱动所述第一极耳吸盘和所述第二极耳吸盘移动并分别将极耳放置于电芯位置和所述极耳备料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极耳焊接机构包括一对上焊头、底板、固定于所述底板上且与所述上焊头配合的一对下焊头、设于所述底板与下焊头相背一侧的上移驱动部及下移驱动部;所述上移驱动部与所述底板连接且用于驱动底板上移使所述下焊头支撑电芯极耳,所述下移驱动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底板与所述上焊头连接且所述下移驱动部用于驱动上焊头下移接触电芯极耳并进行焊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焊点整形机构包括焊点整形气缸、与所述焊点整形气缸连接的焊点整形上压板以及与所述焊点整形上压板相对设置的焊点整形下压板,所述焊点整形下压板用于支撑处于所述焊点整形工位的电芯的极耳,所述焊点整形气缸用于驱动所述整形上压板向所述焊点整形下压板移动对电芯极耳处的焊点进行整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胶机构包括机架、设于所述机架上的左侧胶盘放卷组件、右侧胶盘放卷组件、左侧送胶组件、右侧送胶组件、压胶组件、切胶组件、上侧贴胶组件以及下侧贴胶组件;所述压胶组件设置于所述机架的中部,所述压胶组件包括上侧压胶组件及下侧压胶组件;所述上侧贴胶组件与所述下侧贴胶组件设置于压胶组件的上下两侧,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设置于所述压胶组件的左右两侧,所述左侧胶盘放卷组件设置于所述左侧送胶组件的一侧,所述右侧胶盘放卷组件设置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的一侧;所述切胶组件包括切胶驱动部及切胶刀片且分别设于上侧贴胶组件的两侧及下侧贴胶组件的两侧,所述切胶驱动部与所述切胶刀片连接且所述切胶驱动部用于驱动切胶刀片沿竖直方向升降来切断胶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压胶组件与所述下侧压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侧贴胶组件与所述下侧贴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侧送胶组件与所述右侧送胶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所述左侧胶盘放卷组件与所述右侧胶盘放卷组件的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包括上整形气缸、与所述上整形气缸连接的胶带整形上板、下整形气缸以及与所述下整形气缸连接的胶带整形下板,所述上整形气缸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上板下移且所述下整形气缸用于驱动胶带整形下板上移,使电芯极耳处位于胶带整形上板与胶带整形下板之间;所述胶带整形与下料机构还包括位于胶带整形工位一侧的送料气缸、与所述送料气缸连接的下料气缸及与下料气缸连接的下料吸盘,所述送料气缸用于驱动下料气缸沿水平方向朝向胶带整形工位移动,所述下料气缸用于驱动所述下料吸盘沿竖直方向移动并吸取所述胶带整形工位处的电芯,所述送料气缸还用于在所述下料吸盘吸取电芯后驱动所述下料气缸沿水平方向远离所述胶带整形工位移动。
CN201920503924.1U 2019-04-12 2019-04-12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93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3924.1U CN209993682U (zh) 2019-04-12 2019-04-12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03924.1U CN209993682U (zh) 2019-04-12 2019-04-12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3682U true CN209993682U (zh) 2020-01-24

Family

ID=6929143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03924.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93682U (zh) 2019-04-12 2019-04-12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93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65276A (zh)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CN107768725B (zh) 一种电芯保持架安装设备
CN109384037B (zh) 一种在线测试自动化设备
CN106784982B (zh) 一种电池生产线及应用上述电池生产线的电池生产工艺
CN112390004B (zh) 传感器自动化贴片流水线及贴片方法
CN204148726U (zh) 一种方形铝壳锂电池电芯盖板焊接机
CN110000531B (zh) 一种全自动智能装网贴棉设备
CN109592157B (zh) 一种贴装设备
CN116230974B (zh) 电芯合芯与包装机
CN112850012B (zh) 芯片自动转移设备
KR100696892B1 (ko) 폴리머 2차 전지의 전극판 적층 및, 조립 시스템
CN111170061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机的焊带定长上料装置
CN111168188B (zh) 一种太阳能电池焊接机
CN216680783U (zh) 一种电池极耳转接焊接设备
CN209993682U (zh) 软包电芯自动焊接生产线
CN113232304A (zh) 一种电池片绝缘条敷设焊接一体机及焊接方法
CN210557886U (zh) 锂电池卷芯测试转移设备
CN113353672A (zh) 高速切叠一体机
CN213497937U (zh) 多功能的电芯自动检测裁切装置
CN113446967A (zh) 一种压电片同心度检测及半自动贴胶设备、使用方法
CN210958980U (zh) 一种折弯装置及生产线
CN215151914U (zh) 一种电池片绝缘条敷设焊接一体机
CN220086088U (zh) 一种电芯加工设备
CN214313285U (zh) 软包电池生产系统
CN116706204B (zh) 电池极片冷复合切叠一体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24

Termination date: 20200412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