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661504U -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 Google Patents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661504U
CN219661504U CN202321096420.5U CN202321096420U CN219661504U CN 219661504 U CN219661504 U CN 219661504U CN 202321096420 U CN202321096420 U CN 202321096420U CN 219661504 U CN219661504 U CN 2196615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t
protective net
protective
liner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1096420.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志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aoxing Supor Domestic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1096420.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6615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6615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6615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网安装结构和一种烹饪设备。其中,防护网安装结构包括内衬和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内衬中并将内衬的内腔分隔为加热腔和烹饪腔,其中,内衬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防护网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烹饪腔的外部;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在烹饪腔的外部连接防护网和第一连接部。一方面第一连接件不易受到烹饪腔内食材残渣及油污的污染,另一方面在用户伸入烹饪腔对防护网进行清洁擦拭时,不会触碰到第一连接件,进而不会被第一连接件刮伤,提高安全性。

Description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护网安装结构和一种烹饪设备。
背景技术
空气炸锅通常由内衬围成加热腔和烹饪腔,加热腔内具有发热管和位于发热管上方的导风扇叶,内锅组件放置在烹饪腔中,通过导风扇叶向内锅组件中吹送热空气,实现对食材的加热,并在内衬内安装防护网,利用防护网遮挡发热管和导风扇叶,来提高安全性。但当前防护网的安装结构通常外露于烹饪腔,一方面容易受到污染,另一方面在用户伸入烹饪腔对防护网进行清洁擦拭时容易刮伤,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护网安装结构和一种烹饪设备,以至少解决防护网的安装结构容易刮伤用户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网安装结构,用于烹饪设备。防护网安装结构包括内衬和防护网,防护网设置在内衬中并将内衬的内腔分隔为加热腔和烹饪腔,其中,内衬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防护网的第一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位于烹饪腔的外部;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第一连接件在烹饪腔的外部连接防护网和第一连接部。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网安装结构,通过在内衬上烹饪腔的外部设置第一连接部,使第一连接件在烹饪腔的外部连接防护网和第一连接部,则第一连接件并不位于烹饪腔内,也不会伸入烹饪腔,一方面不易受到烹饪腔内食材残渣及油污的污染,另一方面在用户伸入烹饪腔对防护网进行清洁擦拭时,不会触碰到第一连接件,进而不会被第一连接件刮伤,提高安全性。
另外,本申请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网的边缘延伸至烹饪腔的外部。则防护网的利边会被遮挡,在用户伸入烹饪腔对防护网进行清洁时,不会触碰到防护网的利边,提高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连接防护网的边缘和第一连接部。在防护网的边缘延伸到烹饪腔外部的情况下,有利于第一连接件在烹饪腔的外侧连接防护网的边缘和内衬,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的隐藏式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上设置有相对于烹饪腔向外横向凸出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构造成第一连接部,防护网的边缘放置在第一台阶面的上表面。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台阶面为第一连接部,由于第一台阶面相对于烹饪腔向外横向凸出,则连接第一台阶面和防护网边缘的第一连接件也位于烹饪腔外部,实现了第一连接件的隐藏式设计,从而避免烹饪腔内油污污染第一连接件,也避免第一连接件划伤用户。此外,由于防护网的边缘放置在第一台阶面的上表面,则第一台阶面还可以遮挡防护网边缘的利边,还可以避免利边刮伤用户,提高安全性。此外,采用第一台阶面从下方支撑防护网,有利于提高防护网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的一部分侧壁向外凸出以在内侧形成插槽,插槽的底壁构造成第一台阶面,防护网能够横向插入插槽中。则在安装防护网的过程中,防护网可以对准插槽而准确插入内衬中,提高装配效率。而且,插槽还有利于对防护网进行限位,尤其在未安装第一连接件时,避免防护网大幅度晃动而磕碰到加热腔内部的发热件等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插槽的顶壁上对应于第一连接件的位置设置有装配孔。第一连接件能够经装配孔进入加热腔中,并从上至下穿过防护网的边缘和第一台阶面;或者第一连接件位于内衬的外侧,从下至上穿过第一台阶面和防护网的边缘。
在这些实施例中,通过在插槽的顶壁上设置装配孔,有利于第一连接件、搭配第一连接件的工具或者其他附加件穿过装配孔连接防护网和第一台阶面。其中,可以使第一连接件从上至下穿过装配孔连接防护网和第一台阶面,此时,第一连接件的主体部分位于加热腔内而非烹饪腔,第一连接件伸出第一台阶面的部分位于内衬外侧,实现了第一连接件的隐藏式设计。当然,还可以使第一连接件在内衬的外侧从下至上穿过第一台阶面和防护网,此时第一连接件的主体部分位于内衬的外侧,伸入内衬的部分位于加热腔而非烹饪腔内,实现了第一连接件的隐藏式设计。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上围成加热腔的一部分侧壁构造成第一连接部。直接由内衬的一部分侧壁构造成第一连接部,无需额外对内衬结构进行调整,结构简单。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上设置有向加热腔内部横向凸出的连接台,连接台构造成第一连接部。免除了在内衬上开孔,而且采用独立凸出的连接台连接防护网,连接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网的边缘具有向加热腔内弯折或翻转形成翻边结构。翻边结构的设计,使得防护网的利边位于加热腔内而非烹饪腔,从而可以避免利边刮伤用户。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连接翻边结构和第一连接部。由于翻边结构位于加热腔内,则第一连接件也位于加热腔内,第一连接件在加热腔内连接防护网和第一连接部,实现了第一连接件的隐藏设计,避免第一连接件刮伤用户,而且受防护网的遮挡,可以减少烹饪腔内油污对第一连接件的污染。而且,无需额外扩宽内衬而使第一连接件在烹饪腔水平方向的外部进行连接,从而有利于减小内衬的占用空间,减小应用该内衬的烹饪设备的体积。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布在防护网宽度方向的两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分布在防护网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防护网长度方向的一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防护网的宽度方向和内衬的宽度方向同向,为用户面向烹饪设备正面时的左右方向。防护网的长度方向和内衬的长度方向也同向,为用户面向烹饪设备正面时的前后方向。防护网长度方向的前侧为防护网靠近烹饪设备正面的一侧,防护网长度方向的后侧为防护网靠近烹饪设备背面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基于第一连接部分布在防护网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情况,内衬上对应于防护网长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第二连接件连接第二连接部和防护网的边缘。除了使防护网宽度方向的两侧与内衬连接,还使防护网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内衬连接,提高防护网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上设置有相对于加热腔向外横向凸出的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构造成第二连接部,防护网的边缘与第二台阶面的下表面相贴合。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防护网的边缘与第二台阶面的下表面相贴合,有利于防护网稳定装配。而且,配合第一连接部为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分别从下方和上方支撑防护网,防护网的安装稳定性好。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台阶面远离加热腔的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限位部,限位部能够与防护网限位配合。限位部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防护网进行限位,提高防护网的安装稳定性。而且,在将防护网插入内衬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推入防护网直至防护网与限位部相抵接,有利于防护网快速装配到位。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网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供第一连接件穿过的第一安装孔,第一安装孔在防护网的宽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防护网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供第二连接件穿过的第二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在防护网的长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由于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均对称分布,从而在装配防护网时,可以不考虑前后或者不考虑正反面,只要将防护网放置到位,就可以在设定位置插入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提高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和第二连接件均为螺钉。连接牢固。
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网包括网本体和位于网本体边缘的边框结构。通过边框结构包围网本体,由于边框结构相较于网本体不易形变,不具有网孔,有利于提高防护网的结构强度,而且便于通过边框结构与内衬稳定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结构和网本体的连接处设置有向一侧凸出的加强筋。可以降低防护网变形起翘的几率,提高防护网的结构强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边框结构的外边缘设置有弯折或翻转形成的翻边结构。一方面提高防护网的结构强度,降低防护网变形的几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隐藏防护网的利边,避免用户被刮伤。
在一些实施例中,网本体的中部向一侧凸出的沉台结构。可以降低网本体形变塌陷的几率,起到加强作用。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包括下内衬和位于下内衬顶部的上内衬,上内衬和防护网围成加热腔,防护网和下内衬围成烹饪腔。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的前后两侧均具有开口,防护网能够从内衬后侧的开口中插入内衬。由于内衬的后侧也具有开口,即内衬不具有后衬壁,而是直接由烹饪设备的机壳的壳背板遮挡该开口,简化结构,节省用料,节约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热风组件,设置在所述加热腔内;内锅组件,所述内锅组件可拆卸放置在所述烹饪腔中。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由于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防护网安装结构,进而具有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在一些实施例中,热风组件包括发热件和位于发热件一侧的导风扇叶,导风扇叶能够将发热件产生的热空气吹向内锅组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设备还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包括单层壳背板,所述单层壳背板遮挡所述内衬后侧的开口,所述单层壳背板与所述防护网相接触或者所述单层壳背板与所述防护网之间留有间隙。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机壳具有单层壳背板,并直接利用单层壳背板遮挡内衬后侧的开口,单层壳背板构成烹饪腔的腔壁,简化结构,节省用料,节约成本。使单层壳背板与防护网相接触,可以利用防护网撑起单层壳背板,避免单层壳背板出现塌陷。而使防护网与单层壳背板之间留有间隙,可以避免防护网的利边刮伤单层壳背板。
将在接下来的描述中部分阐述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另外的方面和/或优点,还有一部分通过描述将是清楚的,或者可以经过本实用新型总体构思的实施而得知。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内锅组件从烹饪设备中取出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爆炸示意图;
图4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在取出内锅组件后倒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衬和防护网的装配过程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衬和防护网前侧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内衬和防护网的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9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烹饪设备的俯视示意图;
图10示出了图9中A-A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1示出了图9中B-B方向的剖视示意图;
图12示出了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的防护网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12附图标号说明:
10内衬,110加热腔,120烹饪腔,130第一连接部,140装配孔,150第二连接部,160限位部,170上内衬,180下内衬,190导轨,
20防护网,210网本体,211沉台结构,220边框结构,221第一安装孔,222第二安装孔,230加强筋,
30第一连接件,
40第二连接件,
50热风组件,510导风扇叶,520发热件,
60内锅组件,610内锅,
70机壳,710单层壳背板,720壳底座,730壳顶壁,740壳侧壁,
80门框。
具体实施方式
提供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帮助读者获得对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全面理解。然而,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各种改变、修改和等同物将是清楚的。例如,在此描述的操作的顺序仅是示例,并且不限于在此阐述的那些顺序,而是除了必须以特定的顺序发生的操作之外,可如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那样被改变。此外,为了更加清楚和简明,本领域已知的特征的描述可被省略。
在此描述的特征可以以不同的形式来实现,而不应被解释为限于在此描述的示例。相反,已提供在此描述的示例,以仅示出实现在此描述的方法、设备和/或系统的许多可行方式中的一些可行方式,许多可行方式在理解本申请的公开之后将是清楚的。
如在此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中的任何一个以及任何两个或更多个的任何组合。
尽管在此可使用诸如“第一”、“第二”和“第三”的术语来描述各种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但是这些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相反,这些术语仅用于将一个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与另一构件、组件、区域、层或部分进行区分。因此,在不脱离示例的教导的情况下,在此描述的示例中所称的第一构件、第一组件、第一区域、第一层或第一部分也可被称为第二构件、第二组件、第二区域、第二层或第二部分。
在说明书中,当元件诸如,层、区域或基底被描述为“在”另一元件上、“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时,该元件可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结合到”另一元件,或者可存在介于其间的一个或多个其他元件。相反,当元件被描述为“直接在”另一元件上、“直接连接到”或“直接结合到”另一元件时,可不存在介于其间的其他元件。
在此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各种示例,并不将用于限制公开。除非上下文另外清楚地指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在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说明存在叙述的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但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操作、构件、元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术语“多个”代表两个以及两个以上中的任一数量。
本申请中的“上方”、“下方”、“顶部”、“底部”、“宽度”、“长度”、“前侧”和“后侧”等方位词的限定,除特别说明以图示中方位为准外,均是基于产品处于在正常使用状态下,面对产品正面时的方位限定。
除非另有定义,否则在此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由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理解本实用新型之后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除非在此明确地如此定义,否则术语诸如,在通用词典中定义的术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领域的上下文和本实用新型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不应被理想化或过于形式化地解释。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12介绍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护网安装结构,用于烹饪设备。防护网安装结构包括内衬10和防护网20,防护网20设置在内衬10中并将内衬10的内腔分隔为加热腔110和烹饪腔120,其中,内衬1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防护网20的第一连接部130,第一连接部130位于烹饪腔120的外部;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0,第一连接件30在烹饪腔120的外部连接防护网20和第一连接部130。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防护网安装结构,通过在内衬10上烹饪腔120的外部设置第一连接部130,使第一连接件30在烹饪腔120的外部连接防护网20和第一连接部130,则第一连接件30并不位于烹饪腔120内,也不会伸入烹饪腔120,一方面不易受到烹饪腔120内食材残渣及油污的污染,另一方面在用户伸入烹饪腔120对防护网20进行清洁擦拭时,不会触碰到第一连接件30,进而不会被第一连接件30刮伤,提高安全性。
此外,在用户观察烹饪腔120内部时,受防护网20的遮挡,第一连接件30不易外露,提高产品美观性。
为进一步提高安全性,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防护网20的边缘延伸至烹饪腔120的外部。则防护网20的利边会被遮挡,在用户伸入烹饪腔120对防护网20进行清洁时,不会触碰到防护网20的利边,提高安全性。
而在防护网20的边缘延伸到烹饪腔120外部的情况下,使第一连接件30连接防护网20的边缘和第一连接部130,有利于第一连接件30在烹饪腔120的外侧连接防护网20的边缘和内衬10,从而实现第一连接件30的隐藏式设计。
这里防护网20的边缘并非单指棱边,靠近棱边的区域也属于防护网20的边缘。
此外,防护网20与第一连接件30相连接的区域,除了防护网20的边缘区域外,还可以是其他区域,只要满足第一连接件30在烹饪腔120外连接防护网20和内衬10均可。
在第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4、图8和图11所示,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横向延伸至烹饪腔120的外部,利用内衬10的侧壁遮挡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的利边。
在第二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的两边缘和长度方向的一边缘(例如前侧的边缘或后侧的边缘)横向延伸至烹饪腔120的外部,利用内衬10的侧壁遮挡防护网20的多个利边。在这种情况下,内衬10可以局部向外凸出,以容纳防护网20横向伸出烹饪腔120的边缘。
在第三个具体的实施例中,防护网20的边缘设置有向加热腔110内弯折或翻转形成翻边结构(图中未示出)。翻边结构的设计,使得防护网20的利边位于加热腔110内而非烹饪腔120,从而可以避免利边刮伤用户。而且,翻边结构还有利于提高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降低防护网20形变几率。
在这种情况下,第一连接件30可以与位于加热腔110内的翻边结构连接。当然,若防护网20的边缘的其他部位也位于烹饪腔120外部,第一连接件30也可以与其他部位连接,而非一定是翻边结构。其中,翻边结构可以从防护网20的边缘竖向延伸,翻边结构也可以先从防护网20的边缘竖向延伸,而后再向防护网20的中部弯转延伸,大致呈倒置的L形。
对于防护网20和内衬10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图6、图8和图11所示,内衬10上设置有相对于烹饪腔120向外横向凸出的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构造成第一连接部130,防护网20的边缘放置在第一台阶面的上表面。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第一台阶面为第一连接部130,由于第一台阶面相对于烹饪腔120向外横向凸出,则连接第一台阶面和防护网20边缘的第一连接件30也位于烹饪腔120外部,实现了第一连接件30的隐藏式设计,从而避免烹饪腔120内油污污染第一连接件30,也避免第一连接件30划伤用户。此外,由于防护网20的边缘放置在第一台阶面的上表面,则第一台阶面还可以遮挡防护网20边缘的利边,还可以避免利边刮伤用户,提高安全性。此外,采用第一台阶面从下方支撑防护网20,有利于提高防护网20的安装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6和图8所示,内衬10的一部分侧壁向外凸出以在内侧形成插槽,插槽的底壁构造成第一台阶面,防护网20能够横向插入插槽中。则在安装防护网20的过程中,防护网20可以对准插槽而准确插入内衬10中,提高装配效率。而且,插槽还有利于对防护网20进行限位,尤其在未安装第一连接件30时,避免防护网20大幅度晃动而磕碰到加热腔110内部的发热件520等部件。
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插槽的顶壁上对应于第一连接件30的位置设置有装配孔140。第一连接件30能够经装配孔140进入加热腔110中,并从上至下穿过防护网20的边缘和第一台阶面;或者第一连接件30位于内衬10的外侧,从下至上穿过第一台阶面和防护网20的边缘。通过在插槽的顶壁上设置装配孔140,有利于第一连接件30、搭配第一连接件30的工具或者其他附加件穿过装配孔140连接防护网20和第一台阶面。其中,可以使第一连接件30从上至下穿过装配孔140连接防护网20和第一台阶面,此时,第一连接件30的主体部分位于加热腔110内而非烹饪腔120,第一连接件30伸出第一台阶面的部分位于内衬10外侧,实现了第一连接件30的隐藏式设计。当然,还可以使第一连接件30在内衬10的外侧从下至上穿过第一台阶面和防护网20,此时第一连接件30的主体部分位于内衬10的外侧,伸入内衬10的部分位于加热腔110而非烹饪腔120内,实现了第一连接件30的隐藏式设计。
在具体应用中,在第一连接件30为螺钉的情况下,可以采用螺丝刀穿过装配孔140旋拧螺钉。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件30连接防护网20的边缘和第一台阶面。
在具体应用中,参考图8和图12,防护网20包括网本体210和位于网本体210外周的边框结构220,边框结构220沿网本体210的边缘向外横向延伸,第一连接件30连接边框结构220和第一台阶面。
当然,边框结构220的边缘还可以设置有向加热腔110内弯折或翻转形成翻边结构。利用翻边结构增强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此时,第一连接件30可以不与翻边结构相连接。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衬10上围成加热腔110的一部分侧壁构造成第一连接部130。防护网20的边缘具有向加热腔110内弯折或翻转形成翻边结构(图中未示出),第一连接件30连接翻边结构和第一连接部130。
在这些实施例中,直接由内衬10的一部分侧壁构造成第一连接部130,无需额外对内衬10结构进行调整,结构简单。无需使内衬10的一部分向外凸出,有利于减小内衬10的占用空间,减小应用该内衬10的烹饪设备的体积。而且,无需更改内衬10的结构,方便内衬10快速加工成型。而且,使防护网20的边缘具有翻边结构,一方面可以隐藏防护网20的利边,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降低防护网20形变的几率。而且,由于翻边结构位于加热腔110内,还方便第一连接件30在加热腔110内连接翻边结构和内衬10,实现了第一连接件30的隐藏设计,避免第一连接件30刮伤用户,而且受防护网20的遮挡,可以减少烹饪腔120内油污对第一连接件30的污染。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连接件3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连接内衬10的侧壁和防护网20竖起的翻边结构。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使防护网20的边缘具有向加热腔110内弯转的安装耳,第一连接件30连接翻边结构和安装耳。用安装耳替代翻边结构,减少用料,节约成本。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衬10上设置有向加热腔110内部横向凸出的连接台(图中未示出),连接台构造成第一连接部130。免除了在内衬10上开孔,而且采用独立凸出的连接台连接防护网20,连接方便。防护网20的边缘具有向加热腔110内弯折或翻转形成翻边结构,第一连接件30连接翻边结构和第一连接部130。一方面可以隐藏防护网20的利边,另一方面还可以加强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降低防护网20形变的几率。而且,由于翻边结构位于加热腔110内,还方便第一连接件30在加热腔110内连接翻边结构和连接台,实现了第一连接件30的隐藏设计。
在具体应用中,第一连接件30可以在竖直方向上连接连接台和防护网20的翻边结构。此时翻边结构可以先从防护网20的边缘向上延伸,而后再向防护网20的中部弯转延伸,大致呈L形。
对于第一连接件30的分布位置,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则第一连接件30在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连接防护网20和内衬10。
进一步地,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供第一连接件30穿过的第一安装孔221,第一安装孔221在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从而在装配防护网20时,可以不考虑前后或者不考虑正反面,只要将防护网20放置到位,就可以在设定位置插入第一连接件30,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如图5和图10所示,内衬10上对应于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50,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0,第二连接件40连接第二连接部150和防护网20的边缘。除了使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与内衬10连接,还使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一侧与内衬10连接,提高防护网20的安装稳定性。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和图10所示,内衬10上设置有相对于加热腔110向外横向凸出的第二台阶面,第二台阶面构造成第二连接部150,防护网20的边缘与第二台阶面的下表面相贴合。配合第一连接部130为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和第二台阶面分别从下方和上方支撑防护网20,防护网20的安装稳定性好。
如图10所示,第二台阶面远离加热腔110的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限位部160,限位部160能够与防护网20限位配合。限位部160可以在水平方向上对防护网20进行限位,提高防护网20的安装稳定性。而且,在将防护网20插入内衬10的过程中,可以直接推入防护网20直至防护网20与限位部160相抵接,有利于防护网20快速装配到位。而且,受限位部160的遮挡,防护网20靠近限位部160的利边并不易被用户触碰到,提高产品使用安全性。
如图12所示,防护网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供第二连接件40穿过的第二安装孔222,第二安装孔222在防护网20的长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由于第一安装孔221对称分布,从而在装配防护网20时,可以不考虑前后或者不考虑正反面,只要将防护网20放置到位,就可以在设定位置插入第二连接件40,提高装配效率。
对于第一连接件30的分布位置,进一步地,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一侧。则第一连接件30在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和长度方向的一侧连接防护网20和内衬10。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和内衬10的宽度方向同向,为用户面向烹饪设备正面时的左右方向。防护网20的长度方向和内衬10的长度方向也同向,为用户面向烹饪设备正面时的前后方向。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前侧为防护网20靠近烹饪设备正面的一侧,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后侧为防护网20靠近烹饪设备背面的一侧。
在具体应用中,在第一连接部130为上述第一台阶面时,若第一台阶面分布在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前侧以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则防护网20可以从内衬10后侧的开口插入内衬10中。若第一台阶面分布在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后侧以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则防护网20可以从内衬10前侧的开口插入内衬10中。
在第一连接部130为上述加热腔110的一部分侧壁时,若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前侧以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则防护网20可以从内衬10后侧的开口插入内衬10中。若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后侧以及宽度方向的两侧,则防护网20可以从内衬10前侧的开口插入内衬10中。
在第一连接部130为上述连接台时,防护网20可以从内衬10的前侧开口和后侧开口中任一个开口插入内衬10中。
此外,在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一侧的情况下,第一安装孔221除了分布在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还分布在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一安装孔221除了在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外,还在防护网20的长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从而在装配防护网20时,也可以不考虑前后或者不考虑正反面,只要将防护网20放置到位,就可以在设定位置插入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提高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均为螺钉。连接牢固。
对于防护网20的结构,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2所示,防护网20包括网本体210和位于网本体210边缘的边框结构220。通过边框结构220包围网本体210,由于边框结构220相较于网本体210不易形变,不具有网孔,有利于提高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而且便于通过边框结构220与内衬10稳定连接。
在具体应用中,边框结构220和网本体210大致呈平板状。边框结构220从网本体210的边缘沿水平方向向外延伸,结构简单,方便加工。
为提高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边框结构220和网本体210的连接处设置有向一侧凸出的加强筋230。可以降低防护网20变形起翘的几率,提高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
在具体应用中,可以使加强筋230围绕网本体210周向分布,也可以使加强筋230仅位于防护网2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具体为在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连接件30或第二连接件40的一侧。例如,第二连接件40位于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前侧,则加强筋230位于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后侧,从而即便在内衬10不具有后衬壁,机壳70具有单层壳背板710,防护网20的后侧悬空而且未与其他结构相连接的情况下,防护网20的后侧也不易形变起翘。
进一步地,边框结构220的外边缘设置有弯折或翻转形成的翻边结构(图中未示出)。一方面提高防护网20的结构强度,降低防护网20变形的几率,另一方面还有利于隐藏防护网20的利边,避免用户被刮伤。
在具体应用中,翻边结构可以围绕边框结构220周向分布,也可以使翻边结构仅位于边框结构220长度方向上的一侧,具体为在长度方向上远离第一连接件30或第二连接件40的一侧。例如,第二连接件40位于边框结构220长度方向的前侧,则翻边结构位于边框结构220长度方向的后侧,从而即便在内衬10不具有后衬壁,机壳70具有单层壳背板710,防护网20的后侧悬空而且未与其他结构相连接的情况下,防护网20的后侧也不易形变起翘。默认边框结构220的长度方向与防护网20的长度方向同向。
在具体应用中,翻边结构可以从边框结构220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翻边结构还可以从边框结构220的边缘竖直向上延伸后,再向边框结构220的内部水平延伸,大致呈导致的L形,这样有利于与连接台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网本体210的中部向一侧凸出的沉台结构211。可以降低网本体210形变塌陷的几率,起到加强作用。
由于防护网20具有上述加强筋230、翻边结构和沉台结构211中的一种或多种,防护网20不易形变,即便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后侧悬空并未与内衬10连接,也不易形变起翘。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内衬10包括下内衬180和位于下内衬180顶部的上内衬170,上内衬170和防护网20围成加热腔110,防护网20和下内衬180围成烹饪腔120。
在具体应用中,上内衬170和下内衬180可以为分体式结构,二者组装在一起。上内衬170和下内衬180也可以一体成型。
进一步地,如图3、图6、图7和图8所示,内衬10的前后两侧均具有开口,防护网20能够从内衬10后侧的开口中插入内衬10。由于内衬10的后侧也具有开口,即内衬10不具有后衬壁,而是直接由烹饪设备的机壳70的壳背板遮挡该开口,简化结构,节省用料,节约成本。
在具体应用中,机壳70为五金机壳,耐高温效果好。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使内衬10的前侧具有开口,防护网20能够从内衬10前侧的开口插入内衬10。此时,内衬10的后侧不具有开口,内衬10具有衬后壁,从而防护网20除了在宽度方向的两侧与内衬10连接外,还可以在长度方向的后侧与内衬10连接,提高防护网20的安装稳定性。
以下详细介绍一个具体实施例的防护网安装结构,适用于全金属立式空气炸锅,具有安装简单,装配效率高,外观美观,高强度固定及防护网20搭配单层壳背板710不会出现变形等多重优势。
防护网安装结构包括防护网20和五金内衬,五金内衬左右设置向外凸出的插槽,插槽的底壁形成第一台阶面,两侧的第一台阶面上共设置四个第三安装孔,左右共4个螺丝穿过第三安装孔和防护网20上的第一安装孔221。插槽的顶壁上对应四个第三安装孔的位置设置四个装配孔140,装配孔的直径大于第三安装孔的直径,用于供螺钉及工具进入,操作方便。方便螺丝锁紧防护网20和内衬10,使二者间隙较小,方便遮挡防护网20的利边从而避免用户刮伤,方便清洁防护网。
五金内衬左右外凸的插槽为U型结构,防护网20从后侧插入,第一台阶面可支撑防护网20,具有高强度支撑,不易脱落的优点。
防护网20的利边隐藏,防护网20被三个台阶面支撑,具体为位于宽度方向两侧的第一台阶面和位于前侧的第二台阶面,支撑效果好,防护网20不会因重量跌落或运输脱开,而且防护网20三面与内衬10的间隙完整,美观易清洗。
为配合五金机壳中单层壳背板710,单层壳背板710上不设置螺丝来与防护网20连接,特设置超强防护网,防止防护网20变形起翘。防护网20为金属材质,外圈防变形设置整圈加强筋230,和/或外圈防变形设置翻边结构加强,和/或预防变形在中部设置沉台结构211。
如图1、图2、图3、图9.图10和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烹饪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中任一项的防护网安装结构;热风组件50,设置在加热腔110内;内锅组件60,内锅组件60可拆卸放置在烹饪腔120中。
本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烹饪设备,由于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防护网安装结构,进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在此不一一赘述。
进一步地,如图3、图10和图11所示,热风组件50包括发热件520和位于发热件520一侧的导风扇叶510,导风扇叶510能够将发热件520产生的热空气吹向内锅组件60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3和图10所示,烹饪设备还包括:机壳70,机壳70包括单层壳背板710,单层壳背板710遮挡内衬10后侧的开口,单层壳背板710与防护网20相接触或者单层壳背板710与防护网20之间留有间隙。
在这些实施例中,使机壳70具有单层壳背板710,并直接利用单层壳背板710遮挡内衬10后侧的开口,单层壳背板710构成烹饪腔120的腔壁,简化结构,节省用料,节约成本。使单层壳背板710与防护网20相接触,可以利用防护网20撑起单层壳背板710,避免单层壳背板710出现塌陷。而使防护网20与单层壳背板710之间留有间隙,可以避免防护网20的利边刮伤单层壳背板710。
进一步地,机壳70还包括壳底座720、壳顶壁730和壳侧壁740。参考图3,壳顶壁730和位于壳顶壁730两侧的壳侧壁740为一体式结构,壳底座720和单层壳背板710为一体式结构,装配方便。内衬10设置在单层壳背板710、壳底座720、壳顶壁730和壳侧壁740所围腔体中,烹饪设备还包括门框80,门框80设置在机壳70和内衬10的前侧,内锅组件60经门框80插入内衬10中。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机壳70的壳背板也可以并非单层,如双层等等。壳顶壁730和位于壳顶壁730两侧的壳侧壁740也可以并非一体式结构,壳底座720和单层壳背板710也可以并非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4和图11所示,内衬10的内侧壁上设置有导轨190,内锅组件60包括内锅610,内锅610悬挂在导轨190上,内锅610的底部悬空设置。可以减小对烹饪腔120底壁的磨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烹饪设备为空气炸锅或空炸烘烤二合一设备等等。
虽然上面已经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应当理解,在本领域技术人员看来,这些修改和变型仍将落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防护网安装结构,用于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安装结构包括内衬(10)和防护网(20),所述防护网(20)设置在所述内衬(10)中并将所述内衬(10)的内腔分隔为加热腔(110)和烹饪腔(120),其中,
所述内衬(10)上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防护网(20)的第一连接部(130),所述第一连接部(130)位于所述烹饪腔(120)的外部;
所述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件(30),所述第一连接件(30)在所述烹饪腔(120)的外部连接所述防护网(20)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3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延伸至所述烹饪腔(120)的外部,所述第一连接件(30)连接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3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0)上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烹饪腔(120)向外横向凸出的第一台阶面,所述第一台阶面构造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30),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放置在所述第一台阶面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0)的一部分侧壁向外凸出以在内侧形成插槽,所述插槽的底壁构造成所述第一台阶面,所述防护网(20)能够横向插入所述插槽中;
其中,所述插槽的顶壁上对应于所述第一连接件(30)的位置设置有装配孔(140),所述第一连接件(30)能够经所述装配孔(140)进入所述加热腔(110)中,并从上至下穿过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和所述第一台阶面,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件(30)位于所述内衬(10)的外侧,从下至上穿过所述第一台阶面和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0)上围成所述加热腔(110)的一部分侧壁构造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30),或者所述内衬(10)上设置有向所述加热腔(110)内部横向凸出的连接台,所述连接台构造成所述第一连接部(130);
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具有向所述加热腔(110)内弯折或翻转形成翻边结构,所述第一连接件(30)连接所述翻边结构和所述第一连接部(13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所述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或者
所述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所述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以及所述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基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30)分布在所述防护网(20)宽度方向的两侧的情况,所述内衬(10)上对应于所述防护网(20)长度方向的一侧还设置有第二连接部(150),所述防护网安装结构还包括第二连接件(40),所述第二连接件(40)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150)和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0)上设置有相对于所述加热腔(110)向外横向凸出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构造成所述第二连接部(150),所述防护网(20)的边缘与所述第二台阶面的下表面相贴合;
所述第二台阶面远离所述加热腔(110)的边缘具有向下弯折的限位部(160),所述限位部(160)能够与所述防护网(20)限位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供第一连接件(30)穿过的第一安装孔(221),所述第一安装孔(221)在所述防护网(20)的宽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
所述防护网(20)的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供所述第二连接件(40)穿过的第二安装孔(222),所述第二安装孔(222)在所述防护网(20)的长度方向上两两对称分布;
所述第一连接件(30)和第二连接件(40)均为螺钉。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20)包括网本体(210)和位于所述网本体(210)边缘的边框结构(220);
所述边框结构(220)和所述网本体(210)的连接处设置有向一侧凸出的加强筋(230),和/或
所述边框结构(220)的外边缘设置有弯折或翻转形成的翻边结构,和/或
所述网本体(210)的中部向一侧凸出的沉台结构(211)。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衬(10)包括下内衬(180)和位于所述下内衬(180)顶部的上内衬(170),所述上内衬(170)和所述防护网(20)围成所述加热腔(110),所述防护网(20)和所述下内衬(180)围成所述烹饪腔(120);
所述内衬(10)的前后两侧均具有开口,所述防护网(20)能够从所述内衬(10)后侧的开口中插入所述内衬(10)。
12.一种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如权利要求1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防护网安装结构;
热风组件(50),设置在所述加热腔(110)内;
内锅组件(60),所述内锅组件(60)可拆卸放置在所述烹饪腔(120)中。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烹饪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烹饪设备还包括:
机壳(70),所述机壳(70)包括单层壳背板(710),所述单层壳背板(710)遮挡所述内衬(10)后侧的开口,所述单层壳背板(710)与所述防护网(20)相接触或者所述单层壳背板(710)与所述防护网(20)之间留有间隙。
CN202321096420.5U 2023-05-06 2023-05-06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Active CN2196615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6420.5U CN219661504U (zh) 2023-05-06 2023-05-06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1096420.5U CN219661504U (zh) 2023-05-06 2023-05-06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661504U true CN219661504U (zh) 2023-09-12

Family

ID=878997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1096420.5U Active CN219661504U (zh) 2023-05-06 2023-05-06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6615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593219A (en) Mainframe housing of a personal computer
US20190154264A1 (en) Stove
CN219661504U (zh) 防护网安装结构和烹饪设备
CN209960561U (zh) 一种集成灶壳体及集成灶
JP2022107050A (ja) キッチンユニット
CN219661505U (zh) 防护网和烹饪设备
JP4939992B2 (ja) キッチンユニット
CN211451016U (zh) 一种可调节嵌装尺寸的灶具安装结构
JP7132792B2 (ja) キッチンキャビネット
GB2355070A (en) Cooking appliance chassis
KR101869557B1 (ko) 수납고
JP4939990B2 (ja) キッチンユニット
JP6802715B2 (ja) レンジフード、及びレンジフードの取付部材
CN218864245U (zh) 一种灶具底盘结构及燃气灶具
JP3641449B2 (ja) 厨房家具
JP2008237505A (ja) キッチンユニット
JP6410665B2 (ja) 加熱調理器
CN218606223U (zh) 一种抽屉式空气炸锅
CN219661506U (zh) 空气炸锅
CN214307245U (zh) 一种灶面板以及集成灶
JPH1128160A (ja) 両面焼きグリル
JP5264877B2 (ja) 収納庫
CN210611909U (zh) 一种使用寿命长的食物处理机
CN114515112A (zh) 空气炸锅
KR200495702Y1 (ko) 빌트인 오븐 시스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