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5158U - 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 - Google Patents

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5158U
CN209985158U CN201822150227.0U CN201822150227U CN209985158U CN 209985158 U CN209985158 U CN 209985158U CN 201822150227 U CN201822150227 U CN 201822150227U CN 209985158 U CN209985158 U CN 209985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ipeline
gas
desorption
adsorption
hot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150227.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郑石治
扶亚民
刘邦昱
洪守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Desiccant Technolog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Desiccant Technolog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Desiccant Technology Corp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uama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ergy Saving Equipment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5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5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reating Waste Gases (AREA)
  • Separation Of Gases By Adsorp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主要通过一焚烧装置、一第一吸附转轮、一第一加热装置、一第二加热装置、一第二吸附转轮、一第三加热装置、一第四加热装置及一烟囱的组合设计,且通过该第一吸附转轮及该第二吸附转轮分别增设一高温脱附区,以用来进行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分别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一吸附转轮及该第二吸附转轮能恢复其吸附能力,而增加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效能,并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

Description

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尤指一种使增加有机废气处理效能,而适用于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或化学相关产业的厂房的废气处理。
背景技术
目前在半导体产业或光电产业的制造生产过程中都会产生具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因此,在各厂区都会安装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的处理设备,以避免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直接排入空气中而造成空气污染。
然而,目前在厂区安装处理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的处理设备大多采用吸附转轮方式来吸附挥发性有机气体(VOC),但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常有高沸点物质不易脱附而残留于吸附转轮上,直接影响了吸附转轮的吸附效能,因此,目前处理方式都是委托外面专业厂商来定期进行洗涤吸附转轮,以确保吸附转轮的运作效率和气流流畅度。
但是,上述的定期进行洗涤吸附转轮时,都需要使用大量的清水来进行清洗,也因此产生大量含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的废水,而此时含有挥发性有机气体(VOC)的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非常高,无法直接由厂内废水处理系统处理后放流,须委托专业合格废弃物清运公司来进行处理才行。
因此,本创作人有鉴于上述缺失,期能提出一种具有高温脱附的效能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令用户可轻易操作组装,乃潜心研思、设计组制,以提供使用者便利性,为本创作人所欲研发的创作动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主要通过一焚烧装置、一第一吸附转轮、一第一加热装置、一第二加热装置、一第二吸附转轮、一第三加热装置、一第四加热装置及一烟囱的组合设计,且通过该第一吸附转轮及该第二吸附转轮分别增设一高温脱附区,以用来进行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分别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一吸附转轮及该第二吸附转轮能恢复其吸附能力,而增加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效能,并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进而增加整体的实用性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管路,而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连接,且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连接,再通过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连接,另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管路,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连接,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连接,再通过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连接,以能提升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及第二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的高温热气的温度能达到一定温度(例如300℃),而具有高温脱附的效能,使整体的处理效能能由以往的95%提升至97%以上,进而增加整体的使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通过该第一吸附转轮的一侧与另一侧及该第二吸附转轮的一侧与另一侧所连接的管路及装置能呈相同方向或是呈相反方向,以使该第一吸附转轮与该第二吸附转轮能具有不同的排列组合的效能,进而增加整体的操作性。
为了能够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特点和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该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的主要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的另一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的主要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的另一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的主要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的另一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的主要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的另一系统架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焚烧炉
101、入口
102、出口
110、第一吸附转轮
1101、吸附区
1102、冷却区
1103、脱附区
1104、高温脱附区
111、废气进气管路
112、第一净气排放管路
113、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
114、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
115、第一热气输送管路
116、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1161、风机
117、第二热气输送管路
118、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120、第二吸附转轮
1201、吸附区
1202、冷却区
1203、脱附区
1204、高温脱附区
121、第二净气排放管路
1211、风机
122、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
123、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
124、第三热气输送管路
125、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1251、风机
126、第四热气输送管路
127、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130、第一加热装置
140、第二加热装置
150、第三加热装置
160、第四加热装置
170、烟囱
181、废气连通管路
1811、废气连通控制阀门
182、第一净气连通管路
1821、第一净气连通控制阀门
191、第一热气旁通管路
1911、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192、第三热气旁通管路
1921、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200、焚烧炉
201、入口
202、出口
210、第一吸附转轮
2101、吸附区
2102、冷却区
2103、脱附区
2104、高温脱附区
211、废气进气管路
212、第一净气排放管路
213、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
214、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
215、第一热气输送管路
216、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2161、风机
217、第二热气输送管路
218、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220、第二吸附转轮
2201、吸附区
2202、冷却区
2203、脱附区
2204、高温脱附区
221、第二净气排放管路
2211、风机
222、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
223、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
224、第三热气输送管路
225、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2251、风机
226、第四热气输送管路
227、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230、第一加热装置
240、第二加热装置
250、第三加热装置
260、第四加热装置
270、烟囱
282、第一净气连通管路
2821、第一净气连通控制阀门
283、第二净气连通管路
2831、第二净气连通控制阀门
291、第一热气旁通管路
2911、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292、第三热气旁通管路
2921、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300、焚烧炉
301、入口
302、出口
310、第一吸附转轮
3101、吸附区
3102、冷却区
3103、脱附区
3104、高温脱附区
311、废气进气管路
312、第一净气排放管路
313、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
314、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
315、第一热气输送管路
316、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3161、风机
317、第二热气输送管路
318、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320、第二吸附转轮
3201、吸附区
3202、冷却区
3203、脱附区
3204、高温脱附区
321、第二净气排放管路
3211、风机
322、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
323、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
324、第三热气输送管路
325、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3251、风机
326、第四热气输送管路
327、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330、第一加热装置
340、第二加热装置
350、第三加热装置
360、第四加热装置
370、烟囱
381、废气连通管路
3811、废气连通控制阀门
383、第二净气连通管路
3831、第二净气连通控制阀门
391、第一热气旁通管路
3911、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392、第三热气旁通管路
3921、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400、焚烧炉
401、入口
402、出口
410、第一吸附转轮
4101、吸附区
4102、冷却区
4103、脱附区
4104、高温脱附区
411、废气进气管路
412、第一净气排放管路
413、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
414、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
415、第一热气输送管路
416、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4161、风机
417、第二热气输送管路
418、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420、第二吸附转轮
4201、吸附区
4202、冷却区
4203、脱附区
4204、高温脱附区
421、第二净气排放管路
4211、风机
422、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
423、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
424、第三热气输送管路
425、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4251、风机
426、第四热气输送管路
427、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
430、第一加热装置
440、第二加热装置
450、第三加热装置
460、第四加热装置
470、烟囱
484、第一净气第一连通管路
4841、第一净气第一连通控制阀门
485、第一净气第二连通管路
4851、第一净气第二连通控制阀门
491、第一热气旁通管路
4911、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492、第三热气旁通管路
4921、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而本实用新型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的最佳实施方式是运用于半导体产业、光电产业或化学相关产业的厂房的废气处理,通过本实用新型的设计,以用来进行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废气(VOC)脱出,使该吸附转轮能恢复其吸附能力,而增加挥发性有机废气的处理效能,并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效果。
而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如图1及图2所示),主要通过一焚烧装置100、一第一吸附转轮110、一第一加热装置130、一第二加热装置140、一第二吸附转轮120、一第三加热装置150、一第四加热装置160及一烟囱170的组合设计,其中该焚烧装置100为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触媒炉(图中未示出)或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其中任一种,而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的图示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例,且下面说明的焚烧装置100乃是蓄热式焚烧炉(RTO),但本实用新型的焚烧装置100不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或触媒炉(图中未示出)。
而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如图1及图2所示)的第一吸附转轮110设有吸附区1101、冷却区1102、脱附区1103及高温脱附区1104,该第一吸附转轮11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一废气进气管路111连接至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吸附区1101的一侧A,以使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吸附区1101能吸附该废气进气管路111内的有机物,而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吸附区1101的另一侧B与该一第一净气排放管路112的一端连接,使该废气经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吸附区1101进行吸附有机物后再由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112来输送。
另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冷却区11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113,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冷却区11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冷却区11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114,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114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加热装置130连接,其中该第一加热装置13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115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脱附区1103的另一侧B连接,且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115的另一端则与该第一加热装置13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1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115来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脱附区11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冷却区11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冷却区1102的一侧A所连接的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113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1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冷却区11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废气进气管路111设有一废气连通管路181,而该废气连通管路181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113连接(如图2所示),以能通过该废气连通管路181来将该废气进气管路111内的废气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冷却区11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废气连通管路181设有一废气连通控制阀门1811,以控制该废气连通管路181的风量。
另该一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脱附区1103的一侧A连接,而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1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1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101及出口102,而该入口101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1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102则连接至一烟囱1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170来排出,另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设有一风机116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1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如图1及图2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一吸附转轮110除了设有吸附区1101、冷却区1102及脱附区11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11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一吸附转轮11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一吸附转轮11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高温脱附区1104的另一侧B与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117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11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140连接,其中该第二加热装置14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115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管路191,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19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14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1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191来输送到该第二加热装置140内,以将进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117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二热气输送管路117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高温脱附区11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191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1911,以控制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191的风量。
再者,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高温脱附区1104的一侧A连接一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8,而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8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高温脱附区11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8来输送到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内,再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1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16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12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该第二吸附转轮120内设有吸附区1201、冷却区1202、脱附区1203及高温脱附区1204,而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吸附区1201的一侧A与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112的另一端相连接,使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112内的气体能直接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吸附区1201内进行吸附,另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吸附区1201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121,而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121的另一端则与一烟囱170连接,以方便将经由该第一吸附转轮110的吸附区1101及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吸附区1201所吸附过的气体通过该烟囱170来进行排放,其中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121设有一风机1211,以增加气体的流速来流向该烟囱170。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冷却区12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122,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冷却区12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冷却区12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123,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123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150连接,其中该第三加热装置15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三热气输送管路124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脱附区1203的另一侧B连接,且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124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15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1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124来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脱附区12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冷却区12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冷却区1202的一侧A所连接的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122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1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冷却区12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112设有一第一净气连通管路182,而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182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122连接(如图2所示),以能通过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182来将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112内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冷却区12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182设有一第一净气连通控制阀门1821,以控制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182的风量。
另该一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脱附区1203的一侧A连接,而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1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1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101及出口102,而该入口101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1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102则连接至该烟囱1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170来排出,另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设有一风机125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1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如图1及图2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二吸附转轮120除了设有吸附区1201、冷却区1202及脱附区12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12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二吸附转轮12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二吸附转轮12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高温脱附区1204的另一侧B与一第四热气输送管路126的一端连接,且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126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160连接,其中该第四加热装置16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124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管路192,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192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16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1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192来输送到该第四加热装置160内,以将进入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126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四热气输送管路126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高温脱附区12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192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1921,以控制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192的风量。
再者,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高温脱附区1204的一侧A连接一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7,而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二吸附转轮120的高温脱附区12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7来输送到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内,再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1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125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如图3及图4所示)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主要通过一焚烧装置200、一第一吸附转轮210、一第一加热装置230、一第二加热装置240、一第二吸附转轮220、一第三加热装置250、一第四加热装置260及一烟囱270的组合设计。而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的差异在于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一侧A与另一侧B及第二吸附转轮220的一侧A与另一侧B所连接的管路及装置有部分是呈相反方向。而下列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的内容。
其中该上述的焚烧装置200为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触媒炉(图中未示出)或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其中任一种,而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的图示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例,且下面说明的焚烧装置200乃是蓄热式焚烧炉(RTO),但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的焚烧装置200不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或触媒炉(图中未示出)。
而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如图3及图4所示)的第一吸附转轮210设有吸附区2101、冷却区2102、脱附区2103及高温脱附区2104,该第一吸附转轮21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一废气进气管路211连接至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吸附区2101的一侧A,以使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吸附区2101能吸附该废气进气管路211内的有机物,而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吸附区2101的另一侧B与该一第一净气排放管路212的一端连接,使该废气经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吸附区2101进行吸附有机物后再由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212来输送。
另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冷却区21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213,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冷却区21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冷却区21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214,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214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加热装置230连接,其中该第一加热装置23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215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脱附区2103的一侧A连接,且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215的另一端则与该第一加热装置23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2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215来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脱附区21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冷却区21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冷却区2102的另一侧B所连接的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213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3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冷却区21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212设有一第一净气连通管路282,而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282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213连接(如图4所示),以能通过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282来将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212内经过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吸附区2101所吸附过后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冷却区21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282设有一第一净气连通控制阀门2821,以控制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282的风量。
另该一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脱附区2103的另一侧B连接,而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2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2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201及出口202,而该入口201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2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202则连接至一烟囱2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270来排出,另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设有一风机216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2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如图3及图4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一吸附转轮210除了设有吸附区2101、冷却区2102及脱附区21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21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一吸附转轮21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一吸附转轮21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高温脱附区2104的一侧A与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217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21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240连接,其中该第二加热装置24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215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管路291,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29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24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2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291来输送到该第二加热装置240内,以将进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217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二热气输送管路217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高温脱附区21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291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2911,以控制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291的风量。
再者,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高温脱附区2104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8,而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8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高温脱附区21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8来输送到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内,再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2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16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22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该第二吸附转轮220内设有吸附区2201、冷却区2202、脱附区2203及高温脱附区2204,而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吸附区的2201一侧A与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212的另一端相连接,使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212内的气体能直接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吸附区2201内进行吸附,另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吸附区2201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221,而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221的另一端则与一烟囱270连接,以方便将经由该第一吸附转轮210的吸附区2101及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吸附区2201所吸附过的气体通过该烟囱270来进行排放,其中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221设有一风机2211,以增加气体的流速来流向该烟囱270。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冷却区22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222,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冷却区22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冷却区22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223,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223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250连接,其中该第三加热装置25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三热气输送管路224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脱附区2203的一侧A连接,且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224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25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2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224来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脱附区22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冷却区22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冷却区2202的另一侧B所连接的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222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3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冷却区22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221设有一第二净气连通管路283,而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283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222连接(如图4所示),以能通过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283来将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221内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冷却区22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283设有一第二净气连通控制阀门2831,以控制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283的风量。
另该一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脱附区2203的另一侧B连接,而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2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2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201及出口202,而该入口201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2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202则连接至该烟囱2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270来排出,另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设有一风机225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2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架构(如图3及图4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二吸附转轮220除了设有吸附区2201、冷却区2202及脱附区22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22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二吸附转轮22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二吸附转轮22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高温脱附区2204的一侧A与一第四热气输送管路226的一端连接,且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226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260连接,其中该第四加热装置26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224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管路292,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292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26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2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292来输送到该第四加热装置260内,以将进入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226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四热气输送管路226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高温脱附区22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292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2921,以控制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292的风量。
再者,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高温脱附区2204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7,而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二吸附转轮220的高温脱附区22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7来输送到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内,再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2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225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如图5及图6所示)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主要通过一焚烧装置300、一第一吸附转轮310、一第一加热装置330、一第二加热装置340、一第二吸附转轮320、一第三加热装置350、一第四加热装置360及一烟囱370的组合设计。而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的差异在于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一侧A与另一侧B所连接的管路及装置不变,而该第二吸附转轮330的一侧A与另一侧B所连接的管路及装置有部分是呈相反方向。而下列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的内容。
其中该上述的焚烧装置300为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触媒炉(图中未示出)或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其中任一种,而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的图示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例,且下面说明的焚烧装置300乃是蓄热式焚烧炉(RTO),但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的焚烧装置300不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或触媒炉(图中未示出)。
而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如图5及图6所示)的第一吸附转轮310设有吸附区3101、冷却区3102、脱附区3103及高温脱附区3104,该第一吸附转轮31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一废气进气管路311连接至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吸附区3101的一侧A,以使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吸附区3101能吸附该废气进气管路311内的有机物,而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吸附区3101的另一侧B与该一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12的一端连接,使该废气经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吸附区3101进行吸附有机物后再由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12来输送。
另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冷却区31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313,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冷却区31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冷却区31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14,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314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加热装置330连接,其中该第一加热装置33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15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脱附区3103的另一侧B连接,且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15的另一端则与该第一加热装置33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3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15来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脱附区31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冷却区31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冷却区3102的一侧A所连接的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313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5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冷却区31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废气进气管路311设有一废气连通管路381,而该废气连通管路381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313连接(如图6所示),以能通过该废气连通管路381来将该废气进气管路311内的废气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冷却区31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废气连通管路381设有一废气连通控制阀门3811,以控制该废气连通管路381的风量。
另该一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脱附区3103的一侧A连接,而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3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3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301及出口302,而该入口301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3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302则连接至一烟囱3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370来排出,另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设有一风机316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3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如图5及图6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一吸附转轮310除了设有吸附区3101、冷却区3102及脱附区31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31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一吸附转轮31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一吸附转轮31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高温脱附区3104的另一侧B与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317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31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340连接,其中该第二加热装置34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315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管路391,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39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34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3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391来输送到该第二加热装置340内,以将进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317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二热气输送管路317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高温脱附区31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391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3911,以控制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391的风量。
再者,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高温脱附区3104的一侧A连接一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8,而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8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高温脱附区31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8来输送到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内,再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3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16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32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该第二吸附转轮320内设有吸附区3201、冷却区3202、脱附区3203及高温脱附区3204,而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吸附区3201的一侧A与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12的另一端相连接,使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312内的气体能直接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吸附区3201内进行吸附,另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吸附区3201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321,而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321的另一端则与一烟囱370连接,以方便将经由该第一吸附转轮310的吸附区3101及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吸附区3201所吸附过的气体通过该烟囱370来进行排放,其中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321设有一风机3211,以增加气体的流速来流向该烟囱370。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冷却区32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322,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冷却区32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冷却区32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323,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323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350连接,其中该第三加热装置35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三热气输送管路324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脱附区3203的一侧A连接,且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324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35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3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324来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脱附区32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冷却区32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冷却区3202的另一侧B所连接的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322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5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冷却区32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321设有一第二净气连通管路383,而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383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322连接(如图6所示),以能通过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383来将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321内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冷却区32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383设有一第二净气连通控制阀门3831,以控制该第二净气连通管路383的风量。
另该一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脱附区3203的另一侧B连接,而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3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3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301及出口302,而该入口301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3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302则连接至该烟囱3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370来排出,另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设有一风机325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3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三种实施架构(如图5及图6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二吸附转轮320除了设有吸附区3201、冷却区3202及脱附区32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32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二吸附转轮32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二吸附转轮32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高温脱附区3204的一侧A与一第四热气输送管路326的一端连接,且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326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360连接,其中该第四加热装置36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324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管路392,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392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36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3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392来输送到该第四加热装置360内,以将进入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326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四热气输送管路326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高温脱附区32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392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3921,以控制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392的风量。
再者,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高温脱附区3204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7,而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二吸附转轮320的高温脱附区32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7来输送到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内,再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3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325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如图7及图8所示)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主要通过一焚烧装置400、一第一吸附转轮410、一第一加热装置430、一第二加热装置440、一第二吸附转轮420、一第三加热装置450、一第四加热装置460及一烟囱470的组合设计。而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与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架构的差异在于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一侧A与另一侧B所连接的管路及装置有部分是呈相反方向,而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一侧A与另一侧B所连接的管路及装置不变。而下列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的内容。
其中该上述的焚烧装置400为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触媒炉(图中未示出)或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其中任一种,而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的图示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例,且下面说明的焚烧装置400乃是蓄热式焚烧炉(RTO),但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的焚烧装置400不以蓄热式焚烧炉(RTO)为限,也可以是直燃式焚烧炉(TO)(图中未示出)或触媒炉(图中未示出)。
而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如图7及图8所示)的第一吸附转轮410设有吸附区4101、冷却区4102、脱附区4103及高温脱附区4104,该第一吸附转轮41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一废气进气管路411连接至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吸附区4101的一侧A,以使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吸附区4101能吸附该废气进气管路411内的有机物,而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吸附区4101的另一侧B与该一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的一端连接,使该废气经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吸附区4101进行吸附有机物后再由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来输送。
另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冷却区41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413,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冷却区41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冷却区41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414,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414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加热装置430连接,其中该第一加热装置43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415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脱附区4103的一侧A连接,且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415的另一端则与该第一加热装置43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4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415来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脱附区41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冷却区41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冷却区4102的另一侧B所连接的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413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7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冷却区41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设有一第一净气第一连通管路484,而该第一净气第一连通管路484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413连接(如图8所示),以能通过该第一净气第一连通管路484来将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内经过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吸附区4101所吸附过后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冷却区41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第一净气第一连通管路484设有一第一净气第一连通控制阀门4841,以控制该第一净气第一连通管路484的风量。
另该一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脱附区4103的另一侧B连接,而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4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4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401及出口402,而该入口401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4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402则连接至一烟囱4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470来排出,另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设有一风机416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4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如图7及图8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一吸附转轮410除了设有吸附区4101、冷却区4102及脱附区41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41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一吸附转轮41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一吸附转轮41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高温脱附区4104的一侧A与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417的一端连接,且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41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440连接,其中该第二加热装置44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415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管路491,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491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44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一加热装置43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491来输送到该第二加热装置440内,以将进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417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二热气输送管路417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高温脱附区41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491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4911,以控制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491的风量。
再者,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高温脱附区4104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8,而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8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高温脱附区41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8来输送到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内,再通过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4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16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420为沸石浓缩转轮或是其他材质的浓缩转轮,且该第二吸附转轮420内设有吸附区4201、冷却区4202、脱附区4203及高温脱附区4204,而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吸附区4201的一侧A与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的另一端相连接,使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内的气体能直接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吸附区4201内进行吸附,另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吸附区4201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421,而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421的另一端则与一烟囱470连接,以方便将经由该第一吸附转轮410的吸附区4101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吸附区4201所吸附过的气体通过该烟囱470来进行排放,其中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421设有一风机4211,以增加气体的流速来流向该烟囱470。
另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冷却区4202的一侧A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422,以供气体进入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冷却区4202来进行冷却使用,而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冷却区4202的另一侧B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423,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423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450连接,其中该第三加热装置45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一第三热气输送管路424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脱附区4203的另一侧B连接,且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424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45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4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通过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424来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脱附区4203来进行脱附使用。
而上述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冷却区4202设有两种实施方式,其中第一种实施方式为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冷却区4202的一侧A所连接的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422乃是供新鲜空气或外气进入(如图7所示),通过该新鲜空气或外气来提供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冷却区4202降温用。另第二种实施方式是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设有一第一净气第二连通管路485,而该第一净气第二连通管路485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422连接(如图8所示),以能通过该第一净气第二连通管路485来将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412内的气体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冷却区4202以进行降温使用,另该第一净气第二连通管路485设有一第一净气第二连通控制阀门4851,以控制该第一净气第二连通管路485的风量。
另该一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脱附区4203的一侧A连接,而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400连接,而当该焚烧装置400为蓄热式焚烧炉(RTO)时,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401及出口402,而该入口401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连接,以能将经过高温所脱附下来的脱附浓缩气体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来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401,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以能减少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另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出口402则连接至该烟囱470,以将经过高温裂解有机物后的干净气体能由该烟囱470来排出,另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设有一风机4251,以能将脱附浓缩气体来推拉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401内,使脱附浓缩气体能进行高温裂解。
而本实用新型第四种实施架构(如图7及图8所示)中主要在于该第二吸附转轮420除了设有吸附区4201、冷却区4202及脱附区4203外,还设有高温脱附区4204,以用来在线运转(ON LINE)时,能将所残留的高沸点有机物(VOC)脱出,使该第二吸附转轮420能恢复其吸附能力,使该第二吸附转轮420能具有四个区域。而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高温脱附区4204的另一侧B与一第四热气输送管路426的一端连接,且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426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460连接,其中该第四加热装置460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图中未示出)为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而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424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管路492,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492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460连接,以能将经由该第三加热装置450进行加热或热交换的高温热气能部分分流,并通过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492来输送到该第四加热装置460内,以将进入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426内的高温热气能提升到一定温度(例如300℃),并将第四热气输送管路426内的高温热气再输送到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高温脱附区4204,以供进行高温脱附使用,另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492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4291,以控制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492的风量。
再者,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高温脱附区4204的一侧A连接一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7,而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7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连接,以将经过该第二吸附转轮420的高温脱附区4204所脱附下来的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通过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7来输送到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内,再通过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输送到该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入口401,使高温脱附浓缩气体能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425内的脱附浓缩气体一起进入该蓄热式焚烧炉(RTO)内进行高温裂解。
通过以上详细说明,可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本实用新型的确可达成前述目的,已符合专利法的规定。
然而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因此,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Claims (11)

1.一种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焚烧装置;
一第一吸附转轮,该第一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脱附区及高温脱附区,一废气进气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一第一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一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连接,一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一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一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连接;
一第二吸附转轮,该第二吸附转轮设有吸附区、冷却区、脱附区及高温脱附区,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连接至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一侧,一第二净气排放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吸附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一侧连接,一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冷却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三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四热气输送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的另一侧连接,一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焚烧装置连接,一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一端与该第二吸附转轮的高温脱附区的一侧连接,该第二高温脱附浓缩气体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连接;
一第一加热装置,该第一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加热装置连接,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一加热装置连接;
一第二加热装置,该第一热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管路,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连接,该第二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二加热装置连接;
一第三加热装置,该第二冷却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连接,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三加热装置连接;
一第四加热装置,该第三热气输送管路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管路,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连接,该第四热气输送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第四加热装置连接;以及
一烟囱,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的另一端与该烟囱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焚烧装置进一步为直燃式焚烧炉(TO)、触媒炉或蓄热式焚烧炉(RTO)的其中任一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蓄热式焚烧炉(RTO)设有入口及出口,该入口与该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连接,该出口则连接至该烟囱。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第一加热装置、第二加热装置、第三加热装置及第四加热装置进一步为加热器、管道加热器或热交换器的其中任一种,该加热器采用电热丝、电热管或电热片的其中任一种,该管道加热器采用气体燃料或液体燃料的其中任一种。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第一热气旁通管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热气旁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热气旁通管路的风量。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第三热气旁通管路进一步设有一第三热气旁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热气旁通管路的风量。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废气进气管路进一步设有一废气连通管路,该废气连通管路与该第一冷却气进气管路连接,该废气连通管路进一步设有一废气连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废气连通管路的风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第一净气排放管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净气连通管路,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与该第二冷却气进气管路连接,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进一步设有一第一净气连通控制阀门,以控制该第一净气连通管路的风量。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第一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第二脱附浓缩气体管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其中该第二净气排放管路进一步设有一风机。
CN201822150227.0U 2018-10-12 2018-12-20 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 Active CN209985158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07213788 2018-10-12
TW107213788U TWM575086U (zh) 2018-10-12 2018-10-12 Double wheel system with high temperature desorption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5158U true CN209985158U (zh) 2020-01-24

Family

ID=6659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150227.0U Active CN209985158U (zh) 2018-10-12 2018-12-20 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5158U (zh)
TW (1) TWM575086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38080B (zh) * 2019-10-09 2021-09-01 華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具高溫脫附之控制系統及其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M575086U (zh) 2019-03-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85157U (zh) 具高温脱附的单转轮系统
CN202478779U (zh) 吸附-催化燃烧处理有机废气系统设备
CN211635898U (zh) 具有高温脱附的控制系统
CN112023620A (zh) 挥发有机废气处理系统的高温脱附方法
KR20160024436A (ko) 대형 도장공장의 VOCs 제거시스템
CN106196100A (zh) 一种节能型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2657734U (zh) 具双转轮的挥发性有机废气处理改良系统
TWM549655U (zh) 具雙處理結構之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系統
WO2014154051A1 (zh) 挥发性有机物的净化装置及方法
CN209985158U (zh) 具高温脱附的双转轮系统
CN208536011U (zh) 高效率挥发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111111382A (zh) 具有高温脱附的转轮系统及其方法
CN210674703U (zh) 具有高温脱附的双转轮改良系统
CN212594843U (zh) 废气高效浓缩焚烧处理系统
CN210171151U (zh) 具有高温脱附的单转轮改良系统
CN210206363U (zh) 回流热回收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0186776U (zh) 一种用于半导体行业的废气处理系统
CN214552358U (zh) 双转轮高浓度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1216075U (zh) 催化剂回流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0410092U (zh) 回流高效率有机废气处理系统
CN212166971U (zh) 一种沸石转轮吸附脱附催化氧化及余热回收一体机
CN211146511U (zh) 有机废气浓缩蓄热燃烧回流系统
CN112619367A (zh) 具有高温脱附的控制系统及其方法
CN210206362U (zh) 节能型高浓缩倍数处理系统
TWM550663U (zh) 揮發性有機廢氣處理系統之旁通管路改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