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60561U -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60561U
CN209960561U CN201920724066.3U CN201920724066U CN209960561U CN 209960561 U CN209960561 U CN 209960561U CN 201920724066 U CN201920724066 U CN 201920724066U CN 209960561 U CN209960561 U CN 2099605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integrated
support
plate
air outle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2406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昊
吴喜志
宋斌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Oxfam Industrial Management Co.,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2406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605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605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605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机架与围板;所述机架包括支撑架和底座,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方;所述围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由机架与围板共同作用,提高了集成灶的整体牢固性,提高了支撑强度,功能性强。

Description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集成灶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背景技术
随着集成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厨房中使用集成灶,做为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但是,现有集成灶的壳体并未针对多功能的集成灶有统一的设计,作为集成了多种设备的集成灶,其壳体既要做到支撑强度高,又要美观,并且能够具有调节高度等功能。
由此可见,需要对集成灶壳体进行优化设计,针对壳体需要实现的功能做统一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目前集成灶壳体设计不合理,集成灶侧壁强度不高,加强结构不牢固,且进风口与把手分离设置,出风口也并未对带出的油进行处理。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集成灶壳体,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包括机架与围板;
所述机架包括支撑架和底座,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的上方;
所述围板固定在所述机架上,所述围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出设有出风口座,所述出风口座通过连接件与风道连接,所述连接件上设有漏油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壳体,由机架与围板共同作用,提高了集成灶的整体牢固性,提高了支撑强度。
可选地,所述风道的底板与所述出风口座连接位置处设有挡油部,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挡油部与所述出风口座之间,将出风口内侧的油污进行阻挡,防止吹出的风将风道中的油渍吹出。
可选地,所述漏油孔位于所述连接件的底部,进一步将出风口处积攒的油污导流出,防止从出风口溅出。
可选地,所述漏油孔的下方设有接油板,所述接油板适于将所述漏油孔滴落的油导流至出油口处,对漏油孔滴落的油进行收集,并导流至出油口处,再集合到油盒倒出。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第一竖向筋、第二竖向筋和第一横向筋,所述第一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筋和所述第一横向筋组成“H”型结构;
所述底座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分立设置,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提供的支撑架结构简单,制成强度高,并且在多个方向提高了壳体的结构强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架还包括第二横向筋,所述第二横向筋与所述第一竖向筋及所述第二竖向筋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筋、所述第二竖向筋和所述第二横向筋组成“H”型结构。两个横向筋加上两个竖向筋的连接方式,有效的防止竖向筋在支撑过程中发生弯曲,提高了机架的强度。
可选地,所述围板包括左侧板、右侧板与背板,所述左侧板、所述右侧板与所述背板固定连接。机架外围多个方向设置围板,提高了壳体内部的封闭程度,也有效的提高了壳体的支撑强度。
可选地,所述围板还包括底壳,所述底壳位于所述底座的下侧。有效的防止壳体内部的油污滴落到地面上。
可选地,所述壳体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设置在所述左侧板和/或所述右侧板上,所述把手包括侧壁与底面,所述侧壁与所述底面围合成一凹槽,所述底面上设置有通孔,为灶头提供氧气。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部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灶,包括上述任一所述的集成灶壳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集成灶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壳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机架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机架示意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油盒示意图一;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油盒示意图二;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油盒支架示意图一;
图8为图7的Ⅰ处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机架示意图三;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机架示意图四;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机架示意图五;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集成灶背部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把手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把手凹槽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把手侧视图一;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接触面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格栅示意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卡槽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第二卡槽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把手侧视图二;
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风道示意图;
图22为图21的Ⅱ处放大图一;
图23为图21的Ⅱ处放大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壳体,11-机架,111-支撑架,1111-第一竖向筋,1112-第二竖向筋,1113-第一横向筋,1114-第二横向筋,1115-连接条,112-底座,1121-第一支架,1122-第二支架,1123-前支架,1124-后支架,12-围板,121-左侧板, 122-右侧板,123-背板,124-底壳,125-接油板,13-调节部,131-调节螺栓, 14-油盒支架,141-定位块,142-定位片,15-容纳口,16-把手,161-侧壁, 1611-接触面,1612-卡扣,162-底面,163-凹槽,164-通孔,1641-格栅,165- 翻板,166-第一卡槽,167-第二卡槽,2-出风口座,3-风道,31-底板,311- 翻边,312-出油口,4-挡油部,41-螺钉孔,5-连接件,51-延伸板,52-漏油孔,6-油盒,61-拉手,62-透明板,63-油盒腔,7-炉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应当说明的是,各实施例中的术语名词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方位的词语,只是为了简化描述基于说明书附图的位置关系,并不代表所指的元件和装置等必须按照说明书中特定的方位和限定的操作及方法、构造进行操作,该类方位名词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地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成灶壳体,如图1-图4所示,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机架11、围板12、调节部13、油盒支架14、容纳口15与把手16,具体地,机架11包括支撑架111和底座112,支撑架固定连接在底座112 的上方;围板12为壳体1外围的壳板,围板12固定连接在机架11上;调节部13设置在底座112上,具体地设置在底座112的下侧,包括调节螺栓 131;油盒支架14设置在底座112上,较好地为螺钉固定连接,油盒支架 14适于容纳油盒6,油盒6用于承接集成灶风道汇集的油污;容纳口15设置在围板12上,容纳口15可做为出风口座2的容纳孔,可容纳不同形状的出风口座2,集成灶风道内的风通过出风口座2排出;把手16设置在围板12上。
具体地,支撑架111包括第一竖向筋1111、第二竖向筋1112和第一横向筋1133,第一竖向筋1111、第二竖向筋1112和第一横向筋1133组成“H”型结构,底座112包括分立设置的第一支架1121、油盒支架14和第二支架 1122,第一支架1121、油盒支架14和第二支架1122由前支架1123和后支架1124固定。
具体地,第一横向筋1133与其左右两侧的第一竖向筋1111和第二竖向筋1112通过优选的螺钉连接方式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一竖向筋1111、第二竖向筋1112和第一横向筋1133组成支撑架111;结合图2与图3所示,支撑架111对集成灶的围板12起到支撑作用,加强了集成灶的整体强度,而使用的材料相比现有技术而言少,节省了生产材料。
第一竖向筋1111与第一支架1121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第二竖向筋 1112与第二支架1122固定连接为一体结构,支撑架111与底座112固定连接。
第一支架1121、油盒支架14和第二支架1122分立设置为三块板,即第一支架1121、油盒支架14和第二支架1122间隔设置,而不是现有技术中一个整体的板状底座112,这样的设置不仅能够节省材料,分立设置还使得对底座112的修理等操作能够分开进行,互不干扰,同时相比现有技术中整体的板状底座112的设计而言,分立设置留出的空隙可使得由于长期使用而在集成灶内产生的灰尘等颗粒直接落至地面,不会在底座112上残留过多。
结合图2所示,围板12包括左侧板121、右侧板122与背板123具体地,左侧板121与背板123之间固定连接,可以一体成型,也可以采用无缝焊接技术进行密封;右侧板122与背板123之间固定连接,右侧板122 与背板123之间一体成型或无缝焊接;围板12起到提高集成灶结构强度的作用,并且具有美化集成灶,挡风密封的作用。
较好地,围板12还包括底壳124,底壳124固定在底座112的下侧,将机架11的底部封闭,提高壳体1的密封效果,也防止内部的油污滴漏到地面上。
在第一支架1121上设有调节部13,调节部13包括调节螺栓131,能够调节壳体1距离底面的高度,具体地,调节部13的数量不限定,至少在壳体1的四个底角均设置调节螺栓131,本实施例中,第一支架1121上设置两个调节螺栓131,在第二支架1122上设有两个调节螺栓131,四个调节螺栓131都位于集成灶内侧,方便人工操作;四个调节螺栓131分别位于底座112的四个角处,与集成灶的四个支撑脚相互对应连接,通过调节四个调节螺栓131能够调节底座112的高度,从而调节集成灶的高度,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在第一支架1121和第二支架1122之间设有油盒支架14,油盒6抽拉式地设在油盒支架14内,结合图5-图9所示,在安装和拆卸油盒6时,通过油盒6上的拉手61将油盒6装入和抽出油盒支架14,可对油盒6中的油污进行及时的清洗。
后支架1124的上端和下端分别向集成灶内侧弯折形成有翻边结构,位于背板下端的翻边结构与位于第一支架1121及第二支架1122后端的翻边结构抵接并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位于背板下端的翻边结构与油盒支架14抵接并支撑油盒支架14;位于背板上端的翻边结构与位于油盒支架14后端的翻边结构抵接并支撑油盒支架14的翻边结构。结合图7所示,油盒支架14 的前端向下弯折后再向内侧弯折形成的翻边结构适于与前支架1123抵接,前支架1123支撑油盒支架14,结合图2所示,前支架1123与集成灶橱柜的左侧板121和右侧板122固定连接,而本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11与集成灶橱柜的左侧板121和右侧板122固定连接,从而支撑架111对集成灶的围板12起到有效支撑作用。
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竖向筋1111、第二竖向筋1112和第一横向筋1133 组成的“H”型结构,加强了集成灶的整体强度;第一支架1121、油盒支架 14和第二支架1122分立设置为三块板,不仅能够节省材料,还使得对底座 112的修理等操作能够分开进行,同时留出的空隙可使得灰尘等颗粒不会在底座112上残留过多;通过调节部13能够调节底座112的高度,从而调节集成灶的高度;在第一支架1121和第二支架1122之间设有油盒支架14,油盒6抽拉式地设在油盒支架14内,可对油盒6中的油污进行及时的清洗。
较好地,结合图4-8所示,油盒6可抽拉式地设在油盒支架14内。油盒6包括拉手61、透明板62和油盒腔63,通过拉手61将油盒6装入和抽出油盒支架14,可对油盒6中的油污进行及时的清洗,拉手61的形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圆孔型,还可设为管状或球型等结构,应做如下说明,任何可以实现方便装入和抽出油盒6的拉手61的形状均可,拉手6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锌合金拉手,铜拉手,铁拉手,铝拉手,胶木拉手,原木拉手,陶瓷拉手,塑胶拉手,水晶拉手,不锈钢拉手,亚克力拉手,大理石拉手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不锈钢拉手,不锈钢拉手能够经受长时间的使用;通过透明板62可随时查看油盒6中的油量,确保油盒6中的油污不会漫过油盒6,污染其他器件或是流至地面,本实施例中,透明板62优选为透明亚克力板,透明亚克力板具有高透明度,透光率达92%,且有极佳的耐候性,并兼具良好的表面硬度与光泽,加工可塑性大,可制成各种所需要的形状与产品。板材的种类繁多色彩丰富,另一特点是厚板仍能维持高透明度,满足油盒6的实际需要,在本实用新型中,优选地,油盒6由透明亚克力板组成,优势与前述相同;油盒腔63适于承接从上方留下的油污,油盒6的底盘向下凸出一部分,使得油盒腔63的体积变大,从而能够承接更多的油污,进而减小清理油盒6的频率,增加使用舒适度。
具体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油盒支架14包括定位块141和定位片 142。其中,定位块141位于油盒支架14的底板上,定位块141距离油盒支架14前端边缘的距离与油盒6的长度相等,将油盒6装入油盒支架14 时,随着油盒6的推入,当油盒6的后端与定位块141抵接时,油盒6不能再继续被推入,此时油盒6的拉手61与前支架1123位于同一平面内,从而实现油盒6在油盒支架14内的安装固定。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片142 为两个,两个定位片142分别设在油盒支架14内壁的左右两侧上,将油盒 6装入油盒支架14时,随着油盒6的推入,油盒6会与两个定位片142接触,两个定位片142从左右两侧分别挤压油盒6并对油盒6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实现油盒6在油盒支架14内的安装固定。
应当作出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定位块141的数量不限于本实施例中的一个,还可以是分立、平行设置的多个定位块141,能够实现抵接并定位油盒6的设计即可。定位片142的数量和位置设置也不仅限于本实施例所述的两个定位片142分别设置在油盒支架14内壁的左右两侧上,还可以是其他的设置方式,例如设置定位片142为四个,在油盒支架14内壁的左右两侧上分别设有两个,左侧的定位块141和右侧的定位块141以油盒6的中心轴线为轴对称分布,在同一侧的两个定位片142可对油盒6在左右方向上的旋转偏移起到限位作用,从而更好地固定油盒6。
较好地,结合图9与图10所示,支撑架111还包括第二横向筋1114。第二横向筋1114与第一竖向筋1111及第二竖向筋1112固定连接,第二横向筋1114与第一横向筋1133平行设置,第一横向筋1133和第二横向筋1114 共同支撑第一竖向筋1111和第二竖向筋1112,第一竖向筋1111、第二竖向筋1112和第二横向筋1114组成“H”型结构,从而增强了机架11的整体强度。
支撑架111还包括连接条1115。第一横向筋1133和第二横向筋1114 之间通过连接条1115进行固定连接,即第一横向筋1133、第二横向筋1114 和连接条1115之间形成工字型结构,相比其他结构而言,工字形结构的强度好,从而增强了本实施例的机架11的整体强度。
此外,第一竖向筋1111与第二竖向筋1112为对称设置,第一竖向筋 1111也具有如上所述的折边和螺钉孔等组件,因而本实施例通过第一竖向筋1111和第二竖向筋1112共同对集成灶橱柜壁起到支撑作用,加强了机架 11对集成灶橱柜壁的支撑作用。
较好地,结合图11所示,支撑架111包括两个第一竖向筋1111、两个第二竖向筋1112以及两个第一横向筋1133。本实施例的支撑架111相当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支撑架111平移复制得到,这种设置使得支撑架111的结构更为稳固,支撑架111结合底座112对集成灶橱柜壁的支撑作用更加显著。
本实施例通过两个第一竖向筋1111、两个第二竖向筋1112以及两个第一横向筋1133组成的支撑架111共同对集成灶橱柜壁起到支撑作用,加强了机架11对集成灶橱柜壁的支撑作用。
具体地,结合图12-20所示,把手16可拆卸的设置在集成灶的左侧板 121上,相应的,右侧板122上也有把手16,本实施例中,单个侧板上把手16共有两个,两个把手16等高的设置在左侧板121上,把手16包括侧壁161与底面162,侧壁161为中间笔直,两端弧形的圈型结构,侧壁161 围合成一通道,底面162的形状与侧壁161通道形状相同,侧壁161与底面162共同围合成一凹槽163,凹槽163具有一开口,凹槽163的开口朝向集成灶的外侧,即朝向集成灶远离内部部件的一侧,较好的,凹槽163的开口高度在3-8cm范围内,凹槽163的深度在8-20cm范围内,适于工作人员将手伸入到凹槽163中,便于工作人员搬起及移动集成灶。
本实施例中,底面162上设置有通孔164,结合图12与图13所示,集成灶的外部环境通过通孔164与内部空间连通,在集成灶的前侧部分设置有炉头7,炉头7在供火时需要有足够的氧气助燃,而集成灶内部由于有风道、消毒柜等装置,使得集成灶内的空气流通性不足,导致炉头7的风门调节器氧气量不足,本实用新型在把手16的内部设置有通孔164,使得外部的空气能通过通孔164进入到内部空间为炉头7提供氧气,确保炉头7 正常的供火,同时也提高了把手16的多用型,使得集成灶结构设计更加合理与美观。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2-图15所示,通孔164为圆形孔,制作方便,使得把手16的强度损失较小,较好的,通孔164的孔径在4-12mm范围内,较好的为8mm,能够确保有足够的空气进入到集成灶的内部,同时也有效的防止通孔164的孔径过大使得把手16的强度交底,影响把手16的正常使用。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2-14所示,通孔164共有四个,但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中通孔164的数量为四个,可以有多个,具体情况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本实施例中的四个通孔164呈线性的等距排列在底面162上,相邻两个通孔164的间距在12-36mm范围内,使得把手16更加美观,通过注塑等工艺制备把手16时也就更加方便,较好的,在相邻通孔164之间设置加强筋,加强筋能够增强通孔164之间连接部分的强度,防止工作人员在搬运集成灶时损坏把手16。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3所示,通孔164设置在底面162靠近下方一侧,当工作人员将手伸入到把手16的凹槽163中时,手是与凹槽163的上壁相接触,并且手指间可能会顶在底面162靠上一部分,将通孔164设置在底面162靠近下方的一侧,可以有效的防止工作人员将手伸入凹槽163中时手指捅到通孔164中而被通孔164划伤,也更加有效的防止工作人员在使劲时损坏底面162。
本实施例中,把手16还包括翻板165,所述翻板165设置在侧壁161 的开口边沿处,当把手16安装到左侧板121上对应的安装孔位时,翻板165 卡在左侧板121的外侧,侧壁161上设有卡扣,卡扣与翻板165之间形成一卡槽,将左侧板121的边沿卡在卡槽内,在翻板165与卡扣的共同作用下,把手16固定安装在左侧板121上,较好的,翻板165与侧壁161一体成型,提高翻板165的牢固性。
本实施例以集成灶为例,提供了一种适于应用在集成灶上的把手,凡是与本实用新型类似,在把手上设置通风孔(只要通孔内通风均属于通风孔所限定的范围)的技术方案,均落入到本实用新型所要保护的范围内。
具体地,结合图12与图15所示,把手16中凹槽163沿开口朝向的反方向向上倾斜,即工作人员将手伸入到凹槽163中,手与把手16的侧壁161 的接触面为向内倾斜的斜面,能够有效的防止工作人员通过把手16搬运集成灶时发生滑手现象,提高了通过把手16搬运集成灶的简便性与安全性,较好的,结合图15所示,凹槽163的倾斜角在0-25度范围内,能够保证较佳地舒适程度,在防滑的基础上,使工作人员搬运时受力效果较佳。
本实施例中,侧壁161与底面162之间圆弧过渡,侧壁161与底面162 之间不存在棱角及棱边,使得人们在清洗凹槽163内部时更加的方便,不会存在棱角或棱边存留赃物。
需要说明的是,结合图16所示,把手16工作时,把手16为水平放置,即把手16的凹槽163的开口朝向两侧,凹槽163的开口不朝向上侧及下侧,侧壁161包括接触面1611,把手16工作时,接触面1611适于与工作人员手心面相接触,起支撑作用,较好的,接触面1611的形状为弧形,接触面 1611为弧形结构,更加符合人体工学设计,工作人员在搬运时手和把手16 的接触面积更合理,搬运时更加舒适,安全性更高。
本实施例中,结合图16所示,通孔164同样设置在底面162上,此时外部环境的空气需要在凹槽163中渡过一向上的弯曲部分进入到集成灶的内部,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赃物进入到集成灶内部而污染灶头32,以及杜绝了从通孔164进入到集成灶内部的赃物可能引起的危险。
较好地,结合图17所示,通孔164内设有格栅1641,本实施例中格栅 1641为条形格栅,但不限定本实用新型中通孔164内仅为条形格栅,格栅 1641起到防虫功能,防止虫类通过通孔164进入到集成灶内部,另外,格栅1641也能有效的防止空气中的杂质通过通孔164进入到集成灶的内部,起到净化作用,条形格栅的宽度在0-5mm范围内,条形格栅的间距在0-3mm 范围内,较好的,条形格栅的宽度为1mm,条形格栅的间距在0.5mm,在保证足够的通风量的同时,能够有效防止类似蚂蚁的虫类进入到集成灶内。
较好地,结合图18-图20所示,把手侧壁161的下壁面外侧设有卡扣 1612,卡扣1612的数量可不做限定,本实施例举例为用设置两个卡扣1612,卡扣1612与翻板165间隔设置并形成第一卡槽166,集成灶左侧板121用于安装把手的底部侧边可插入到第一卡槽166中,把手侧壁161的上壁面外侧设有筋113,筋113包括第一筋1131与第二筋1132,第一筋1131连接翻板165与侧壁161,较好地为固定连接(包括一体成型),第二筋1132 固定连接在侧壁161上,第二筋1132的另一端与翻板165之间设有第二卡槽167,集成灶左侧板121用于安装把手的上部侧边可插入到第二卡槽167 中,第一卡槽166与第二卡槽167共同作用实现把手16与集成灶左侧板121 卡接,把手安装到集成灶上。
本实施例仅以举例为主,第一卡槽166与第二卡槽167的位置可以互换,第一卡槽166与第二卡槽167的位置不做限定。
具体地,结合图21与图22所示,壳体1内部设有蜗壳组件,蜗壳组件与风道3相连通,蜗壳组件内的风通过风道3排出,具体的,风道3左右两侧具有出风口,风道3的出风口处连接有出风口座2。出风口座2有多种形状,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出风口座2为方形变圆形的结构,即出风口座2在与风道3出风口端连接处为与风道3相匹配的方形,在延伸到集成灶外侧后变为圆形。
具体地,出风口结构包括挡油部4,风道3由上下前后四个板构成,挡油部4设置在底板31与出风口座2的连接处。由于风道3中的风是由中间向左右两侧吹出,会将风道3中汇集的油渍沿着出风口向外吹出,污染风道3、出风口座2以及外部管道,严重时会发生泄漏,由于油具有一定的重力,汇集的油会流淌在底板31上,如若风道3中的风向出风口外侧吹,会带动底板31上的油流出出风口,污染管道,甚至从出风口座2与风道3的连接处泄漏,本实施例在出风口处设置挡油部4,将出风口内侧的油污进行阻挡,防止吹出的风将风道3中的油渍吹出。
具体地,挡油部4为板状,结合图21与图22所示,挡油部4为设置在底板31上方的长板,且挡油部4覆盖底板31前后方向的整个长度,挡油部4的底端需要与底板31固定连接,且保证一定的密封程度,而挡油部 4的顶端要高于底板31的出风口处,使得挡油部4具有一定的阻挡作用,挡油部4与底板31相交设置,较好地,挡油部4与底板31相垂直,能够起到更好地阻挡作用。需要说明的是,挡油部4除了为板状的设置外,还可是是台阶等结构,本实施例中以板状的挡油部4进行说明,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限制。
挡油部4有多种成型方式,具体地,可以为挡板通过螺钉或者焊接固定在底板31上,或者固定在出风口座2上,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较好地成型方式,挡油部4为底板31的部分板材弯折形成。
较好地,结合图22所示,挡油部4包括翻边311,风道3的底板31靠近出风口座2的一端向上弯折形成挡油部4,成型工艺简单,且挡油部4的强度更高,挡油部4与底板31的连接更为牢固。
具体地,翻边311由底板31靠近出风口座2的一端向上弯折90形成,挡油部4远离风道3的一侧面与出风口座2固定连接,较好地,挡油部4 与出风口座2通过螺钉紧固连接,挡油部4不仅具有防止溅油的功能,还能做为连接板与出风口座2固定连接,占用体积小,制作工艺简单。
风道3通过连接件5与壳体1连接,通常为螺钉连接或焊接固定,本实施例中,挡油部4还包括延伸板51,延伸板51为连接件5与翻边311相贴合的部分,结合图22所示,连接件5为类似U型结构,连接件5的右侧与壳体1通过螺钉紧固连接,连接件5上设有漏油孔52,较好地,连接件 5的底部为水平板,漏油孔52设置在连接件5的底部水平板上,具体地,连接件5的左侧与风道3连接,连接件5与翻边311有相互贴合的部分,该贴合的部分为延伸板51,延伸板51夹在翻边311与出风口座2之间,此时翻边311与延伸板51共同构成挡油部4,连接件5的右侧与出风口座2 连接,连接件5位于挡油部4与出风口座2之间;本实施例中,在连接件5处设置漏油孔52,因为即便设置挡油部4,难免会有油污会落到连接件5 处而从出风口吹出,漏油孔52能够较好地将连接件5中的油导流出,更加有效的防止连接件5处的油污从出风口吹出。
需要说明的是,翻边311与延伸板51的高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但是较好地,翻边311的高度高于延伸板51的高度,确保风道3内的油污不会沿翻边311与延伸板51之间的间隙漏到风道3的下方,确保挡油部4 的防溅油功能。
较好地,翻边311与延伸板51共同构成挡油部4,挡油部4上设有螺钉孔41,翻边311与延伸板51上均设有螺钉孔,螺钉依次穿过出风口座2、延伸板51与翻边311,并将出风口座2、连接件5与风道3固定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采用螺钉与螺母的方式进行螺钉紧固,但是该方式装配时不方便,较好地,螺钉孔41内设有螺纹,螺钉孔41的螺纹与螺钉的螺纹相匹配,只需将螺钉在螺钉孔41内拧紧,即可实现螺钉与螺钉孔 41的紧固连接;或者在螺钉孔41靠近风道3的一固定一螺母,也能实现只拧螺钉即可紧固螺钉的实施方式。
结合图21与图22所示,风道3的下方设有接油板125,接油板125同样设置在漏油孔52的下方,具体地,接油板125由两侧向中间位置的高度逐渐降低,并在最低点位置处设置出油口312,出油口312位于油盒6的上方,接油板125适于将漏油孔52滴落的油导流至出油口312处。
具体地,结合图23所示,挡油部4的高度H在15~20mm范围内,一般的,风道3的高度在200mm左右,并且风道3的底部倾斜设置,风道3 内部的油污会在重力作用下流至出油口直至滴落到出油盒中,但是在风道3 的底部难免会积流一层油,该油层的厚度不会太大,为了防止该油层的油从出风口溅出,挡油部4的高度在15~20mm范围内能够较好地进行阻挡,并且不会对风道3的出风通道进行阻挡,挡油部4占用的面积小。
具体地,挡油部4的厚度T在0.5~2mm范围内,由于集成灶在工作时,风道3内有一定的气流,需要挡油部4具有一定的强度。结合图23所示,当挡油部4为板状时,厚度T保持在0.5~2mm范围内,能够确保风道3内的气流吹至挡油部4时,挡油部4不会因为太薄而发生倾倒或弯曲现象。较好地,挡油部4由翻边311与延伸板51共同构成,翻边311与延伸板51 相贴合后的整体厚度T在0.5~2mm范围内,确保挡油部4的结构强度。
在风道3安装时,由于挡油部4为底板31向上凸起的结构,且具有棱边等结构,容易划伤操作人员的手。较好地,挡油部4的顶边和/或侧边上设置倒角或圆角,挡油部4的底部与底板31固定连接,而挡油部4的顶边与侧边易划伤操作人员手,尤其是金属制的挡油部4容易出现毛刺。需要说明的是,顶边指的是挡油部4顶面的侧边,诸如挡油部4的顶面为方形时,顶边指的是顶面的四个侧边;或者挡油部4的顶面为圆形或类似椭圆的形状时,顶边指的是顶面的周向侧边。需要说明的是,侧边指的是挡油部4侧面的侧边,通常侧边所在的平面与底板31所在的平面相交设置。
本实施例将挡油部4的棱边设置倒角或圆角结构,使得挡油部4不存在容易划伤操作人员的尖锐结构,提高了安装安全程度。
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包括机架(11)与围板(12);
所述机架(11)包括支撑架(111)和底座(112),所述支撑架(111)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112)的上方;
所述围板(12)固定在所述机架(11)上,所述围板(12)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处设有出风口座(2),所述出风口座(2)通过连接件(5)与风道(3)连接,所述连接件(5)上设有漏油孔(5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3)的底板(31)与所述出风口座(2)连接位置处设有挡油部(4),所述连接件(5)位于所述挡油部(4)与所述出风口座(2)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孔(52)位于所述连接件(5)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漏油孔(52)的下方设有接油板(125),所述接油板(125)适于将所述漏油孔(52)滴落的油导流至出油口(312)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1)包括第一竖向筋(1111)、第二竖向筋(1112)和第一横向筋(1113),所述第一竖向筋(1111)、所述第二竖向筋(1112)和所述第一横向筋(1113)组成“H”型结构;
所述底座(112)包括第一支架(1121)和第二支架(1122),所述第一支架(1121)和所述第二支架(1122)分立设置,所述第一支架(1121)和所述第二支架(1122)均与所述支撑架(111)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111)还包括第二横向筋(1114),所述第二横向筋(1114)与所述第一竖向筋(1111)及所述第二竖向筋(111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竖向筋(1111)、所述第二竖向筋(1112)和所述第二横向筋(1114)组成“H”型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2)包括左侧板(121)、右侧板(122)与背板(123),所述左侧板(121)、所述右侧板(122)与所述背板(123)固定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板(12)还包括底壳(124),所述底壳(124)位于所述底座(112)的下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成灶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还包括把手(16),所述把手(16)设置在所述左侧板(121)和/或所述右侧板(122)上;所述把手(16)包括侧壁(161)与底面(162),所述侧壁(161)与所述底面(162)围合成一凹槽(163),所述底面(162)上设置有通孔(164)。
10.一种集成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集成灶壳体。
CN201920724066.3U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Active CN2099605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4066.3U CN209960561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24066.3U CN209960561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60561U true CN209960561U (zh) 2020-01-17

Family

ID=692467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24066.3U Active CN209960561U (zh) 2019-05-20 2019-05-20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6056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963A (zh) * 2021-05-24 2021-08-06 绍兴市永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灶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963A (zh) * 2021-05-24 2021-08-06 绍兴市永辉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灶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48048A2 (en) Air conditioner
CN209960561U (zh)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CN209960582U (zh) 一种出风口结构及集成灶
CN214949269U (zh) 集成灶
CN215929700U (zh) 导流组件及吸油烟机
CN213983698U (zh) 一种集成灶机头
CN209763168U (zh) 一种集成灶水盘污水杂质收集设备
CN219661504U (zh)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CN210471866U (zh) 一种具有油烟滤除功能的智能炒菜机
CN206094245U (zh) 一种分体式的吸油烟机
CN219756468U (zh) 一种集成灶出风口机构
CN220436579U (zh) 安装结构和集成灶
CN216431812U (zh) 灶具壳体及燃气灶
CN220269444U (zh) 一种带散热集气结构的集成灶
CN217524757U (zh) 便于清理的烧烤炉
CN218269225U (zh) 风箱组件及具有其的集成灶
CN217503756U (zh) 一种高效防水通风炉膛及商用燃气炉
CN218884048U (zh) 高精度曲线型不锈钢抽油烟机机壳
CN212591697U (zh) 一种便于拆卸维修的电烤炉
CN220269446U (zh) 一种防热气渗透式集成灶
CN215076679U (zh) 一种通风橱柜
CN112797447B (zh) 烹饪装置
CN221005174U (zh) 一种集成灶
CN219222528U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的外壳结构及集成灶
CN221005175U (zh) 一种排烟模块及集成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315000 Xinmei Road 518, Ningbo High-tech Zone,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Ningbo Oxfam Industrial Manage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191 Yinzhou District Province, Ningbo City, Jiang Shan town on the village of summer ho

Co-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23

Address after: 315000 Xinmei Road 518, Ningbo High-tech Zone,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after: NINGBO AUX KITCHEN ELECTRIC MANUFACTURING Co.,Ltd.

Address before: 315000 Xinmei Road 518, Ningbo High-tech Zone, Zhejiang Province

Co-patentee before: NINGBO AUX ELECTRIC Co.,Ltd.

Patentee before: Ningbo Oxfam Industrial Manage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