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93263U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93263U
CN209993263U CN201920534673.3U CN201920534673U CN209993263U CN 209993263 U CN209993263 U CN 209993263U CN 201920534673 U CN201920534673 U CN 201920534673U CN 209993263 U CN209993263 U CN 20999326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splay device
protrusion
main body
bracket
back cov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3467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对马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Original Assignee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filed Critical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9326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9326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具备:显示装置主体,形成为板状;及背罩,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具有相对于背面隔开间隔地设置的主体板部及从主体板部的周缘延伸至背面的周缘板部。在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设置有托架和第一突起部,该托架具有在沿着背面的第一方向上与周缘板部的内表面相对而能够面接触的被接触面,该第一突起部以托架在第一方向上位于该第一突起部和周缘板部的与被接触面相对的部位之间的方式配置。在主体板部的与背面相对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朝向背面延伸,并且以托架及第一突起部在第一方向上位于该第二突起部和周缘板部的与被接触面相对的部位之间的方式与第一突起部接触。

Description

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的显示装置具备包含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主体和安装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的背罩。在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中的由背罩覆盖的部分设置有托架。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33281号公报
在这种显示装置中,在背罩中的向远离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的方向延伸的部位(周缘板部)形成有用于使托架向背罩的外侧露出的孔。托架的缘部与背罩的周缘板部的内表面中的孔的周围的区域相对。托架的缘部优选与周缘壁部接触。
然而,在将背罩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的状态下,基于尺寸公差等而存在背罩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而在沿着背面的方向上发生位置偏离的情况。在背罩发生了位置偏离的情况下,存在在托架的缘部与背罩的内表面之间形成间隙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该实用新型鉴于上述的情况而作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的一例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在托架与背罩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的显示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具备:显示装置主体,形成为板状;及背罩,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具有相对于所述背面隔开间隔地设置的主体板部及从所述主体板部的周缘延伸至所述背面的周缘板部,在所述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设置有托架和第一突起部,所述托架具有在沿着所述背面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周缘板部的内表面相对而能够面接触的被接触面,所述第一突起部以所述托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该第一突起部和所述周缘板部的与所述被接触面相对的部位之间的方式配置,在所述主体板部的与所述背面相对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朝向所述背面延伸,并且以所述托架及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该第二突起部和所述周缘板部的与所述被接触面相对的部位之间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突起部接触。
【实用新型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抑制在背罩的周缘板部与托架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从背罩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2是将图1的区域R放大表示的放大立体图。
图3是图1的背罩的从其内表面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图1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图5是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表示从背罩的内表面侧观察时的、显示装置主体的第一突起部与背罩的第二突起部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6是用于说明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将背罩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的次序的图。
图7是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表示背罩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时的背罩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的动作的图。
图8是在图1的显示装置中,表示背罩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时的背罩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的动作的图。
图9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表示从背罩的内表面侧观察时的显示装置主体的第一突起部与背罩的第二突起部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0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中,表示从背罩的内表面侧观察时的、显示装置主体的第一突起部与背罩的第二突起部的位置关系的示意图。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的剖视图。
标号说明
1 显示装置
2 显示装置主体
2a 显示面
2b 背面
3 背罩
3a 第一边
3b 第二边
5 主体板部
5c 内表面
6 周缘板部
6A 第一部位
6B 第二部位
6c 内表面
11 露出用孔
12 第一倾斜板部
13 第二倾斜板部
20 托架
23 第一被接触面(被接触面)
23E 被接触面
24 第二被接触面
30 第一突起部
40 第二突起部
41 倾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图1~8,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方式。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具备显示装置主体2和背罩3。
显示装置主体2形成为板状。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主体2在从其厚度方向(Z轴方向)观察显示装置主体2的俯视观察下形成为矩形形状,在前表面具有用于显示图像的显示面2a。显示装置主体2可以是例如液晶显示器面板或有机EL显示器面板等任意面板。
背罩3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与前表面相反一侧的面)侧。背罩3覆盖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或设置于背面2b侧的各种电气元件或电路(未图示)等而对它们进行保护。背罩3通过螺纹紧固而以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
背罩3的从背罩3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形状可以是任意的。本实施方式的背罩3的俯视观察形状为矩形形状。背罩3具有沿着与其厚度方向(Z轴方向)正交的第一方向(Y轴方向)延伸的第一边3a和沿着与厚度方向及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第二边3b。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方向也表示沿着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一个方向,第二方向也表示沿着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而与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
如图1、3、4所示,背罩3具备主体板部5和周缘板部6。而且,本实施方式的背罩3也具备凸缘板部7。
主体板部5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隔开间隔地设置。
周缘板部6从主体板部5的周缘延伸至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周缘板部6形成于主体板部5的整个周缘。本实施方式的周缘板部6相对于主体板部5倾斜。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周缘板部6中的相对于主体板部5相邻地位于第一方向的一侧(Y轴负方向侧)的部位称为第一部位6A。而且,将周缘板部6中的相对于主体板部5相邻地位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Y轴正方向侧)的部位称为第二部位6B。
凸缘板部7形成于周缘板部6的延长方向的前端,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重叠配置。凸缘板部7形成于周缘板部6的整个周缘。
如图1~3所示,在背罩3的周缘板部6形成于沿其厚度方向贯通并使后述的托架20向背罩3的外侧露出的露出用孔11。在本实施方式中,露出用孔11形成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露出用孔11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三个)。
如图1~4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周缘板部6具有第一倾斜板部12和第二倾斜板部13。第一倾斜板部12相对于主体板部5以比较小的角度倾斜。第二倾斜板部13相对于主体板部5以比第一倾斜板部12大的角度倾斜。本实施方式的第二倾斜板部13仅形成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在图示例中,两个第二倾斜板部13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一方的第二倾斜板部13直接连接于主体板部5。另一方的第二倾斜板部13经由第一倾斜板部12连接于主体板部5。
本实施方式的露出用孔11主要形成于第二倾斜板部13。露出用孔11可以仅形成于例如第二倾斜板部13。而且,如图1~3例示那样,露出用孔11可以扩宽至第一倾斜板部12或主体板部5地形成。
如图1、2、4所示,在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与前表面相反一侧的面)设置有托架20、第一突起部30。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中的由背罩3覆盖的区域。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固定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
如图2、4所示,托架20具有露出部21和接触用板部22。露出部21通过背罩3的露出用孔11向背罩3的外侧露出。接触用板部22形成于露出部21的周缘而能够与背罩3的内表面进行面接触。接触用板部22具有在第一方向上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的内表面6c相对而能够面接触的第一被接触面23(被接触面)。而且,接触用板部22也具有与主体板部5的内表面5c相对而能够面接触的第二被接触面24。托架20的被接触面23、24与背罩3的内表面中的露出用孔11的周围的区域相对。通过托架20的被接触面23、24与背罩3的内表面进行面接触而能够利用托架20将背罩3的露出用孔11堵塞。
如图4所示,第一突起部30以托架2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突起部30和周缘板部6的与托架20的第一被接触面23相对的第一部位6A之间的方式配置。即,第一突起部30只要至少相比托架20配置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Y轴正方向侧)即可。第一突起部30优选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托架20。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部30配置于与背罩3的主体板部5中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端部(与周缘板部6的第二部位6B相邻的主体板部5的部分)对应的位置。在第二方向(X轴方向)上第一突起部30相对于托架20的位置可以是任意的。如图5所示,第一突起部30可以在第二方向上配置于相对于托架20偏离的位置,也可以配置于与托架20相同的位置。
第一突起部30可以形成为任意的形状。第一突起部30的从显示装置主体2的厚度方向观察的俯视观察形状可以为例如圆形等,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形成为以第二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而且,第一突起部30的从侧方观察的(例如图4那样从第二方向观察的)形状可以是任意的,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形成为长方形。即,本实施方式的第一突起部30呈长方体的形状。
第一突起部30例如可以为一个,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多个第一突起部30例如可以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相互偏离的位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一方向上配置于彼此相同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一突起部30以第二方向上的背罩3的中间为基准而均匀地排列。
第一突起部30可以是例如用于将显示装置1安装于壁或台等的配件。
如图3~5所示,在背罩3的主体板部5的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相对的内表面5c设置有第二突起部40。
第二突起部40从主体板部5的内表面5c朝向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延伸。但是,第二突起部40的前端未到达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第二突起部40以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该第二突起部40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之间的方式与第一突起部30接触。即,第二突起部40相比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位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而且,第二突起部40在第二方向上配置于与第一突起部30对应的位置。
第一方向上的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与第二突起部40的间隔优选设定为,在第二突起部40从第一方向的另一侧与第一突起部30接触的状态下,托架20的第一被接触面23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的内表面6c接触。即,第二突起部40优选以在第一方向上在该第二突起部40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之间夹有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的方式配置。
第二突起部40可以形成为任意的形状。如图3、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突起部40中的在第一方向上朝向第一突起部30侧的面包含倾斜面41,倾斜面41以随着沿主体板部5的板厚方向(Z轴负方向)远离主体板部5的内表面5c而在第一方向上远离托架20、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的方式倾斜。第二突起部40的倾斜面41只要至少形成在第二突起部40的延长方向的前端部分即可。图示例的第二突起部40通过将板材折弯而形成,但是并不局限于此。
第二突起部40可以形成为例如能够弹性变形。在该情况下,利用第二突起部40的弹力,能够将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可靠地夹在第二突起部40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之间。
第二突起部40与第一突起部30同样,优选在第一方向上远离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地设置。本实施方式的第二突起部40配置于背罩3的主体板部5的位于在第一方向上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相反一侧的端部(主体板部5的与周缘板部6的第二部位6B相邻的部分)。
第二突起部40可以为例如一个,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5所示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多个第二突起部40例如可以配置于在第一方向上相互偏离的位置,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配置于在第一方向上彼此相同的位置。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第二突起部40以第二方向上的背罩3的中间为基准而均匀地排列。多个第二突起部40与多个第一突起部30分别接触。
接下来,说明在上述的显示装置1中将背罩3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罩配置方法。
在罩配置方法中,在配置背罩3时,如图4所示,只要以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在第一方向(Y轴方向)上位于第二突起部40和周缘板部6的与托架20的第一被接触面23相对的第一部位6A之间的方式,使第二突起部40与第一突起部30接触即可。以下,关于本实施方式的罩配置方法,参照图6~8进行具体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罩配置方法中,首先,如图6所示,在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中的比托架20靠第一方向的一侧(Y轴负方向侧)的位置配置背罩3。此时,以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及第二部位6B沿着远离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方向顺次排列的方式,而且,以主体板部5的内表面5c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方式,将背罩3竖立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在该状态下,背罩3的第二边3b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接触。
接下来,以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2b接触的背罩3的第二边3b为支点使背罩3倾倒,以使周缘板部6的第二部位6B靠近显示装置主体2。即,从图6所示的状态开始,以背罩3的第二边3b为支点,使背罩3向逆时针方向(在图6中为箭头D1所示的方向)旋转。
由此,如图7所示,背罩3的第二突起部40(特别是倾斜面41)与显示装置主体2的第一突起部30接触,且背罩3靠近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因此,朝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力作用于背罩3。由此,背罩3向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箭头D2中所示的方向)移动。作为其结果,如图8所示,能够使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靠近托架20的第一被接触面23。即,能够消除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与托架20的第一被接触面23的间隙。
通过以上所述,本实施方式的罩配置方法完成。
如以上说明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及罩配置方法,以在第一方向上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位于背罩3的第二突起部40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之间的方式,使第二突起部40与第一突起部30接触。因此,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在第一方向上以远离托架20的第一被接触面23的方式移动,但是受到第一突起部30及第二突起部40的限制。因此,即使在背罩3的周缘板部6形成使托架20向背罩3的外侧露出的露出用孔11,也能够抑制在背罩3的周缘板部6与托架20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在第一方向上在第二突起部40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之间夹有托架20及第一突起部30。由此,能够防止在背罩3的周缘板部6与托架20之间产生间隙的情况。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第二突起部40中的在第一方向上朝向第一突起部30侧的面包含倾斜面41。因此,在将背罩3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时,即使背罩3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2而向第一方向的一侧偏离设置,如图7所示,也能够使第二突起部40的倾斜面41抵接于第一突起部30的前端。即,能够抑制第二突起部40的前端抵接于第一突起部30的前端的情况。因此,能够以第一突起部30在第一方向上可靠地位于第二突起部40与托架20之间的方式,使第二突起部40与第一突起部30接触。
作业者在将背罩3向显示装置主体2安装时,无法观察到在背罩3的内表面设置的第二突起部40。因此,通过第二突起部40的倾斜面41抑制第二突起部40的前端抵接于第一突起部30的前端的情况,由此作业者能够将背罩3容易地安装于显示装置主体2。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第二突起部40配置于背罩3的主体板部5的位于在第一方向上与周缘板部6的第一部位6A相反一侧的端部。因此,在第一方向上从第二突起部40至托架20的距离变长。由此,在将背罩3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状态下,能够将周缘板部6相对于托架20(特别是第一被接触面23)的位置偏离抑制得小。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多个第二突起部40在第二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因此,在将背罩3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状态下,多个第二突起部40在互不相同的位置处与第一突起部30接触。由此,能够抑制背罩3以第一突起部30与第二突起部40的接触部分为支点而沿着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旋转的情况。因此,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侧观察时,能够抑制背罩3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2以倾斜的状态安装的情况。
以上,说明了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及罩支承方法的一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没有限定为上述的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可以适当变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中,第二突起部40可以例如图9所示,第二突起部40形成为沿第二方向(X轴方向)延伸的细长形状。而且,细长形状的第二突起部40可以与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突起部30接触。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将背罩3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状态下,细长形状的第二突起部40在第二方向上在互不相同的位置与第一突起部30接触。因此,起到与将多个第二突起部40沿第二方向排列的上述实施方式的显示装置1同样的效果。
细长形状的第二突起部40可以如图9例示那样为一个,但是例如也可以与上述实施方式同样地沿第二方向排列有多个。在该情况下,各第二突起部40可以与例如沿第二方向排列的多个(在图示例中为两个)第一突起部30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中,在第二突起部40为一个的情况下,例如图10所示,可以将第二突起部40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背罩3的中间。在图10例示的第二突起部40中,第二方向上的尺寸短。在该情况下,第一突起部30也只要与第二突起部40同样地配置于第二方向上的背罩3的中间即可。
在这样的结构中,在将背罩3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状态下,背罩3以第一突起部30与第二突起部40的接触部分为支点而沿着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旋转的可能性高。但是,在上述的结构中,与第二突起部40相对于第二方向上的背罩3的中间而偏向第二方向的一侧地配置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从第二突起部40至背罩3的周缘的距离。因此,即使背罩3以第一突起部30与第二突起部40的接触部分为支点而沿着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以规定的角度旋转,与第二突起部40如上所述地偏离配置的情况相比,也能够将背罩3的周缘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位置偏离抑制得小。即,能够将背罩3相对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的位置偏离抑制得小。
在本实用新型的显示装置中,例如图11所示,第二突起部40中的在第一方向(Y轴方向)上朝向第一突起部30侧的面41E可以沿着与主体板部5的内表面5c正交的方向延伸。
另外,例如图11所示,背罩3的周缘板部6可以与主体板部5或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正交。在该情况下,只要是与周缘板部6的内表面6c能够面接触的托架20的被接触面23E与周缘板部6同样地与显示装置主体2的背面2b正交即可。

Claims (6)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显示装置主体,形成为板状;及
背罩,配置于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侧,具有相对于所述背面隔开间隔地设置的主体板部及从所述主体板部的周缘延伸至所述背面的周缘板部,
在所述显示装置主体的背面设置有托架和第一突起部,所述托架具有在沿着所述背面的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周缘板部的内表面相对而能够面接触的被接触面,所述第一突起部以所述托架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该第一突起部和所述周缘板部的与所述被接触面相对的部位之间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主体板部的与所述背面相对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二突起部,该第二突起部朝向所述背面延伸,并且以所述托架及所述第一突起部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该第二突起部和所述周缘板部的与所述被接触面相对的部位之间的方式与所述第一突起部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起部中的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朝向所述第一突起部侧的面包括倾斜面,该倾斜面以随着远离所述主体板部的内表面而在所述第一方向上远离所述托架的方式倾斜。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起部配置于所述主体板部的位于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与所述周缘板部的相对于所述被接触面的部位相反的一侧的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起部沿所述背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相互隔开间隔地排列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突起部形成为沿着所述背面在与所述第一方向正交的第二方向上延伸的细长形状,并且与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多个所述第一突起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方向上,在所述第二突起部与所述周缘板部之间夹有所述托架及所述第一突起部。
CN201920534673.3U 2018-04-26 2019-04-18 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99326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085482A JP2019191416A (ja) 2018-04-26 2018-04-26 表示装置、及びカバー配置方法
JP2018-085482 2018-04-26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93263U true CN209993263U (zh) 2020-01-24

Family

ID=683901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34673.3U Active CN209993263U (zh) 2018-04-26 2019-04-18 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2019191416A (zh)
CN (1) CN209993263U (zh)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91416A (ja) 2019-10-3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077532B2 (en) Contact spring holding jig for grease application
KR101943946B1 (ko) 커넥터
US20120086883A1 (en) Backlight unit and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JP2008218526A (ja) シールドケースおよび電子機器
CN209993263U (zh) 显示装置
US10613378B2 (en) Backlight and display
EP2869678B1 (en) Electrical device mounting structure
JP2021193679A (ja) 照明装置及び表示装置
JP3973380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US11982865B2 (en) Unit with shake correction function
US8422239B2 (en) Display device
US20130107135A1 (en) Display device and television
JPH07249880A (ja) 携帯形電子機器
US10349548B1 (en) Ca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9288927B2 (en) Display device
KR20160070019A (ko) 접촉 장치
JP2016090686A (ja) 表示パネル保持枠、表示装置、および表示装置の製造方法
US20130235298A1 (en) Display device
JP2003295787A (ja) 表示デバイス付き機器の表示デバイス設置構造
JP2021002584A (ja) 電子機器用支持部材及び電子機器用ケース
JP2015159251A (ja) 実装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CN110879635A (zh) 机壳与使用其的电子装置
JP5723516B2 (ja) 液晶パネ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JP6832146B2 (ja) 表示器
JP3013533U (ja) Lcdユニットの取付構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Tokyo, Japan

Patentee after: Sharp NEC display solutions Co.,Ltd.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Patentee before: NEC DISPLAY SOLUTIONS, 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