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81467U -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 Google Patents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81467U
CN209981467U CN201921256136.3U CN201921256136U CN209981467U CN 209981467 U CN209981467 U CN 209981467U CN 201921256136 U CN201921256136 U CN 201921256136U CN 209981467 U CN209981467 U CN 2099814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dar antenna
seat
protective housing
vehicle
connecting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25613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飞香
刘光辉
宋效凯
潘国智
刘可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Railway Construction Heavy Industry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25613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814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814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814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adar Systems Or Details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包括防护外壳、第一弹性支撑件和连接座,雷达天线安装在防护外壳内,连接座安装在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防护外壳和连接座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以使防护外壳能够相对连接座运动。本方案中,防护外壳起到雷达天线,避免车辆行进时雷达天线直接与隧道内壁不平坦部位发生碰撞,从而防止雷达天线损坏。并且防护外壳和连接座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车辆行进过程中,当防护外壳与隧道内壁不平坦部位发生碰撞,第一弹性支撑件会产生弹性变形,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撞击力度,从而避免防护外壳和雷达天线因撞击力度过大而受损。

Description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衬砌检测设备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以及一种具有上述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进行隧道衬砌检测时,通常需要通过工人托举着雷达天线进行检测,但雷达天线较重,工人劳动强度大,每隔几分钟就要休息,严重影响检测效率,同时很难连续检测。为提高检测效率并实现连续检测,一些厂家设计出了隧道衬砌检测车辆,车辆上设有机械臂,将雷达天线安装在机械臂的顶部,通过机械臂将雷达天线抵在隧道内壁上,从而随着车辆行进对隧道衬砌进行连续检测。但由于隧道内壁不平整,致使雷达天线随车辆行进的过程中经常受到磕碰,导致雷达天线容易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至少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机械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用于隧道衬砌检测车辆,所述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包括防护外壳、第一弹性支撑件和连接座,雷达天线安装在所述防护外壳内,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所述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以使所述防护外壳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座运动。
本方案中,雷达天线安装在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防护外壳内,进行隧道衬砌检测时,防护外壳与隧道内壁抵接,随着隧道衬砌检测车辆行进,雷达天线对隧道衬砌进行连续检测。其中,防护外壳起到雷达天线,避免车辆行进时雷达天线直接与隧道内壁不平坦部位发生碰撞,从而防止雷达天线损坏。并且防护外壳和连接座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车辆行进过程中,当防护外壳与隧道内壁不平坦部位发生碰撞,第一弹性支撑件会产生弹性变形,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撞击力度,从而避免防护外壳和雷达天线因撞击力度过大而受损。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防护外壳上安装有若干车轮,所述防护外壳通过所述车轮与隧道内壁抵接。
防护外壳上的车轮沿前后方向设置,车轮随隧道衬砌检测车辆行进而转动,这样可大幅减小防护外壳与隧道内壁的摩擦,避免防护外壳磨损,从而可延长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车轮可采用橡胶制造,或在车辆周面上设置橡胶层,使车轮具有一定减振作用,这样可使防护外壳沿隧道内壁运动的过程更平稳,从而可提升检测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防护外壳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
这样设计使得防护外壳容易通过隧道内壁的不平坦位置。防护外壳随车辆行进工作中,当防护外壳前方的隧道壁上出现凸起时,防护外壳前端的导向面最先与凸起接触,导向面倾斜设置,使得凸起作用在导向面上的力会将防护外壳的前端抬起,从而使防护外壳能够从凸起上通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座和调平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所述防护外壳安装在所述调平座上,所述调平座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与所述固定座能够转动的连接,以使所述调平座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座左右转动。
隧道洞通常呈拱形,因此隧道内壁在防护外壳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本方案中,固定座安装在车辆上,调平座与固定座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固定安装在调平座上,将防护外壳抵接到倾斜的隧道内壁上时,防护外壳的一侧先与隧道内壁接触,在隧道内壁给予防护外壳的压力F1的作用下,防护外壳连同调平座转动,使防护外壳的另一侧也与隧道内壁抵接,使得装有雷达天线的防护外壳与壁面保持平行,以控制雷达天线与隧道内壁的距离,从而保证雷达天线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若干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调平座连接。
第二弹性支撑件起到弹性支撑调平座的作用,当防护外壳脱离隧道内壁时,第二弹性支撑件推动调平座回转复位,使调平座与固定座平行。具体的,第二弹性支撑件可选用弹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设有伸缩臂,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臂上。
开始对隧道衬砌进行检测时,伸缩臂伸长,以将装有雷达天线的防护外壳抵接到隧道内壁上。检测结束后,伸缩臂回收,以减小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占用的空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中的一个上设有导向柱、另一个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以使所述防护外壳能够相对所述调平座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抵接。
导向柱与导向孔配合对在防护外壳起到竖向导向作用,保证防护外罩在受隧道内壁挤压或碰撞时,弹簧只会竖向伸缩,而不会弯曲倾倒,以保证防护外壳与隧道内壁的贴合度,进而保证雷达天线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上设有拉绳传感器,所述拉绳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压缩量。
检测过程中,若车辆行进路线跑偏较大时,可能导致车辆与所隧道内壁的距离减小,这样情况下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压缩量较大,可能超过第一弹性支撑件的最大压缩量,导致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受损变形。为此本方案在第一弹性支撑件上设置拉绳传感器,拉绳传感器连接车辆控制器,第一弹性支撑件预设一个压缩量临界值,该压缩量临界值小于第一弹性支撑件的最大压缩量,当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压缩量到达预设临界值时,拉绳传感器向控制器反馈信号,使控制器控制相应部件进行报警、制动停车或修正行车路线等处理,以保护设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间设有若干升降连杆组,每个所述升降连杆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的顶端与所述防护外壳铰装,所述上连杆的底端与所述下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下连杆的底端与所述调平座铰接。
升降连杆组对防护外壳起到周向限位作用,防止防护外壳发生周向转动,从而保证防护外壳上的车轮朝向与车辆行进方向一致。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间设有至少一个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杆连接,所述调平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所述伸缩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伸缩油缸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下连杆转动,并能够带动所述滑块滑动。
升降油缸可起到回收防护外壳的作用,将防护外壳拉近调平座,以在设备运输或储存时减小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占用的空间。工作原理如下:需要进行检测工作时,升降油缸伸长,防护外壳以及装在其上的部件的重力与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弹力达到平衡,此时与升降油缸连接的滑块大致位置滑槽中央,滑块可沿滑槽滑动,因此该状态下升降油缸不会限制连杆组转动和第一弹性支撑件伸缩,使得防护外壳可在隧道内壁作用下浮动,实现缓冲作用。检测检测结束后,升降油缸回收,油缸缩短过程中先带动滑块滑动,滑块与滑槽端部抵接后,油缸继续缩短,此时会带动下连杆向下转动,从而将防护外壳拉近调平座。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因此该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所示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3是图1中所示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3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防护外壳,101车轮,102导向弧面,2雷达天线,3第一弹性支撑件,301拉绳传感器,4固定座,5调平座,501滑槽,502滑块,6转轴,7第二弹性支撑件,8上连杆,9下连杆,10加强杆,11隧道内壁,12伸缩臂,13升降油缸。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用于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如图1至图3所示,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包括防护外壳1、第一弹性支撑件3和连接座,雷达天线2安装在防护外壳1内,连接座安装在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防护外壳1和连接座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3连接,以使防护外壳1能够相对连接座运动。
本方案中,雷达天线2安装在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防护外壳1内,进行隧道衬砌检测时,防护外壳1与隧道内壁11抵接,随着隧道衬砌检测车辆行进,雷达天线2对隧道衬砌进行连续检测。其中,防护外壳1起到雷达天线2,避免车辆行进时雷达天线2直接与隧道内壁11不平坦部位发生碰撞,从而防止雷达天线2损坏。并且防护外壳1和连接座通过第一弹性支撑件3连接,车辆行进过程中,当防护外壳1与隧道内壁11不平坦部位发生碰撞,第一弹性支撑件3会产生弹性变形,起到缓冲作用,减小撞击力度,从而避免防护外壳1和雷达天线2因撞击力度过大而受损。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护外壳1的左前部、左后部、右前部、右后部分别安装有车轮101,车辆轴线沿左右方向延伸,防护外壳1通过车轮101与隧道内壁11抵接。
防护外壳1上的车轮101沿前后方向设置,车轮101随隧道衬砌检测车辆行进而转动,这样可大幅减小防护外壳1与隧道内壁11的摩擦,避免防护外壳1磨损,从而可延长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车轮101可采用橡胶制造,或在车辆周面上设置橡胶层,使车轮101具有一定减振作用,这样可使防护外壳1沿隧道内壁11运动的过程更平稳,从而可提升检测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护外壳1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102。
这样设计使得防护外壳1容易通过隧道内壁11的不平坦位置。防护外壳1随车辆行进工作中,当防护外壳1前方的隧道壁上出现凸起时,防护外壳1前端的导向面最先与凸起接触,导向面倾斜设置,使得凸起作用在导向面上的力会将防护外壳1的前端抬起,从而使防护外壳1能够从凸起上通过。
在上述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固定座4和调平座5,固定座4固定安装在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防护外壳1安装在调平座5上,调平座5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6与固定座4能够转动的连接,以使调平座5能够相对固定座4左右转动。
隧道洞通常呈拱形,因此隧道内壁11在防护外壳1左右方向上具有一定倾斜角度,本方案中,固定座4安装在车辆上,调平座5与固定座4可转动地连接,防护外壳1固定安装在调平座5上,如图2所示,将防护外壳1抵接到倾斜的隧道内壁11上时,防护外壳1的一侧先与隧道内壁11接触,在隧道内壁11给予防护外壳1的压力F1的作用下,防护外壳1连同调平座5转动,使防护外壳1的另一侧也与隧道内壁11抵接,使得装有雷达天线2的防护外壳1与壁面保持平行,以控制雷达天线2与隧道内壁11的距离,从而保证雷达天线2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转轴6的左前方、左后方、右前方、右后方分别安装有第二弹性支撑件7,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固定座4和调平座5连接。
第二弹性支撑件7起到弹性支撑调平座5的作用,当防护外壳1脱离隧道内壁11时,第二弹性支撑件7推动调平座5回转复位,使调平座5与固定座4平行。具体的,第二弹性支撑件7可选用弹簧。
在上述实施例中,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设有伸缩臂12,固定座4固定安装在伸缩臂12上。
开始对隧道衬砌进行检测时,伸缩臂12伸长,以将装有雷达天线2的防护外壳1抵接到隧道内壁11上。检测结束后,伸缩臂12回收,以减小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占用的空间。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护外壳1和调平座5中的一个上设有导向柱、另一个上设有导向孔,导向柱与导向孔滑动配合,以使防护外壳1能够相对调平座5上下运动,第一弹性支撑件3为弹簧,弹簧套装在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与防护外壳1和调平座5抵接。
导向柱与导向孔配合对在防护外壳1起到竖向导向作用,保证防护外罩在受隧道内壁11挤压或碰撞时,弹簧只会竖向伸缩,而不会弯曲倾倒,以保证防护外壳1与隧道内壁11的贴合度,进而保证雷达天线2可达到良好的检测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弹性支撑件3上设有拉绳传感器301,拉绳传感器301用于检测第一弹性支撑件3的压缩量。
检测过程中,若车辆行进路线跑偏较大时,可能导致车辆与所隧道内壁11的距离减小,这样情况下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压缩量较大,可能超过第一弹性支撑件3的最大压缩量,导致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受损变形。为此本方案在第一弹性支撑件3上设置拉绳传感器301,拉绳传感器301连接车辆控制器,第一弹性支撑件3预设一个压缩量临界值,该压缩量临界值小于第一弹性支撑件3的最大压缩量,当第一弹性支撑件3的压缩量到达预设临界值时,拉绳传感器301向控制器反馈信号,使控制器控制相应部件进行报警、制动停车或修正行车路线等处理,以保护设备。
在上述实施例中,防护外壳1的左前部、左后部、右前部、右后部各通过一个升降连杆组与调平座5连接,每个升降连杆组包括上连杆8和下连杆9,上连杆8的顶端与防护外壳1铰装,上连杆8的底端与下连杆9的顶端铰接,下连杆9的底端与调平座5铰接,使各连杆分别可在前后延伸的平面内转动。
升降连杆组对防护外壳1起到周向限位作用,防止防护外壳1发生周向转动,从而保证防护外壳1上的车轮101朝向与车辆行进方向一致。具体地,左侧升降连杆组与右侧升降连杆组通过加强杆10连接,以提升连杆组的结构强度。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防护外壳1和调平座5间设有至少一个升降油缸13,升降油缸13的一端与下连杆9连接,调平座5上设有滑槽501,滑槽501内安装有滑块502,伸缩油缸的第二端与滑块502连接,伸缩油缸伸缩时,能够带动下连杆9转动,并能够带动滑块502滑动。
升降油缸13可起到回收防护外壳1的作用,将防护外壳1拉近调平座5,以在设备运输或储存时减小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占用的空间。工作原理如下:需要进行检测工作时,升降油缸13伸长,防护外壳1以及装在其上的部件的重力与第一弹性支撑件3的弹力达到平衡,此时与升降油缸13连接的滑块502大致位置滑槽501中央,滑块502可沿滑槽501滑动,因此该状态下升降油缸13不会限制连杆组转动和第一弹性支撑件3伸缩,使得防护外壳1可在隧道内壁11作用下浮动,实现缓冲作用。检测检测结束后,升降油缸13回收,油缸缩短过程中先带动滑块502滑动,滑块502与滑槽501端部抵接后,油缸继续缩短,此时会带动下连杆9向下转动,从而将防护外壳1拉近调平座5。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包括如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具有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因此该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连接”、“安装”、“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1)

1.一种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用于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包括防护外壳、第一弹性支撑件和连接座,雷达天线安装在所述防护外壳内,所述连接座安装在所述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连接座通过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连接,以使所述防护外壳能够相对所述连接座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外壳上安装有若干车轮,所述防护外壳通过所述车轮与隧道内壁抵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外壳的前端设有导向斜面或导向弧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座包括固定座和调平座,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所述防护外壳安装在所述调平座上,所述调平座通过沿前后方向设置的转轴与所述固定座能够转动的连接,以使所述调平座能够相对所述固定座左右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轴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若干第二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固定座和所述调平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隧道衬砌检测车辆上设有伸缩臂,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所述伸缩臂上。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中的一个上设有导向柱、另一个上设有导向孔,所述导向柱与所述导向孔滑动配合,以使所述防护外壳能够相对所述调平座上下运动,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为弹簧,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导向柱上,且两端分别与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抵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上设有拉绳传感器,所述拉绳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弹性支撑件的压缩量。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间设有若干升降连杆组,每个所述升降连杆组包括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上连杆的顶端与所述防护外壳铰装,所述上连杆的底端与所述下连杆的顶端铰接,所述下连杆的底端与所述调平座铰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防护外壳和所述调平座间设有至少一个升降油缸,所述升降油缸的一端与所述下连杆连接,所述调平座上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安装有滑块,伸缩油缸的第二端与所述滑块连接,所述伸缩油缸伸缩时,能够带动所述下连杆转动,并能够带动所述滑块滑动。
11.一种隧道衬砌检测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
CN201921256136.3U 2019-08-05 2019-08-05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Active CN2099814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6136.3U CN209981467U (zh) 2019-08-05 2019-08-05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256136.3U CN209981467U (zh) 2019-08-05 2019-08-05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81467U true CN209981467U (zh) 2020-01-21

Family

ID=692514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256136.3U Active CN209981467U (zh) 2019-08-05 2019-08-05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8146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210A (zh) * 2019-08-05 2019-10-25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380210A (zh) * 2019-08-05 2019-10-25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380210A (zh)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CN209981467U (zh) 雷达天线安装座组件及隧道衬砌检测车辆
US10384563B1 (en) Protection cover of battery box of electric vehicle
KR20060120095A (ko) 캡 지지대
JP4990078B2 (ja) 荷台部積み降ろし車両
KR100942593B1 (ko) 고소작업차용 포트홀 바
JP2010006091A (ja) 大型貨物自動車のリヤバンパー
KR101659079B1 (ko) 하역 크레인 충돌방지 장치
KR102235077B1 (ko) 범퍼회동모듈을 가지는 트럭
CN101966973B (zh) 堆高机及其吊具
CN212608962U (zh) 可安全避让的限力补偿稳罐装置
CN213416195U (zh) 一种用于移动式升降工作平台的坑洞防护装置
KR101741157B1 (ko) 장거리 운반형 지브크레인
CN108910557B (zh) 一种新型铰接式卸料车
CN203095054U (zh) 无源多点机械式上运断带保护装置
EP1481880B1 (en) Fastening support for mudguard
JP2010202160A (ja) アスファルトフィニッシャー対応可能リヤバンパー
JP4354440B2 (ja) クローラ式作業車両
JP4859199B2 (ja) バンパー装置
US4556117A (en) Free floating operator compartment
CN216833042U (zh) 一种减震万向轮机构、移动底盘及智能机器人
CN215908279U (zh) 一种斗轮机防跑制动装置
CN217804536U (zh) 一种尾灯保护装置和车辆
KR20240014201A (ko) 연속식하역기용 밀림 방지 장치
CN210884032U (zh) 一种便于移动自动化输送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